第一篇:地理学科三年规划
地理学科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一)主要的优势
1.教师关系融洽,能充分做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研讨气氛浓厚;有集体备课的优良传统。
2.教师互补性强,在教法、科研、基本功、命题、感染力等方面各具特色,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全体成员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运用方面积极性很高,并且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素材和技能经验。
4.教师对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非常熟悉,纪律观念强,有强烈的上进心和责任感。
(二)问题和不足
1.面对地理新课程改革需要学习更多的理论和技能;在探究性教学上还需要多下功夫,教学生有用的地理。
2.组内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更新完善,要提高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关注程度,尤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方面,需要在技术和理论上做进一步提高,特别需要专家的指导和引领。
3.教科研方面的团队合作有待加强,在选题方面需要关注随着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新形势下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境、要善于发现一些普遍性的焦点问题和领域。
二、教研组规划指导思想
在全面贯彻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本地理学科的三年发展规划。要做到:努力营造高效课堂,精心编写导学案,积极探索自主模式,力争创造科研成果。重视教学过程的优化和自身的全面提高,加强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顺应学校发展的良好态势,乘势而上,在立足现有的条件和设施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创造潜能,实现共同发展,力争有所作为。通过实践反思唤醒主体意识,通过同伴互助达到共同提高,通过广泛学习实现专业成长。
三、教研组规划目标
通过学校的支持和全体地理教师的艰苦努力,巩固现有的优势基础,使教研组的软、硬件能同步提高改善;加强与各学校同行广泛的交流合作,突出环境教育、自主课程和校本地理三个建设特色,3年内力争使我校地理教研组在全市同学科具有一定教学实力和影响力。
四、教研组三年建设项目
(一)教学常规目标
1.每学期认真制定教研组计划并严格落实;各备课组要有学期计划,教学总结,做好各年级年级的资料共享与教学心得交流。
2.同步完成学校的各项教学任务和常规检查工作;组内成员每学期“开1节公开课,做2个小项目研究,读3本教学参考书,做4个集体备课教案,写5编有质量的教后反思,每月至少听3节课。
3.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定时、定点、定主题,做好公开、研讨课的材料保存和备案,并做好各项工作的详细记录;公开课教案必须精心设计,有思路有反馈,限期上传共享。4.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分段制定好各年级的学科教学总目标,提高课堂效率,把教学质量的落实立足于平时日常教学。5.收集、关注会考的变革动向。
6.整理登记现有的挂图、仪器、标本、光盘等教具,根据需要逐年补充,提高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实物等直观教具难以替代的作用。参加研讨会,尽量将有关资料带回共享,外出学习必须在教研组内作书面汇报。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
1.教师积极完成业务学习,认真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和外来专家报告。
2.每学期教研活动安排一些课程理论、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的专业学习交流活动。
3.在导学案制定基础上,每位教师要不断总结,积极改进,用三年的时间研究教学,分阶段实施,在三年内逐步将教学资料整理成册,形成有体系的校本课程。
4.全体老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继续教育,所有教师要完成继续教育和通过相关的专业技术考试。
(三)教科研目标
1.每学期初在教研活动中商讨交流教育科研动向,为组内教师的教科研选题拓展思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小课题和小项目研究,上报教科处。
2.教科研工作要围绕课改进行,以“校本教育,科学自主”为抓手,围绕地理课堂的有效性,面向高考,脚踏实地进行研究。
3.在组内教师间强化教科研意识,写好教学日记,留下个人发展的成长记录,也为课题研究积累素材资料。
4.鼓励、动员教师参与学校、区市、国家刊物组织的教科研评选活动,广泛收集各相关教学刊物的投稿、征文信息,每学期组内教师力争保证有1-2篇高质量的论文产生。
(四)地理活动和课程开发目标
1.每学年组织一项学科特色的地理活动(地理小报、地理征文、地理知识竞赛、野外考察、天文小组等); 2.结合与学科相关的热点问题或高考信息,每学年针对学生举办1-2次学科专题知识讲座;
3.强化全组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运用网络素材和典型案例编写一些补充材料,鼓励教师结合乡土地理和身边地理环境的特点,制作并使用各类原创素材,从教学实践中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丰富地理教学的课程资源,并做到资源共享。
4.通过需求调查及可行性分析,大致从学科延伸、乡土地域、活动实践、人文视野、网络学习等方向切入,如:旅游地理、城市地理、中国的边界问题、现代地理学、思维技巧、地理摄影、网络地理学习资源评价、地理热点问题讲座等,在3年时间里,教研组努力为学校开发1—2门门拓展性的校本课程。
五.三年规划保障措施
1.通过教师的再学习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内在的自觉性是一切创造活动与成功的基础,教研组的成功建设也离不开这一点,组内要营造“比学赶帮”的教学气氛,通过各类活动,加强沟通,形成一个和谐向上的教研集体。
2.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计划的落实和检查,每学期对组内备课本和小题题进行检查,同时要求备课组不定期对自编练习实施自查。
3.立足已有的条件,需要全体成员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也离不开学校在经费、管理、宣传、教师的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一系列鼓励和支持;计划将学校下发的备课组经费提出一部分用于组内科研奖励。
4.经常对照规划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和困难,寻找解决途径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二篇:英语学科教学发展三年规划
英语学科三年发展规划
瓦房店市第十八初级中学
2015年3月
英语学科发展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大连市及瓦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2011版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总体目标
依据英语课程标准,积极推进英语课程改革,利用三年的时间,深入研究,学习新课标,研究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全开放式的英语学科课程。
