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2《雨巷》教案(新人教版版07版必修1)

时间:2019-05-13 01:2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1.2《雨巷》教案(新人教版版07版必修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1.2《雨巷》教案(新人教版版07版必修1)》。

第一篇:语文:1.2《雨巷》教案(新人教版版07版必修1)

《雨巷》教案

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校

刘海燕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2.问题法。3.演绎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及磁带,雨巷图片。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 教师引导.点拨,并示范诵读。

2学生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诗歌中生动.鲜明的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

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发展思维。4.扩展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5.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 教学过程】

一.【走近雨巷,留神初读 】 1.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再别了康桥,熬过了《黑八月》,现在,让我们走进江南的雨巷,体验诗人戴望舒独自在雨巷彷徨的情景,然后走进中央电视台转播大厅,聆听《雨巷》诗朗诵。

2.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 3.齐读课文,留心下边三个问题:

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

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

我: 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雨巷: 悠长.寂寥.颓圮.哀曲.丁香姑娘: 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尽.消散了„„

【教师口头提示】

这些词语是表示动作.情绪.物态的,选出你认为用得很好的来说说。【学生答问】

“希望”,写出了作者是有所追求的人。

“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是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悠长.悠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丁香姑娘外表的美丽,气味的芳香,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高洁。

“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了”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飘而去,象征着理想的缥缈.空虚,由此可知诗人的伤感.迷惘。

3.把握特色【学生讨论后,屏幕显示参考答案】 ①朦胧.含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②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三.【走出雨巷,拓展研读 】 1.说说丁香姑娘形象 【学生回答】

生1:丁香姑娘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形象,既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也是作者驰骋艺术想象所产生的艺术形象。

生2:作者描写她的颜色.芬芳,希望丁香姑娘的外表和内心都是很美丽的,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就是要像丁香姑娘一样的美好。

生3:“寂寞”.“走尽.“像梦一样的飘过”,说明丁香姑娘就像美好的理想难以实现,缥

第二篇:1.2 雨巷 教案18 (人教版必修1)

1.2 雨巷 教案18(人教版必修1)

【教材分析】

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诗中那条悠长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像丁香一般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给人一种朦胧幽婉的美感。

本课选自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第7课——《中国现代诗歌四首》。作为“五四”后区别于传统诗词的新诗,《雨巷》仍然保留着古典诗词的许多特征,如典雅的意象、音韵谐美的诗歌语言,以及高下抑扬、回环往复的内在情感结构等,这些特征构成了本诗精致幽美、委婉悠长的独特韵味。【学情分析】

本课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高一上学期的学生。学生在此前已积累了一定量的中国古典诗词,但诗歌的阅读,大多还只停留于读懂字面意思以及熟读成诵的阶段,并未深入诗歌意境,用心体会诗人情感。可以说,什么是诗?怎样读诗?学生并不真正懂得。窃以为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学生缺乏潜心涵泳的心境,也不具备细读文本的意识和能力,所以还未真正体会到诗歌的美。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时下流行的青春文学有所偏好,喜欢唯美感伤的风格,这可成为《雨巷》教学的基础依托和兴趣点所在,教师可加以引导,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与鉴赏诗歌的能力。我认为,《雨巷》的教学不可停留于单纯的意象分析,而应走进文本,细读文本,通过把握诗人的情感律动而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意境,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地体会诗歌美感和韵味。【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意象特征及作者的忧郁情怀,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知和体验能力。2.把握诗歌的内在情感结构,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情感的律动,品味诗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画面美、音乐美以及朦胧幽婉的意境美,正确看待诗人的孤独与忧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审美感悟力。【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的画面美、音乐美,从而体会整体意境所呈现的朦胧幽婉之美。2.把握诗歌的内在情感结构,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细读文本及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情感结构。【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花中愁品”丁香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些花,在几千年来一直代表着某种人格化的精神特征。例如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代表着清静、高洁;菊花,自从东晋的陶渊明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句后,就成了淡泊而脱俗的隐士的化身;梅花,因为生长在百花凋零的冬季,傲霜斗雪,所以象征了坚毅顽强的人格,宋代的王安石就有一首《梅花》诗,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一种花象征着忧愁,被称为花中“愁品”,这是什么花?——这指的是丁香花。(投影图片——两幅丁香花的图片,左图为白丁香,右图为紫丁香,示意学生注意右图中有一些小花苞还未开放,犹如一个个的结)丁香的花蕾很小,很精致,非常像一个精心打成的结,(投影一幅中国结的图片)所以有“丁香结”的说法。2.丁香结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两句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投影,诗句出自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意为:芭蕉的叶片卷曲不展,丁香的花蕾紧缩如结,它们都迎着春风,各自忧愁。这是因为,春天的芭蕉叶还没有展开,它卷曲的样子容易让人想到心门紧闭。丁香则因为形如一个个结,像是人心中解不开的疙瘩,也就是心结。五代南唐的中主李璟有词云:“丁香空结雨中愁”(投影,词句出自李璟《摊破浣溪沙》),此处的丁香开在雨中,更加显得忧愁。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与丁香以及丁香般的忧愁有关的诗: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

