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菩萨兵》说课稿
《菩萨兵》说课稿
说课人:王金虎
一、说课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菩萨兵》。
二、教材分析
《菩萨兵》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是训练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
全文一共9个自然段,层次清晰。事情的起因是:藏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事情的发展:讲朱德总司令很着急,翻译去“请”藏胞回来,结果是藏民把自己“藏”起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总司令怕耽误了春耕的大好时机,决定帮助藏胞“抢”种。总司令召开了春耕动员大会,与战士们一起“帮”藏民春耕。春耕行动深深地 “感动”了藏族同胞,他们纷纷返回了家,称赞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是“菩萨司令、菩萨兵”。全文按照时间顺序 “一天”、“第二天”、“几天以后”三个具体的时间段作交代,使文章一脉相承。
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在课题的左上角,朱总司令骑在马背上,象征着他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征的征途中奋勇前进。第二幅描写了藏民返回家园和朱总司令欢聚一堂时的情景,透过人物的神态,让读者感受到了藏民对红军的信任与感激之情,感受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很好地表达了中心。
三、学情分析
由于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尽管学生可能会看过一些战争片,但是缺乏感性认识,很难留下深刻印象。距今跨越时间长,学生又缺乏一定的生活和情感基础,对体会红军与藏族同胞之间的深情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从而走进文本,真正体会文本的内涵。
四、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启发
和帮助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学习目标的预设:
基于以上的教材简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会读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3、我能基本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六、学习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会读会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七、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倡导学生以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自主展示的学习方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而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点拨、参与、激励的作用。
八、教学流程
1、自主学习我能行
根据学情我提出了“读、写、查、思、提”的预习要求,旨在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2、合作探究我快乐。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生字词,简单的概括课文内容等,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实际上也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摸底。
3、交流展示我参与
各个小组间的个性讲解展示,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现学知识进行巩固内化。
4、智勇闯关我必胜
智勇闯关实则是达标测试,我所选的达标检测题目是依据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设置的。本节课我设计三道题:“我会辨”“我会读”“我会填”,考察的是本文的两个多音字以及要求掌握的词语和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5、反思成长我努力
通过对本节课的反思,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优点,更要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准目标,以后继续努力。每天进步一小步,日积月累跨大步!
九、本节课的亮点
对现在正在风靡一时的导学案备课,我们纷纷效仿,而我们也正在这个路上前行,虽还迷茫,但亦有曙光出现。我认为从备课研讨制作学案到发放导学案,我们把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都设置成学生填空的形式,这样对学生自学起到了导航作用,然后合作探究,达标检测,以习题形式出现,确实方便了学生的学习,而且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菩萨兵说课稿
《菩萨兵》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3 单元的第 1篇课文《 菩萨兵》。这篇课文写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读的方式突破重难点,首先,让学生大声的读课文,说说在读完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其次让学生自学学习生字并给它们组上词语,读给邻桌听;且发挥小组长的作用领读词语,把时间充分的留给学生,发挥学生自学的本领。让学生从读中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和体验,简单的说说自己心目中的红军及菩萨兵。在学习过程中,我指导学生采用自学,小组合作探究方法来学习课文。
一、说课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菩萨兵》。
二、教材分析
《菩萨兵》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是训练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
三、学情分析
由于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尽管学生可能会看过一些战争片,但是缺乏感性认识,很难留下深刻印象。距今跨越时间长,学生又缺乏一定的生活和情感基础,对体会红军与藏族同胞之间的深情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从而走进文本,真正体会文本的内涵。
四、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学习目标的预设:
基于以上的教材简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会读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3、我能基本读懂课文,知道藏民为什么把红军叫做菩萨兵。
六、学习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知道藏民为什么把红军叫做菩萨兵。
七、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倡导学生以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自主展示的学习方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而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点拨、参与、激励的作用。
八、教学流程
1、自主学习
初步大声的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收获了什么
2、合作探究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生字词,简单的说说你是怎样认为要把红军叫做菩萨兵,红军在你心目中留下了什么影响,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实际上也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摸底。各小组间积极的参与活动,并积极的讨论交流,也能积极的展现自己,这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3、当堂检测
我所选的达标检测题目是依据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设置的。第一道题是考验学生对部分生字的掌握及运用扩散。第二道题是对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熟练程度。第三题是属于一个提高题是针对小部分学生设计的,当然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很正常的。
