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校舍排查鉴定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4 09:2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校舍排查鉴定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校舍排查鉴定实施方案》。

第一篇: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校舍排查鉴定实施方案

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校舍排查鉴定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开展,确保我省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如期完成,根据《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校舍排查鉴定技术指南》(试行)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细则》(试行),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全省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工作是实施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下简称校舍安全工程)的首要环节,是全省校舍安全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排查鉴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对校舍安全工程的统一部署及《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依据《建筑法》、《城乡规划法》、《防震减灾法》、《消防法》、《防洪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

定》(建设部令第148号)、《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4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38号),对全省城乡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舍进行逐所逐栋的排查鉴定,为制订校舍安全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施校舍加固改造和迁移避险提供主要技术依据。排查鉴定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按照轻重缓急,优先鉴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含七度)地震高烈度区校舍以及经初步排查鉴别为危房的校舍;对已经完成鉴定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应尽快予以改造,鉴定一所,改造一所,提高工作效率。

二、排查鉴定范围、主要任务和完成时限

(一)排查鉴定范围。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的范围是全省城乡公立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校舍。2008年5月以后已经排查并形成鉴定报告的校舍不再重新进行鉴定。

(二)主要任务。校舍排查鉴定的主要任务包括:校舍选址安全排查,校舍建筑安全排查、鉴定,建立档案。

1、校舍选址安全排查。指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踏勘,必要时通过专项评估,对拟建、已建校舍选址遭受洪涝、台风、地质灾害、地震地质灾害、火灾危害等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提出是否需要迁移避险或专门处置的意见。

2、校舍建筑安全排查。指在确认校舍选址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档案和实地踏勘等方式对校舍基本情况和建筑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提出校舍建筑是否需要进行鉴定和专门处置的意见。

3、鉴定。包括房屋安全鉴定和抗震鉴定。指对经排查需要鉴定的校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确定校舍是否需要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并出具鉴定报告。根据鉴定工作要求,对需要进行检测的校舍,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校舍建筑进行检测,检测工作内容和深度需满足校舍鉴定工作的要求。

4、建立档案。校舍排查结论及相关资料和鉴定报告应报当地校安办备案,针对校舍排查、鉴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每一栋校舍建立安全档案,并纳入全国中小学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反映中小学校舍基本安全情况。

(三)完成时限。所有校舍排查工作要于2009年8月31日前完成。从2009年6月22日到2009年7月5日,完成所有地处地质、地震、洪涝、气象等灾害易发区校舍的排查工作,提出是否需要鉴定、迁移避险或专门处置的意见;从2009年7月6日到2009

年8月9日,完成灾害易发区以外所有农村校舍排查工作,提出是否需要鉴定和专门处置的意见;从2009年8月10日到2009年8月31日,完成灾害易发区以外的所有城市校舍排查工作,提出是否需要鉴定和专门处置的意见。鉴定工作要于2010年2月底前完成。

三、工作机制和资金安排

省政府统筹组织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工作。各市、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省、市政府要组织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地震、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为县(区)提供地质灾害和其他灾害的分布情况,提出安全性评估报告和建议,统筹协调本地区专业机构和技术力量,指导、帮助各县进行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建立健全校舍安全档案。各县(区)政府负责组织同级教育、建设、财政、发展改革、国土资源、水利、地震、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和专业技术力量组成的专业组具体实施排查鉴定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筹集、安排排查鉴定工作所需经费,所需经费具体保障办法另行制定。

四、实施步骤

(一)校舍排查的步骤

1、排查准备。以县(区)为单位,由当地校安办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成立排查专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地排查方案;以县(区)为单位,由教育部门负责向辖区内所有中小学发出通知,配合建设部门准备好本校所有校舍的图纸资料、勘查设计方案等相关材料;以县(区)为单位,由教育部门提供适当比例尺的中小学校舍分布图,以便于相关部门将每一座校舍与现有的各类灾害易发区图(以县(区)为单元,1:100000图系)叠加。

2、排查实施。按照排查方案,对照相关技术标准,对辖区内所有中小学校舍进行逐所逐栋排查。

3、出具报告。根据排查结果,由负责排查的专业机构出具校舍安全排查报告。

(二)校舍鉴定的步骤

1、初步调查:对图纸资料、建筑物建设和使用历史、受灾历史等进行现场考察,制定详细调查计划及检测、试验工作大纲并提出需由委托方完成的准备工作。

2、详细调查:进行结构基本情况勘查、结构使用条件调查核实、地基基础(包括桩基础)检查、材料性能检测分析、承重结构检查、水文资料分析调查等。

3、安全性鉴定评级:按构件、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分三个层次进行。每一层次分为A、B、C、D四个安全性等级。

4、适修性评估:按每种构件、每一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分别进行评估。

5、鉴定报告:鉴定机构在对本地校舍进行逐栋鉴定的基础上,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鉴定报告,报告深度应满足相关标准和合同规定的要求。

(三)校舍抗震鉴定的步骤

1、搜集建筑的勘察报告、设计图纸、竣工图纸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进行必要的补充实测。

2、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发现相关的非抗震缺陷。

3、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首先开展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的第一级鉴定,当第一级鉴定无法得出结论时,开展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的第二级鉴定,针对校舍进行大震抗倒塌能力的验算和复核,并同时进行建筑结构检测。

4、按照规范的校舍建筑抗震性能评价标准,对现有校舍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根据《防震减灾法》规定,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校舍建筑,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加固、改造或重建。

五、排查鉴定的主要内容

(一)校舍排查

1、校舍选址安全排查。应查明校舍遭受洪涝、地质灾害、台风以及有隐患的淤地坝、蓄水池、尾矿库、储灰库等的威胁情况。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危险地段上的校舍应避险迁建或采取相应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

下述地段应确定为危险地段:处于滑坡、崩塌、地面沉陷、地裂缝、山洪、泥石流等危险区的场地;可能发生地震地质灾害的部位;遭受病险水库、淤地坝、蓄水池、尾矿库、储灰库等威胁,且难以整治和防御的高危害影响区;雷电、龙卷风等气象灾害高发区、与输气管道、高压走廊,生产、经营、储存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相毗邻的场地;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规定的其他危险地段。

应查明下述地段对校舍安全的影响,判定是否属于危险地段或禁止建设地段,国土资源、地震、水利、气象、安监、消防等部门应组织专项评估:存在潜在危险性但尚未查明或不明确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震断裂带、山洪、泥石流等场地;稳定年限较短的地下采空区;地质灾害破坏作用影响严重,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严重恶化,难以整治的场地;地下埋藏有待开采的矿产资源的场地;洪泛区、山洪泥石流易发区及山洪、台风、暴潮严重威胁区;与大型可燃材料堆场相毗邻的场地;历史上地震地质灾害影响严重的场地;存在其他对建设用地限制使用条件的场地。

2、校舍建筑安全排查。基本内容包括:校舍概况(名称,用途,建筑面积,建设年代,原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建筑

物基本情况(高度、层数、建筑体型、结构类型、基础形式等),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竣工验收文件情况,抗震设防、消防(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设施、建筑材料和装修装饰材料防火性能)、防洪、抗风、防雷击、排除用地安全威胁等防灾情况及使用的防灾标准,历史使用和维修改造情况,现场检查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安全隐患等。

下列校舍应作为排查重点并优先安排鉴定工作:发现结构安全有问题的校舍;老旧校舍,特别是接近或超过原设计使用年限的校舍;违章违规建造、加层或拆改结构的校舍;位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地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未进行抗震设防或按照78版抗震设计规范设计,且未做抗震加固的校舍;位于山洪泥石流易发区的校舍;耐火等级和疏散设施不符合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校舍;设计建造后当地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动参数)提高了的校舍;缺少勘察、设计或工程验收文件的校舍;原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的校舍。

排查发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确定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舍应立即责令停止使用;排查发现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校舍应限制使用,做好安全隐患部位的日常检查和管理工作,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并督促校舍建设单位尽快安排鉴定和处置工作。

(二)校舍鉴定

对经排查需鉴定的校舍,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并符合下述要求:地震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由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和有关抗震设计规范对校舍进行抗震鉴定,出具抗震鉴定报告,确定校舍是否需要进行抗震加固(有条件时可优先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原设计单位开展校舍的抗震鉴定工作);地震烈度6度及以下的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由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或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对校舍进行房屋安全鉴定,提出房屋安全鉴定报告,根据房屋安全级别确定校舍是否需要加固(地震烈度6度地区经房屋安全鉴定需进行加固的C级危房,还应进一步作抗震鉴定,提出抗震鉴定报告,加固时应满足抗震要求);位于洪泛区、山洪泥石流易发区的校舍要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抗淹没、抗洪水冲击的鉴定,台风严重威胁区内的校舍要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抗风能力鉴定。

校舍鉴定时,根据校舍建筑不符合鉴定要求的程度、隐患部位对结构安全性能影响的大小等实际情况,结合使用要求、加固难易等因素的分析,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相应的维修、加固、改造或拆除等处理对策。

鉴定结果为D级危房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舍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无加固价值的应确保拆除。拆除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确保拆除过程中的安全。当建筑物使用时间占设计使用年限80%以上或结构加固费用占新建同类工程费用的70%以上,以及有特殊情况时,应报省校安办审核后拆除重建。

(三)校舍检测

对需要进行检测的校舍,应委托有检测资质的单位,按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和鉴定工作要求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当校舍鉴定单位同时具备相应的检测资质时,一般由校舍鉴定单位开展检测工作。

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校舍进行检测进应符合相关文物保护的要求。

六、工作要求

(一)要明确工作职责。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排查鉴定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政府:组织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地震、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为各市、县(区)提供地震灾害和其他灾害的分布情况,提出安全性评估报告与建议;统筹协调全

省专业机构和技术力量,指导、帮助各市、县(区)进行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建立健全校舍安全档案。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考虑辖区内各县财力及技术力量,加强组织协调,指导、帮助各县(区)开展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工作。县(区)政府:组织对辖区内校舍进行逐一排查、鉴定,建立健全本县(区)中小学校校舍的安全档案。各级校安办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对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监督检查。省级校安办:组织制订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实施方案;协调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地震、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为各市、县(区)提供地震灾害和其他灾害的分布情况,提出安全性评估报告与建议;指导、帮助各市、县(区)校安办进行校舍安全排查鉴定;汇总各市报送情况,建立完善全省校舍安全档案。市级校安办: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本地区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实施方案;协调本市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地震、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为各县(区)提供地震灾害和其他灾害的分布情况,提出安全性评估报告与建议;指导、帮助各县(区)校安办进行校舍安全排查鉴定;汇总本市情况,建立完善本市校舍安全档案,向省校安办报送。县(区)校安办: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本地区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实施方案;组织对辖区内校舍进行逐一排查、鉴定,建立健全本县(区)中小学校校舍的安全档案,向市校安办报送。各相关部门应依法加强对校舍排查、鉴定和检测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管理。教育部门:加强

