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活动的作文(共5则范文)

时间:2022-04-03 03:0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俗活动的作文(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俗活动的作文(共)》。

第一篇:民俗活动的作文(共)

民俗活动的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俗活动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俗活动的作文1

醉龙,是一种最有特色的民俗活动,长洲醉龙也是我们中山无人不晓的。长洲人民用一颗火热的心,把醉龙这一民俗流传至今,并且陶醉了多少人的心,使人回味无穷。

我身为长洲人的外孙,对长洲醉龙这一民俗最了解不过了,其实醉龙最早发源在我们中山县一带,后来流传到了澳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我们就会聚集到一起,吃“龙头饭”,看醉龙表演。特别是今年的醉龙表演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我们一条村的人聚在族人的祠堂里吃饭,一起看我们长洲大名鼎鼎的醉龙表演。我们的这支醉龙队叫“北堡”,队员全都是本村人,年龄最大的有六十多岁,小的才十几岁。随着“轰”一声巨响,表演开始了,我们又兴奋又紧张,只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伯伯一只手拿起了一只沉甸甸的大龙头,另一只手拿起一碗白酒,喝了一大口,然后一边举起大龙头挥舞着,一边向空中喷出了含在嘴里的白酒,“哗”一声,就像下雨似的,透明的酒花从天而降,洒到了大家的身上,我们都赞叹这位伯伯舞醉龙的技术高超。不仅是这位伯伯一个人在表演,全队的老少也在一起耍龙头,喷白酒。他们舞起龙头都惟妙惟肖,我打心眼里敬佩他们。

如果有机会,你也来感受一下醉龙带给你的艺术享受吧。

民俗活动的作文2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西桂林的瑶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风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而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了,应该问:“你家酸鱼淹多久了”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了?”她理也不理你。原来,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一定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马上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了。

民俗活动的作文3

农历正月十六早上九点半,爸爸、妈妈和我来到青屏大街。历年都会在这里举行一些民俗活动。我们在青屏大街的图书馆看见了许多灯谜,爸爸妈妈猜出一个,题目是“三毛来到村边(打一字)”他们猜的是“杉”我们找到工作人员,哈哈,猜对了,但别人比我们更快一步,为了不影响观看其他民俗活动,我们就走了。

到了市政府门口,看到有舞龙的,爸爸给我想了一个办法,让我爬到栏杆上,因为站得高,所以看得一清二楚,“龙”还会转圈,其实是舞龙的人从头开始,依次将杆子转个圈,就会产生那样的效果,我们继续往前走,又看见扭秧歌的,只见有一二十个大妈大婶身穿彩衣,一手拿扇子,一手拿手绢,伴着音乐的节拍跳着十字步。爸爸突然把我抱起来,我看见了秧歌的两边有人抬着花轿,还有人将假马套在自己的身上。接着我们继续往前走,有唱戏的,可我们没有听,正走着,忽听“咚呛咚呛”的锣鼓声,舞狮子的开始了。因为人太多挤不过去,爸爸让我站在路边的卡车上看得一清二楚。有的“狮子”躺在地上打滚儿,另一头从他身上飞过;有的坐在架子上表演着各种各样的动作,只见他一会儿蹬腿,一会跳跃,甚至还在最高的`地方站立,真是精彩极了。

正月十六真热闹让我开心不已。

民俗活动的作文4

登高“辞青”: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吃重阳糕: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赏菊、饮菊花酒: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而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放纸鹞: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

民俗活动的作文5

包红团是我们莆仙传统民俗,每次我回到老家,奶奶都是已经做完红团了,这次我十分叮咛万嘱咐才让奶奶等我们回来包红团。

做红团需要这些材料:面粉、糯米粉。蒸熟后的糯米雪白松软,加糖后却变得晶莹剔透。包红团还需要一种有特别的叶子,俗称鸡蕉叶,它很长,大概有一米吧,也很宽,大约有我的巴掌大吧。鸡蕉叶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蒸的红团会更加美味,我拿起刷子细细地把它擦洗干净,然后把它剪成一段一段的,备用。

准备工作完毕,现在包红团正式开始。奶奶往面粉里加水,再加一些红色的颜料,揉成了一块大面团,接着把大面团揉成了一块块小面团,再轻轻地压扁,摆平放在手中,舀一勺糯米,把糯米包了起来,这时候的它可真丑,像个小鸡蛋,奶奶就把它交给了我,我将这个小红团放入模具当中,用全身的力气把它压扁,后来再用剪成一小片的鸡蕉叶盖住它,轻轻一敲,印好的红团,就落在了鸡蕉叶上了,只见一个胖嘟嘟的红团上,清晰地印着"生产丰收"这四个大字,旁边还有一圈花边,这红红火火的红团,象征着人们对红红火火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就大功告成了。

我把成果拿去给奶奶蒸熟,半个小时后,热气腾腾的红团出炉了,我看得垂涎三尺,从奶奶手中夺去红团,美美地品尝一口,哇!真好吃呀!

包红团这个风俗真民俗,真是又有趣又好玩,以后我要多体验多感受。

民俗活动的作文6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民俗节日:七夕,我们有收获,也有不足的地方,还体验到了当老师的滋味:

因为我们研究的是七夕,所以大家肯定有很多问题了:

什么是七夕?我们可以把七夕当做情人节来过吗?……

为了让大家明白得更透彻,我们用视频的方法来给同学们简介牛郎织女的故事,这可费了我们不少时间,背台词、练动作……我们要费尽口舌,用自己的话来把官方用语改变过来,让语言变得更风趣、俏皮。为了让同学更加明白,我们练习了整整两个下午呢。

虽然前一些天我们的效率并不是很高,会出现分歧,不和谐,但是我们一想到“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只要团结一致,什么困难都会被攻破,什么事情都会变得简单!这让我想起了老师给我们讲课时做的幻灯片:他们不惜时间在备课中一点一点溜走,不惜辛苦劳累,为了我们听的更明白,总是在不停的修改,争取让每个同学都听懂。

在这次民俗实践活动,我收获到了合作的精神、力量是无穷大的,俗话说得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合作的精神是最强大的。

不足的地方就是不能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让他人都听自己的,而是当和一个同学发生矛盾时,要从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自己的问题吗,看看自己是对还是错。如果每个人和对方发生矛盾时都先思考自己问题,这世界上还会有吵架这个吗?

