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版音乐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 名曲览胜 交响曲的魅力教案
第五单元
名曲览胜教案
交响曲的魅力
(第3课时)
授课年级:八年级(上)
教学课题:交响曲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专注的欣赏乐曲,对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有情感反应,如思念、欢快、悲伤等情绪。
2、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了解交响曲的定义,以及交响曲的乐队编制。
(2)感受《蓝花花的故事》的特点以及魅力。教学重点:
1、欣赏并感受《兰花花的故事》的特点.2、初步了解交响曲的风格特色。教学准备:
钢琴、黑板、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音乐《never say goodbye》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独奏曲的神韵
师:对,我们上节课呢,一同领略了独奏曲的神韵,分别欣赏了哪些乐器的独奏曲啊?
生:钢琴、小提琴、长笛
师:非常好,那我们今天要走进交响曲的世界。一同领略交响曲的魅力。
二、进入新课:
1、师:说到交响曲,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做交响曲吗?同学们有听过哪些交响曲呢? 生:《命运》、《田园》、《合唱》、···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呢,都是非常出名的交响曲,不错,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面还是非常广的。
2、简单介绍: 交响曲的定义
交响曲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它通过种种音乐形象的呈现对比和变化发展,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人们的思想心理和情感体验,它是一种音响丰富、色彩绚丽,富于表现力的大型管弦乐套曲。它是作曲家们写作技巧高度发展和体现的产物。
3、师:为什么说交响曲是一种音响丰富、色彩绚丽呢?这是因为,交响曲有着一个庞大的家庭。我们一同来认识一下这个大家的成员吧!这个大家庭呢,一共有四个家族 ① 弦乐器家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四种乐器。(这些乐器的形状大致相似,只是体积大小不同,相应地各自的音域也不一样。弦乐器组中的每一种乐器都有一位首席演奏者。)
② 木管乐器家族:包括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四种主要乐器,(此外,这四种乐器又各有它的变形乐器——即短笛、英国管、低音单簧管和低音大管,在交响乐队中也常要用到。但是实际上木管乐器并非全是木质的,例如长笛,在十八世纪常有用象牙、水晶、甚至用金子做成的,而现在,则用金属或者有机玻璃制成。木管乐器组中的每一件乐器多半单独演奏,可以充分发挥各自惊人的灵巧,它不象弦乐器组那样主要是策体的表演。木管乐器组的每一种乐器一般只用两个到四个,因此,这一组的总人数要比弦乐器组少得多。木管乐器组一般排在舞台的正中,位于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后面。)
③ 铜管乐器家族:包括法国号、小号、长号和大号以及它们的一部分变形乐器——短号和低音长号等。这些乐器因用铜质材料制造而得名。(管乐器组位于舞台右方中提琴的后面,同木管乐器组紧相邻接。)
④ 打击乐器家族:定音鼓、木琴、排钟、三角铁、铃鼓、响板、钹、小鼓、大鼓和锣等。
除了这四个大家族呢,交响曲有时候还会用到色彩乐器家族:钢琴、竖琴
4、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4、师:一起了解了交响曲定义和它的一个乐队编制,那么接下来我们不得不要提到一个人。交响曲之父——同学们知道是谁吗?
师:这个人,就是海顿
海顿简介:海顿,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海顿的创作生涯很长,一生写下了一百多首交响乐。其中最为出名的有《时钟》、《告别》、《惊愕》等。
贝多芬 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曲,都是经典之作,其中第五交响曲《命运》,是最为著名的一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欣赏《命运》
5、师:很好,我们欣赏了交响曲之父海顿和贝多芬的作品,接下来我们就一同看看课本上的这一首交响曲。是由鲍鱼元恺编曲的。《蓝花花的故事》它是选自《中国民谣第一组曲》。《兰花花》是陕北流行的民歌信天游中流行最广的一首。原民歌以优美开阔的旋律、叙事性的唱词,纯朴犀利的语言,歌颂了旧中国的农村姑娘蓝花花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叛逆者形象。
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陕北信天游《蓝花花》
6、接下来我们再听一听交响曲版本的《蓝花花》与民歌对比一下,它与民歌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力。
欣赏《蓝花花的故事》
乐曲开始时,只出现6 7| 6 5 | 6…...几个音奠定基调,但音乐沉重,流动缓慢,预示着“故事”的悲剧性。接着长笛和提琴声部两次奏出原民歌的旋律,优美、轻柔、无力,略带伤感情绪。直到第三次奏主旋律时,才增加音响的亮度,用强烈的低音支托着赞美蓝花花姑娘勤劳、美丽的优秀品德。到第二部分,音响更加强烈,由强至弱,只出现蓝花花主题的片段,而用定音鼓和大锣代表封建势力,逼迫蓝花花嫁给一个“好像那一座坟”似的“周家老猴子”。蓝花花主题在此后的出现仿佛有千般无奈万般恨,但却正像是一个受苦受难的蓝花花姑娘。最后乐队留下一把小提琴独奏原民歌主题,满含同情地叹息这位美丽勤劳的农村姑娘的命运。
7、欣赏完了这首《蓝花花的故事》我们接下来再来听一首著名作曲家莫扎特的交响曲第四十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它被誉为《含泪的微笑》。(莫扎特 奥地利作曲家,一生创作交响曲四十余部)
欣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师:同学们听了这首曲子,觉得它的旋律熟悉吗?我们在哪里有听过呢?
