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新田一中
何军雄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在问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价值的生动,我个人认为最适合学生口味的,联系生活,结合课本知识,课堂实用的教学情境就是有价值而生动,就是我们平常教学中所需要的。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而不断探求真理的带有情绪色彩性的意向活动,是力求认识周围事物的倾向,并伴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由于学生对知识真理有强烈的追求,就必然是学习活动中强有力的内心动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为出发点来创设教学情境。下面列举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情境。
1、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地理的毅力和恒心,因而教学内容要不断启示“人地关系”这一条主线以及对知识的探索。例如,在讲述《大气的热力状况》时,提出:“为什么在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而不是正午?”“为什么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暖和些?”引入新课,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课后总结时又提出:“晚秋时,许多农民制造烟幕意在何处?”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又如在讲授《新兴工业区》时,说到为什么意大利新兴工业能迅速发展的原因及特点时,启发学生思考“在哪些方面是值得我国温州发展乡镇企业中需要学习、借鉴的?”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始终处在对知识的执着追求的态势中。
2、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如对于《大气环境保护》这一节的教学,我安排学生先自学,然后进行老师答疑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的。又如在进行《身边的文化与地理》一节教学时,我采用的是讨论法教学的,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发言,把身边所熟悉的、新颖的、有特色的文化事物表叙出来,供大家讨论、分享。
3、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教学需要的情境之中,容易诱发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可通过向学生提出:“若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地球上五带将如何变化?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又将怎样变化?” “若地球只公转不自转(或只自转不公转),全球的昼夜长短将如何变化?”这种情境的创设,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进入对地理知识的探索中去,致使爱好地理,想学好地理。
4、地理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富有地理特色的诗、词、民谣来创设情境。如在讲授季风的变化时,运用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凉。”在讲《常见天气系统》时,引用“燕子低飞蚁搬家,天气一定要变化。”“久雨闻鸟声,不久转晴明。”等谚语。又如在讲月相的变化时,可引用白居易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让学生来判断此时的月相,从而把学生认为乏味的内容富有了诗意,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情趣。
第二篇:谈创设生动数学教学情境的教学体会
谈创设生动数学教学情境的教学体会
【摘要】数学知识往往以静态、简约、抽象的状态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接纳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活化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领悟知识真谛,让抽象、繁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情境 教学体会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等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教法的改革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数学不仅单调、枯燥,而且抽象、难学。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对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性。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到底如何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呢?
一、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众所周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是以好动,爱玩为天性,在学习上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并且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容易被新奇的刺激吸引。因此,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首先要掌握这些特点,只有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教学设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学生获 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使学生体验求知的乐趣。从而使数学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1、创设动态的教学过程,满足学生好动的乐趣。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由于受时空的限制,需要动态处理的内容在教材中只能用静止的方式呈现,即是有些 知识虽然配有图示,但图示也是半抽象的静止状态,因此,只靠教材本身的图文和教师的抽象语言描述,学生不仅会感到难学,而且也觉得缺乏趣味。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需要,把这些静止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2、设置参与性的教学环节,满足学生爱玩的兴趣。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主体,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猜谜活动、操作活动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中的学具操作,折叠拼摆,在计算问题中的速算比赛,在概念中的猜谜、游戏等,都是学生感到好玩有趣的教学形式。3.运用新奇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以新颖、奇特的教法设计进行教学,能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的 注意力,使学生在新奇的刺激下萌发快乐思维的情趣,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奥妙的乐趣。例如用幻灯片的抽、拉、折、叠、旋转等揭示平面图形的内在规律,学生就会感到非常有趣,利用微机把静态的知识进行动态处理,学生就会感到其乐无穷。如此等等,足以说明,在教学中变幻教法,出奇制胜,就能发掘教 材中的快乐因素,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二、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教学情境