第二篇:民俗活动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民俗活动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 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 的节日。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 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 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 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 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 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 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 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 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 嘉祉。”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 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 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 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 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 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 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 激动的心情可知矣。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仅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

四、三月曲水

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则停下来饮 酒赋诗。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回答 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意思,初读古文而 不看注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义搞糊涂。

五、寒食禁火

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故事说: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国外,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乏食,他的随从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文公回国当了国君以后,论功行赏时,只有介子推一个人没有得到禄位。子推于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晋文公访求子推,子推不愿出来,于是文公在子推隐居的山上前后左右放火烧树,希望逼使子推出来,子推抱住枯柳,让火烧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 生火,后来五月五日在两汉时候被改到上面写的时间。这个故事并不见于《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专门考证过它。元张养浩曲《中吕。兼尧民歌。寒食道中》“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似说寒食来源于唐尧传说。

六、清明上坟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改火”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 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清明时 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悲沧。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七、四月佛诞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是佛教东传以后的全民宗教节日。这个节日大约在唐时才出现。这一天,大小禅院都有浴佛 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则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现在,庆祝洋节日圣诞节的绝大多数国内青年人大概不知道以前中 国还纪念一个西方神的生日。

八、端午龙舟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 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 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但据邯郸淳 《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这 是相传于吴国之俗,事在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则说这 个风俗起源于越王勾践,看来,端午节起源于吴越风俗。喝雄黄酒,挂艾草,采杂药的风俗可能出自上古,采杂药,《礼记。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早说了。端午节庆祝活动国内现在仍然很热烈,唯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样万人空巷,去看龙舟表演,中小学生上课都坐不住了。海外华人只是看见商店里卖粽子时才想起了它。

九、七夕乞巧

在七月七日晚,天上的牛郎织女要从隔开的银河上踏过喜鹊组成的桥相会。这当然不是事实,横跨银河系两侧的距离长度是以千万光年为单位来计算的,即便乘坐与光线一样快的飞行器,跨过银河系也绝对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

十、中元鬼节

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寺院要设法会,作道场以超度亡魂。这个节日起源于佛经里的“目 连救母”,所以宋时很热烈,要在街市上搭戏台唱杂戏“目连救母”,按佛经,这个故事说:目连在阴间看到他的亡母亲在饿鬼群中,立即盛了一钵饭给他妈吃,饭没有吃进口,就化为火炭,这样目连之母未能得食,目连大声喊叫,跑回来禀告佛。佛说:“你母罪孽深重,不是你一个人对付得了的,需要十方众僧神威之力。到七月十五那天,你应当为正在地狱受苦的七代父母备办各种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僧大德。我会告诫众僧都祝愿施主的七代父母进入‘禅定’,然后去接受食物。”目连照佛爷讲的作了,其母遂解脱了俄鬼的一切痛苦。目连于是告禀佛说:“以后佛家弟子孝顺父母的,也应当设置盂兰盆会供养十方高僧大德。”佛说:“说得好!”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把儒家的孝道和佛教经义结合起来,便于佛教的普及宣传,故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在《聊斋志异》里,多处提到盂兰盆会。我小时候,多次听见老人说“七月半,鬼乱窜”,而不知其究里。现在绝大部分留美学生只知道一个“万圣节”(Halloween,在阳历十月三十一日),而不知道中国的盂兰盆会,盂兰盆会比万圣节的嬉皮笑脸庄严认真多了。盂兰盆会可能在东晋时出现,现在大概只有寺院里才恢复有,太封建迷信了。

十一、中秋赏月

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节的纪念活动就开始了。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 之意,这可能来自苏轼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思念他在外地的弟弟苏子由写下的词。但中秋望月起源并不在这个意义,就是明摆着赏月,却来自唐明皇在著名道士叶法善的帮助下遨游月宫的优美故事,还携带有仙曲《霓裳羽衣曲》的神话传说,鄙人有帖说明,不赘。至于中秋夜吃月饼的习俗,则不见于南宋笔记的记载,传说是元末农民红巾军起事时,以圆饼为号。中秋节在两宋时很热闹,据《武林旧事》载,南宋时的中秋夜,都人要燃放十万羊皮纸做的灯,让它们顺钱塘江水飘流,是夜星星点点的钱塘江面上,宛如星汉,良多乐趣。

十二、重阳登高

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日正逢秋高气爽,是郊游登高望远的好时候。王维《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里写道:“独在异 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表现他对亲人真切的思念感情。九月九日佩茱萸草,在风和日丽的 日子里,登高坡之顶,饮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的和自然浑然一体,所以想到长寿。重阳节解放后已经不再有庆祝活动。

十三、腊八煮粥

十二月八日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所以对灶神的祭祀起源可能在西周以前。东汉刘珍等编写的《东观汉纪》说在祭祀灶神时要以黄羊为牲。到了两宋时期,祭祀灶神的活动中出现了吃所谓“腊八饭”,就是以各种果子杂料煮粥而食,此风俗可能来自佛教对中国民间巫神活动的渗透改造,这一天,和尚们看见大家都在祭祀传统巫教神祗,恐于其教义宣传不利,乃趁热闹来个粥会施舍斋饭给贫苦无依的人民吃,以抵消“邪教”的影响,但老百姓管不了那么多,照例拿来,反正是变着花样吃就是了,于是就发明了“腊八粥”。佛教抵制“邪教”的动作很成功,把以前跳神之类活动完全消灭了,东汉张衡的《东京赋》还说:“每到年末要举行盛大傩仪,驱赶各种恶鬼。方相神拿着兵器,巫觋拿着苕帚,上万个小孩头戴红巾身穿黑衣,手执桃弓和棘箭,向各处无目的地发射。”在《荆楚岁时记》里还看见有记载,可是到了《东京梦华录》里,已经看不出有这样欢乐的庆祝场面了。倒是“腊八粥”流传下来了,至今许多家庭还有此种风俗,有些现代巧媳妇还做得很有心得。