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会同建设、公安(消防)、国土资源、水利、地震、气象等有关部门,切实把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工作做实做细。财政部门:保证校舍安全排查、鉴定专项资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对校舍安全排查、鉴定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严格按照有关建筑抗震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督促各方责任主体抓好工作落实。国土资源部门:对中小学校舍地质灾害危害情况的指导和鉴定,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范围,为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鉴定提供地质构造等方面的信息。水利部门:对中小学校舍进行洪涝灾害危害情况的指导和鉴定,划定洪涝灾害易发区域范围,提供水文资料。地震部门:对中小学校舍地震灾害鉴定工作给予指导,划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范围。气象部门:对中小学校舍进行气象灾害危害情况的指导和鉴定,划定气象灾害易发区域,提供气象资料。公安(消防)部门: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建筑消防设施配套建设情况的鉴定。

(二)要建立相应工作制度。各级校安办要把排查鉴定的各项工作逐一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建立并不断完善工作责任制。各级校安办要建立起工作调度制度。省校安办确定每月召开一次全省工作调度会,调度会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视频调度会,第二种形式是现场调度会,第三种形式是座谈调度会。调度的面涉及全省各个市,通过调度会通过各市工作进展情况,部署下一步工作。各市、县(区)校安办要参照省校安办做

法建立相应制度。

(三)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校舍建设单位应向校舍排查、鉴定、检测单位提供与校舍排查鉴定工作有关的、真实全面的原始资料;不得委托没有资质或资格的单位从事校舍鉴定、检测工作;不得对从事排查、鉴定、检测工作的单位或个人提出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从事校舍鉴定、检测的单位或个人,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保证校舍的鉴定、检测质量,依法承担相应责任。鉴定、检测报告应由有相应执业资格的工程师签字盖章。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校舍排查、鉴定、检测过程中的违法行为都有权检举、控告和投诉。凡因排查、鉴定、检测出现问题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人将坚决予以处理。

第二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34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2009]39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政办发[2009]132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中小学校舍防震和综合抗灾能力,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XX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一、实施校舍安全工程的意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立足我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实际,全面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危旧校舍改造,极大地改善了我市中小学办学条件。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仍有部分中小学校舍达不到抗震设防和综合防灾要求,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学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改造和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消除安全隐患,建立起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长效机制,将中小学校舍建设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我市处在七度以上高烈度地区(局部八度),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从2009年开始,用两年左右时间,对我市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公办和民办所有中小学校舍,进行抗震检测、安全鉴定,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改造、重建以及迁移避险,使全市所有中小学校舍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各类自然灾害的防灾避险要求。

三、组织领导建立机制

市政府成立以杨增海市长为组长、孙美艳副市长为副组长的“XX市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市校舍安全工程实施。领导小组成员由发改、教育、财政、公安(消防)、监察、审计、国土、城建、规划、林水、安监、地震、气象等单位及各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校安办”),“校安办”设在教育局,具体负责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校安办”成员由上述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组成。

各部门主要职责:

1、“校安办”。负责制定我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组织校舍排查、鉴定、检测,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改造、加固、重建方案,协调解决工程实施中的相关问题,组织指导、监督、检查工程实施、进度和质量。

2、发改局:参与编制校舍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对所有改造和新建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审批,为校舍安全工程提供资金支持。

3、教育局:履行“校安办”职责,全力参与各项校舍安全工作。组织技术专家,为实施校舍安全检测、鉴定、改造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组织、协调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屋鉴定机构,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对校舍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建立健全校舍安全档案;会同财政、发改、城建等部门制定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及项目规划,并组织实施。

4、公安局:指导中小学校舍预防火灾工作,负责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产品监督检查。

5、监察局:负责对学校工程招标投标进行监督,对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6、国土资源局:负责提供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组织专家对中小学校的校舍是否受地质灾害威胁进行认定;负责办理建设用地相关手续等工作。

7、财政局:负责统筹安排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保证校舍安全工程所需检测、鉴定、加固、改造等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免收涉及到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行政事业性收费,组织好工程招投标。

8、城建局:对校舍鉴定、改造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严格按照《建筑法》、《防震减灾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进行监管;负责协调工程招投标、施工图纸审查、工程质量监督、建筑安全监督、施工许可证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城建档案归档。

9、地震办:划定七度、八度地震区范围,负责对中小学校舍的抗震加固和新建工程提出设防要求,并对校舍地震灾害鉴定工作给予指导。

10、林水局:划定洪涝灾害易发区范围,提供水文资料,负责对中小学校舍进行洪涝灾害情况的指导和鉴定。

11、审计局:负责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12、规划局:负责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工作,按上级要求,提供每一座校舍的1:10000图和准确坐标,便于土地部门与各类灾害易发区图叠加核对。

13、安全监督局:负责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情况。

14、气象局:对中小学校舍进行气象灾害危害情况的指导和鉴定,划定气象灾害易发区域,提供气象资料。

四、实施步骤

1、排查、统计阶段。从2009年6月15日开始,对所有学校校舍及周边环境等自然情况进行排查和统计。在8月15日前排查完毕,整理好排查情况、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初步方案等材料,在8月20日前,上报XX市校舍安全领导办公室(民办、企事业单位办的学校安全检测及改造,由办校主体负责,在8月10日前,将各自校舍检测结果及实施方案报“校安办”)。

2、检测、鉴定阶段。2009年7月1日至11月20日,组织校舍检测鉴定招投标及校舍检测、鉴定工作,出具鉴定报告和加固方案。根据鉴定结果,对维修加固及新建校舍进行测算。上述工作在11月20日前完成,11月30日前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3、制定规划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1月20日,根据鉴定结果,对维修、加固、改造、新建校舍制定详细规划及实施规划。实施规划要根据我市中小学校分布情况,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原则,对全市中小学校统一规划,根据未来5年学生人数变化情况,制定一个未来5年校舍合并及建设规划。应与校车工程、寄宿学校建设相结合,做到既方便学生就学、符合群众意愿,控辍保学,又使学校布局相对合理,有利于规范办学。

4、实施操作阶段。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30日,根据XX市批准的实施方案和分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组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优先考虑加固、改造或重建处于灾害易发区的校舍及经鉴定为D级危房的校舍,对已经完成鉴定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尽快予以改造,鉴定一所,改造一所。

5、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10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领导小组将组织成员单位对改造校舍进行全面验收,验收面要达到100%,并在11月30日前将验收情况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质量控制

按照国家制定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详细制定每个项目的实施方案,坚持“牢固、实用、够用、安全、方便学生”的原则进行建设。

1、凡新建校舍必须符合抗震设防标准,在当地设防基础上提高一度设防。选址应在交通方便、环境适宜、地质条件较好的平坦地段,不能与娱乐场所、集贸市场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选址要由各专业部门进行评估。

2、对于经过鉴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校舍,原则上予以拆除: ⑴建筑物使用时间超过设计使用年限80%,需要进行加固、改造的校舍。

⑵加固、改造费用过高,超过新建同类建筑物费用70%以上的校舍。

3、对于校舍没有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没有工程建设档案或档案不全,要通过专门技术论证,决定建设方案,如果不需要拆除,应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加固、改造,达到重点设防类建筑设计标准。

4、校舍重建、加固和改造的所有勘察设计文件、竣工验收相关资料报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存档备案。

5.对处于各类灾害易发地区的校舍,要在建设、国土资源、林水和地震等部门进行灾害危险性评估之后,根据评估结果采取迁移避险等相应防治措施。

六、工程管理

1、我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领导小组全面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监督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及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2、“校安办”要做好工程建设各项政策及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贯彻落实和组织协调等工作。

3、对全市需改造校舍实行“七个统一”:统一检测、统一立项、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监督、统一监理、统一验收,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4、校舍安全工程在具体实施时,所有改造项目必须公开招投标,认真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5、建立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改造工程质量合格。领导小组对校舍改造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工程,由施工单位负责返工修缮,直至验收合格为止。

6、校舍安全工程要严格按时间表规定时间实施,在工程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资金管理、竣工验收、预决算审计、档案管理等各个环节,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行业标准操作。在此基础上,应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度。不能人为拖延全市整体工作进展。

7、校舍安全工程在实施中,所有项目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市政府将加大督查力度,对校舍安全工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8、要建立完善的工程档案,对各项目学校的招标书、设计图纸、合同、质量检测报告、实施情况报告、验收报告等全部在“校安办”归档,做到随时可查。同时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管理机制,完善中小学抗震、防灾等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并适时组织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广大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七、资金管理

1、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除上级补贴和本级配套外,要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争取社会及企业捐赠及撤并的中小学校舍处置所得资金等(对在布局调整后弃用的校舍,公开挂牌拍卖,所得资金全部用于校舍安全工程)。

2、建立校舍安全工程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户,由财政、监察、审计部门组成财务监督组,根据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工程款,不拖欠或延迟拨付,杜绝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工程专款行为。

3、民办、外资、企(事)业办中小学的校舍安全改造由投资方和本单位负责,政府给予指导、支持并实施统一监管。

第三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舍抗震设防和综合防灾能力,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XX〕3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XX年以来,我市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与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建设相结合,提高了农村校舍质量,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截至XX年底,我市已经全部消灭了项目库内的d级危房。但是,目前市内仍有一些地区中小学校舍达不到抗震设防和综合防灾要求,特别是因时间推移和地质状况改变,一些新的危房随之出现,急需加固、改造或重建。各县(市)、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切实把工程要求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立足全市中小学校舍建设布局总体规划,在3年()时间内,基本消除现有d级危房,加固、改造b级和c级危房,迁移处于灾害易发地区的校舍。建立起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长效机制,将中小学校舍建成最安全、最让家长放心的地方,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为推动教育强市建设、落实“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要求、构建和谐x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按省统一要求,全市所有中小学校舍必须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各类自然灾害的防灾避险要求。据测算,全市目前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911所,总建筑面积267万平方米,经初步鉴定,属于危房的有8.5万平方米,其中b级危房1万平方米、c级危房1万平方米、d级危房1.7万平方米。对危房抗震加固、改造、重建以及迁移避险所需资金,由各级政府按一定比例分担。