二、整体感知,把握意象 1.教师配乐范读

2.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忧愁、迷茫、苦闷(投影)

3.全诗共出现了哪些意象?它们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1)明确诗中意象有:油纸伞、雨巷、丁香、姑娘、我

(2)点拨:意象较多,要梳理它们之间的联系,可分解为两两之间的联系——

①油纸伞与雨巷 ②丁香与姑娘 ③姑娘与我

(3)理解油纸伞与雨巷之间的联系:其一,因为下雨,所以撑伞,油纸伞和雨巷在“雨”这一点上联系了起来;其二,雨巷是人物活动的背景,是寂寥的,油纸伞则在这寂寥的背景上撑出了一方自我的天地。油纸伞和雨巷,构成了诗的空间画面。板书: 油纸伞 空间之画 雨巷

(4)理解丁香与姑娘之间的联系

明确:丁香和姑娘是喻体和本体的关系,这个姑娘有着丁香的某些特点——颜色、芬芳、忧愁(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颜色(白、淡紫:)是冷色调的浅色;香气:是清淡而非浓烈的;忧愁:心门紧闭的丁香结,像一位含愁的少女。

丁香与姑娘实际上是一个意象:丁香姑娘,意象本身凸显出一种内敛含蓄的古典美。(5)理解丁香姑娘与“我”之间的联系

明确:丁香姑娘是“我”追寻的对象,并非真实的,而是心造的幻影。

三、细读文本,把握情感结构

1.诗中有哪些语句表明了“我”追寻丁香姑娘的过程? 明确:希望逢着;走近、走近;远了、远了;希望飘过

可见诗中的情感是先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可借用五线谱标记旋律强弱的符号“<”、“>”来表示。

2.学生朗读诗歌第一节与第七节

3.第一节是情感由弱渐强的起点,第七节是情感由强减弱的终点。在这两节中,诗人都用了“希望”这个词,但所希望的却不同——第一节是希望逢着,第七节是希望飘过。请分析这两种“希望”有何不同?

明确:希望逢着:单纯的希望 希望飘过:失望与希望相混合的感情。因“飘过”没有重量感,形象地表现了希望落空时的内心状态,然而落空之后又生出新一轮的希望,所以诗人情绪的流动不是由希望到失望的简单的变更,而是希望与失望的循环。4.联系丁香姑娘是诗人心造的幻影这一特点,观察这首诗的结构,思考此诗在诗境转换上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第一节、第七节是真实之境,二至六节是幻境。诗境是真与幻的循环。5.用音乐旋律类比此诗的情感结构

情绪的强弱起伏,构成抑扬,希望与失望的循环,以及真与幻的循环,构成回旋。抑扬与回旋本是音乐旋律的特点。

提问一名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明确:单个的音符要构成旋律,音符之间的组合就要体现出高低、强弱的起伏变化;就一首乐曲而言,主旋律要得到突出,常用的手法是变奏与复现。

