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窑洞作文
山西窑洞作文【精选】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西窑洞作文【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现代大都市里,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成为城市美丽的风景。这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不仅外饰时尚雅观,内饰亦越来越精美华丽,电梯、空调、冰箱、彩电、电脑等应有尽有,为人们提供了诸多方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建筑水平的不断进步,那些直入云霄的带有地标性的摩天大楼更是层出不穷,变得越来越高,成为城市繁华的象征。而与此同时,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质朴无华的建筑则日渐式微,在大城市里已不多见。每当我走在省府高楼林立、繁华嘈杂的街道上时,我总会想起外婆家那一排充溢着欢乐和笑声的陕北窑洞。
在遥远的北方,在黄土高原,有看不到头的山峦。这些一望无垠的山峦,虽不及城市的高楼群落那样壮观,可依然会让人留恋,令人感慨万千。放眼望去,在每座山峦的向阳处,几乎都会有星星点点的民居坐落在山腰间。近观其貌,方知陕北窑洞特色鲜明,大多一家一户一个独院,院内有石磨、石碾、石桌椅,有的还有水井,木质格窗上贴着各种各样的剪纸,称之为窗花。每户都有围墙,墙内是院子,墙外就是庄稼地,种植各种农作物和花草树木,处处允满农家气息。直到现在,那里的人们仍然喜欢住在窑洞里。
陕北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最原始的民居样式,祖先们就是在类似的土窑洞中生存和繁衍的。主席也曾在陕北窑洞中居住过十三个春秋,在那里运筹帷幄,指挥人民军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陕北窑洞虽然质朴无华,不像大城市的楼房那般富丽堂皇,但我还是很喜欢它。尤其是外婆家的那排土窑洞,更是令我神往和留恋。
外婆家的窑洞,坐落在陕北米脂县龙镇乡靠近公路的一座大山上,一排四孔,两孔住人,两孔储粮和堆放杂物。住人的那两孔窑连成一体,分前窑和后窑,前窑的正门向外开着,后窑没有正门,只在侧面居中开了一个洞口,从前窑的正门进去,穿过那个侧门洞才能进到后窑,很是别致。最具特色的是窑洞的窗户,它不像城市里那些楼房的窗户,全是玻璃的,而在造型别致、煞是好看的木质窗棂上糊了一层薄薄的麻纸,看似弱不禁风,实则环保耐用。窗棂格子也贴着几朵剪纸窗花,使窑洞顿时有了生活韵味。进了门,前窑右侧靠墙放置一只很高的大木柜,有四五层,里面放一些农家人织手工常用的物件和生活必备品。再靠里边是用石材砌成的锃光瓦亮的大锅台,高度只及人腰,与最里面的大土炕连在一起。炕上面铺了一层芦苇席子和几块羊毛毡,每盘炕能睡四五个人。窑洞内的设施极其简陋,唯一的电器就是一个挂在窑顶的电灯泡,没有空调,也没有冰箱。陕北农民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纯朴,有一个能照亮全家的电灯就已经很满足了。
现如今,外婆一家人已搬到榆林城里住上了楼房,可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儿时在窑洞生活的美好回忆实在令我无法忘怀。每次过春节去外婆家,表哥表姐总要领我去爬山。有些山没有路,一眼望去净是梯田,小小的我当时还没有一阶梯田的一半高,在我无法爬上梯田时,都是表哥表姐把我一次又一次举上去的。当我最终爬上山顶俯视那些起伏不平的山峦和纵横交错的沟壑时,心里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快感和自豪。下山时,可以直坐在黄土斜坡上像滑滑梯似的顺势而下,毫不费力,要多爽就有多爽!回到家里,浑身是土,家里人不停地责怪:“这娃娃太不省心了,整天把衣服搞得这么脏,真不像话!”不管大人斥责也好,埋怨也好,可我总不在乎,山野里无拘无束的.那股兴奋劲儿久久不能散去。到了晚上,大人们在桌前打牌,我们几个表兄弟则在大土炕上抖开被子玩起“包饺子:’游戏。大的“欺负”小的,用被子把小的盖住,就像包饺子似的,不让小的出来。大孩常常玩得满头大汗,见小的挣扎不开包裹而“幸灾乐祸”;被包进被子的小孩儿也不哭不闹,一旦挣脱包裹钻出被子便纵情大笑,像打仗突围似的,异常开心。就这样,我们往往玩得昏天黑地,乐不可支。那种在窑洞里满家欢喜、无拘无束、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是住在城市高楼大厦里的孩子们无论如何体会不到的。
都市里霓虹闪烁、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虽然也令人陶醉,可大山里那排充满欢声笑语和朴实无华的土窑洞却更让我魂牵梦萦。它比城里的高楼大厦更低碳环保,更节约能源,不用电梯,不用空调,且冬暖夏凉,更接近自然,更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在我心中,窑洞是很美的。
第二篇:山西:绿色建筑群打造“城市窑洞”
山西:绿色建筑群打造“城市窑洞”
听说过“城市窑洞”吗?听说过混凝土也能保温吗?
