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荷有赠原文翻译及赏析(全文5篇)

时间:2022-05-28 01:0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折荷有赠原文翻译及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折荷有赠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一篇:折荷有赠原文翻译及赏析

折荷有赠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折荷有赠原文翻译及赏析1

折荷有赠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翻译

划船到江中去荡漾秋天的江水,更喜爱这荷花的鲜艳。

拨弄那荷叶上为水珠,滚动着却总不成圆。

美好的佳人藏在彩云里,要想赠给她鲜花,又远在天际。

苦苦相思而相见无期,惆怅遥望在凄凉的秋风里。

注释

涉:本义是步行渡水,这里有泛舟游历之意。

玩:赏玩、欣赏。

秋水:秋天的江湖水,雨水。

红蕖:荷花盛开的样子。

蕖:芙蕖,荷花的别名。

弄:有把玩、欣赏之意。

荡漾:水波微动。

佳人:美女。

远天:遥远的天宇,说明空间距离之远。

相思: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无因:没有门径,没有办法。

凉风:秋风。

鉴赏

这首诗与李白的《拟古十二首》其十一很相似。《拟古十二首》其十一曰:“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期彩云重,欲赠隔远天。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除六字不同外,余皆相同。这或许是由于传抄之误的缘故。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芙蕖即荷花,所以《拟古》中又作“爱此荷花鲜”。秋高气爽,秋水浩淼,首先就给人以清新、凉爽及高雅、纯洁之感。此时江上弄舟,领略一番江水秋色,已是够惬意的了,然而最引人入胜、最逗人喜爱的,还是那婷婷玉立的鲜红的荷花。从字面上看,这是通过写景而点明了时间地点。但从诗歌意象的沉积所蕴含的内容看,这已不是单纯描景,而是暗含了这位女子如花似玉的体貌及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涉江”一词,最早见于《楚辞·九章》,那是屈原借以抒发愤世忧国之情并表现其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这里虽无愤世忧国之意,但借以表现女子纯洁高雅,坚守贞操的品格和向往专一的爱情,也是未尝不可的。梁元帝《赋得涉江采芙蓉》诗云:“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孔德昭同上题诗云:“朝来采摘倦,讵得久盘桓。”辛德源《芙蓉》诗亦云:“涉江良自远,托意在无穷。”就都是借以表现女子对专一爱情的渴望与向往。当然,这一点还需结合下句的“爱此红蕖鲜”理解。梁吴均《拟古四首》其三《采莲曲》云:“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荷花鲜”,就已完全象征着年轻貌美的女子及其纯洁坚贞的品性。可见李白《拟古》中作“爱此荷花鲜”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可以说,李白的这首诗,与上引吴均诗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从整首诗的布局来看,首二句还只是兴起,但它在感情的抒发与意境的创造上,已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圆大的绿荷之上,滚动着颗颗晶莹的水珠,仔细把玩之中,才突然发现荡漾中的水珠并不是圆的。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实际上,这两句诗巧妙地暗寓了这位女子细微的内心活动。这里,既受到梁元帝“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的启发,同时与南朝民歌《西洲曲》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运用了南朝民歌中常用的叶音与双关的艺术手法,“荷”谐音合,“攀荷”即有希望匹合成双之意。“不成圆”的“圆”,又双关为团圆之圆。那么由“攀荷”到“不成圆”,已非简单的动作与物象描写,而是重在刻画这位女子由对专一爱情的渴望而感发的焦虑与苦闷的心态。诗歌由开始轻松愉快的赏秋玩荷,到感物而发后的焦虑苦闷,这在意脉上是一次转折,在情感上是一次跌宕。因而,下面便很自然地过渡到直抒对“佳人”的思念之情:“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佳人彩云里”,可以说是受到《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的启发。然而在李白的诗中,“彩云”,却带有一种虚无飘渺、行踪不定的意象,如其《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就有相似之处。“欲赠隔远天”,则更明显是受到了《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又《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及吴均“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等诗的影响,借以表现对远方情人无限思念而又无可奈何的强烈情感。末二句是进一步抒发相思之苦与惆怅无奈的悲哀情思。“怅望凉风前”,不仅有外貌的.描写、心理的刻划,而且与首句“涉江玩秋水”遥相呼应,并与整首诗的情感、气氛相统一,这就使得诗歌意境自然浑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的这首诗所受前人的影响是不小的,把它归入“拟古”之组诗,亦不无道理。但是,在完整、统一的意境创造上,这首诗却不为前人所囿,具有独自的风格特征。其一,诗歌虽然始终并没有对女主人公作正面的描写,但从诗歌意象及意脉中可以看出,这位女主人公除具有年轻貌美的特征外,对专一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是执着的,其内心情感是细腻而又复杂的。其二,在诗歌意脉的变化上,由赏秋玩荷经情因物牵到相思苦闷的过程,过渡自然巧妙,毫无人工的痕迹。诗歌紧紧围绕“攀荷”这一短暂的细节,把女主人公由“爱此红蕖鲜”到“相思无因见”的整个内心的细微变化,揭示得一览无余。这与前人相比,就显得更为凝炼、更为集中。全诗运用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当时李白二十九岁,与许氏夫人居安陆(今属湖北)。