由于数学是以思维为主的抽象学科,它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内容和形式的呈现上,不像音乐,美术等学科具 有明显的快乐教学因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快乐教学情境,往往需要教师从教材内容入手,根 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挖掘教材中的快乐教学因素。而这些快乐因素的挖掘,往往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化理解才能把握。例如抽象问题具体化。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抽象的知识不仅学生难学,而且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在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时,恰当地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思维的具体问题,学生不仅感到好学,而且对这一转化过程很感兴趣。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对角的组成和角的大小与所在边的长度无关难以理解,当教师运用幻灯片先演示一个点(顶点),再分步采用抽拉的方法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边),学生就会很清楚地看到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角的大小与这个角所画两条边的长度无关”。这一问题的转化,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学生对教师的演示过程产生乐趣的潜在因素将会成为学生爱学数学,喜欢数学的内在动力。再如将枯燥问题趣味化。就小学生而言,教科书上的内容,都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学符号,根本无法和连环画,动画故事相比。因此,对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就应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依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又如把静止的问题进行动态化处理,不仅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学生对动态的转化过程感到新奇、有趣。因此,这一转化过程无疑是对教学效果的优化。例如,在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教材中只是用静止的画面说明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如把这一问题用幻灯进行动态演示,即用两个任意的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绕任意一边的中点旋转180°,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动态过程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沟通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在直观的动态演示过程中感到学习的乐趣。
三、改进创设生动教学情境的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就要研究创设生动情境的方法。如情境质疑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问题设置,给学生创设悬念,当学生跃跃欲试时,教师再逐步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掌握新知。如:在讲能被2和5整除的数时,教师让学生出题考教师,不管数字多大,教师都能一口报出结果。这时,学生兴趣十分高涨,一个比一个说出的数字大,但教师都能一口报出答案。当学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对学生说只要大家用心学,这节课都能掌握这个本领。学生带着好奇心理学习新知,求知欲望就会在饶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再如直观形象法。教师运用教具、实物、模型、幻灯等辅助教学,通过有规律的动态演示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为了直观形象的讲解面、棱、顶点和长、宽、高的概念,选用一个特大号的土豆,用菜刀切下一刀,给学生建立面的概念,再切一刀形成一个面与第一面相交,让学生建立棱的概念,依次按教材要求,分别切了6次,形成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这样的教法学生既感到新颖,又觉得易学,并从这种直观形象的教法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
总之,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学习乐趣,把数学学习当成一种愉快的享受。
第三篇: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情境教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浅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模版]
“浅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十一五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滕志林
关键词:十一
五、教学情境研究、课题管理、成果。
摘 要:本文介绍了学校开展十一五扬州市规划课题“浅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研究的过程情况,从课题组的成立、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含义的界定、课题管理采取的措施、子课题实施情况、课题实验取得的效果和成绩、课题研究遇到的困惑等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正 文:
一、课题组的成立:
2006年秋季,为了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教学研究实验,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我校向扬州市教科所递交了《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市级规划课题研究的申请材料,于2006年10月开题,2010年10月顺利结题。