二、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行市政府统一组织,县(市)、区政府负责实施,充分发挥专业部门作用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市政府成立x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详见附件),负责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各县(市)、区要成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科学分工,统一组织工程实施。各县(市)、区领导小组应由县(市)、区长担任组长,负总责,主管领导亲自抓,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各县(市)、区政府和项目学校负责校舍安全工程的具体实施,对本地、本校的校舍安全负总责,主要负责人负直接责任。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考虑本地区财力以及鉴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力量,加强组织协调,规范工程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各县(市)、区全面负责工程的实施和管理,认真组织排查和鉴定辖区内所有中小学校舍,建立并不断完善校舍安全档案;要对每栋校舍的加固、改造或重建方案逐一审核把关,并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要加强工程监管,组织人员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现场验收。各项目学校要定期向县(市)、区级校舍安全工程工作机构报告工程进展情况。有关部门主要职责分工: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下设综合协调组与规划组、技术指导组和监督检查组,由市政府各有关部门选派处级干部和专业人员参加。主要负责制订并组织落实工程规划、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统筹安排工程资金,组织编制和审定各县(市)、区校舍加固改造、避险迁移和综合防灾方案;落实对校舍改造建设收费有关减免政策;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各县(市)、区比照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工程的组织领导。要配备精干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实行集中办公,建立相应的制度,保证工作经费。为提高工作效率,各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往来文件及信息一律直接上传下达,涉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进展等情况,均应以简报形式及时报送上一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内设的安全、发展规划、财务、基础教育、督导、监察等机构要全力参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各项工作,积极提供相关信息,配合制发有关文件。发展改革部门:把校舍安全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专项投资;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加强项目监管,对建设项目履行基本建设审批程序,指导编制工程建设规划;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标准,为校舍安全建设提供政策支持。财政部门:把校舍安全工程列入财政预算,并向同级人大报告执行情况;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保证校舍安全工程所需鉴定、检测、加固、改造、新建、迁移等专项资金,筹措本级配套资金;加强工程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协同有关部门按照工程进度拨付工程款;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与措施,保障中小学校舍日常维修的需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涉及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予征收。城乡建设部门:对校舍排查鉴定、加固()改造以及新建工程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严格按照有关建筑抗震设防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督促工程各方责任主体抓好工作落实。组织、协调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对中小学危房进行鉴定并出具危房鉴定报告。国土资源部门: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范围,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提供地质构造等方面的信息,负责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地质灾害危害情况的指导和鉴定。水利部门:划定洪涝灾害易发区域范围,提供水文资料,负责对中小学校舍进行洪涝灾害危害情况的指导和鉴定。地震部门:划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范围,负责对中小学校舍的抗震加固和新建工程提出设防要求,并对校舍地震灾害鉴定工作给予指导。公安(消防)部门:指导中小学校舍预防火灾工作,负责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建筑消防设施配套建设情况的鉴定。监察、审计、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依法履行各自职能,建立健全工程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认真做好工程预决算审计,严格查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与重点案件。

三、实施步骤和质量标准

(一)实施步骤。1.全面排查、鉴定阶段:由各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教育、建设、国土资源、水利、地震等部门,对全市所有中小学校舍(不含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普查,摸清危房底数,查实校舍所处地域灾害隐患程度,掌握总体情况,并形成对每一座建筑的鉴定报告,建立校舍安全档案。要于XX年入冬之前不漏一校、不漏一栋地完成所有中小学校舍的排查、鉴定工作。XX年5月以后已经排查并形成鉴定报告的校舍不再重新进行鉴定。2.制订规划阶段:各县(市)、区要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科学制订本地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及实施计划。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地排查鉴定结果,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正在实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专项工程,编制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整体规划。XX规划要在XX年9月30日前完成,3年总体规划及XX、XX规划要在XX年底前完成。3.实施操作阶段:各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经过省政府批准的实施方案和分规划,区别情况,有计划、分步骤组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区分轻重缓急,优先考虑加固、改造或重建处于灾害易发区的校舍及经初步排查鉴定为d级危房的校舍;对已经完成鉴定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应尽快予以改造,鉴定一所,改造一所,提高工作效率。在XX年底之前要完成3年总工作量,检查验收面要达到100%。()

(二)质量标准。各县(市)、区要根据校舍安全鉴定报告,按照国家确定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详细制定每个项目的实施方案,坚持安全、耐久、实用的原则,切实把中小学校舍建成最安全、最牢固、让人民群众最放心的建筑。1.凡新建项目校舍必须符合抗震设防标准,各县(市)、区应组织专家对建设项目场址周边地质、交通、环境等主要条件进行科学测评,确保建设项目选址符合综合防灾要求、符合教学育人需要。建设项目的选址应在交通方便、环境适宜、地势较高、场地干燥、地质条件较好的平坦地段,必须避开地震断裂带、低洼地、滑坡地段、泥石流地区、洪水沟口或泄洪区等自然灾害频发地段,不能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对地处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新建校舍,应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对于经过鉴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校舍,原则上予以拆除:(1)建筑使用时间超过了设计使用年限的80%,需要进行加固、改造的校舍;(2)加固、改造费用过高,超过新建同类建筑物费用70%的校舍。3.对于校舍建筑没有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没有建设档案或档案不全的校舍,要通过专门技术论证决定建设方案;如经确认不需要拆除,应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加固、改造。4.校舍重建、加固和改造的所有勘察设计文件和竣工验收相关资料报当地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5.对处于各类灾害易发地区的校舍,要在建设、国土资源、水利和地震等部门进行灾害危险性评估之后,根据评估结果采取迁移避险等相应防治措施。

四、工程管理和责任追究

(一)工程管理。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行项目管理。要认真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按照项目规程运作,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工程建设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做到规划设计有证、施工有照、全程监理,不得简化程序,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在工程立项、规划、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质量安全、资金管理、竣工验收、预决算审计、档案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履行法定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行业标准,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杜绝各种事故和质量隐患。

(二)资金管理。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包括上级专项资金、本级配套资金、部门资金、社会或企业捐助资金、撤并的中小学校舍处置所得资金等。资金投入上实行市统筹,县(市)、区负责,多渠道筹措的办法。从XX年起3年内全市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建设的各类资金都要集中用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并视财力情况予以增加。民办中小学校舍经鉴定为危房的,要按照本地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维修加固,所需资金由学校的举办者负责筹措。资金管理要与招投标、政府采购、工程验收、监督审计等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专款专用。市、县(市)区要加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管理,对资金实行分帐核算、集中支付。各级财政要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工程款。

(三)检查监督。各县(市)、区政府要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管,做到定期逐级上报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反映工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顺利进行。各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要组织专家对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情况、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情况进行专项督察。每项工程完工后,县(市)、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对工程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对未通过验收的项目要提出处理意见,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和重大事故。全市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对工程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建设工程资金安全高效运行。要建立工程项目公示制度,市、县(市)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布工程的相关信息,自觉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全市各级教育、发展改革、财政、建设等部门每年要向同级人大、政协报告工程实施情况,主动接受法律和民主监督。所有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都要将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名称、监理监督人员姓名、项目总投资、投诉电话等信息在项目公示牌上明确标注出来,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公示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验收单位、验收结果等信息,便于群众监督。所有项目招投标、工程验收均要请当地媒体、学生及家长代表参加,切实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成为“阳光工程”。

(四)责任追究。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行第一责任人负责制。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层层实行目标管理,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各县(市)、区的县(市)、区长是本地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工程的各项工作。相关中小学校的校长是具体工程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严格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所有行政领导、项目法人、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对因工作不力、管理不严或违规操作等造成工程安全隐患或事故的,人为因素影响项目进度或延误工期的,挤占、挪用、截留、滞留工程资金的,疏于管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出现其他重大责任事故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及其领导的责任。附件:x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第四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为保证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提高全省中小学校舍防震抗灾能力,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平安校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立足当地中小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全面改善安全现状,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舍建筑质量,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推动建立中小学校舍维修长效机制,保障全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对全省中小学校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改造或重建,使其达到当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防御其他地质灾害和防洪、防台风、防火、防雷击等安全要求。

(二)主要任务。从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和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校舍,彻底消除中小学校舍安全隐患。2009年及以后新建、改扩建的中小学校舍,要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和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原则上以建设楼房校舍为主,确保校舍安全。同时建立全省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校舍安全状况,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安全管理提供服务。

三、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全面摸清全省中小学校舍现状,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域特点、教育发展水平等实际,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以师生为本,做到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与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相结合、与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和中小学“211工程”等项目相结合、与标准化学校建设相结合、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相结合、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相结合。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中小学校舍危房的分布状况、危险程度和房屋用途等,制定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实施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分、分步骤维修改造。

(二)分级负责,以县为主。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由省级政府统一组织,市、县政府负责实施,专业部门密切配合。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任务,确保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工程建设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落实抗震设防要求,依据校园具体规划,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做到“安全、节能、环保、经济、实用、美观”,确保工程既符合标准又保证质量。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都必须具备规定资质。要保证每栋校舍的加固和改造质量,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成为“精品工程”。

四、实施范围和工作步骤

校舍安全工程覆盖全省城市和农村、公立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

(一)基础数据采集和录入。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平台的作用,在2009年6月30日前完成全省校舍信息管理平台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工作。

(二)全面排查鉴定。2008年5月以后已经排查并形成鉴定报告的校舍,不再重新鉴定。对没有鉴定报告的校舍,按照抗震设防和有关防灾要求,进行逐栋排查,不留死角,形成对每座建筑的鉴定报告,建立校舍安全档案。各级政府要组织教育、建设等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普查,摸清危房底数,掌握总体情况。2009年9月15日前完成全省中小学危房排查、鉴定工作。

(三)勘察设计招标。根据排查鉴定结果和鉴定意见,对需要加固改造和重建的校舍进行勘察和施工设计,依照设计内容,对项目依法进行招标。

(四)加固改造。对于鉴定为危房和抗震设防要求不达标的校舍,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加固改造。用3年时间完成加固改造任务,消除安全隐患。

(五)制订中小学总平面布局规划和校舍改造规划。各地要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科学制订本地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及实施计划。要对项目建设场址及周边地质、交通、环境等主要条件进行科学测评,建设场地必须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及抗震不利地段,因选址不当造成安全事故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分步、分类实施中小学校舍改造。各级政府要根据实施方案和分维修加固规划,有计划、分组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对通过维修加固可以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的校舍,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改造加固;对经鉴定不符合要求、不具备维修加固条件的校舍,按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重建;对地处洪涝灾害易发区、水库大坝下游可能受淹区以及严重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校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实行避险迁移;对根据学校布局规划确应废弃的危房校舍不再改造,但必须确保及时拆除,不再使用;完善校舍防火、防雷等综合防灾标准,并严格执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山东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校舍安全工程,发展改革、教育、公安、监察、财政、国土资源、建设、水利、审计、安全监管、地震等部门参加。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派员组成,集中办公。各市、县(市、区)也要尽快成立相应组织领导体制。

(二)明确责任。山东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订并组织落实工程规划、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统筹提出省工程资金安排方案,组织编制和审定各市、县校舍加固改造、避险迁移和综合防灾方案;落实对校舍改造建设收费有关减免政策;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编发简报,推广先进经验,报告工作进展;明确各级的工作职责,制定考核奖惩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省国土资源、建设、水利、地震等部门要为市县提供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及地震断裂带和地震多发区、洪涝灾害易发区及其他地质灾害分布情况,提出安全性评估和建议;并组织勘察设计单位、检测鉴定机构和技术专家,帮助专业力量不足的市县进行校舍地质勘察和建筑检测鉴定。