7月14日上午,铭基·凤凰城绿色建筑项目汇报会上,首次提出在建筑中使用集承重保温于一身的玻化微珠混凝土,使“城市窑洞”成为可能。这一建筑行业环保技术处于全世界领先地位。
铭基·凤凰城的16至19号住宅楼于7月14日奠基,该建筑群由于使用了集承重保温于一身的玻化微珠混凝土技术,成为山西省首个申报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群。
据了解,在建筑中使用玻化微珠混凝土,可改善建筑的热稳定性,提高室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营造出冬暖夏凉的室内环境,有益于居民健康,成为外观上不似窑洞,功能上却胜似窑洞的“城市窑洞”建筑。
该技术发明人李珠教授在会上指出,玻化微珠是以珍珠岩矿砂为原料,经垂直电炉梯级加热后均匀膨胀而形成的无机材料。玻化微珠混凝土是建材科学领域内是对传统混凝土的变革性创新,既可用作建筑物结构承重又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能够代替普通混凝土在所有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得以应用,它是对建筑材料科学的巨大创新。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使用玻化微珠承重保温混凝土的建筑每平米造价比普通混凝土低185元。
第三篇:家乡的窑洞作文
家乡的窑洞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窑洞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窑洞作文1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陕北窑洞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建筑材料少,工匠少,施工便利,不占用土地,不破坏环境。
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圆窗。其特点是冬暖夏凉。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窑洞。砖窑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窑洞上面的脑畔栽了很多栽树木和花草。
靠崖式窑洞(崖窑)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现代楼房。
下沉式窑洞(地窑)
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这种窑洞的做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凿出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里的树梢,看不见房屋。
独立式窑洞(锢窑)
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能够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独立式窑洞(箍窑)。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家乡的窑洞作文2这次的山西之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里的窑洞了。
以前曾在电视上看到过窑洞的样子,黄土高原上的土山上凿出的一个个弧形的窑洞,有的窑洞门前还挂着金灿灿玉米的丰收景象。不过,我眼前的窑洞似乎和电视上的有些不同。
这里的山没有我想象中的荒凉,虽然不是郁郁葱葱,放远望去也是绿油油的.山,这里的房子都是用大石砖垒砌成的,窑洞在房子的下面,我听爷爷讲,这里就是爷爷他们住的地方,不过现在人少了,都住在房子里,窑洞就成了储物的地方了。
我特别想看看窑洞,体验窑洞的感觉,于是对窑洞进行了亲身观察。窑洞确实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外面火红的太阳高照,酷暑难耐,但只要走进窑洞,马上感觉凉爽,甚至还有一些些冷飕飕的寒意。这里面视线比较暗,有些黑,洞壁有些粗糙,摆放极少的家具也是灰沉沉,极其简陋的。
