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桃花源记课文原文
桃花源记课文原文
桃花源记课文原文1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花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渔人一个一个地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美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武陵)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而不能再次找到(通往桃花源的)那条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因病而终。后来就再没有问路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注释:
第(1)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第(2)太元:公元376~396年,晋孝武帝年号。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1年。
第(3)武陵:晋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第(4)缘:循,沿着。
第(5)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第(6)异:惊异,诧异。这里的意思是对感到奇怪。
第(7)尽:尽头。
第(8)才:仅。
第(9)俨然:整齐的样子。
第(10)属:类。
第(11)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南北小路叫阡,东西小路叫陌。
第(12)悉:尽,全。
第(13)黄发:指老人。
第(14)垂髫(tiáo):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
第(15)要:通邀。
第(16)咸:都。讯:消息。
第(17)邑人:同乡
第(18)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第(19)间隔:隔离。
第(20)乃:竟然。
桃花源记课文原文2桃花源记课文原文内容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课文原文翻译及注释
(1)、课文原文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2)、课文词句注释
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的年号(376~396)。
世外桃源: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沿着。
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两岸。
杂:别的,其它的。
芳:指花。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对···感到奇怪。
欲:想要。
便:于是,就。
穷: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
舍:离开。
初:开始。
才:副词,仅仅,刚刚。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通:通过。
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意思;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现在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总意)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形容对某一问题从长期思索不解而后忽然领悟。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舍:房屋。
平:平坦。
旷:宽阔。
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得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其:那。
种作:耕田劳作。
着:穿着。
悉:都。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垂髫,垂下来的头发,这里指小孩子。黄发,旧指长寿的特征,这指老人。
并:表承接(顺接),而且。
怡然:愉快的样子。
乃(乃大惊的乃):副词,竟,竟然。
大:很,非常。
从来:从……地方来。
具:详细、详尽。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yāo):通“邀”,邀请。
咸:副词,都,全
问讯:询问消息。
语:(yù)向.........人说,告诉
云:说。
先世:祖先。
妻子:指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的人。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复:再,又。
焉:兼语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
间隔:断绝来往。
今:现在。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然。
无论:更不用说,(更)不必说。
叹惋:感叹,惋惜。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为:无义。
具言:详细地说。(所+动词 构成名词性结构)
具:详细。
停:待。
辞去:辞别离开。
语:对……说。
不足:不必,不值得。
为:向、对。
道:说。
既:已经;······之后。
得:找到。
便扶向路: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
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动词,作标记。
及:到了。
郡下:指武陵郡城下。
诣:到,拜访。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说如此:说明了像这种情况。如此,判断句,像这样
即:立即。
遣:派遣。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的标记。(名词性)所单独可不翻译。
遂:竟然。
复:又,再。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
刘子骥:即刘驎之,字子骥,东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高尚:品德高尚。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打算。
寻:随即,不久。
未果:没有结果,意思是没有实现。果:实现。
问津:本指打听渡口,这里是访求寻找的意思。津,渡口。
桃花源记课文原文3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xíng),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qiānm)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jí)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第二篇:聚游桃花源记(原文)
聚游桃花源记
探游桃花源(前记 于2008-11-24)
春天的时候,听说内乡宝天漫附近新开一处景点,叫桃花源。心想现在忽悠人的景点多了,顾名思义,无非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吸引城里人去山里看看桃花盛开的景致罢了,也就没有特别想去游赏的冲动。立冬过后十来天的样子,因为工作的关系,午后从内乡出发,沿赵店、七里坪到夏馆一线驱车行进,在夏馆街看到去“桃花沟”的路标指示为九公里,便和同事商量,何不去探游一番呢,冬季不但看不到桃花,就连桃树也不一定认得出来——不过游人少,说不定会别有情趣呢。
这些年,因为国家搞村村通工程,乡下的道路都很不错,去景区的道路已经硬化,比起往昔少去了很多行程的疲惫,自不必多谈。从夏馆街北行两公里,有一岔道右转下路,依旧是水泥路,只不过窄了一些,路边一个简易牌子指示“桃花沟”,同事担心走错了路,赶紧问附近老乡。继续前行,一路蜿蜒,河沿沟行,路绕河转,路在林谷中,视野时而开阔,时而为山林遮挡,遇见骑摩托收集山药材的老乡下行,不得不停车避让。
到景区山门时,已经下午三点,太阳夕照,离眼前七彩缤纷的山头已经不高了。景区大门好像无人把守,空旷的停车场里有两辆大巴,却找不到步入景区的道路。正迟疑间,一对年轻人从一片葱郁的竹林后边走怡然自得地闪出来,我们想,这便是入口了吧。问之何如,言之游兴。
我们走近竹林,隐在后面的石板小路展现眼前,沿着山沟小溪迤逦延伸。举目望去,初冬的山上,多彩的世界在柔和的阳光下显得宁静而成熟,脚下溪水不大,时而静静的流淌,时而只闻击鼓之声,而不见流水何在,偶尔竞能听到小鸟在林间彼此呼唤的叫声,吸引着我们闻寻的目光。未行几时,看到的第一个瀑布潭,好像是叫仙鹤潭吧,身近其境,只见一鹤展翅欲飞于石上,呼唤身边仍在留连飞流的伴侣,又好像在亲密交谈,我不由得按动快门,记下这别样景调(未完待续,邀你同游)。
夏游桃花源(续记)
探游桃花源的奇妙感受,每每讲过,大家都渴望分享,故而《探游桃花源》未曾续完,希望有机会同学们能亲游畅想。“七星潭”相册的尾页有一张照片,叫作“仙人桥”吧,在两年半之后再聚游,走过它的时候,大家都显得很悠然。