生:····
师:对了,这首交响曲的旋律呢,我们并不陌生,刚才老师在课前给你们放的音乐,里面就有这个旋律出现。那课前我们听的音乐呢,是韩剧《my girl》的歌曲《never say goodbye 》。
师:这首第四十交响曲的旋律还应用在里在哪里呢? 生:····
师:很好,在SHE的《不想长大》里面也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放在流行音乐里,是什么样的感觉。欣赏《不想长大》
8、还有一些歌曲,它的旋律也是源自于交响曲的主题,例如:歌曲《欢乐颂》是来自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的主题等等··· 我们也一起来欣赏一下。
三、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一同走进了交响曲的世界,领略到了交响曲的魅力,相信同学们对交响曲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利用时间去更多的了解交响曲。
第二篇:五语上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 元 教 学 计 划
教材分析:
这一组,我们会发现它的编排方式与其他各组截然不同,也与近几十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面貌迥然而异,它不再以课文为主体安排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而是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按照这些建议开展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是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的,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限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去搜集,教师也可以作补充。这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上是一种突破。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从各地教师的自发性尝试,进入了国家课程的规范性实施;从以课外开展活动为主,进入课堂教学的领域,怎样进行综合性学习成了我们急需探讨的课题。本文试以《遨游汉字王国》为例,谈谈怎样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24个生字。
2、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4、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5、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6、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7、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8、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9、通过综合性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策略:
1、教材使用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
2、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课时分配:
有趣的汉字
6课时 我爱你,汉字
5课时 单元检测
4课时 合计:
课时
有趣的汉字
活动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课时安排
“有趣的汉字”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五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三课时:分组活动。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
第四、五课时: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4.制定计划:
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x月x日
活动地点:x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
组长:xx搜集资料:xx
编辑:xx抄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二、三课时
搜集和调查资料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相关资源介绍。
第四课时
交流活动成果(1)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杜刘孟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一连三座庙──
B石头蛋腌咸菜──
C隔着窗户吹喇叭──
D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A妙(庙)妙(庙)妙(庙);B一言(盐)难尽(进);C名(鸣)声在外;D自我吹嘘(须)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
(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
(1)读一读。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第五课时
交流活动成果(2)
一、汉字的起源
1.指名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3.交流: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呢。哪一组给大家讲一讲?
4.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默读《“册”“典”“删”的来历》。你还知道其它汉字的来历吗?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6.认读课后的十个生字。
二、畅谈收获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第六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长江作业本本》《有趣的汉字》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反馈教学实情,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查缺补漏,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1、基础题学生独立解答。
2、较难题目学生互相讨论完成。
3、学生解答和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学步骤:
1、学生训练,教师巡查指导。
2、集中评讲重难点内容。
《我爱你,汉字》 教学目标的确定
1、开展“有趣的汉字”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培养探究合作意识。
3、阅读四篇相关资料,查找更多与汉字有关的资料。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的意识。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根据阅读提示,制定活动计划,让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序展开。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汉字的演变。
(2)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3)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综合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教学难点:体会汉字的丰富有趣。
课时划分: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走近汉字
1.对于“汉字”同学们是最熟悉不过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她,都在跟她打交道。许多世界名人是这样评价汉字的。
2.课件出示:
(1)汉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2)爱汉字,就是爱自己的祖国。
(3)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
(4)一个汉字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
过渡:一个汉字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请同学们静静的欣赏(课件演绎汉字的演变过程)
师:从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一直到现在的简化字,看一看最原始的甲骨文到现在与之相对应的简化字,当两个跨越几千年的汉字同时出现在眼前,你们心里有何感想。
相机板书:有趣 神奇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快速默读,你对汉字又会有新的了解。
3.学生默读
4.同学们,想去了解更多的汉字吗?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板书课题 有趣的汉字)
二、阅读材料,初感汉字
1、师:汉字神奇,有趣,让我们一起浏览“阅读材料”,看看汉字有趣在哪里?
2、提出阅读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的“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份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没,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3、学生个性阅读后同桌交流。(课文以字谜,谐音,仓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向我们讲述了汉字的神奇。)
三、合作学习,制定计划
1、师:同学们,汉字如此神奇,我们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很好地认识它呢?