本课题按教研组下设五个子课题。政治组子课题:“用政治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语文组子课题:“追寻语文味的课堂”,英语组子课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数学组子课题:“数学-生活-数学”,理化组子课题:“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科室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组员的学校“十一五”课题中心组。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本课题以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和国外皮亚杰为代表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教学放在学习环境首位)为支撑,遵守新一轮课改“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施研究,教师充分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在高效、愉快、有序的课堂情境中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三、课题含义的界定: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目的在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在学生活动空间中创设不同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使课内与课外相通,教学与活动结合,学校与社会相通。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
四、课题管理采取的措施:(1)资料管理。
各课题组有专人负责课题资料工作。方案、计划、教案、个案、调查、测试、音像等过程资料均存档,特别重视原始资料的积累与保管,负责资料管理的成员定期搜集、归纳提炼,向课题组提供鲜活的信息,开发信息资源。
(2)成果物化。
构建教学模式,组编论文集,推荐优秀教案。课题组每学期一总结,每学年撰写阶段研究报告,教师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教师每月完成随笔两篇,定期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或向报刊杂志投稿。(3)制度保证。
学校课题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视了每一个课题组成员的自身学习与提高,做到了五个一:①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情境教学如何设计。坚持执行集体备课制度,重在研究课堂情境的生成、创设、有效等,突出学法指导以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等问题。②每周一组织一次“教学沙龙”,着重交流:两周以来,本人学习了哪些新的教学理论?教学工作存在哪些得失?在教学中体现了哪些新课程理念?③每月组织一次“课题研究回顾与展望”,交流课题研究的体会,讨论下一步研究的预案。④每学期组织一次“优秀课”评选。优秀课评价标准专设“情境创设及运用效果”一栏,通过听课、评课、磨课形式提高教师的上课水平。
(4)尊重激励。
课题研究是项劳心劳力的工作,需要得到鼓励和肯定。对于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①庆功表彰,发挥舆论导向,形成有利于课题研究健康发展的舆论导向。②评优晋级,突出课题研究含量。在教师考核中适当增加课题研究成果比分,在评聘职称、评先晋级方面,突出其科研成果。③利益分配,实行政策倾斜。学校设立多种奖励项目,重奖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奖励。
五、子课题实施情况简介:
语文课题组: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构建有语文味的课堂。情感活动体现在多个方面:(1)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堂上,语文教师对学生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教师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学生的情感状态,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2)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课上,教师创设语文味的四部曲是: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3)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合作探究。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英语课题组: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平时要求学生间尽量用英语表达交流,每节课前要求学生就学校、家庭、个人、天气等方面用英语演讲,课堂上每位老师能让学生动起来,用自己的学习用品来表演学习内容,同时各班还组织了英语“PATY”,放手让学生自己编排、演出文娱节目,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近几年中考我校英语口语测试满分率均在90%以上。
政治课题组:把沸腾的社会生活请进课堂,使政治课富有动感,具有吸引力,结合时政,引导学生关注时局的发展,让学生站在新闻的最前沿。指导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理性分析时事政治,如初二的法制课上,教师根据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组织学生开展诸如“道德与法制哪个更重要”的辩论会,会上学生踊跃发言,且言之有理有据,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思想道德都有了提高。
数学课题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注意;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枯燥的数学概念、方法的学习生活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达到取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目的,形成“生活-数学-生活”的良性循环。在几何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践,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节教学中,让学生自备一张长方形纸,用剪刀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样的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
理化课题组: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将日常生活与学生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用物理、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质与现象。注重实验教学,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观察动画视频等,放手让学生操作,启发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的结论,由感性向理性飞跃,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乐。
六、课题实验取得的效果和成绩:
几年来,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与课改之前相比,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①初步建立了持久稳定的教学效果,将丰富多姿的具体活动化为不断激励,教育空间得以拓宽,令学习效用发挥得更深更广。②增强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感,通过“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趣、智”的学习情境缩短了学生与老师、同学、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能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参与,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作用。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力,课堂上创设了一种探究的教学情境,发展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究的精神,通过情境将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
本课题研究时间虽短,但成绩已经从学生、教师方面体现出来。(1)学生方面:
各种竞赛成绩喜人,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有一人获全国二等奖;在省初中生数学竞赛中有一人获省一等奖;在省初中生化学竞赛中,有二人获省二等奖;在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竞赛中,有一名同学获市三等奖;在省第9、10届中学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中有多人获省一、二、三等奖;在高邮市英语能力竞赛、口语竞赛各有一名同学获市一等奖;几年来,有40多名同学的文章在大市、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学生考试成绩与实验前期相比有明显提高,初一、二在市期末统测中总均分名列全市前茅,初三毕业班每年均有40名左右学生被重点中学录取,有100名左右学生被普通中学录取。
(2)教师方面:
全校老师在课改实验过程中,积极探讨并总结理论与经验,每学期都完成一篇课改专题小结。李校长在扬州市百名校长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展示中获二等奖,在扬州市“成功杯”百名校长有效引领校本教研展示中获三等奖;教科室主任滕志林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物理教学》《物理教师》《理科考试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共发表物理文章100多篇,自编论文集《滴水成像》;孔老师围绕课题撰写的论文《初中英语情境教学》在《英语大课堂》发表,薛主任的《浅析初中化学课情境教学策略》论文获市论文评比二等奖,藏老师围绕语文组子课题撰写的主题文章《追寻语文味的课堂》在《扬州教育》发表,吴校长的《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在《中学课程辅导》发表,余老师的《反比例函数三个重要性质的运用》在《初中数学教与学》上发表,《找出题目中隐含的圆》在《中小学数学》上发表;朱庭喜老师的《元素化合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化学教与学》上发表;嵇元庭老师的《关注课堂为教学插上理想的翅膀而努力》在《英语教学研究》上发表;赵春霞老师的《浅谈如何创建和谐的英语课堂气氛》在《英语大课堂》上发表。另有20多篇教师论文在各类报纸上发表,有10多名教师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一二等奖。我校教师以课题为抓手,以课堂为阵地,积极创新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洗课、磨课,自身上课能力迅猛提升,十一五期间,有两名教师在扬州市赛课中获一二等奖,有近10名教师在高邮市赛课中获一二等奖;李校长被评为高邮市名校长,吴校长被评为高邮市优秀教研站站长,滕志林、刘伟高被评为扬州市骨干教师,两名教师被评为高邮市学科带头人,三名教师被评为高邮市教科研先进个人,两名教师被评为高邮市教坛新秀,多名教师被评为镇先进个人。
七、课题研究遇到的困惑:
(1)情境运用延伸不够。目前一些教师创设情境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新课引入时创设情境,为导入而导入的,情境的设计没有贯穿于全堂课,在整个过程中,不知如何创设情境,在导入结束时(以致于课外)情境不能继续为教学过程服务。(2)注重认知激情不够。
情境教学应处理好认知与情感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认知的发展应该始终有情感发展相伴随,教学过程应是认知和情感相统一的过程。遗憾的是,我们所看到的不少课,注重的是认知,缺少的是情感的伴随和推动。
(3)情境例子选择不当。
如何选择恰当和有用的情境例子,是个颇为棘手的问题。情境例子最后是否成功,关系到学习目标是否能顺利达成。我们的老师为了应用情境而常常选用了不合适或不恰当的例子,常常适得其反。
第五篇:生动的教学情境
生动的教学情境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比较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既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教学是一种规范的行为,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准则,所以教学具有科学性。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因为教学过程的各方面都体现着艺术的基本属性。教学艺术就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教学规律,进行富有形象的、情感的和审美价值的创造活动的综合。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不可分的。著名的科学家李政道有一句话,精当地概括了科学和艺术的关系──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从教学来讲,教学科学是教学艺术的基础,如果教学达到艺术水平,说明教学达到较高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即达到“景”“情”“语”浑为一体的境界。李老师的情境教学更突出地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艺术的本质属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语文课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每篇课文都是作者的创作。一名作家如果缺少创造思维,那是绝不会写出好文章的;小学生作文也需要创造思维,否则,他也不会写出佳作。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发展儿童的语言。要发展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就不能用教鹦鹉学舌的方法,教一句,说一句,就要教一句,会说三句。怎样才能让儿童学一句,会三句呢,关键就是要发展儿童的创造思维能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之一,就是采用了教鹦鹉学舌的方法,死死地教一句,学一句,不去开拓学生的思路,所以有的小学生作文不是写不出、写不好、就是抄范文。而情境教学正是抓住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情境教学本身具有形真、情深、意远、审美的艺术特点,非常有利于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所以儿童的语言发展很好,学生说话、作文,文思流畅,语言活泼。为了实现情境教学的创造性,在训练学生创造思维方面,李老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概括出理论体系。如从“丰富表象”做起,为组合新形象打下基础。李老师认为要使孩子们的语言丰富起来,首先要丰富其形象,头脑里积存的形象多了,就会构成儿童思维的要素,有时就会组合成新形象表达出来。她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通过观察储存表象,是培养儿童创造思维的首要步骤”。这里生动事例太多了。孩子们经常兴致勃勃地跑来向李老师报告他们的“新观察”:老师,桃花开了,五个瓣的。我发现小蝌蚪已经长出了两条后腿。昨晚,我数星星了,一共数了364颗。老师,我把一块石灰扔在水中,它嗤嗤地响着,还冒着热气。学校里刚锯下的那棵枯树已经五岁了,因为它的年轮是五圈。不过,为什么树杈上的才有三圈呢?……
