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拾穗说课稿
《拾穗》说课稿
刘文林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拾穗》?? ??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主题单元——收获之《拾穗》。
二、教材分析
《拾穗》是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本文以同名做了一篇精彩的赏析。课文《拾穗》的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米勒的这幅画的内容:在收获的季节,三位农家妇女在田野上拾穗的情景。作品表现了19世纪的法国,在收获的季节,劳动人民的辛劳。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总―分、远―近)进行描绘,同时把三位拾穗的妇女描写得栩栩如生,传达出看图作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看图作文做好铺垫。
三、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良好的自主识字、写字能力,通过自主预习,绝大多数同学已经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大多参加过农事活动,对收获场景的理解较容易,但体会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较困难。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7个,写字6个,学习多音字“落”。
(二)能力目标
1、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积累自己喜欢的重要词句。
2、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培养学生积极了解农民生活的意识行为和对美好的动作情态的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绘画作品等艺术魅力的兴趣爱好,懂得发现美、欣赏美并追求美。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2、欣赏油画,结合课后的小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理念 1.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看图环节,让学生充分看图之后,说出看到的内容,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力。2.突出了“图文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看图谈谈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接下来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图画的句子,对照图画,进行品读,同时了解作者联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来进行感情朗读,再读后,让学生再来看图自己介绍一下画中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又教给了学生习作的方法,同时也突出了课文的学习重点。
六、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学习法、朗读感悟法。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展示,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引入:上节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学习,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2、检测识字情况:
(1)把下面词语填在句子的括号里,读一读。
(2)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看图导入,明确目标。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收获”单元的《拾穗》,请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欣赏这幅名画。这幅画是谁画的?(请参看课后资料)远处你看到了什么?近处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看着这幅图你什么疑问吗?让我们更近一步地走进油画,走进课文去品味。
(三)出示提纲,赏析油画,学习写法。
1、引入: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三位妇女的呢?
2、出示导学提示:
(1)用心默读2—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画中人物的句子,用“~~”画出作者推想的句子。
(2)思考后填写表格:
(3)每个小组选一个人物进行讨论,准备展示。
(四)展示交流预设:
一个组代表说,其他学生都可以补充。可以有评价的方法。(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同学们,捧起课本,让我们怀着深深的同情读读对三位妇女拾穗的描写段落(2、3、4)。
2、小结:读到这里,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农民生活的艰辛,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离不开作者仔细地观察和透过画面合理的想象,所以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并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这样你的文章会更加真实感人。
(五)回顾画面,体会感情。
1、我们跟着作者欣赏了这幅《拾穗》,我们用心这幅画(读最后一段话。)
2、拓展练习:这是()世纪法国画家()的作品,作品反映的是在()的季节,三个()在拾麦穗,体现了作者对农民的()和()。
(六)学以致用,指导练笔(作业)。
1、画家米勒和作者用手中的笔把现实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人事物景变成了不朽的艺术,打动并震撼了每一个人。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让我们用这堂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欣赏,选择你在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幅,把它写下来。
2、通过反复阅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后,你对有些词句一定又有了新的感受,丁丁和冬冬为大家带来了一把金钥匙呢,请你现在补充完善自己的摘录笔记。
(七)板书
拾穗
老年妇女
中年妇女(收获)拾穗 生活辛苦
年轻女子篇二:拾穗
《拾穗》说课稿
