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塔城地区(市)行政服务中心经验交流材料
打造三个平台 筑牢服务根基
----塔城地区(市)行政服务中心经验交流材料
塔城地区(市)行政服务中心是塔城行署直属部门和塔城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集各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为一体的联合办公机构。中心成立于2009年9月,2010年1月4日进入试运行阶段。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以“公开、便民、廉洁、高效”为宗旨,以政务公开、行政服务、效能监察平台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服务企业群众满意的“政务超市”。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心累计受理各类项目27084件,办结27031件,按时办结率99.99%;从6月份情况看,承诺件部门平均承诺天数为10.37天,实际办理天数为1.57天,平均提前8.79天。
一、完善制度,创新形式,打造阳光透明的政务公开平台
突出制度建设,强化公开管理。中心运行以来,着力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建设,严格按制度办事,保障政务公开规范运行。一是建立和完善公开制度,明确公开工作程序、内容标准。二是建立政务公开相关的监督、考核、奖惩制度。把政务公开工作作为窗口政风建设、服务标准化建设和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对检查考核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督促窗口和窗口单位及时进行整改。三是建立完善群众投诉受理办理机制,通过投诉箱、邮箱等多种渠道受理投诉。四是建立政府信息共享和信息发布协调机制。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中心加强了对政务公开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反映出的问题,要求窗口和窗口单位及时整改。
公开项目运行,实行阳光操作。全面公开办事项目、过程和结果。中心多次梳理行政审批项目,及时调整更新网站项目库,利用办公内网、中心网站、电子大屏、触摸屏等媒介,全面公开办事程序、依据、办事程序、申请材料目录、收费项目和标准、联系电话等。截止目前, 初步完成地市74个单位行政审批事项的梳理,梳理行政许可、服务事项723项,约30万字。对行署公布的八批地直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进一步清理确认,经清理,对地直38个部门的334项行政许可事项保留了302项,下放8项,变更10项,取消2项。编制地区行政服务指南,对地直110个单位的办公地址、联系电话、监督电话、网址、单位职责、机构设臵、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项目编撰办事指南,共计25万字。印制行政许可服务事项一次性告知单,在窗口免费提供给办事群众,方便群众办事。通过网站公告、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及时将办事结果告知办事群众。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行网上公开、查询。中心于2010年开通中心网站,方便申请人对自己申请事项办理状态进行查询、咨询。属于中心窗口办理的事项,中心均及时给予准确答复;不属于中心窗口办理的事项,中心按照首问负责制要求,明确告知咨询人具体的承办部门、联系方式等,做到来帖必复,有问必答。
创新公开形式,提高公开水平。一是在大厅设立咨询台安装触摸屏。中心在服务大厅辟出专门区域,安装2台触摸屏,提供行政审批法律法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和办事程序、收费项目和标准等内容供群众查阅。设立咨询台和上网电脑,中心安排专人管理,充分利用中心现有网络设备,为群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二是窗口开展依申请公开工作。建立窗口依申请公开制度,明确依申请公开工作程序,建立依申请公开受理办理机制,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回复。
二、创新机制,改善管理,建设一流政务服务平台
行政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地委、行署“贯彻提升执政效能攻坚工程”的总体工作要求,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审批改革,创新服务模式,深化内部管理,着力打造“行政效率最高、服务效能最优、群众评议最佳”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具体工作就是做到“一个深化,两项创新,三个强化”。
一是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地区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部署,重点对发改、工商、税务、国土、建设、环保等部门,增加进厅事项,配优工作人员,并对窗口充分授权,不断提高窗口办事能力。同时,根据当前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吸收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等集中进厅,使“中心”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目前地市已有62个部门进驻中心受理业务,可受理事项148项。
二是运用“两项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逐步建成覆盖全区的网上行政审批和行政审批监察系统,目前已将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纳入塔城地区行政审批电子建设的总体规划,逐步实现审批事项网上办理和办事过程的视频监管。进一步拓展中心门户网站的辐射能力,增加网上办理功能。拓宽服务范围,实现窗口项目审批的信息共享和流程优化,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机制。一方面是建立健全行政服务中心管理运行机制。实行统一的管理运作模式。逐步实现统一形象设计、政务公开、服务运作方式、行为规范、监督考核;服务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依据公开、申报材料公开、承诺时限公开、收费标准公开。通过实行统一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政府对外服务窗口形象,优化中心的行政服务环境。另一方面是建立窗口工作人员管理考核机制。根据目前“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性质和工作特点,进一步完善《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部门的行政服务工作考核办法》,通过建立规范有序的岗位轮换机制、公正公开的管理考核机制、奖优罚劣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探索加强“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管理新模式。
