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党组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总结
公司党组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总结
公司党组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总结
根据公司党委组织部《关于在公司组工干部中认真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局党委组织部胜油组发[2006]37号)文件精神,我们组织力量,对公司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中,我们把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党建调研相结合,认真探讨了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发现和总结了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公司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截止2006年11月,公司现有党委1个,党支部6个,分别为公司机关党支部、安装公司党支部、预制厂党支部、装饰公司党支部、服装厂党支部、修理厂党支部;党小组8个,分别为机关党支部第一党小组、机关党支部第二党小组、安装公司党小组、预制厂党小组、装饰公司党小组、服装厂党小组、修理厂党小组;党员责任区共计28个。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4人,兼职党务工作者2人,分别占劳动服务公司总人数231人的1.73%和0.87%。
截止2006年11月,公司现有党员共计55人,其中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6人,占党员总数的10.9%,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6名党员安排在机关党支部和安装公司党支部。
二、学习和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情况
会议强调,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全体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兢兢业业地工作,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继续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贺国强10月16日至17日在山东省调研医疗卫生、科研、文化等事业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时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深刻理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深刻理解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推动全会精神的落实。
公司结合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组织建设重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公司在切实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认真学习五中全会重要文件,深入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是要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转变发展思路,扎实有效工作,切实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战略重点,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在具体政策措施上,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三是要加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自省自查,摆正位置,转变思想,急民所急,想民所想,以人民公仆的姿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公司的前景辉煌、为改善职工们的生活质量、为解决职工们的实际问题等目标而努力奋斗。
结合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组织建设重视切实有效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是政治工作围绕生产经营来开展。政治工作要与企业管理有机融合,进入管理流程,使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模式。真正做到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政治工作,要明确政治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是从政治角度做人的工作。我们用先进的政治文化推进整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增强文化竞争力这一带有根本性的市场竞争力。二是政治工作以人为本来开展。公司的政治工作对人的管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党员,是管理的根本层面,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对公司的发展起到根本的作用;一是领导干部,是管理的关键层面。领导干部是公司的决策人物,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领导干部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三是员工群众,是管理的大众基础层面。员工队伍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人力资源的主体,是党员队伍、领导人员队伍的源泉。重点主抓队伍建设是将工作做在了前头。政治工作以尊重人为出发点,充分并有效地运用其宣传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等政治工作资源,协调运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行政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工作资源,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格局,达到凝聚人、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结合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组织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
一、公司重视组织生活,建立党内组织生活长效机制。完善组织生活会制度,每年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准抓住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切实进行整改。完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严格做到领导带头讲评,过好双重组织生活;主动进行自评,深刻进行自我剖析;班子成员互评,积极开展相互批评;吸收群众参评,自觉接受民主监督,确保生活会质量。
二、劳动服务公司积极响应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建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努力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机制,按照“八坚持、八反对”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继续开展查思想、查学风、查作风、查廉政的“四查”活动,查找和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不适应和不符合的问题。
三、建立党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学习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二、存在问题
1、少数基层支部工作不够深入彻底
公司施工队伍分散,少数支部不能很好地完成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支部的凝聚力和作用力不强,政治学习不多,导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能充分的发挥。
2、组织活动的形式单一
组织活动虽然有些新方法,但整体上没有形成党建工作的创新机制,创新意识还不强,特别是基层支部党建工作还比较多的按照习惯的做法运作,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活动方法以会议传达会议,文件传达文件的形式较多,活动形式比较单
一、枯燥,缺乏吸引力。活动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适应当前需求。
3、对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的管理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完善
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还相对滞后,在基层党员或党支部委员的工作活动中,由于事先缺少沟通,现实里又有许多不可预见性因素,有的党员长期不过组织生活,缺乏党组织的有效监督。
三、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加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常言说:活到老,学到老。要做到无论政治工作、生产工作的压力多么大,工作多么忙,都要学习,要通过学习,坚定信心、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加强团结、提高整体素质和增强理论水平。要建立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自学之后若有什么感想,可在集体学习之时大家互相交流、互通有无;自学之后若有什么疑问,可在集体学习之时大家互相讨论、共同进步,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形成“一帮一,一对红”的热闹场面。还要树立学习典型,特别是树立身边的人、优秀的人为学习的榜样,使“英雄主义”不再遥不可及,树立“他办得到,我也行”的信心,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
2、转变观念,创新党组织活动的多样性、实效性
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不能采用“以不变应万变”的工作态度来统一应付,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大胆地创新,使组织活动具有多样性和实效性,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要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以全新的工作理念更广泛地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党建工作不断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3、建立和完善党员管理制度,加强针对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的管理
建立和完善党员管理制度,尤其是针对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的管理,基层党支部要制定和完善联系制度,不是形式主义的应付工作,要使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们能体会到他们是离“岗”了但没有离开“党”,让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要有党组织,有党组织就要发挥作用”。
更多范文,敬请登陆范文大全网(fanwen.glzy8.com)!
