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年高中语文必修一:全一册优秀教案1.2 雨巷 教案1(含5篇)

时间:2019-05-13 21:5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2018年高中语文必修一:全一册优秀教案1.2 雨巷 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2018年高中语文必修一:全一册优秀教案1.2 雨巷 教案1》。

第一篇:【人教版】2018年高中语文必修一:全一册优秀教案1.2 雨巷 教案1

1.2 雨巷 教案

1.理解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把握本课思想内容,在课堂上背熟一部分课文

3.体会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把握作者情感

3.丁香姑娘的含义

4.真正做到课堂背诵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课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

2.启发法:通过图画进行引导启发

3.探讨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交流导入):采用幽默回顾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中导入新课──前些天我们学校有人把一首古诗给改了,这首诗的名字叫“春晓”。“春晓”被改成:“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大家知道后两句吗?(洒下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学生笑──调动气氛》

上星期又有一位同学把一首现代诗给改了,大家知道是哪一首诗吗?(学生沉默或答错),大家都不知道?恩,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样我就知道这首诗不是我们班上的同学改的,这首诗改的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我给大家念几句,看看你们能不能想到是那首诗被改:你站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蚊子装饰了你的床帐,你装饰了蚊子的梦。(**根据自己学校教学楼的名字自行修改)

(引导学生回忆起“断章”)断章是一首朦胧诗,朦胧诗是一种追求朦胧意境,注重暗示,注重象征,善于用意向表达意境的立意多元化的诗,而意象是指具有某种意义的实物(板书),大家喜欢“断章”这首诗吗?(……)那大家喜欢朦胧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回答)

(二)朗读

请大家跟我一起看黑板(指着“雨巷”)。大家来说说看在你们心中“雨巷”是什么样的一种景?(……)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雨巷”,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表达他心中的“雨巷”,而这种“雨巷”凭什么成为百年经典。好,下面请**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这首诗,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诗中的“意象”,同时注意这几个字词:颓圮,太息,彳亍。《意象是指具有某种意义的实物(指着板书强调),大家不要找错了。》

(朗读完后进行点评,可从普通话标准,节奏轻重急缓,感情是否丰富等方面进行点评)

(三)作家介绍,写作背景

大家说“雨巷”这首诗写得美不美?(美)刚才我也说了,这首诗是中国朦胧诗的百年经典。那么对于这么出名的诗,有谁能够向我们介绍一下它的作者跟写作背景呢?(明确: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适当板书)

(四)找意象(6个:油纸伞,雨巷,丁香,我,姑娘,篱墙)

(五)分析课文,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开头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雨巷)

(在黑板画图)雨巷,它是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谁撑着油纸伞(作者=我),我在干么?(独自彷徨)。为什么彷徨?(读诗一定要联系写作背景,在作者介绍中我说过因大革命的失败,作者一度迷失自己,他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他迷茫,他哭闷,所以他彷徨着,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胡乱走着)这时我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凄清,迷茫,苦闷,徘徊)

这时候的“我”,就只在不断彷徨,苦闷吗?(不是)

虽然作者在彷徨,但他的心里并没有放弃追求,“我希望逢着……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作者所希望出来的虚构的人物,如果我们在画上添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那整幅画给我们的感觉又是怎样?(希望,追求)

既然“我”是充满希望,那“我”的希望最终怎样了?实现了吗(没有,希望破灭了成了失望,追求也幻灭了──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那“我”最终就是以失望跟幻灭结尾吗(不是的,我依旧是充满希望──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图,经过分析我们不难知道这首诗所表达的是“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的双重情调”,“含蓄的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感”。

(六)分析意象

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这首诗,现在我们要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明确与朦胧并存,也就是说它的意境是明确于朦胧并存。意境是通过意象来表达的,所以要把握意境就得从意象入手,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6个意象,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意象是如何集明确与朦胧于一身的:

第一个是油纸伞。明确:这是件真实的雨具。朦胧:油纸伞不比自动伞,它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

第二个是雨巷。明确:下着雨的江南小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朦胧: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第三个是我。明确:“我”就是指诗人自己。朦胧:指像诗人那样迷失方向,处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的先进青年。

给大家分析了三个意象,大家现在应该知道如何理解朦胧与明确并存了吧(知道)。那剩下的三个就当作家庭作业,同学们带回去好好思考,下节课我来提问。

(七)引导背诵

请同学们找出上半部分诗中的动词(撑,彷徨,逢,结着,是有……)