反思:上完这节课,有收获,但更多的地方值得我去深思。本节课的亮点是:现在正在风靡一时的导学案备课,我们纷纷效仿,而我们也正在这个路上前行,虽还迷茫,但亦有曙光出现。我认为从备课研讨制作学案到发放导学案,我们把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都设置成学生填空的形式,这样对学生自学起到了导航作用,然后合作探究,达标检测,以习题形式出现,确实方便了学生的学习,而且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不足:
1、对教材掌握的不够熟练,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致使没有夯实基础,把字词当做重点来指导,无形中把三年级的小学生当做高年级学生来对待,这也是一直任高段课的缘故,认为他们在很短的时间能掌握生字新词。
2、在课堂上,没有注重各种方式的阅读,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有点短,没有充分的让学生感知语言的感情色彩。
3、课堂教师的引领不够到位,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
4、当堂检测作业题有点多,且有点难,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把它做完。
5、课堂的整体效果不是很完整,整节课堂偏难,气氛不够热烈。
听了12节课,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1、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
2、教师的角色转换也应由课堂的主宰者变化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导引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
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最后,加强自身的改变,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第三篇:1 菩萨兵说课稿
《菩萨兵》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菩萨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记叙文,其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并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与感激。文章语言朴实,却字字饱含真情,是训练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由于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尽管学生可能看过一些类似的的影视剧作品,但还是缺乏感性认识,对其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使得学生难以真切体会到藏族同胞与红军战士的鱼水情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情可解、有话可说,并帮助他们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从而走进课文,真正体会文本内涵。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3.基本读懂课文,明白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四、教学重难点
难点:理解课文第二、第五、第六自然段中中总司令的话,并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五、教法
1.阅读教学法:我将该教法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的问题;其次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使学生初答导入时所提的问题,从而使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课文体味并读出红军战士和藏族同胞的鱼水之情。2.情景教学法:我将通过介绍朱德总司令的生平及课文故事所发生的时代背景资料来创设有情、有形、有真实触感的情境,激起学生参与讨论与积极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和乐趣,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六、学法
自主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首先由我启发引导让学生独立探索,初次建立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其次让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的成果基础上获得对问题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在课文导入的过程中,我将采用提问的方式,抛砖引玉激起学生对什么是“菩萨兵”的探究兴趣,巧妙地将其带入课文中展开我的新课。2.初读课文(自读课文,初答问题)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后,首先,我将引导他们按要求自读课文并初次回答导入时所提的问题,借问题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其次,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问题。
3.梳理课文(通晓故事梗概,细品文章内容)
本课共有九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藏族同胞听说又有部队开进自己居住区,便躲进深山不敢露面的原因.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情况下,我引导学生想像藏胞们吃尽的苦头,使藏胞一见红军就跑,躲得情景印入学生的脑海,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本节的最后一句话,突出朱总司令的“急”.课文的2~5自然段通过对话的形式写了朱德总司令的着急与担心.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2~5自然段,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相信凭着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初步感知朱德司令担心藏胞在深山里会受不了,担心春耕被耽误.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边读边找出体现朱德司令着急担心的词句,多读读,多品品,揣摩人物的心理,然后组织学生再次交流.课文的6~7自然段写了朱德带领红军帮助藏民春耕,以实际行动关心爱护藏民.教学时,我让学生带着“朱德是这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朱德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藏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要让红军一心为民的形象在藏胞的心中开花结果.课文8~9自然段写了春耕行动深深感动了藏胞,他们赞颂朱总司令率领的红军是“菩萨兵”.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朗读想象藏胞为何会流下感激的泪水,体会藏胞对红军的感激,然后引导学生紧扣:“干干净净”,“平平展展”,借助课文插图,想象藏胞返回家园后和红军相见时的感人情景,并进行说话训练.在此基础上,引出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说说对“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藏胞对红军的感激与信任之情.3.总结全文(深切感悟,情感升华)
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我总结:朱德同道亲身领导赤军兵士资助藏胞春耕,以现实的爱民举措得到了藏胞的信托和感谢,怪不得藏胞称他们为菩萨兵.引导学生回读课题,使学生对“菩萨兵”一题有更深的明白,随后再读课题,让学生把军民之间的鱼水蜜意深深印入脑海.八、板书设计
7.菩萨兵
起因:长征途中红军休整停留
经过:藏胞家园逃离又返回
结果:藏民红军鱼水情深
民 躲——回——流泪
↓鱼水情深↑
军 急——找——春耕
第四篇:菩萨兵范文
菩萨兵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抓住关键句子,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对藏民的关心、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文中谁将谁称为“菩萨兵”?