第二篇:公司党组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总结
根据公司党委组织部《关于在公司组工干部中认真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局党委组织部胜油组发[2005]37号)文件精神,我们组织力量,对公司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中,我们把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党建调研相结合,认真探讨了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发现和总结了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公司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截止2005年11月,公司现有党委1个,党支部6个,分别为公司机关党支部、安装公司党支部、预制厂党支部、装饰公司党支部、服装厂党支部、修理厂党支部;党小组8个,分别为机关党支部第一党小组、机关党支部第二党小组、安装公司党小组、预制厂党小组、装饰公司党小组、服装厂党小组、修理厂党小组;党员责任区共计28个。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4人,兼职党务工作者2人,分别占劳动服务公司总人数231人的1.73%和0.87%。截止2005年11月,公司现有党员共计55人,其中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6人,占党员总数的10.9%,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6名党员安排在机关党支部和安装公司党支部。
二、学习和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情况
会议强调,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全体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兢兢业业地工作,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继续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贺国强10月16日至17日在山东省调研医疗卫生、科研、文化等事业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时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深刻理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深刻理解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推动全会精神的落实。
公司结合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组织建设重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公司在切实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认真学习五中全会重要文件,深入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是要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转变发展思路,扎实有效工作,切实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战略重点,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在具体政策措施上,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三是要加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和工
作水平,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自省自查,摆正位置,转变思想,急民所急,想民所想,以人民公仆的姿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公司的前景辉煌、为改善职工们的生活质量、为解决职工们的实际问题等目标而努力奋斗。结合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组织建设重视切实有效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是政治工作围绕生产经营来开展。政治工作要与企业管理有机融合,进入管理流程,使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模式。真正做到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政治工作,要明确政治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是从政治角度做人的工作。我们用先进的政治文化推进整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增强文化竞争力这一带有根本性的市场竞争力。二是政治工作以人为本来开展。公司的政治工作对人的管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党员,是管理的根本层面,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对公司的发展起到根本的作用;一是领导干部,是管理的关键层面。
领导干部是公司的决策人物,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领导干部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三是员工群众,是管理的大众基础层面。员工队伍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人力资源的主体,是党员队伍、领导人员队伍的源泉。重点主抓队伍建设是将工作做在了前头。政治工作以尊重人为出发点,充分并有效地运用其宣传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等政治工作资源,协调运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行政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工作资源,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格局,达到凝聚人、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结合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组织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
一、公司重视组织生活,建立党内组织生活长效机制。完善组织生活会制度,每年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准抓住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切实进行整改。完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严格做到领导带头讲评,过好双重组织生活;主动进行自评,深刻进行自我剖析;班子成员互评,积极开展相互批评;吸收群众参评,自觉接受民主监督,确保生活会质量。
二、劳动服务公司积极响应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建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努力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机制,按照“八坚持、八反对”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继续开展查思想、查学风、查作风、查廉政的“四查”活动,查找和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不适应和不符合的问题。
三、建立党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学习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二、存在问题
第三篇:公司党组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总结
公司党组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总结
根据公司党委组织部《关于在公司组工干部中认真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局党委组织部胜油组发[2006]37号)文件精神,我们组织力量,对公司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中,我们把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党建调研相结合,认真探讨了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发现和总结了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公司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截止2006年11月,公司现有党委1个,党支部6个,分别为公司机关党支部、安装公司党支部、预制厂党支部、装饰公司党支部、服装厂党支部、修理厂党支部;党小组8个,分别为机关党支部第一党小组、机关党支部第二党小组、安装公司党小组、预制厂党小组、装饰公司党小组、服装厂党小组、修理厂党小组;党员责任区共计28个。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4人,兼职党务工作者2人,分别占劳动服务公司总人数231人的1.73%和0.87%。
截止2006年11月,公司现有党员共计55人,其中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6人,占党员总数的10.9%,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6名党员安排在机关党支部和安装公司党支部。
二、学习和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情况