折荷有赠原文翻译及赏析2

折荷有赠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翻译:

秋水澄清,嬉戏江湄,红荷鲜美。攀折一支碧绿荷叶,戏弄荷心水珠,荡漾荡漾,水珠不成圆。你远在天上彩云中,想把莲花赠送给我,太远。相思却不能想见,迎着寒冷的秋风惆怅地眺望远方。

注释

蕖:芙蕖。荷花的别名。红蕖(荷花盛开的样子)。

赏析:

此诗开头说,湛蓝的秋江一碧如洗,鲜红娇艳的芙蕖摇曳多情,亭亭玉立,妩媚多姿,使人产生无限爱慕之情。伸手攀荷折蕖,欲赠“秋水伊人”。但遗憾的是,荷上晶莹透亮的露声势浩大,在折攀的刹那间,颗颗泻落,滴入水中,荡漾逝去,“不成圆”三字,既是摹写露珠落水之状,又是一种暗示,隐寓诗人的失落之感,诗情在此暗中一转,由欢愉转为哀恻。第三句,诗人假设采用云之端有一个美丽的佳人,因为天隔一方,只能相思,无因相见,顿生欲求不能的忧思,诗人伫立在秋风之中,眼望秋江,内心无限惆怅悲凉!

这是一首言志诗,表面上看是作者对一位佳人表达爱慕之情,但从作者的境遇就可知,这里用的手法与屈原将君王比作香草,美人的手法是相同的,这里作者也将自己的君王,或者说是自己的理想比作美人,自己不断追求,但却追求不到,想用莲(谐音怜、恋)来表达自己的爱意,但却终未能实现,而用莲表达此意的在古诗里很多,作者将它用在更深远的意义上了。

第二篇:赠王威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王威古》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颢。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

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

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

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

相看未及饮,杂虏寇幽燕。

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

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前言】

《赠王威古》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边塞诗。全诗共十八句九十字,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长年戍边的羽林将军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以这位年轻边将为代表的边关将士们的战斗及其生活,赞颂了他们为保家卫国而勇敢战斗的崇高品质。

【注释】

⑴王威古:又作王威吉,生平事迹不详。

⑵三十:指三十岁。

⑶翩翩:轻快的样子。

⑷新上弦:一作“亲上弦”。

⑸麋:麋鹿,也称“四不像”。

⑹鲜:鲜肉。此指猎获的野兽之肉。

⑺杂虏:一作“杂胡”,指非正规的少数民族军队。

⑻际:至,接近。

⑼解:结束。全:保全。

⑽行赴:前往。

【鉴赏】

这首崔颢的一首边塞诗。此诗主要是叙写一位年轻边将在边疆的战斗及生活。

全诗可分五层意思。开头“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两句为第一层,大意为:有一位年方三十的羽林将军,一生多次为国戍边。两句简单介绍了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勾勒出一位献身边防的将军形象。“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四句为第二层,写这位边将及其战友走在去游猎的路上。这四句诗清新俊逸,充满着新生力量的蓬勃朝气,流动着轻盈新爽之美。

