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2.6《散步》优秀教案
《散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2.涵泳阅读性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4、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重点、难点:
1、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咱们今天要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学习新课文之前咱们先来欣赏一下这幅图片,谁能说一下你看了这幅图有何感受?温暖、其乐融融。。。是的,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这样一篇让人感到温柔和其乐融融的美文《散步》。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读文生情 整体感知(8分钟5+3)
1、配乐朗读,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2)归结为“和美”(板书)
三、研读入境 合作讨论(10=5+5)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小组口头)(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
2、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5分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5分钟)反馈、小结。
(1)检查一个小组:对四人的欣赏、理由。
(2)不存在谁的权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组成的。
5、补充名人的话:(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四、涵泳入理 品味探究(10=5+5)(默、朗结合,品味意境)(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 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读,品味
③ 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五、(15)赏读入心 拓展运用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这个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2、(3分钟)反馈、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内容:生生不息(如果我们写作 增添亮色)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3分钟)深情赏读:领读—跟读,评价。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5、(4分钟)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6、(5分钟)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7、反馈、小结: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六、课后作业:(父亲的故事过渡)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2、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第二篇: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6《散步》优质课评选说课稿
《散步》优质课评选说课稿
【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散步》。
本单元的各篇课文,从内容主体来看,都在表现亲情,属于“亲情单元”。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刚上初中不久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切近,平易。
《散步》这篇课文则表现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但是这篇文章并不仅限于亲情,还可以读出其他丰厚的内涵,有生命的轮回或延续的感慨,人生的选择,人到中年特有的责任感等。
【学情分析】
1、我的学生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加之有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感受比较少。因此,这篇课文的学习对学生的亲情教育特别的重要。
2、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掌握了朗读及分析人物情感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感受和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学生的的亲情体验,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并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4、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亲情故事,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3、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设计意图:根据部编语文教材的设计理念及本单元的单元要求:
一是语文课程要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设置了目标二和目标四;
二是语文课程要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设置了目标目标一和目标三。
课时计划:两课时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部编教材的要求、本单元的学习特点及本篇课文的重要地位,我把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定位在朗读上,力图让学生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提高语文素养。同时采用情境创设、引导式、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2、学法
先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感受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人性美。然后学生在朗读中小结课文,情感得到升华,最后学生进行课外写作,寻找身边浓浓的亲情。
【资源运用】
1、利用范读进行朗读指导,利用电子白板呈现朗读要求,为突破教学重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朗读课文时播放背景音乐,进行情感渲染;
3、利用电子白板呈现重点讨论的问题,一是节省时间,二是易于学生把握,讨论。突破第一个教学重点;
4、利用电子白板呈现对称的语句,指导学生朗读,非常直观,突破第三个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听范读、整体把握语气、节奏
2、学生集体朗读。
朗读要求:
揣摩朗读的语气节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学生再朗读。
朗读要求:揣摩并努力读出全文的感情基调,读准文章的语气、节奏。
4、学生自由谈:
a、学生简单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b、谈谈自己对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最深,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1、部编教材的体系结构安排,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每册书六个单元,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努力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语文能力培养,通过不同的语文要素的学习与训练加以落实,在七年级至九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七年级以培养学生的一般语文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七年级上册的阅读方法是朗读和默读。
从本单元的阅读技巧的角度来看,本单元继续训练朗读技能。训练重点在于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因此在这篇课文的设计当中,注重各种角度的朗读。有示范的感染学生反复的练习,通过这样的方法来不断调动内心感受,不断打磨语言技巧。
所以,在这一过程我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2、本文叙事单纯,脉络清晰,所以,不需要在文章表层信息上花费过多时间但基于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及基础,因此我在课堂上还是有必要让学生简单的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最深,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三、精读课文、探究主旨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文章中人物的语气语调,努力体会任务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四人一组交流下面问题:
1、面对散步分歧,我做出决定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结尾说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如何理解这个结尾?
