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亮的小灯泡活动反思
《会亮的小灯泡》活动反思
大一班
王从珍
这次上完《会亮的小灯泡》这节课后,有很多感触,觉得科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探究过程更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很高,积极投入到操作活动中,认真探究问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
在活动过程中,在一开始部分,我请幼儿尝试用电线、电池连接小灯泡,幼儿有很多人都让小灯泡亮起来了,但,我没有抓住机会,请幼儿上来进行说一说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而是反复强调连接的方法,导致时间的流逝,影响了下一个环节的开展。在探索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这个部分我过于看重绕一圈再扭上这种连接方法,是有待商榷的。如果,在一开始部分,有幼儿让小灯泡亮起来了,我能抓住机会,让幼儿上来说一说是怎样让它亮起来的,然后提炼出怎样连接,这样的话,时间就不会太长,不会影响下一个环节的开展。在接下来的环节,我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法,再次强调了连接方法的运用,在完成重点目标时,为下个环节奠定了基础,并对铜线进行了认识,从而让幼儿知道铜线会导电,这种方法的运用效果很好。在难点的突破上,我采用了集体商讨材料的记录标记方法,在操作中幼儿又要去实验、又要想用什么符号来记录材料,记录单肯定杂乱无章。通过事先商讨每种材料的记录标记,避免了在讲评环节再来商讨每种材料的记录标记的做法。但在实际活动中,我觉得这一环节的设计不科学,因为材料的象形之处使这一环节突显不出效果。还不如事先设计好操作单,把材料画上去,让幼儿看材料边实验边记录会更好。在材料的提供上,让每个幼儿都有一份操作材料,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改为以小组共同使用一份操作单,每人实验一种材料,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就行了。这样,整体操作时间不会拉得太长,还有师幼共同讲评的时间。
总之,通过这次科学课堂教学的展示,我从中感悟到许多,通过教学活动的反思,让我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相信,我一定会积累科学探究教学的经验,为今后的科学课堂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让小灯泡亮起来教学反思
《让小灯泡亮起来》教学反思
孙萌遥
课堂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探究过程更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整个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全班所有学生都投入了学习活动,都动手做了实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研究,并有一定的收获。完成了学习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成功之处:
1、材料准备要充分。本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非常重要,这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进行了充分的材料准备,买手电筒、制作导线、准备开关、电池,并且针对教学内容中的实验要求,把每一组准备的实验材料亲自实验一番,并且保证每组材料的数量充足。由于材料准备充分,学生在课堂上才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课前我找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了解到虽然手电筒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见到和使用的手电筒大部分是外壳是塑料,充电式的,所以我布置学生课前对老式手电筒进行认真观察。在授课中,我引领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回忆使用手电筒的经验,并让学生提出为什么,怎么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动脑猜一猜,动手拆一拆,认识了解手电筒的组成部件及其特点,揭开了小灯泡亮起来的秘密。
3、分工明确,提高课堂效率。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科学实验教学主张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因此,在科学课上总会出现一些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的纪律问题,从而使实验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所以,教学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8个小组,每6人一个小组,组内分工明确,有小组长、记录员、观察员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这个环节中,组内制订实验方案后,组长领取实验材料,组员合作连接电路,观察员仔细观察并记下连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员画出电路图,这样分工明确,基本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提高了课堂探究效率。
4、实验过程教师对实验进行恰当的指导和引领。通过让学生观察手电筒,大致描述电在手电筒中是怎样流动的。让学生观察灯泡的结构,观察电池盒、电池和开关的特点,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池(电源)、开关、小灯泡(用电器)、导线四部分,并了解到各部分起到的作用。这些对学生最终理解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是很有帮助的。在实验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启发指导,起到了组织者、引领者、合作伙伴的作用,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成就感不断增强。
二、不足之处:
1、在连接电路的实验过程中,有一个小组始终没有让小灯泡亮起来,在其它小组接二连三“亮了、亮了“的欢呼声中,这个小组的同学就有些手忙脚乱了,没有认真检查线路接头、检查小灯泡、电池是否有电等,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给他们适时而合理的指导,而是安排他们课后继续研究,使这个小组的同学没有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失望情绪一直蔓延到下课,影响到课堂效率。
2、在连接电路的实验过程中,要求记录员画出电路图,本来我认为学生会连接电路,画电路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其实不然,让三年级的孩子自己根据电路,画出电路图其实很难,由于课前在备学生方面不够充分,在这一知识点浪费了过多的时间,效果也不是很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在今后的科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尽可能提供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得 能力和科学素养。
第三篇:大班科学教案《小灯泡亮起来》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小灯泡亮起来》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小灯泡亮起来》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熊找蜡烛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置问题情境。
师:不好了,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实验,师指导。
4.集中交流。
(四)活动结束,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教学反思】
今天县里领导来校检查期初工作。教研员和包学科领导深入课堂,听了我们学科的三节课。说实话,心里真有点发毛,毕竟科学这一学科涉猎面广,而且我又是现学现卖。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是《电》这一单元的第二节《点亮小灯泡》,课前虽然有点紧张,可自认为准备还是挺充分的。(刚刚接触这一学科,每节课都得细心准备,否则真不知道课该怎么上)但一节课下来,才知道毛病还真是不少。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意识围绕课题,但操作有问题。本学期我的教研主题是《探知前科学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节课上想运用一下画图法,通过画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小灯泡。孩子们画的还真是五花八门,一个个灯泡残缺不全,但从外形上看还是很像的。只有两个孩子把灯泡的结构画完整了。这一环节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如果这一环节在课前完成,更便于老师调整教学策略。