“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四句为第三层,叙述游猎的经过。前两句表现主人公游猎的熟练和辛劳,后两句则表现了一种野趣,颇具浪漫气息,风格雄健豪放。“相看未及饮,杂虏寇幽燕。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六句为第四层,写一次战斗的经过,游猎途中爆发战争,接到命令立刻长途奔袭前往救援,并最终取得胜利。

“烽火”两句写出敌人气焰之盛,又从反面衬托出主人公及其战友们的勇敢善战。这一部分风云突变,由前面轻松的游猎转为紧张的战斗,节奏快疾,紧张却不激烈。因为在戍边将士看来,战争是很平常的,转战沙场正是他们的本分。最后“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两句为第五层,借主人公之口倾诉了其对国家的一片赤胆忠心,他们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以保卫国家安宁为己任。这样就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了一个高度,可谓义薄云天。

第三篇:折杨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折杨柳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3篇

折杨柳原文翻译及赏析1

折杨柳·垂杨拂绿水 唐朝 李白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折杨柳》译文

春天来了,垂杨荡漾在白云绿水间,它那美丽的枝条随着春风飘扬,好不娇美。这里适逢生机蓬勃的春天,花儿争相开放,但玉关边塞此时却是冰雪交加,美人每当想起这些,都会倍感惆怅。她在金窗前独自凭依,看叶暖烟空,心中更有无限离愁。她面对此景心中常会荡起一种凄凉之感。真想攀折柳条,以远寄到情郎所在的龙城前,让他明白她的一片相思。

《折杨柳》注释

摇艳:美丽的枝条随风飘扬。

年:时节。

长想:又作“长恨”。

龙庭:又叫龙城。是匈奴祭天、大会诸部之地。

《折杨柳》简析

《折杨柳》,乐府《横吹曲辞》旧题。此首诗抒写的是女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触景生情,引起了对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折杨柳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译文

春天来了,垂杨荡漾在白云绿水间,它那美丽的枝条随着春风飘扬,好不娇美。这里适逢生机蓬勃的春天,花儿争相开放,但玉关边塞此时却是冰雪交加,美人每当想起这些,都会倍感惆怅。她在金窗前独自凭依,看叶暖烟空,心中更有无限离愁。她面对此景心中常会荡起一种凄凉之感。真想攀折柳条,以远寄到情郎所在的龙城前,让他明白她的一片相思。

注释

①摇艳:美丽的枝条随风飘扬。

②年:时节。

③长想:又作“长恨”。

④龙庭:又叫龙城。是匈奴祭天、大会诸部之地。

赏析

《折杨柳》,乐府《横吹曲辞》旧题。此首诗抒写的是女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触景生情,引起了对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折杨柳原文翻译及赏析3