初夏时节,农民已准备镰割麦,复而再议的聚会在大家的渴望声中成行了,在红伟同学的周全安排下,包租的中巴一路顺畅,大家少去了旅途的辛劳,轻松侃笑中来到了桃花源景区。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不过这个季节看桃花还是太晚了吧,有人说出这种疑惑。广场上赫然石刻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段文字很快让疑惑者明白,此地乃取世外桃源之意也。其实此石刻画蛇添足,因为使初游者对它的疑惑和神秘感不再,游兴犹在,然探游之意已失。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人间之仙境。其文流传千年,非只因其文而更因其意、其志、其行。桃花源到底在何处,因“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随迷,不复得路,,,后随无人问津。”,而陶先生一生践行吾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他所渴望往生活终得实现时,他是多么的兴奋呀,自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其终生所愿。幸福是什么,随心所愿当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远离喧嚣的城市,今天学友齐聚于此,也寻找着属于我们的“桃花源”。
欢快的时刻很快来到,龟王潭前长长的一排听任小导游拍照,欢快的笑容一个也没有少。这次同学更齐,德俊、旭阳同学最为高兴,终于园了08年未聚之憾。游尽其兴,各随其志。十七八人的队伍,自然分成了三个小分队,最先前行的几个,很快消失在崎岖的林道里,偶尔欢快的歌声提醒着后边的人们,踯躅潭边的一群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一路拾级而上,瀑布积潭不断,以前这个景区叫五龙潭,一潭一瀑,景色各异。山上依旧是晚春景色,毫无夏意,绿肥红瘦间,翠绿更显春意浓,伴着潺潺溪水,花香时浓时淡;气定神闲中,人群时聚时散,时停时行。唯美的小裴不但捕捉到野蜂采蜜的美妙瞬间,而且因为贪恋美景,差点重演了美女落水英雄救美的传奇故事。说笑间合影墨卉潭,稍憩,拾级再上行步,到了百尺潭前,举目顶望,三面绝壁,青天绿树,只见一股细水如云如珠,飘然而下,旁有台阶陡峭,一鼓作气到尽头,都有些气喘,绝崖平台处举目远望,悠然间南山美景尽收眼底,众人未作停留,转身进入崎岖的凿洞,“仿佛若有光,上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但见阳光普照处,土地平阔而不大,四周矮山怀抱中几家农舍散落其中,过一小木桥,一草地,一树林,一田地,只百步余便到农家屋舍俨然…..鸡犬之声相闻”。
在春天,我在草地上打滚、玩耍。无论是站着、躺着还是坐着,心情都显得格外舒畅。温暖和煦的阳光轻轻地抚摸着我,它也催促着草儿们快快长大。春天是个阴雨连绵的季节,我独自站在空旷的草地上,没有树,也没有伞。雨落在身上那种凉凉的,痒痒的,舒服的感觉。耳边传来淅沥沥的雨声,它有点像草儿们正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的声音。
在夏天,我躺在一个可以遮挡烈日的地方,听着知了不停地叫唤声,安然入睡。醒来时,我可以在小河中钓钓鱼,因为这样可以为今天的晚饭加菜;我还可以在小河中游泳,享受着那哗哗的流水声,清凉干净的河水和小鱼亲我手指头的感觉。有时我在水中玩耍时,还会“惊起一滩鸥鹭”。
秋,一个丰收的季节,我收获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不仅甜在我的嘴里,还甜在我的心头。我漫步在田野上,聆听着一颗颗果实破壳而出的声音,听它们对生命的表白。我漫步在树丛中,落叶像是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我用手想抓住它,但它从我手指缝里溜走了。我又从地上拾起它——一片被秋风吹得通红的枫叶,我把它放在我的口袋里,为自己留下一份成熟的秋天。冬天到了,白雪纷飞,一片片白雪带着寒风飞临人间,为大地披上了一件白色的大棉袄。雪下了一夜,地上,树上,屋顶上都是一望无际的白色,粉妆玉砌,像一个白色的宫殿。我走出屋子,雪已经堆了一尺高了,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中漫步,虽然有些困难,但我没有走回头路。小河已被冻住了,我可以穿上溜冰鞋,从小河的上游一直滑到下游,寒风就像是一把把飞刀,把我脸割得通红,但我玩得很开心。
回首我的“桃花源”其实也只有而已。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以后我一定会有自己的“桃花源”。
“这就是了。其实,无论你身在何处,都无法逃避世俗的羁勒,除非你能不食人间烟火。所以,桃花源不是世上的一处地方,而是你心中的一种意境。”我听得一脸茫然,他接着说:“桃花源其实就在你的心里,当纷繁芜杂的世事让你的灵魂无法安宁的时候,你自然会想到它。那里没有争名逐利,没有尔虞我诈,也没有人间世的那许多欲求。那里是一处宁静的港湾,当你的心灵之帆经历过一番惊涛骇浪之后,一定会停泊在那里。只要你在心中为自己保留这样一处桃花源,无论你在生活中遇见什么烦恼,你的灵魂都能找到它的归宿。守住心中的桃花源,你便不会迷失自己。记住:桃花源,就在你的心里……”。
第三篇:《桃花源记》课文及教案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走了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两岸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而美丽,花瓣纷纷落下。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渔人便下了他的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宽阔平坦的土地,排列整齐的房屋,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都神情愉快,自得其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的情况不必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桃花源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课文诵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成语“世外桃源”或陶渊明诗句导入
二.陶渊明简介
三.学生自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相互讨论,学习字词,教师指导、点拔
四.概括文章各段内容(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五.分析本文写作线索(以渔人行踪为线索)
六.分小组进行诵读比赛,部分同学能当堂背诵。
七.字词训练(投影)
1.重点实词和虚词:缘、穷、然、属、闻、具、足、之、志、规、寻、向、诣古今异义词:鲜美、交通、妻子、绝境、间隔、无论
3特殊用法字词:异:意动用法;通:使动用法通假字:“要”同“邀”
5.同义词:都:悉--咸--皆--并;邀请:要--延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感受桃花源美好社会生活,讨论陶渊明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象桃花源的美好画面
三、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三个词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美丽、神秘、幸福)
四、分类感受
(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1.桃花源美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2.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
(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桃花源神秘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三)感受桃花源幸福
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 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2. 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3. 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学生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五.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
(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
六.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七。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八. 深入讨论
1. 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
(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
2. 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