二、前后对比,提出疑问。
1.你是从文中哪儿知道“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呢?找找看。
(1)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齐读(2)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是怎样的呢?
(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处处为他人着想,只做好事,不干坏事。)2.是的,藏胞认为红军像菩萨一样,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有一颗仁爱之心。那一开始,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吗?再找找看,藏胞得知又有军队来,有什么反映?
⑴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你觉得,藏胞们吃尽了哪些苦头?学生想象说话。指导朗读,强调“吃尽了”。
⑵引读:是的,反动军队一进入村庄就大肆掠夺,滥杀无辜,到处一片血腥。藏族同胞真是——“吃尽了苦头”,所以当军队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时,难怪他们——“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
3.藏胞由一开始的又躲又跑(板书:躲、跑)到如今称红军为“菩萨兵”,究竟是为什么呢?(板书:→?)
三、精读重点,探究原因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相机出示朱总司令的三段话。3.交流:
△出示: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⑴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⑵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怎么受得了呢 得)⑶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可以适当评价 ⑷是啊,朱总司令首先想到的是――藏胞,深山的生活也许一天两天还能熬得过去,可这么多天了,让人怎么受得了呢?谁还想来读读这句话?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 出示:朱总司令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1)你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还能够体会到什么?
(2)抓住“节气不饶人、赶紧、抢”,体会朱总司令的“急”
(3)是啊,如果不把地抢种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朱总司令真是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啊!谁能读好这句话? 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比较句子表达的情感:
“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①这两句话,一句是翻译说的,一句是朱总司令说的,老师来当一当朱总司令,谁来做做翻译。请你们用心听一听,看能从中听出什么?(翻译对藏胞的埋怨、责怪;朱总司令对藏胞的理解和宽容)
②读翻译的话,理解“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
③那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5)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 出示: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1)学到这儿,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读书,还能通过朗读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能感受到朱总司令一心替藏胞着想,有着菩萨心肠。现在,让我们再读读朱总司令在春耕动员会上的发言,看又能感受到什么? 齐读(2)什么是“尽心尽力”呢?(就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全心全意)
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朱总司令想民所想,把藏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就是“尽心尽力”!)
⑵ 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①播下的种子仅仅指一粒粒粮食吗?(还有他们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②是的,红军把对藏胞的关心、爱护也播下了地,他们希望,等到收获的季节,藏民们能够„„能够„„能够„„
⑶谁愿意当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指名读、齐读
4、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5.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引读第七自然段
四、反复品读,体会深情。
1.红军这群菩萨兵用真挚的爱打动了藏胞,处处替藏胞着想,他们在这里为藏胞春耕,打扫院子,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任和欢迎。几天以后,引读第八自然段——
2.藏胞们终于回家了,看到红军战士所做的一切,流下了眼泪。他们将涌上心头的干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引读最后一句话——
3.此时此刻,再次读起这句话,你能体会到藏胞的心情吗?
加提示语读: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4.藏胞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司令,这样的兵!红军的言行感动了每一个藏族同胞,他们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再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全文
1.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红军不仅将包含着浓浓爱意的种子撒在了田间,更撒在了人民的心中。(板书:爱)
2.你觉得如果红军再次来到藏民居住的地区,藏胞还会又躲又跑吗?他们会怎么做?
3.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浓浓的鱼水之情。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
第五篇:菩萨兵-2(推荐)
三年级语文《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课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是训练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教学重点、难点] 阅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鱼水深情。[设计理念] 《菩萨兵》这篇课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学生在理解上是有一定困难的。特别是文中的一些句子,含义比较深刻,除了字面的意思之外,还含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例如 “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通过朗读、想象等理解课文内容,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设计思路] 《菩萨兵》是描述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去体会朱总司令及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教学设计理应抓住一个“情”字入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于是我便从对话开始(主要抓住朱德说的话去分析体会)。课文刚开始通过结
合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经验去体会国民党反动派最老百姓的残害。再抓住朱总司令的心情去分析他所说的话,朱总司令在为老百姓着急什么?学生通过老师的提问及老师的表情、体态语进入文中的情境,去体会朱德的内心和所想。学生有些感悟了,而后让学生通过从内而发的感情去朗读话语。理解课文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朗读,在朗读中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接受美好感情的熏陶,从而有效地去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文中谁将谁称为“菩萨兵”?
