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甲路镇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情况汇报
甲路镇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情况汇报
自2015年以来,我镇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在省、市主管部门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规范免疫接种门诊、控制乃至消灭相关疾病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没有出现爆发和流行。现将三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甲路镇面积182.5平方公里,东与南极乡接壤,东北邻霞西,南隔浙江省岛石镇,西南倚胡乐,西北与方塘相望。全镇辖4个村(1个居委会),1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846人,共有医疗机构5个,乡镇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4个。现在全镇已建成规范免疫接种门诊1个,计划免疫专业人员2(护师1人,医师1人)。0-7岁儿童984人,镇卫生院管理740人,(其中2015年1月1号至2017年6月30日出生319人迁出186人管理196人),应建卡196,已有196名儿童建立了预防接种卡,建卡率为100%,建证196名,建证率为100 %。
二、组织管理
每年年初,组织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召开了专题会议,制定了年度防保工作计划,对防保科工作做了一些要求和强调,防保科的任务、指标下达到个人,连同百分计考评标准与防疫医生签订工作目标责任合同书,并订有奖惩标准。提高了防疫医生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工作成绩
(一)免疫实施
1、冷链运转是控制乃至消灭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的基础工作,因此,确保冷链运转高质量地进行是搞好计划免疫工作的先决条件。我们坚持每日二次冷链温度记录,保持冷链运转正常,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基础免疫:卡介苗应种19针次,实种19针次,接种率为100 %;脊灰糖丸疫苗(不含强化免疫)应服480针次,实服480针次,服苗率为100%;吸附百白破应种480针次,实种478针次,接种率为99.6 %;麻风疫苗应种163针次,实种161针次,接种率为98.7%,乙肝疫苗应种334针次,实种332针次,接种率为99.4%。A.C结合应种338针次,实种336针次,接种率为99.4%;乙脑应种165针次,实种162针次,接种率为98.2%。
3、加强免疫:脊灰糖丸疫苗(不含强化免疫)应服333针次,实服330针次,服苗率为99.1 %;吸附百白破应种214针次,实种209针次,接种率为97.6%;麻腮风疫苗应种202针次,实种200针次,接种率为99.1 %,甲肝疫苗应种216针次,实种214针次,接种率为99.1 %;乙脑应种213人次,实种210针次,接种率为98.6%;A+C流脑应种507人次,实种501针次,接种率为98.8%;白破二联应种280针次,实种275人接种率为98.2%。
4、根据上级要求麻风及麻腮风接种及时率,我镇2015-2017麻风疫苗应种163针次,实种161针次,接种率为98.7%,及时接种率95.83%;麻腮风疫苗应种202针次,实种200针次,接种率为99.1%,及时接种率94.44%。
(二)传染病管理
传染病管理在 2015-2017三年中,我镇认真贯彻了《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坚持了卫生院门诊登记和疫情自查制度;建立建全了疫情报告制度,并配备微机随时进行网络直报工作,使我镇的传染病工作的登记、报告及时和准确率均达100%;上报20列传染病,还开展和麻疹、水痘、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宣传工作。积极配合市疾控中心对社会影响大的群体暴发疫情的防治工作。同时加强死因调查和传染病的访视工作。
(三)宣传活动
我镇每年各类传染病宣传日都有做宣传活动。(3.25结核病宣传日、4.25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4.26疟疾宣传日、7.28世界肝炎日、10.10精神卫生日、12.1艾滋病宣传日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吊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开展讲座与咨询,针对各个层次的群体选择最有效的宣传方法。
(四)培训及督导情况
1、每年对镇卫生院全院职工及乡村医生开展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培训4次,共12次。
2、每年对乡村医生培训共计6次。全年对各村村卫生室主动监测12次,疫情自查12次,院感检查2次,督导4次。
2017年5月26日
第二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汇报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汇报
2016年2月17日
各位领导,大家好;根据安排,现将疾控中心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疾控中心现有业务用房1200平方米,设办公、业务、疾病控制、性病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地方病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预防接种门诊和检验9个科室。疾控中心核定编制14个,现有在岗职工30人,专业技术人员29名(含借调12名)、工人1名(自收自支);其中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14人;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13人,中专学历8人,高中及以下2人。现有常温冷库、低温冷库各8立方米,有原子吸收仪、αβ弱放射性测量装置、Ⅱ级生物安全柜、1/万电子天平、酶标仪、洗板机、PH测定仪、浊度测定仪、低温高速离心机、超净操作台、高压灭菌器、恒温培养箱、激光打印机等仪器30余件,工作用车三辆(2018年均需报废)。
二、县疾控中心基本职能
(一)完成上级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具体工作的管理和落实;负责辖区内疫苗使用管理,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
(二)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与信息收集、报告,落实具体控制措施;
(三)开展病原微生物常规检验和常见污染物的检验;
(四)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任务;
(五)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卫生防病工作,并负责考核和评价,对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六)负责疫情和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报告,指导乡、村和有关部门收集、报告疫情;
(七)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八)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控部分项目管理考核工作,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卫生应急、传染病管理
一年来,修订完善了传染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等20部应急预案;处置麻疹暴发疫情5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1起,处置率100%。全县累计报告传染病1547例,发病率为351.02/10万,与去年相比较上升47.33%,累计死亡2例(肺结核)。发病前五位的病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麻疹、其他感染性腹泻、猩红热。处置传染病预警信息259起,排除242起,及时对病例进行了规范处置。开展了重点疾病监测,其中呼吸道疾病267例,发热伴呼吸道疾病447例、肠道疾病170例、手足口病67例,采集菌痢标本243份;对321名朝觐回国人员进行了健康监测; 年内组织开展了一次应急处置演练。
(二)继续巩固免疫规划工作
为适龄儿童开展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免疫规划预防接种75457剂次,应急强化接种34252剂次,6岁以下儿童预防接种建卡率98%,建证率96%,单苗合格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完成了3月份开学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4月下旬日对全县9月龄-6岁儿童进行一轮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全县应种儿童32457人,实际接种31846人,接种率98.12%。同时针对塔城中学、民和三中、民和红卫小学、南庄子小学麻疹暴发疫情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工作,分别接种177人、217人、1264人、68人;对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医护人员418人和330人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10月、11月对2011年11月1日后出生至接种期间满2月龄的儿童开展两轮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继续巩固维持无脊灰状态;
(三)加强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
结核病门诊就诊442人,转诊54人,追踪98人;发现各型结核病患者270人,其中新发涂阳病人77人,涂阴病人176人,结核性胸膜炎12人,肺外结核5人;拍胸片228张,痰检1446人。督导访视病人42例。开展了以“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为主题的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举办了一期“礼来基金会资助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培训班”,29所卫生院以及县级医疗机构的防疫专干和专科医生约40人参加了培训。
(四)强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
按照省市疾控机构部署,我县及时推进严重精神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项目工作,2015年10月下旬召开了全县精神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项目启动会,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细化了工作任务。截止目前,我县筛查出重性精神病1149人,检出率3.1/‰,其中精神疾病患者737人(其中在管病人695人,死亡21人,失访9人,非在管12人),癫痫病人数412人(其中苯巴比妥组管理人数302人,丙乳酸钠组管理人数89人,同时服药21人)。完成人群死因登记管理1324份,完成录入审核肿瘤患者登记管理592份。