三是通过“三个强化”打造优质服务平台。强化服务功能。以建立和完善建设项目以及外商投资项目“绿色通道”为重点,不断拓展服务内涵,通过统一受理、并联审批、联合会办等途径,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服务功能,实现项目审批时限再压减,审批效率再提高。强化品牌效应。着重打造“中心”服务品牌,确定“中心”服务品牌标识、服务品牌理念,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中心”服务品牌标识与品牌理念的公众知晓率与影响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服务是第一品牌,服务是第一追求,服务是第一责任”的中心文化。重视提升服务形象。继续开展“服务6+1”活动,在恪守“热心、耐心、细心、诚心、真心、虚心”的“六心”服务承诺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服务内涵和外延,着力打造“政府第一窗口”新形象。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在抓好文明服务礼仪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窗口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特别是结合网上审批系统建设进程,加大窗口人员网上审批操作业务的培训,采取走出去、多交流的方式,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努力实现窗口工作高质量、行政服务高效率。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通过开展争创“红旗窗口”、“服务明星”、“党员先锋岗”、“巾帼文明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等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中心文化,增强中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以动态监控、预警提示、效能评估为重点建设行政效能监察平台
地市监察局作为政府实施行政效能监察的职能部门,在中心设立市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并派驻专人,受理申请人投诉,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会同中心管理机构对进驻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行政效能进行监督检查。一是积极推进网上全程审批。审批系统自动控制审批流程,规范审批步骤,项目实行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上报件、补办件、退回件、特办件受理。公开审批流程,配合服务承诺,限时办结,超时默认,保障审批事项限时办结。二是电子监察全程监控。中心通过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自动对办理过程实施监控,具有廉政风险防控、实时监察、预警纠错、投诉受理、信息服务、统计分析、绩效评估、责任追究等功能。对超时限、违规收费、违反程序和规定等行为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号或“黄牌”、“红牌”信号。三是中心还设臵了视频监控、指纹考勤,对窗口工作人员上下班和工作状态实时监控,强化窗口工作人员自律意识,规范服务工作流程。
效能督查平台的建设实现了三大功能:一是动态监控。系统对计划任务的提出、执行、结果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实现了行政监察从事后监督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并重,形成全方位监督与全过程监督紧密结合的监督体系,进一步增强了监察工作力度和实效。二是预警提示。对有计划任务完成时间节点要求的,通过红、黄、绿牌形式,对时间节点完成情况进行预警提示。三是效能评估。系统根据单项任务时间节点完成情况及月度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效能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各责任单位的综合效能评估值,在系统内进行公示,作为各单位作风、效能建设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年来的运行,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推进了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行政服务中心这个行政审批制度平台建设,将分散在各部门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项目集中起来,实行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促进了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优质服务转变,实现了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方便高效转变,对逐步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进入行政服务大厅的行政审批项目属即办件的必须即时办理,属承诺件的,必须在承诺时间内办完。由于办事透明度提高和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得到保障,办事群众不需要再找关系、跑路子,克服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杜绝了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
(三)减少审批环节。工商、住房公积金等部门都设立了授权到位的首席代表,只要手续齐全首席代表现场审批。一些部门结合机构改革,将审批职能相对合并,努力做到一个口子对外。公积金管理中心、工商、税务等部门向窗口充分授权,减少科室内部运作的繁杂环节,特别是制证环节进中心,节省了运行时间,提高了办件效率,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随着进中心的人员、部门和项目的增加,办件量大幅度增加,受理事项最高日受理量为402件,最高日办结量为508件,最高月受理量增加到2580件。
