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邵家初中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
《基于农村初中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全员推进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招远市卲家初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和依据
1.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德育在人的精神提升和人格完善方面的独特价值。所以加强德育工作的探究,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讲求实效,意义深远。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统筹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是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省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广大中小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生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呈现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
2.我校现代德育教育发展与深入的需要。
多年来我校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吸收、融合现代哲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德育教育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研究,意在继承、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德育教育理论。我校自建校以来,始终秉承“办人民满意教育,以优异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的办学理念,对教育的德育教育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研究,意在继承、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德育教育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素质教育模式及德育的管理模式。在研究中,力求在找准当前德育弊病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尝试,为改变德育现状,增强其实效性出一份绵薄之力。同时,通过德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的互动融通,实现学校德育环境和成效的优化改善。
(二)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改变目前德育的单一刻板模式,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个性化发展。同时,研究与实施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水平。而且本课题研究的体验德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本课题研究在于:全员推进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是使学校整体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全员推进运行机制的研究丰富了德育内容,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优化了德育形式,由灌输型向渗透型转变;拓展了德育领域,由单线型向网络型转变;认清了德育主体,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区分了教育对象,由整合型向层次型转变;落实了德育责任,由接受型向自觉型转变;更新了德育手段,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加强了德育研究,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真正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融合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的德育力量,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关注下健康成长。课题组致力于构建立体化的德育网络,整合德育工作资源,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工作格局,体现时代要求、符合教育规律、具有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学校全员育人运行机制的新框架,为学生全面、充分、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努力建构起体验德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能充实和发展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模式。本课题实施将为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从宏观上考察,国际教育组织和当今世界各国及地区都十分重视学校德育,无不表现出对德育改革的紧迫感,并且开展了颇具声势的讨论。在第40届国际教育大会上,许多国家及地区的社会人士都强调要对学生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教育。1986年国际大会明确要求,要“通过提供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条件,来“教育青年,促进个人全面和协调地发展”。亚太地区的国家从对外开放的实践中体会到,在重视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决不可忽视本国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品德教育。国外及地区学校的德育多以“公民课”或“价值观”等文字表述,但其实质属于“德育”范畴。
除了国际方面的探究外,我国也有一些地区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
1.已知省内同类课题研究尚属起步阶段。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在2000年开始逐步探索“知识性德育、养成性德育、情感性德育”相统一的“自主体验式”的德育模式,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为载体,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2.在全国范围内,有部分地区在此领域走在前列,开始了已些卓有成效的研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主要有:
①“十五”期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德育研究中心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和“体验式道德学习的研究”开始运行。该课题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中国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惊铎教授主持。课题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原创性理论视野关注中国德育的基础性问题和热点问题,聚焦本土化校本(园本)教育问题研究,深度合作并引领课题实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至此,已取得部分丰硕成果。
②湖南省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承担了中央教科所的国家级研究课题“‘教化——体验’型德育研究”在2005年刚刚启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实验目的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形成与弘扬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校园要求相适应,以“教化——体验”道德教育为基本范式的学校道德教育新模式。
由此可见,无论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国外及地区的学校都把德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且越来越重视,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国际性的发展趋势。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优化我校德育课程组织制度。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施等方面充分体现“一体化”要求,形成各学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巩固各学段德育成果,实现全科育人、全员育人。
2.指导实际教学。明确各学科德育特点、德育范畴、实施建议,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和优势,围绕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传道”与“授业解惑”的有机统一。
3.提高育德成效。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全员推进策略研究的建设,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丰富德育载体,有利于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提高育德成效。
4.探索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班集体育人机制、家长委员育人机制等,推进德育工作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5.转变教育者已有的道德教育观念。6.解决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的操作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施等方面充分体现“一体化”要求,形成各学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巩固各学段德育成果,实现全科育人、全员育人。
2.明确各学科德育特点、德育范畴、实施建议。
3.探索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班集体育人机制、家长委员育人机制等,推进德育工作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4.转变教育者已有的道德教育观念。
德育不能仅被看作是对学生施加外部影响的过程,学生有了相应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必然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和达到社会需要的道德效果;德育不是一个被认知的受动过程,而是一个被道德主体实践着、经验着的主动过程;德育是主体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而非强制灌输;德育不是外在于学生生活、外在于学生生命的东西,而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活动等融为一体的东西。由此,德育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道德需求和道德能力;德育的途径应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德育的方式也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5.解决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的操作问题。
传统德育过程背离人性特有的规律,无视道德学习的主体性、情境性、情感性,重说教,重外铄,这种用刻板的灌输、管理、训练等方法,强制学生去服从各种道德规范的“美德袋”式的德育模式急需改变,相应地,我们要使德育过程与生活过程、活动过程紧密合,构建起重情感、重情境、重实践、重体验的德育模式。
(二)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鉴,并适当加以深化。
2.行动研究法:通过个案的实施并逐渐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理论与实际相合。
3.问卷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家长及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来确定本课题的作用和实际效果。
4.经验总法:通过定期总结、及时反馈等方式进行总结
四. 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次课题分以下几个阶段完成:
1.第一阶段(2017年9 月—2017年12 月):启动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为:根据下发的立项通知书中评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课题进行修改,组织召开学校领导和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的课题研讨会,理清研究思路,撰写具体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培训教师,进行现状调研,开展课题实施前准备工作。(1)进行课题申报工作的研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2)针对我校现状,查阅、搜集、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信息及科研成果,确立课题研究方案。
(3)聘请县市教科研专家到校指导与研究,举办配套的高效互动教学理论讲座,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