3、你从文章中读出了哪些情感?小组交流,并朗读具体的文段。
4、本文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设计意图: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感受和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学生的的亲情体验,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最后归纳出文章的写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而且问题设计少而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四、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这一环节采用鉴赏的方法仔细品味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1、同学们朗读写景的语句,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2、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并朗读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品读课文,加深体会
朗读指导:
1、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设计意图:
通过最后的朗读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本文中所表达的多种思想感情,体会文章流露的浓浓的人性美、语言美,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设计意图: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对课堂知识加以巩固。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八)、课后作业:
1、寻找身边的亲情围绕“亲情”的写200字左右的短文。
2、围绕本文的内容,将本文写成一首诗。
3、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设计意图:
1、作业一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生活中的亲情故事,感受温暖的亲情;
2、作业二的设计旨在给学生布置创造性的作业,积极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也深化本篇课文的学习。
3、作业三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亲情,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第三篇:部编版 七年级上 语文教案 散步
散步
精彩开篇词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露,一只递给晚霞;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过去,一只递给未来;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到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sàn)
熬(áo)
咕咕(gū)
分歧(qí)
霎时(shà)
粼粼(lín)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生,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把握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的语气和平稳的语调,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并思考下列问题。
1.散步的地点在哪?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
【交流点拨】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散步的人物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2.分歧是怎样产生的?
【交流点拨】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交流点拨】“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母亲固然听儿子的,但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更爱孙子,“变了主意”走小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4.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交流点拨】(1)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我”:孝顺善良;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
(2)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出这种永恒的情感,阐释了一个重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5.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交流点拨】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文章告诉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6.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交流点拨】“我们”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7.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交流点拨】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尊老爱幼。
(二)深层探究
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交流点拨】这句话表达了文章主旨。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交流点拨】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
3.作者选取“散步”这个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互敬互爱的关系。那么作者是怎样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呢?
【交流点拨】通过散步,体现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我的母亲老了……她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在外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爱护。
(三)语言品析
1.写景的句子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交流点拨】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她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交流点拨】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生适时点评)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交流点拨】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样的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交流点拨】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交流点拨】(1)有的浓,有的淡。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4)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5)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4.含义深刻的语句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交流点拨】“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儿子两者间的“分歧”,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看得很重,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儿子两人浓浓的亲情。
【小结】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帮助学生养成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同时指导学生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四)写作技巧
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交流点拨】生甲: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文章以平常事来探讨家庭伦理中的大原则,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几处大词小用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匠心。
生乙: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及其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
生丙:语言平易朴实却生动活泼,内涵丰富,音韵铿锵。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不少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不少句子言微意远,意在言外,含义丰富。句式的整齐与错杂,语意的对称和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
四、板书设计
开篇点题:写一家人一同在田野上散步
散步
散步路上
环境情趣
化解分歧——表现亲情
五、拓展延伸
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和同学们分享。
【交流】把遥控器交给爷爷奶奶;主动将台调到戏曲节目频道。
第四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会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识字。
2.会区分形近字,能用词语练习说话。
3.正确书写半包围结构的汉字。
4.背诵积累关于学习的名言,了解名言大意。
5.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读生字,正确书写,积累词语。
难点:能用词语说话,背诵并理解关于学习的名言。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闯关游戏,还有一个小伙伴也与我们一起,看,这是谁?(出示孙悟空图片)就是我们的孙悟空,让我们一起与孙悟空开始闯关游戏吧!
二、第一关:识字关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2.小组讨论,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3.学生说说认识今天的生字后有什么新的发现。(生字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记住它们)
4.拓展训练。回忆我们所学过的生字,还有哪些字我们也可以用到“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如:工+力=功片+反=版超-走=召)
5.教师总结,出示几道课堂练习题,当堂练习。恭喜各位同学闯关成功,顺利进入下一关。
三、第二关:字词句运用关
1.分辨形近字。
(1)出示四组字,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谁来说一说这些字都有什么特点?(四组字字形相似)
(2)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我们怎么分辨他们,准确地记住他们?(根据字义记忆,或者放进词语中记忆)
(3)完成课本练习。完成后教师对答案,检查完成情况。
(4)拓展练习已学独体字,如“干——千”“无——天”“几——儿”,让学生比一比,再选字填空组词。
2.运用词语说话。
(1)出示8个词语,学生认读,指名读。
(2)教师示范用词语说话。以“花朵”和“草地”为例:草地上盛开着许多花朵。
(3)模仿说话。学生从剩下的词语中抽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同桌之间相互练习。反馈交流。
(4)尝试用多个词语连在一起说一句或者一段话。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大家点评一下哪个小组的句子又准确又优美。如,“草地上盛开着许多花朵。我们喜欢在草地上唱歌。草地上到处都是我们的笑声。”
教师:同学们实在太棒了,又轻轻松松地通过第二关,那么接下来就更难了,大家准备好闯下一关了吗?准备好咱们就出发吧!
