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踏莎行晏殊五篇

时间:2022-03-28 02:3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诗歌阅读 踏莎行晏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诗歌阅读 踏莎行晏殊》。

第一篇:古代诗歌阅读 踏莎行晏殊

古代诗歌阅读 踏莎行晏殊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代诗歌阅读 踏莎行晏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踏莎行·晏殊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掉依波转。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此词上片开始写送别场面,然后分别从居者、行者两方面写离情,一方面表现居者依依难舍,另一方面叙写行人不忍离去。下片单从居者方面写思念。因行者从水路乘船走,所以仍紧扣水波写。“只送平波远”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意境相同。

起二句,写饯别情依依。古人出行时祭祀路神,因称饯别宴会为“祖席”。“长亭”为送别之地。“离歌”与“别宴”同属一事,而“别宴”又与“祖席”意同。此处不避重复,是为了强调送别的场面。“香尘”句,写刚分手时的情景:落花满地,尘土也带有芬芳的气息,已隔着漠漠的香尘,彼此还一再含情回顾。“回面”,虽未点明是“居人”还是“行人”,但可以想见双方都缱绻缠绵,不忍别去。四、五句从送者与行者分别写来,两相对照,令人尤难解颐。尽管在频频回望对方,总有不能再看到的时候。一个小树林,隔断了人的视线,那马儿也象了解“居人”的心意,仰首长嘶,而“行人”已乘船渐行渐远,终于随着江流的.曲折而隐没不见了。马嘶、棹转,从侧面衬托出别情之深。

过片两句,写“居人”登上画阁,不禁黯然魂消,凭倚高楼,独自含愁极望,惟见江波映照着落日余辉,伸展向遥远的天边,徒令人增添别恨而已。居人登楼,只是惘惘离怀,有所不甘,并不必为了继续目送行舟。词语不粘不脱,有悠然远意。在时间上,下片与上片亦不一定紧密衔接,登楼极目,只是别后的情事,遥念行人,无时能已。句中“只送”二字,怨极恨极而又无可奈何,语言平易而意旨深曲。收二句“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写别后的思量,自上句“平波远”三字化出。抒情主人公放纵自己的想象,让此情随波而去,绕遍天涯。由眼前的渺渺平波,引出无穷无尽的离愁,意境本已深远,再以“天涯地角”补足之,则相思相望之情几趋极致。

此词写饯别相送及别后的怀思,均情景逼真,含蕴无尽。如一幅丹青妙手绘的春江送别图,令读者置身其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缱绻深情。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谓这首小词“足抵一篇《别赋》”,当非过誉。

第二篇:晏殊《破阵子》 欧阳修《踏莎行》

晏殊《破阵子》 欧阳修《踏莎行》教学案

主备人:薛胡

审核人:罗旭东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晏殊词所运用的白描手法。

2、体会《踏莎行》中所表现的天涯游子的离愁别恨。

3、初步了解北宋初期词作“格调高远”的特点。

一、走近作者。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尤善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抒情。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二、研习词作

A:研习《破阵子》

1.清明前为何选写梨花、清明后为何选写柳花?

春社在春分前后,据花信(花期)风,五日一信,春分依次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三信,依次为桐花、麦花、柳花。作者力图很准确地写出时令的特征。

2.“三四点”“一两声”是实写还是虚写?

看似实写,实为虚写。意在表现环境的幽静。

3.“巧笑”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巧笑东邻女伴”是倒装句,调整以后为“东邻女伴巧笑”,东邻女伴笑得真好看呀。这是填词适应格律要求的需要。

4.下阕省略了那些内容?

下阕省略了两点内容:一是采桑女对话内容,“西邻女问东邻女:你为什么笑得如此开心?东邻女回答说”。二是采桑女斗草的过程描写。文笔简洁,手法巧妙。

5笑何以从“双脸”生?

“巧笑”的是东邻女,“斗草赢”的也是东邻女,所以,理当东邻女笑“笑从双脸生”。“双脸”的理解确实是问题。

“脸”这个字《说文》里未收,见于《集韵》《广韵》,“脸”即颊,“双脸”即双颊,“脸”也可解释为睑,双脸即双眼。笑从双眼生,表现东邻女确实发自内心地笑了。

也可以将前句看作东邻女与西邻女之间的对话,这样,就解释为两个少女的笑。

6.两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与作者有什么关系?

这首词是三首词里唯一一首有题目的词,题目概括了全词的主要内容。上下两阕扣题展开。上阕写自然景色,描写轻盈飞翔的春燕,缓缓飘落的梨花,星星点点的青苔,绿叶深处的莺啼,飘飘忽忽的柳絮,景物里透出细、小、轻、缓的心理感受,写出有名的“闲适宰相”的闲雅情趣。下阕写采桑少女,描述充满青春气息的乡间少女游玩嬉戏的场景,表现久居高位的作者偶尔流露的人的天性真情。自然景色是青春少女的背景,青春少女增添自然春色的活力,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凭借文本,可以作出大致准确的解读。

通过描写美好的春景,表现作者对平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小结:阅读鉴赏应依据文本

7.如何体现“格高韵远”的北宋词特点?