(4)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基于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全员推进策略研究”的课题组,做好《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的学习和宣传,每个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指导纲要》的主要内容,结合《指导纲要》的要求,做到教学相长,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升
2.第二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9月):实施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为:课题组教师依据实施方案,边开展实质性研究,边制定完善评价标准体系,边修改相关制度,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应用,结合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总结经验,积极准备中期评估总结。加强研究指导。课题组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研究,积极探索学生德育工作规律,切实做好跟踪研究与效果评估,及时培育、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带动课题组德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3.第三阶段(2018年9 月—2018年12月):深入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为:在中期评估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深入开展研究,继续完善评价标准体系,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继续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总结经验。
(1)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对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做好整理工作,并展示成果。
(2)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德育宣传,加大学生德育一体化实施报道力度,动员全体师生、家长,支持、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借助学校网站、班级群等现代传媒手段,搭建德育工作交流平台,宣传推广德育工作先进典型。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广大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为推进德育一体化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第四阶段(2019年1 月—2019年 9月):结题验收阶段。
主要工作为:汇总研究成果及各类资料,进行相关统计,综合分析论证,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和专题论文,召开结题会,展示各项实验成果,迎接各级领导验收评估。
五. 课题组织管理和人员分工
(一)组织保障
1.本课题组成员从教以来就都一直参与课题研究,尤其是段主任,参与过国家级、省、市、县“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课题研究。
2.课题组所有成员都参加过烟台市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多人多篇相关研究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一些论文还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研究团队力量比较雄厚。3.本课题组队伍年轻,一线教学经验丰富。无论从教学理念、还是课题研究经验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最核心的、最宝贵的资源。
(二)制度保障
1.学校教科研制度完善。我校建有完善的学习、工作、奖励、登记制度,能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规范教师的科研行为。
2.积极构建新的教师评价体系,制订课题研究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使课题研究规范化、制度化。运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3.课题研究管理规范,责任分工科学明确。学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做到认识统一、责任明确、目标一致、团结协作。
(三)经费保障
1.本课题,我们争取到教师德育一体化专题培训资金3万元,已培训教师达10多位,我们计划本学年35周岁以下教师都至少培训一次。
2.学校对本课题购买所需的书籍进行实报实销,并订购有关报刊,组织有关人员考察学习,落实奖励制度。
(四)技术保障
1.我校正将德育一体化要求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域育人落到实处。学校实现教师德育一体化工作的全覆盖,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2.全校每位教师都能结合自己的学科德育教学实践,积极建言献策,为实现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全员推进策略的研究提供了保障。
3.课题组专家顾问:王庆瑞:招远市教科室中学高级教师 课题领导组:组长:王晓庆副组长:陈松静 组员:陈鲁波 杨徐辉 王维珍 石 娜
课题研究组:组长:王晓庆组员:陈松静陈鲁波 杨徐辉
六、课题成果形式
1.学生各学科德育现状调查报告;
2.学科德育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课件汇编(见FTP); 3.学科德育课程一体化教学课后反思心得体会集; 4.学科德育课程一体化教学精品课件案例集(见B3C3); 5.各学科教师发表的各级、各类论文;
6.农村初中德育课程一体化校本教材(见B5C2); 7.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
王维珍石 娜
第二篇: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教育学生不乱丢乱扔垃圾课题研究》
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一、现实问题
清洁卫生既关乎面子,又与师生健康息息相关。在我们美丽的校园内,总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有的同学在垃圾筒前几米就随手将垃圾往垃圾筒内扔。在校门口学生随便将食品包装袋扔在地上。当这些纸屑被扔在地上之后,我们发现能把它捡起来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的卫生意识非常淡薄。
二、研究内容
教育学生不乱丢乱扔垃圾
三、研究方法