四、第三关:书写关
1.出示四个生字,梳理笔顺,强调书写姿势。
2.学生完成课本田字格的书写。
3.教师强调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汉字的书写顺序。(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
4.同类型加强练习。出示“右”“庆”“句”三个字加强练习,每个字写三个。
5.作品展示。第一关注笔顺规则,第二关注生字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课堂小结
1.学生朗读课本上的生字词。
2.总结课本中的识字方法。
3.教师:有了孙悟空的帮助,同学们真厉害,已经顺利闯过三关了,后面可还有两关等着我们去挑战呢,等到下节课,我们接着挑战吧!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的小伙伴孙悟空带领着我们连闯三关,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取得的胜利果实吗?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出示第一课时的生字词,学生朗读生字复习巩固)我们今天接着来闯关,看看今天又会有怎样的挑战等着我们。
二、第四关:日积月累关
1.学生自由读读课本上的四句名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指名读,其他同学点评。强调“好”读四声hào,“见”读xiàn,同“现”,补充这两个字的意思。
3.分组朗读。讨论这四句话的意思。
4.反馈汇总。教师讲解这四句话的意思。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天资聪明又好学,并且不以向比自己成绩差的人请教为耻。
(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不知道就要虚心向别人请教,有不明白或做不到的事情就要深入学习。
(3)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书读得多了,不用讲解,其中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如同行万里路一样。形容多读书,则见多识广。
5.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由读、师生合作读、指名读、填空等方式,练习背诵。
6.练习背诵。评选“背诵小能手”。
三、第五关:朗读关
孙悟空陪着我们一路闯关,他觉得你们特别棒,他现在有一份小礼物要送给你们,你们想要吗?他把自己的一个精彩故事分享给你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播放音频《孙悟空打妖怪》,学生欣赏。
2.学生自由读故事,理解文本内容,小组之间讨论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物。
3.教师指名说一说讨论的结果。
4.学生跟着朗读配乐一起来读故事。6.将《孙悟空打妖怪》这首儿歌读给你的家长听吧!
四、课堂小结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
2.全班一起熟读四句名言,课后再收集两则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七
名言
《孙悟空打妖怪》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儿歌《孙悟空打妖怪》,所以我采用一种游戏的形式,设计了孙悟空这个角色与同学们一同学习,把课本上的五个板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兴趣。在教学中,我将重点放在朗读、书写和理解文本内容上,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文本,通过不断的朗读,逐步理解文本的含义。在指导学生朗读中,第一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步读懂意思,第三步就是读出趣味。课堂环节紧紧相扣,增加孙悟空这个形象,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播放童谣,也使学生能在长短句交错的节奏里读出儿歌的无限乐趣。
第五篇: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金色花》优质课评选说课稿
《金色花》优质课评选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色花》。下面,我从以下六方面对其说课:一是说教材;二是说学生;三是说教学目标;四是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五是说教学方法;六是说教学步骤。
一、说教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课,诗中所表达的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优美的语言足以感染每一个情感丰富的学生。学习本课,首先要达成本单元要求,即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学习朗读;其次,还要能感受母子情深,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熏陶作用。
二、说学生
初一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最适合对其进行情感熏陶和人文关怀。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的孩子总是忽略父母对他们的默默关怀和深深的爱,更不知道如何去关爱自己的父母。因此,学习本文能很好的开启他们爱的心门,使孩子们真切感受到母爱,懂得回报母亲。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书写感情、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说教学方法
朗读感知法: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把握散文诗的基调。
感悟思考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基本情感,深刻感悟母爱的真谛。
合作探究法:设计适当的问题为课文释疑,同时培养合作意识、探究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满文军的《懂你》,音乐结束后,老师简洁引入:“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我们去爱,母亲。今天,让我们走进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去感受那份纯洁的永恒的母爱吧!”