(四)提高了办事效率。中心充分发挥网络督察系统作用,对大厅工作运行全面监控。不仅有效地保证了项目审批的顺利实施,更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了政府工作的运行效率。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看,办件提速明显,部门办理平均承诺天数为12.52天,实际办理天数为2.59天,平均提前9.98天,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减少了群众的办事成本。塔城地区(市)工商局和地区安监局工作窗口由于热心服务收到群众和企业表扬和感谢的锦旗。
(五)促进权力透明运作。中心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公开,建立起计算机局域网,并设臵了投诉窗口,自觉接受办事群众对窗口工作的监督。暗箱操作、生冷蛮横等行为在这里失去了市场,“政务超市”阳光作业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一站式”服务不仅促进了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水平、业务素质的提高,更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缩短了办事时限,社会公众普遍感到满意。
五、几点体会和建议
做好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我们的体会是:牢记一个宗旨、把握一个关键、强化一个保证,即要牢记便民利民这个宗旨,无论是考虑问题,还是作出决策、实施管理都要紧紧围绕群众这个主题,才能永葆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生机与活力;要把握机制创新这个关键,适应新情况,探索新方法,采取新举措,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创新是克服困难、解决矛盾、推动行政服务中心工作健康发展最有效的途径;要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针对行政服务中心这种“集中人员、集中审批、窗口式服务”的运作模式,实施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行政服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关于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我们认为应该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突出项目进驻这个重点,抓好现有行政审批项目“应进必进”的同时,不断扩大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非行政许可服务类项目的进驻,比如水电气暖服务项目进驻大厅,真正把服务中心办成“政务超市”、“便民超市”;二是突出机制创新这个重点,坚持原有行之有效的便民利民服务方式,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比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进驻大厅,再如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现网上审批等;三是突出制度建设这个重点,用制度管理项目、用制度约束行为、用制度提升效能,比如进驻项目的后续监管等,通过建立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动行政服务中心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建议:一是完善行政服务中心机构体制,完善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三级机构建设,适当增加地方机构人员编制;二是明确行政服务中心机构职能。塔城地区行政服务中心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却承担着对政府行政部门行政审批工作的监管、协调、管理职能,体制不顺,应有自治区统一明确为行政部门,货参照公务员管理部门。
回顾中心成立一年来的历程,最大的感受是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全力支持,为中心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最深的体会是坚持求真务实、不断创新,中心建设才会更具动力、活力和生命力。我们的工作与兄弟地州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借助全自治区会议的东风,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在发展中完善,在创新中提高,使塔城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更加规范、更加高效。
第二篇:市行政服务中心动员会
市行政服务中心(市企业投诉中心)召开创建“人民群众满意服务窗口”动员大会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创建“人民群众满意服务窗口”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行政服务环境,5月20日下午,市行政服务中心(市企业投诉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召开创建“人民群众满意服务窗口”动员大会,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罗文兴,市创建办领导李志强,各窗口派驻单位分管领导及窗口负责人等4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李金泉同志主持。
会上,首先由中心主任罗文兴就创建“人民群众满意服务窗口”活动的目标、主要内容及步骤进行了说明,并就创建活动提出要求:各窗口要做到统一思想、转变作风、开拓创新、落实责任,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随后,由工商、环保、质监窗口分管领导作表态发言。紧接着,市创建办领导李志强作重要讲话,他提出三点意见:一要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提升政府形象;二是以民为本,坚持开门创建,让群众监督、评议,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受惠;三是抓好落实,务求实效,打造“环境舒适、服务规范、廉洁高效、服务一流、群众满意”的服务窗口。最后,创建办领导向中心颁发“我们正在创建‘人民群众满意服务窗口’活动”牌匾,中心创建“人民群众满意服务窗口”活动正式启动。(胡小燕)