会议强调,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全体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兢兢业业地工作,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继续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贺国强10月16日至17日在山东省调研医疗卫生、科研、文化等事业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时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深刻理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深刻理解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推动全会精神的落实。
公司结合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组织建设重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公司在切实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认真学习五中全会重要文件,深入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是要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转变发展思路,扎实有效工作,切实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战略重点,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在具体政策措施上,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三是要加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自省自查,摆正位置,转变思想,急民所急,想民所想,以人民公仆的姿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公司的前景辉煌、为改善职工们的生活质量、为解决职工们的实际问题等目标而努力奋斗。
结合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组织建设重视切实有效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是政治工作围绕生产经营来开展。政治工作要与企业管理有机融合,进入管理流程,使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模式。真正做到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政治工作,要明确政治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是从政治角度做人的工作。我们用先进的政治文化推进整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增强文化竞争力这一带有根本性的市场竞争力。二是政治工作以人为本来开展。公司的政治工作对人的管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党员,是管理的根本层面,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对公司的发展起到根本的作用;一是领导干部,是管理的关键层面。领导干部是公司的决策人物,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领导干部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三是员工群众,是管理的大众基础层面。员工队伍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人力资源的主体,是党员队伍、领导人员队伍的源泉。重点主抓队伍建设是将工作做在了前头。政治工作以尊重人为出发点,充分并有效地运用其宣传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等政治工作资源,协调运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行政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工作资源,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格局,达到凝聚人、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结合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组织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
一、公司重视组织生活,建立党内组织生活长效机制。完善组织生活会制度,每年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准抓住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切实进行整改。完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严格做到领导带头讲评,过好双重组织生活;主动进行自评,深刻进行自我剖析;班子成员互评,积极开展相互批评;吸收群众参评,自觉接受民主监督,确保生活会质量。
二、劳动服务公司积极响应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建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努力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机制,按照“八坚持、八反对”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继续开展查思想、查学风、查作风、查廉政的“四查”活动,查找和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不适应和不符合的问题。
三、建立党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学习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二、存在问题
1、少数基层支部工作不够深入彻底
公司施工队伍分散,少数支部不能很好地完成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支部的凝聚力和作用力不强,政治学习不多,导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能充分的发挥。
2、组织活动的形式单一
组织活动虽然有些新方法,但整体上没有形成党建工作的创新机制,创新意识还不强,特别是基层支部党建工作还比较多的按照习惯的做法运作,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活动方法以会议传达会议,文件传达文件的形式较多,活动形式比较单
一、枯燥,缺乏吸引力。活动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适应当前需求。
3、对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的管理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完善
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还相对滞后,在基层党员或党支部委员的工作活动中,由于事先缺少沟通,现实里又有许多不可预见性因素,有的党员长期不过组织生活,缺乏党组织的有效监督。
三、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加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常言说:活到老,学到老。要做到无论政治工作、生产工作的压力多么大,工作多么忙,都要学习,要通过学习,坚定信心、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加强团结、提高整体素质和增强理论水平。要建立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自学之后若有什么感想,可在集体学习之时大家互相交流、互通有无;自学之后若有什么疑问,可在集体学习之时大家互相讨论、共同进步,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形成“一帮一,一对红”的热闹场面。还要树立学习典型,特别是树立身边的人、优秀的人为学习的榜样,使“英雄主义”不再遥不可及,树立“他办得到,我也行”的信心,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
2、转变观念,创新党组织活动的多样性、实效性
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不能采用“以不变应万变”的工作态度来统一应付,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大胆地创新,使组织活动具有多样性和实效性,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要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以全新的工作理念更广泛地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党建工作不断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3、建立和完善党员管理制度,加强针对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的管理
建立和完善党员管理制度,尤其是针对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的管理,基层党支部要制定和完善联系制度,不是形式主义的应付工作,要使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们能体会到他们是离“岗”了但没有离开“党”,让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要有党组织,有党组织就要发挥作用”。
第四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论形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描绘了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正确认识形势,把思想统一到以胡锦涛 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进而把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科学分析和判断国内外形势,历来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只有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才能在指导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合力,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定目标和任务的圆满实现。一