依据:以音乐导入,一是可以缓解一下课前紧张的气氛;二是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一种温情,使他们迅速进入诗歌角色中。
媒体设计思路:利用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幻灯片,简单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依据:新课标指出:要了解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媒体设计思路:将大量的语文信息利用简单的幻灯片的形式在极短的时间里展示给学生,节约了上课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2、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投影:与课文配音协调一致的动态画面)
依据: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的能力。本诗感情真挚、语言优美,非常适合感情朗读,播放课文录音,容易使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领悟诗歌主题和思想感情,也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朗读。动态画面,可以帮助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优美画面,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媒体设计思路:课文泛读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在听读中感知情节,感悟思想。动态画面,可以帮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优美画面,进一步领悟思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
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诗歌所写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依据: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
4、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依据:新课标要求,学生应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能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
5、(投影:当妈妈......的时候,我......)
提问:孩子变成了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说一说。
依据:朗读应有层次性,对文本的了解也应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这一环节,有利于使学生深入了解诗歌内容,感知诗歌的思想感情。
6、感知人物
(投影: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的孩子,我读出了一位______的妈妈)
回答:孩子
(活泼
可爱
机灵
顽皮等等)
妈妈
(慈爱
温柔
美丽
勤劳等等)
依据:这一环节是由上一个环节自然过渡来的。新课标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7、一名学生配乐朗读(教师可以作指导)
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的感悟,对人物的理解。
媒体设计思路:朗读配乐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难
(用幻灯片出示讨论的问题)
A、“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B、孩子为妈妈做了不少事,为什么却不告诉妈妈?
C、孩子回来了,妈妈为什么还说他“你这坏孩子”?
媒体设计思路:以幻灯片展示问题,可以节省授课时间,将问题直观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及时讨论。
1、学生讨论(六人一组)
依据: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学生谈朗读体会
依据:新课标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一环节可以完成本课的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师小结:母子情深
4、一名学生配乐朗读(教师鼓励朗读水平应有所提升)
在正确、流利、有节奏朗读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达成了本首诗歌教学的能力目标。
媒体设计思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知情节、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诗歌思想的理解。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本诗歌的教学重点学生将顺利掌握。
(四)、相关联想,扩展内涵
1、“我国的一位著名诗人,也以母爱的热情讴歌而著称,她就是冰心奶奶,她的《繁星
春水》就是一部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颂歌。让我们走进《繁星
春水》,感受冰心对母爱的情思。”
(出示幻灯片,展示部分诗句,师生共享)
A、母亲阿!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B、倘如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C、母亲阿!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D、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
依据: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设计这一环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语感。
媒体设计思路:利用网络信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五)、交流感悟,想象创作
1、真情倾诉
找到与母亲相处时或温馨或快乐或感动的瞬间,讲给大家听。
(投影:我与妈妈_______的时刻)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
依据: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其进行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
媒体设计思路: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动情讲述故事,增强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饿能力,培养了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想象创作
《金色花》这首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金色花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方法,以“假如我变成了......“开头,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现对母亲的爱。(投影:假如我变成了……)
依据: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前几个环节的基础上完成这一环节应该说是降低了难度,正常情况下是可以突破本诗歌的教学难点的。
媒体设计思路:用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以动听的音乐感染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流畅表达,真挚抒情。在轻松愉悦的气氛当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3、学生自由想象创作并交流。
(六)、课堂小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尽管如此,我们仍要用小草的芳馨、用溪流的欢歌来努力回报我们的母亲。
(播放歌曲《懂你》)
媒体设计思路:让学生在动情的音乐声中深一层理解诗歌,提高审美体验,同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到余味无穷,意犹未尽。
(投影:回报母亲,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重点顺利解决,教学难点在前面几个具有坡度的环节铺垫下,也顺利突破。借助多媒体课件,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环节,节省了上课时间,丰富了课堂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实现了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自然、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培养了情操。整堂课,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图:
导入新课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文学常识
听读诗歌
自读诗歌
整体感知
深层把握
感知人物
配乐朗读)
合作探究,释疑解难
(合作交流
小组展示
谈朗读体会
教师小结
配乐朗读)
相关联想,扩展内涵
交流感悟,想象创作
(真情倾诉
想象创作)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