(五)完成地方病防控工作
碘缺乏病 完成碘缺乏病项目碘盐监测300份,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96.3%,碘盐覆盖率97.3%。碘盐合格率为98.9%。采用触诊法检查甲状腺I°肿大1人,肿大率为0.06%,采集8—10岁儿童、孕妇尿样300份送海东市疾控中心进行尿碘测定。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儿童知晓率93.0%,家庭主妇知晓率88.8%。完成“十二五”地方病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终期评估,受到上级部门的良好评价。
包虫病 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包虫筛查B超检查5670人份,采集血清1000人份,采集犬粪2300份,送省地方病防治所待检,全县总人群60%筛查任务已安排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工作。
鼠疫防治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青海省地方病防治条例》及鼠疫防控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培训人数达200余人次。各医疗机构基本做到鼠疫防治“三不、三 报”制度规定(“三不”制度:(1)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死)旱獭及其它病死动物;(2)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3)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三报”制度:(1)发现病(死)旱獭和其它病(死)动物要报告;(2)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3)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
饮水型氟中毒 完成县内74个行政村高氟水源地370份饮用水氟检测及当地儿童氟中毒检查工作,其中转导酒坊、中川八大山、草滩、新民苏家庄4个行政村水氟1.6mg/升以上(超标)。
(六)巩固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
全县完成艾滋病病毒筛查检测25495人,现管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38人(接受抗病毒治疗25人,民政救助9人);检测出梅毒2人,丙肝1人;完成第三轮“全国艾滋病防治示范区项目”核定任务,国家级吸毒哨点艾滋病病毒监测401人、孕产妇哨点监测403人,检测出梅毒2人,丙肝1人,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任务。美沙酮门诊年内累计治疗141人,正在治疗26人,保持率70.3%。年内联合县妇联、教育局、住建局等成员单位开展了面对面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参加培训人数约 1450人次。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任务。
(七)农村环境卫生、食品安全风险、食源性疾病、城市农村饮用水水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生营养监测等七个项目监测检测工作
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采集了西沟等四个乡镇农村土地土样,进行了土样重金属污染物、感染性虫卵检测;开展了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采集各类食品样本进行4轮微生物检测,57份相关样品进行11种卫生指标菌和致病菌检测。进行6轮化学危害因素检测,30份相关样品进行45种化学污染物检测,检出1份样品结果超标,超标结果报上级行政部门;报告食源性疾病37例,全部录入系统并审核通过。开展了2轮农村饮用水枯水期水样检测67份,丰水期水样检测122份,并将结果录入系统;开展职业卫生检测工作,对安监局提供的 38家企业用工信息、职工职业危害体检、农药中毒危害及职业病防治检测数据进行了数据录入;开展了放射卫生监测工作,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及29所乡镇卫生院放射设备使用情况及46名放射工作人员剂量危害情况进行了监测及数据录入;开展了学生营养监测工作,对新民、巴州、马场垣等乡镇四所学校正在进行学生营养状况监测及数据录入;
(八)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工作
全县录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档案418548条,建档率94.97%;体检25432人,管理高血压患者18445人,规范管理11067人、规范管理率60%;糖尿病患者4380人、规范管理1752人、规范管理率40%;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623人;肺心病患者672人;风湿病患者1081人;类风湿病患者2015人;65岁以上老年人管理31432人;地方病性碘缺乏病患者5人,管理率100%。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检查5轮,考核两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知识培训4次,参加培训约160人次。
(九)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
各医疗机构开展以医疗知识讲座、咨询活动、发放宣传材 料、音影播放、健康教育栏形式开展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6981次。同时,结合“卫生三下乡”、艾滋病、结核病、口腔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宣传日活动进行了各类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年内制作横幅301条,发放印刷材料79000余份,展出展板130块,张贴宣传画300余张,更新宣传栏1320期,播放健康教育影像785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840次,参加讲座2600人次,接受健康咨询的群众约8万余人,健康教育宣传覆盖率100%。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继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及时组织参加省卫计委、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所、市疾控中心等上级业务部门安排的相关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我中心工作人员综合业务水平,积极开展新项目,推广适宜新技术,提高我中心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及日常业务开展能力,更好的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疾病预防控制服务。
(二)加强财务及廉洁自律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制度管人长效机制。强化项目财务监督管理,资金使用公开、透明,较大额度资金开支需经中心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集体会议研究决定,票据由中心主任、分管主任和经手人三人签字后付款,有效防范财务违纪问题,确保廉洁自律各项制度较好执行。
(三)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在现有人员紧张的现状下,认真研究各项目工作特性,整合资源,科学设置业务科室,合理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每个职工特长,积极引导职工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水平,提高每个职工工作效 率,全面完成疾控中心各项工作任务。
(四)继续做好卫生应急、免疫规划、重型精神病、地方病、艾滋病、结核病及其他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农村环境卫生、食品安全风险、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生营养、农村饮用水水质等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加强对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业务技能水平,更好完成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不断提高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理论水平,加大对基层督导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提高基层工作质量。
五、对全县卫生计生工作意见建议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从根本上解决疾控中心编制较少问题,解决职工职称晋升问题,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解决冷链运输车问题,提高夏秋季节疫苗运输困难问题。也希望卫生行政部门一如既往的对我中心各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关心,我中心在全面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同时,坚决完成局领导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第三篇: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工作汇报
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工作汇报
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工作汇报
根据区卫生局《关于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调研的通知》要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认真对待,对所调研的内容进行自查和总结,现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的总体情况