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一遍这首诗(……)现在合上课本,看黑板试着回忆:

动词(撑,彷徨,希望逢,结着,是有……)

撑着什么东西(油纸伞),撑着油纸伞干嘛?(独自彷徨)彷徨在哪?(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仅仅在彷徨吗,不(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姑娘是怎么样的?(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先写颜色,再写芬芳,最后写忧愁?《举个例子:有人在1000米外拿着999朵玫瑰向你走来,因为太远,模糊,你看不清楚到底前方是什么。这时映入你脑海的先是一团红(颜色),等到看清是玫瑰时,大家就会闻到玫瑰扑鼻的香(味道──芬芳)那时大家会不会想:“这么多玫瑰是送给谁?给我的吗?”(内心──忧愁)》

这个姑娘在干吗(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哪(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作业:1.分析剩下的三个意象

2.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放“雨巷”的朗读带

(二)分析意象

1.篱墙。明确:一堵墙。

朦胧:(这个篱墙是颓圮)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2.丁香。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朦胧: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

3.姑娘。明确:一个女孩子。朦胧: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三)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诗中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三)课堂练习:解读课后习题。

(四)复习全文

(五)作业:把剩下的练习完成。

2.预习下一节课

第二篇:1.2 雨巷 教案18 (人教版必修1)

1.2 雨巷 教案18(人教版必修1)

【教材分析】

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诗中那条悠长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像丁香一般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给人一种朦胧幽婉的美感。

本课选自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第7课——《中国现代诗歌四首》。作为“五四”后区别于传统诗词的新诗,《雨巷》仍然保留着古典诗词的许多特征,如典雅的意象、音韵谐美的诗歌语言,以及高下抑扬、回环往复的内在情感结构等,这些特征构成了本诗精致幽美、委婉悠长的独特韵味。【学情分析】

本课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高一上学期的学生。学生在此前已积累了一定量的中国古典诗词,但诗歌的阅读,大多还只停留于读懂字面意思以及熟读成诵的阶段,并未深入诗歌意境,用心体会诗人情感。可以说,什么是诗?怎样读诗?学生并不真正懂得。窃以为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学生缺乏潜心涵泳的心境,也不具备细读文本的意识和能力,所以还未真正体会到诗歌的美。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时下流行的青春文学有所偏好,喜欢唯美感伤的风格,这可成为《雨巷》教学的基础依托和兴趣点所在,教师可加以引导,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与鉴赏诗歌的能力。我认为,《雨巷》的教学不可停留于单纯的意象分析,而应走进文本,细读文本,通过把握诗人的情感律动而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意境,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地体会诗歌美感和韵味。【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意象特征及作者的忧郁情怀,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知和体验能力。2.把握诗歌的内在情感结构,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情感的律动,品味诗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画面美、音乐美以及朦胧幽婉的意境美,正确看待诗人的孤独与忧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审美感悟力。【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的画面美、音乐美,从而体会整体意境所呈现的朦胧幽婉之美。2.把握诗歌的内在情感结构,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细读文本及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情感结构。【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花中愁品”丁香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些花,在几千年来一直代表着某种人格化的精神特征。例如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代表着清静、高洁;菊花,自从东晋的陶渊明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句后,就成了淡泊而脱俗的隐士的化身;梅花,因为生长在百花凋零的冬季,傲霜斗雪,所以象征了坚毅顽强的人格,宋代的王安石就有一首《梅花》诗,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一种花象征着忧愁,被称为花中“愁品”,这是什么花?——这指的是丁香花。(投影图片——两幅丁香花的图片,左图为白丁香,右图为紫丁香,示意学生注意右图中有一些小花苞还未开放,犹如一个个的结)丁香的花蕾很小,很精致,非常像一个精心打成的结,(投影一幅中国结的图片)所以有“丁香结”的说法。2.丁香结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两句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投影,诗句出自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意为:芭蕉的叶片卷曲不展,丁香的花蕾紧缩如结,它们都迎着春风,各自忧愁。这是因为,春天的芭蕉叶还没有展开,它卷曲的样子容易让人想到心门紧闭。丁香则因为形如一个个结,像是人心中解不开的疙瘩,也就是心结。五代南唐的中主李璟有词云:“丁香空结雨中愁”(投影,词句出自李璟《摊破浣溪沙》),此处的丁香开在雨中,更加显得忧愁。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与丁香以及丁香般的忧愁有关的诗: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

二、整体感知,把握意象 1.教师配乐范读

2.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忧愁、迷茫、苦闷(投影)