1、行为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开展跟踪研究,力促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2、询问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掌握学生的现状,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经验总结法。组织并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提炼研究中的成功经验。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定为2016——2017学年第一。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
2、确定课题组成员并分工,进行相关准备。
(一)宣传动员
1、利用升旗仪式宣讲活动主旨,在校园干道悬挂文明标语,倡议人人参与重视此项活动。
2、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细化教育。
3、召开专题学生教育大会,进行“告别‘乱丢乱扔’不文明现象”宣誓和学生签名活动,将人人参与签名的主题活动标语,张挂在学生每日经过的校道两侧提高影响力。
4、各团支部确保卫生责任区清洁。
(二)告别“乱丢乱扔”不文明行为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乱丢乱扔垃圾现象,目前已严重影响了校园面貌。为了营造洁净、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校团委向全校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1、不乱丢乱放饮料瓶、纸屑等杂物,不乱吐口香糖;
2、不乱涂乱画乱刻,爱护墙壁清洁;
3、不带零食,不买外卖,不乱扔垃圾袋;
4、不携带食物出餐厅;
5、垃圾运送到垃圾池,不乱放,不二次污染。
6、提倡“见到纸屑弯弯腰、见到果皮弯弯腰、见到枯叶弯弯腰”精神,不要无视垃圾的存在。
同学们,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我们是学校的主人,理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将积极宣传好人好事,勇于纠正不文明行为。用行动谱写文明之歌,与文明同行。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1、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组织学生干部布点巡逻检查,对乱丢乱扔等违纪现象进行稽查登记。
2、发挥年级、班级文明监督岗的作用,实行包干区责任监察,对乱丢乱扔等违纪现象进行检查追踪登记。
3、建立严厉的处罚措施,对于乱丢乱扔的学生责令其捡垃圾并协同站岗检查,对于不服从管教的学生依照校纪校规处理。
4、建立每日通报制度,利用课间操前后、晚放前等时间对违纪现象和好人好事进行及时的通报。
5、调查研究,搜集第一手资料,整理分析,写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教育学生不乱丢乱扔垃圾课题研究》课题交流材料
下面我关于我们的课题《教育学生不乱丢乱扔垃圾课题研究》向大家汇报一下:
[课题研究原因分析]: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内,总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有的同学在垃圾筒前几米就随手将垃圾往垃圾筒内扔。在校门口学生随便将食品包装袋扔在地上。当这些纸屑被扔在地上之后,我们发现能把它捡起来的学生寥寥无几。在学生看来,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整洁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甚至可以说是为了让班级不扣分。我们发现什么时候要检查了,学生就会比任何时候打扫得都认真,而他们实际的卫生意识却并没有增强。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学生的卫生意识非常淡薄,于是学校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课题研究目标] 为了能尽早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决定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养成不随地乱扔纸屑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
[课题研究落实情况]
1、加强对值日生的管理力度,实行卫生责任承包制。我们把各班中的学生分成五组,每天的值日生都进行轮换,每一天的卫生工作又分成白天、傍晚两组,并且把卫生工作分细,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卫生职责所在。每天由卫生值日班长和卫生委员负责进行检查,力求做到每天三扫。对于一些细微的地方,我们实行卫生责任承包,让一位学生专门负责一项工作。
2、结合学校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劳动中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这个学期中,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学习卫生知识,参加卫生打扫。在大扫除活动中,我们让学生充分参与,并进行轮换。
3、建立一套关于乱丢乱扔现象的奖惩制度,积极参加卫生打扫的、认真搞好卫生、在班级卫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学都能加星。并在班内建立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在班中树立爱护环境的良好榜样,发现好现象及时表扬。
4、开展废纸回收。学校每天“生产”废纸的数量实在是很可观,而这些废纸正是破坏环境卫生的罪魁祸首。在同学们的建议下,我们开展了废纸回收。我们在讲台左边的空地方挂了一个垃圾袋,让同学们把每天的废纸都回收起来,而回收的废纸换来的金费,我们可以作为班会费在班中进行奖励。自这一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班级中的废纸也明显减少了。以前同学们总喜欢把纸撕碎了,而现在这些废纸都完完整整地跑到我们的回收袋子里了。
5、利用晨间谈话和班队课加强对学生卫生意识的教育。在晨间谈话中,我们对学生加强教育。在班队课中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增加了卫生知识,了解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将良好的卫生意识落实到现实生活当中去。
6、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看到纸屑能弯腰捡。
[课题研究效果分析]
1、班级的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地上的小纸屑不见了,学生更加爱护环境了。
2、学生更加关注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环境的卫生质量。能主动维持环境的卫生,坚决改正不讲卫生的坏习惯。在班级值日工作承包制实行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3、学生学习了更多关于环保的知识,个个争做保护环境的合格小公民。