1、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近年来,疾控中心着力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以带动疾控整体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应急处置六大体系(应急组织体系、预案体系、队伍体系、保障体系、信息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调整充实了应急处置办公室、专家组和应急处置预备队,加强应急处置工作的日常管理、演练。组织修订了《卫生应急工作制度汇编》、《卫生应急工作技术手册》、《应急队员工作手册》,制定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突发水质污染事件应急预案》、《食源性疾病处置预案》和《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更新和充实了应急信息系统设备、应急物质和个人装备,进一步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举办了2期应急处置技术培训班,组织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处置演练和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置桌面推演,锻炼了科研队伍,提高了实战能力。
2、人才队伍建设
疾控中心一直把>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当作重点工作来抓,坚持集中学习培训,先后举办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等培训班11期,培训疾控中心和基层卫生单位人员600多人次;选派专业技术人员40多人次到国家、省、市参加培训学习,引进了2名高层次人才充实重要岗位;参加省疾控、**医学院、**市疾控中心等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通过多种方式,让职工及时掌握最新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防制技术,专业知识得到更新,业务水平、专业技能得到提高,促进了疾控工作顺利进行。
3、规范管理,及时处置疫情信息
疾控中心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对**区疫情报告单位报告的疫情信息进行质量审核。根据疫情形势,及时召开疫情分析会,对全区疫情进行分析研判,制定防控工作建议。及时编制印发疫情快报、月报,每月进行疾病预报,为区委、区政府和区卫生局及各医疗卫生单位制定疾病防治>工作计划提供技术支持。每年进行传染病疫情分析,月分析和周分析。组织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流感、流腮麻疹疫情分析研判疫情研判;对全区22家网络直报单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疫情报告24小时内报告及时率100%,审核及时率100.00%。
4、落实免疫规划政策,建立有效免疫屏障
疾控中心举办了预防接种门诊综合技术、应急技术培训和消毒技术培训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500多人次,有效提高了预防接种人员的突发应急处置能力和责任意识。认真落实《疫苗流通和接种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加强生物制管理,坚持主渠道采购疫苗,坚持疫苗储存、运输全程冷链管理,增加了疫苗接种的安全性,避免了预防接种相关异常反应与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票据化管理机制,认真开展接种证查验和补种工作,查验学校达100%,查验学生在95%以上;加强对各接种单位的考核和技术指导,促进了我区免疫预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儿童接种信息化管理率达到100%,一类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5%以上,二类疫苗推广应用稳步推进,接种针次大幅提高,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百日咳、乙脑、流脑、新生儿破伤风、白喉、脊髓灰质炎报告发病率均为零;麻疹、流腮等传染病发病处于**市各县(市、区)低位。2013年12月**区代表**市接受了省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及疫苗国家监管体系评估检查,受到专家组的肯定。
5、加强慢病管理,完成各项疾病监测工作
疾控中心重点开展了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控工作,指导基层医疗单位加强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和《死亡推断书》的填报工作,每月进行死因分析,并形成居民死因报告。按照《**市地方病防制工作意见》的要求,疾控中心制定了《**市2012年碘缺乏病监测方案》,随机抽取了5个镇的20个行政村300户居民食盐样品300份,进行半定量、定量监测,合格294份,碘盐合格率平均为98%,碘盐合格率有所上升。积极开展了疟疾防控工作,举办了疟疾知识防治技术培训班,组织开展了疟原虫血检工作,血检人数853人,血检率1.6‰,复检121人,复检率14%,达到了上级要求。
6、加强技术指导,促进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
疾控中心调整充实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指导团队,定期对**区10个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进行指导,并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培训基层卫生人员600余人次。有效地促进了**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顺利开展,全面提升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阻碍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的突出原因;
1、人才方面
(1)编制不足。核定编制71人,实际只有60人,缺编11人。对照卫生部有关卫生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和《山东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3-2014年)》(鲁发改社会〔2013〕237号)以及**市其它县市区疾控中心的疾控队伍结构,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数量不足,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2)年龄层偏大,出现断层。现有的60名职工,35岁及以下16人,36-40岁5人,41-45岁8人,46-50岁16人,51岁及以上15人。
(3)待聘高、中级职称人员较多,许多专业资质培训对专业技术职称要求较高(如职业健康检查主检资质),影响了单位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2、仪器设备方面
实验室和查体科仪器设备老化,制约和影响实验室检验能力和查体能力。
三、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进程中存在的'四风'问题;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钻研业务思想意识,不求甚解。工作按部就班,囫囵吞枣,没有创新,缺乏活力。
四、工作改进措施及意见建议。
1、引进人才,充实人才队伍
2、增加财政投入,更新仪器设备
3、鼓励人才钻研业务,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和水平
五、对**市卫生局在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加强在职培训,有计划地培养卫生医疗学科带头人。
2、开展全民健康教育。
3、加强卫生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促进卫生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篇:2016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汇报
2016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汇报
一、2016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 1.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制定传染病防控方案5份,完善预案6份,召开中心会议10次,下发文件17份,分别调整了传染病、手足口病、疫情处置应急小分队,规范处置散发传染病个案病例54例,印发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猩红热、出血热防控知识宣传单4万余张,均下发到基层医疗单位。2.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组织召开乡镇防疫医生例会9次,以会代训,传达上级会议精神,部署当前重点工作。组织召开了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出血热防控及疫苗接种知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知识培训,并与教委联合举办了保健教师和食堂管理人员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班,专题培训会议4期,共培训89人,均做到了培训有通知、签到、教案、试卷、影像、总结,为科学规范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3.常规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是流感样病例监测工作。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我县将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设为定点监测医院,我们强化症状、哨点、暴发疫情监测,每月开展两次流感样病例监测工作,共计监测门诊病例45126例,上报表格18份。二是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工作。为及时筛查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警病例的发病情况,在全县开展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主动监测和搜索工作。同时,中心每月对定点监测医院(县、中两院)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主动搜索,及时汇总上报表格9份,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及相关预警病例报告。三是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监测与防控工作。