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共5则)

时间:2022-04-14 03:2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第一篇:《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简介

《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作品原文

陈太丘⑴与友期行⑵。期日中⑶,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⑷,去后乃至⑸。元方⑹时年七岁,门外戏⑺。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⑻?”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⑼!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⑽。”元方曰:“君与家君⑾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⑿之。元方入门不顾⒀。

词句注释

⑴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⑵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⑶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⑸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⑹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⑺戏:玩耍。

⑻尊君在不(否)(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⑼非人哉:不是人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⑽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注意“”去”一定要翻译成离开的意思,不能翻译成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⑾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⑿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⒀顾:回头看。

白话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

作品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赎了。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 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文章的结尾,虽只客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人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维妙维肖。就在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层(子斥友人)中,尽管作者用了比开头和结尾要多得多的笔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炼。单就叙述的句子来说,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问”到“怒”,感情急剧变化,充分表现了友人那粗鲁无礼的性格。而在叙述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起到了绝好的作用。

行文立意

《陈太丘与友期》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这些人物对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文章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有三句。第一句“尊君在不?”开门见山,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鲁莽。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这是不讲礼仪的行为,再露性格的粗鲁。第三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实则无理。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如约而行的正确做法,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讲道理的性格特征。

文章写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也有三句。第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这是针对友人的间话而答的。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问题,在,还是不在。而是先说“等君久”“不至”,再说“已去”,把父亲的 “去”与“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这样的回答,不仅把父亲为什么走说清楚了,为后面批驳友人的怒斥作了准备,而且话中有话,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第二、三两句是对友人无理怒斥的反驳。第二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抓住实质,击中要害,使友人失去辫驳的根据。第三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出言不逊而说的。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一步紧逼一步,把友人通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境地,以至最后不得不“惭”而“下车引之”。由于这些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也可以看出元方—陈太丘性格的折光,是多么聪颖仁慧、知书达理。

语言风格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细节微言、涵泳无穷。“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尺寸之间起波澜,与下文问答中“待君久不至,已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呼应。友人“问”“便怒”“惭”“下车引之”,一波三折。其间,先称 “尊君”,骤然口不择言 “非人哉”,人物情态,栩栩如生。元方“门外戏”、一答一日、“入门不顾”,应对自如,宛若成人,表现出鲜明个性与独立人格。不论是情节上的起伏变化,还是人物情态上的自然生动,乃至文字之下隐藏着的本真性情、坦率品质,都值得我们琢磨品味。

名家点评

张豪《何以“方正”?—重读〈陈太丘与友期〉》:《期行》与《世说新语》所载诸多文字一样,尺寸短书,细节微言,记言记事。事因人起,言由事彰,人以言传。全篇寥寥数语,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一目了然,所涉人物形象鲜明。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其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其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为后人所重。另有《幽明录》,今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200余条,皆记诡异之事。

第二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翻译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注释

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

期行: 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乃至:(友人)才到。乃,才。戏:嬉戏。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诚信,讲信用。时年:今年。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 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已去:已经 离开。曰:说。则:就是。顾:回头看。惭:感到惭愧。古今异义词

1.去 古意:离开 ;今意:往、到。

2.委 古意:丢下、舍弃 ; 今意:委屈、委托。3.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4儿女 古意:子侄辈 今意:儿子女儿

第三篇:《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资料

文言文资料一份

陈太丘与友期

(一)黑体字含义的参考答案: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故称陈太丘)与友(朋友、友人)期(相约)行(同行),期日中(约定好正午时分〈见面〉),过(超过)中(正午时分)不至(没有到),太丘舍(舍弃、不再等候)去(离开),去后乃(才)至(到)。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大儿子)时(当时)年(那年)七岁,门外戏(玩耍)。客问元方:“尊君(你的父亲)在不(通“否”,吗)?”答曰:“待(等待)君(您)久(很长时间)不至(没有到),已(已经)去。”友人便(就)怒(恼火地)曰(说):“非(不是)人哉(啊)!与人(别人)期行,相委(丢下我)而去(离开)。”元方曰:“君(您)与家君(我父亲)期日中。日中不至,则(就)是无(没有)信(信用);对子(当着儿子的面)骂父(谩骂父亲),则是无礼(没有礼貌)。” 友人(朋友)惭(〈很〉 惭愧),下车引(拉)之(他,指陈纪),元方入(走进)门(家门)不顾(〈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二、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达。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自己先走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七岁,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生气地说道:“简直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我自己先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而到了正午您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他的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十分惭愧,忙下车想和他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就走入家门不再看那个失信无礼的人。