折杨柳歌辞五首 南北朝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

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折杨柳歌辞》译文

(一)一个青年男子,上马后并不去取马背上的马鞭子,而是去折杨树和柳树上的枝条。

接着,他盘膝坐在马背上,悠闲地吹起了长笛,“你怎么不走呀,客官?”路过的人、都想上前去问这个青年男子(挡住了别人的去路、他不急、别人急)。

(二)我现在因为浓重的愁苦而不快乐,我愿意成为郎君的马鞭(看来、古人整天把马鞭带在身上,女子借此表达了想与郎君形影不离的真实愿望)。

走出和进入院落(院子)时,我愿意牢牢地抓着郎君的胳膊(生拍你变心、跟别的女人跑了),悠闲时、我能盘膝坐在郎君身边。

(三)我在两泉旁的小泽处、放牧我心爱的马儿,竟然忘记了给马套上马笼头。

我背着马鞍、跟随着马走,“怎么不见你骑马呢?”女情人问道。

(四)遥看孟津河一带,茂密的杨树和柳树都随风摇曳着。

我是胡家的儿郎,不理解汉族男人写的诗歌。

(五)(赛马时)健儿要获胜,必须依靠快马;但快马要显出它的真本领,又必须依靠骑术高明的健儿。

一群快马哔哔啵啵地快速奔跑着、才能分出高低。

《折杨柳歌辞》注释

捉鞭:拿起马鞭。捉:抓、拿。

蹀座:偏义复词,取“座”义。蹀:行;座,同“坐”。

长笛:指当时流行北方的羌笛。

擐:系,拴。

羁:马笼头。

逐:跟随。

孟津河:指孟津处的黄河。孟津:在河南孟县南。

郁:树木茂密状。

婆娑:盘旋舞动,此指杨柳随风摇曳的样子。

虏家儿:胡儿,古代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之贬称。

跸跋:快马飞奔时马蹄击地声。

黄尘:指快马奔跑时扬起的尘土。

别雄雌:分高低、决胜负。

《折杨柳歌辞》赏析

《折杨柳歌辞》,《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共五首,内容相贯,主要为征人临行之际与其情人相互赠答之词。折杨柳是古代送别的`习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为留念。

第一首是写“行客”告别亲友远行之际,“上马”理当挥鞭启程,可他却“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一枝杨柳。柳者,留也,在古代习俗中是作为惜别的象征。这一细节,正表现出其依依惜别的心情。而此时更传来了悠悠长笛之声,岂不更令人怅惘,别情难抑!诗前三句纯用叙事代抒情,不明言离愁,而巧妙地用“柳枝”、“长笛”象征离情的事物意象作垫衬,逼出最后一句“愁杀”两字。

第二首中,“愁不乐”点出与“郎”经常离别,故女子大发奇想,希望成为心上人的马鞭,终日伴随情郎身边。诗蕴藉有致,颇带南方吴声西曲的柔情;但又颇有不同,“愿作郎马鞭”的痴想就明显带有北方器物的特征。诗以刚健之笔抒温婉之情,于爽健之中寓缠绵之情致。

第三首是写放马的情形。马不戴羁,人扛马鞍,人随马走,然后提出疑问“何见得马骑”,怎么不见你骑马呢。远离故乡前夕,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对未来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第四首诗写征人遥望漫漫征程,对此行怀有隐忧。此诗应当注意两点:(一)作者当是北方少数民族,或为鲜卑,或为其他,虽已难深究,但其显然习惯于北方大漠生涯,来到中原沃土为时未久。故“遥望”之际,对“杨柳郁婆娑”之中原景物倍觉新鲜。“郁婆娑”三字十分传神,令人想见垂柳成行、依依摇曳之美景。此种景物描写,在北歌中极为罕见。(二)此诗当原用北族语言,经过汉译。“虏家儿”者,即出诸汉人译笔,北方民族断不会用此贬词自称。至于诗中透露出其时南北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信息,亦值得重视。

第五首诗是写一场激烈的马赛前的情景。赛马场上,人强马壮,跃跃欲试。作者不禁感叹:健儿要获胜,必须依靠骏马;但快马要显示出其善奔,亦须依靠骑术高明的健儿。两个“须”字,突出了人马互相依赖的重要关系。“跸跋黄尘”,动人心魄,展示出万马奔腾的壮阔景象。这是作者的揣想之辞,故云“然后”才能决一雌雄。诗有议论,有描写,场景阔大,给人一种阳刚的美感。

《折杨柳歌辞》评论

第一首诗歌,写的是男青年在等待自己的女情人。

第二首诗歌,紧扣第一首、写男子终于等来了女情人。这首诗歌是女情人对男子的忠贞表白。

第三首诗歌,写男子因为太思慕女情人、而老是忘记这、忘记那。可见,他的女情人一定很标志。

第四首诗歌,作者也略微表达了对汉族人民的不满,“不理解汉族男人写的诗歌、怎么去弄懂汉族文化?”

第五首诗歌,是以女情人的视角来写的,意思是说:好男人需要好马、好马依赖好男人才出名。

第四篇:赠少年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少年·江海相逢客恨多》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前言】

《赠少年》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篇描写诗人与一少年相逢又相别的场面,表达了无限的离恨别情,抒发了深沉的豪情壮怀。被选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必背古诗篇目。清代徐增认为温庭筠此诗是写其“不遇”和“侠气高歌”(《而庵说唐诗》卷六)。这首小诗确是借客游抒写作者落拓江湖的“不遇”之感。