制定下发了源疾控发【2016】6号《关于开展以霍乱为主肠道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乡镇以上医疗机构按时设立肠道门诊,加强规范管理,落实首诊医生负责制,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筛检、报告、隔离和消毒处置等项工作,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于5-10月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霍乱、伤寒、腹泻、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继续实行以霍乱为主肠道传染病疫情“零病例”月报告制度”。上报表格6份,监测门诊腹泻病人15例(其中:痢疾5人、其它细菌性腹泻10人)。四是手足口病监测与防控工作。按照手足口病监测方案要求,我中心培训队伍,制定预案,加大了监测、宣传、防控工作的力度。年初与教委联合举办保健教师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班1期。我县共报告手足口病例28例,无重症病例报告。并按要求及时进行了病例跟踪调查、指导居家隔离、防控知识宣传、标本采集、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理等项工作,各项工作指标均达到100%,有效的控制了手足口病疫情。五是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及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今年我县共报告 出血热病例4人,发病率为0.83/10万,流行病学规范调查率、疫点规范处置率、调查报告撰写率均为100%,每月软件录入上报相关数据。同时,按照黑卫疾控发【2015】17号文件要求,认真开展了重点人群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完成出血热疫苗接种1148人份。六是新发急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我中心制定预案,建立完善应对机制,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了相关技术、人员、物资准备工作。组织召开专 项会议,培训技术人员,撰写演练方案,适时开展桌面演练,随时做好人员、技术和物资储备,严防新发传染病的出现或流行。七是基层医疗单位传染病防控工作督导。对县直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督导3次,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及疫苗接种工作督导10家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督导11家次、学校及托幼机构散发传染病防控工作督导21家次。
(二)免疫规划工作
1.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工作
我县辖区监测报告乡级接种单位17家,开展监测报告常规接种疫苗数共计61种。一类疫苗全县累计报告接种率99.8%,辖区内接种单位报告完整性100%。2.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8小时内报告率、个案完整率、以乡级为单位副反应报告覆盖率均为100%,完成省市要求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50/10万剂次(或每乡 至少3例)的工作目标。
3.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
年初召开了全县保健教师培训班和乡镇防保医生培训班,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解读了《黑龙江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方案(2016版)》,印制了查验工作相关表格,为各乡镇开展入托、入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地方病防治 1.碘缺乏病
按照《黑龙江省碘盐监测方案》要求,随机抽样确定我县碘盐的9个乡镇,每个乡镇4个村,每村15户,共采集居民户食用碘盐300份,经检测合格碘盐300份,居民户食用碘盐合格率为100%,及时将监测数据录入微机上报到省疾控中心地病所。2.布鲁氏菌病
一是举办全县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布病诊断和治疗技术培训班三期,培训人数400人次。二是开展布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电视讲座一期,热线咨询600人次,下发传单6万余份;三是对16个乡镇48个村屯高危人群进行布病血清学检查。用虎红平板凝集实验进行初筛后,做试管凝集实验进行确诊。我县共进行血清学检测867人,检出阳性31人,其中男性 24人,女性7人,发病率3.5%,性别差异男性居多,中青年居多,职业发病率高。3.地方性氟中毒
监测3个未改水的自然村,大兴乡的前土村、更新村和浩德的老山村,水氟浓度为>1.2mg/L且≤2.0mg/L,覆盖人口0.31万人。
(四)、卫生监测工作
一是密切配合,齐心协力落实各项工作任务。配合卫生监督所在城内抽取7家餐饮业生活用水监测。完成对全县预防性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培训,健康证发放工作。二是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督导县医院进行食源性疾病上报信息管理审核工作,审核上报病例信息118条,标本信息118条,共计236条。完成现场技术指导与督导两次。三是城内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对县自来水公司出厂水、水源水和末梢水进行一年四次常规检测工作,在一月,三月,四月和九月份,对城镇饮用水17份水源水,3份出厂水和18份末梢水,共38份水样进行检测工作。每份水样进行了30个项目检测。检验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四是农村饮水安全监测工作。在3-5月份,7-9月份取13个乡镇辖区内35个集中式饮水工程监测点的出厂水、末梢水进行两次采样和检测工作,监测点基本信息和水质检测结果上报至农村饮用水监测信息系统。五是学生常见病防控督导工作。根据省市 督导方案要求,对中小学校学生常见病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工作进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有效控制了我县学生常见病的发生与流行。
(五)消毒效果监测督导工作
一是消毒效果监测工作。5月下旬对县内5家医疗机构、10家托幼机构、5家餐饮业、5家旅店业进行空气、消毒用品、紫外线灯、压力灭菌器等常规消毒效果监测工作。二是感染控制工作培训与督导。2月末举办中小学校保健教师培训班1期,培训人数87人。对县直及乡镇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导,督导覆盖率100%。
(六)结核病防治工作
截止8月31日,检查可以患者869人,发现并治疗肺结核病人218例。
(七)重性精神病病管理工作
一是全县共筛查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204人,超过国家4‰的指标;二是完成了全县350例重性精神病人门诊药物救助基础信息上报工作;三是邀请大庆市第三医院专家来我县义诊,进行患者符合2次,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便利;四是送出1名精神卫生专业医师到大庆三院进修,筹建精神卫生门诊。
(八)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
一是完成国家级暗娼人群哨点监测工作,共监测402人,圆满完成400的监测任务;二是高危人群干预工作进展顺利,每月平均完成375人次;三是HIV自愿咨询检测852人次。
(九)慢性病管理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第二期农村居民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工作,完成1000人的筛查任务,杨行为4人;二是完成了心脑血管及肿瘤的登记报告分析工作。
二、2017年重点工作要点
(一)依法开展传染病监测和控制工作
1.强化队伍建设,开展专业培训。拟定在2017年3-4月份举办全县保健教师和医疗机构以及乡村防疫医生业务知识与技术操作培训班,组织全县各级各类疾病控制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法规,进一步提高疾病控制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疾病控制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
2.抓好传染病疫情和死因报告管理,做好疫情和死因监测。每日对网上疾控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卡填报情况审核4次;对乡镇、社区医疗机构以及二级以上医疗单位的疫情管理,传染病报告和死因报告、传染病诊断、传染病控制等情况每季度督导1次,全年督导4次;10月份对医疗机构开展1次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认真做好疫情、死因统计、分析和报告工作,按时完成传染病疫情周分析52期,月传染病疫情和死因分析12期,年传染病疫情和死因综合分析1期,及时上报下达。按时收集、统计疫情及死因资料,按照规定时限完成疫情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和年报工作。
3.坚持县、乡两级防疫医生例会制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10日为例会日,乡镇卫生院每月13日为例会日。学习传达有关文件和上级会议精神,汇总专业报表,核对相关数据,通报工作成绩,解决工作问题,部署不同时期的疾病控制任务和常规计划免疫工作,同时以会代训,集中辅导,开展季节性防病知识讲座和专业技能培训,保证疾病控制工作质量。
4.认真做好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常见病的督导和防治工作,重点抓好麻疹、风疹、流感、流脑、猩红热、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和霍乱、伤寒、痢疾、手足口等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每学期(3月和9月份)至少检查指导1~2次,中学、城镇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及各托幼园所覆盖面达90%以上。
5.进一步加强霍乱、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禽流感,伤寒、病毒性肝炎、麻疹、流脑、出血热、流感、甲型H1N1流感、0157:H7感染性腹泻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重新修订完善应急处置技术预案和监测方案,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和县直医疗机构每年至少2次以上督导检查(常规每季度1次);5~10月份全县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开设肠道病专科门诊或专科诊室,5月上旬和9月中旬开 展肠道门诊专项督导,全年在县医院和中医院开展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工作,每月统计上报1次监测结果,发挥疫情监测网络的哨点作用,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爆发和流行。10月份按照省里要求开展重点人群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进行疫苗分发和现场督导。