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校舍安全工程的具体实施,对本地的校舍安全负总责,主要负责人负直接责任。要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统一组织对校舍的逐栋排查和检测鉴定,审核每栋校舍的加固改造、避险迁移和综合防灾方案,具体组织工程实施,落实施工管理和监管责任,按进度、标准组织验收,建立健全所有中小学校、所有校舍的安全档案。设区市人民政府要统筹协调本地区各县(市、区)勘察鉴定和设计、施工、监理力量,加强组织调度,规范工程实施,严格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三)规范管理。建立完善中小学校舍电子档案,实行网上办公,实现动态管理。一是通过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平台的网络管理,通过加强校舍信息监控,把握安全趋势,查清安全隐患,强化安全管理和危旧校舍改造责任,科学安排维修改造工作。二是利用网络对每年实施校舍建设项目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目标。三是根据各市、县中小学校舍改造规划实施情况,及时更新相关数据,使其具有真实性、可靠性、时效性。

(四)严格质量。所有工程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59号)、《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进行设计和建设。新校舍按国家规定的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坚持“安全、牢固、实用、够用、方便学生”的原则,充分考虑学校人员密集特点和应急疏散需要,新建校舍的最低使用寿命为50年。新建校舍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履行报批手续。严格落实各项建设监管规定。

(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并对改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目标考核,对进度缓慢没有完成当年改造任务的,扣减下的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并进行通报批评。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存在安全隐患项目及时整改,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审计等部门要依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审计监督,发现问题要严肃查处。

六、资金安排与管理

校舍安全工程资金以市、县为主筹集,省统筹安排与中小学校舍安全有关的资金,并根据各地财力状况、工作任务及工作实效等给予奖励性补助。各地要切实担负起校舍安全工程投入的责任,安排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时到位,防止学校出现新的债务。鼓励社会各界捐资捐物支持校舍安全工程。

民办、外资、企(事)业办中小学校舍的改造资金由投资方和所属单位负责,当地政府给予指导、支持并实施监管。

要严格加强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的管理,健全工程资金管理制度,工程资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各级财政要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工程资金不能顶替原有投入,更不得用于偿还过去拖欠的工程款和其他债务。严格杜绝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工程款。保证按工程进度拨款,不得拖欠工程款。

七、工程监督和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对工程实施情况组织督查与评估。

(一)实行“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各市、县的市长、县长是本辖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工程的各项工作。相关中小学校的校长是具体工程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对发生因学校危房倒塌和其他因防范不力造成安全事故导致师生伤亡的地区,要依法追究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改造后的校舍如因选址不当、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或建筑设计和施工质量问题遇灾垮塌致人伤亡,要依法追究校舍改造期间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建设、评估鉴定、勘察、设计、施工与工程监理单位及相关负责人员对项目依法承担责任。对因工作不力、管理不严或违规操作等造成工程安全

隐患或事故的,人为因素影响项目进度或延误工期的,挤占、挪用、截留、滞留工程资金的,疏于管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出现其他重要责任事故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坚持依法办事,规范建设程序。工程建设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在工程立项、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资金管理、竣工验收等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标准。

(三)建立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校舍安全工程要向社会公布,所有工程项目都要将项目负责人、施工队伍、设计单位、监理监督人员等公开,便于群众监督。所有项目要公开招投标,招投标、施工监理、资金管理、竣工验收、预决算审计等要列入政务或村务公开范围,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

第五篇:广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查鉴定表

附件2

广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查鉴定表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一、填报学校范围

我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的对象学校,即全区城市、县镇和农村所有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办、企业办以及民办中小学校。包括普通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初级中学、初级职业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小学(含教学点)、中等职业学校(含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含工读学校)。

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复合办学形式的学校均作为整体填报,不需要将学生、教师和办学条件分开填报。

二、填报要求

(一)学校基本信息、学校详细信息、单体建筑物详细信息等基础数据应根据学校和校舍当前的真实情况填写。

(二)校舍场址安全排查信息表、校舍场址防洪安全排查信息表、校舍建筑安全排查信息、校舍鉴定信息表根据排查鉴定机构出具的校舍安全排查鉴定报告填写。

(三)布局规划调整表、校安工程校园规划信息表、校安工程单体建筑物规划信息表根据排查鉴定结论、本地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规划和每一栋校舍的加固改造方案填写。

(四)校安工程实施过程信息表、校安工程实施后校园情况信息表根据校舍加固改造施工的实际情况填写。

(五)数据采集表所填报的所有资金数据最多可保留一位小数,其他数据不保留小数,一律取整。

(六)所有信息均应认真核对,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七)信息采集表用A4纸打印。

三、通用填报内容说明

(一)每张信息采集表分为表头、表体和表脚。表头用于说明信息采集对象,表体为信息采集对象的具体内容,表脚用于标注填写责任人及审核责任人,其中每张信息采集表中的表脚内容一致。

(二)表头中信息填报要求如下:

1.普通中小学的学校代码:由1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按教育事业统计编码规则和要求填报。其中前6位采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统一标准行政区划代码,其余为自编码。解释如下:

第一、第二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标识。第三、第四位为地(市、州、盟)标识。第五、第六位为县(市、区、旗)标识。第七位至第九位为乡、镇标识。第十位至第十二位为学校顺序标识。第十三位、第十四位为学校类别标识。第十五位为学校办别标识。

第十六位为学校所在地城乡标识。2.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校代码:由10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其中前6位采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统一标准行政区划代码,后4位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编码,与教育事业统计中4位代码一致,学校不得自行编码。解释如下:

第一、第二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标识。第三、第四位为地(市、州、盟)标识。第五、第六位为县(市、区、旗)标识。

第七至位第十位为学校顺序码,与教育事业统计中4位代码一致。

3.学校名称: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学校全称进行填报,与公章一致。

4.学校类别:分类为“11-小学,12-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小学小学,17-一贯制学校小学部,18-小学教学点,19-其他学校附设小学班;21-完全中学,22-高级中学,23-初级中学,24-一贯制学校,29-其他学校附设中学班;31-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完全中学,32-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高级中学,33-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初级中学,34-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一贯制中学;43-职业初中,48-普通中学附设职教班,49-其他单位(学校)举办的职教班;53-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职业初中;71-盲人学校,72-聋人学校,73-弱智学校,74-其他学校(指对两类以上残疾人进行教育的学校),78-小学附设特教班,79-初中附设特教班;81-工读学校;90-调整后中等职业学校,91-中等技术学校,92-中等师范学校,93-成人中等专业学校,94-职业高中学校,99-中等职业教育其他机构。

5.学校办别:分类为“1-教育部门和集体办;2-社会力量办;3-其他部门办;9-其他”。

6.学校所在地城乡类别:分类为“1-城市;2-县城;3-乡镇;4-农村”。

7.学校举办者代码:分类为“1-中央部门;2-地方教育部门;3-地方非教育部门;4-民办”。注:中央部门按国家标准部门代码(三位)填报;地方教育部门代码为“9+省码”;地方非教育部门代码为“8+省码”;民办的代码为“999”。

8.建筑物编号:两位编码,以学校为单位按建筑物依次排序填报。如01、02、03……以此类推,不得重复,并注意在各表中的一致性。

9.建筑物名称:指单体建筑物的习惯称谓,名称中应包含该单体建筑物的主要使用功能含义,如教室、办公室等,对2层及以上的单体建筑物一般应命名XX楼,如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具有同一使用功能建筑物有2个以上单体建筑时,应在名称中填加序列数字或其他区别称谓,如教室一,教室二或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或东教学楼、西教学楼;具有2类及以上使用功能的综合用房,在名称中应包含两种主要使用功能含义,如教学实验楼、教学办公楼、办公宿舍楼等。

(三)表脚中信息填报要求如下: 1.填表人:填表人的中文姓名。

2.填表日期:填写本表的日期。年填4位数字、月和日填2位数字,年月日间用“-”分开。如:“2009-07-08”。

3.审核人:表格数据审核人的中文姓名。

4.审核日期:审核本表的日期。年份4位数字、月和日填2位数字,年月日间用“-”分开。如:“2009-07-08”。

(四)当资料缺失导致数据无法填写时,在表内填“无”。

(五)多校区学校是指学校只有一个代码但拥有2个或2个以上不同地址的校园,不同于有独立学校代码的分校。

(六)分校区:指多校区学校的一个校区。

(七)分校区名称:按照学校对校区/教学点的习惯称谓填写。名称格式为学校名称后加校区名称或教学点,如“XX市XX中学东校区/教学点”或“XX市XX中学第二校区/教学点”。

(八)校园照片:使用数码设备拍摄,需采集学校当前照片和校安工程实施后的照片各5张以上,从不同角度反映校园全貌。因灾害或工程实施导致校园面貌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更新。

照片录入格式为JPG文件,照片容量不大于1M,照片尺寸4

大小为1024*768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

要记录有关照片的详细说明,例如拍照时间、所拍对象(包括校园大门、教学楼、操场、俯瞰图、标志性建筑物、其他等)、拍摄角度、照片说明性文字,以备今后录入到信息系统中。

校园照片电子文件存储路径:学校代码校园照片,在此路径下存放校园的所有照片,照片命名规则:学校代码_拍照对象_采集日期(年份4位+月份2位+日2位),如某个学校(代码123456789012),在2009年4月20日采集的校园大门的照片就是“123456789012_校园大门_20090420.jpg”。

(九)建筑物照片:使用数码设备拍摄,需采集建筑物当前照片和校安工程实施后的照片各4张以上(正立面、背面、左前侧45度和右后侧45度、安全隐患位置照片)。因灾害或工程实施导致建筑物面貌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更新。

照片录入格式为JPG文件,照片容量不大于1M,照片尺寸大小为1024*768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

要记录有关照片的详细说明,例如拍照时间、拍照建筑物名称、建筑物编号、拍摄角度(正立面、背面、左前侧45度和右后侧45度、安全隐患位置)、照片说明性文字,以备今后录入到信息系统中。

建筑物照片电子文件存储路径:学校代码建筑物多媒体资料建筑物编号照片,在此路径下存放该建筑物的所有照片,照片命名规则:学校代码_建筑编号_拍摄角度_采集日期(年份4位+月份2位+日2位).jpg,如某个学校(代码123456789012)在2009年4月20日采集的教学楼(编号为01)正立面照片命名为“123456789012_01_正立面_20090420.jpg”。

(十)校园视频:使用数码设备拍摄校园当前概况,特别是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和校安工程实施后的概况,格式为rm,每次时间不超过5分钟。因灾害或工程实施导致校园面貌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更新。

