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描写校园的诗歌
描写校园的诗歌大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校园的诗歌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描写校园的诗歌大全1校园四月天
作者:刘琳
四月,悄悄走远。
那潇潇背影后,留一地芳菲。
晨兮四月,静静校园。
一片片紫荆花瓣,别吻枝叶,飘然落上肩头,轻轻握于指间,露珠晶莹,情丝尚存。
淡淡的,柔柔的。
心间,一丝怜惜、一丝轻叹……
漫步校园,鸟语花香。
一份份静逸美丽,怡然宁馨。
一池池碧玉荡漾,梦影妙曼。
多想,让时间凝滞、让美丽定格,多想,在清心舒雅的四月天,在芳菲迷醉
握住那一手温暖…
黄昏四月,夕阳缀染。
五彩云裳,印红笑靥,习习海风轻抚,淡淡花香弥漫,一份淡雅,几许情趣,一份美好的祝福,在天空与夜幕喁喁情语间轻澜。
天空,宁静悠远,思绪,遥遥驰骋于天地间。
四月啊,可否让我融进你的深邃温暖?
四月啊,可否邀我于绮梦悠悠中曼舞轻歌?
描写校园的诗歌大全2一起走过风吹的校园
作者:桑果花
一起走过风吹的校园
你可曾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在古老的楼道里回响
清脆而悠长
一起走过风吹的校园
你可曾看到矫健的身影
在绿草如茵的运动场上
如雄鹰翱翔
一起走过风吹的校园
你可曾闻到幽幽的桂花香
在蜿蜒曲折的小路旁
馥郁且芬芳
一起走过风吹的校园
你可曾想起那灿烂的笑脸
在温暖明亮的课室里
如彩霞飞扬
一起走过风吹的校园
仍是当年的模样
但愿你我未曾忘记
珍藏这最美的时光
描写校园的诗歌大全3缘起武大
作者:冬冬
不知是命里注定
还是有什么主宰我的神明
横跨大半个中国
寻觅黄鹤一直留恋的云梦
泽畔一直缭绕着读书声
《楚辞》也从未停止两千年的憧憬
不仅仅为了窈窕的夜晚
也不仅仅为了白天的奔腾
如果不是因为依依的湖水不时地骚扰
我一定复制你如烟的歌声
因为没有什么可以抵御
势如长江的滔滔爱情
面对着不断阴晴的月亮
你徜徉着柔情的晚风
把一串串精雕细琢的话语
点缀成东湖上波光粼粼的星星
所有的脚步都被翻译成英语
好似每个单词里都蕴含了猜不透的深
珞珈山的小路至今还记得
那飘洒了一路秋波的眼睛
你搬来整整一座山城
几乎让每个见过你的学生钟情
而只有那个为爱而生的才子
愿意成为你爱情里的第一个牺牲
你孤傲成一枝孤芳
我预订了二十二岁以后的日子
还有一定要陪伴我的那些路灯
描写校园的诗歌大全4一个关于青春的隐喻
作者:梁华
我的`青春有一匹白马来过
青青校园
初夏的晨曦中
周遭只有淡青色微亮的轮廓
一匹真正的白马
蓦然走过
洁白的身躯映衬着天青色
颈项间的鬃毛
把飞扬的风轻轻俘获
眼神只是一个对望
瞬间地惊悸
和所有似是而非的承诺
就这样倏忽而至地
仿佛天神无意间的失落
又倏忽而去了
仿佛天神刚刚从这里经过
青青校园
初夏的晨曦中
周遭只是淡青色微亮的轮廓
我的青春有一匹白马
真的来过
描写校园的诗歌大全5美丽的校园
作者:佚名
在校园中学习和生活着
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和美丽
小草探头带出泥土的芬芳
紫荆把全身涂满嫣红
垂柳枝头摇摆春天的舞姿
玉兰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即便花落
也只能带走你所有的忧伤
剩下果实快乐的成长
即使叶黄
也只能感谢秋天
秋去冬来孕育下一次的梦想
满眼都是朝气蓬勃
入耳皆是琅琅书声
和年轻的孩子们在一起
生活
一直充满春的呼吸
美丽着幸福着
在我的春天我的校园
第二篇:诗歌描写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之描写
一、表达方式:
叙述: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件(《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议论:侧重于理趣的表达(《题西林壁》)
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如“离离”、“好雨” 等,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借事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正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描写内容及角度: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近、上下等。(注:归入表现手法部分讲)
二、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1、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3、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4)渲染、烘托(5)点面结合(6)白描 工笔(细节描写)
三、精讲: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侧面描写(衬托):是指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人从触觉、视觉、听觉几个角度,侧面描写(衬托)雪,生动传神地写了一场夜雪。练习:
海棠 唐·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诗歌是如何表现海棠的美丽的?
2、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定点观景、移步换景等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山行 》
3、描写角度:视觉(绘声绘色)、听觉(摹声)、嗅觉、触觉等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虚实结合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5、动静结合
①动静结合,是指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杜甫《绝句》中的三、四两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②以动衬静,是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以明衬暗是指用光亮来反衬环境的幽深。例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一、二句以“响”衬“寂”,空谷传音,愈见空山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三、四句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6、点面结合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
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江雪》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7、渲染
渲染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以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从形态、声音的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
8、白描手法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 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但形象呼之欲出,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9、区分: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四、精练:
1、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2、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3、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4、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三)
雨后池上 刘敏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6、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本诗是如何写景的?