三、现状分析 1.教师现状
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英语教学必将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的整体素质在教学质量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我校部分英语教师教育理念没有更新,不能按新课程标准要求组织教学,没有新颖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过分强调学生的有意识记,过分重视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讲解和背诵,忽视鼓励学生,使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是农村中学生英语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另外,部分教师上课方式还是停留在一本书,一张口,一支笔的旧模式,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跟不上潮流,影响了教学质量。
2.学生现状
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基础不扎实,思维不活跃,不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也不能认真复习。甚至有的学生在进入初中时,就已经对英语失去了信心。再加上大量的生词、短语、句型有待学生记忆,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不会音标或知之甚少,记单词常常借助汉语或拼音、死记硬背,“有口无心”听不懂、说不出。单词记不住,词汇量跟不上,直接导致句型、文章看不懂。另外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方法落后,两极分化严重。
3.英语学科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教学目标设计片面,单一,只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只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忽略其他四个方面的培养,就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2)教学方法陈旧,走不出“一言堂”的误区。
大连市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EPEU及4E模式实用性很强,但很多教师没有使用这几种教学模式。
3)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落伍
很多教师不能独立制作课件,不能用电脑命制测试题,思想和技术不能与时俱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发展目标 一)培养学生方面 1.实施分层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和农村初中的教学现状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这个矛盾的有效解决方式之一,就是分层教学。新课程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是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要求,既要注重学生的共性,又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分层教学的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分层 练习和作业分层以及评价分层等。要求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前提下,给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评价。
2.利用小组活动 促进合作学习
分组活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一种常用形式。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同时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也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团队精神。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重视师生情感交流
学习策略的培养也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学习内容,加强学习策略培养,引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会越来越少。为了弥补课堂空间小的不足,教师有必要带动学生多渠道拓展教学资源,如制作收集可用于教学的实物和直观教具,有条件的同学可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
教师往往会无意识地冷淡那些学习能力偏差的学生,其实,这些学生最需要教师的关注,一旦他们掉队,不仅使“关注全体学生”的理想成为空话,而且会影响到身边更多的同学,导致整个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滑坡,教师要特别注意上课多给这些学生机会,课后多与他们谈心,进行情感交流和关心鼓励。教师的爱和付出最能感动学生,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
二)教师的素质提高方面
要求我校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师培训,以便更新英语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改进教学方法。1)要求教师要熟悉近五年的中考试题;熟悉三个标准,一个说明,教材,教参;注意教学四个环节:备课,上课,辅导以及作业的布置。
2)要求教师本人是做题的高手,学生做什么,教师做什么。教师要有自己的题库和资料库:(历年中考题;本地近几年模拟题;分项练习题;知识归纳;语法条条背着讲;本人讲稿和教案或学案;自己和他人的论文等等)要求教师会挑选改编试题,会编模拟题。
3)要求教师熟练并发展地运用大连市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并与自己的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特色,改进英语课堂教学,以提升期末质量抽测和中考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
4)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每天坚持自我练习,要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使我校英语教师不断加深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准,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使每位教师用现代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用现代教学手段来丰富和完善自己,不断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为将来我校英语成绩的全面提升而努力。
第三篇:地理学科
地理学科“生本智慧课堂”评比活动在48中举行
【字体:大 中 小】【2014/10/23】 【作者/来源 48中学】 【阅读: 124 次】
【关 闭】