一、说教材与学情 《拾穗》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收获》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在收获的季节,田野上三位农家妇女拾穗的情景。表现了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在收获的季节,劳动人民的辛劳。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总―分、远―近)进行描绘,同时把三位拾穗的妇女描写得栩栩如生,传达出看图作文基本特点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看图作文做好铺垫。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语文积累,基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独立完成识字学习的任务,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能学会按要求查找课外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也能通过自读自悟等学法,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2.了解《拾穗》这幅画的时代背景和画家米勒。3.引导学生欣赏油画《拾穗》,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看图作文的要求。4.抓住三位妇女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 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欣赏油画《拾穗》,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看图作文的要求。2.抓住三位妇女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因此为了让学生通过文本学习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文情怀,所以我采用“读—思—议—悟”的教学方法以及创设情境,结合课外资源,力求凸显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创设的情境,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因此我采用的学法是:①课前预习,搜集资料②读思结合法③课堂交流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拾穗》图,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由远到近)谈自己的发现。我采用这样的过渡语:这是一幅举世闻名的油画作品,诞生于100多年前,具有时空不可抵挡的魅力,知道创作者是谁吗?(生答)对!是一位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18世纪法国著名的农民画家米勒。
【设计意图:教师的谈话言简意赅,直接点名本课学习的重点――欣赏油画,了解画家,指明下文的学习方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字词句读准读通顺,并把不理解的字词做标注。2.检查学生的摘录笔记,教师相机出示生字词 3.全班齐读,边读边思考作者在课文安排了哪些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1段:收获后的田野情景。2~5段:三位妇女捡拾麦穗的情景。6~7段:简介作者,评价画特点】 4.简介作者米勒。这部分是根据金钥匙要求,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前准备的资料或课文中现成资料介绍作者,教师再给予补充,共同了解课文背景。
(三)细读课文,赏析油画 1.和学生一起来欣赏油画。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1~5段,想一想重点描写了什么?并让他们找一找相应的段落,与画面中的人物比一比,再读一读书,看看学生是否能发现课文与油画的不同之处,即有些部分是想象的部分,有些部分是画面上的内容,并让他们坐上不同的记号。
2.体会课文欣赏油画的顺序。让同学们找出哪些是远景,哪些是近景。3.让学习再次自由朗读该片段,并让学生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在边上标注自己的感受。通过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理解画家在对其动作、神态的栩栩如生的描绘中表现出来的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理解,同时更有艺术家活灵活现的描绘中的美景以及一种浪漫的情怀,如:“她手脚麻利,捡拾??”
【设计意图:教师几次重申“图文对照”,既是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对习作(看图作文)方法的渗透,体现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念,重视读写结合,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形成。】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齐读全文,说说自己欣赏了这幅油画后的感想。2.课后自己选择一幅喜欢的名画,仔细欣赏,并根据今天学习的欣赏油画的方法,进行合理的想像,写一篇看图作文。
五、说板书设计
收获后的田野
拾穗 三个妇女拾穗的情景
油画的作者及特点 对劳动人民的 同情与理解篇三:拾穗说课稿2 《拾穗》说课稿
一、说教材与学情
《拾穗》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收获》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
课文,主要描绘在收获的季节,田野上三位农家妇女拾穗的情景。表现了在十九
世纪的法国,在收获的季节,劳动人民的辛劳。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总―分、远―近)进行描绘,同时把三位拾穗的妇女描写得栩栩如生,传达出看图作文基
本特点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看图作文做好铺垫。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语文积累,基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大部分学
生已经具备独立完成识字学习的任务,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能学会按要求查找
课外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也能通过自读自悟等学法,体会文章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2.了解《拾穗》这幅画的时代背景和画家米勒。3.引导学生欣赏油画《拾穗》,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看图作文的要求。4.抓住三位妇女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 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欣赏油画《拾穗》,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看图作文的要求。2.抓住三位妇女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
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因此为 了让学生通过文本学习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文情
怀,所以我采用“读—思—议—悟”的教学方法以及创设情境,结合课外资源,力求凸显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创设的情境,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因此我采用的学法是:①课前预习,搜集资料②读思结合法
③课堂交流法
四、说教学流
(一)初读课文,感知理解
学法: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完成以下任务:
①完成随堂笔记一和二。②老师带学生边看画,边对照课文,大体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这幅画作的。
③体会:观察绘画作品要有顺序。
(二)图文结合,深化感悟
学法:
①结合画面,用心默读课文,了解这幅油画的创作背景,画作描绘了哪些人物
和景物?