2、还学生主体地位,但知识落实上有欠缺。课堂上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想办法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这三种材料点亮小灯泡。孩子们兴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够画出实物图。然后又检验了四种连接方式小灯泡能否被点亮。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但我忽视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如果每一个小实验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相信孩子们对本节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而本节课后,如果调查孩子们学习效果,会有很多孩子能点亮小灯泡,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3、没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资源。课堂上学生在小组观察电池时,我再行间巡视,一男孩问我:“老师,电池里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么呀?”“那是碳棒”。看来孩子的研究兴趣很浓。如果我及时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见识一下电池的内部结构,会对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有很大帮助,而我却忽视了这一资源。
4、多余的实验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前我告诉孩子们去实验室上课时带好学具袋。其实本节课用到的学具只有导线和小灯泡。很多孩子们出于好奇,课堂上不按照老师的实验步骤完成,却悄悄地弄起了别的实验材料。
针对以上课堂出现的问题,我把课件进行了修改与补充,还好《点亮小灯泡》这节课才上完一节,还有六个班级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课能避免这些问题。
本文扩展阅读:灯泡,通过电能而发光发热的照明源,由亨利·戈培尔发明(爱迪生实际上是找到了合适的材料,即发明了实用性强的白炽灯,而灯泡早在1854年就出现了)。灯泡最常见的功能是照明。
第四篇:《让小灯泡亮起来》教案
《让小灯泡亮起来》教案
北展希望小学小学 马阿利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电》的第二课,其内容属《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范畴。
2.教材主要通过用身边的材料让学生自主连接,让小灯泡亮起来,在观察和操作中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3.学习用画图的方法表达观察的过程和结果。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要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的材料。(2).知道要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2.科学探究目标:
(1).认识到在探究中交流、讨论、可以引出新的发现。(2).亲历让小灯亮起来的过程,用画图的方法表达电路的连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意见
(2).学身边的科学,乐于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现象。三.教学重点
选用一些基本元件和材料设计简单电路。四.教学难点
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要接通一个简单电路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回路的结论。
五.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每两人一组准备小灯泡、电池、导线各一个。六.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昼夜交替的美好家园,白天我们可以尽情的做任何事情,可是到夜晚,当黑夜来临时又是什么给我们带来光明?
生:灯
师:嗯,是灯给我们带来了光明。
师:下面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灯的世界。(播放灯的图片)出示北京水立方、鸟巢、深圳世界之窗、上海夜景照片,看看这些美丽的夜景,是什么装点着绚丽的夜晚!对了,是灯,灯不仅可以照明,还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的五彩缤纷。你想设计出更美的灯景吗?
生:想。
师: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哦,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做到,我们要先从简单的入手,做任何事情也是一样,不能一步登天,要先易后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图----让小灯泡亮起来。
(二).观察材料,铺垫准备。1.设问:想让小灯亮起来需要什么材料?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板书: [电池
导线
小灯泡] 2.布置观察任务,引导学生观察并画图,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和名称。(1).小灯泡:上面是玻璃泡,里面有金属架和灯丝.外面是金属螺纹和连接点。
(2).电池:有正负两个极,分别用“+”和“-”表示.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伏。
(3).导线:导线的外面是一层橡胶,橡胶是绝缘的。里面包裹着许多细小的金属丝,这些金属丝能导电。
(三).交流汇报,发现规律
1.布置合作连接任务,看哪一组的连法最多,并把怎样连亮的画下来。
教师巡视,会发现学生连接小灯泡时会出现多种连接方法:金属螺纹连正极,连接点连负极;金属螺纹连负极,连接点连正极,但都使小灯泡亮了起来,给予学生鼓励。
2.通过实验,发现让小灯泡亮起来的共同点:电池的两极必须连接到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上,小灯泡才会亮。
3.出示图,让学生判断其中的小灯泡会不会亮,并说明原因。4.在连接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汇报。
5.总结:电流从正极流出,进入灯泡,经过灯丝再从灯泡流出,经过电线流到负极,形成回路,小灯泡就亮了。这样的电流通路为电路。
6.画出电路图。
(四).延伸应用,升华认识。1.刚才我们学习了连接一个小灯泡,如果有两个小灯泡,你还能让它都亮起来吗?学生课后试一试,连一连。
2.展示小开关模型,布置学生课后制作,连接。
七.板书设计:
让小灯泡亮起来
小灯泡
导线 电池
第五篇:点亮小灯泡反思[模版]
《点亮小灯泡》
教学反思
学 校:固始县信合实验小学
主讲教师:丁昌艳
《点亮小灯泡》实验教学反思
固始县信合实验小学 丁昌艳
通过本节课探究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探究技能、提高了组织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交流协作精神,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过在探究活动中,很多同学上手比较慢,没能很快让灯泡发亮,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思考一:学生学习通路时始终是有一定的困难,应该用怎么样的方式教学,学生才能容易懂呢?我也在课堂上介绍了实验器材,但学生理解的比较肤浅,想想能否通过动画的方式出现,以一种非常卡通的形式,帮助学生来学习,或许会有帮助。这是在我观察女儿学习的时候想到的,女儿学习文字和符号之类的知识感到特别乏味,当她看到图画,动画的之类的图片时特别感兴趣。所以我想能否用这种方式来学习,当然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才可以完成动画的制作。
思考二:学生的学习合作组的改变,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材料是每人都有一份,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考虑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的难度,调整为三人一组进行学习。三人一组学习配合的很好,但因为器材有些小存在有些同学自己操作不带别人的情况,好像效果还没达到最好,如果器材大些我想效果会更好,尤其在汇报总结时。
教学实践之余,不断地进行反思和学习,这对于每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实用和必要的,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更新,不断检验,我们收获绝不仅仅是业务水平的提升,其实还有很多很细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