2、自渎课文提示,明确学习方法:(自由组成小组,讨论活动内容,指定活动计划,活动结束展示成果。)
3、指导制定活动计划:
⑴ 活动计划有哪些内容?(活动计划包括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⑵ 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内容:
① 自渎活动建议。
② 汇报交流:(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折地开展活动。)
⑶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选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4、展示各组指定的活动计划。
5、评议,完善活动计划。
四、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汉字的神奇,有趣,课后同学们应根据制定的活动计划,搜集查找,整理资料。在活动中真切感受汉字的奇妙。
五、作业超市搜集,查找资料,分组进行讨论。
第二、三课时
一、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二、展示成果,体会汉字的神奇
(一)字谜大擂台:
首先,我们从猜字谜开始。同学们,你们在课外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就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⑴ 提出活动要求。
⑵活动开始。①必答题(字谜)②抢答题。③附加题
⑶ 统计成绩,宣布比赛结果。
⑷ 畅谈感受,体验乐趣。:① 说说搜集字谜过程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及感受。
⑸小结猜字谜的方法。(猜字谜有三种方法:组合法,形象法和意会法。)
师:一个汉字就像一幅画,一个汉字就像一首诗,一个汉字反映一段历史,它让我们如此沉醉,如此着迷,它值得我们热爱,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二)谐音大舞台:
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就让我们轻松一下,进人谐音大舞台,再次感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1、歇后语:
【出示阅读材料中的歇后语】自由读,发现其中的谐音。后指名读,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父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交流其它谐音歇后语
师:谐音歇后语真有趣!老师也带来了四组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位同学猜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前半句,点击出示后半句。】
(1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礼)
(2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
(3和尚的房子----------庙(妙)
(4老九的兄弟----------老实
(十)2、讨论谐音广告语
师:汉字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于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广告词也借用了成语、俗语,取谐音换新义,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课件出示谐音广告语:点击出示正确的词语】
沐浴器--随心所浴(欲)
咳嗽药--咳不容缓(刻)
洗衣机--爱不湿手(释)
蚊 香--默默无“蚊”的奉献(闻)
麦当劳--年年有鱼(余)
服装广告--衣衣不舍(依)
饮料广告--有口皆杯(碑)
华素片广告--快治人口(脍)(炙)
黄河冰箱广告--领鲜一步(先)
牙膏广告语--牙口无炎(哑)(言)
自行车广告--乐在骑中,“骑”乐无穷(其)
3、汉字历史知多少:(课件出示:)
(1)汉字中笔画最多的字是()。
(2)汉字中()字最多。(形声字占82%。汉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最多,占汉字总数的67%。)
(3)汉字中使用率最高的字是()(汉字中使用率最高的是“的”字,平均25个字中就能遇到一个。)
(4)汉字中读音最多的是“那”字,(有:nā,ná,nà,nã,něI,nu?,nâI,nuò汉字中同音字最多的是“yì”。《现代汉语词典》中读“yì”的字有103个,《辞海》中达195个。教)
4、讲 “一字值万金”的故事。(组内互说,在此基础上推选代表全班交流。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5、小小书法展:(事先把教室用学生自己书写的书法作品进行布置。)
⑴明确参观要求:
①言行文明,不要拥挤和大声喧哗。
②认真欣赏,了解各种书法艺术的特点。
③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向班上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请教练字的方法。
⑵学生进行参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学习和动手的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第四课时
一、阅读《仓颉造字》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几节课综合性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这些有趣的汉字是谁创造的?你们想知道吗?
2、板书课题:仓颉造字。
3、自学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⑴ 在没有汉字之前,人们怎样进行交流?
⑵ 仓颉怎样造字?
4、讨论交流。
5、拓展课外:
同学们,仓颉造字知识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有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活动。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谁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讲一讲。(指名介绍)
二、阅读《“册”,“典”,“删”的来历》
1、师导入: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读读课文,说说“册”,“典”,“删”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2、自渎材料: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懂。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的来历。
4、你还知道哪些字的来历?
(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三、认识课后生字
四、总结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学会了制定活动计划,还通过搜集各种大量的资料,感受到了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认识了汉字的起源。我们的收获可真大啊。我们还要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
五、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1、形式:⑴书面汇报。⑵合作汇报。⑶制成演示文稿汇报。⑷出示实践活动展版或编小报汇报。2、以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展示。
【作业安排】
1、喜欢办小报的同学,办以“有趣的汉字”为主题的小报。
2、喜欢读书的同学,找有关汉字的书读一读。
3、喜欢上网的同学,在以下网站继续探寻汉字的奥秘。
第五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长江作业本本》《我爱你,汉字》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反馈教学实情,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查缺补漏,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1、基础题学生独立解答。
2、较难题目学生互相讨论完成。
3、学生解答和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学步骤:
1、学生训练,教师巡查指导。
2、集中评讲重难点内容。
第五单元检测(四课时)检测内容:
《长江作业本〃自我检测五》 学习目标:
1、了解本单元知识点掌握情况。
2、针对情况查漏补缺。教学重、难点:
达到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 教学方法:
1、自我测试
2、集中评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题)
第二课时
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题)
第三课时
(((试卷讲评,学生改错。)
第四课时
(试卷讲评,学生改错。)
第三篇:五上第二单元教案
备课人:章建敏
第二组 教材分析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爱家乡的个性习作。教师教学时,应整体关照本组的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
备课人:章建敏
第二单元单元目标
1、能认识22个认读字,掌握18个生字,学会课文中30个词语。
2、会背诵古诗词三首,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3、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5、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6、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7、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8、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9、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好一篇想象作文。
10、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备课人:章建敏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写“洛阳、渝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会背诵古诗词三首,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重点:
1、会写“洛、榆、畔、帐”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写“洛阳、渝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会背诵古诗词三首,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难点:在朗读中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思乡的古诗,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会背诵默写《泊船瓜洲》。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体会诗人对字词的锤炼。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会背诵默写《泊船瓜洲》。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难点: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收集有关思乡的诗词或诗词名句。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备课人:章建敏
师: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不好?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
月亮象征着团圆之意,所以是人写的思乡诗中,常常提到月亮,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节日,都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泊船瓜洲》。
2、学生提出问题
① 一水间(提示:“间”是什么?“水”是什么?)② 春风为什么又绿江南岸?
③ “照我还”是什么意思?(提示:照?什么照?还?还哪里?)
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意思。现在还有什么疑问?慢慢读一遍,读完之后,请你告诉我,你还知道了什么?
3、板书诗题,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了解京口位置。
“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就作于此。
4、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5、指名交流
6、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备课人:章建敏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哪几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层次,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备课人:章建敏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练习背诵,端正书写整首诗。
六、作业
1、默写《泊船瓜洲》
2、收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写“洛阳、渝关、那畔、千帐 聒”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会背诵古诗词两首,默写《秋思》。
3、感知两首诗词大意,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4、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重点:
1、会背诵古诗词两首,默写《秋思》;
2、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教学准备:
备课人:章建敏
1、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及有关作品。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把握主旨
1、复习《泊船瓜洲》,重温思乡情。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满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2、明月千里寄相思,故乡,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你,都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家园。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另外两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
3、自由读两首古诗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
4、初步了解两诗词异同。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试着说说两首诗词的大概意思。
两诗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其中《长相思》是词。长相思是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一)学习《秋思》
1、指名朗读古诗。
2、交流诗的大意,结合重点词随机点拨引导:
(1)体悟“见”之萧瑟。
“见”什么意思?见到什么?(秋风)看到“秋风”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心旷神怡;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寂寥肃杀。)
秋风是没有形状的,难道真的看得见?“见秋风”,其实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感受萧瑟冷清之氛围。)
唐代洛阳应该是何其的繁华,然而这一切诗人却视而不见,见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2)想象“意”之万重。
“家书”是什么意思?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如你给家中写信,会写些什么?