校园视频电子文件存储路径:学校代码校园视频,在此路径下存放该校园的视频,视频命名规则:校园视频_学校代码_采集日期(年份4位+月份2位+日2位).rm,如某个学校(代码123456789012)在2009年4月20日采集的校园视频命名为“校园视频_123456789012_20090420.rm”。

(十一)建筑物视频:使用数码设备拍摄该单体建筑物当前概况,特别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和校安工程实施后的概况,格式为rm,每次时间不超过2分钟。因灾害或工程实施导致建筑物面貌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更新。

建筑物视频电子文件存储路径:学校代码建筑物多媒体资料建筑物编号视频,在此路径下存放该建筑物的视频,视频命名规则:建筑物视频_学校代码_建筑物编号__采集日期(年份4位+月份2位+日2位).rm,如某个学校(代码123456789012)在2009年4月20日采集的教学楼(代码为01)视频命名为“建筑物视频_123456789012_01_20090420.rm”。

(十二)本填报说明所称项目,是指每个单体建筑物,包括学校的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和办公用房等。

(十三)在填写纸质表格时,信息表中附有代码说明,请按照代码说明中的汉字描述准确填写。如在学校基本信息表中学校类别一栏,如果学校为完全中学,则填写“完全中学”,不要填写代码“21”,也不要填写“21-完全中学”。

四、排查鉴定表具体填报说明

(一)学校基本信息表 1.填报说明

填报单位:学校或当地教育主管部门。

本表以校区为单位,填报方式见通用填报内容中的说明。2.指标解释

(1)学校代码:见通用填报内容说明。

(2)组织机构代码:指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的机构编码部门统一登记的组织机构代码。

(3)学校名称: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学校全称进行填报,与公章一致。

(4)学校主管部门:指学校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或单位的名称,学校如果是省或市的直属学校,主管部门就是省或市的行政部门。

(5)学校类别:见通用填报内容说明。

(6)学校办别:普通中小学填写,见通用填报内容说明。(7)中职学校举办者类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填写,见通用填报内容说明。

(8)学校所在地区类别:填报学校所在地的行政区划属性,分城市、县城、乡镇和农村四类。

(9)学校地址:填报学校的详细通信地址。需把省(区、市)、市(地区、州、盟)、县(市、区、旗、场)、乡(镇)、村(街)、号分开填写。如××省××县××乡(镇)××村××组,城镇填到××路××号等。

(10)邮政编码:填报学校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

(11)电子信箱:填报学校法人(或指定负责人)的工作或个人电子信箱。

(12)校长姓名:填报学校法人(或指定负责人)的中文姓名。

(13)电话号码:填报学校的固定办公电话号码(含区号)。(14)校长手机号码:填报学校法人(或指定负责人)的手机号码。

(15)传真号码:填报学校的固定办公传真号码。(16)学校土地产权:指学校现有校园土地使用权所属状况,分三类:1-学校独立产权;2-产权非属学校但独立使用;3-产权非属学校共同使用。

学校独立产权:指学校现有校园土地使用权属于学校。包括已依法取得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核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书和尚未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书的校园土地。

产权非属学校但独立使用:指学校现使用的校园土地使用权属于其他组织或个人,学校通过租赁、借用等方式取得,由学校独立使用。

产权非属学校共同使用:指学校现使用的校园土地使用权属于其他组织或个人,学校通过租赁、借用等方式取得,由学校与其他组织或个人共同使用。

(17)土地证号:填报学校依法取得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核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号码。

(18)寄宿制形式:填报学校学生的寄宿情况,分全部寄宿、部分寄宿和无寄宿条件三类。该指标按照学校拥有的标准寄宿生活设施的数量填报。能够为所有在校学生提供标准寄宿设施的为全部寄宿;只能为部分学生提供标准寄宿设施的为部分寄宿;不能提供标准寄宿设施的为无寄宿条件(注:学校有少量寄宿生,但无生活服务设施的也应归入无寄宿条件一类)。

(19)建校年代:填报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有准确记载设立该学校的具体年份。

(20)是否边境学校:若国境线通过学校所在乡镇,则为边境学校。

(21)是否是分校区:指一所学校是否有多个(2个及以上)8

校区或教学点。

(22)分校区名称:按照学校对校区/教学点的习惯称谓填写。名称格式为学校名称后加校区名称或教学点,如“XX市XX中学东校区/教学点”或“XX市XX中学第二校区/教学点”。

(二)学校详细信息表 1.填报说明

填报单位:学校或当地教育主管部门。

本表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填报。如果属于填报统计范围内的某个学校存在多个校区的,由学校整体填报一份。

2.指标解释

(1)学校占地面积:指学校校园(含多校园)内的土地面积。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等土地面积。不包括校园外学校拥有的农场、林场、勤工俭学基地和校办工厂的土地面积。学校占地面积的单位为“平方米”。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占地面积包括自有面积和租用面积。

(2)建筑用地面积: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道路、房前屋后零星绿地及建筑群组之间的小片活动场地。单位为“平方米”。

(3)服务半径: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填报,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学校招生区域,以学校为圆心,区域内最远点到学校的距离。单位为“千米”。

(4)覆盖人口: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填报,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学校划定的招生范围所覆盖的人口数。单位为“人”。

(5)教学班数:指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数量。单位为“个”。

(6)教职工数:指编制在学校,并从事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的固定人员(不包括临时工和临时聘任教师)。单位为“人”。

(7)专任教师:指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包括临时抽调帮助做其他工作的属教师编制的人员,不包括调离教学岗位担负行政领导工作的原教学人员。单位为“人”。

(8)在校学生数:指统计时点具有学籍的注册学生总数。单位为“人”。

(9)寄宿生:指在学校统一管理的学生宿舍里住宿的学生。单位为“人”。

(10)农村留守儿童:指父母(农民身份)外出务工三个月以上,由其他亲属监护并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单位为“人”。

(11)农村留守儿童中寄宿生:指在学校统一管理的学生宿舍里住宿的农村留守儿童。单位为“人”。

(12)-(27)指标解释同上。

(28)绿化用地面积:指成片的集中绿地和学生劳动种植园地等,单位为“平方米”。

(29)绿化覆盖率:指绿化面积占校园占地总面积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30)校舍栋数:指学校目前所有的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行政办公用房以及其他用房(包括传达室)的栋数。单位为“栋”。

(31)校舍建筑面积:除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外,“校舍建筑面积”填报产权归学校所有、已经使用的各种用房的建筑面积。不包括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和借用、租用的房舍或临时搭用的棚舍。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包括自有面积和租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32)教学及辅助用房: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图书室、10

微机室、语音室、体育活动室、其他等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单位为“平方米”。

(33)-(39)按教学及辅助用房具体用途填报。单位为“平方米”。

(40)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厕所、锅炉房(开水房)、浴室、教工宿舍(指学校拥有全部产权或部分产权,用于教职工临时休息或者周转的宿舍用房,不包括已出售给教职工个人的教职工住宅等房屋面积)、其他等生活服务用房。单位为“平方米”。

(41)-(47)按生活用房的具体用途填报。单位为“平方米”。(48)行政办公用房:包括教师办公室、卫生保健室和其他行政办公用房等。单位为“平方米”。

(49)-(51)按行政办公用房的具体用途填报。单位为“平方米”。

(52)其他用房:指除“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以及“行政办公用房”以外的其他用房。单位为“平方米”。

(53)危房面积:指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前由房屋鉴定部门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的学校危险校舍总面积,按房屋危险程度可划分为B、C、D三个等级。单位为“平方米”。

(54)-(56)按危险校舍的具体用途填报。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三类。

(57)D级危房面积:指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前由房屋鉴定部门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的学校D级危险校舍的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58)-(60)按D级危房的原具体用途填报。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服务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三类。单位为“平方米”。(61)运动场地面积:包括学校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活动等场地的总面积,含田径场、各种球类场、器件场地、以及课外活动场地,不含体育馆(室),单位为“平方米”。

(62)田径运动场:填写学校田径运动场的个数。单位为“个”。(63)田径运动场类型:根据学校现状据实选择填报:“1-200米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2-250米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3-300米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4-400米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5-无田径运动场地;6-其他”。如果有多个运动场,按最长的跑道填写。

(64)篮球场:根据学校现状据实填报,单位为“块”。(65)排球场:根据学校现状据实填报,单位为“块”。(66)围墙:指为维护学校安全,沿学校校园周围用各种材质建造的维护墙体。单位为“延长米”

(67)护坎(坡):指因主体建筑地质原因,为保证主体建筑地基安全稳定所做的维护结构。单位为“立方米”。

(68)勤工俭学基地:指产权归学校的勤工俭学用地。如农田、牧场、林场等。单位为“亩”。

(69)专业实习场所:指产权归学校所有,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的场所。单位为“平方米”。

(70)学校负债:填写填报时点的学校负债总额,包括银行贷款、施工队垫付工程款、教学仪器设备欠款以及其他向单位和个人借款等。单位为“万元”。

(71)学校负债中的工程欠款:填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所欠款项,包括因基础设施建设向银行贷款、向单位和个人借款和施工队垫付工程款等。单位为“万元”。

(72)校园照片:见通用填报内容说明。

(73)平面图:学校校园当前平面图照片,应为使用制图软件制作的电子图片,或直接拍摄绘制的校园平面图。格式为dwg12

文件(CAD格式)或jpg文件。容量不大于1M,jpg文件尺寸大小最小为1024*768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信息采集时在采集表(纸)上填写照片张数,留存好电子版文件,以备今后录入到信息系统中。

校园平面图电子文件存储路径:学校代码校园平面图,在此路径下存放校园的平面图,平面图命名规则:平面图_学校代码_采集日期(年份4位+月份2位+日2位),如某个学校(代码为123456789012)在2009年4月20日采集的平面图就是“平面图_123456789012_20090420.jpg”或者“平面图_123456789012_20090420.dwg”。

(74)视频:见通用填报内容学校校园视频说明。

(75)备注:填报上述指标未包含的需特殊说明的事项。3.逻辑关系

01>或=02;01>28; 01>61;

5=12+18+24; 7=13+19+25; 8=14+20+26; 31=32+40+48+52;

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6+47; 48=49+50+51; 53=54+55+56; 53>或=57; 54>或=58; 55>或=59; 56>或=60; 57=58+59+60;

(三)单体建筑物详细信息表 1.填报说明

填报单位:学校或当地教育主管部门。

本表填报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前学校单体建筑物的详细情况,每个单体建筑物填写一张。需要特殊说明的是,截止填报时点,已完成校舍安全工程改造的单体建筑物在改造之前的信息填在此表中,改造过程中和改造后的信息应一并填入校安工程实施过程信息表中。