3.全诗共出现了哪些意象?它们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1)明确诗中意象有:油纸伞、雨巷、丁香、姑娘、我

(2)点拨:意象较多,要梳理它们之间的联系,可分解为两两之间的联系——

①油纸伞与雨巷 ②丁香与姑娘 ③姑娘与我

(3)理解油纸伞与雨巷之间的联系:其一,因为下雨,所以撑伞,油纸伞和雨巷在“雨”这一点上联系了起来;其二,雨巷是人物活动的背景,是寂寥的,油纸伞则在这寂寥的背景上撑出了一方自我的天地。油纸伞和雨巷,构成了诗的空间画面。板书: 油纸伞 空间之画 雨巷

(4)理解丁香与姑娘之间的联系

明确:丁香和姑娘是喻体和本体的关系,这个姑娘有着丁香的某些特点——颜色、芬芳、忧愁(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颜色(白、淡紫:)是冷色调的浅色;香气:是清淡而非浓烈的;忧愁:心门紧闭的丁香结,像一位含愁的少女。

丁香与姑娘实际上是一个意象:丁香姑娘,意象本身凸显出一种内敛含蓄的古典美。(5)理解丁香姑娘与“我”之间的联系

明确:丁香姑娘是“我”追寻的对象,并非真实的,而是心造的幻影。

三、细读文本,把握情感结构

1.诗中有哪些语句表明了“我”追寻丁香姑娘的过程? 明确:希望逢着;走近、走近;远了、远了;希望飘过

可见诗中的情感是先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可借用五线谱标记旋律强弱的符号“<”、“>”来表示。

2.学生朗读诗歌第一节与第七节

3.第一节是情感由弱渐强的起点,第七节是情感由强减弱的终点。在这两节中,诗人都用了“希望”这个词,但所希望的却不同——第一节是希望逢着,第七节是希望飘过。请分析这两种“希望”有何不同?

明确:希望逢着:单纯的希望 希望飘过:失望与希望相混合的感情。因“飘过”没有重量感,形象地表现了希望落空时的内心状态,然而落空之后又生出新一轮的希望,所以诗人情绪的流动不是由希望到失望的简单的变更,而是希望与失望的循环。4.联系丁香姑娘是诗人心造的幻影这一特点,观察这首诗的结构,思考此诗在诗境转换上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第一节、第七节是真实之境,二至六节是幻境。诗境是真与幻的循环。5.用音乐旋律类比此诗的情感结构

情绪的强弱起伏,构成抑扬,希望与失望的循环,以及真与幻的循环,构成回旋。抑扬与回旋本是音乐旋律的特点。

提问一名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明确:单个的音符要构成旋律,音符之间的组合就要体现出高低、强弱的起伏变化;就一首乐曲而言,主旋律要得到突出,常用的手法是变奏与复现。

小结本诗内在的情感结构:在这首诗中,第七节就是对第一节的复现。整首诗的情感流动具有抑扬和回旋的特点,有一种时间流动中的音乐美。(板书:时间之乐)6.请七位同学朗读全诗,每人读一节,注意读出内在情感的音乐美

四、思维拓展

1.语言形式的音韵美

《雨巷》不仅在内在的情感表现上具有音乐美,而且在遣词造句上具有一种韵律感,即外在语言形式的音乐美。体现为:(投影)

词:双声(彳亍、凄清、惆怅);叠韵(彷徨);重叠(悠长、悠长,哀怨、哀怨,走近、走近,远了)

句:复沓

章(小节):复现 2.探究《雨巷》主旨

我们已经知道,丁香姑娘是“我”心造的幻影,是我追寻的对象,代表了“我”心底的一个梦,她的离去,表明这个梦消散了,希望落空了,全诗反复咏叹的就是一种交织着希望与失望的凄婉、迷茫、忧愁、苦闷的情绪。那么丁香姑娘到底象征了什么呢?换言之,诗人情绪的流动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指向呢?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至今都没有一个确定的回答。有三种代表性的意见可供同学们参考:

(投影)解读《雨巷》主旨的三种意见:(1)时代苦闷说

《雨巷》作于1927年夏。当时,“四一二”**政变刚刚发生,许多进步的知识青年亲历了大革命的失败,革命理想受挫,内心笼罩着失望后无路可走的迷茫。《雨巷》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时代苦闷的情绪。(2)爱情苦闷说