备课人:章建敏
简介: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假如你就是诗人,就是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诗人,你还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情感朗读前两句诗。
(3)品味“开”之内涵
“开封”是什么意思?(打开封好的信)什么时候“开封”?为什么当信快要送出的时候又“开封”?
“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恐“说不尽”?(意万重、匆匆)说不尽什么?
你就是诗人,在这落红遍地的时节,给家乡的亲人写了一封家书。临发前,又将封好的信拆开,你当时心中会说什么?那一刻,你的神态,你的举止又怎样?——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你就是行人,你目睹了诗人这一奇怪举止,你会怎么说?这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添上一笔,补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动。)——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从这个“开”字,你读懂了什么?
3、诵读提炼。
千言万语说不尽,千愁万绪难落笔,这正是——(学生齐读古诗)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学生背诵全诗)
(二)学习《长相思》
1、看插图,说词意。
欣赏课文插图,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说插图所绘情景,8
备课人:章建敏
并从这首词中找到相对应的描写景物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词的大意。
2、讨论:
(1)抓意象,山水风雪行。
说说“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意思。(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情景。
能用自己的词语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吗?(千山万水、风雪交加)
指导朗读,通过回返复沓的朗读读出边塞军旅的千辛万苦。
(2)品意蕴,故园无此声。
“此”是什么意思?“此声”是指什么声音?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样的声音?(随机点拨“千帐灯”、“聒”)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情景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顶顶帐篷,点点灯火,本该是多么豪迈多么壮观!然长途跋涉之后,在这样一个野外宿营的寒夜里,却要听着寒风朔雪的嘈杂声,叫人怎能安然入睡?指名朗读这首词。
“故园”指什么?“故园无此声”,故园没有什么声音?故园有什么?想像说话。
故园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故园不会这样的卧不成眠,故园不会这样的寒冷孤寂;故园,有的是宁静详和,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这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字,一个包容作者此时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学生齐“碎”。)带着心碎的感觉读下阕。
从这一个“碎”字,你读出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再读下阕。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三、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再次回读这两首思乡诗词。
2、体悟这两首诗词表达方法之妙。(前者善于从寻常细节入手,刻画入微;后者善于将写景与叙事融于一体。最终目的都为抒情。)
3、鸿雁传书,千言万语;夜宿边关,千辛万苦。山高水长隔 9
备课人:章建敏
不断我的思乡情,岁月流逝剪不断我的思乡情。——师生共同激情回顾《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秋思》、《长相思》。
四、作业
1、默写《秋思》
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故事。教学后记:
6、梅花魂
教学目的: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缕缕、漂泊„„”等词语。能正确理解“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事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解课文,通过读读、划划、议议,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备课人:章建敏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缕缕、漂泊„„”等词语。
2、理解课文,通过读读、划划、议议,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揣摩这种感情。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缕缕、漂泊„„”等词语。理解“颇负盛名 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3段,能划出描写外祖父喜爱美化的句子并体会含义。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1——3段,能划出描写外祖父喜爱美化的句子并体会含义。初步理解“梅花魂” 中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学习1——3段,能划出描写外祖父喜爱美化的句子并体会含义。初步理解“梅花魂” 中所蕴含的深意。教学准备:梅花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初读课文。
播放一幅幅梅花图片,配《梅花三弄》背景音乐。在乐声中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由于它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每户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你能背出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吗? 指名让学生背一背课前收集的诗句。
师:(教师板书“魂”),查字典说说魂的意思。
备课人:章建敏
齐读课题。,你心中有疑问吗?
是啊,梅花只不过四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疑惑。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教师相机板书:思念故乡、喜爱梅花。
3、课文时通过哪几件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有着浓浓爱梅情结的、思念故乡的老人的?请你再读课文,找一找。教师提炼板书:
读诗落泪 珍爱梅图 不能回国 赠送梅图 送梅花巾
4、学习1——3段
这几段写了哪两件事?默读划出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交流体会句子。
① 有生以来„„慢慢抹净。指导朗读 交流体会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分外爱惜墨梅图?
一副墨梅图有什么稀罕?一项宽容的外祖父为什么如此大动干戈?
“清白”是什么意思?“玷污”是什么意思?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导入下文的学习)外祖父有生气时,又有落泪时,找一找落泪处,全文共有几处?读一读
②交流第一次落泪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你怎样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
外祖父为什么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你从中体会到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除了这些诗句,外祖父可能读到哪些诗句时还会潸然泪下? 师小结:《梅花魂》这篇课文写了外祖父——一位华侨老人“思念故乡、喜爱梅花”,课文深情回忆了他读诗落泪、真爱梅图,因不能回国二哭泣以及宋墨梅图和梅花手绢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几件感人的故事。
是啊,看到梅花,看到多多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经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让作者感受到外祖父那可眷 12
备课人:章建敏
恋祖国的心,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下节课再交流。
三、作业
1、书写生字
2、作业本1-3题。
3、摘录梅花的诗2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并揣摩文章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2、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语句。
教学重点:了解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教学准备:
一、回顾课文内容,进入学习情境。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思考:哪部分内容最让你感动?稍后全班交流。
二、交流感受深的内容,精读课文。根据学生交流,随机讨论相关的内容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与外祖父分别的日子,指名读4——11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交流第二次落泪,谈谈感受 交流临别,外祖父送我墨梅图。
师:在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把他那幅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莺儿,读一读外祖父对莺儿说的话。课件打出第13自然段的内容。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吗?
