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确定
2018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确定
2017年12月29-30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2017年及过去五年工作,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措施,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
2018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
一、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抓手
重要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
我们要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部门肩负重大责任。
我们还要看到,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
总体要求
产业兴,百业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农业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紧紧围绕产业兴旺下功夫,做大做强高效绿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信息产业,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二、坚持质量第一,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把优质产出来。切实加强执法监管,把安全管出来。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把品牌树起来。强化现代要素集成运用,让产业强起来。
三、坚持效益优先,促进农业竞争力提升和农民收入增长
向降低生产成本要效益,向适度规模经营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向拓展农业功能要效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
四、坚持绿色导向,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持续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资源养护。
五、坚持市场导向,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坚定不移调整种养结构,加快推进产业向“三区三园”集聚,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农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对外合作。
六、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扎实抓好农村改革各项任务落实,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创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第二篇:对息县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的几点建议
对我县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党和国家又作出了加大加快农村农业基础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扩大内需的决策措施。因此,我们要结合息县实际,抓住机遇,及早谋划2009年工作重点,力争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迈上新台阶。现结合我县和农办工作实际谈几点建议: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以市场为目标,建设鲜活绿色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生猪产业,落实各项扶持生猪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打造“息县生猪”这一国内地方优良品种老品牌。大力发展小家禽产业,全力支持鸡、鸭等家禽规模养殖户发展生产,进一步壮大我县家禽产业。大力发展水产产业,加快建设水产规模养殖基地,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资源,发挥我县水产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地方优质蔬菜产业,提高优质蔬菜在县内外的市场份额。大力发展林果产业,使息县优质林果挤进城市超市。
(二)建设大龙头大基地,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培育大龙头,鼓励生猪、家禽、粮油、水果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行技术更新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积极建设大基地,依托当地农业优势,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投资的机遇,发展特色农业,抓好省市特色专业村建设,扶持规范化专合组织。切实抓好实体化的专合组织建设,充分贯彻经济体制股份化、经营管理企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市场营销一体化的原则。
(三)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把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克服目前困难和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抓住当前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着力抓好一批事关发展全局、带动能力强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重大项目,拉动投资,发展经济。要充分发挥我县农业产粮大县、商品粮基地县的优势,针对我县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做好各项农业项目的争取工作,依托项目建设加快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建设:一是积极推进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二是积极推进以通村组户道路为重点的利用国债资金支持连片开发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三是积极推进以打井配套建设为重点的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四是积极推进以沼气池为重点的农村新能源建设;五是积极推进以农村生态林建设工程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六是积极推进以示范新村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
(四)规划建设农业现代园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现代、科技、规模、高效”为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2009年在做好息县农业现代园区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启动筹建,争取用三年时间在我县农业基础条件好的地方建设1个农业园区,园区面积在5000亩以上,力争到2011年,农业现代园区初具规模,发挥出示范效益。
(五)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增加劳务收入,继续强化我县各类劳务技能培训,集中打造好劳务培训名校,培育劳务品牌,建设好息县职业教育中心、紫东来技校、广厦培训学校、缝达技校、劳动就业技校、农广校、方正培训中心等劳务输出集中区。
(六)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营造农业良好发展环境。一要积极上报储备项目。抓早抓准,将国家产业政策与息县实际结合起来,做好项目的可研与规划,争取更多的外来资金和投资项目落户息县。二要积极争取项目。加强联系,全力以赴向上抢项目、争项目、跑项目、引项目、抓项目。三要及时开工新项目。对省市已经立项的项目,将早准备,早着手,做好新工程开工方案,备齐软、硬件资料,争取新工程及早开工、顺利开工。目前,要结合国家农业宏观政策导向,搞好已经争取到的或即将争取到的项目建设规划。重点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小麦良种补贴、特色作物良种补贴、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设施农业建设等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经过努力,2009年农办至少要完成3个以上项目的立项,争取国家投入资金亿元以上。
(七)创新体制新制,增强农业发展活力。加快和增加农业投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进金融和保险服务“三农”工作,加强农村基层队伍建设,鼓励支持机关工作人员和科技人员下乡创业。
第三篇:农业部确定“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三大任务
农业部确定“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三大任务
新华网北京8月3日电(记者董峻)农业部3日发布了《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根据规划,“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努力完成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三大基本任务。
规划提出,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使农业加快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从数量和质量上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方面,规划确定要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加快推广农业节本增效品种和技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开辟农村内部就业和增收领域;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就业技能和本领,努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和增收渠道。
规划还提出,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农村道路、电力、沼气、人畜饮水、渔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农
村环境治理,加快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完)
第四篇: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确定2007年工作重点
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确定2007年工作重点 2007年的工作任务可以概括为:突出一个主题,打造两个平台,发挥两种力量,造就三支队伍, 保障三个群体,建设四个载体,实施五项工程,推进六项工作。突出一个主题,就是突出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打造两个平台,就是全面开展、推进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建设两个平台;发挥两种力量,就是发挥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两种力量;造就三支队伍,就是建设民政干部职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三支队伍;保障三个群体,就是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建设四个载体,就是继续实施“明天计划”和“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启动“蓝天计划”、“霞光计划”;实施五个工程,就是实施“社会救助、国家灾害应急救援、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爱心护理”五大国家公共服务重点工程;推进六项工作,就是强化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和依法监管,提升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推进基层民政建设,加快制度建设,深入开展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具体如下:
(一)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权益
六中全会《决定》确定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提出了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的任务。明确了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社会医疗救助、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要求。指出了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发展老龄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老龄服务的方向。提出了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加大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等要求。