【注释】

①“客恨多”句:江海,泛指外乡。忽遇友人本当高兴,由于彼此失意,故觉颇多苦恨。

②“秋风叶”句:在秋风箫瑟的时节,诗人与一少年相遇。彼此情意相投,瞬息又要分别,自然流露出无限离愁与别恨,给人以极深的艺术感染。“叶下,指秋风吹得树叶纷纷落下,借以渲染客恨。

③“淮阴市”:市,商业交换场所,古称“市”,碑立于淮安老城府市口。

④“一曲歌”句:最后在高楼对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告勉,表达豪放不羁的情怀。

【翻译】

江湖漂泊,与君相逢叹晚,却苦离恨太多,黄叶飘飘,洞庭风起,心海涌波。知音酒不醉,夜别淮阴,祝君成功如韩信,月照高楼,心绪慷慨,共唱一曲人生《大风歌》。

【鉴赏】

作品大意写浪迹江湖的诗人,在秋风萧瑟的时节与一位少年相遇。彼此情味相投,但只片刻幸会,随即就分手了。诗人选择相逢又相别的瞬间场面来表现“客恨”,自然地流露出无限的离恨别情,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

诗中的“客恨”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清代徐增认为温庭筠此诗是写其“不遇”和“侠气高歌”(《而庵说唐诗》卷六)。这首小诗确是借客游抒写作者落拓江湖的“不遇”之感。

客游他乡,忽遇友人,本当使人高兴,但由于彼此同有沦落江湖、政治失意之感,故觉颇多苦恨。尤其在这金风起浪、落叶萧萧的秋天,更容易触动游子的愁肠了。“秋风叶下洞庭波”,是化用《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描绘南方萧索的秋色,借以渲染“客恨”,并非实指。和下文的“夜别淮阴市”一样,都是借意。

诗的前半融情入景,“客恨”的含意还比较含蓄。后半借酒消愁,意思就显露得多了。“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淮阴市”,固然点出话别地点,但主要用意还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胸中的块垒。这里是暗用淮阴侯韩信的故事。韩信年少未得志时,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贻笑于淮阴一市。而后来却征战沙场,成为西汉百万军中的统帅。温庭筠也是才华出众,素有大志,但因其恃才傲物,终不为世用,只落得身世飘零,颇似少年韩信。故“酒酣夜别淮阴市”句,正寓有以韩信的襟抱期待自己,向昨天的耻辱告别之意。所以最后在高楼对明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共勉,正表达了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怀。

这首诗善于用典寄托怀抱,且不着痕迹,自然地与写景叙事融为一体,因景见情,含蓄隽永。暗用韩信故事来自述怀抱之后,便引出“月照高楼一曲歌”的壮志豪情。“月照高楼”明写分别地点,是景语,也是情语。四个字点染了高歌而别的背景,展现着一种壮丽明朗的景色。它不同于“月上柳梢”的缠绵,也有别于“晓风残月”的悲凉,而是和慷慨高歌的情调相吻合,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气。这正是诗人壮志情怀的写照。诗贵有真情。温庭筠多纤丽藻饰之作,而此篇却以峻拔爽朗的面目独标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第五篇:《赠荷花》原文及翻译

《赠荷花》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委婉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赠荷花》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赠荷花》原文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译文

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

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注释

①不相伦:不相比较。意谓世人皆重花而轻叶。伦:同等,同类。

②金盆:铜制的盆。供注水盥洗之用。

③绿荷红菡萏(hàn dàn):绿荷是指碧绿的荷叶。菡萏是指未开的荷花。《诗经·山有扶苏》之“隰有荷华”,刘桢《公宴》诗:“芙蓉散其华,菡萏溢金塘。”

④卷舒:形容荷叶的姿态。卷,卷缩。舒,伸展。开合:形容荷花的姿态。开,开放。合,合拢。

⑤天真:天然本性、不加雕饰的本来样子。冯延巳《忆江南》词之一:“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妆薄见天真。”