师: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具有铮铮铁骨、刚强不屈的有气节的中国人。(课件出示一组人物配诗文的画面。师逐一介绍。)
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有气节的中国人的英魂,他们的品格令人敬佩。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来读读这段吧。
备课人:章建敏
学生齐读这一段。试背这段。
师:这看似平常的梅花,却融注了无数有气节的中国人的英魂,课文学到这里,你对“梅花魂”的“魂”字有怎样的感悟和理解。
墨梅图是外祖父珍爱的宝贝,为什么要送给莺儿,让她带回祖国去呢?他嘱咐莺儿要好好保存这幅墨梅图,你从中又能悟出什么呢?
三、读悟交融,升华情感。
1、师: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总,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请你有感情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3、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各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4、学习“阅读链接”。试背。
四、重积累,拓展延伸。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摘录思乡爱国的诗篇。
板书:
梅花魂
落泪
外公
赠手绢
训斥
思乡之情
赠图
痛哭
教学后记:
备课人:章建敏
7、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花给“我”带来的快乐。
2、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花给“我”带来的快乐。
2、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2、准备“摇花乐” 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题目、读题目)自学导读提示,导读提示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交流。
2、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懂得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3)理解导读提示里提出的问题。
二、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词疑难。出示词语,各种形式朗读
2、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备课人:章建敏
4、“桂花雨”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自读课文,悟出精彩。
1、读课文,看摇花乐的课件,在课文中找出桂花带给我快乐的语句。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分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词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3、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同年的快乐带给我们。然而,作者仅仅为了写要罗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词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4、学生边读有关词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你怎么理解“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这句话里有“可是”一词,你注意到了吗?从“可是”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仔细读读这个句子的争端课文,看谁有新的发现。
3、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请你浏览全文,找找理由,说说你的看法。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4、这些句子里,哪个字最突出桂花的香气呢?那母亲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5、一个“自己的”,道出了真正的原因。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事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桂花的香 16
备课人:章建敏
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物,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代替它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积累语言求发展
1、读了课文,你内心产生怎样的感受呢?
2、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3、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后记:
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理解“婀娜、点缀、守望相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备课人:章建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乡之情的方法.1、“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2、“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3、“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18
备课人:章建敏
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4、“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四、赏读作业,积累优美句段
1、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3、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教学后记:
口语交际.习作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 19
备课人:章建敏
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述说。课教学前准备:
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参阅一些好的经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既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20
备课人:章建敏
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充分展开想象,有条理地写写20年后的家乡风貌。
2、学习运用本组课文的写作手法,抓住一个物、一个人、一件事,从某个侧面来写。
教学重点:
1、充分展开想象,有条理地写写20年后的家乡风貌。
2、学习运用本单元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条理清晰。教学准备:例文、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出示课件,再现情境。
多媒体呈现《回乡偶书》的生活情境.2、教师谈话:诗人刚回到故乡时,儿童谁也补认识他了。当他在故乡住下来后,发现离别家乡这么多年,什么都变了,跟记忆中的一点也不一样了,似乎只有家乡的镜湖没有变。同学们,再过二十年,你们可能在大洋彼岸当电脑专家,也可能在国内的一座城市当一名环保志愿者;你可能是一名时装设计 21
备课人:章建敏
师,或是在异地务工的普通人------无论你在哪个地方,也不论你在干什么,家乡,一定会珍藏在你的记忆中。今天,让我们大胆发挥想象,放飞自己的心灵,以《二十年后会故乡为题写一篇习作。
二、课文回顾,总结特点。
1、学生讨论:学习本组课文后,你在表达方面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2、教师小结:本组的课文都与家乡有关,作者的感情总是通过一定的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写想象作文也要借鉴本组课文的写作方法,抓住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从某一个侧面来写,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对故乡的真情实感。
三、问题引路,开启思路
1、出示问题,启发思考。
(1)你的故乡有哪些主要景致?二十年后,故乡的景致会发生什么变化?
(2)二十年后,你回故乡的途中会看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3)你回故乡打算拜访哪些人?久别重逢,你们见面会是怎样的场面?
(4)你回故乡后有什么趣事发生?
(5)与二十年前相比,你家的摆设与用具有什么不同?
2、相互交流,拓展话题。
3、典型交流,打开思路。
找3-5各学生交流构思结果及过程,如:
写故乡房屋(街道)的变化;写与故乡同学、伙伴聚餐的欢乐情景;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瞬间场面;写与长辈、亲人的深夜畅谈;写回家途中的所见所闻;写重又故乡某处景观时的抑难激情。
四、独立习作,个别指导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习作,教师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并在巡视中找到优秀的习作。
五、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备课人:章建敏
六、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七、赏评。
教学后记: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3、读唐代诗人贾岛作诗琢自炼句的故事,体会诗人写诗时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韵味。
教学重点:继续体会、总结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积累表达乡思的优美诗句。
教学难点:体会、总结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并能在平时的作文中运用。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
备课人:章建敏
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三、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 24
备课人:章建敏 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四、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教学后记:
第四篇:五上第四单元教案
在大海中永生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点击鼠标,屏幕出现邓小平的画像]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2、指名学生介绍
3、小组内阅读邓小平的有关资料。[师分发给小组资料]
二、揭示课题,解题
1、请同学们看段录像。[播放小平骨灰撒落大海的录像]
2、板书课题:
23、在大海中永生
3、解题:
(1)“永生”,你是怎么想的?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
1、带着刚才的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2、小组学习,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划出难理解的词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自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写的是什么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按顺序给课文分段。
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4、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感知全文。
(1)了解邓爷爷生前的伟大功绩,听着课文录音,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新的问题,请同学们好好的想一想。
[1]小组内自由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
[2]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3]班级交流汇报
(2)师归纳总结学生已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
[未解决的问题:
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
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3)这节课我们自己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了,但这几个问题还未解决,同学们说该怎么办?请同学们说一说。
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
当堂目标检测:
教后记: 在大海中永生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一、谈话直入主题,引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大海中永生》,通过阅读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上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些我们运用课前学习的资料,通过读书、讨论已经当堂解决了。有些我们感到还需要在课后带着这些问题,再去寻找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是哪几个问题呢?