2.指标解释

(1)建筑物编号:见通用填报内容说明。

(2)建筑物用途代码:按单体建筑物具体用途选择填报,多栋相同用途的建筑物应单独填报,多种用途的建筑物按照主要用途填写。该指标按以下编码选择填报:“11-教学楼(含平房,下同)、12-综合楼、13-实验楼、14-图书馆(室)、15-体育活动室、16-礼堂、21-学生宿舍、22-食堂、23-厕所、24-锅炉房(开水房)、25-浴室、26-教工宿舍、31-办公楼、32-卫生保健室,41-其他用房,51-其他配套设施”。

(3)建筑物名称:见通用填报内容说明。

(4)开工日期:指该单体建筑物开始建设的年月,应从建筑物基槽开挖当日算起。

(5)竣工日期:指该单体建筑物按设计图纸和文件的内容全部建成,经验收合格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的时间。

(6)结构类型:指该单体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该指标按以下编码选择填报:

“1-土木结构、2-砖木结构、3-砖混结构、4-框架结构、5-钢结构、6-其他”。

土木结构:土木结构是指墙、柱等竖向承重构件采用土建造(如夯土墙、土坯墙等),楼盖和屋盖采用木结构的房屋,称为土木结构。

砖木结构:砖木结构是指墙、柱等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木、石或砌块砌体建造,楼盖和屋盖等水平承重构件采用木结构的房屋,称为砖木结构。

砖混结构:砖混结构是指墙、柱等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木、石或砌块砌体建造,楼盖和屋盖等水平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或球网等钢结构屋盖建造的房屋称为砌体结构房屋,也称为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指由钢筋混凝土梁和柱组成的能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框架结构。包括框架-剪力墙结构,即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剪力墙,提高结构稳定性,也称框剪结构。

钢结构:钢结构是指主要构件是用钢材料建造的由钢梁和柱组成的能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钢结构。包括悬索结构。

其他:不属于上述结构类型的房屋结构,如窑洞、砖拱结构、竹(木)结构等。

(7)建筑物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填报学校单体建筑物的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7月30日发布并实施,)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2001年7月20日发布,2002年1月1日实施,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联合发布,2008年局部修订)等国家有关抗震标准与规范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及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分为5度、6度、7度、8度、9度五个等级。该项指标应按照设计单位在建筑设计说明中的表述或鉴定排查报告填写。

(8)建筑层数:指建筑物自然层数,即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于1.5m者,建筑物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物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不计入建筑层数内。

(9)建筑物总高度:指建筑物设计总高度,一般在建筑设计说明及图纸中有明确表述。当建筑物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眺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10)基础形式:指建筑物基础采用的形式。根据建筑施工设计图纸选择填报:“1-浅基础:条形基础(包括毛石基础和砖基础等)、筏板基础、独立基础、其他;2-深基础:桩基础(预制桩、灌注桩)、箱型基础、其他;3-其他基础形式;4-无基础”。

(11)平面形式:按建筑物平面组合的具体形式选择填报。“1-走道式组合。走道式(又称走廊式)的组合方式是用走道将各房间连接起来,即在走道一侧或两侧布置房间。特点: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开,各房间不被穿越,相对独立,房间之间通过走道保持联系。适用:房间面积不大、同类型房间数量较多的建筑,如学校、办公楼、医院、宿舍等建筑。2-套间式组合。套间式的组合形式是以穿套的方式将主要房间按一定序列组合起来。特点:把水平交通联系部分寓于房间之内,房间之间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适用:房间的使用顺序性和连续性较强的建16

筑,如展览馆、博物馆、商店、车站等建筑。3-大厅式组合。大厅式组合是以主体大厅为中心周围穿插布置辅助房间。特点:主要房间突出,主从关系分明,主要房间与辅助房间联系紧密的。适用:影剧院、体育馆等建筑。4-单元式组合。单元式的组合形式是将关系较密切的房间组合在一起,成为相对独立的单元,再将这些单元以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适用:住宅、幼儿园、学校等建筑中。5-混合式组合。混合式组合是指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组合形式将各房间连接起来。适用于功能复杂的建筑,如文化宫、俱乐部等建筑”。

(12)楼板形式:两层及以上建筑物填写楼板的结构形式;单层建筑物填写屋面板结构形式。该指标按以下编码选择填报:“1-预制;2-现浇;3-木板;4-其他”。

(13)构造柱: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根据规范要求,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稳定性的钢筋混凝土柱。该指标按以下编码选择填报:“1-有;0-无”。

(14)圈梁: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混凝土梁,以提高房屋空间刚度、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或其他较大振动荷载对房屋的破坏。该指标按以下编码选择:“1-有;0-无”。

(15)供暖方式:指建筑物供暖采用的形式。该指标按以下供暖方式选择填报:“1-集中供热:指利用市政等外部集中换热站统一供热的方式。2-采暖锅炉:指利用各种锅炉设备(水、油、气炉等)自行对学校校内建筑物供热的方式。3-地热:指利用地暖、“地火龙”等采暖的方式。4-火炉:指建筑物内单个房间利用小型煤炉或“火墙”采暖的方式。5-热风:指利用空气加热的方式对建筑物供热的方式。6-其他形式:指除以上采暖方式之外的其他采暖方式;7-无采暖:指建筑物内没有任何采暖供热设施,如室外旱厕等”。

(16)设计(合理)使用年限:指按照建设工程国家有关建设标准、规范规定,由设计单位在相关的设计文件中注明的建筑物使用年限,无设计文件或设计文件缺失的由排查鉴定机构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规定确定合理使用年限。单位为“年”。

(17)最近安全改造日期:填报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前最后一次对该校舍实施的安全改造工程的具体竣工日期。

(18)最近安全改造后预计使用年限:填报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前最后一次对该校舍实施安全改造工程后,由改造方案设计单位在相关的设计文件中注明的建筑物可继续安全使用的年限。

(19)专项类型:X-非中央专项项目,Z-中央工程。

(20)专项名称:如果专项类型选择中央工程,则指该单体建筑物1995年以来曾经得到中央专项投资补助的项目名称。具体项目包括:A-义教工程,B-校舍维修改造工程,C-危房改造工程,D-寄宿制工程,E-世行贷款工程,F-西扶项目工程,G-抗震救灾工程,H-初中校舍改造工程,I-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J-布局调整项目,K-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L-边境工程,M-安全工程,Z-其他中央工程。如果专项类型选择非中央专项项目,则需填写各地自己安排的专项名称。

(21)-(59)根据该单体建筑物从工程立项、可行性研究、投资计划下达、前期手续办理、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招投标、施工、监理、质监、竣工验收备案、审计等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相关文件据实填写。资料缺失的,填“缺失”;资料没有的,填“无”。

(60)设计及施工技术资料是否完整存档:指该栋建筑物在18

建设或加固改造后是否按《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对勘察、设计、施工等档案资料进行了完整的整理归档。

(61)建筑面积:指该单体建筑物建筑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62)-(69)教学及辅助用房: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体育活动室和其他教学及辅助用房。单位为“平方米”。

(70)-(77)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厕所、锅炉房(开水房)、浴室、教工宿舍(产权归学校所有的单身职工宿舍、教师周转房等,不包括将全部产权已出售给教职工个人的教职工住宅等房屋面积)和其他生活服务用房。单位为“平方米”。

(78)-(81)行政办公用房:包括教师办公室、卫生保健室和其他等。单位为“平方米”。

(82)其他用房:指除“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以及“行政办公用房”以外的其他用房。单位为“平方米”。

以上(61)-(82)栏信息指单体建筑物中承担各项使用功能的房间建筑面积。单位为“平方米”。该单体建筑物中走廊、楼梯等所占用的公共面积,分别摊入不同功能的房间建筑面积。计算公式为:房间计算建筑面积=房间设计建筑面积+房间设计建筑面积×公共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公共建筑面积)。

(83)危房鉴定等级:指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前经危房鉴定单位鉴定的该校舍的房屋危险性鉴定等级。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建标[1999]277号)规定,房屋危险性鉴定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没有鉴定的填“无”。

A级: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未发现危险点,房屋结构安全。B级:结构承载力基本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C级: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D级: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未鉴定:如果校舍未做安全鉴定,选择此项,相应的危房鉴定部门、危房鉴定文号、危房鉴定时间三项内容不填。

(84)危房鉴定部门:指危房鉴定单位全称,与公章一致。(85)危房鉴定文号:指危房鉴定单位出具鉴定报告编号。(86)危房鉴定时间:指危房鉴定单位出具鉴定报告时间。(87)产权性质:指该单体建筑物的所有权,即拥有该建筑物所有权并对建筑物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共分3种:“1-产权,2-非产权独立使用,3-非产权共同使用”。

(88)产权证号:指该单体建筑物取得的房屋权属证书(《房屋所有权证》)的编号。

(89)使用状态:指该单体建筑物在填报时点的状态。具体包括6种状态,即“1-使用、2-闲置、3-被借用、4-借用、5-租用、6-出租”。

(90)文物建筑等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的规定,文物建筑等级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单位的文物和非文物建筑。该指标按上述文物建筑等级选择填报。

(91)总投资:指建筑物按照设计图纸和文件规定内容全部建成后累计总投资金额,单位为“万元”。

(92)中央投资:指由中央财政、发展改革部门安排的用于该建筑物基本建设和维修改造的投资。单位为“万元”。

(93)-(96)地方投资:指由地方各级财政、发展改革部门安排的用于该建筑物基本建设和维修改造的投资。包括省级资金、地(市)级资金和县级资金(含乡级财政投入资金)。单位20

为“万元”。

(97)-(100)其他资金:指除中央和地方财政、发展改革部门投资以外的各种资金总额,包括学校自筹资金、捐赠资金和除上述以外的其他资金。单位为“万元”。

(101)工程欠款:指按施工合同规定该建筑物建设,应付未付的工程款总金额,单位为“万元”。

(102)建筑物照片:见通用填报内容说明。

(103)首层结构平面图:有条件的地区录入CAD图,没有条件的地区原图扫描、翻拍后录入。格式为dwg文件(CAD格式)或jpg文件。容量不大于1M,jpg文件尺寸大小为1024*768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信息采集时在采集表(纸)上填写张数,留存好电子版文件,条件成熟时补录到软件系统中。

104.标准层结构平面图:有条件的地区录入CAD图,没有条件的地区原图扫描、翻拍后录入。格式为dwg文件(CAD格式)或jpg文件。容量不大于1M,jpg文件尺寸大小为1024*768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信息采集时在采集表(纸)上填写张数,留存好电子版文件,后期补录到软件系统中。

(105)总结构平面图:有条件的地区录入CAD图,没有条件的地区原图扫描、翻拍后录入。格式为dwg文件(CAD格式)或jpg文件。容量不大于1M,jpg文件尺寸大小为1024*768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信息采集时在采集表(纸)上填写张数,留存好电子版文件,后期补录到软件系统中。