第三篇: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20**年,市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省政务中心的精心指导,各窗口部门和热线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办事环节规范化、热线接听实名制等,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年接待办事、咨询群众40多万人次,办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32.16万件,办结率98.9%,即办率85.63%,组织联合办理和现场踏勘720次,办理项目733个。全年共受理来电31.43万件,满意率94%。现将2010年主要工作及2011年工作初步安排报告如下。
一、20**年主要工作情况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合政〔2010〕6号)要求,市行政服务中心积极协调推进,会同市监察局、编办、法制办、国资委等单位结合政府机构改革,认真落实行政审批项目精简、审批职能归并、流程再造等重点工作。有14个部门成立了行政审批处室,并成建制进驻“中心”,“两集中”初见成效;按照机构改革后的部门设置情况,整合窗口职能,优化窗口布局,窗口功能不断完善。对照最新公布的市本级保留的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目录,清理审批项目、精简审批环节、加快流转速度,有39个事项实现了即办,承诺件平均办结率在2个工作日左右。
2、并联办理质量全面提升。一是推进并联办理的跨行政层级运作。为方便企业和基层,在已形成的市本级8大类事项常态化办理基础上,将并联办理的范围延伸至县(区)、乡镇,最多时达10家以上单位同时参与,均做到当日办理,次日回复。二是强化并联办理责任。坚持缺席默认制、超时默认制和不作为默认制,健全并联项目登记制、并联办理单签收制、并联办理会议考勤制、并联办理失职问责制等制度,细化、强化了全过程管理,确保了并联办理的有序进行。三是创新并联办理方式。打破以往单纯召开并联审批会的方式,建立“并联办理联系单”、开辟“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推行网上流转等,简化了办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限,实现了并联办理的提速增效,并联审批办理数量同比增加了20%。
3、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一是加强学习培训。“中心”先后两次请省标准化专家就标准化的基本概念、编制原则及内容等对“中心”和窗口人员进行了培训。二是精心制订标准。结合服务标准化国家试点要求和我市实际,紧扣合法高效、公开有序的原则,以“服务提供标准、服务评价和改进标准、服务支撑标准”三个方面为主要内容,构筑了三个层次、四个子体系的标准化服务体系框架。三是紧密结合行政服务工作实际,突破已有的服务提供标准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服务过程规范概念,对服务过程、服务运行制定服务标准,为实现服务事项的全过程监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是按照国家试点进度要求,对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设置、办理事项、办理流程、服务指南等进行全面梳理,为标准编制做好准备,编制了《行政服务中心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标准》、《行政服务时间责任矩阵流程规范》等标准,为实现行政服务定量评价和全过程监督提供了依据。
4、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明显。按照省市委的部署,“中心”紧密结合窗口实际,围绕窗口特色,围绕“五好五带头”,以“优化投资环境,奋力创先争优,服务企业、服务人民群众,打造一流服务平台”为主题,坚持“以活动促服务、以服务检验活动成效”为原则,深入学习动员,全面开展党员承诺、重点推进党员示范岗建设,深入基层开展党员点评,创新服务方式,主动赴新桥国际机场现场服务等。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中心”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全省窗口服务业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上代表XX市做交流发言。同时,“中心”建委窗口和交通局窗口获得行业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等。
5、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应广大市民的要求,积极促成公积金在大厅设立办理窗口,办理除贷款以外的所有业务,方便了西南城区的单位和个人。设立“便民服务处”,对中介服务进行规范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由市招投标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并规定在“中心”大厅的中介服务机构,明码标价,以低于市场平均价格为在“中心”办理业务的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引进竞争机制,在已有一家收费银行的基础上,通过招投标程序,引进两家收费银行,进一步提高银行服务质量。同时,为进一步方便投资企业,提供免费传真服务、网上查询服务等。
6、12345服务热线不断强化。一是关注民生热点问题,将部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线整体接入,为市民提供24小时服务。二是深入推进首接负责制,建立健全接听实名制,消除了部门间的因职能交叉而产生的推诿扯皮现象。三是认真做好市领导和成员单位接听服务,全年市领导17人次接听来电142个,其中现场解释答复25件;成员单位36批202人次接听来电872个,其中现场解释答复675件,对转办件专人督查,做到件件落实。四是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全年共立案督办182件,督办人员共148批306人次深入现场调查了解情况,下发督办单117件,召开现场协调会103次;全年共审核反馈单53852件,抽查回访反馈单40298件,发现问题113件,对办理质量不高、电话无人接听、未履行首接或协同责任的成员单位通报934件次。