“格高韵远”即格调高远,指北宋词的内容和形式在唐五代词基础上的发展。写女子是承袭唐五代词“艳词”之风,写清新活泼的采桑女是发展创新,体现格高韵远。2.B:研习《踏莎行》

1、简要分析这首词上下片的描写的抒情主人公。

2、上片起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结合下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春水”的比喻好在何处?

4、下片最后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传唱久远的名句,试作简要赏析。

四、拓展延伸,背诵。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巩固案

一、字词注音

莎草()征辔()平芜()薰风()迢迢()

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1)“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2)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更恰当?为什么?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第三篇:踏莎行诗歌集锦

1踏莎行·心儿寿诞(七部韵)

雪送康祥,心儿寿诞。友朋欢聚屏前见,吟诗作赋诉衷肠。

欢欢喜喜聊佳缘。

歌唱悠扬,女中硬汉,为人友善人人赞。

多群交往苦同甘,欢欣笑语同声叹。

2踏莎行(三部韵)

月暗星稀,孤身独倚,心情烦闷无人理。

屏前漫步诉离心,痴心一片情难止。

人去难留,情深依始。一人在外全家意。

辛辛苦苦打工求,个中滋味谁人记?

3踏莎行(三部韵)

天有阴晴,人离悲喜,一人在外家家是。

秋收春种一人提,心酸苦乐何人记。

故土难离,情深不已,临行有语从何起。

车前招手举频频,回头一顾离愁里。

4踏莎行(四部韵)

北雁南飞,莺莺细语。

月圆之夜难离去。

回头三顾步依依,悲悲切切人难去。

离后衣衫,离时妆具,思人睹物时时觑。

家乡皓月冷冬寒,回归之日何时聚。

5踏莎行(四部韵)

情似蚕丝,人如杨絮,空楼独守徒相觑。

一江春水向东流,何时得与离人叙。

睹物思人,盈盈泪注,星稀月暗无人诉。

孤楼独守断肝肠。何期月下人团聚。

第四篇:《踏莎行》教案

《踏莎行》教案

一、导入:

在北宋的词人中,秦观原是以独具善感之“词心”著称的一位作者,冯煦在其《宋六十一名家例言》中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之词,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所以他的此种,往往能写出一种极为纤细幽微的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秦观写的《踏莎行》,一起来领略秦观的诗歌魅力。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有关作品。

2、分析本词的意境,赏析本词情景交融的手法。

三、学习引导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高邮)人。三十六岁中进士。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藤州。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最幽微的一种感受——一种很敏锐的感觉。他的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早期的词,表现了一种柔婉幽微的感受;一类是他经过政治挫伤以后,所写的寄慨身世的词。

第一类的词举例: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其中没有流露出什么具体的事情。找不到什么寄托。没有像韦庄的一个爱情故事,也没有像温庭筠的可以引起寄托的联想,也没有像晏殊、欧阳修那样的怀抱和修养,就只是一种敏锐的感觉。“小楼”“轻寒”“淡烟”“画屏幽”“轻似梦”“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都是轻柔的叙写,一个沉重的字都没有。“逢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一般人常把抽象的事物比作具体的事物,这里却把具体的事物比作抽象的感情。后句中的“愁”只是一种闲愁。但是如果不是有轻似梦的感受的人,能够写出“自在飞花轻似梦”的句子吗?如果不是有纤细愁思的人,能写出“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句子吗?

他还有一首《八六子》,这样来写女子的美丽“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是一种内在的美丽。

《蒿庵论词》:“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这就是秦少游词心的本质。

秦少游传记记载他少年有大志,喜读兵家之书。他仰慕的是政治功业上有成就的,但是,他经不住挫折,经不住打击,这是他与苏轼最大的区别,他与苏轼、黄山谷比较,年岁最小,但是,却是死去最早的一个。

三、问题组:

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句中实景还是虚景,为什么?

2、“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这句话中中哪些是象征性的景物?

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中“砌”当如何理解?

4.“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最为苏轼欣赏,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四、小组讨论交流

五、结果交流,课堂展示

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句中实景还是虚景,为什么?

词人是在郴州的一个客舍里的。他说怎么能忍受这种凄凉的滋味:孤馆闭锁在春天的料峭的寒意之中,听了一天杜鹃的啼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迁贬在外的。哪一天才能回到妻子身边去团聚呢?所以,这两句者写实的情景。

2、“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这句话中中哪些是象征性的景物?

“楼台”,高大,崇高。词人少有大志、喜读兵书的时候,心中有一个高远的理想和目标,好像是一个楼台一样。可是,经过这么多的挫伤,是“雾失楼台”,在云雾的遮蔽之中,这个理想的楼台迷失了,再也看不见了。

“津渡”,是一个出路,一个出口,是登船上路的码头。在夜月的迷蒙之中,这津渡也迷失找不到了。

这里的雾和月,与后面写的“杜鹃声里斜阳暮”的现实情景是不相符合的。这两句所写的不是现实的情景,而是他内心之中的一咱破灭的感觉。而把内心破灭的感觉,用这种假想的、不是现实的形象表现出来,就使它有了一种象征的意味。

“桃源”,象征着一种追求的理想世界,是一个理想世界破灭的象征。秦少游想到了桃源的故事,才说“桃源望断无寻处”。由这句的联想,想到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是一个美好理想的破灭,而他们现实生活则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中“砌”当如何理解?