⑥翠减红衰:翠者为叶,红者为花,翠减红衰言花叶凋零。翠:指荷叶。红:指荷花。

⑦愁杀(shà)人:令人愁苦至极。

《赠荷花》赏析/鉴赏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

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有知己者的力荐。他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之中,没有信任,没有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委婉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诗一开头,并没有直接从荷花本身着笔,而是先从其他花卉的花与叶的关系写起:“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伦”,比并之意,世上的人对待花和叶是不一样的,二者不能相提并论。人们对花特别偏爱,把它栽在金盆中以供观赏,又倍加爱护,而花叶则听任它“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咏梅》)。同时,其他花卉的花与叶的关系也并不密切。如杏即先花而后叶,花开而叶未放,叶生而花凋落。桃花那么鲜艳,但其叶也不与之般配,须得绿柳相映才更显其美,故有“桃红柳绿”之称。“红花虽好,还须绿叶扶持”。这种花叶相映之关是其他花卉不易具备的,只有荷花以此见长,所以诗人接下去便写道:“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尔雅·释草》: “荷,芙蕖,其叶葭,其华菡萏,《毛诗笺》云: ‘芙蕖之茎曰荷。”’《说文解字》;“荷未发为菡萏,已发为夫容(芙蓉)。”“惟有”,只有。这是诗人特别强调之语。“卷舒”指荷叶,“开合”指荷花,“任天真”即自然天成。在诗人眼中,只有荷花红苞绿叶相配,完美无缺。荷叶之卷舒,荷花之开合,相互映衬,自然而然,美丽无比。

开头这四句,诗人是别具匠心的:他写的不仅仅是花与叶的关系问题,而是有深意的。字面上这是一种对比,即拿荷花与其他花卉对比,突出荷花花叶相配、交相辉映的特殊美,更深一层的意思则是在表明他自己与女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有如荷花的花与叶,可堪匹配,是天赐良缘。这样,在诗人的笔下,他自己与对方的情事便被描绘、渲染得十分美妙,又如此自然、和谐。

诗的最后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期望,也写出了诗人的隐忧:“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首句是希望,明里是说但愿这美丽的荷花与那碧绿的荷叶长久共存、相互映衬、形影不离,实际的意思是期望女方同自己长相厮守,永不分离,白头到老。后句是忧虑,字面上是忧虑荷叶减翠,红花衰落,那时看起来太让人伤感了。而实际上的意思则是一方面担心时不我与。双方年老色衰。但愿青春常驻;但更深一层,则是担心两人的感情“变色”,出现意外的变故,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实在是不堪忍受的,简直是愁死人了。所以,这是诗人在向情人表白心志,希望两人都珍视爱情,永不变心。

这首诗明里句句都是写花。但实际上句句都是写人。借荷花表明自己的心曲。既说明自己与女方可堪匹配。是天生的一对儿;又表明了两人相配之美满;又表明了自己的心愿与忧虑。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在众多的咏物诗中实属上乘之作。

下载折荷有赠原文翻译及赏析(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折荷有赠原文翻译及赏析(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种白蘘荷原文翻译及赏析五篇

    种白蘘荷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种白蘘荷原文翻译及赏析1种白蘘荷[唐代]柳宗元皿虫化为疠,夷俗多所神。衔猜每腊毒,谋富不为仁。蔬果自远至,杯酒盈肆陈。言甘中必苦,何用知其真?华洁......

    赠柳圆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模版)

    赠柳圆原文翻译及赏析赠柳圆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竹实满秋浦,凤来何苦饥。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夫子即琼树,倾柯拂羽仪。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译文秋浦满是竹实,凤凰来到这......

    赠程处士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五篇)

    赠程处士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赠程处士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译文一百年来长久地混......

    赠项斯原文翻译及赏析[范文模版]

    赠项斯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赠项斯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译文:每当看到项斯的诗都会有赏心悦目的感觉,他的诗总是......

    赠项斯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五篇]

    赠项斯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赠项斯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赠项斯[唐代]杨敬之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译文及注释:译文多次读到你的诗总是......

    赠范晔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五篇]

    赠范晔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赠范晔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折花一作:折梅)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译文: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含五篇)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1篇)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1《赠从弟司库员外絿》作品介绍《赠从弟司库员外絿》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11首。这是一首言志诗篇......

    赠道者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

    赠道者原文翻译及赏析赠道者原文翻译及赏析1赠道者原文:窗中忽有鹤飞声,方士因知道欲成。来取图书安枕里,便驱鸡犬向山行。花开深洞仙门小,路过悬桥羽节轻。送客自伤身易老,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