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杜牧古诗(大全5篇)

时间:2022-03-28 02:2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明杜牧古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明杜牧古诗》。

第一篇:清明杜牧古诗

清明杜牧古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杜牧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清明日狸渡道中》

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土番)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长安清明言怀》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清明二绝·其一

(宋)陈与义

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日忆诸弟》

韦应物(唐)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湖寺清明夜遣怀》

李群玉(唐)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

罗隐(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后登城眺望》

刘长卿(唐)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第二篇:杜牧写的清明古诗

杜牧写的清明古诗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牧写的清明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注释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⑵纷纷:形容多。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显示全部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显示全部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第三篇:杜牧《清明》赏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又称杜樊川。大和二年(828)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

历参沈傅师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及牛僧孺淮南节度使幕府。入为监察御史。武宗时,出为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宣宗时,为司勋员外郎,终中书舍人。

世称杜司勋。工诗、赋、古文。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

【诗文今译】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扬扬的漫天漂洒,路上的行人一个个情绪低沉,面带忧愁之色。请问,往哪里去才有小酒店呢?牧童指了指远方那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

【诗文赏析】

要弄清楚这首诗,就要先弄清楚清明、寒食节、扫墓的关系。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就是说“清明”一开始只是一个节气,而并非是节日。

扫墓成为正式礼仪是唐朝的事情。唐明皇在开元二十年下令:“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世相传,已成习俗,应该允许,使之永为常式。”也就是说在古代扫墓的“法定日期”是寒食节,而不是“清明节”。需要明确的是把“清明”作为“清明节” 应该是唐朝以后的事了。

由于寒食节大多是在清明的前一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稀里糊涂”地把寒食、清明合二为一了。至于为什么到现在真正的“扫墓节”——寒食节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清明节凸显出来,就连专门研究民俗的专家也无从考证了。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是独一无二的。

这首诗所描写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齐全,婉如一篇小小说。整首诗处在一个动态的情景之中,体现在诗句中的“雨纷纷”、“行人”、“借问”、“遥指”以及对话部分,每个诗句都是一个活动的场景,贯穿起来就是一个情景剧。“纷纷”交待的是春雨的意境,然而这一天恰恰是清明,是人们按照习俗上坟扫墓的清明节,因此就有了那位雨中行路者“欲断魂”的心情,接下来便是一问一答,全诗可谓是“有声有色”。

“清明时节雨纷纷”交待的时间和场景,“路上行人欲断魂”直点“行人”当时的心境。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问一答的简单对话,情景十分生动,增加了诗歌的跳跃性和动感。

这首诗语言通俗直白,没有难懂的地方,音节和谐自然,情景清新生动,境界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第一句是“开”,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是“承”,交待了人物及其心境;第三句是“转”,引出了对话,并且想“借酒消愁”;第四句是“合”,是第三句回答,读到这儿,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觉得后边应该还有故事要发生。

【注释】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

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

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韵义】

【评析】

清明节真实的写照,短短的几句话把清明节赶去给故人上坟的心情描写的淋漓尽致。后人不会有比这首诗写的更完美了!

对杜牧《清明》诗旨之理解,历来多有分歧:或为“雨中伤感”说,或为“踏青游春”说,或为“哀悼亲友”说。反复揣摩诗意,则第三说最为切实。诗中所表达的就是诗人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定场景中所产生的特有的心理感受与思想情绪。诗旨主要在于表现生者“行人”对已故之亲友们的沉痛伤悼之怀与深切怀念之情。此诗艺术手法高超,别具形象圆整、叙事曲折、画面丰盈、章法自然之审美价值。后人甚爱此诗,对其采用删缩、变体、仿拟等再度创作之方式,形成一道诗歌接受的亮丽景观。《清明》诗以其思想与艺术的杰出成就,奠定了清明哀悼诗千古绝唱之地位。

世事多所难以逆料者。一千多年前的晚唐诗人杜牧,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千载之后,他的一首七绝小诗《清明》,竟然在90年代初被香港文化机构评选为“十佳”唐诗之一,并名列第二。①“小杜”虽然未能亲获这份殊荣,享受这份快乐,但就其《清明》一绝的魅力与影响而言,就足以使其百世流芳、千古不朽。