指名说说,师相机出示:[共三个问题: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
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好!让我们联系自己搜集的资料,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这几个个问题自己是怎样理解的,然后和周围几个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查阅资料。
1、教师深入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同时参与讨论。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点击鼠标,屏幕显示:邓小平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结合查阅资料回答)
过渡:是啊,邓爷爷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影响超越国界。他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多了不起的事呢?我们来读读他的这句话,体会体会。
解决第二个问题。
(1)学生自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邓爷爷的这句话,好好体会邓爷爷对祖国对人民深切的爱。
3、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回到那揪人心腑的1997年3月2日,去送别敬爱的邓爷爷。
4、引导学生理解第三个问题
(1)观看录像,代替讲读。[点击鼠标,播放录像片断:邓爷爷的骨灰正撒向大海(第二节内容)]
(2)指导朗读第一节
飞机飞向大海,带着全国人民无限的哀思、缅怀。深爱着祖国和人民的邓爷爷离我们远去了,多么令人悲痛!让我们各自读第一段,想想怎么读才能把我们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学生各自认真读第一段,随意的发挥想象去读,可大声读,可小声读,也可站着读。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师适时指导。
(3)指导朗读第三节
过渡:读了第二节,我们是不是好像也来到了大海,也在目送伟人离去?
此时此刻,我们又会想些什么?你是不是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各自读读课文的第三节,好好想想。对“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这句话,你现在又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读一读课文,小组里互相交流。
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4)指名说一说。
这一段饱含激情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深远影响。这段话想读读吗?怎么读呢?
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读得真好,老师听了深受感染,也想放声读读这一段,表达对邓爷爷的热爱和怀念,行吗?
师放声读,并渐渐转为背诵。
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让我们把邓爷爷的慈容笑貌、丰功伟绩永远记在心里。
集体朗读。(能背的试着背)
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现在大家都理解了吗?[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谁讲给大家听?
学生同桌思考讨论。
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进行小结。
三、回顾全文,加深印象。
本文一定有你最为感动、最觉动情的地方,请你选择一处,反复读读,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1、学生认真读自己选择的句段。
2、指名朗读,鼓励学生试着诵读。
读得很感人!老师还发现有些同学读的时候很少看书,看来,他们已经把这些语句记在心里了,课后请大家把全文连起来再读读,试着背诵。在读读背背的过程中,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新的问题,好好想想,并写下来,好吗? 板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
飞向大海:低低地
缓缓地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
呜咽
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告别大海:与„„同在 在大海中永生 当堂目标检测:
教后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知识扩展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
要求:
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4、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当堂目标检测:
教后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一、听写生字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
三、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学生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板书: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6)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4)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试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为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试背诵。
四、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
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
5、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6、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
当堂目标测试:
教学后记
艾滋病小斗士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什么叫斗士?
2.生:勇敢面对困难的勇士。
3.师:他们是值得称赞的,是令人敬佩的。那么,小斗士呢?就更伟大了。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学生齐读《艾滋病小斗士》),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5.学生自由回答。
6.师: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
出示生词,读一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并思考:根据所给的词语提示,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恩科西”、“艾滋病”、“不是„„而是„„”,“一边„„一边„„”)
2.学生自由发言。(主要讲述了一位南非男孩恩科西身患艾滋病,坦然地面对生活,顽强与病魔做斗争,并且关心其他艾滋病患者的故事。)
〈四〉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细读第2,3,4自然段,感悟“不幸”
1.出示图片:请大家看一组有关艾滋病儿童的图片。这些患病的儿童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简要地描绘一下。
2.师:你们了解艾滋病吗?谁来说一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病人因体力消耗而极度虚弱、衰竭,呈恶病质状态,从而导致死亡。)
3.所以说,艾滋病患者是痛苦的,是不幸的。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位。那么,他遭遇到怎样的不幸呢?自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划出有关的语句。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并思考。
5.讨论交流:
(1)“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
(2)“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3)“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当学生找到此句时,教师出示这句,并发问: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并说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竟然”:一方面说明恩科西生命力顽强、毅志坚定。另一方面说明他能活这么长时间出乎大家的意料。“挺”是什么意思?用“坚持”,“撑着”这些词换它好吗?为什么?从这个词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教师导问:“轩然大波”是什么意思?比喻大纠纷。)
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全校的大多数老师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当恩科西好不容易走进课堂,准备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当恩科西第二天准备继续上学的时候,得知恩科西是一名艾滋病患者的家长,他们又是什么态度?(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备注:如果学生找不到这句话,教师则提示说:“其实,艾滋病给他带来的痛苦又何止这些?还有没有其它方面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细读第5,6,7自然段,感悟“抗争”
过渡:面对巨大的不幸,恩科西是如何抗争的呢?5,6,7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它所做的三件事,你能把它们分别概括出来吗?