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和十二次民政会议工作部署,2007年要着眼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以健全体系、完善制度、搞好衔接、狠抓落实为着力点,以创新管理方式和增强财力支撑为推进手段,切实保障“三个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确定2007年工作重点(精选)
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确定2007年工作重点
2007年的工作任务可以概括为:突出一个主题,打造两个平台,发挥两种力量,造就三支队伍, 保障三个群体,建设四个载体,实施五项工程,推进六项工作。突出一个主题,就是突出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打造两个平台,就是全面开展、推进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建设两个平台;发挥两种力量,就是发挥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两种力量;造就三支队伍,就是建设民政干部职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三支队伍;保障三个群体,就是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建设四个载体,就是继续实施“明天计划”和“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启动“蓝天计划”、“霞光计划”;实施五个工程,就是实施“社会救助、国家灾害应急救援、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爱心护理”五大国家公共服务重点工程;推进六项工作,就是强化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和依法监管,提升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推进基层民政建设,加快制度建设,深入开展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具体如下:
(一)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权益
民政工作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但最直接的服务对象还是三类群体:一是受灾群众、贫困人口、流浪乞讨人员等困难群体;二是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三是烈军属、在乡老红军、复员退伍军人、伤残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等重点优抚群体。保障好这“三个群体”的切身利益,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民政工作的重要职责。2006年,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扎实有效地实施了台风、洪涝、干旱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明显提高了综合减灾救灾能力;继续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实现了农村五保供养由农民互助共济向财政保障为主的转变,加快了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步伐;全国普遍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稳步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切实加强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出台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综合性文件,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救助水平有新的提高,城乡绝大多数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在改善特殊群体福利待遇方面,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条例》,使五保供养有了制度保障;深入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有效推进了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化;通过完善救助、社区康复、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了残疾人合法权益;与有关部门联合制订政策,实现了孤儿救助从养教到关注全面健康发展的重大制度性转变,继续实施“明天计划”,使福利机构的2万多名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疾儿童得到了手术康复。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截止到 11月20日,共发行福利彩票425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61%。在维护优抚群体合法权益方面,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大幅度提高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残疾军人医疗保障的办法,制订了解决复退军人有关生活困难问题的政策,向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上报了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的方案,在争取中央财政列支安置补助金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完成了军休干部交接任务。
六中全会《决定》确定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提出了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的任务。明确了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社会医疗救助、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要求。指出了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发展老龄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老龄服务的方向。提出了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加大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等要求。
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和十二次民政会议工作部署,2007年要着眼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以健全体系、完善制度、搞好衔接、狠抓落实为着力点,以创新管理方式和增强财力支撑为推进手段,切实保障“三个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
六中全会《决定》要求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效、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完善居(村)民自治,支持居(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开展社区群众性自助和互助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业。
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和十二次民政会议工作部署,2007年要着眼于扩大基层民主,以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以完善城乡基层管理和服务网络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加快建设管理有效、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城乡社区。农村社区建设要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加强探索,积极推进,以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为重点,继续加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完善的力度,合理整合社区资源,积极引导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卫生、科技、教育、文化、劳动、法律等服务进农村社区,建立健全有效覆盖、有序参与的农村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城市社区建设要从大中城市向小城镇全面推进,扩大社区直接选举范围,开展居务公开、民主评议,提高居民自治功能,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启动国家社区服务重点工程,切实加强以社区综合服务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相配套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建立健全功能完善、质量较高的城市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和谐社区建设的文件,明确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有步骤地开展城乡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激发城乡社区活力。
(三)切实增强民间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
民间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政府连接市场和社会的纽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认真做好民间组织发展和管理工作,对于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人民群众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民间组织工作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进一步加强了分类指导。继续加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行业协会、社区民间组织和公益性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力度,积极支持和引导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认真研究和落实涉外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机制。启动了民间组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继续推进民间组织自律与诚信建设。建立健全民间组织有关信息公布制度和年检制度。加强民间组织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民间组织评估体系研究和试点工作。总体上看,民间组织布局得到调整,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有所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六中全会《决定》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社会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任务,提出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核心要求是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
贯彻六中全会和十二次民政会议工作部署,2007年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增强民间组织服务社会功能为着力点,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依法管理、分类规范、正确引导、发挥作用,加快形成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民间组织发展格局。要继续完善培育扶持行业协会、商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规范发展各类基金会。深入开展“民间组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间组织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发挥各类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独立运作的民间组织综合评估机制。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及时有效查处民间组织违法行为和非法民间组织,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