这些观察结果的表述,就自然地促进了儿童语言的发展。观察的事物在儿童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形象保存多了,就成为儿童表达语言的素材。正如李老师总结的“五年来,他们每人写的五百多篇的„一句话‟„观察日记‟„情境作文‟„命题作文‟„想象作文‟„童话故事‟,正是这些观察活动的记录”。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情境教学所设情境,往往是模拟式的,这会给学生留下想象余地,如通过教师板画,学生边看边想象;通过音乐,学生边听边想象;通过教师的语言描绘,使学生去想象。学生的想象又会丰富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从下面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李老师在培养学生想象力上所费的苦心:
“……带孩子放风筝,我有意带上蝴蝶、蜜蜂、孔雀这些动物风筝,让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的风筝在蓝天上悠悠摆动,仿佛是真的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舞一般;观察鸡冠花时,每四人一朵,让他们摆动手中的花冠,以表示„一阵风吹来‟,看到花籽纷纷洒落的景象,想象花籽落在土中,当春风来到,又会萌发新的小花秧……所有这些都是有意安排的,启发儿童想象的具体情境。这样的情境,往往具有„新、美、远‟的特点。因为„新‟,儿童便好奇;因为„美‟,儿童便愉快,乐于展开想象;因为„远‟,想象空间广阔,他们易于展开想象。”我读完这段话思考着:现在的青年教师们能有多少人有这样的爱心和童心,带孩子们一块去放风筝呀!能有多少教师在引导孩子们游戏、观察时,要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有多少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中设计那么有启发性的导语,又有多少教师认识到教学设计的“新、美、远”会对儿童想象力、创造思维的培养起到什么作用。
在训练学生语言时,应重视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在字、词、句、篇教学中,首先抓住词句的准确性训练。她从不采用给词“下定义”“加注释”的解词方法,而是以创设具体情境、举实例、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教词句。例如教学“三心二意”(一册《小猫钓鱼》)这个成语,照词典解释为:“形容主张不一致或意志不坚定。”注释虽然准确,但其中除“不”一个词外,其余六个词,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均属生词,以词解词,学生难以理解;这样解释,也往往缺乏词的形象,不能给学生以鲜明的形象。所以要采取了“根据课文前后两部分,小猫钓鱼前后两种不同的表现作注释:一会儿钓鱼,一会儿捉蜻蜒,一会儿又去捉蝴蝶……像小猫这样做事不专心,一会做这,一会又想做那,就叫„三心二意‟”。学生理解了“三心二意”,就可以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独自说出“一心一意”的词义,再在句子中加以练习。她认为儿童言语的“发源地”就是具体情境,“情境是发展语言不可缺少的广阔的场景”。形象与词句是不能分离的,要使儿童对词语、句子理解准确,词句教学必须与形象结合,形、情、语始终是统一的。所以情境教学很重视要求准确地理解某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为了使儿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曾提出“增”“删”“替换”“改动”与原文比较的方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凭借情境、丰富词汇、发展语言。学生语言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词汇量的丰富;学生词汇掌握多了,就会促进语言的发展。李老师的课经常是抓住一个关键词,让学生学会一串词。例如她教学《初冬》一课,结合学生课前观察的初冬景象,懂得“冬天刚来到的时候,叫初冬”。然后举一反三,春天刚来到的时候,叫初春;夏天刚来到的时候,叫初夏;秋天刚来到的时候,叫初秋。一下子就让学生掌握了“初春”“初夏”“初秋”“初冬”一组词。又如该课中有“茫茫”一词,教师问:茫茫是什么意思,可以说茫茫的什么?于是学生回答:茫茫大海、茫茫田野、茫茫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又问:白茫茫是什么意思,除了形容大雾之外,还可以形容什么?学生答:“白茫茫的浓雾”“白茫茫的雪地”“白茫茫的棉田”“白茫茫的鹅毛大雪”“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地上一片白茫茫”。不但丰富了词汇,还会用词造句。又如教学《荷花》一课,第四节,老师问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学生:这个小朋友看得很仔细、很认真。一般教师到这里就打住了,可是李老师又问:请小朋友们想想,表示看得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心情的词有哪些?出示句式:我()看。于是学生答出: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出神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这样的语言训练多么生动活泼,不仅丰富了词汇,同时也为理解这一段启动了学生的情绪,尤其是使儿童理解了在什么情况下用上这些词,对学生以后作文帮助甚大。
2、凭借情境、扩展句子、发展语言。学生语言发展的基础是掌握好句子。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学生能把句子说好或写好,就会为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情境教学很重视句子训练。
根据所设情境说写句子是最常用的方法。这方面实例很多,不一一列举。给句式训练句子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教学《荷花》第二小节,通过读,教师提示句式: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
要求学生用“又”“还”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然后再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就是要求在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例如有的学生说
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脸笑。
接着教师又指点了什么叫“彩色美”,什么叫“姿态美”。这种语言训练是逐步扩展句子。
有时,教师给指出一个总起句,然后要求学生叙述一段话。如教学《小音乐家杨科》一课,范读后,让学生谈感受。将题目作主语,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谈感受。
小音乐家杨科。
这样的句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如把大家谈的连起来加以小结为:小音乐家杨科是个穷苦的孩子。他非常爱音乐,因为他想看一看、摸一摸提琴,竟被地主打死了。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境教学非常重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是活生生的素质教育,是以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