十四、除夕守岁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至今在神州 大地还浓浓的保持着,只不过春节联欢的精彩节目破坏了温馨的气 氛。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有: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些守岁饭,到新年的十月十二日,就把它撒到大路边或街道旁;认为有吐故纳新的意思。看来那时的人团年和现在的人差不多,也要守岁。

第三篇:有关民俗作文

有关民俗作文 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民俗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民俗作文 1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有关民俗作文 2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米装进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宁德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人口达16万,约占全国畲族人口的1/4。畲族人民勤劳俭朴、能歌善舞,他们独特的民族传统及生活习俗是当地独特的景观。

畲族妇女通常梳凤冠云髻,穿绣花滚边襟衣衫,称为“凤凰装”。男女都喜唱山歌,尤其逢年过节更是会通宵达旦地对歌,具有开朗乐观的精神。畲族婚礼更为奇特,新娘出嫁时一定要边哭边唱地离开娘家,这也是“哭嫁”之一种;拜堂的时候,新郎要下跪而新娘却不跪;闹新房时会有男女对歌的精采节目,十分热闹。

此外,宁德地区还有独特的传统艺术,有霍童线狮、香龙、铁机、北路戏等,其中以霍童线狮最负盛名,它是一种近似提线木偶的民间文娱活动,独具地方特色。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尤以辽宁最多。少数聚居在一些大中城市。清代以来,由于满汉长期杂居,满族与汉族差异逐渐缩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满族在政治、文化、科学领域里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满族信奉萨满族,以后还信奉佛教。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17世纪40年代后,满族普遍使用汉语和汉文,现在只有黑龙江的少数老人会说满话。

满族的禁忌:满族最突出的忌读是不准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穿带狗皮袖头的衣服;在满族人家里做客,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赶狗,更不能说狗的坏话,否则主人会认为你是当面侮辱他,会不客气地下逐客令。还忌讳打喜鹊和乌鸦。以西为上,特别忌讳一般人尤其是青年人坐西炕,更忌讳妇女在西炕上生孩子。忌在索罗杆(神杆)上拴牲口。祭祖时大门口挂放的谷草是为祖先的马匹准备的,忌孕妇、寡妇和戴狗皮帽子的人接触。

有关民俗作文 3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美丽的家乡——江山,除了春节贴春联、守岁及一些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些独特的民俗风情呢。

最独特的当然是“麻糍节”,又称老佛节,已沿袭了上百年了,据说当时人们为了庆祝当年丰收并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家家户户都要宴请亲朋好友来家做客吃麻糍,那场景比过年还热闹。

每年的冬至就是我们家乡的麻糍节。到了那天,奶奶早早起床,把前一天洗干净的浸泡了一天一夜的糯米滤干、蒸熟,倒入一个石臼里。然后二叔上场了,只见他俩脚分开站立,二叔高高扬起巨大的木质锤子,用力敲打着石臼里的糯米团,奶奶则在二叔举起锤子砸下去的那间隙,把手往水里一浸,迅速而灵活地揉一下糯米团。我看着心痒痒,趁着二叔休息空隙,抓起锤子也想试试,可谁知我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锤子却丝毫不动,怪不得二叔在这么冷的天,还额头上冒着汗呢。到了中午,家里的客人都到了,大人们一边喝着小酒,一边话着家常,小孩则欢快地抢着美味菜肴。不一会儿,孩子的打闹声与大人的划拳声融在了一起,堂屋里显得愈发热闹了,这也寓意着这家子来年会有更好的运气。

“六月廿四贺村墟”也是我们家乡的独特民俗。一到那天,来自四邻八乡的村民早早来了,在不足几百米的道路两旁摆放着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商品,摊前小贩的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农村人淳朴,只要你砍的价格不低于成本,他们都乐意成交。小孩子对这样的交易不大感兴趣,他们喜欢前往那些特色美味的小吃摊前品尝美食。油炸豆腐的香味早就沁入鼻间,被烤得焦黄的红薯整齐地摆在铁架上,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剥开了皮,伴着腾腾热气大吃起来。

像这样的民俗,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比如乡下赶集、凤林的南坞三月三……你们有机会一定要来我美丽的家乡领略这些独特的民俗风情。

有关民俗作文 4

旧北京的天桥一带是北京平民的文化娱乐、饮食商业集中区,过去天桥一带的生活今天都浓缩在新建的天桥乐茶园里了。这处茶园位于著名的天坛公园西北端,是一座仿古建筑。

大厅前设舞台,内摆黑漆硬木八仙桌椅,两厢有出售各种京味儿小吃的门脸。身穿中国旗袍的服务小姐来回斟茶。付帐也必须用中国的古旧铜钱--你可以在现场用现代货币兑换,真可谓是完完全全的旧时风貌。

茶园的节目也是一台“民俗大串演”,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老天桥“八大怪”的表演,这八大怪可谓是老北京人心目中的大偶像。他们的表演分为文活、武活。文活有孙宝财、毕学祥表演的双簧,胡玉民、傅宝山合说的对口相声,田宝善等九人的吹奏鼓乐,张善曾的“白沙撒字”,罗浩然的拉洋片,潘长林的古典戏法,杨永祥的口技等;武活有周茂兴、李宝如等人的中幡、摔跤和硬气功等。