孙中山先生曾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国家的兴衰,社会的进退,与世界的发展、时代的潮流息息相关。
近代中国,封建统治者常以“天朝上国”自居,虽有“天下”观念,却乏世界眼光,闭目塞听,抱残守缺,自绝于世界潮流之外,以致中华遭遇“五千年未有之变局”,国势衰微,饱受欺凌。
“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残酷的现实令诸多仁人志士痛定思痛,思考中国社会的根本性质和振兴之路。他们竞相“睁眼看世界”,积极了解世界大势,介绍域外典章制度,借鉴各国文治武功,以求救亡图存,强国富民。他们更在实践之上,或致力于器物的更新,或求助于制度的变革,又或仰赖于文明的改造与自新,凡此种种努力,无不尽心尽力,呕心沥血,从而使得古老中国逐渐踩上了现代化的“鼓点”。
在这个“看时局”、“图振兴”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国革命与建设带入了全新的境地,清醒、深刻地把握着鸦片战争后历史的变化和本质: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而,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使命就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把中国革命融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潮流,将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国情之中。国民革命兴起之时,我们党审时度势,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革命转入低谷之时,我们党认真分析时局,总结经验教训,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抗日战争爆发后,我们党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了全面抗战、打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抗战胜利之后,中国面临着两个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还是“黑暗的中国之命运”。中国共产党力求“光明的中国”,在和平有望之时,积极谋求和平,在和平破坏之后,毅然展开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解放之后,我们党深入分析国际环境与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我们党对于国内外形势有明智的判断,因而政策得力,成就斐然,但也曾发生过误判,由此而导致的教训也是深刻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重新审视时局,及时、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力行改革开放。随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党再次顺应时势,拨开“市场”与“计划”之争的迷雾,使改革进入了快车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无论出现怎样的分歧、争论以及波折,明辨局势、顺应潮流都是我们党制定并调整一系列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实现社会长期稳定、繁荣和发展的前提。二
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是一项伟大的实践,其中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我们对世界局势与中国国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的结果。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发展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转移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恢复和增长期。在此情况之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立地发展。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并存,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
然而,国际风云还有云谲波诡、乱象杂陈的一面。我们应当看到,当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格局解体之后,大规模战争的阴影已逐渐褪去,但局部冲突依然时有所见。同时,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也给世界埋下了不安的隐患。我们更应当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面对今日之新世界,中国当谋求自身之新发展。
今天,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表明了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一五”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一方面,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之下,我国政治安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全世界都看好中国。抓住战略机遇期,我们的和平发展之路前途光明;把握好黄金发展期,将为我国后面十年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与市场经济改革的加速,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也日益多样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因而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
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些阶段性特征,是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客观形势,也是我们必须直面的具体问题。总体来看,这些特征由一系列的成就与挑战构成,每一个特征都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它们既记录了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轨迹,又为我们继续前进指明了方向。深入研究和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
世界大势与本国国情,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路线图上必须标明的“路标”。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机遇稍纵即逝,挑战不请自来,而浪费机遇则无异于放大了挑战。正确分析形势,勇于把握机遇,我们的征途上便会少去许多荆棘。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形势,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为我们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正确分析和认识形势,加速经济社会发展,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认真学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形势的一系列科学论断,对于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阔步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确认识形势,才能找准历史方位,明确前进方向。“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地位。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定到2020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从目前算起还有15年。“十一五”时期能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下一个10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十一五”时期各项工作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形势,才能抓住关键所在,作出科学决策。抓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正确认识形势,才能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在形势好的时候,越需要保持忧患意识。“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当中华民族扬起复兴之帆时,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波涛汹涌,都需要一种危机感,譬如警钟,常鸣在耳。“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是中华前人的教诲,也是一个大国应对国际风云与国内局势时应有的气度。有了这样的忧患意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敏锐的眼光与清醒的头脑,缜密思路,未雨绸缪,洞察先机,趋利避害,躲过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暗礁,抵达胜利的彼岸。
当代的世界与中国,一日千里,瞬息万变。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因时适变,为法不同”。我们要认清前方的形势,坚定脚下的征程,把握时局,破解难题,明察秋毫,脚踏实地。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牢牢把握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走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