讨论交流。
1.出席艾滋病研讨会,不断呼吁。
出示第五自然段。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应该抓住哪些关键的词语?并说一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教师抓住“纤弱”这个词语,深入发问: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身体虚弱。已经不行了。教师追问:在这种情况下,小恩科西他想到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2.那么,第二件事是什么?(出席2000年的艾滋病大会。)
师:那么,此时已到艾滋病晚期的恩科西,已经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联系全文,大家描绘一下。
师:是啊,我们都很清楚,此时的恩科西,已经骨瘦如柴,身体极其虚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恩科西仍然坚持发言。那么,哪位同学能够有感情地读一读他的发言。此时此刻,他心中想到的,依然是——他的心中,永远只有别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关心他人。有爱心。)的确,小恩科西是令人敬佩的,发言是感人肺腑的,他道出了所有艾滋病人的心声。所以,“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
师:当所有与会代表看到骨瘦如柴,已到生命最后一息的恩科西站在的面前的时候,当他们听到他那感人肺腑的发言后,各国代表们的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是啊,小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令人感动。从他的发言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他代表所有艾滋病患者,在与社会抗争。这抗争其实在唤醒人们,应给予艾滋病患者足够的尊重与帮助。
3.对未来充满希望。
师:从中你可以悟出什么?(1。小恩科西对未来充满希望。2。他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帮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
过渡语:恩科西如此热爱生活。顽强斗争,令人感动。可是艾滋病冷酷无情。恩科西的病情开始——(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
(三)学习第8,9自然段,感悟“关注”
1.教师导读第8自然段:2001年初,恩科西的病情——(学生读)6月1日那天,被艾滋病——(学生读)
2.读了这段话,你的体会是什么?
3.他的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是怎么说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呢?请大家抓住有感情地读一读。
(安南:感叹。曼德拉:痛切)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同学们,恩科西面对着巨大的不幸,他不仅顽强抗争、自强不息,而且关心和他一样不幸的患者。为所有人做出了榜样。是一名真正的斗士。
2.那么,做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们也会面临过挫折和失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请用“不是„„而是„„”练说。
(例:面对挫折,我们不是悲观消沉,而是要坦然面对,乐观自信。要有爱心,去帮助其他遇到“天灾”的人)板书:
艾滋病小斗士
不幸
小恩科西
小斗士
抗争
(顽强不屈、有爱心)当堂目标检测:
教学后记:
习作4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最近在与部分同学的聊天中,老师了解到有的同学有一些心事,有很多话想对别人说,可是又不方便当面讲,憋在心里却又挺难受。这该如何是好呢?请大家帮忙想想主意。(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想办法交给他,进行书面交流)
二、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读读赵洁同学写给老师的这篇文章。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赵洁在文中对老师说了什么?(2)从哪些词句中能够体会作者的感受?(3)想一想,当赵洁写完这篇文章,并把它交给老师后,她的心情如何?(4)猜一猜,老师读了这篇文章后,可能会说什么?做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思考问题。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上述问题。4.大组交流、汇报。
三、指导习作
1.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不想轻易说出口的“小秘密”,这些心里话可能是想说给妈妈听的,也可能是想说给老师或好朋友听的。可能是为了某件事表示歉意,可能是传达最真的问候,也可能是诉说委屈或提些建议„„下面就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问一问自己,今天你最想跟谁说说心里话,说点什么呢? 2.学生自己进行心灵独白。
3.可以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交流,也可以不说给任何人听,直接写下来。4.愿意在大组交流的同学发言,师生共提补充、修改意见。
四、学生练写 1.学生练写草稿。
2.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修改草稿。4.学生誊写作文。
教学随笔:
练习4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小芳正在做作业,爸爸指出她写的“兰球”字写错了,小芳不服气,爸爸说出了篮球的“篮”字的来源。(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出道理。(4)教师介绍“兰、篮、蓝”的来源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四个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2)学生试着改句中的错别字。
(3)师生共同改正错别字。让学生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错误的原因: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出错。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这四个成语。教师指出这几个词语都有错别字。(2)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思考为什么会出错。
(3)指名改正错别字,说出理由。(因为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写错了的)(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熟记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都有一个警世劝诫的哲理)(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语词典。(6)学生练习背诵。2.反馈。(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4)指名背。
练习4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在大海中永生》。(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那些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5)教师重点指导“撒大海、爱戴”等词的间架写法和整体布局。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身字旁、舟字旁)和例字(射、船)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身字旁、舟字旁”的书写方法。(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3)教师讲解“射、船”的写法,学生练写。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练习4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指导。
(1)创设情境: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2)分组推选“发言人”上台发布新闻。(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或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搜集一两条有价值的新闻)(要求“发言”的新闻有一定价值,通顺、流畅)(3)“听众”现场提问,(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题,做到问题有对性,表达清楚,流利)“发言人”当场给予回答。(4)师生评议。3.反馈。(1)评议后,推选—名同学上台作为“发言人”,全班同学提问题,“发言人”回答。(2)评议小结。当堂目标检测
教学后记:
第五篇:【教案】六年级上第五单元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文插图、鲁迅介绍及重点语句。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 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
只知道 无端
稀奇 素不知道
如此
如许
从来不知道 希奇
其中 单知道
无缘无故
4、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出示: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若学生不知从哪说起,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
(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换上“苍白的”“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板书:年少 健康 天真 活泼
(3)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年少、健康 天真、活泼
第 二 课 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语言)
请你们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 再识闰土,探究深读
1、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3、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眉飞色舞等)
4、用你们所说的那种感受读这几段话,相信会读得更好。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
5、学生自由练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看谁能让大家身临其境。(每件事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指导朗读。如,“雪地捕鸟”可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看瓜刺猹”教师可扮成“我”引导朗读,调动学生情绪)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教师相机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月亮地下,闰土一个人看瓜刺猹在“我”眼里是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啊。所以,三十年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这幅画面。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学生描述。
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景色描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引导背诵(可以出示段落填空进行提示)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学生肯定会回答: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池塘捕鱼、捉泥鳅„„)
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你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指导“啊”的读法)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3、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的贝壳)
闰土在(雪地捕鸟)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大雪天是可以捕鸟的,而且可以捕到这么多的鸟)
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猹是一件什么东西,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小结: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三十年来,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又神奇的画面(出示“看瓜刺猹”图)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话。观看插图,想象表演
1、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呀,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
2、读一读17自然段。他们会怎样话别呢?