7、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和宣传工作。在招商引资方面:一是精心组织调度,把招商引资工作列入每周例会汇报议程,对招商引资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应对策略。二是强化信息收集。充分利用窗口及大厅服务机构收集基本信息,筛选有效项目,主动接触,实时跟进。三是加大服务力度。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全程代理代办,协助完善材料,顺利完成全年9000万引资任务。在宣传工作方面:强化和媒体联系,在《香港文汇报》刊发专版,与合肥电视台联办专栏298期,与《江淮晨报》联办专栏91期,省、市其他新闻媒体编发各类报道517篇,展示了合肥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总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心”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这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窗口单位全力支持、配合的结果,也是“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辛勤服务、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心”工作与合肥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中心”的整体服务能力仍然不够强,服务重点不够突出;审批流程和环节还有待精简;12345服务热线的办理能力和督办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中心”管理和监督的深度和力度也还需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完善。
二、2011年工作思路和初步安排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行政服务中心成立十周年大庆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心”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化改革,锐意创新,结合合肥实际,立足新起点、实现新突破,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围绕行政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心”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联动机制,对重点重大项目实行联动、跟踪协调,制定联动实施办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行政效能。
2、建立“中心”内部流程运作体系,把中介机构服务事项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时限等纳入“中心”办事流程,提高办理效率,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3、继续完成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国家考评验收。
4、充分发挥热线平台作用,积极参与数字化城市建设,不断探索建立服务热线和数字化城市建设互动和联动。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县区、各窗口部门和热线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配合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全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一定会再上新台阶,在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建设中发挥新作用,在朝区域性特大城市目标迈进中作出新贡献。
第四篇: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可以自豪地说,2012年,我们一起唱响了全市行政服务改革、创新、发展的好声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基层群众的充分肯定。
全年中心服务大厅共办理各类事项23万件,即办件占比35.4%,承诺件提速率38.1%,收到各类锦旗(表扬信)100多面(封),群众满意率达99.7%,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政府公共服务热线日均答复和处置各类市民咨询诉求近千次,全年回复处置各类咨询诉求28.6万件,群众回访满意率达到94.6%,有效发挥了政府畅民意、察民情、务民需、树公信、促和谐的作用。“行权”运行平台集聚并向社会公布了市、市(县)区两级2.2万余项行政权力,累计运行量已突破1190万件(当年320万余件)。中心先后荣获了“省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市人民满意机关”、“无锡市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市政府工作创新服务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励,并在无锡市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综合评议中,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列。中心10个部门窗口和10名工作人员分别荣获市级机关“为民服务示范窗口”、“为民服务先进标兵”荣誉称号;新增2个、累计16个部门窗口被表彰为市“规范执法示范点”。概括起来,过去一年,中心的工作呈现出六大创新亮点。
亮点一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中心全面落实国家、省以及市委、市政府就深入推进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简政放权为重点,运用“取消、调整、下放、暂停、延伸、转移、提速、降低”等“八个一批”的方式,进一步推动削减、规范和下放一批部门权力,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的广度和力度全省领先。一是清理审批事项。全面清理56个市直部门事项,并经市法制部门确认,由866项削减为**项。二是推进权力下放。共向市(县)区下放262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委托51项、全部或部分直接下放143项、服务前移68项),并实现34个部门232个事项承诺时限的再次提速。三是减少前置审批。对42个职能部门清理出的152个企业设立前置审批事项,保留97个前置、取消4个、不作为前置审批51个。