10月20日,来自包河区的几十位老师齐聚48中望湖校区,共同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本次生本智慧课堂总共有六名选手参加,他们分别是48中滨湖的王晓燕老师,科大附中的程忠园老师,46中南区的席静静、柯杨华老师,65中季汝云老师和我校的于彦老师。教研员洪成旗老师,合肥市地理界泰斗黄永昌老师等作为评委全程参加。
本次比赛的课题是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六位选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上,孩子们表现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探究新知,展示才智,分享成果,体验快乐,展示我校学生良好的素质!听课老师们认真笔记,积极思考,汲取教学营养,分享教学智慧,触发教学反思,用心体会地理课堂教学的真谛。我校于彦老师表现优秀,课堂整齐有序,设计新颖生动,教态亲切自然。
课后黄永昌老师和教研员洪主任对此次比赛做了精彩点评,阐述了本次生本智慧课堂的理念,要求我们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做到生本有智慧,教师当导之!(马玉梅)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主办 合肥市包河区电教与装备中心承办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hfbhedu@163.com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皖ICP备05004240号 站点统计: 3337168 今日访问量:448
第四篇:小学品德学科教研工作三年规划
檀林镇品社中心教研组小学品社学科教研工作
三年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全面落实品德课程改革和新课标教材的要求,贯彻落实县、镇教育部门关于建立乡镇中心教研组的精神,增强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和责任感。从我镇小学品德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以课程实施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观,具体制定我镇品社学科三年发展规划,努力提高我镇品德教育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促进学校内涵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持续、全面、和谐的教育。
一、状况分析
通过调研,我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实施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1.管理手段不力与小学品德课的重要性不和谐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要求未能得到很好落实。事实上,不少学校,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品社课程在不少校长、教师甚至学生心目中,是小学科课程,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该课的教学总被其他课程占用。为了应付小学毕业考试,绝大部分学校临时抱佛脚,照本宣科,死记硬背,这在整体薄弱的农村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
2.师资力量的配备与小学品德课的要求不和谐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素养,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率先垂范的师德修养。而我们的品德教师绝大部分是兼职的,还有一部分是由老弱病残的教师或事务繁忙的领导执教,花在品德课程上的力气相对较少,对品德课程的了解就更少。从而影响了品德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导致校级品德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二、指导思想
“以课题为引领,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挈机”作为其教研工作的主线,贯穿全镇各个学校,使课题研究始终处在一种状态,以此来整合、盘活各种教育资源,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着力打造一支在我镇小学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学科中坚力量,以带动我镇小学品社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
三、发展目标
根据全镇小学品德教学现状,以“新课程理念”为中心,加强对教师的学科知识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课堂为阵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以课题为引领,以活动为挈机,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注重对核心团队成员的培养,以此带动我镇小学品社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从而使小学品社教学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
四、具体目标
1.品社教师人手一份《小学品社课程标准》,一年内至少要读两本教育著作,三年至少要读十本教育、人生、哲学方面的书。
2.每个学校品社课题组成员一年内要上一次校内公开课,三年内要上一次镇级以上的示范课或公开课。
3.品德教师一年至少要撰写一篇论文,三年至少一篇论文要在县、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获奖。
4.每个核心团队、课题组成员三年内至少要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5.课题组三年内完成一个研究课题。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科培训,提高课程意识
开展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研修活动。采用理论讲座、教材分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广大品德教师真正能够把握课程特点,明确教材意图,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提升自身理论认识水平。引导学校及学科教师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品德课程。
(二)促进校本研究,规范教研组管理
1.规范教研组管理。帮助各校完善教研组建设,进一步明确教研组责任人的职责。指导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监控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评价,不断提高课程的执行力。同时健全教研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运用教法、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
2.开发校本教研。鼓励教师根据校情、学情,以回归生活为原则,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学德育的教材建设,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人物事件、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健康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父母、爱同学的美好情感。