第五篇:十六届五中全会(推荐)
十六届五中全会:谋划关键时期的宏伟发展蓝图
十六届五中全会举世瞩目,“十一五”规划举国关注。这次五年规划,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立足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部新近问世的《中国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书》,体现了中国公众对“十一五”规划的热烈关注。412万中国公众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一个个真知灼见,相继被吸纳到“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之中。
这是一个社会公众如此广泛参与的五年规划,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精心运筹、构思慎密、集思广益的五年规划。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坚持发展的主线一脉相承,以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7月25日和9月29日相继召开的两次会议强调,制定“十一五”规划,做好“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坚持“六个必须”,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可以看出,未来的“十一五”规划将贯彻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统筹协调这一主线,把推进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区域经济发展、政府自身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纳入到发展规划之中。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划未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举措,必须把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基本出发点。应当看到,今后五年,既是我们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我们必须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的“矛盾凸显期”。我们既处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更高起点上,也面临比过去任何一个五年计划更严峻的挑战。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根源日益显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差距明显,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耽误不得,更失误不起。克服这些矛盾和困难,在“十一五”期间赢得经济社会既快又好的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十一五”规划之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着力自主创新: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支撑点当今世界,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企业的竞争,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较量,日益集中地表现在科技竞争方面。对此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仍主要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赢得竞争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有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75%靠技术进步,2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而我国的情况恰好相反。我国主要行业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基本依赖进口。这种状况如不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就会严重掣肘我国经济的发展。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洞察科技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2004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的重要论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胡锦涛再次提出“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今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强调,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完善体制机制:以改革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丰功伟绩;“十一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冲破前进中的各种阻碍,推动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地发展,仍要靠锐意改革创新提供强大动力。
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国有企业、垄断行业、金融、财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体制性障碍,仍制约着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十一五”期间在这些关键领域改革要有新突破,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建立起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有利于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改革重点。应从政府改革入手,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使政府真正承担起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职能。
改革取向要体现以人为本。应该更加关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大力推进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医疗卫生和教育制度等的改革,让改革发展惠及全体人民。
今年以来,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的推出,显示出中央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努力和决心。党中央、国务院抓住经济形势较好、各方面改革意识增强的有利时机,着力推进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全局工作,奠定了下一步改革的坚实基础。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次大的改革促进了生产力两次大飞跃,那么,“十一五”期间改革创新必将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促进社会和谐: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境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举措。今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为中国经济社会树立了更高境界的发展目标,也极大地丰富了“十一五”规划的内涵。
要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十一五”期间,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城市化,转移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要规划建设好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城乡同步发展。
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节约清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要更加注重人民生活和群众利益问题。努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百姓关心的上学难、看病难、环境污染、食品不安全等问题,妥善处理征地、拆迁、拖欠、改制等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鼓励企业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分配是民心所系,要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做好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工作;公共服务特别是社会保障是民安所在,要进一步解决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社会群体享有公共服务差别大的问题。
意义深远的“十一五”规划,将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的最新体现。
承载人民愿望,凝聚全党智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为关键时期的中国再绘宏伟蓝图。登高望远,脚踏实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必将引领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