北京的庙会是一种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民间性娱乐活动。由于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就在庙外摆起了各式小摊赚他们的钱,渐渐地又成为定期的活动,所以叫“会”。

庙会多在春节举办,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表演,丰富的京味小吃和民间工艺品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秧歌、高跷、旱船、舞狮,玩钢叉、弄虎棍、打锣鼓,更有舞“中幡”者,将一面缎质红旗系在7米长、碗口粗的竹杆上,一会儿用手、一会儿用臂、一会儿用嘴、一会儿用额,抛起又接住,十分惊险。

有关民俗作文 5

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大柘镇塘根村,那里的婚礼风俗习惯非常传统,近似于影视中的古代婚礼。

新娘一到,新郎家就“噼里啪啦”燃起鞭炮.“呜里哇啦”吹响唢呐,热闹极了。吹唢呐的有七八个人,节奏欢快,铿锵有力,高亢明亮,那场面用语占真是无法形容;你看,从花轿里走下来一位大姐姐,接着一位老婆婆马上扶她走进大厅,新郎早已在那恭候多时啦。那老婆婆拿来一根红绸带,让新郎,新娘握在手中。司仪大喊一声“肃静”,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司仪清了清嗓子,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旁人立刻端上来一盘食盐和一盆山石,寓意他们夫妻的婚姻海誓山盟。咦,这时大家的目光怎么都投向一个小男孩身上?原来那个小男孩正向新郎、新娘献I二两个红彤彤的鸡蛋,鸡蛋寓意早生贵子,这两个鸡蛋寄托了亲人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

接下来该是敬茶的时候了,新郎、新娘端起伴娘托盘中香味浓郁的茶,走向父母,恭恭敬敬地把手中的茶敬给他们。父母高高兴兴地接过茶,一面细细地品味着,面从怀里掏出一个大红包递给新人,这又是长辈对他们和和睦睦、白头到老的衷心期盼。

“送入洞房!”司仪大喊一声。顿时整个大厅人声鼎沸,新郎、新娘在众人的笑声中走向自己的快乐天地。房门前,摆放着两盆生机勃勃的石竹,寓这对新人的生活蒸蒸日I二、和和美美。窗户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喜字。床上的被褥,枕头焕然一新,希望这对新人在新的生活中能有更好的发展,在人生中再添一幅美丽的画卷。

老家的婚礼习俗可真寓意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有关民俗作文 6

春节到了,举国上下都在忙着办年货,准备过年的事情。我家也不例外,不过我知道每个地方的过年方式都不一样,大家想知道我们家是怎么过年的吗?跟我来看看吧!

我的家乡在安徽阜阳,这是一座北方的小城,妈妈说它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却多了几分悠闲的滋味。这里保留着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我认为最有趣的还数春节。

春节是我们家乡最热闹的节日。才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就忙碌开了。首先是打扫卫生。妈妈说:“这叫‘除尘’,和‘除陈’谐音,是除旧迎新的意思,所以一定要把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干净,好迎接新年的到来。”然后要蒸馒头、包饺子;除夕那天要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年初一要给亲朋好友拜年……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蒸馒头。

大约到腊月二十八的时候,姥姥就要用酵母和面,做成大大的面团。慢慢地面团就会膨胀,变得弹性十足。这时,姥姥就会把面团分成拳头大小的面块,让我和妈妈揉这些面块,直到把它们揉得柔软光滑,再交给姥姥做出半圆形的馒头。在揉面的时候,我最喜欢听姥姥和妈妈聊天,天南地北,真温馨啊!

等馒头做好以后,姥姥就把大锅拿出来,开始准备蒸馒头。等大锅里的水响了以后,姥姥就把馒头一个个整齐地放在大锅里。等过了大约二十分钟,馒头蒸好了,打开锅盖,一阵诱人的馍香扑鼻而来,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大馒头就要出锅了。姥姥突然说:“别急,在它们出锅前,咱们给它们打扮打扮吧!”说着,姥姥拿出了一瓶红墨水,用筷子蘸了一点点,给每个馒头都点了一个漂亮的红点点,这样馒头才算大功告成。你看,点上红点点的馒头多喜庆啊!

我喜欢家乡的节日,不仅因为有许多吃的玩的,更重要的是在节日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家庭的幸福!

这就是我们这边过年的习俗了,真是有趣。

有关民俗作文 7

“56个民族一家兄弟,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家喻户晓的一首经典之作,流露着一个国家,团结、繁荣、昌盛等。

云南有“彩云之南”,“金属王国”,“动物王国”……当然也是少数民族最多,乡土民风忒别纯的地方之一。比如德宏傣族,有景颇族,栗粟族,阿昌族,德昂族…云南只可会意不可言传,需要切生去看,去听,去感悟。应为云南风景数不胜数,丰富多彩,就用德宏举例诠释云南角落美。

云南德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孔雀之乡”,“日光之城”,小小城市,各种名族和谐,快乐,安定的生活。其中傣家人民辛勤劳做,长久以来,走了她们独特的饮食文化,崇高的信仰。“金孔雀,展翅开,傣家的竹楼,傣家的小竹帽”…听这首歌,我总会有身处其景,听着娓娓动听的葫芦丝,看着温文尔雅的傣家少女竹楼河边一次次婀娜的舞姿。

傣家,万人狂欢“泼水节”,真的有非一般的感觉,这个节日有美丽传说。泼水节向她们泼水,是发表对他人的美好祝福,样样好的意思。她们她们在歌在舞,她们名族独特的舞姿,伴随圣水,一起狂欢三天。驱走夏日的炎热,迎来清凉夏日。节日说了,下面说说吃的。首先呢想到吃的一马当先的应该是烤乳猪,皮脆肉鲜,在家独特沾水,风味十足,回味无穷。然而,萨斯这道美味佳肴也是当仁不让的,她永远吃不腻,吃了还想吃,爬朗菜,牛犊子果……