小结本诗内在的情感结构:在这首诗中,第七节就是对第一节的复现。整首诗的情感流动具有抑扬和回旋的特点,有一种时间流动中的音乐美。(板书:时间之乐)6.请七位同学朗读全诗,每人读一节,注意读出内在情感的音乐美

四、思维拓展

1.语言形式的音韵美

《雨巷》不仅在内在的情感表现上具有音乐美,而且在遣词造句上具有一种韵律感,即外在语言形式的音乐美。体现为:(投影)

词:双声(彳亍、凄清、惆怅);叠韵(彷徨);重叠(悠长、悠长,哀怨、哀怨,走近、走近,远了)

句:复沓

章(小节):复现 2.探究《雨巷》主旨

我们已经知道,丁香姑娘是“我”心造的幻影,是我追寻的对象,代表了“我”心底的一个梦,她的离去,表明这个梦消散了,希望落空了,全诗反复咏叹的就是一种交织着希望与失望的凄婉、迷茫、忧愁、苦闷的情绪。那么丁香姑娘到底象征了什么呢?换言之,诗人情绪的流动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指向呢?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至今都没有一个确定的回答。有三种代表性的意见可供同学们参考:

(投影)解读《雨巷》主旨的三种意见:(1)时代苦闷说

《雨巷》作于1927年夏。当时,“四一二”**政变刚刚发生,许多进步的知识青年亲历了大革命的失败,革命理想受挫,内心笼罩着失望后无路可走的迷茫。《雨巷》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时代苦闷的情绪。(2)爱情苦闷说

1927年春,戴望舒结识了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并为之倾倒,向她频频表示爱意。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十七岁的施绛年对戴望舒的追求不以为意,这令戴望舒十分痛苦。《雨巷》中“丁香姑娘”的原型便是施绛年,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爱情受挫的苦闷。(3)青春苦闷说

发表于《语文建设》2010年第6期的文章《浅谈<雨巷>中的青春苦闷》(作者:黄艳)对《雨巷》的主旨提出一种新的看法。该文认为,《雨巷》抒发的情感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广泛的青春体验,其核心是自我觉醒后的孤独和忧伤,以及对这种忧伤的自我欣赏、自我玩味。诗中主人公就如同当今郭敬明小说中“以45度角仰望天空”的主人公,或是几米漫画中寂寞的人物一样,呈现出一种青年人特有的姿态。

诗无达诂,诗歌的解读应该是多元的。关于《雨巷》的主旨意蕴,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作出自己的理解。

五、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诗,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希望逢着 走近、走近远了、远了 希望飘过 丁香姑娘 追寻 失望 希望 真 幻 回旋 抑扬 时间之乐 空间之画 油纸伞 雨巷

第三篇:语文:1.2《雨巷》教案(新人教版07版必修1)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意象把握意境。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教学设计

(一)教学难点、重点 1.学习象征的用法 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预习要求:熟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通过朗读来细细品味本文 2.通过细节进一步体验感知

二、教学步骤

(一)读课文,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感受。

(二)听录音,再谈谈你的感觉。

(三)放背景音乐,共同朗读体会。

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这首诗很美。为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我们还能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人、事和作品吗?对。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三)由意象体验意境

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我们也认定了这首诗是美的。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我们为什么认为它很美呢?(意象)

意象: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由这些意象,结合本诗说一段话)

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的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里,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漠”“凄清”和“惆怅”。她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边飘过去了,走尽了这寂寥的雨巷。

在诗中,这些形象形式上各自独立,但却使我们觉得形象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共同具有某些东西。形象构成了一种特殊关系。在这朦胧的意象中,作者究竟想要说什么?