1927年春,戴望舒结识了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并为之倾倒,向她频频表示爱意。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十七岁的施绛年对戴望舒的追求不以为意,这令戴望舒十分痛苦。《雨巷》中“丁香姑娘”的原型便是施绛年,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爱情受挫的苦闷。(3)青春苦闷说

发表于《语文建设》2010年第6期的文章《浅谈<雨巷>中的青春苦闷》(作者:黄艳)对《雨巷》的主旨提出一种新的看法。该文认为,《雨巷》抒发的情感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广泛的青春体验,其核心是自我觉醒后的孤独和忧伤,以及对这种忧伤的自我欣赏、自我玩味。诗中主人公就如同当今郭敬明小说中“以45度角仰望天空”的主人公,或是几米漫画中寂寞的人物一样,呈现出一种青年人特有的姿态。

诗无达诂,诗歌的解读应该是多元的。关于《雨巷》的主旨意蕴,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作出自己的理解。

五、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诗,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希望逢着 走近、走近远了、远了 希望飘过 丁香姑娘 追寻 失望 希望 真 幻 回旋 抑扬 时间之乐 空间之画 油纸伞 雨巷

第三篇:必修一_雨巷教案

雨巷

一、导入

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想象一下:在一条悠长、悠长的雨巷,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纸伞,一抹丁香般的身影,一点太息般的眼光,若有若无的,飘进那杏花春雨,又消融在青石巷道,是什么样的意境如此荡人心肠?是什么样的忧愁如此扣人心弦?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雨巷诗人”戴望舒的名作,一起走进他的雨巷。

二、诵读、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我们一起齐声朗读戴望舒的雨巷。②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

③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低沉的,感伤的)

④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朗读,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一个读前三节,一个读后四节,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一下,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读完后,表扬一下。哪些词语表现感情色彩的,在课文中划出这些词语。----(学生用笔按顺序边划边回答)彷徨、寂寥、愁怨、忧愁、哀怨、冷漠、凄清、惆怅、凄婉、迷茫、太息(叹气)。

----这些词语都是诗人表达忧伤感情的载体。诗的高妙之处,不仅仅在于只靠词语来表达情感,而且还会创造一些意象来营造情感基调。那么,诗人戴望舒在这首诗中设置了几个意象,你能找到它们吗?

----生:(在诗歌中找出这些意象,自由发言)雨巷、颓圮的篱墙、丁香、油纸伞、我、姑娘。

----师:说的很好。在这首诗中的意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背景物体,一类是人物形象。(归纳重要意象并板书)

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凄清” “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板书)

②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 “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板书)

③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 “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三、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1、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明确: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望舒草》等。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中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四、分析课文

1、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确:丁香类似于百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美丽、高洁)。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看图片)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高洁、美丽、忧伤的代词,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的,漂亮的,但这种理想如丁香花姑娘,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短暂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念和无限的惆怅。

2、能不能将“飘”改为“走”

明确:不能将“飘”改为“走”,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字与后面的“梦”构成了最佳组合,“飘”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幻想中“丁香姑娘”飘忽不定、朦朦胧胧的特点。

3、在第六节中,这位姑娘逐渐消失用了3个状语来进行描述,颜色、香味、眼光,那么“在雨的哀曲里”这个短语有什么作用?能不能去掉?

明确:不可去掉,“在雨的哀曲里”是这个悲剧的背景音乐,有力地烘托了凄迷清凉的氛围,这个悲剧是漂亮的“丁香姑娘”从颜色到香味,从眼光到惆怅一一在诗人眼前无情地消失,这个音乐恰当地表达力诗人此刻内心无以言表的悲哀,总之,这个“在雨的哀曲里”烘托了气氛,渲染了诗人的心情。

4、诗人在写这个姑娘的眼光时,两次用了“太息”这个词,有什么内涵?

明确:也许是为诗人的忧郁叹息,也许是因为丁香的惆怅叹息,也许是为雨巷颓墙叹息,也许是为这个时代叹息,甚至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姑娘的眼光为国家而叹息。

5、诗中用了“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有什么象征意义?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历程是怎样的呢?