4、学生写下了在各种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感受,记录了我们在这一方面的进步。有些同学还画了一些宣传画,号召大家一起来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第三篇:邵家初中德育一体化实施细则
邵家学校德育一体化成果方式
(一)经典诵读艺术展示视频集;(张 静)
(二)校园广播德育宣传事例集;(刘松强)
(三)学生德育发展成长档案库;(李向亮)
(四)德育活动图片展示集;(李向亮)
(五)中学生德育知识竞赛;(李向亮)
(六)德育教育主题班会资源库;(李向亮)
(七)学校德育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刘 杰)
(八)各学科德育示范教育课程资源库;(宋显玲)
(九)教师德育教育心得体会及论文集;(宋显玲)
(十)烟台市级德育一体化课题研究。(陈鲁波、陈松静)
各负责人需要准备装档案盒的材料包括一下内容: 1.实施计划,具体到每个周;实施总结,也是每周一次。2.过程性材料按每周的顺序排列好;
3.经典诵读要做到(1)每个班级,每周一次的视频录制(时长为5分钟),并且存有过程性图片(从两个角度拍摄能够看出当日经典诵读的内容,打印到一张A4纸上,在图片的正下方居中打印上时间,格式2017.**月**日);(2)学生手写德育教育心得感悟集(每个班级五份);(3)学生在家中进行经典诵读的材料,需打印出来,供学生回家为长辈诵读;(4)学生为父母等长辈诵读经典的视频(时长五分钟),诵读图片两张(一张体现出学生单独诵读的特写,一张含有诵读学生及其长辈的同框图片,打印在A4纸上,标明时间):(5)家长对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思想感悟集,每周一篇(字数在300-500字,需打印版)
4.校园广播德育宣传事例集,需要(1)将每个月德育教育主题确定好:(2)将每个周的德育宣传资料按日期打印出来;(3)每天校园广播时的图片(需准备两张:一张是远景图片,一张是能够看清学生宣传稿题目的特写图片,上下分布打印在同一张A4纸上);(4)各级部选送的德育教育事例集,每个级部不得少于30篇。
5.学生德育发展成长档案,要有(1)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德育评价表,(2)班主任德育评语(字数在100字以上,着重体现学生的德育的进步评价),(3)每个班级要提交一份德育教育效果评价报告,要注重用数据说话,可以从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评,(4)每个级部也要一份级部德育教育效果评价报告,字数在800字以上;(5)以上材料做到每周一次。
6.德育活动图片展示集;(1)班级文化展板资料图片集,每周更新一次,需要将每周的文化展板内德育宣传材料存档,同时拍摄一张展板图片,图片下居中注明时间2017年**月**日-2017年**月**日,时长为一周;(2)各班级板报图片集,每周更新一次,拍片存档,按周次顺序拍好,板报应包涵体现学生的名言警句摘抄的板块,还应包括体现学生的德育教育思想感受的板块,板报应存有布局设计图,下方标有日期,务求与拍摄图片一一对应;(3)校园德育文化展板,每月更新一次,将展板内容、设计图纸,打印存档;(4)德育文化纪念,如传统节假日集体教学图片集,清明、五一等;
7.中学生德育知识竞赛:(1)实施目的、实施计划、实施效果(2)中学生知识竞赛题目(100题);(3)各级部、各班级竞赛成绩单;(4)竞赛现场图片,每个班级拍两张;(5)各班级德育知识错误统计表;(6)中学生德育知识竞赛总结报告
8.德育教育主题班会资源库:(1)每个级部,每周一次德育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每个级部要根据自己学生的认知水平设定,各级部间要统一协调)、PPT课件(需要标明上课时间与主讲人);(2)各班级拍两张照存档(前后各一张,统一打印在A4纸上,上下排列,标明日期时间);(3)主题教育班会的实施方案,计划要具体到每个周;(4)德育教育主题班会总结反思集(各班级每周一次,字数在500字以上,按级部,班级的时间顺序排好)。
9.学校德育文化校本课程资源:(1)校本研究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具体到每个周);(2)学生德育状况问卷调查(3)学生访谈记录(4)家长访谈记录(5)教师访谈记录(每周每个班级每位教师,对一位家长,一位学生进行访谈)统一打印表格,需要有家长、学生的亲笔签名(6)教师德育教育访谈心得体会集(每个班级每周三位教师书写,字数不得少于500字,标明时间日期)(7)德育文化校本研究个案集(每个班级每周一个学生德育教育个案,字数在800字以上)(8)德育文化校本研究效果反馈集;
10.各学科德育示范教育课程资源库:(1)实施方案,(具体到每个周)(2)每位教师,每个周挑选出一节课型打印出来(务必从以下三个
方面注意体现德育教育:
一、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部分;
二、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三、课后反思中的德育总结。将涉及到德育的部分一律采用加粗处理)。教研组长制定好本学科实施方案,任课教师每周一节的课型同时要在电子备课中更新。
11,教师德育教育心得体会及论文集;(1)每位教师手写学习材料两张;(2)手写学习体会一张;(3)每学期各学科每一位教师有一篇德育教育相关的论文,字数要1500字以上,学校出德育教育论文集。(由各教研组长负责布置收齐)
12,德育一体化课题研究,具体安排以市级课题研究方案进行。
邵家初中德育一体化课成果展示打印材料的设置要求
一、纸型:A4,单面打印,每一环节开始都要另起一页。
二、页眉:单页:“邵家初中德育一体化成果展示”;双页:本人所负责的成果类型名称;五号宋体,居中。
三、页码:居中,宋体小五号字。
四、页面设置:上边距:3.5;下边距:2.8;左边距:2.5;右边距:2;页眉:2.5;页脚2.0。
五、正文行间距:多倍行距1.25倍。
六、正文标题:黑体小二;正文内容字体:宋体四号。
第四篇:邵家初中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规划
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德育课程一体化
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德育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德育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德育教育现代化水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根据德育论、德性论、系统论基本原理,贯彻落实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指示精神,对义务教育阶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管理、德育评价进行系统化研究,确立并实施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为突出“一体化”和“适应性”要求,使德育目标有序渐进、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丰富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提高育德成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理念,忠实践行学校发展目标‚通过‘自知、自信、自律、自主’德育管理模式,树立“‘四自’教育助梦飞翔”的德育品牌理念,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为初中学段学校开展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标准,现结合《指导纲要》和烟台市教育局下发的《烟台市推进普通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在进一步丰富我校“‘四自’教育助梦飞翔”德育理念的前提下,特制定符合我校学生品德发展实际的实施方案