有人说,《雨巷》是诗人用美好的“想象”来掩盖丑恶的“真实”的“自我解脱”,是“用一些皂泡般的华美的幻象来欺骗自己和读者”,除了艺术上的和谐间律美外,“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

有人说,这诗如中国的水墨写意,只尽情地渲染情感,发散着自己忧愁与迷惘,“我喜欢你彷徨中的美丽,我铭骨你遗憾时的忧伤”。

苦痕在诗句里流动。即使是当时的青年也并非那么容易受着“欺骗”。人们读了《雨巷》,并不是要永远彷徨在雨巷。人们会憎恶这雨巷,渴望出离这雨巷,走到一个没有阴雨,没有愁怨的宽阔光明的地方。

(四)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Symbolism)是十九世纪末期流行于欧洲(主要是法国)的艺术思潮。它的产生是对印象派艺术和写实主义所标榜的原则的反动,企图用视觉形象表达神秘和隐蔽的感觉。象征主义思潮创造了新的语言,开辟了表现的新途径。这种象征语言可称为「情绪的象征」,即通过细致复杂的一剎那感觉,来探测心灵深处最隐蔽的内容。在象征主义艺术家看来,可视的世界和不可视的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无限世界和有限世界,是彼此相互呼应和沟通的。因此,这类象征不论用抽象的或具象的语言,都是非常蒙脓和难以捉摸的,具有神秘的倾向。

这种艺术流派于“五四”运动退潮时期传入中国。第一个大量利用象征主义方法写诗是李金发。戴望舒早期的创作也明显地接受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有人说;本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运用象征手法,使诗的意境深邃、丰富,并具有含蓄美。那么的象征他的象征意义会有哪些呢?

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

诗人在《雨巷》中运用了新鲜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一雨中丁香一样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它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的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

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雨巷》中那个在雨中飘过的丁香一样姑娘的形象,就带上了更多的诗人想象的成人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又是作家驰骋艺术想象的结晶,是真实与想象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真实的形象。戴望舒说:“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的,也不单是想象。”(《诗论零札》十三)我们说《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于古典诗词,又超越于古典诗词,最主要的即因为它是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归纳]朱自清先生说:“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译过这一派的诗。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清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雨巷》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情深而不轻佻,确实把握了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幽微精妙的去处。

(五)艺术特色

1.《雨巷》的音节特色(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

第四篇:1.2《雨巷》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分析“丁香”意象,理解《雨巷》的情感,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 诵读、联想、想象、鉴赏,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优美朦胧的意境,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解读“丁香”意象,引导学生对本诗情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见过“丁香”吗?丁香有什么特点?(放幻灯片)

二、学生自由联想、想象,结合课文作业四中的诗句,概括“丁香”特点(香、雅、幽、愁等)。学生就作业四中的诗句提问,教师解答。

三、学生自由作答后,教师概括: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往往对着丁香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色香却不轻佻。丁香是美丽的、高洁的、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娇好,但易凋谢。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这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让我们来读《雨巷》。

四、朗读《雨巷》

五、姑娘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学生在阅读中归纳

愁怨、哀婉、美丽、高洁、迷茫„„

六、讨论: 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位姑娘的?

1.借助“丁香”这个意象来刻画这个姑娘。

何为意象?“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手法:动作、外貌、神态、心情、(正面)2通过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冷冷的哀怨和绵绵细雨等环境来渲染“丁香”的特点。(侧面)

学生就诗中不懂的词句提问。比如:太息,飘,油纸伞,雨的哀曲等。然后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也许是为诗人的忧郁叹息,也许是为自己的忧郁叹息,也许是为雨巷颓墙叹息,也许是为这个时代叹息,甚至是诗人通过姑娘的眼光为国家命运而发出叹息。(个性化解读)

(2)“飘”不能换成“走”。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像出来的,想像中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与后面的“梦”构成最佳组合。“飘”字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所以,诗中有三次用“飘”字描写这位姑娘的行动。

(3)雨的哀曲是这个悲剧的背景音乐,有力地烘托了凄迷悲凉的气氛。这个悲剧是美丽的丁香姑娘从颜色到芬芳,从眼光到惆怅一样一样地在诗人眼前无情地消失,这个音乐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此刻内心无以言表的悲哀。这个“雨的哀曲”烘托气氛,渲染诗人的心情。

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么一个形象?探讨主旨

1.姑娘是谁?(个性化解读)

我 ?理想?姑娘?