一切的美,美在德宏,美在盈江,“三角梅之乡”,美在勐弄,有原生态风景,有回味无穷的“勐弄山茶”勐弄山歌大赛,也在冉冉……民风民味,非一般感觉,身处其景,民情暖暖。

有关民俗作文 8

年糕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非常耳熟吧。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它寓意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古人用诗称年糕:年糕寓意好运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之所以叫年糕那么当然它也有一个来历。据说: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建筑阖闾大城,建成后,大宴众将群臣庆功。只有伍子胥闷闷不乐,他料到吴王骄奢不防备越王勾践和范蠡,国家迟早将亡。回营后他密嘱身边

随从说:‘我死后,如国家遭难,民饥无食,可往相门(苏州六个主要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果如所料,伍子胥后来遭诬陷身亡,吴国被越军横扫而灭。这时都城断粮,饿殍遍野。随从们带领百姓前往相门拆城掘地,这才发现原来相门的城砖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从此,人们为了纪念并铭记伍子胥的功绩与忠烈,就在春节这一天家家吃年糕。听了这段传说我相信大家对年糕有了些了解吧!现在让我来教大家怎么做年糕吧!

先把许多的糯米,放入一个大的木桶在木桶下面开个洞,放上过滤网,用一个打塞子堵住放入冷水浸泡15至60分钟小心翼翼把糯米洗干净,把水装进大桶,再把盖子盖上;然后,往锅里倒水,将大桶放进去,用火烧15分钟就可以出锅了。出锅后,打开桶的盖子,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锅热气腾腾的粥。这样子大米才会更柔软。这时候打开那个盖子水流湍急,这就是塞子的用途。

下一个步骤是把沥干水分的米饭倒到石磨上,拿起大锤,往米饭上用力地捶,还不时要翻来翻去,将糯米锤了几下后再拿去厨房蒸,蒸了又捶,捶了又蒸,一个大大的酷似面团的米团出现在我面前。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是定型,往手上抹点油,再揪出一个米团子,揉圆了,再压出一个不大不小的饼来。过了十五分钟,这个任务也完成了。奶奶把我们自己做的年糕切成段,煎了煎后,加上酱油,一道美味的酱油年糕就完成了。

有关民俗作文 9

春节到了,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俗,而我的家乡广州也有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广州有句俗语叫:“年二八、洗邋遢”,意思是,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要把家里大扫除一遍,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到了除夕,大家可就忙了,女人就为了团圆饭做准备,男人则帮忙杀鸡、杀鹅、贴对联、贴门画、买花、买年橘、盆景……

晚上可就热闹了,有些大人在茶余饭后就等着看万众瞩目的《春晚》了,小孩子们就穿着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户地去得压岁钱,俗称“利是”。而有些大人们则带着小朋友去逛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说到迎春花市,这可得详细介绍介绍:每年的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都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华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半夜十二点来敲门时,每家每户都响起喜庆的礼炮声,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飞舞的礼炮纸上了。礼炮一过,就是五彩缤纷的烟花点缀在无暇的天空上了,人们望着飞上天的烟花,一起期望着新的一年、新的气象。

到了初一,大家都非常有空,大人们就会去打麻将,而小孩子们则用自己的压岁钱案买各种零食玩意儿。到了晚上,天空中还是闪烁着五光十色的烟花,有条件的则特地乘车去琶洲等地看烟花。

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又是尾声——元宵。我们这里并不是每条村都过春节的,有些人就会过正月十三、十四、二月初二……而我们这条村正好就是过元宵的。我们要准备好各种菜肴迎接客人,让客人吃得开心,会得慰心。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你家乡的春节习俗又是什么样的呢?

有关民俗作文 10

家乡的民俗民风我的家乡在美丽的余杭我爱我的家乡,因为那里是我生长的地方那里有我童年的回忆有我童年的快乐。

说起家乡的民俗民风啊,那可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因为每个民俗民风的历史都是十分的长远的。

吃咸茶,是其中的一个民风,特别是在过年的时候喝上一杯心里喝得暖暖的,这喝咸茶其实是一种独特的喝茶方式,只有在余杭本地才能喝到,颇有情趣,这喝咸茶已经流传了很久了至今还广为流传着,这咸茶是以少量的茶叶配上多种材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随意的搭配但是这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橙子皮、烘青豆、野芝麻,用水冲泡,透过玻璃杯可以看见杯中的茶叶在翻滚释放出自己的香味,这么多材料在杯底构成了一幅画似乎呈现的就是这余杭的青山绿水,十分的'美。

轻闻一下啊!这橘子的浓香、茶叶的清香、芝麻的醇香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一种更加清新完美的香味,令人不愿重重的去闻这香味生怕破坏了这完美的气息,喝上一口茶中带有淡淡的咸味,为什么叫做吃咸茶呢?这也是有原因的,其实这杯底的材料也可以吃,可是这杯底的材料这么吃呢,可用手堵住杯口,另一只手轻拍杯底,这材料就出来了,可以吃,真可谓是闻之清香,食之可口啊,待客时主人家必须捧出这清香的咸茶,这是待客之礼。

喝上一杯茶边喝茶边拉家常,谈笑风生,有的会唱山歌,一唱众和,哼哼小曲。

直到吃完这茶中的材料,大家才会起身离开。

你们是不是也想来尝尝这咸茶呢?不喝不知道,一喝忘不了。

欢迎你来我的家乡—余杭,来品尝这美味的咸茶。

有关民俗作文 11

盼呀盼呀,终于盼到星期三!今天,学校组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到锦绣中华和中国民俗文化村旅游。虽然,这两个地方我在两年前已参观过,但是,能和同学们再一次领略我国的大好河山,我心情还是很兴奋。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在嘹亮《歌唱祖国》歌声中,我们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锦绣中华微缩景区。一走进景区,同学们立即被眼前壮丽的画面征服了,情不自禁发出“哗”“哗”的惊叹声。我们不约而同地拿出笔记本,做好准备开始我们“一步迈进历史,一天游遍中国”的旅程。