二、工作原则
1.把德育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德育教育优先发展是教育部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2.把德育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德育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把促进学生德育水平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充分认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学校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循序提升,课程、教师、学校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三块基石。
4.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是“引导者”,是“身教者”,负有作为学生榜样的责任。教师要有道德教育意识和不断提高道德教育能力,要做高尚德行的践行者。
5.学生是自身品德形成和构建的组织者,外在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需要只有通过学生自愿(进而是自觉)地实践,取得认同,内化为他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真正起到外化指导道德行为的作用。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从儿童和少年的生活出发,要实施体验德育,不要任意拔高德育目标,不要把目标当成起点。
6.学科教学与德育专业课程具有同样重要的德育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学科教学中存在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还体现在学科教学的学习过程也是学习道德的过程。因为其中既有个体生命能量的投入、积极情绪的感受、自我尊严的确认,又有群体交往的合作与分享、奖励与惩罚、信守与承诺等。
7.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是对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探索,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包含所有的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实施目标
1.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德育课程教育。德育课程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德育课程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德育课程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惠及全体学生的高质量德育教育的需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
2.健全充满活力的德育课程教育体制。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德育教育开放水平,全面形成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生德育快速提高发展的德育课程教育体制机制,办出具有农村初中特色的现代化德育教育。
3.形成各年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巩固各年段德育效果。
4.构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5.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德育体系。学校担负主体责任;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和家长课堂等多种方式,促进培育家庭树立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作用;积极开拓社会资源,构建多样化的社会课堂,积极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自我创造条件。
四、发展任务
1.初一年级德育课程全面展开。德育课程教育对初一新生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初一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德育课程教学方法,保障初一学生
德育水平健康成长。
2.初二年级提高德育课程教育质量。建立校级德育课程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推进德育课程教育均衡发展。学生德育水平均衡发展是德育课程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3.初三年级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德育课程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德育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提高学生德育发展水平。
4.初四年级全面提高中学生综合德育能力素质。深入推进德育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各学科德育课程实施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学科德育发展目标。
五、责任分工
1.组织协调(邵英东)
校长邵英东主要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统筹、组织、管理及协调工作。并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及时进行监督、督促,确保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
2.大力宣传引导(陈鲁波)
教导主任陈鲁波负责组织老师们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等传播媒介,向家长、向学生宣传德育理念,鼓励师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德育改革之中。
3.强化跟踪评估(陈衍水)副校长陈衍水负责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对各处室、各班级进行跟踪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活动的组织管理情况、活动开展情况、活动各项支出、活动在社会影响等方面。