(106)建筑消防设施系统图:原图扫描、翻拍或制图软件制作后录入。格式为jpg文件。容量不大于1M,尺寸大小为1024*768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信息采集时在采集表(纸)上填写张数,留存好电子版文件,后期补录到软件系统中。

注:建筑物首层结构平面图、标准层结构平面图、总结构平面图、建筑消防设施系统图的电子文件存储路径:学校代码建筑物多媒体资料建筑物编号图纸,命名规则:学校代码_建筑物编号_图纸类型代码(10-建筑物首层结构平面图、11-标准层结构平面图、01-总结构平面图、90-建筑消防设施系统图)_采集日期(年份4位+月份2位+日2位).jpg(dwg),如某个学校(代码123456789012)在2009年4月20日采集的教学楼(代码为01)的首层结构平面图命名为

“123456789012_01_10_20090420.dwg”,或者“123456789012_01_10_20090420.jpg”。(107)视频:见通用填报内容建筑物视频说明。

(108)备注:填报除上述指标以外的需特殊说明的该单体建筑物情况。

3.逻辑关系 004<005;

061=062+070+078+082;

062=063+064+065+066+067+068+069; 070=071+072+073+074+075+076+077; 078=079+080+081; 091=092+093+097; 093=094+095+096; 097=098+099+100。

(四)校舍场址安全排查信息表 1.填报说明

填报单位:地方政府委托的排查单位或当地校安办。

本表以校区为单位,由排查单位或校安办根据排查的实际情况填写。对多校区的学校,每个校区单独填写一张。

2.指标解释

(1)排查日期:年填4位数字、月和日填2位数字。

(2)地形地貌:按学校所在地实际地形地貌填报,如属多种地形、地貌则填其中主要的一种。编码如下:“1-平原、2-高原、3-丘陵、4-山区、5-库区、6-海岛、7-其他”。

(3)学校中心点GPS信息-84坐标:

A.经度:填报经国土资源部门测定的学校中心点的经度,有效值范围为东经73度~135度。

B.纬度:填报经国土资源部门测定的学校中心点的纬度,有效值范围为北纬4度~54度。

C.海拔高度:填报经国土资源部门测定的学校中心点的海拔高度。

D.GPS采集仪器型号:指在测量学校中心点GPS信息时所使用的仪器型号。

E.采集方法:指在采集学校中心点GPS坐标时所采用的方法。采集方法分为:“1-实地采集、2-地图读取、3-其他”。选择采集方法中的一种填写。

(4)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填报学校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等级,分为5度、6度、7度、7.5度、8度、8.5度、9度七个等级。

(5)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按照当地地震或相关部门确定的信息填写。

(6)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级别:分为“1-国家级,2-省级,3-地市级”,选择其中一种。

(7)位于危险地段:校舍场址安全排查时,下列地段应确定为危险地段,危险地段的校舍应避险迁建或采取相应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根据排查单位及相关专业部门的排查情况在下列危险地段中打勾,当校舍场址处于多种危险地段时,可以多选。A.处于滑坡、崩塌、地面沉陷、地裂缝、山洪、泥石流等危险区的场地及洪涝灾害易发区。

B.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C.行洪区、蓄滞洪区、雷电重灾区。

D.遭受病险库、淤地坝、蓄水池、堰塞湖、尾矿坝或储灰库等威胁,且难以整治和防御的高危害影响区。

E.与输气输油管道,高压走廊、大型变压器,生产、经营、储存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相毗邻的场地。

F.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规定的其他危险地段,需明确填写危险情况。

(8)位于潜在危险地段或禁止建设地段:校舍场址安全排查时,应查明下列地段对校舍的影响,判断是否属于危险地段或禁止建设地段,必要时当地政府应组织国土资源、水利、地震、安全监管、消防等部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评估。下列地段属于潜在危险地段或禁止建设地段。填写时根据实际排查情况,在存在的潜在危险地段前打勾,并且需填写相关单位最终的评估意见,即是否是危险地段。当校舍场址处于多种潜在危险地段时,可以多选。

A.存在潜在危险性但尚未查明或不明确的滑坡、崩塌、地面沉陷、地裂缝、地震断裂带、山洪、泥石流以及未查明其危险程度的病险库、淤地坝、堰塞湖、蓄水池、尾矿坝或储灰库等场地。

B.尚未稳定的地下采空区。

C.地质灾害破坏作用影响严重,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严重恶化,难以整治的场地。

D.地下埋藏有待开采的矿产资源的场地。

E.洪泛区、规模大人口多的蓄滞洪、易洪易涝区及山洪、24

台风、暴潮、雷电严重威胁区。

F.与大型可燃材料堆场相毗邻的场地。

G.存在其他对建设用地限制使用条件的场地:用文字说明存在其他建设用地限制使用条件的场地。

(9)评估意见:

A.通过实地勘察的情况,填写对学校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周边环境的综合评估意见。

B.是否存在安全因隐患:通过排查情况,填写校舍场址是否存在安全隐患。C.是否需要避险迁移:通过排查情况,填写校舍场址是否需要避险迁移。

D.若存在安全隐患,但不需避险迁移时,填写消除安全隐患的建议。

(10)排查单位:填写所有参与校舍场址安全排查的单位或部门的名称,与单位公章一致。多个单位的单位名称之间用“,”分开,并盖章。

(11)排查人:填写参与校舍场址安全排查人员的中文姓名。姓名间用“,”分开。

(五)校舍场址防洪安全排查信息表 1.填报说明

填报单位:当地水利部门或当地校安办。

本表以校园为单位进行排查,填写学校的防洪安全排查信息。

2.指标解释

(1)山洪威胁情况:

A.是否在易发区:指校舍场址是否在山洪易发区。易发区分为:“0-不在易发区,1-中低易发区,2-高易发区”,选择其中的一种。B.是否在山洪沟口:指校舍场址是否在山洪沟口。C.是否在滑坡体上:填写校舍场址是否在滑坡体上。

D.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情况:填写历史山洪灾害的发生情况,历史上是否山洪灾害发生,如果选“是”,需要说明次数、水深、损毁情况。

E.是否有预案、预警和应急通信设施:指校舍场址是否有应对山洪威胁的预案、预警和应急通讯设施,请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

(2)受尾矿库、淤地坝、病险库、塘坝等威胁情况(距离、离差、危险程度):

A.病险库下游、或堰塞湖、蓄水池:描述学校距该危险地段的距离、离差、危险程度。

B.淤地坝下游、尾矿坝:描述学校距该危险地段的距离、离差、危险程度。

C.是否有隐患塘坝威胁:指校舍场址是否有隐患塘坝威胁。请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描述受威胁的情况。

D.是否有预案、预警和应急通信设施:指校舍场址是否有应对尾矿库、淤地坝、病险库、塘坝等威胁的预案、预警和应急通信设施,请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

(3)防洪情况

A.所在地区防洪标准:根据相关标准据实填写。分为:“1-低于2年一遇;2-低于5年一遇;3-低于10年一遇;4-低于20年一遇”。选择其中的一种填写。

B.历史洪水淹没情况:校舍场址历史上是否受洪水淹没过,请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说明次数、水26

深、损毁情况。

C.是否有预案、预警和应急通讯设施:指校舍场址是否有应对防洪的预案、预警和应急通讯设施,请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

(4)排涝情况

A.所在地区排涝标准:根据相关标准据实填写。分为:“1-低于半年一遇,2-低于1年一遇,3-低于2年一遇”,选择其中的一种填写。

B.历史涝水淹没情况:指校舍场址历史上是否受涝水淹没过,请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说明涝水淹没的次数,水深,损毁情况。

C.是否有预案、预警和应急通讯设施:指校舍场址是否有应对排涝的预案、预警和应急通讯设施,请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

(5)受蓄滞洪影响的情况

A.行洪区:描述行洪区的情况(淹没水深、使用频率等)。B.蓄洪区:描述蓄洪区的情况(淹没水深、使用频率等)。C.蓄滞洪保留区:描述蓄滞洪保留区的情况(淹没水深、使用频率等)。

D.超标准洪水处理范围:描述超标准洪水处理范围的情况(淹没水深、使用频率等)。

E.是否平顶可用于临时避险:指校舍建筑是否平顶可用于临时避险,请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请具体说明。

F.是否有预案、预警和应急通讯设施:指校舍场址是否有应对蓄滞洪影响的预案、预警和应急通讯设施,请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6)受台风威胁情况:描述校舍场址受台风威胁的情况。(7)防洪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情况:描述该校防洪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情况。

(六)校舍建筑安全排查信息表 1.填报说明

填报单位:地方政府委托的排查单位或当地校安办。

本表以单体建筑物为单位,填写单体建筑物的安全排查信息。每栋建筑物需填写一张。

2.指标解释

(1)是否属于重点排查并优先安排鉴定的校舍:下列校舍应作为校舍建筑安全排查重点,并优先安排鉴定工作,排查人员根据排查的实际情况在相应的列表中打勾,主要包括:

A.发现结构安全有问题的校舍。

B.老旧校舍,特别是接近或超过原设计使用年限的校舍。C.违章违规建造、加层或拆改结构的校舍。

D.位于活动断层上火活动断层两侧200米以内的校舍。E.存在严重地震地质灾害隐患的校舍。

F.位于地震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未进行抗震设防或按照《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且未做抗震加固的校舍。

G.位于蓄滞洪、洪泛区和易洪易涝区和山洪灾害高易发区,以及病险库、淤地坝、堰塞湖、蓄水池、尾矿坝或储灰库下游的校舍。

H.耐火等级、安全疏散和消防设施等不符合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校舍。

I.设计建造后当地设防烈度(地震动参数)提高了的校舍。J.缺少勘察、设计或工程验收文件的校舍。

K.原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的校舍。如果该校舍建筑物存在以上多种情况,可多选。

(2)文件情况:勘察、设计、施工、检测、验收等资料的完整情况,分为:“1-完整;2-不完整;3-没有”。“2-不完整”指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竣工验收资料缺失一项及以上的,根据排查的实际情况填写。

(3)综合防灾情况: A.耐火等级:指单体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耐火等级分为:“1-一级;2-二级;3-三级;4-四级”。

B.耐火等级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耐火等级符合规范要求勾选“是”,不符合规范要求勾选“否”。

C.配套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指校舍建筑的配套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

D.安全疏散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安全疏散符合规范要求勾选“是”,不符合规范要求勾选“否”。

E.地震、洪水、台风、雷击、病险库、淤地坝、堰塞湖、蓄水池、尾矿坝、储灰库、及其他用地安全威胁:

a.是否有威胁:指是否受到上述灾害的威胁。

b.使用的防灾标准:填写在排查上述灾害时所使用的防灾标准。

c.历史受灾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该校舍建筑遭受上述灾害的历史受灾情况。

(4)历史使用和维修改造情况:填写本建筑物自建成交付使用起至填报报表当日为止,所经历的使用和维修改造情况。

(5)现场检查情况:根据现场检查结果如实填写。

(6)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安全隐患:填写本次排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安全隐患。(7)排查结论:通过查阅档案和实地踏勘等方式对校舍基本情况和建筑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提出专门处置的意见,分为3类:“1-安全;2-存在一般安全隐患;3-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舍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存在一般安全隐患的校舍应限制使用,对存在安全隐患部位应加强日常检查和管理工作,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并督促校舍建设单位尽快安排鉴定和处置工作。