锦绣中华景区的景观一般按1:15的比例微缩复制而成,浓缩了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和全国各地的风光名胜,是一座反映中国历史、文化、古代建筑和民族风情的最丰富、最生动、最全面的实景缩微景区。一路上,我们游览了众多世界之最,包括:最大的宫殿——故宫、最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等等,当然,还有我国许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名塔、名寺、名楼。在锦绣中华里我真的领略到了中华五千年历史风云和祖国大江南北河山的锦绣。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们游到了民俗文化村。在这里,我了解到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还欣赏了各民族的歌舞表演,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金戈王朝》了。《金戈王朝》通过影视特技等多种手段营造出壮观的历史战争场面:骑马对战,令人惊心动魄;草原广阔,气势澎湃……同学们都在议论,太厉害了!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不知什么时候,《歌唱祖国》的歌声仿佛又从耳边响起,不知不觉,我们一天的旅程快将结束了,这真是愉快的一天,同学们又在议论开了:我们的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我们长大后一定要将我们祖国建设得更美丽……

有关民俗作文 12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就拿藏族来说。藏族的民风民俗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

藏族最具特色的节日是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藏族的民风民俗有吃有喝有玩,真是有趣极了。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56个民族,像56朵花点缀在祖国各地,不同的习俗,不同的语言装扮着祖国。

先说说蒙古族吧。蒙古族也叫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不仅喜欢骑马,也喜欢喝奶茶。在风吹草地现牛羊的草原上吃着羊肉,喝着奶茶,拉着马头琴,过着美好的生活!

再说说壮族吧。壮族大部分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山林里,那里山清水秀,是盛产民歌的好地方。他们有许多独特的风俗,比如:鸡蛋不是装在篮子里,而是用草绳一条条串起来;他们头上戴的斗笠,下雨时戴在头上,不下雨时当锅盖用;他们还有抢婚的习俗……

有关民俗作文 13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有关民俗作文 14

如果,你看过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看过了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看过了历史悠久的故宫;看过了浓妆淡抹的西湖;看过了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那么你来江西浏览一番吧。既然来到江西,你就应该去庐山浏览一番,才不枉此行。

日出东方时,庐山像刚刚苏醒的少女,被晨雾笼罩着。在这时上山,你准会有一种飘飘欲仙,腾云驾雾的感觉。晨雾中的庐山像是人间仙境,有仿若海市蜃楼。记得苏轼在《题西林壁》中这样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的云雾以瞬息万变闻名全国,瞧,刚刚还是仙女舞动的飘带,现在又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一会儿又变成巨大无比的天幕;一会儿又变成奔驰的骏马;一会儿又变成琼枝玉树、粉妆玉砌的天堂……

江西还有很多特产。如:庐山云雾茶、景德镇陶瓷、会昌大果金桔、玉山罗纹砚等。庐山云雾茶在国际茶叶市场上是深受欢迎、供不应求的高档产品。“幸饮庐山云雾茶,更识庐山真面目”,这诗一般的赞语,足以说明它的地位和价值。黄山有“四绝”,而庐山云雾茶有“六绝”: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还有那狗轱脑茶,是江西珍贵名茶之一。此茶的特点与其它茶叶迥然不同,它叶片细嫩均匀,碧色中微露黛绿,表面覆盖一层柔细软嫩的白毫,茶叶五至七片,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黄,茶味清凉、芳醇、香甜,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经久不去。

江西有令人如痴如醉、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有与众不同、独具一格的民风民俗。有引人入胜、感人肺腑的民间传说;还有味道独特,令人回味无穷的民间小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赶快来这里亲身体验一下吧。你不来会终生遗憾,来了会终生难忘的哦!

有关民俗作文 15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相信大家早已听说过,今天我就详细给大家讲讲傣族吧!

傣族自古以来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族,主人都会主动打招呼,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不骂人更不讲脏话。到傣族做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的时候,门口都有傣族小卜哨用银体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树叶轻轻洒到客人身上。走进傣族竹楼入座后,老人会给客人的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能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傣族最著名的恐怕是泼水节。每年四月的一天,傣族都要举行泼水节。这一天早晨,人们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群众性的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不管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地高兴,脸上挂着笑容。

傣族的女子对发饰很有讲究,大多梳高发髻,还爱在发髻上插缀鲜花;男士们则爱穿对襟或大襟的无领短衫,肥筒长裤。

傣族的居住物——傣族竹楼也小有名气。因为傣族人居住区气温高而竹楼又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傣族还有一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城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全村人都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亲请“赞哈”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傣族的民俗还有很多,他们的文化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看看,去探究的。有时候的话可以去一趟傣族体验一下哦!

第四篇:民风民俗作文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汇编五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风民俗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风民俗作文 篇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特色。今天,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萧山的民风民俗吧!