4.传统文化课程(王玉青)学校安排传统文化课程,任课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进行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同时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5.其他课程(王守林)各学科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课堂上随机进行德育教育。要学习德育教学目标,相关专业理论,充分备课,发掘教材,将教学知识与德育渗透巧妙地结合起来。更要准备德育优质课,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达到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7年3月-2017年7月)。
1.学校校委会成员召开会议进行专题安排,然后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进行宣传发动,使广大教职工把思想统一到学校总体安排部署上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发展观,积极投身德育课程一体化活动。
2.充分利用广播、电子屏、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传播媒介,宣传“四位一体”的德育理念,动员全校师生关心、支持、参与学生德育工作。走出去请进来并利用各类现代媒体搭建德育工作交流平台,选树德育工作先进典型,鼓励师生参与到德育改革之中,引导教师、学生进一步增强对德育一体化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并给予支持,为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制度、计划制定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2月)。
1.各处室、各部门、各教研组要以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健全或修改落实《指导纲要》和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德育工作阵地和机制建设。
2.各处室、各部门、各教研组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依托《指导纲要》和《邵家初中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学生德育工作的途径、方法和措施,引领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指导纲要》相关要求,力争尽快形成学校德育工作新形势、新格局。
3.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立体网络。开办好家长学校,下发家长一封信,对家长进行定期培训,定期召开家长会。同时做好家访工作,宣传家庭德育课程,以提高家长们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还要利用社会教育的优势,使学生在校外的活动环境中得到好的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是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大课堂。我们一定要积极整合这三方面的力量,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德育教学渗透到各学科课时备课中,优化学科教学,各个学科都是德育阵地,教师备课时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可阅读德育方面的相关文献,也可进行德育说课竞赛,交流总结德育经验。
(三)全面实施阶段(2018年1月-2019年7月)(1)传统文化课、品德课、其他科德育任务
各科教师要根据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深入钻研教材,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同时各学科要进行德育教研课,要针对德育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德育科研,不断转变工作方式,更新教育内容,为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与特色。
学校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要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让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并定期举行朗诵比赛。同时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融入到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中。开发适合学校与学生特点的德育课题,让教师们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在课题的研究中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提高个人科研能力,推动德育的实施进程。
(2)创新班级文化
每班黑板一角开辟“每周名言园地”,由学生负责定期摘抄一条名言警句。每天坚持不懈,对学生思想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利用教室墙壁,张贴书画、各种规章制度等等;激励学生进步。建立完善班级读书角,营造师生读书氛围,让班级处处充满育人乐章。
(3)创新走廊文化
各个班级建设走廊文化墙,让班级文化墙上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创建“作业展览”、“我的舞台”“艺术长廊”、“安全教育”、“情感驿站”、“我爱祖国”等众多栏目,并定期更换,走廊显要的位置挂有名人画像、励志故事等,形成我校独特的走廊德育文化。
(4)创新教学楼外的文化建设
在教学楼外悬挂各种牌匾、宣传标语、条幅和宣传板。彰显学校教育特色,激励师生不
断进步。
(5)创新读书活动方式
每天利用早读时间,加强中国传统经典诵读。学校每年都要组织中国古典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对在读书活动中表现好的班级与学生进行表彰,使读书活动得到深化。
(6)创新文化纪念方式
利用每月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日,采用演讲、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科学、学习英模、生命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7)组织德育实践活动
定期组织德育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和学校实践活动中心的德育阵地建设,如:到双塔粉丝品味粉丝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到敬老院送温暖慰问孤寡老人,为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到交通大队学习交通安全文明礼仪,遵守交通规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任何活动都要以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珍惜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四)总结交流阶段(2019年9月-2020年3月)