三、课文题解: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时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刘义庆虽然身处皇室,但为人非常地简朴,又喜好文艺,因此,他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大批文学名流。《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两晋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集。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等36个门类,共记载了1130个故事。《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义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四、主题特色:

《陈太丘与友期》通过元方的言行表现了他明白事理、年少机智、敢于批评大人的精神品格。客人不守信用、随意骂人,但远方据理驳斥,有理有节。试想,如果元方自己不明白何为信用、何为礼貌,能说出这番话吗?这则故事也启示我们:做人就要有诚信,讲礼仪。文章篇幅短小,却有头有尾,有言有行,人物风貌,跃然纸上,短文不仅记录了因果,评断了是非,而且还写出了人物态度的变化,文字不多而容量颇大,这完全得力于作者的剪裁与提炼的功夫。

第四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导入:出示幻灯片漫画《曾子杀猪》,让学生讲述漫画所描述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明确《曾子杀猪》;诚信待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诚信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示: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注意把握人物性格(出示幻灯片)

二.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理解文中字词,复述故事。(教师给予评价)

2.当堂检测。

期()日中()乃()委()引()顾()尊君()家君()

请同学解释以上字词

三.现场表演。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请3位同学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作简要评价)明确: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

四.自学指导。

刚才看了同学们的精彩表演,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

1.陈太丘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元方的特点如何?他从哪些方面反驳客人?

明确:1.友人,言而无信、粗野蛮横、无礼、知错就改。

2.元方,争锋相对、义正词严,机智勇敢,懂得维护家人尊严和为人之道的少年,直率,正直不阿。

3.讨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让同意支持“失礼”的同学举手,并请坚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分别说出理由)

明确:失礼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原谅一个能知错能改的人,不正也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并非无礼的原因:元方时年七岁,不应该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对子骂父、低劣品行的人可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3.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你是怎样做的?(言之有理即可)

五.小结。

本文通过对话的形式,突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告诉了我们“诚待人,实处世”的道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一个诚实守信、品行高尚的人。

六.拓展延伸,仿写句子。

例句:诚信是那黑夜中的明灯,失去它你讲寸步难行。(教师读学生所写句子)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背诵全文。

七.作业

1.解释文中重要字词。

2.写一篇关于“诚信”的短文。

第五篇:陈太丘与友期行逐句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

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

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

方入门不顾。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转身进入家门,也不回头看他。

注释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舍,丢下;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

君:您。

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指表示歉意的动作。

顾:回头看。

信:诚信,讲信用。

与:和

时年:这年(那时)。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而,表转折。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惭:感到惭愧。

礼:礼貌。

引之:拉住。

不:通“否”,是不是。

已去:已经离开。

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曰:说

则:就是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刘义庆编撰。

古今异义词

古意:离开

今意:到、往

古意:丢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通假字

1、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内容】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太丘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朋友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这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方正在家门口玩耍。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太丘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太丘不是君子。陈元方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认为他不守信还骂人,是无信无礼之人。朋友听后觉得很惭愧。

剖析课文

1.对于故事结尾的“元方入门不顾”这句话,你如何看待?

解答:故事结尾有争议,可以自由解答。

①观点一(元方不失礼):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并且元方那时才7岁,还很幼小,完全不存在失不失礼。

②观点二(元方失礼):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何况对于长辈,是应该持以尊重之态的,怎么能够如此不讲礼节?对方知错后,怎能“入门不顾”?

2.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

①交代陈元方与来客对话的背景的句子是: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说明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的朋友

②友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③对话的地点是:门外

文章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文章鉴赏

该文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Lí),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yuè),如何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

这个故事给人们的又一个启示是要有时间观念。《淮南子·原道训》写道:“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是生命的尺度。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自己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时间是速度和效率的要素之一。

文章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道理: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下载《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一-陈太丘与友期

    (一)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

    《陈太丘与友期行》说课稿 沙湖中学 罗 玲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陈太丘与友期》,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

    《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 杨运珍 各位评委,上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陈太丘与友期》。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教学应用五个方面来介绍。 一、说教材......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8课《短文两篇》之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较少,阅读水平不高,文言语感弱,所以应多鼓励学生朗读并及时给予校正指导。......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 宜七中 胡小庆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汇。 2、评价人物,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汇。 2、评......

    《陈太丘与友期 》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 》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 南北朝 刘义庆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朗读练习,训练读通行文、理解角色的能力,了解详写略写的写作方法;通过辨析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二)通过学生自读、辨析和品评的......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 1(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重难点的解决方案: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