麻糍——俗称麻团。我和许多小朋友一样,只吃过麻糍,可没看见过麻糍是怎么做的。每年的冬至,每户人家都要做麻团,因为吃了麻团之后,就意味着我们又长了一岁。

今年冬至回到老家,我终于看见麻糍是怎么做的了。我们全家正在吃晚饭的时候,隔壁的四奶奶来串门了,告诉我们他们晚饭后要“搓麻团”。奶奶说等会儿带我们去看看,让我去见识一下麻团是怎么做的。妈妈很兴奋地说她小时候家里每到冬至前夕或者家里有喜事时,都会有“搓麻团”的风俗习惯,那时妈妈和她的姐妹一起围着大人们“搓麻团”,等待享受这糯糯的、香喷喷的麻糍,这是妈妈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我们匆匆忙忙地吃完晚饭,兴高采烈地跟着妈妈和奶奶,来到四奶奶家里,看见灶上的锅里正烧着水,不过一会儿,水就开了,只见四奶奶把半脸盆水的糯米粉全部倒了进去,用一双筷子不停的搅拌,这时锅里的粉都像橡皮泥一样一块一块的,我问奶奶这是在干吗,奶奶说:“着叫作打欠头。”奶奶说着,拿起铲子把它们捞到脸盆里,然后放上几碗粉,最后用双手不停地把它揉成团,直到粉团有点韧性为止四奶奶教我把粉团搓成长条,然后把它截成乒乓球大小的一个个球,放在手心里,用两手把它搓圆,再放到水里去煮,直到一个个圆球浮出水面为止。最后一步,在一个盆里撒上黄豆粉和白糖,把圆球捞起来放进去,然后不停的旋转,直到圆球上裹满为止,香喷喷的麻糍就新鲜出炉了。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颗就吃,好香好烫呀!

这就是我们萧山的民风民俗之一。

民风民俗作文 篇2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民风民俗作文 篇3

门神也是和春联有着同样地位的一件春节必备品,但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它已经不多见了。

我个人认为它的衰弱应该是因为现代建筑对于大门的改革,门神的画像很难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便逐渐消散了。

经过多方寻找,我终于看到了它。

听卖画人介绍,这是神茶及郁垒的画像,他们一个手执钢鞭,一个腰带铁锏,大有怒发冲冠之势。

通过资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

采摘野果,摘种桃树生活。

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

一天,鬼王想在这里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却被两兄弟打了一顿,鬼王一气之下,现出原形,在晚上闯进了两兄弟的住所。

两兄弟沉着冷静,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喂了老虎,众鬼便对他们俯首听命。

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桃树下检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民风民俗作文 篇4

壮族人们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们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们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们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们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们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人的服饰和汉族男人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们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们的品质之一。壮族人们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们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们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们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们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民风民俗作文 篇5

除夕夜那天,妈妈早早地把包饺子的原料准备好了,只等新年的钟声敲响包饺子吃。

到了九点三十分左右,我们全家人凑在一起包饺子。包着,包着,只见妈妈把两枚洗过的钱币分别递给我和爸爸,自己留了一枚,让我和爸爸包在饺子里。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妈妈笑呵呵地说:“谁吃到带有钱币的饺子,谁就会福气多多……”

在欢声笑语中,我们一家人一会儿工夫就把饺子包完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把已经准备好的佳肴美味端上了餐桌,紧随其后,热气腾腾的“福气水饺”也摆上了餐桌。我忙着让妈妈给我倒些调料蘸饺子吃,可妈妈给我倒的调料里竟没有消毒杀菌的“蒜泥”,我又问妈妈:“平时吃饺子调料里总少不了蒜,今天怎么没放蒜泥呢?”妈妈有些不耐烦了,生气地说:“大过年的,算(蒜)什么算(蒜)?小孩子家怎么这么多事呢?我见妈妈有些不高兴了便没再追问,只好闷头去吃饺子了。

我夹了一个饺子放在碗里,小心翼翼地咬开饺子,没想到,第一个带硬币的饺子就被我给“击中”,我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吃到钱币了,我是最有福气的人了……”爸爸、妈妈看我那高兴劲儿,相继也吃到了带有钱币的饺子。

我自言自语地说:“这都是托我的福啊!”我也真心希望我们一家新年快乐幸福,学习、工作新年新气象!

第五篇:春节民俗作文

【精选】春节民俗作文汇编五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民俗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民俗作文 篇1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那别具一格的春节。

对于四川人来说新年是很重要的。从初一开始,人们都要“走人户”,互相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一家老小都要一起“游喜神方”。在古时候人们都要一起出南门到武侯祠,烧香拜神,吃茶会友……对于四川的春节来说,还有一项不可缺少的习俗——逛庙会。

在庙会开始时,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欣赏着庙会这个盛大的“嘉年华”。在这里艺人们表演着各形各色的绝活,变脸、吐火等高难度技巧层出不穷。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滚铁环、做公鸡车、抽陀螺……各种好玩的游戏、精彩的表演、好吃的小吃,整条街上洋溢着喜气。

初七是人日,据说杜甫曾与他的友人高适等人在这一天到草堂作诗,互表思念之情。所以,在成都的人们都要到草堂和杜甫一起过。初八初九,大街小巷都会点起“天灯”,每到那时,整条街都被照得像白昼一样。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四川的春节与别处不同,正月十七春节才算结束,因为正月十六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游百病”。据说西北一带妇女多操持家务,因此体质较弱,容易生病,所以,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以驱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天长日久,形成了“游百病”这个风俗。身体弱的人们登上城墙,据说一年都可以不生病。

每当回想起这一切时,就好像自己还留在那时候一样。热闹的大街、特别的习俗、独特的绝活儿……那里的一切,都让我无法忘怀!

春节民俗作文 篇2

说到永康的春节习俗,那可真是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掸尘:农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掸扫去室内、家具及厨房各角落的灰土尘埃,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于来年不利。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倒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谢年:在除夕,永康城乡各地鞭炮阵阵,家家户户按照传统习俗摆出了方桌,点上了红红的蜡烛谢年,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祖:在我们这里,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个祖坟,就在坟前放鞭炮,为了让祖宗保佑我们。

拜年: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春节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每什么太大的差别吧。

春节民俗作文 篇3

我的故乡在河南焦作,新年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日子,是铭刻我们年龄变化的日子,是寒假里最轻松的日子。特别是我们家乡的新年

现在我的`学习任务之重是可想而知的,整个寒假都处于紧张之中,但我们还是愉快地度过了。是没有了作业?还是时空错乱?

不,当然是家乡的新年!