①。十佳”唐诗排名依次为:盂郊《游子吟>、杜牧《清明)、李白《静夜思》、王之涣《登鹳雀楼》、李商隐《乐游原》、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李绅《悯农》、李白《早发白帝城》、贺知章《回乡偶书》。见1992年9月23日《新民晚报》。

第四篇:杜牧《清明》诗词_改编

《清明》 改编

——杜牧《清明》七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由于《清明》诗具有诱人的思想价值与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人们便以不同的手法与形式来表达对这首诗特有的关注、喜爱与接受情怀:或删缩、或变体、或仿拟、或集句、或制谜、或对联、或用典、或故事、或演唱、或争名,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影响到了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道五彩缤纷又颇为壮观的文学风景线。

(1)删缩。有人以为《清明》诗的语言多含水分,需要挤缩删除。首旬删“清明”二字,是因为诗题《清明》已示意。次句“路上行人”累赘,“路上”二字当删。第三句“酒家何处有”,问意已明,故无需“借问”。末句“遥指”者不必确定为“牧童”,可以泛指,故“牧童”可删。如此一来,七绝则成五绝:

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简则简矣,然氤氲诗中的舒缓情味与牧童形象则荡然无存矣。

有人则更是大刀阔斧,将每句的前四字统统砍光,只留下后面三字,俨然成为一首《清明》“三字经”了。砍后之诗云:

雨纷纷,欲断魂。何处有? 杏花村。

如此之诗,还有何意境可言?像这样的删缩法,甭说九泉之下的“小杜”不同意,就连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不予认可。删缩《清明》诗之举是徒劳无益的,但却从反面证明了《清明》诗受人喜爱的魅力所在。

(2)变体。所谓“变体”,即通过增加有关词语或变动标点符号位置,将原来的七绝诗体变成其他的文学样式。如此变体,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与审美旨趣。微型剧本之变体。有人在原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一些提示语与标点符号,则变成了一则微型剧本。

题目仍为《清明》,其内容为: [时间]清明时节。[布景]雨纷纷。[地点]路上。

[人物]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戏剧要素一应俱全,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科白,清清楚楚,堪称世界上最短的剧本。

绝妙好词之变体。宋代有一位书法家,将《清明》诗写在自己购买的白纸扇上,友人见后,便添上了标点符号。经其一点,便成一阙好词,其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由诗改词,其意未变,而吟诵之间则别添一番抑扬顿挫之美,收到了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雅趣酒令之变体。酒令中的雅令,种类甚多,其中有以《清明》诗句作令者。兹介绍两种:一种叫“诗句减字意足令”。具体方法是:每人诵古诗一首,将其中一句减去一字或数字,但仍然成意。如《清明》改为酒令词则为:“清明时节雨,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首句减去“纷纷”二字,但并不影响诗意,符合酒令要求。按酒令规定,若有人说不出,那当然就要罚酒了。另一种叫“七步成诗令”。此乃唐诗令中的一种。

方法是:令官先饮令酒,然后命众人依次行令。行令者需离席踱七步成诗,要求各取诗一句。首句呤罢,令官便正色日:“晓得了。”次句需反其意,第三句自问,令官即喝问:“为什么?”第四句解之。若七步不能成诗者则罚酒一杯,杜撰者亦罚酒一杯,众皆称善者赏酒一杯。如有人这样行令道:

“三月三日天气新,(令官:“知道了。”)路上行人欲断魂。暗洒闲抛却为谁?(令官:“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 “路上行人欲断魂”,正与首句意相反,符合此令要求。

(3)仿拟。仿拟,修辞格之一种。故意模仿现成的词语句篇而仿造一个新的词语句篇,这种修辞方式叫做仿拟。其作用是有助于揭示事物的内部矛盾,增强概括力,使语言明快犀利,富于幽默感,具有讽刺色彩。在明末清初的**年代,一塾师只顾自己逃避城乱躲入乡村而抛弃学生不管。有人则仿拟《清明》诗讽刺道:

清明时节乱纷纷,城里先生欲断魂。借问主人何处去,馆童遥指在乡村。

1976年清明节,在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众多诗歌中,有一首仿拟《清明》诗则别具意味,诗日:

清明时节泪纷纷,八亿人民恸断魂。借问怨从何处起,红墙里面出妖精。

此诗对周总理的爱与对“四人帮”的恨溢于言表,是一首难得的仿拟佳作。

(4)集句。集古人的诗句为一首诗,是谓集句。集句诗始于晋代的诗人傅咸。在杜牧《清明》诗之后,有不少集《清明》诗句者。清人钱德苍《解人颐》载有一诗云:

三生石上旧精魂,化作阳台一段云。词客有灵应识我,碧山如画又逢君。花边古寺翔金雀,竹里春愁冷翠裙。莫向西沙歌此曲,清明时节雨纷纷。

此诗以《清明》首句作结,凸现凄凉意境,效果甚佳。

(5)制谜。在谜海中,以《清明》诗句人谜者,不胜枚举。或作谜面,或作谜底,无一不可。兹仅举作谜面者述之。《清明》诗句句皆可作谜面,如:

“清明时节雨纷纷”,打《西厢记》一句,即为:“天不与人行方便。"

“路上行人欲断魂”,打一电影名,即:《苦难的历程》。

“借问酒家何处有”,打数学名词一,即:求导。

“牧童遥指杏花村”,打一电视剧名,即:《爱在酒家》。

(6)对联。在一些酒厂、酒肆、酒店的对联中,每每可见《清明》诗的意象与意境。如:清李宝嘉《南亭四话》中,载有一幅酒铺对联云:

“此即牧童遥指处,何须再问杏花村。”另一联则更具形象美与画意美,云:“画栋前临柳杨岸,青帘高挂杏花村。”

还有将《清明》诗之四句分别与其他诗句集合成联者,如: “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清明时节雨纷纷。” “城南思妇愁多梦(杜甫《洗兵马》),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滁州西涧》)。” “牛郎欲问瘟神事(毛泽东《送瘟神二首》),牧童遥指杏花村。”(7)用典。“杏花村”最为典型。台湾三民书店《大辞典》(1985年版)中“杏花村”条云:“《江南通志》载:唐诗人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诗,后因泛指卖酒之处。高启《五禽言和张水部》诗:

‘提葫芦,去沽酒,杏花村中媪家有。”

(8)故事。有一则“塾师索酒肉”的笑话故事这样写道:清代某文士于县城一富家设馆授业。东家极为吝啬,供膳菲薄,久无酒肉,文士极感不快,恼怒难忍。一日,学生送来题纸请先生出文题与诗题,文士不假思索,提笔即写道:

“文题:三月不知肉味。

诗题:借问酒家何处有?”

学生将题纸带回家,东家一看,甚感惭愧。第二天,酒肉都给送来了。文题出自《论语》,诗题出自《清明》,索肉要酒,该文士亦真够善谑的了。

(9)唱词。清王廷绍编订的明清民歌时调集《霓裳续谱》卷二中载有一首据《清明》诗改写的民歌。其歌词云:

“桃花红,梨花白,/香馥馥恰正值三春时候。

/清明节,家家户户祭扫坟茔,/化罢纸钱,个个把春游。/则见那青山迭迭层层,/乱柳啼莺,百花开放。遍地锦绣。/又见那牧童顽婴,头戴竹笠,/身披蓑衣,口吹短笛在山头。/上前去秉礼躬身,/借问声‘酒家在何处’,/说与我瓯上几瓯。/牧童说——

/转过小桥向东走。/杏花村飘落酒旗翻' /桃花园醉倒几个闲游。

/上写着:开坛十里香、状元红,/拿来欢欢,/错过了今朝不能够。” 如此改编,原诗的基本精神大体不变,而形象性、故事性则更为鲜明突出了。(10)题画诗。上海会文堂曾出版过古印本小丛书,其中则刊有据《清明》诗意而画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图,并配有据《清明》诗意自度的曲子。其曲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欲问行人去哪边? /绿杨柳下,/流水呜咽; /杏帘高挂处,/袅袅茅舍炊烟。/十里酒香,/惹人梦绕魂牵。/且劳牧童哥哥指路,/暂事流连!”