(三)加强教学研讨,促进教师成长 1.经常化调研。
本学年将深入常态课堂,参加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教师需求,帮助学校构建“行动+反思+研究+合作→成长”的教研组建设路径,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
2.科研拉动,活动促动。
本学,确立“以新课程推进为挈机,以课题研究为动力,以课题研究凝聚人心,提升品位,打造教师队伍,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研究思路。循着课题研究的进程,我将组织一系列教学研究、评比活动,如县“品德教学设计比赛”、“教学论文评比”、“课堂教学竞赛”、“多媒体课件制作设计大赛”、“讲述我身边的德育课改故事征文比赛”等,搭建平台,带动一批教师迅速成长。同时,把握好外出学习参观机会,深刻领悟专家同行的先进经验,积极与专家交流,提出践行中的疑难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3.以工作室为载体,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本学年将利用刚成立的品德工作室,组织工作室成员形成研究共同体。工作室成员一起听课、说课、理论学习、主题沙龙、上课研讨、过程反思等多种形式的研训平台,以促进教师更深层次地思考、研究日常工作中的教育教学。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们到农村学校进行送教交流活动,以此带动我县小学品德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工作室还要充分利用泗阳教育网的优势,把鲜活的活动信息、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录像传播上网,为广大兼职教师的教学提供范例,使兼职教师的教学逐步走向规范,为品德教学理论学习和研讨开辟新天地。
五、简要规划
(一)第一年(2014年3月——2014年12月)
1.认真组织全镇品德教师学习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标准,开展网上学习,结合教学案例进行新课标培训。
2.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各项培训进修活动,通过共同学习,指导和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新星,推进品社教育培养工程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完善学校教研组建设,规范教研管理。
4.深入学校课堂调研,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亮点,与老师们一起探讨教学对策。
5.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工作,严格按照课题方案执行。
(二)第二年(2015年1月-----2015年12月)
1.加强检查力度,使品德与生活(社会)课课时得到落实。
2.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活动促提高。采取教学设计比赛、说课比赛等活动让典型学校、典型教师的带动使教研的触角一直伸展到各学校最普通的老师,使全体品德教师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3.研究品德课堂高效教学的模式。4.总结课题中期论证成果。
(三)第三年(2016年1月-----2016年12月)
1.深入课堂调研,集体研讨品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进行课题结题示范观摩活动,课题组进一步梳理材料,为结题做准备。3.全镇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毕业水平测试及各率达100%,优秀率达85%。4.培养出几位优秀的品社学科带头人。
檀林镇品社中心教育组
2014年4月
第五篇:2014-2015学高一地理备课组三年规划
高一地理备课组三年规划(2014-2015学)
一、备课组情况分析
2014-2015学高一年纪地理备课组共3名教师,男教师2人,女教师1人。年龄均在28周岁以下,仅一人有中学二级教师职称,另两名教师均为新毕业。学历构成方面,2人全日制研究生毕业,一人全日制本科毕业。
二、备课组三年规划
(一)学科教学质量目标
第一年,加强教材研究,把握教材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通过“添味加料”,使学生进入乐学状态;各平行班在期中期终考试中平均成绩差距控制在4分以内。
第二年,继续挖掘教学深度,使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注重课堂知识积累基础上拓展阅读面,增加学生知识容量,帮助学生克服由于选文理科等因素而产生的偏科现象,为高三的提升打基础;及时发现并辅导有偏科现象的学生,以避免在本学期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因材施教,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同一层次班级在期中期终考试中平均成绩差距控制在3分以内。
第三年,一切以高考为目标,积极做好高考复习工作,做到:认真、踏实、科学、有序。融洽师生感情,让学生在乐学的氛围中,养成积极向上的求知态度;研究高考信息,开设高考专题讲座,严格而切实地制定复习计划,做到科学有序。认真进行考试考查工作,并做到科学地分析每次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优补差,扬长补短。继续保持地理学科的高考优势。
(二)学科资料储备目标
第一年,在已有一定规模课件基础上,做好课件的归理。积极参与学校组织“青蓝工程”结对子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第二年,建立各年级单元考试、期中期终考试的题库。建立各年级、各册教学课件库,建立备课组教师教学素材、教学教育案例库,提高教科研能力。
第三年,建立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规章制度,利用学校现有设施,组织野外考察、天文观察、乡土地理调查(包括自然、经济、人文、环保等)等形式多样 的地理活动。
(三)教师个人发展目标
第一年,突出有效教学,以高效课堂改革为教学研究重点。积极配合学校“教学质量年”活动,推进高效课堂改革,充分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惠州市组织的大型考试中,凸显加工能力;强化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业务素养。积极参加“学校推门课比赛”,努力争取获得名次。组内两名新毕业教师要制定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第二年,教师积极完成业务学习,认真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和外来专家报告。每学期教研活动安排一些课程理论、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的专业学习交流活动。争取组内三人均能有一次以上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
第三年,在自编练习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要不断总结,积极改进,用三年的时间研究教学,分阶段实施,在三年内逐步将教学资料整理成册,形成有体系的校本课程。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继续教育,全组教师要完成继续教育和通过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