“砌”字:感情的品质和感情的数量,是代表这个作者的品格和质量的。此字有力感,有份量感。和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写流去的恨。而此处的恨是一块一块坚硬的砖石砌起来的,是那样的沉重,是重重叠叠的恨,数不清说不尽的恨。

同时,也化虚为实,赋予愁以具体可感的形态。

4.“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最为苏轼欣赏,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郴江发源于郴山,而它的下游流到了潇湘水中去了。这是地理的现实。秦少游问的无理。他说郴江从郴山发源,就应该永远留在郴山,它为什么居然要流到潇湘的水中去了呢?“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寄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辞。正是那生活遭遇到极大忧患挫伤苦难的人,才对天地之间的不平发出这样的诘问。

所以这两句词的意思是,郴江就应该留在郴山。有美好志愿的人,应该成就美好的志愿。为什么不能使美好的东西永远留下来呢?表情沉痛。

六、规律点拨

意境(境界)是在内心和外物相契合的基础上,以敏锐的艺术感觉捕捉到,并用富有表现力的文字语言描绘出来的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自然人生(社会生活或自然景色)画面。

七、课堂小结

第五篇:《踏莎行·小径红稀》晏殊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踏莎行·小径红稀》晏殊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原文

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作品注释

⑴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踏云行”“潇潇雨”等。双调小令,《张子野词》入“中吕宫”。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四言双起,例用对偶。

⑵红稀:花儿稀少、凋谢。意思是到了晚春时节。红:指花。

⑶高台:高高的楼台,这里指高楼。阴阴见:暗暗显露。阴阴:隐隐约约。

⑷不解:不懂得。

⑸蒙蒙:形容细雨。这里形容杨花飞散的样子。

⑹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

⑺游丝转:烟雾旋转上升,像游动的青丝一般。

作品译文

小路边的红花日渐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占遍,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

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面,静静的炉香像游丝般袅袅升腾。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

作品鉴赏

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遍野;高台附近,树木繁茂成荫,一片幽深。“红稀”“绿遍”“树色阴阴”,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暮春气息很浓。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这几个词却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也有移步换形之感。“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所写的杨花扑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词人描绘这一景象时,却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成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计留春,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这里虽写暮春景色,却无衰颓情调,富有生趣。“蒙蒙”“乱扑”,极富动态感。“行人”二字,点醒以上所写,都是词人郊行所见。

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内,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着“藏”“隔”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炉香静逐游丝转”写如此闲静的室内,香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和飘荡的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一起,分不清孰为香烟,孰为游丝了。“逐”“转”二字,表面上是写动态,实际上却反托出整个室内的寂静。“逐”上着一“静”字,境界顿出。

结拍“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跳开一笔,写到日暮酒醒梦觉之时,原来词人午间小饮,酒困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这里点明“愁梦”,说明梦境与春愁有关。梦醒后斜阳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长难以消遣之意。贺铸《薄幸》词“人间昼永无聊赖。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也正是此意。

词牌简介

踏莎行,词牌名之一。调名从唐韩翃诗句“踏莎行草过春溪”而来。双调,五十八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起首四个四言句,前人多用对偶。另有《转调踏莎行》,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韵,是别格。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江南曲》、《芳心苦》、《芳洲泊》、《度新声》、《思牛女》、《惜余春》、《阳羡歌》、《晕眉山》、《踏云行》、《潇潇雨》等。

作品格律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

注:○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下载古代诗歌阅读 踏莎行晏殊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诗歌阅读 踏莎行晏殊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晏殊《鹊踏枝·蝶恋花》

    晏殊 《鹊踏枝·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

    踏莎行秦观教案

    踏莎行 秦观 教学目标: 1、读懂这首词的大意,品味语言; 2、探讨词中象征性景物的内涵;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探讨象征性景物的内涵; 教......

    欧阳修 踏莎行 公开课教案

    踏莎行 教案 欧阳修 一、导语: 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 立身以立学为先......

    踏莎行初春阅读答案

    篇一:踏莎行初春阅读答案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注】①徐灿......

    踏莎行 郴州旅舍 教案

    踏莎行 郴州旅舍 秦观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这首词的大意,品味语言; 2、探讨词中象征性景物的内涵;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探......

    《浣溪沙》晏殊

    读后感 晏殊的这首《浣溪沙》真是感伤时光易逝,人生有限的千古名篇。作者傍晚坐在老旧亭台,一边饮酒一边听曲,望着渐渐西沉的夕阳,回忆过去的往事,内心充满深深的惋惜和惆怅。面......

    浣溪沙晏殊

    浣溪沙选自《珠玉词》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写一曲新词喝一杯美酒。 天气还......

    晏殊 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1]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2] 作品赏析 【注释】: [1]“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