文辞虽有变化,但原诗意境仍然保留,而吟唱时则更有节奏感、韵律美。(11)广告诗。将《清明》诗的有关内容化于广告诗中,则又别具意味。著名作家刘绍棠为山西杏花村汾酒厂写过一首广告诗便是如此。诗云:

“宝泉佳酿天下闻,车如流水人如云。古今谁家酒最好?众望所归杏花村。红杏枝头春意闹,清明时节柳色新。返老还童须一醉,牛背短笛唱乡音。”

(12)争名。关于《清明》诗中“杏花村”地名究竟在何处的问题,千百年来聚讼不休,奠衷一是。据笔者初步统计,全国至少有19个杏花村,其中著名的有6个:

(1)山东水泊梁山黑风口东南崖下的“杏花村”;(2)湖北麻城古镇歧亭附近的“杏花村”;

(3)江苏南京城西南隅新桥西信府河、凤凰台一带的金陵“杏花村”;(4)山西省汾阳县城北15公里处的“杏花村”;

(5)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城东南15公里处的“杏花村”;(6)安徽省贵池县西“杏花村”。

上列这6处杏花村,皆产酒,且与杜牧游迹有关,若要确认某一“杏花村”为杜牧作诗处,委实很难。不过抢争名人以为一方旅游事业与经济发展而赢得声誉与效益,亦并非坏事。让“杏花村”这一文化资源为大家共享,则也无所不可。尽管杜牧当时作《清明》诗时可能是即兴而为,并未实指“杏花村”为某个村庄,然而后人硬要将其坐实,那也只能听之任之,是非两便了。这正应了谭献《复堂词话》所说的“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的阅读接受效应。

一首28字的《清明》七绝,千百年来竞能对人们的文化艺术生活诸方面产生如此深人而广泛的影响,此乃杜牧始所未料者也。尽管上述由《清明》诗衍生的诸多文体门类中有艺术高低之分,技巧优劣之别,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都体现了人们对《清明》诗的钟情与酷爱。它是一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清泉,只要你需要,你就可获得所期望的艺术养分。从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今后也还将是这样。西谚有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我们则要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对《清明》诗的接受方式。随着人们对接受方式的扩大,对文学接受水平的提高,杜牧《清明》诗的影响将会更广更深更远。这无疑是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上的一大奇迹,而奇迹产生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清明》诗本身丰厚的情感内涵与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第五篇:悯农 李绅 清明 杜牧

悯农

李绅

清明

杜牧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题西林壁

苏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枫桥夜泊

张继

送孟浩然之广陵

王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泊船瓜洲

王安石

咏柳

贺知章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游子吟

孟郊

静夜思

李白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友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惜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盛年不重来,岁月不待人。精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爱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志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下载清明杜牧古诗(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明杜牧古诗(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清明古诗赏析[★]

    清明古诗赏析 壬戌清明作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鉴赏 首联写......

    清明古诗摘抄

    清明古诗摘抄 清明古诗摘抄1 一、《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二、《长安清明言怀》(唐)顾非熊明时......

    杜牧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

    读古诗《清明》有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古诗以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清明节在他乡的诗人心中的苦闷。当时,天阴沉沉的,诗人在急急地......

    古诗《清明》(5篇材料)

    古诗:《清明》 一、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述的景象。2、激起对古诗吟诵的爱好,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风俗。二、活动准......

    古诗两首《清明》(模版)

    古诗两首《清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

    清明时节学古诗讲稿

    《清明时节学古诗》说课稿 一、课程开展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讲话中说,要善于从历史题材中搜寻属于未来的东西。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又结合我校长达110年......

    赤壁--杜牧

    赤壁 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