7、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本诗在写景状物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请就其中一点加以赏析。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之描写
一、表达方式:
叙述: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件(《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
议论:侧重于理趣的表达(《题西林壁》)
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如“离离”、“好雨” 等,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借事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正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描写内容及角度: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近、上下等。(注:归入表现手法部分讲)
二、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1、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3、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4)渲染、烘托(5)点面结合(6)白描 工笔(细节描写)
三、精讲: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侧面描写(衬托):是指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人从触觉、视觉、听觉几个角度,侧面描写(衬托)雪,生动传神地写了一场夜雪。练习:
海棠 唐·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诗歌是如何表现海棠的美丽的?
本诗就是正面和侧面相结合来展现海棠的美丽。
2、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定点观景、移步换景等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山行 》
3、描写角度:视觉(绘声绘色)、听觉(摹声)、嗅觉、触觉等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虚实结合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5、动静结合
①动静结合,是指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杜甫《绝句》中的三、四两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②以动衬静,是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以明衬暗是指用光亮来反衬环境的幽深。例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一、二句以“响”衬“寂”,空谷传音,愈见空山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三、四句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6、点面结合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
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江雪》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8、渲染
渲染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以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从形态、声音的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
8、白描手法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 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但形象呼之欲出,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9、区分: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四、精练:
1、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细节描写。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1、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阐运用)
3、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析效果)答题步骤: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
2、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3、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①三、四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②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③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4、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三)
雨后池上 刘敏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案示例:这两道题目都是考查动静结合的常识的。(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槛”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当然,动静结合是相对于所描写的中心景物而言的,一般说来所写景物往往一主一次,以次衬主,理解上不能望文生义、似是而非,否则就会掉入命题人设置的陷阱里。
6、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本诗是如何写景的?
①迟日江山丽(大处着墨,粗鄙勾勒,先写了宏大之景<江山>,然后再从小处<燕子、鸳鸯>落笔)②写景富有层次感,先写远景<春日、江山>再写近景<燕子、鸳鸯>,同时按从高<燕>到低<鸳鸯>的顺序。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燕飞”动,“鸳鸯睡”静。
7、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本诗在写景状物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请就其中一点加以赏析。
1、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先由远及近:远景(林断、山明),描写远处的树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描写翠竹遮隐着墙,墙外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再由上而下地写景: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荷映水,散发着幽微的清香。
2、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断”
“明”“隐”,使这些近景顿时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飞白鸟”,形象活泼。动静结合,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
3、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飞白鸟”与“照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写出荷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写景的常见手法
1.景物的层次感(视角切换:远近高低的处理)2.大处着墨,小处落笔。(先勾勒大的背景、大的轮廓,如天地一类的,然后再写细小的事物)3.动静结合(既有动又有静,动静互生互衬,和谐,充满生机)4.注重色彩(多样与协调)5.感官变化(所见所闻(听)、嗅觉、触觉)6.虚实结合(想象)
第三篇:校园诗歌
校园诗歌
当校园里第一朵花儿开放的时候
我们相约在校园
当校园里第一课铃声响起的时候
我们想见在校园
挺拔的白杨
随着微风向我们招手
翠绿的柏树
迎着阳光向我们微笑
同学们
那一张张阳光般的笑脸
那一声声亲人般的问候
都犹如一个个烙印铭记于心
黑板上
老师用勤劳的双手
书写着我们成长的足迹
讲台上
老师用铿锵的话语
带领我们遨游书海
那一张张满分的考试卷
凝聚了老师多少心血
那一本本优秀的作业本
汇集了老师多少汗水
啊!校园是一首旋律优美的交响曲
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音符
每一个故事都是其中的一段旋律
让我们用勤奋做画笔
描绘出人生的绚丽澜图
让我们用欢声做音符
拼凑成青春激昂的乐曲
第四篇:校园诗歌
走进美丽的校园,校园里书声琅琅。踏进绚丽的树林,那里有桂花飘香。来到温馨的教室,那有亲爱的老师。奔到辽阔的操场,那有欢乐的伙伴。我爱美丽的校园,我爱绚丽的树林,我爱温馨的教室,我爱辽阔的操场!
第五篇:校园诗歌
校园诗歌、散文朗诵比赛安排
为了迎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优秀品质;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校决定于3月18日举办一次以“歌颂祖国,赞美家乡”为主题的诗歌、散文朗诵大赛。
一、参赛作品以“歌颂祖国,赞美家乡”为主题,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朗诵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以内。
二、每个班参赛选手3--4名,各班班主任于3月15日
把本班的参赛选手名单及参赛作品题目上报学校团支部。
三、活动组织者:郑州朱永祥王文俭
四、评委:秦云 刘自录虎志俊魏国鹤郑有火来红
五、设奖说明:一等奖2名
二等奖3名
三等奖4名
鼓励奖6名
小岔乡九年制学校政教处
小岔乡九年制学校团支部2008、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