----象征着理想的飘渺,空虚,由此可见诗人的伤感、迷惘。

诗人的情感历程:追求理想——理想美好,追求却是痛苦的——理想似乎近了——理想却又远了——可我们仍不懈追求,哪怕追求是痛苦的

6、请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参考:

①:“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②:“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③:“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④:“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⑥:“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⑦:“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⑧:“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⑨:“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⑩:“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⑾: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⑿: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7、总结: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但是任何诗歌的欣赏都不能离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以及被通缉的经历一定会在诗作中得以体现。因此,有同学将这首诗理解为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我认为这样认识更 为准确、合理。

第四篇:1.2《雨巷》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分析“丁香”意象,理解《雨巷》的情感,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 诵读、联想、想象、鉴赏,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优美朦胧的意境,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解读“丁香”意象,引导学生对本诗情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见过“丁香”吗?丁香有什么特点?(放幻灯片)

二、学生自由联想、想象,结合课文作业四中的诗句,概括“丁香”特点(香、雅、幽、愁等)。学生就作业四中的诗句提问,教师解答。

三、学生自由作答后,教师概括: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往往对着丁香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色香却不轻佻。丁香是美丽的、高洁的、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娇好,但易凋谢。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这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让我们来读《雨巷》。

四、朗读《雨巷》

五、姑娘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学生在阅读中归纳

愁怨、哀婉、美丽、高洁、迷茫„„

六、讨论: 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位姑娘的?

1.借助“丁香”这个意象来刻画这个姑娘。

何为意象?“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手法:动作、外貌、神态、心情、(正面)2通过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冷冷的哀怨和绵绵细雨等环境来渲染“丁香”的特点。(侧面)

学生就诗中不懂的词句提问。比如:太息,飘,油纸伞,雨的哀曲等。然后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也许是为诗人的忧郁叹息,也许是为自己的忧郁叹息,也许是为雨巷颓墙叹息,也许是为这个时代叹息,甚至是诗人通过姑娘的眼光为国家命运而发出叹息。(个性化解读)

(2)“飘”不能换成“走”。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像出来的,想像中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与后面的“梦”构成最佳组合。“飘”字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所以,诗中有三次用“飘”字描写这位姑娘的行动。

(3)雨的哀曲是这个悲剧的背景音乐,有力地烘托了凄迷悲凉的气氛。这个悲剧是美丽的丁香姑娘从颜色到芬芳,从眼光到惆怅一样一样地在诗人眼前无情地消失,这个音乐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此刻内心无以言表的悲哀。这个“雨的哀曲”烘托气氛,渲染诗人的心情。

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么一个形象?探讨主旨

1.姑娘是谁?(个性化解读)

我 ?理想?姑娘?

2.知人论世:作者,背景介绍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词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3.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姑娘为什么很快消失?(邂逅、虚幻、朦胧又美好的理想的象征)

A、诗人在那个特定年代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的一种情绪的反应。

B、爱情诗,即一位情窦初开的青年在江南雨巷邂逅一位姑娘后激起的感情涟漪。类似《蝶恋花 花褪残红》苏词中所表达的情结,“多情却被无情恼”。

C、诗人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师解读:

“姑娘”是作者的理想化身。他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但出现后又象梦中的飘过一样消了,连用她的颜色,芬芳,叹息,惆怅,空留下抒情主人共在雨巷中独自彷徨,孤苦的心情。

八、朗读课文,从中学到了什么?

1.象征手法

2.三美

3.词语的运用

九、背诵全诗

第五篇:2、《雨巷》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

2、《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风格,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品读诗歌,品味语言,把握诗歌意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刻领悟作品情感,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意象的特殊含义,深刻体会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

通过诗歌意象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体会诗歌的朦胧美。【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想】

通过学生朗诵,找出诗歌的意象词,体会这些意象词的特殊含义,体会作者在沉重和迷茫中依然渴求新的希望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设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细雨。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戴望舒一起走进这条《雨巷》(板书)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齐读诗歌,找出表达情感的词语。

明确: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凄婉迷茫

2、这些情感的载体是什么?

明确:丁香、姑娘、雨巷

三、合作探究,品味情感

1、诗歌中除了雨巷和丁香姑娘,还写到了哪些人和景物?

明确:油纸伞、篱墙、我。

2、再读诗歌,小组讨论,说说这些人和景物有什么特征?传达出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明确: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 浣溪沙》)全词是: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四、拓展延伸,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五、艺术特色

1. 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诗人写诗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结构,诗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对完整的语意组合,以某种诗艺标准做原则。此诗中诗人遵循的原则是语音,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节奏有长短停顿,诗歌更注重语音的结构。

2.《雨巷》的音节特色可以说《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值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③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④词的重叠运用。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2. 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3.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3. 诗歌的用词。《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课外补充:

评论 我始终分不清到底是那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走进了自己的梦,还是自己走进了那个水墨重重、铺着青石板、潮湿、阴冷而又幽香浮动的雨巷。梦里氤氲、斑驳的湿气,水和光交织的色彩,连同千姿百态的和声的曼妙都终结于戴望舒的那首《雨巷》。雨巷,早已超脱了原本的意义,升华为一种低回而迷茫的境界。想起雨巷,不自觉地闭上眼,耳边仿佛残存着雨打芭蕉的轻灵,然后,在那条幽静,深邃而孤寂的古巷,一个裹着一身轻愁和哀怨,如同丁香花一样高洁的江南女子,就那样娉娉娜娜地踏雨而来。然后又那样风姿绰约地与巷口的那名男子错身而过。唯美的意韵缘于一个愁字。丁香本是愁品,“丁香空结雨中愁”,“芭焦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对着丁香易伤春。雨本是愁思,“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巷本是愁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班驳脱落的城墙,勾起人是物非的叹息。若隐若现地,矛盾和彷徨透过丁香的忧伤,透过雨丝的哀愁,透过小巷的寂寥,泄露了出来。失望和希望碰撞着,幻灭和追求推斥着,惶惶然的迷惘弥漫在字里行间。就是这样一种间杂着希翼的感伤召唤了灵魂底部的共鸣。象征化的意象和着意象组合,吟唱着爱情和人生的朦胧的情伤。丁香的素雅,丁香的高洁,丁香的易碎,似乎就在暗示生活理想的圣洁和飘摇。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与惆怅,莫不带有浓郁的苦苦追求却始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诗人就以他自己的方式宣泄着追求完满理想的执着却又徒劳失意的那种孤苦无奈的心迹。在《雨巷》里,姑娘的形象和抒情主人公--那个彷徨的独行者,都写满了悲剧的色彩。他的迫求带着理想化的感觉,他所期待的姑娘,有着像洛神一样纯洁的心灵和美丽的容颜。所以在理想的期望面前,他注定是受困于迷茫,怀有一种气质性的悲剧感。而“雨巷”,被凄风苦雨笼罩着的狭窄破旧而又阴暗潮湿的断篱残墙,恰恰传达了当时令人窒息的时代气氛,“风雨如磐”的社会面影。诗歌本身抑扬顿挫的音乐感,如同二胡流泻而出的旋律,低沉而悠扬,应和了诗体哀愁的基调,细腻的表述了诗人灰暗沉郁的心境。“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译过这一派的诗。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清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也有颜色,但不是像冯乃超氏那样浓。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朱自清先生如是评议着此诗的韵律美。)借戴望舒自己的评价来结束这段文字吧。“那时候,我们差不多把诗当作另外一种人生,一种不敢轻易公开于俗世的人生。我们可以说是偷偷地写着,秘不示人,三个人偶尔交换一看,也不愿对方当面高声朗读,而且往往很吝惜地立刻收回去。一个人在梦里泄露自己底潜意识,在诗作里泄露隐秘的灵魂,然而也只是像梦一般地朦胧的。从这种情境,我们体味到诗是一种吞吞吐吐的东西,术语地来说,它底动机是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半抱琵琶犹遮面”,或许这恰恰是《雨巷》感人的魅力。《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联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作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居“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看。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第二,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的。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下载【人教版】2018年高中语文必修一:全一册优秀教案1.2 雨巷 教案1(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2018年高中语文必修一:全一册优秀教案1.2 雨巷 教案1(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 1.2《雨巷》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五篇模版]

    1.2 说课稿《雨巷》 诗两首 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文章是诗人的成名作、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作者在现实与理想冲撞下的苦闷与忧郁。这......

    语文:1.2《雨巷》教案(新人教版07版必修1)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意象把握意境。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教学设计 (一)教学难点、重点 1.学习象征的用法 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

    【人教版】2018年高中语文必修一:全一册优秀教案2 再别康桥 教案

    2 再别康桥 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层面:体会全诗巧妙的构思,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感悟徐志摩诗歌华丽轻巧的语言,整齐的章法,和谐柔美的音韵所散发出的强烈......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说课稿[精选5篇]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

    必修一语文《雨巷》教案(含5篇)

    必修一语文《雨巷》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

    2012届高中语文 1.2.1《雨巷》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范文模版]

    雨 巷 [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品味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像的象征意义。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2、问题法。3、演绎法。......

    语文:1.2《雨巷》教案(新人教版版07版必修1)

    《雨巷》教案 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校刘海燕 【教学目标】 1. 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教学方......

    雨巷的高中语文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雨巷的高中语文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雨巷的高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