我发现窑洞里面还有左右各一个的小隔间,我本想跟着大伯走进去瞧一瞧,可是爸爸不让我进,过了一会,就见大伯出来,手里拿着两个青花瓷碗,大伯是做陶瓷生意的,他说这两个碗都是清代的,我兴奋地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名堂,就是个有些漂亮花纹的碗罢了。
爷爷说另一个屋子里还有一些祖爷爷他们以前所留下来的物品,以前还有金条呢,不过都已经给家里的人们分了,一听爷爷的话,大伯更开心了,也不顾得脏不脏,就直钻了进去。这一次,我可就没有那么急了,我发现了从窑洞外面的窗户那里就可以看得见他,于是,我便走了出去。刹那间,我浑身感到热乎乎的,感到周围的热浪都像我扑过来,有些喘不过气。
从窗户那里,我看见大伯正用着电筒对着一些纸张照来照去,眼前的情景,一下子让我想到考古学家挖掘宝物的情景,感觉大伯越来越像费尽心思寻找宝物的考古人员了,终于,大伯披尘带土,很是狼狈地出来了,大伯还真找到了一些泛黄的兑票,还找到了一个他认为有价值的碗。忙乎了一阵,这才发觉天色已晚,这时再看四周的山,四周的树,四周的屋,四周的窑洞,仿佛都披上了薄薄的面纱,神秘而宁静。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的温馨祥和的家乡。
第四篇:写陕北的窑洞的作文
写陕北的窑洞的作文
陕北窑洞也美丽
在现代大都市里,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成为城市美丽的风景。这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不仅外饰时尚雅观,内饰亦越来越精美华丽,电梯、空调、冰箱、彩电、电脑等应有尽有,为人们提供了诸多方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建筑水平的不断进步,那些直入云霄的带有地标性的摩天大楼更是层出不穷,变得越来越高,成为城市繁华的象征。而与此同时,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质朴无华的建筑则日渐式微,在大城市里已不多见。每当我走在省府高楼林立、繁华嘈杂的街道上时,我总会想起外婆家那一排充溢着欢乐和笑声的陕北窑洞。
在遥远的北方,在黄土高原,有看不到头的山峦。这些一望无垠的山峦,虽不及城市的高楼群落那样壮观,可依然会让人留恋,令人感慨万千。放眼望去,在每座山峦的向阳处,几乎都会有星星点点的民居坐落在山腰间。近观其貌,方知陕北窑洞特色鲜明,大多一家一户一个独院,院内有石磨、石碾、石桌椅,有的还有水井,木质格窗上贴着各种各样的剪纸,称之为窗花。每户都有围墙,墙内是院子,墙外就是庄稼地,种植各种农作物和花草树木,处处允满农家气息。直到现在,那里的人们仍然喜欢住在窑洞里。
陕北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最原始的民居样式,祖先们就是在类似的土窑洞中生存和繁衍的。毛泽东主席也曾在陕北窑洞中居住过十三个春秋,在那里运筹帷幄,指挥人民军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陕北窑洞虽然质朴无华,不像大城市的楼房那般富丽堂皇,但我还是很喜欢它。尤其是外婆家的那排土窑洞,更是令我神往和留恋。
外婆家的窑洞,坐落在陕北米脂县龙镇乡靠近公路的一座大山上,一排四孔,两孔住人,两孔储粮和堆放杂物。住人的那两孔窑连成一体,分前窑和后窑,前窑的正门向外开着,后窑没有正门,只在侧面居中开了一个洞口,从前窑的正门进去,穿过那个侧门洞才能进到后窑,很是别致。最具特色的是窑洞的窗户,它不像城市里那些楼房的窗户,全是玻璃的,而在造型别致、煞是好看的木质窗棂上糊了一层薄薄的麻纸,看似弱不禁风,实则环保耐用。窗棂格子也贴着几朵剪纸窗花,使窑洞顿时有了生活韵味。进了门,前窑右侧靠墙放置一只很高的大木柜,有四五层,里面放一些农家人织手工常用的物件和生活必备品。再靠里边是用石材砌成的锃光瓦亮的大锅台,高度只及人腰,与最里面的大土炕连在一起。炕上面铺了一层芦苇席子和几块羊毛毡,每盘炕能睡四五个人。窑洞内的设施极其简陋,唯一的电器就是一个挂在窑顶的电灯泡,没有空调,也没有冰箱。陕北农民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纯朴,有一个能照亮全家的电灯就已经很满足了。