6.开展霍乱、手足口病、0157:H7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的疫源检索和病原体检测工作。5~10月份肠道传染病高发期间,每月采集腹泻病人粪便标本2份、水产品或肉制品2份、外环境水或污水2份进行病原体培养;每月1次对手足口病进行病原学监测,采集5份标本,发病不足5例的全部采集标本,送市疾控开展病原学检测;在春季和秋季适时增加对医疗单位督导检查频次,按时统计上报监测情况报表。
7.实施结核病防治工作“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完成新涂阳结核病患者治愈率达95%以上,报告的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达到95%以上。
8.加强艾滋病管理,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人员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免费自愿咨询检测900人,国家暗娼哨点监测400人。
(二)突出抓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
1.保持高水平接种率为基础,做好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 认真组织各乡镇做好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保持高水平接种率。特别是要加强对乡镇、社区适龄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新生儿童“及时发现、及时登记、及时接种、及时管理”,确保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含麻疹成份的疫苗)、乙肝疫苗以乡为单位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流脑(含流脑A+C)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等扩大免疫规划新增疫苗以乡为单位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严格执行《接种率报告与评价制度》,实行接种率“月评价通报制度”,及时发现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2.加强AFP监测,保持无脊灰状态,严防脊灰野病毒输入
重点做好常规AFP监测和病例搜索工作,要定期跟踪检查,及时发现监测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所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同时要进一步提高适龄儿童免疫水平,重点加强0~3岁儿童脊灰疫苗查漏补种活动,阻断脊灰野病毒病例的输入和传播。
3.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做好麻疹防控工作
加强麻疹类疫苗接种工作,切实加强麻疹类疫苗常规免疫工作,适龄儿童含麻疹类疫苗常规免疫2剂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同时,通过增加免疫服务次数,缩短免疫服务周 期等方式,进一步提高麻疹类疫苗及时接种率,确保满8个月和18个月儿童当天接种上麻疹疫苗(麻疹疫苗执行日接种)。设“麻疹专病管理员”,专人负责麻疹疫情的实时监视和报告。在疫情高发的3~6月期间,实行“日报告、周分析、月通报”制度,对麻疹监测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巩固提高人群麻疹疫苗免疫水平,组织乡镇开展重点人群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接种工作。
4.开展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和综合审评。
每半年一次,覆盖16个乡镇18家卫生院(分院),每个乡镇抽查5个村,现场调查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指导乡村防疫医生规范计划免疫工作资料,解决存在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常规免疫接种报告情况要适时开展专题调查。
5.加强乙肝监测,做好流脑、乙脑、腮腺炎等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防控工作
加大乙肝防治力度,以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为重点,加强乙肝病例监测,对所有15岁以下(慢性乙肝除外)的病例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落实乙肝防治规划提出的各项措施。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密切关注流脑、乙脑、白喉、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腮腺炎、甲肝等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疫情的发生和流行动态,制订并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对流脑、腮腺炎等暴发疫情或聚 集性病例,快速响应,及时做好疫情处理和应急接种等工作。
6.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时妥善处理异常反应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系统,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加强对各乡镇医疗机构人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专业知识与处理技能的培训,及时调查处理辖区内发生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乡(镇)为单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覆盖率达100%,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反应发生率大于50/10万剂次;每个乡级预防接种管理单位至少报告AEFI病例3例以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在发现后48小时内报告率≥90%;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关键项目填写完整率达到100%。
7.规范疫苗和冷链使用管理
做好疫苗的预算和分发工作,加强疫苗账、库管理,根据各乡村实际使用情况,每季度及时调整各地分配数量,控制疫苗损耗。加强冷链管理,做好冷链设备温度监测工作。建立完整的疫苗领发记录,确保疫苗储存、运输符合“冷链”要求。
8.抓好免疫规划接种率报告和流动儿童的管理工作 指导乡、村两级接种点做好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和接种率报告工作,汇总计免报表、核对相关数据、开展专题调查和督导,定期对报告接种率进行比值R评价和差值D评 价,确保计划免疫工作质量;制定流动儿童管理实施方案,建立流动儿童月报登记制度,每半年1次开展流动儿童查漏补种工作。
9.创新形式与方法开展预防接种宣传活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创新宣传形式,在4.25预防接种宣传日、强化免疫活动等期间,通过知识竞赛、专家访谈、专题讲座、手机短信息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科学通俗地传播预防接种知识,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免疫规划工作的氛围。各预防接种门诊创建宣传园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疫苗针对传染病和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指导每个乡级预防接种单位至少设立一块固定的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栏(或宣传板),根据不同时期重点工作内容进行编写,建立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努力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 1.碘缺乏病控制
碘盐监测按照《黑龙江省碘盐监测方案》要求开展,4~5月份监测5个乡(镇)、20个村、300户食用盐样(随机方法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4个村,每个村抽取15户,共计监测300户),进行半定量和全定量碘含量测定,并将检测数据结果及时录入微机,6月25日前上报到《全国碘盐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2.地方性氟中毒监测
3月份按照《黑龙江省饮水型氟中毒监测方案》要求在轻、中病区监测三个乡镇的居民饮用水,集中式供水每个乡镇监测三份水样(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各1份),分散式供水监测五份水样(东、南、西、北、中各1份),测定水氟浓度,并对病区所有的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调查。
3.布鲁氏菌病监测
按照《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筛查方案》要求,9月份开展全县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筛查检测850人;登记管理新发布病病例,督导规范用药,提高治疗依从率;开展布病防治健康教育4次,职业人群防治干预150人(提供行为干预包);及时对聚集疫情或爆发疫情进行调查处置。
4.寄生虫控制工作
按照国家土源性线虫固定监测点的工作方案要求,调查5个乡镇5个村1000的寄生虫发病情况,改良加藤法一粪二检,健康知识问卷300人次。
(四)继续开展消毒管理和病媒监测工作
1.指导乡级以上的医疗单位建立消毒监测管理档案,每季度督导检查1次。
2.开展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县直医疗机构每年2次,具体时间为4月中旬和8月中旬。乡(镇)医疗机构、社区门诊、私立医院、分院或分门诊、个体诊所及医疗美容院每 年1次,监测覆盖率为100%,监测结果于11月15日前上报到市疾控中心。
3.对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半年1次,全年监测2次,具体时间为4月中旬和8月中旬,覆盖率不低于30%,监测结果分别于6月15日和11月15日前上报到市疾控中心。
4.对饮食业、旅店业正在使用中的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含菌量进行监测,全年1次,各抽查5家,开展时间为8月中旬,监测结果于11月15日前上报到市疾控中心。
5.5~9月份每月开展1次蝇密度监测;6~9月份每月开展1次蚊密度监测;每年2月、4~10月、12月各开展一次蟑螂密度监测;2月、4月、9月、11月各开展一次鼠密度监测,监测结果分别于6月15日和11月15日前上报市疾控中心和县爱卫办。
(五)加大公共卫生监测力度
1.对县自来水公司水源水、出厂水进行水质分析,3月份和8月份各监测1次;末梢水每月监测1次,在5~9月份监测频率每月各增加一次,每次监测6个点。