各进驻部门行政许可服务处都积极贯彻落实新一轮审改要求,积极推动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下放,统一行政权力事项名称、规范办事指南及操作规程等工作,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卫生局等部门行政许可服务处还主动做好与各市(县)区的对接协调、操作培训和资料移交等工作,为全市顺利实施简政放权做出了贡献。值得说明的是,安监局窗口积极向国家安监总局建议将“带储存及纯票据性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许可权限,明确由县级安监部门行使,并得到了认可,在新修订的国家《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中予以采纳,为下放该审批权限提供了上位规章的保障;工商局窗口在牵头开展前置审批清理的同时,积极评估下放审批项目,进一步压缩了承诺时限,提速达20%以上。
亮点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持续深化
根据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们积极探索运用“云计算”技术,开展分类考核、差异化测评,形成了“行权”运行无锡模式的新特色。一是提高应用水平。强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日常管理,相继制定出台《**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管理制度》和《开展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定期检查制度》,努力提高事项网上运行率和部门网上运行率,全市有办件的行政权力事项网上运行率达82%。二是拓展运行范围。加快推进全市镇(街)行政权力(便民服务)网上运行平台建设,选择有条件的镇(街)先行先试,试点镇(街)达到建设标准。三是实施试点区建设。着力推进国家、省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区工作,实施了“建设项目一费制、电子监察绩效考评、市区数据对接”等一系列创新服务,顺利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获得好评。
在深化行政权力网上运行中,市公安局、人社局、财政局等窗口结合工作实际,分别推进了各具特色的工作,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运行成效。亮点三政府公共服务热线的运行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全面履行“市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办公室”管理职能,坚持“12345”一号对外、112个平台单位联动服务,电话诉求中前台直接办结率75.3%,派发电子工单3.9万件,期限内办结率99.4%,赢得了广泛赞誉。一是加强快速响应。在《江南晚报》开设“12345热点回应”栏目,与无锡电视台共同策划开播全媒体新闻栏目“热线12345”,努力聚焦社会热线、敦促问题解决、回应群众关切,同时主动搜集小微企业优惠、最低工资上调、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老新村改造等社会热点信息636条,切实提高了前台工作人员对群众咨询诉求的响应速度。二是强化疑难协调。制定《关于加强全市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各地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联系、沟通、协调和跟踪督办,解决了一批因部门职责交叉、存在管理盲区而久拖未决、百姓反映强烈的疑难问题。三是推进网络问政。与本地网民集中关注和参与的“二泉论坛”、“东林书院”等实施对接,开设“问政回音”专版,积极探索实践网络问政,快速主动地回应和答复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诉求600余件,有效传递了政府工作正能量。
亮点四行政服务信息化进程加速推进
积极推进“网上审批、网络问政、服务融合、‘行权’运行、网站建设、政务微博、网络评议”等7种网上政务服务功能建设,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示范应用,被表彰为市“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一是实施网上审批。明确提出,将用三年时间,在进驻中心的审批事项中锁定500个列入网上审批范围,并在2011年启动开发的基础上,2012年要完成75%事项的网上预审功能,力争2013年实现全覆盖。目前已实现35个进驻部门376个事项的网上审批功能(占列入网上审批范围事项总数的75.2%),开展网上审批3894件。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窗口还考虑到一些企业群众不熟悉网络操作的实际情况,与服务大厅商务中心开展合作,提供网上注册、材料申报的协办服务,得到了办事企业和群众的积极响应和赞扬。二是强化网站建设。强化中心门户网站的人性化服务功能,探索设置行政审批预约服务专窗、内容分类搜索、便民服务、咨询求助等互动交流栏目。同时强化英文版门户网站功能,积极为外资企业和外宾朋友提供网络服务。截至目前,中文版、英文版门户网站的访问量分别达到了92万和3万多人次,在2012全市党政网站测评中,中心门户网站的综合得分列市级机关B组第二名,荣获了市“优秀党政网站”称号。三是加强电子政务。在服务大厅全面推行使用行政服务信息化业务平台,设置自助上网系统、政务公开系统和办事查询系统等三类对外公开和便民的信息平台。创新推动热线服务和行政服务相互融合发展,让企业群众可通过网络、电话等多种方式,全天候、不间断地预约在非工作时间(含非工作日)办理行政审批服务。去年11月起,在新浪和腾讯网站探索开通了政务微博,“粉丝”已达252个,贴心的交流和友好的互动,被网民誉为了“冬日暖阳”。
亮点五重大产业重要民生项目服务成效明显
围绕全市“项目推进年”的整体部署,中心着力以重大产业重要民生项目为龙头,全面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一是畅通绿色通道。出台《关于行政服务提质提速提效的实施意见》、《**市重大投资项目中介技术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市重大项目审批实行容缺预审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性文件,不断创新和完善重大项目服务机制,进一步畅通无缝对接、运转协调的重大项目行政服务绿色通道。二是创新服务举措。按照“审批无空档、服务不间断”要求,实行“大厅值班、电话值班、预约值班”等三种周六预约服务形式,不间断为企业和群众开展服务,其中市发改委、经信委等10个部门窗口坚持周六在服务大厅现场值班;市教育局、民政局等16个部门窗口实行电话值班,随叫随到;其他23个部门窗口做到有约必到,有事即办。全面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行之有效的服务举措,努力以服务帮助解决企业难题,以服务加快企业发展,以服务增添企业后劲,共开展延时服务**件、预约服务**件、上门服务325件,得到了广泛好评。三是把握服务重点。将重大项目服务与“作风建设年”、“基层组织建设年”、“三解三促”、“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服务基层,服务企业。(m.depeat.com)全年共向市重点企业发放《行政服务征询书》216份,组织现场服务32次,先后走访了**新城金融商务第三街区、商用车有限公司、宜家家居、芯奥微传感技术、苏南机场二期等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单位107家,解决审批难题173个。