现如今,外婆一家人已搬到榆林城里住上了楼房,可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儿时在窑洞生活的美好回忆实在令我无法忘怀。每次过春节去外婆家,表哥表姐总要领我去爬山。有些山没有路,一眼望去净是梯田,小小的我当时还没有一阶梯田的一半高,在我无法爬上梯田时,都是表哥表姐把我一次又一次举上去的。当我最终爬上山顶俯视那些起伏不平的山峦和纵横交错的沟壑时,心里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快感和自豪。下山时,可以直坐在黄土斜坡上像滑滑梯似的顺势而下,毫不费力,要多爽就有多爽!回到家里,浑身是土,家里人不停地责怪:“这娃娃太不省心了,整天把衣服搞得这么脏,真不像话!”不管大人斥责也好,埋怨也好,可我总不在乎,山野里无拘无束的那股兴奋劲儿久久不能散去。到了晚上,大人们在桌前打牌,我们几个表兄弟则在大土炕上抖开被子玩起“包饺子:’游戏。大的“欺负”小的,用被子把小的盖住,就像包饺子似的,不让小的出来。大孩常常玩得满头大汗,见小的挣扎不开包裹而“幸灾乐祸”;被包进被子的小孩儿也不哭不闹,一旦挣脱包裹钻出被子便纵情大笑,像打仗突围似的,异常开心。就这样,我们往往玩得昏天黑地,乐不可支。那种在窑洞里满家欢喜、无拘无束、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是住在城市高楼大厦里的孩子们无论如何体会不到的。
都市里霓虹闪烁、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虽然也令人陶醉,可大山里那排充满欢声笑语和朴实无华的土窑洞却更让我魂牵梦萦。它比城里的高楼大厦更低碳环保,更节约能源,不用电梯,不用空调,且冬暖夏凉,更接近自然,更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在我心中,窑洞是很美的。
佳作点评
陕北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最原始的民居样式,有悠久的历史。外婆家的那排土窑洞,留存着小作者许多美好的记忆,令其神往和留恋。文章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都市高楼大厦的富丽堂皇与陕北窑洞的质朴无华进行了比较,突出了文章主题。习作时而说明,时而记述,时而描写,时而议论,时而抒情,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增强了表达效果。优美而不失朴素,大气而不失细腻,此文是一篇内容充实、真情涌溢的佳作。
第五篇:记忆中的窑洞
记忆中的窑洞
小的时候,从会记事起就住上了窑洞,现在,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很想再住上老家那孔窑洞,在我看来,窑洞是最适宜人居的房舍,冬暖夏凉,与大自然气脉相通,住在里面可以体会到与自然共同呼吸的神奇感受。那孔窑洞是用石头一块一块砌成的,然后上面再覆盖上很厚的黄土,就称之窑洞。
记忆中,那窑洞是非常结实的,北方地区比较干燥,所以窑洞内并不潮湿,即使下了大雨,水分也不会渗到里面,在窑洞里你根本体会不到北京地区夏天雨季的那种闷热潮湿的感觉。老家那些窑洞是在山体的向阳面,或是一道山沟的两侧,位置高爽的地方,以防山洪的危害。
我家有三孔大窑洞,两间用来住人,一间用来储藏粮食和农具,还有一些稍小点的窑洞用来关牲口。住人的窑洞从古至今结构大致相同,洞口做成连体门窗用来采光和出入,最里面是连着火灶的一盘大炕,炕与门之间是一片起居场所。窑洞里面很高爽豁亮,面积也大,我们家的家什都可以放进去,这是我小时候的家。
住窑洞的那个年代生活异常艰辛,正在长身体的我经常会感到饥饿,有时候自己搞些东西吃,这招惹了我家一场灾难。一天,我跟父亲出门前,我把灶膛里的火炭巴拉出来烤山药蛋,准备随时回来吃。走前不留神把一本旧书碰落在火炭边上。我和父亲走的着急,也没注意。上午,正在对面劳动的人们突然发现我家那孔窑洞里冒出了股股浓烟,大叫:快看!谁家着火了!父亲见状赶紧往家跑。在街坊邻居的帮助下,火很快就扑灭了。这场火灾使我家损失惨重,我记得父亲一点也没有责怪我,但我心里却一直很愧疚万分,直到现在,对于用火,我仍十分小心。那年,我家亏得是住的窑洞,要是平房,恐怕房子都烧塌了。后来,我父亲粉刷了一下,当天,我们家还可以住在那孔窑洞里。
现在有时在梦里,还会梦见那孔窑洞。夜里,窑洞前的那条路上有车经过时,灯光把窗棂映在墙上,随着车的快速移动,窗棂的影子会在墙上拉长再拉长,然后影子与灯光一起消失。至今,这个情景仍不时出现在我的梦里,但那个年代和属于那个年代的影子却久已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