二、前后对比,提出疑问。
1.你是从文中哪儿知道“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呢?找找看。
出示:他们说:“„„兵呀!”
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想一想: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是怎样的呢?
(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处处为他人着想,只做好事,不干坏事。)
2.是的,藏胞认为红军像菩萨一样,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有一颗仁爱之心。那一开始,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吗?再找找看,藏胞得知又有军队来,有什么反映?
⑴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你觉得,藏胞们吃尽了哪些苦头?学生想象说话。
指导朗读。指名读,强调“吃尽了”。
⑵引读:是的,反动军队一进入村庄就大肆掠夺,滥杀无辜,到处一片血腥。藏族同胞真是——“吃尽了苦头”,所以当军队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时,难怪他们——“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
3.藏胞由一开始的又躲又跑(板书:躲、跑)到如今称红军为“菩
萨兵”,究竟是为什么呢?(板书:→?)
三、精读重点,探究原因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画出有关句子。2.交流。相机出示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3.读读这几段话,看看你们能够体会到什么,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和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4.交流:
△交流第一段话:
⑴我们来看看第一段话,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⑵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
⑶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⑷是啊,朱总司令首先想到的是――藏胞,深山的生活也许一天两天还能熬得过去,可这么多天了,让人怎么受得了呢?谁还想来读读这句话?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交流第二段话:
朱总司令真是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啊!你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还能够体会到什么?指名读。
⑴出示并指导体会“节气不饶人、赶紧”一句。
是啊,如果不把地抢种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朱总司令该多急啊!谁想读好这句话?
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⑵就这段话,你还有其他感受吗?你可以想想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四小节)
这两段话,一段是翻译说的,一段是朱总司令说的,老师来当一当朱总司令,谁来做做翻译。请你们用心听一听,看能从中听出什么?
(从你的回答中,老师能感受到你已明白什么是“乌云遮住了眼睛”;
好的,你读出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理解和宽容)
那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还有谁愿意通过朗读将这样一位朱总司令带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⑶学生提到“这也怨不得他们”,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
△交流第三段话:
过渡:学到这儿,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读书,还能通过朗读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能感受到朱总司令一心替藏胞着想,有着菩萨心肠。那请你们再读读朱总司令在春耕动员会上的发言,看又能感受到什么?
⑴什么是“尽心尽力”呢?(就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全心全意)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朱总司令想民所想,把藏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就是“尽心尽力”!)
⑵请你再读读这段话,看看有没有别的收获?(“要让红军„„”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⑶谁愿意当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
从刚才的朗读,品味中,你觉得朱总司令是一位怎样的司令呢?
⑷ 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5.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播放录像。
这样的劳动场面,你想到了哪个词呢?是的,当许多人齐心协力做一件事,如大扫除,植树时就可以用上“热火朝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
四、反复品读,体会深情。
1.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做到这一切呢?同学们,我们
先来听一首歌,播放歌曲《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
2.歌中,把共产党人比作什么?把人民比作什么?由此理解深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3.师总结:这“种子”,指红军的形象、红军的精神。那么,红军的形象和精神到底有没有在藏民心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呢? 4.出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师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故事中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5.师述:藏民们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的,这是他们的由衷之言,让我们好好地再读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1.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红军不仅将包含着浓浓爱意的种子撒在了田间,更撒在了人民的心中。(板书:爱)
2.你觉得如果红军再次来到藏民居住的地区,藏胞还会又躲又跑吗?他们会怎么做?
3.师: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浓浓的鱼水之情。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出示对联: 藏汉一家亲 军情民情鱼水情深 军心民心心心相印
4.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菩萨兵》一样反映军民情的感人故事,九八年我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是无数的解放军战士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不朽的长城,“5.12”汶川地震,救灾现场有无数的解放军战士的身影,又是一群群菩萨兵,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挽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老百姓再次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出示滚动图片)
六、课后延伸,回味军民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收集几个反映军民情的感人故事,准备在班内开个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