2.对二次供水单位每年监测两次,每次按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监测3个点。
3.按照《黑龙江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在枯水期(4~5月份)和丰水期(7~8月份)各监测1次,采集 20个常规监测工程点80个水样和2 个全分析工程监测点的水样,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
4.公共场所环境及用具进行卫生学监测,每年不少于1次,覆盖率为100%。
5.指导县人民医院开展食源性疾病风险监测,审核上报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对全县食品生产、销售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开展卫生知识培训,加强IC卡健康证的制作、发放及管理工作。
(六)重性精神病防控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精神卫生门诊建设;二是确保患者门诊服药工作持续良性运行。
(七)慢性病管理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第二期农村居民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工作;二是继续优质完成疫情、死因、心脑血管病、肿瘤的报告、分析工作。
三、过去五年来的工作业绩
(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疾控防保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通过国债资金、自筹资金中心办公用房基本得到保障,办公设备进一步完善,期间新增检测设备近30万元,办公电脑和打印机20套、职工办公桌椅60套。全县规范化门诊用房得到了保障。
二是实验室功能进一步提升。中心实验室先后购置全自动生化仪等实验检测仪器40台(件),实验室质量管理进一 步规范化,在注重科学的前提下狠抓检验检测质量,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和技术力量,积极开展化验室上等达标工作,努力提高室内、室外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检测样品的准确度,各项检测活动均按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做到了结果公正、准确、及时,为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通过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复查评审验收。
三是疾控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切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人心,在工作中得到显现。在职人员学历教育和学科带头人员培训有效实施,开展各种业务培训260多次,实现了工作人员多培训全覆盖的目标。表现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共有近38余人次分别被省市县主管部门授予业务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四是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疫情信息报告质量与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传染病疫情直报网络完善,覆盖率达100%。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电脑及打印机,完成了传染病和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信息化建设。
(二)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
中心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疾控工作发展重点来抓,“十二五”期间,积极争取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及省级、县级配套资金结核病、艾滋病、地方病、扩大免疫规划、居民营养、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等项目资金共计100余万元,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全面落实。1.免疫规划工作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接种率逐年提高,到目前为止,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扩大免疫新增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0%以上。
2.传染病报告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提高了传染病监测报告率,及时报告率、审核率以及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率均达到了达100%。
3.艾滋病防治
艾滋病、性病的监测及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和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一是完成了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接受国家、省、市检查,圆满完成任务;二是完成了中德艾滋病防治项目,顺利通过评估验收;三是完成了国家暗娼哨点监测任务,五年完成采血检测和问卷调查20000多人次。
4.结核病防治
结核病防控工作稳步发展,各项任务指标超额完成。一是2012年在大庆地区率先开展结核菌痰培养工作;二是2013年顺利完成结核病防治全球基金项目第四轮工作任务,得到国家表彰;三是2014-2015年参加国家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项目,圆满完成118例监测任务。
5.地方病防治
一是抓住中央财政地方病防治项目契机,全力推地方性氟中毒病、碘缺乏病和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布鲁氏菌病控制稳中有降,地方性氟中毒病基本消除,碘盐监测合格率逐年上升,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性目标;二是连续三年完成华支睾吸虫综合防治示范区纵向观测工作任务,华支睾 吸虫病和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三是按照国家寄生虫病研究所要求完成了2015年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任务,监测人群1500人。
6.慢性病管理
一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顺利进行,85%的辖区居民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50%的高血压患者和35%的糖尿病患者得到规范管理,三级以上严重精神病患者得到救治(其中1名患者得到解锁);二是2014和2015年分别对全县居民开展了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抽样调查与评估;三是2015年首次开展国家级农村居民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完成筛查人数1000人,查出阳性患者4人,其中早期2人。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机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问责”制度,并与年终考核奖惩相结合。二是组织会议培训,促进项目开展规范有序。通过培训全县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全面规范了工作程序,提高了服务技能。三是以开展创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动力,狠抓落实,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四是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自我健康意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明显提升。五是慢病与老年人健康管理得到加强。六是加强工作督导,促进工作开展,采取不定时入户调查,打电话等方式了解相关目标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及群众的满意度。七是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综合管理,确保社会稳定。全县户籍范围内符合住院治疗标准的精神疾病患者,在家属监护人自 愿的情况下送大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免费住院治疗,所有费用除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医疗补偿、农合补偿报销外,剩余部分全部由政府救助。同时与大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实行点对点帮扶,定期随访,对精神疾病患者治疗情况进行符合。
(五)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根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充分利用“3.24”结核病宣传日、“4.25”计划免疫宣传日、“5.15”碘缺乏病宣传日、“10.8”高血压病宣传日、“11.14”糖尿病宣传日、“12.1”艾滋病宣传日及各种宣传周等专题活动,采取板报、咨询、培训、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形式进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宣传,充分提高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健能力。同时,积极向新闻媒体投递宣传稿件,普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亮点和预防保健知识,同时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中,宣传教育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未来五年的工作打算
(一)目标
1.继续深化医药体制制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加大人才配备及硬件建设,理顺结构体系,2021年基本达到人员编制达到1.5-2.0人/万人口的国家标准。