2.知人论世:作者,背景介绍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词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3.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姑娘为什么很快消失?(邂逅、虚幻、朦胧又美好的理想的象征)

A、诗人在那个特定年代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的一种情绪的反应。

B、爱情诗,即一位情窦初开的青年在江南雨巷邂逅一位姑娘后激起的感情涟漪。类似《蝶恋花 花褪残红》苏词中所表达的情结,“多情却被无情恼”。

C、诗人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师解读:

“姑娘”是作者的理想化身。他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但出现后又象梦中的飘过一样消了,连用她的颜色,芬芳,叹息,惆怅,空留下抒情主人共在雨巷中独自彷徨,孤苦的心情。

八、朗读课文,从中学到了什么?

1.象征手法

2.三美

3.词语的运用

九、背诵全诗

第五篇:高一语文精品导学案:1.2《雨巷》 (新人教版必修1)

《诗两首》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

2.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 4.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学习重难点

1.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

2.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

背景知识储备: 1.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2.作品时代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学法指导

1.分析新诗也要从诗的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写作技巧五个方面去把握,不能单凭直观感觉。

2.鉴赏诗歌还要注意不同技巧产生的不同效果,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进行体会。

一、基础知识自学: 1.下列加点字注音

支撑()彷徨()寂寥()惆怅()颓圮()彳亍()2. 词语辨析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

七、自我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俯卧撑()彷徨()寥寥无几()惆怅()风流倜傥()枸杞()颓圮()

2.根据读音,补出字形

Yōu()愁 tuí()废 liáo()阔 3.文学常识

①戴望舒因一首诗成名后,被称为,他曾赴法国留学,深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象征主义常常在朦胧的意境中表达出幽微精妙的感情。

②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C.“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4、重叠反复的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八、教学反思:

1、通过意象分析文中的象征意义

2、了解文中写作手法的效果。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2、课下阅读一些相关的现代诗歌。

第二题答案

三段:冷漠凄清惆怅 四段:如梦凄婉迷茫 五段:默默走尽雨巷 六段:消散颜色芬芳 第三题答案

彷徨 :写出诗人在那个时代的迷惘

悠长:写出现实道路的漫长,小巷的深长 希望:写出作者是有追求的人

结着愁怨: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怨,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怨。

下载语文:1.2《雨巷》教案(新人教版版07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1.2《雨巷》教案(新人教版版07版必修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1.2.1《雨巷》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雨巷 [教学目标 ]: 1、 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 1、 朗读感悟法。 2、 问题法......

    高中语文 1.2《雨巷》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五篇模版]

    1.2 说课稿《雨巷》 诗两首 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文章是诗人的成名作、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作者在现实与理想冲撞下的苦闷与忧郁。这......

    必修一语文《雨巷》教案(含5篇)

    必修一语文《雨巷》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

    必修一_雨巷教案

    雨巷 一、导入 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想象一下:在一条悠长、悠长的雨巷,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纸伞,一抹丁香般的身影,一点太息般的眼光,若有若无的,飘进那杏花春雨,又消融在青石巷道,是......

    《雨巷》教案1(5篇)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 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 1、 朗读感悟法。2、 问题......

    【人教版】2018年高中语文必修一:全一册优秀教案1.2 雨巷 教案1(含5篇)

    1.2 雨巷 教案 1. 理解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2. 把握本课思想内容,在课堂上背熟一部分课文3. 体会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朦胧诗的特点2.把握作者......

    高中数学 1.2应用举例教案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课题: §1. 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进一步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简单推导和应用 过程与......

    语文:新人教必修1 4.10.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小段来自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关于纳粹焚尸的剪辑,为学生理解作者沉浸在文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