学校召开经验交流会,对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对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时进行讨论反思,以制定下一步采取的措施。进行德育课程优秀课例展示,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发展,形成真正的道德信念。对学校德育课题进行总结与解题。
七、保障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德育水平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德育课程教师队伍,才有好的德育课程教育。严格规范教师德育资质,提升教师德育授课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德育教学教师队伍。
2.加大德育课程保障经费投入。德育课程教育投入是支撑学校德育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学校德育水平提升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健全以学校专项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德育课程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德育课程教学的教育投入。
3.加快德育课程教育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对德育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德育教育信息化纳入学校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德育课程教育信息网络。到2018年,建成覆盖全校各年级、各学科的德育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德育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德育课程教育基础设施。
八、奖评机制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指导纲要》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对《指导纲要》的学习和贯彻落实。负责制定和改进具体方案,有步骤、有计划地落实各项工作。在开展《指导纲要》全员培训后,指导各处室、各部门、各教研组结合《指导纲要》和《邵家初中德育课程一体
化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实施办法和目标,由学校统一进行考核。
(一)每周评选一次校级文明班级。原则上班级常规考核第一名的班级为文明班级。
(二)学校每学年将评选一次校级优秀楷模。优秀楷模从各年级优秀班主任中选拔。
(三)学校每学年将在全校按比例评选一次校级优秀德育工作者、大队辅导员等从事德育教育、管理或研究的人员。经学校研究后申报教育组进行镇一级的评选。
(四)各班主任须定期对本班学生进行表彰,科任教师必须参与其中,不可推辞。
(五)坚持落实“最美中学生”评价体系,对于当选者所在的班级给予一定的责任制加分。
(六)对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班级、科任教师、班主任、相关的德育工作者将一票否决,取消评选先进的资格。
2017年3月
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
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名单
(一)领导小组 组 长:邵英东
副组长: 宋显玲 陈衍水
成 员:张 静 杨徐辉 孙广林 陈鲁波
(二)指导小组
1.德育课程、学科德育和传统文化德育指导组 组长:宋显玲 成员:各学科教研组长 2.实践活动德育指导组。
组长:王玉青 成员:综合实践教师 3.工作推进指导组。
组长:王洪虎 成员:各年级办公室主任
第五篇:邵慧美术学科小课题研究方案
美术学科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负责人:邵慧
课题名称
儿童吹塑纸版画教学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对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通过学生的参
与,使版画文化得到传承和交流,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相
信课题研究的开展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
手、动脑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
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研究计划
1、选题(2011年2月—3月)
版画作为绘画的一个种类,最早源于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版画
线条清晰,肌理性强,色调明快,黑白对比强烈。尤其是儿童画教育教
学比较强的日本,把其作为小学美术的必修课。而吹塑纸版画,因其纸
质绵软,形象要求概括、简洁,但却不能制作精细的内容,但这一缺憾
也便于儿童掌握,是当前美术教学、创作活动开展的有利形势。
2、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011年4月——5月)
徐州睢宁鱼1996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唯一的“儿童画之乡”,睢宁儿童画迅速推向世界70多个国家、地区,以成为徐州睢宁的一项特色产业文化,而它的主要特色是“墨彩”的形式,如果将吹塑纸版画运用到儿童画创作,加之合理的研究方法(美术课堂教学,课外兴趣教学,案例分析,调查研究,论文总结等),融入徐州的汉文化,汉画像石,进行临摹、写生,再创作等,一定能够更深层的创作出别具风味的艺术佳品。
3、课题设计实验研究阶段
(2011年6月——2012年3月)
A、准备阶段(2011年6月—9月)
读书学习计划
收集资料并学习做随笔 《蒙台梭利的教育》 《徐州乡土美术教学
研究》 《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 《儿童版画》
B、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
如何解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程序、方法。
①教育教学实践:课堂教学,课外兴趣小组
②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等写生活动
③徐州两汉文化的研究、资料的搜选、确定
④研究活动小结
在自己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积累成果资料。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阶段性的总结,更要注重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让学生感兴趣,让孩子到生活中汲取灵感并运用到吹塑纸版画的创作中。
C、总结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
①整理资料
②撰写评价案例
③展示优秀论文、活动资料、作品展板、研究成果等
④完成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