亮点六行政服务整体形象全面提升
中心先后走进《行风热线直播室》,接受栏目记者专访;召开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中心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情况,并回答市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接待参加第六届市国际友城交流会的19个国家34个国际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及友好团体、驻上海总领馆的领导和嘉宾约100多人到中心的参观考察,充分展示了全市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成效。过去一年,全市审改和行政服务创新实践,继续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年先后有24批次上级领导、兄弟城市、外宾和同行来中心考察,人民网、新华日报、省电视台、省电台及本地媒体也先后对此进行了47次的宣传报道。各分中心和现场服务点也都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优质高效、便民利企已经成为全市行政服务系统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
第五篇: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心紧紧依靠各进驻部门窗口的大力支持,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抓手,以深化创先争优为动力,以打造市委、市政府为民服务“第一窗口、第一形象、第一品牌”为目标,不断创新和完善“行政服务、热线服务、‘行权’运行”三大集成平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可以自豪地说,2012年,我们一起唱响了全市行政服务改革、创新、发展的好声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基层群众的充分肯定。
全年中心服务大厅共办理各类事项23万件,即办件占比35.4%,承诺件提速率38.1%,收到各类锦旗(表扬信)100多面(封),群众满意率达99.7%,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政府公共服务热线日均答复和处置各类市民咨询诉求近千次,全年回复处置各类咨询诉求28.6万件,群众回访满意率达到94.6%,有效发挥了政府畅民意、察民情、务民需、树公信、促和谐的作用。“行权”运行平台集聚并向社会公布了市、市(县)区两级2.2万余项行政权力,累计运行量已突破1190万件(当年320万余件)。中心先后荣获了“省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市人民满意机关”、“无锡市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市政府工作创新服务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励,并在无锡市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综合评议中,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列。中心10个部门窗口和10名工作人员分别荣获市级机关“为民服务示范窗口”、“为民服务先进标兵”荣誉称号;新增2个、累计16个部门窗口被表彰为市“规范执法示范点”。概括起来,过去一年,中心的工作呈现出六大创新亮点。
亮点一: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中心全面落实国家、省以及市委、市政府就深入推进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简政放权为重点,运用“取消、调整、下放、暂停、延伸、转移、提速、降低”等“八个一批”的方式,进一步推动削减、规范和下放一批部门权力,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的广度和力度全省领先。一是清理审批事项。全面清理56个市直部门事项,并经市法制部门确认,由866项削减为**项。二是推进权力下放。共向市(县)区下放262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委托51项、全部或部分直接下放143项、服务前移68项),并实现34个部门232个事项承诺时限的再次提速。三是减少前置审批。对42个职能部门清理出的152个企业设立前置审批事项,保留97个前置、取消4个、不作为前置审批51个。
各进驻部门行政许可服务处都积极贯彻落实新一轮审改要求,积极推动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下放,统一行政权力事项名称、规范办事指南及操作规程等工作,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卫生局等部门行政许可服务处还主动做好与各市(县)区的对接协调、操作培训和资料移交等工作,为全市顺利实施简政放权做出了贡献。值得说明的是,安监局窗口积极向国家安监总局建议将“带储存及纯票据性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许可权限,明确由县级安监部门行使,并得到了认可,在新修订的国家《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中予以采纳,为下放该审批权限提供了上位规章的保障;工商局窗口在牵头开展前置审批清理的同时,积极评估下放审批项目,进一步压缩了承诺时限,提速达20%以上。
亮点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持续深化
根据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们积极探索运用“云计算”技术,开展分类考核、差异化测评,形成了“行权”运行无锡模式的新特色。一是提高应用水平。强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日常管理,相继制定出台《**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管理制度》和《开展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定期检查制度》,努力提高事项网上运行率和部门网上运行率,全市有办件的行政权力事项网上运行率达82%。二是拓展运行范围。加快推进全市镇(街)行政权力(便民服务)网上运行平台建设,选择有条件的镇(街)先行先试,试点镇(街)达到建设标准。三是实施试点区建设。着力推进国家、省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区工作,实施了“建设项目一费制、电子监察绩效考评、市区数据对接”等一系列创新服务,顺利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获得好评。