在除夕那天,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尝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圆的乐趣。吃完年夜饭后,我们还有摆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外面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聆听四处每一声喜庆的祝福,晚上八点钟我们一起坐在沙发上吃着麦芽糖,看新年联欢晚会(当然也会有几个小懒虫抵挡不住睡意……),到了十二点左右,也就是午夜零点时刻,我们又能听到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声,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的清晨,家家都会早早的起床,换上新衣,燃放鞭炮。吃一些饺子或汤圆(这是我们的习俗)接着,就是小朋友”工作“的时候了,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各家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茶、瓜子、花生、糖果等。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我们新年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吃汤圆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但可忙了孩子,吃饱了晚饭迫不及待的跑到街上去,展示自己绚丽的烟花。大街小巷里,烟花声、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各式各样的烟花,不仅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当美丽的烟花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红花,有的像五彩花,点点滴滴,汇成花的海洋,它们像对我们微笑,招手,在向我们致谢,谢我们给予了他们生命让他们在天空中伸展自己的腰身,多么快乐,多么活泼!姹紫嫣红的礼炮,打响了天南地北,让人们目睹自己的风采,每家每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吃汤圆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我们家乡的新年,没什么仪式,更多的却是欢歌笑语。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不定你们家乡的新年更是妙趣横生!

春节民俗作文 篇4

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春节,大家都很熟悉,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全世界大部分的人们都在欢度春节,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友人,都会迎接春节的到来说明国际上是多重视我国的春节啊!我为此骄傲!

可是,在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方式一定也略有不同,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我家乡度过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年货都准备好了。

除夕夜中,我们一家人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等待着12:00,也就是0:00的到来;将近0:00的时候,我家乡的居民就放起了爆竹,一直到了十二点过了十几分钟的时候才停下,这说明这儿的居民多么热爱春节,多么热爱中国啊!

我爱我家乡的春节!

春节民俗作文 篇5

赶集是过年的前奏。那时候,临近春节家长们总会商量着,一趟趟奔赴集市去采购,为家里更新扫帚、门帘等用旧的物什,但主要还是买回瓜子、花生、糖、肉、菜等美味的食物。大多数妈妈这时候最纠结的就是给孩子添新衣了,尤其经济拮据的家庭,多半会选择扯回几尺布,托付有裁缝手艺的亲友,帮忙缝制,给期盼一年的孩子带来些惊喜,在衣食尚不丰富的年代,过年时没件新衣服,对大人孩子都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情。

小年一过,为过年而展开的美食筹备算是正式开始。蒸年糕、蒸馒头,很多主食都是提前准备,那时候冰箱还是个神话,北方寒冷的天气能起到很好的保鲜作用。做好主食——过年时大人们就可以不必太操劳。

三四十年前,各家也没有高压锅、电饭锅这些烹饪利器,炖肉、做鱼也都是提前进行,各家安排的具体时间不一。常常是谁家屋檐下飘出阵阵浓香,就有邻居走过时大声问一句:开始炖肉了?主妇就满脸笑着大声应一句。家里顽皮的孩子像只小猫围着锅台团团转,被新年的氛围感染得心情也好起来的妈妈们,经常是嘴里呵斥着,却揭开锅盖,先用筷子夹出两块,给家里的孩子先解解馋。

说回到吃,和大多数北方城乡一样,几十年前保定孩子眼中的美食节是从小年就唱响序曲的。多数人家知道“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的传统,虽然在很多家庭中并不能感受到送“灶神”的仪式,但家庭主妇们大多自这一天开始会买来糖瓜和其他一点零食,吸引的小孩子们眼神巴巴地望着那些原本该被灶神享受的糖瓜,很有点垂涎三尺的滑稽和可爱。

我国北方一直讲究“回家赶上吃三十晚上的饺子”就算到家过了年。所以老保定人对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这两顿饭相当重视,而且在过去,多数家庭这两顿饭都是在家吃饺子。一家人围坐桌前,老少齐下手共同包饺子,然后等着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男性长辈们有时还会喝上一点小酒,其乐融融地交流一年来的经历感受,那种场景与氛围,和今天动辄酒店吃饭甚至年轻人唱歌狂欢的过年形式相比,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按照老规矩,大年初一的这顿饺子是新年里全家人的第一顿饭,尤其强调“团圆”之意,这顿饺子因为“招财进宝、福不外流”的特别寓意,在过去风俗保守的年代,不仅排斥外人,甚至连已嫁出去的闺女也不能回娘家来吃,今天看来这该算是陋习了。

三十和初一过去,鞭炮声还在此起彼伏,春节期间吃的主题到此远未终止。整个正月里,亲戚家的互相走动,村里乡里的舞狮会、高跷会,孩子们的眼睛总会发现那些好玩和好吃的目标。虽然北方各地吃食很大程度上相类似,但保定冰糖葫芦、糖人面人和烤红薯的美味,就不是其他地方的人们都能享受到的了。至于定兴的玉米面薄饼、安新的芒子、鸡头、老菱角等各县美食特色,已不是本文短短篇幅所能容纳了。

下载民俗活动的作文(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俗活动的作文(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风民俗作文(共5篇)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三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

    闽南民俗活动(共5则范文)

    《闽南民俗活动》教案 时间:2016年3月22日 班级:中三班、中四班 教师:吴梅治 吴红英 目标 1、通过看看、听听、说说、尝尝、做做,了解闽南小吃面线糊,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民俗作文

    过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

    元宵节民俗活动

    元宵节的民俗活动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

    民俗活动策划书

    河南科技大学校学生会 民俗文化节——雕塑作品进校园策划书主办单位:共青团河南科技大学委员会承办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委员会社会实践部 协办单位:洛阳市雕塑艺术研究会民俗......

    节日民俗活动

    节日民俗活动1.春节一、背景春节,旧历新年,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的岁首。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重阳节民俗活动

    重阳节民俗活动 重阳节民俗活动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民俗活动的作文范文大全

    精选民俗活动的作文四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俗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