3、同桌分角色想象表演。板书:难舍难分 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2、“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句“老爷”让“我”大吃一惊。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 夏日拾贝 看瓜刺猹
潮汛看鱼聪明、能干 勇敢、见多识广
羡慕 佩服 向往难舍难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相关资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明确目标)
[评:通过复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巧妙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1)读准字音“悼”“冠”“咳”“嗽”等字。(2)分辨字型,练习书写几个重难点字: “冠”(注意上边没有一点)
“嗽”(中间是“束”,不是“束”,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
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评:通过几次有目的的读书,在归纳、概括段意和小标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评:从总体上入手把握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为后面深入体会找准了一个切入点。]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二、四、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2、小组交流。预设:
(一)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读有关语句。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因为我────生:“囫囵吞枣”。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我”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带着感情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二)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评:这三个段的教学紧紧围绕着中心句展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课外收集的资料,自读自悟,感受到了先生崇高的精神。]
三、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里。让我们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受读。)第三课时
一、激情引入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一心为别人的崇高精神,在文中还有个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但只要我们细细品味,我们定然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吗?
2、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3、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含着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
5、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
6、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
7、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争,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诗──(师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评:伯父关于鼻子扁平的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当时社会背景的介绍是必要的,再借用用鲁迅先生的话,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黑洞洞”“碰壁”的言外之意就不言而喻了。]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乐齐声朗诵。
[评:最后读阅读链接,升华情感,在配乐朗诵诗歌中,尽情抒发对先生的爱戴之情。]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别人想的多 爱戴
为自己想的少
[评与思: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完全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打破文章的结构,首先从整体入手,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句展开学习。教师直扑末段中心句,再学习二、四、五段,接着再由易到难,学习难点段落三段,这样用一个中心句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突破。在教学设计中,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这一篇教学设计将单元知识进行了整合,将现代诗《有的人》纳入了本次学习,另外,课内外知识的结合也体现得非常好,课外资料的应用恰到好处。建议在进行本次教学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一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评: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6、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反馈交流
7、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四、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五、课后作业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评:作者以读带写,读写结合,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有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学生评价)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初读体会
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
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检查,评价)
2、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你读懂了什么?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A、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B、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三、听录音,朗读
1、请同学们听录音。
2、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自由朗读。
3、我们齐读这首诗。
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讨论、合作、交流。
A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
(1)理解课文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
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2)理解课文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
【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D比人生观,比价值观:学习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
师: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四、有感情背诵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五、拓展
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互相交流
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可以重复。(同学或老师评点)
【评:以读代讲,结合大量课程资源,结合本组所学课文,边读边悟,体会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了解了鲁迅为人。】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全课总结。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欣赏、评价着,突然,我的好朋友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我忍不住和他吵了起来,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又会怎样? 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结果更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你的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回顾课文,自然衔接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出示选题,选择习作 课件出示:习作一
《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习作二
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以上这段话很简略地讲了“我”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件事情,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从以上内容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作文批改要求和重点: 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 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 书写是否工整美观; 结构是否比较严谨; 是否有创意; 是否切题。范文引路
课件出示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习作。学生快速朗读。
合作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评价、讨论。小组派代表予以点评,宣布本组成员所给分数及理由。合作批改
同桌交换阅读对方作文。用修改符号批改,按项目评分。汇报交流
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
课件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同桌读眉批、总批,汇报批改意见。作者谈收获。课堂总结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印象中的鲁迅,交流理解句子深刻的含义的方法。2. 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感悟大文豪的精神写照。3.感受语文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前准备
1.整理、搜集鲁迅的名言警句。2.趣味对联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提取资料,交流印象
1.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有了一些了解。让我们来谈一谈自己心中的鲁迅。
2.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中的事例谈一谈。3.你在阅读鲁迅作品之后,有怎样的体会和感受? 联系课文,总结方法
1.在文章中多数句子一看就懂,但有的句子含着深层的意思,需要认真体会。2.列举含义深刻的句子,小组交流怎样体会句子的含义。3.全班回顾学习方法,共同交流。
4.师生共同小结:“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基本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还可以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5.师:希望同学们把习得的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1.自读句子,发现特征: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2.全班齐读,读通顺、流利。
3.自读句子,体会其中的含义,并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自己对名言警句的理解。教师给予帮助。5.自由朗读,力争背诵。
6.检查背诵,全班齐背(不能背诵的可以读)。7.你还搜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名言警句呢?全班交流? 8.你从这些名言警句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趣味语文
1.学生自由熟读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2.你从这个故事中,砍刀了一个怎样的少年鲁迅? 3.这个故事的趣味性体现在哪里?
4.你还知道哪些内容类似的趣味语文故事呢?请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