在深化行政权力网上运行中,市公安局、人社局、财政局等窗口结合工作实际,分别推进了各具特色的工作,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运行成效。
亮点三:政府公共服务热线的运行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全面履行“市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办公室”管理职能,坚持“12345”一号对外、112个平台单位联动服务,电话诉求中前台直接办结率75.3%,派发电子工单3.9万件,期限内办结率99.4%,赢得了广泛赞誉。一是加强快速响应。在《江南晚报》开设“12345热点回应”栏目,与无锡电视台共同策划开播全媒体新闻栏目“热线12345”,努力聚焦社会热线、敦促问题解决、回应群众关切,同时主动搜集小微企业优惠、最低工资上调、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老新村改造等社会热点信息636条,切实提高了前台工作人员对群众咨询诉求的响应速度。二是强化疑难协调。制定《关于加强全市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各地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联系、沟通、协调和跟踪督办,解决了一批因部门职责交叉、存在管理盲区而久拖未决、百姓反映强烈的疑难问题。三是推进网络问政。与本地网民集中关注和参与的“二泉论坛”、“东林书院”等实施对接,开设“问政回音”专版,积极探索实践网络问政,快速主动地回应和答复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诉求600余件,有效传递了政府工作正能量。
亮点四:行政服务信息化进程加速推进
积极推进“网上审批、网络问政、服务融合、‘行权’运行、网站建设、政务微博、网络评议”等7种网上政务服务功能建设,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示范应用,被表彰为市“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一是实施网上审批。明确提出,将用三年时间,在进驻中心的审批事项中锁定500个列入网上审批范围,并在2011年启动开发的基础上,2012年要完成75%事项的网上预审功能,力争2013年实现全覆盖。目前已实现35个进驻部门376个事项的网上审批功能(占列入网上审批范围事项总数的75.2%),开展网上审批3894件。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窗口还考虑到一些企业群众不熟悉网络操作的实际情况,与服务大厅商务中心开展合作,提供网上注册、材料申报的协办服务,得到了办事企业和群众的积极响应和赞扬。二是强化网站建设。强化中心门户网站的人性化服务功能,探索设置行政审批预约服务专窗、内容分类搜索、便民服务、咨询求助等互动交流栏目。同时强化英文版门户网站功能,积极为外资企业和外宾朋友提供网络服务。截至目前,中文版、英文版门户网站的访问量分别达到了92万和3万多人次,在2012全市党政网站测评中,中心门户网站的综合得分列市级机关B组第二名,荣获了市“优秀党政网站”称号。三是加强电子政务。在服务大厅全面推行使用行政服务信息化业务平台,设置自助上网系统、政务公开系统和办事查询系统等三类对外公开和便民的信息平台。创新推动热线服务和行政服务相互融合发展,让企业群众可通过网络、电话等多种方式,全天候、不间断地预约在非工作时间(含非工作日)办理行政审批服务。去年11月起,在新浪和腾讯网站探索开通了政务微博,“粉丝”已达252个,贴心的交流和友好的互动,被网民誉为了“冬日暖阳”。
亮点五:重大产业重要民生项目服务成效明显
围绕全市“项目推进年”的整体部署,中心着力以重大产业重要民生项目为龙头,全面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一是畅通绿色通道。出台《关于行政服务提质提速提效的实施意见》、《**市重大投资项目中介技术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市重大项目审批实行容缺预审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性文件,不断创新和完善重大项目服务机制,进一步畅通无缝对接、运转协调的重大项目行政服务绿色通道。二是创新服务举措。按照“审批无空档、服务不间断”要求,实行“大厅值班、电话值班、预约值班”等三种周六预约服务形式,不间断为企业和群众开展服务,其中市发改委、经信委等10个部门窗口坚持周六在服务大厅现场值班;市教育局、民政局等16个部门窗口实行电话值班,随叫随到;其他23个部门窗口做到有约必到,有事即办。全面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行之有效的服务举措,努力以服务帮助解决企业难题,以服务加快企业发展,以服务增添企业后劲,共开展延时服务**件、预约服务**件、上门服务325件,得到了广泛好评。三是把握服务重点。将重大项目服务与“作风建设年”、“基层组织建设年”、“三解三促”、“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服务基层,服务企业。全年共向市重点企业发放《行政服务征询书》216份,组织现场服务32次,先后走访了**新城金融商务第三街区、商用车有限公司、宜家家居、芯奥微传感技术、苏南机场二期等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单位107家,解决审批难题173个。
亮点六:行政服务整体形象全面提升
中心先后走进《行风热线直播室》,接受栏目记者专访;召开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中心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情况,并回答市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接待参加第六届市国际友城交流会的19个国家34个国际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及友好团体、驻上海总领馆的领导和嘉宾约100多人到中心的参观考察,充分展示了全市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成效。过去一年,全市审改和行政服务创新实践,继续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年先后有24批次上级领导、兄弟城市、外宾和同行来中心考察,人民网、新华日报、省电视台、省电台及本地媒体也先后对此进行了47次的宣传报道。各分中心和现场服务点也都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优质高效、便民利企已经成为全市行政服务系统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