(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
3. 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
九. 总结结束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十 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完成书后思考练习。
3。摘录一些谈理想的名人名言。
第四篇:桃花源记课文
桃花源记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字词详解
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的年号(376~396)。
世外桃源: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沿着。
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两岸。
杂:别的,其它的。
芳:指花。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对···感到奇怪。
欲:想要。
便:于是,就。
穷: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
舍:离开。
初:开始。
才:副词,仅仅,刚刚。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通:通过。
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意思;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现在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总意)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形容对某一问题从长期思索不解而后忽然领悟。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舍:房屋。
平:平坦。
旷:宽阔。
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得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其:那。
种作:耕田劳作。
着:穿着。
悉:都。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垂髫,垂下来的头发,这里指小孩子。黄发,旧指长寿的特征,这指老人。
并:表承接(顺接),而且。
怡然:愉快的样子。
乃(乃大惊的乃):副词,竟,竟然。
大:很,非常。
从来:从……地方来。
具:详细、详尽。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yāo):通“邀”,邀请。
咸:副词,都,全
问讯:询问消息。
语:(yù)向.........人说,告诉
云:说。
先世:祖先。
妻子:指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的人。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复:再,又。
焉:兼语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
间隔:断绝来往。
今:现在。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然。
无论:更不用说,(更)不必说。
叹惋:感叹,惋惜。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为:无义。
具言:详细地说。(所+动词 构成名词性结构)
具:详细。
停:待。
辞去:辞别离开。
语:对……说。
不足:不必,不值得。
为:向、对。
道:说。
既:已经;······之后。
得:找到。
便扶向路: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
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动词,作标记。
及:到了。
郡下:指武陵郡城下。
诣:到,拜访。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说如此:说明了像这种情况。如此,判断句,像这样
即:立即。
遣:派遣。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的标记。(名词性)所单独可不翻译。
遂:竟然。
复:又,再。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
刘子骥:即刘驎之,字子骥,东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高尚:品德高尚。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打算。
寻:随即,不久。
未果:没有结果,意思是没有实现。果:实现。
问津:本指打听渡口,这里是访求寻找的意思。津,渡口。
考点
1.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2.重要虚词
乃(1)见渔人,乃大惊:竟然
(2)乃不知有汉:竟然
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其(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 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4)得其船:自己的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
3.多词一义
(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
(2)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 都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4.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 :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5.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6.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看)
得:①便得一山(看见)
②得其船(找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穷
欲穷其林(尽,穷尽)
穷冬烈风(深)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7.同义词
都——1)悉:悉如外人
2)皆:皆叹惋
3)咸:咸来问讯
4)并:并怡然自乐
5)具:具答之
沿着------1)缘:缘溪行
2)扶:便扶向路
邀请—1)要:便要还家
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
8.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省介词:
例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9.四个“然”字
①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
②屋舍俨【然】(俨然):平坦的样子
③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
④欣【然】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第五篇: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翻译赏析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翻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渔人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渔人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渔人。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渔人们)自己说渔人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渔人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渔人知道的事情,(渔人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渔人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渔人。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渔人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字词详解
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的年号(376~396)。
世外桃源: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