2.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能力,完善、规范各项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机制,做到及时、准确。3.建立健全全县各级政府领导、多部门配合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控体系。健全艾滋病实验室和艾滋病疫情监测网络,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大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推行预防干预措施,控制艾滋病在低流行水平。
4.安全有效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开展麻疹主动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不同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逐步降低麻疹发病率,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5.积极打造覆盖全县所有城乡适龄儿童的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在预防门诊接种疫苗实现领号、预检、登记、接种、留观等环节融为一体,真正实现数字化一条龙服务,极大地方便群众,提高接种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6.完善覆盖全县的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病报告网络监测系统,加强危险因素干预,深入开展慢性病筛查,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
7.积极拓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项目,提高水质常规指标检测能力,完成水质常规指标全部项目资质认证;提升非常规项目指标中重金属、有机物染污等重点控制指标的检测能力。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
8.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工作机制,形成健康监护、现场监测评价的科学合理格局,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提高职业病预防控制及认证能力。逐步完善服务功能,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推进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工作。
9.构建县乡两级常见食品安全和化学性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县级应具备的检验能力,达到县级疾病控制机构检验能力标准的85%以上。(县级疾病控制机构检验能力标准179项,其中A类检验能力118项、B类检验能力61项)
10.建立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病防治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综合防控体系,不断加强各级防治机构装备设备和能力建设,全面落实防治措施,持续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
(二)重点任务
1.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是有效防控传染病流行。坚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管理,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规范传染病个案流调与疫情处置。乡镇及以上医疗机构(包括社区)传染病病例网络直报率达到100%,准确率达到98%以上,及时率达到100%。县及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率达到100%,以县为单位的报告死亡率要达到6‰以上。健全和完善传染病疫情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系统,提高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进一步完善、规范各项应急预案,反应快速,处置及时率达100%;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为重点,落实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努力提高应对各种新发传染 病的处置能力,逐步实现由控制疾病向预防疾病的转变,全力提高公众健康水平。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包括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15~60岁城镇居民达到8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80%以上;流动人口达到85%以上;青少年达到90%以上。健全全县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网络,配备较为完善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满足辖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的需要。艾滋病检测工作人员100%接受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治专职人员100%接受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90%以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0%以上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的服务人员90%以上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完善高危行为干预体系,高危行为人群有效干预措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暗娼人群、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和吸毒人群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符合治疗标准的当地籍艾滋病病人8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在自愿咨询检测点检测出艾滋病感染者80%以上接受结核病症状筛查,符合治疗标准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规范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比例达到85%以上。
二是2021年,以保持高水平接种率为基础,做好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规范疫苗和冷链使用管理。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达100%,数字化接种门诊达60%。提高麻疹监测敏感性,及时对麻疹疫情预测预警,加强乙肝控制,做好乙肝病例监测工作,做好流脑、乙脑、腮腺炎等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防控工作。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时妥善处理异常反应。全县所有城乡0~6岁儿童国家免 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麻疹类疫苗8月龄和18月龄及时接种率达到95%以上,有效控制和降低聚集人群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加大麻疹、乙肝等实验室监测工作。强化冷链建设,保持无脊灰状态,实现基本消除麻疹的目标。
三是强化慢病的预防干预措施落实,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扩大城市癌症早期筛查、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覆盖面,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口腔卫生和肿瘤的综合防治工作。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与营养监测。继续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和“健康龙江行动”,开展健康社区、食堂、单位等示范创建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营造慢性病防控社会支持性环境。
四是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工作,拓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覆盖面,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登记报告制度,以乡镇为单位网络覆盖率不低100%。进一步加强患者登记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登记患者管理率达80%,治疗率达60%,为居家患者提供抗精神病基本药物治疗补助。
五是加强医疗机构消毒隔离指导工作,消毒效果监测覆盖率100%。最大限度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定期开展消杀应急演练,提高消杀队伍的应急能力;稳步推进虫媒防治工作。
2.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强化重点专业学科及硬件建设。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原则上每年引进3~5名本科学历或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到2021年,县疾病控制 中心本科学位以上人员达20%以上,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0%以上。完善医学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种岗位培训制度。增加大专以上检验人员6名,其中理化检验人员3名,微生物的检验人员2名,生化检验人员1名。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逐步培养出一批学科带头人,力争1~2个学科进入全市先进水平行列。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十三五”期间使县疾病控制中心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能有一定水平的省、市级科研成果。
二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开展食品安全、食品污染物溯源等方面的试验,提高对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评估能力和预警能力。完善食品、水、空气等的卫生质量检测,作业、生活等场所有毒有害因素的相关实验。改造疾控中心实验室,不断完善县级应具备的检验能力,规划达到县级疾控中心实验项目80%以上。争取配备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等大中型检测设备,提升检验能力,增加检测项目。加强职业健康检查设备的建设,增加大专以上学历的放射人员2名,DR机一台,打造布局合理的放射检查室