(8)需要安排的鉴定:通过排查,提出对该校舍建筑需要安排的鉴定的建议,在相应的选项前打勾。主要包括“1-抗震鉴定;2-安全鉴定;3-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4-抗风能力验算;5-其它鉴定”。当需要多种鉴定时,可多选。

(9)排查单位:填写所有参与该校舍建筑安全排查的单位或部门的名称。应和单位公章一致。单位间用“,”号分开,并盖章。

(10)排查人:填写参与该校舍建筑安全排查的全体人员的中文姓名,姓名间用“,”分开。

(七)校舍校址地质灾害排查信息表 1.填报说明

填报单位:此表由当地国土部门或当地校安办填写,每校区填写一张。

2.指标解释

(1)场址地面情况,包括校舍前后山坡是否有开裂,裂缝;校舍周围是否有地面开裂;校舍周围是否有地面下沉、下陷;校舍周围是否有塌陷坑,排查人员根据排查的实际情况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

(2)周围地形情况,包括校舍后山是否有坡度大于45°的山坡,且校舍离坡脚小于20米;是否是削坡建校,后上坡是否大于45°;削坡建校是否有支护;校舍前面是否有高于8米的陡坡;30

校舍是否建在冲沟口,排查人员根据排查的实际情况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

(3)校舍建筑物情况,包括校舍是否有围墙开裂;校舍是否有墙体开裂;校舍是否有墙壁开裂;校舍是否有门窗变形,排查人员根据排查的实际情况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

(4)已知地质灾害隐患情况,包括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是否定位隐患校舍;已治理的地址灾害点是否有新的变化;校舍损毁是否与地质灾害有关;是否有预案、预警和应急通信设施,排查人员根据排查的实际情况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

(5)其他,包括后山是否有松动的岩块;后山是否有过滚落的岩石;校舍周围是否有醉汉林、马刀树,排查人员根据排查的实际情况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

(6)根据排查情况作出排查结论。

(8)排查单位:填写所有参与该校舍建筑安全排查的单位或部门的名称。应和单位公章一致。单位间用“,”号分开,并盖章。

(9)排查人:填写参与该校舍建筑安全排查的全体人员的中文姓名,姓名间用“,”分开。

(八)校舍鉴定信息表 1.填报说明

填报单位:地方政府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单位或当地校安办。

本表填写单体建筑物的鉴定信息,每个需要鉴定的单体建筑物填写一张。

2.指标解释

31(1)鉴定内容:根据排查结果及校舍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一项或多项需要的鉴定:校舍抗震鉴定、校舍安全鉴定、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抗风能力验算、其他鉴定。

(2)校舍抗震鉴定

位于地震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校舍和地震烈度6度地区经房屋安全鉴定需进行加固的C级危房需要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抗震鉴定。

A.鉴定单位:指负责本次校舍抗震鉴定的单位全称,与公章一致。

B.单位资质:指负责本次校舍抗震鉴定的单位的资质,填写有关部门认定的资质级别。

C.抗震设防烈度:填报该单体建筑物的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 7 月 30日发布并实施,)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2001年7月20日发布,2002年1月1日实施,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联合发布,2008年局部修订)等国家有关抗震标准与规范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及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抗震设防烈度等级分5度、6度、7度、7.5度、8度、8.5度、9度。选择抗震设防烈度等级中一项填写。

D.鉴定结论:指通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鉴定而最终得出的该建筑物整体抗震性能,分为符合抗震要求、不符合抗震要求。选择鉴定结论中一项填写。

E.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鉴定后提出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文字填写。

F.鉴定报告编号:指抗震鉴定单位出具的鉴定报告编号。严格按照报告编号填写。

G.鉴定报告日期:指形成最终鉴定报告的日期。年填4位32

数字、月和日填2位数字,年月日间用“-”分开。如:“2009-07-08”。

H.鉴定组成员:参与该栋建筑物抗震鉴定的全体人员的中文姓名。姓名之间用“,”分开。

I.责任人:本次抗震鉴定负责人的中文姓名。J.鉴定费用:该栋建筑物进行抗震鉴定的费用。单位为“元”。(3)校舍安全鉴定

位于地震烈度6度及以下的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校舍需要由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或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房屋安全鉴定。

A.鉴定单位:指负责本次校舍安全鉴定的单位全称,与公章一致。

B.单位资质:指负责本次校舍安全鉴定的单位的资质,填写有关部门认定的资质级别。

C.鉴定结论:指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安全鉴定后得出的结论,分为A级,B级,C级,D级。选择鉴定结论中的一项填写。

D.鉴定报告编号:指鉴定单位出具的鉴定报告编号。E.鉴定报告日期:指形成最终安全鉴定报告的日期。年填4位数字、月和日填2位数字,年月日间用“-”分开。如:“2009-07-08”。

F.鉴定组成员:参与该栋建筑物安全鉴定的全体人员中文姓名。姓名间用“,”分开。

G.责任人:本次安全鉴定负责人的中文姓名。

H.鉴定费用:该栋建筑物进行校舍安全鉴定的费用。单位为“元”。

(4)校舍综合防灾鉴定: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

位于洪泛区、蓄滞洪和易洪易涝区,以及病险库、淤地坝、堰塞湖、蓄水池、尾矿坝或储灰库下游的校舍需要由有资质的单

位进行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

A.鉴定单位:指负责本次校舍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的鉴定单位全称,与公章一致。

B.单位资质:指负责本次校舍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的单位的资质,填写有关部门认定的资质级别。

C.自保措施:指校舍建筑是否有针对抗淹没抗洪水冲击的自保措施。

D.预警避险措施:指校舍建筑是否有应对抗淹没抗洪水冲击的预警避险措施。

E.鉴定结论:指通过对建筑物进行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后得出的结论,分为“1-符合要求”、“2-不符合要求”。选择鉴定结论中的一项填写。

F.鉴定报告编号:指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单位出具的鉴定报告编号。

G.鉴定报告日期:指形成最终鉴定报告的日期。年填4位数字、月和日填2位数字,年月日间用“-”分开。如:“2009-07-08”。

H.鉴定组成员:参与该栋建筑物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的全体人员的中文姓名,姓名之间用“,”分开。

I.责任人:指本次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的责任人中文姓名。J.鉴定费用:该建筑物进行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的费用。单位为“元”。

(5)校舍综合防灾鉴定:抗风能力验算

位于台风严重威胁区内的校舍需要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抗风能力验算。

A.鉴定单位:指负责本次校舍抗风能力验算的单位全称,与公章一致。

B.单位资质:指负责本次校舍抗风能力验算的单位的资质,34

填写有关部门认定的资质级别。

C.鉴定结论:对建筑物进行抗风能力验算后得出的结论,分为:“1-符合要求”、“0-不符合要求”。选择鉴定结论中的一项填写。

D.鉴定报告编号:指抗风能力验算单位出具的鉴定报告编号。

E.鉴定报告日期:指形成最终鉴定报告的日期。年填4位数字、月和日填2位数字,年月日间用“-”分开。如:“2009-07-08”。

F.鉴定组成员:参与该栋建筑物抗风能力验算的全体人员的中文姓名。姓名之间用“,”分开。

G.责任人:本次抗风能力验算负责人的中文姓名。

H.鉴定费用:该建筑物进行抗风能力验算的费用。单位为“元”。

(6)校舍综合防灾鉴定:其他鉴定

A.鉴定名称:在综合防灾方面除了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抗风能力验算外,所做的其他鉴定的名称,如抗雷击鉴定、抗火灾鉴定等,如果有多种鉴定,请全面填写到此栏,以“,”分开。

B.鉴定单位:指负责本次校舍其他鉴定的单位全称,与公章一致。

C.单位资质:指负责本次校舍其他鉴定的单位的资质,填写有关部门认定的资质级别。

D.鉴定结论:对建筑物进行其他鉴定后得出的结论,分为:“1-符合要求”、“0-不符合要求”。选择鉴定结论中的一项填写。

E.鉴定报告编号:指进行其他鉴定的单位出具的鉴定报告编号。

F.鉴定报告日期:指形成最终鉴定报告的日期。年填4位数字、月和日填2位数字,年月日间用“-”分开。如:“2009-07-08”。

G.鉴定组成员:参与该栋建筑物其他鉴定的全体人员的中文姓名。姓名之间用“,”分开。

H.责任人:本次其他鉴定负责人的中文姓名。

I.鉴定费用:该建筑物进行其他鉴定的费用。单位为“元”。(7)校舍综合防灾鉴定:综合防灾评价

根据所做的校舍综合防灾鉴定,对校舍综合防灾能力做出评价。

(8)综合鉴定结论:指根据以上抗震鉴定、安全鉴定和综合防灾鉴定结果得出的最终综合性结论,分为安全,不安全。选择综合鉴定结论中的一种填写。

A.后续使用年限:综合鉴定结论为安全的校舍在鉴定后还能够使用的年限,填写数字,单位为“年”。

B.处理意见:如果综合鉴定结论为不安全,需要提出处理意见。处理意见分为“加固改造”、“拆除”。选择处理意见中的一种填写。

C.其他建议:用文字形式提出的其他意见。

(9)全部鉴定费用:该栋建筑物进行所有鉴定的总费用。单位为“元”。

下载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校舍排查鉴定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校舍排查鉴定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冈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黄冈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来源:黄政办发〔2009〕58号 【摘要】 从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全市尤其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

    黄石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黄石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来源:【摘要】 用三年时间,对全市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

    佳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佳政办发〔2009〕40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 《佳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00九年八月二十二日佳县中小学......

    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一、学校基本情况和校舍基本情况我校建造于1948年,位于湖岭镇大岭垟村,是一所六年制非寄宿制学校,校园占地面积4700㎡,在校学生712人,共14个教学班,在职教师27人。学校历史悠久,交......

    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一、 学校基本情况和校舍基本情况 枣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位于沙河北岸,市一中北200 米处。毗邻电大、枣阳高级中学等多所学校。枣新公路横穿南北,交通便利,校......

    校舍安全工程排查鉴定落实工作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2009年7月24日,我县组织县教育局、县建设局的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到曲靖参加了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查鉴定培训会议。会后,我们及时将会议......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汇报材料

    积极推进扎实工作 确保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2010年8月) 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讲话稿

    破解投入难题 强化项目管理 全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 ——曲靖市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情况汇报 中共曲靖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岳跃生 尊敬的吴部长,各位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