3.进一步强化疾控信息化体系建设。
完成疾控常用数据标准建设(业务规范、信息标准、技术标准),进一步强化县级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基础网络设施和网络功能建设,构建“两级平台、三级网络”的信息网络运维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应急机制建设,提升现场处置和应急响应信息化水平(应急资源动态管理、建立应急信 息库,信息互动、现场终端建设),扩大疾病及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信息化范围和方式,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监测基础数据库(有业务基础的监测项目、症状监测、学校、生活饮用水),深化实验室信息管理建设技术服务,受理一体化管理平台,检验评价受理、客户服务、合同管理、成本核算信息化及多信息渠道的便民服务、查询反馈,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服务,提升互动、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窗口服务及健康教育。
4.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开展公共卫生、保健和营养知识宣传,倡导健康有益的行为方式。2021年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城市达到80%以上,农村70%以上;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城市达60%以上,农村达50%以上。积极开展以公共场所和流动人群为重点的普及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城乡村三级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健康教育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
肇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年9月27日
第五篇: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工作汇报
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工作汇报
根据区卫生局《关于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调研的通知》要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认真对待,对所调研的内容进行自查和总结,现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的总体情况
1、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近年来,疾控中心着力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以带动疾控整体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应急处置六大体系(应急组织体系、预案体系、队伍体系、保障体系、信息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调整充实了应急处置办公室、专家组和应急处置预备队,加强应急处置工作的日常管理、演练。组织修订了《卫生应急工作制度汇编》、《卫生应急工作技术手册》、《应急队员工作手册》,制定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突发水质污染事件应急预案》、《食源性疾病处置预案》和《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更新和充实了应急信息系统设备、应急物质和个人装备,进一步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举办了2期应急处置技术培训班,组织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处置演练和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置桌面推演,锻炼了科研队伍,提高了实战能力。
2、人才队伍建设
疾控中心一直把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当作重点工作来抓,坚持集中学习培训,先后举办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等培训班11期,培训疾控中心和基层卫生单位人员600多人次;选派专业技术人员40多人次到国家、省、市参加培训学习,引进了2名高层次人才充实重要岗位;参加省疾控、**医学院、**市疾控中心等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通过多种方式,让职工及时掌握最新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防制技术,专业知识得到更新,业务水平、专业技能得到提高,促进了疾控工作顺利进行。
3、规范管理,及时处置疫情信息
疾控中心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对**区疫情报告单位报告的疫情信息进行质量审核。根据疫情形势,及时召开疫情分析会,对全区疫情进行分析研判,制定防控工作建议。及时编制印发疫情快报、月报,每月进行疾病预报,为区委、区政府和区卫生局及各医疗卫生单位制定疾病防治工作计划提供技术支持。每年进行传染病疫情分析,月分析和周分析。组织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流感、流腮麻疹疫情分析研判疫情研判;对全区22家网络直报单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疫情报告24小时内报告及时率100%,审核及时率100.00%。
4、落实免疫规划政策,建立有效免疫屏障
疾控中心举办了预防接种门诊综合技术、应急技术培训和消毒技术培训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500多人次,有效提高了预防接种人员的突发应急处置能力和责任意识。认真落实《疫苗流通和接种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加强生物制管理,坚持主渠道采购疫苗,坚持疫苗储存、运输全程冷链管理,增加了疫苗接种的安全性,避免了预防接种相关异常反应与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票据化管理机制,认真开展接种证查验和补种工作,查验学校达100%,查验学生在95%以上;加强对各接种单位的考核和技术指导,促进了我区免疫预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儿童接种信息化管理率达到100%,一类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5%以上,二类疫苗推广应用稳步推进,接种针次大幅提高,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百日咳、乙脑、流脑、新生儿破伤风、白喉、脊髓灰质炎报告发病率均为零;麻疹、流腮等传染病发病处于**市各县(市、区)低位。2013年12月**区代表**市接受了省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及疫苗国家监管体系评估检查,受到专家组的肯定。
5、加强慢病管理,完成各项疾病监测工作
疾控中心重点开展了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控工作,指导基层医疗单位加强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和《死亡推断书》的填报工作,每月进行死因分析,并形成居民死因报告。按照《**市地方病防制工作意见》的要求,疾控中心制定了《**市2012年碘缺乏病监测方案》,随机抽取了5个镇的20个行政村300户居民食盐样品300份,进行半定量、定量监测,合格294份,碘盐合格率平均为98%,碘盐合格率有所上升。积极开展了疟疾防控工作,举办了疟疾知识防治技术培训班,组织开展了疟原虫血检工作,血检人数853人,血检率1.6‰,复检121人,复检率14%,达到了上级要求。
6、加强技术指导,促进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
疾控中心调整充实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指导团队,定期对**区10个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进行指导,并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培训基层卫生人员600余人次。有效地促进了**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顺利开展,全面提升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阻碍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的突出原因;
1、人才方面
(1)编制不足。核定编制71人,实际只有60人,缺编11人。对照卫生部有关卫生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和《山东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3-2014年)》(鲁发改社会〔2013〕237号)以及**市其它县市区疾控中心的疾控队伍结构,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数量不足,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2)年龄层偏大,出现断层。现有的60名职工,35岁及以下16人,36-40岁5人,41-45岁8人,46-50岁16人,51岁及以上15人。
(3)待聘高、中级职称人员较多,许多专业资质培训对专业技术职称要求较高(如职业健康检查主检资质),影响了单位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2、仪器设备方面
实验室和查体科仪器设备老化,制约和影响实验室检验能力和查体能力。
三、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进程中存在的“四风”问题;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钻研业务思想意识,不求甚解。工作按部就班,囫囵吞枣,没有创新,缺乏活力。
四、工作改进措施及意见建议。
1、引进人才,充实人才队伍
2、增加财政投入,更新仪器设备
3、鼓励人才钻研业务,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和水平
五、对**市卫生局在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加强在职培训,有计划地培养卫生医疗学科带头人。
2、开展全民健康教育。
3、加强卫生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促进卫生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