②在每个自然段中找出哪些内容是描述说明画面的?哪些内容是由画面展开的联想?
体会:欣赏美术作品,要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
理解:农民劳动的辛苦,生活的艰辛。
(完成随堂笔记三)
预时:15分钟
(三)拓展延伸 走近作者
学法:①结合资料,了解米勒的生平。
②展示户县农民画,了解民间艺术风格。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脉络清晰、简单明了,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更
好的把握文章的中心。
收获后的田野
拾穗 三个妇女拾穗的情景 对劳动人民的油画的作者及特点 同情与理解篇四:【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拾穗》说课稿
《拾穗》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拾穗》?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主题单元——收获之《拾穗》。
二、教材分析
《拾穗》是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本文以同名做了一篇精彩的赏析。课文《拾穗》的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米勒的这幅画的内容:在收获的季节,三位农家妇女在田野上拾穗的情景。作品表现了19世纪的法国,在收获的季节,劳动人民的辛劳。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总―分、远―近)进行描绘,同时把三位拾穗的妇女描写得栩栩如生,传达出看图作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看图作文做好铺垫。
三、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良好的自主识字、写字能力,通过自主预习,绝大多数同学已经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大多参加过农事活动,对收获场景的理解较容易,但体会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较困难。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7个,写字6个,学习多音字“落”。
(二)能力目标
1、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积累自己喜欢的重要词句。
2、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培养学生积极了解农民生活的意识行为和对美好的动作情态的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绘画作品等艺术魅力的兴趣爱好,懂得发现美、欣赏美并追求美。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2、欣赏油画,结合课后的小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理念 1.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看图环节,让学生充分看图之后,说出看到的内容,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力。2.突出了“图文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看图谈谈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接下来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图画的句子,对照图画,进行品读,同时了解作者联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来进行感情朗读,再读后,让学生再来看图自己介绍一下画中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又教给了学生习作的方法,同时也突出了课文的学习重点。
六、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学习法、朗读感悟法。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展示,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引入:上节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学习,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2、检测识字情况:
(1)把下面词语填在句子的括号里,读一读。
(2)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看图导入,明确目标。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收获”单元的《拾穗》,请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欣赏这幅名画。这幅画是谁画的?(请参看课后资料)远处你看到了什么?近处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看着这幅图你什么疑问吗?让我们更近一步地走进油画,走进课文去品味。
(三)出示提纲,赏析油画,学习写法。
1、引入: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三位妇女的呢?
2、出示导学提示:
(1)用心默读2—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画中人物的句子,用“~~”画出作者推想的句子。
(2)思考后填写表格:
(3)每个小组选一个人物进行讨论,准备展示。
(四)展示交流预设:
一个组代表说,其他学生都可以补充。可以有评价的方法。(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同学们,捧起课本,让我们怀着深深的同情读读对三位妇女拾穗的描写段落(2、3、4)。
2、小结:读到这里,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农民生活的艰辛,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离不开作者仔细地观察和透过画面合理的想象,所以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并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这样你的文章会更加真实感人。
(五)回顾画面,体会感情。
1、我们跟着作者欣赏了这幅《拾穗》,我们用心这幅画(读最后一段话。)
2、拓展练习:这是()世纪法国画家()的作品,作品反映的是在()的季节,三个()在拾麦穗,体现了作者对农民的()和()。
(六)学以致用,指导练笔(作业)。
1、画家米勒和作者用手中的笔把现实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人事物景变成了不朽的艺术,打动并震撼了每一个人。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让我们用这堂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欣赏,选择你在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幅,把它写下来。
2、通过反复阅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后,你对有些词句一定又有了新的感受,丁丁和冬冬为大家带来了一把金钥匙呢,请你现在补充完善自己的摘录笔记。
(七)板书
拾穗
老年妇女
中年妇女(收获)拾穗 生活辛苦 年轻女子篇五:《荷塘旧事》说课稿
《荷塘旧事》说课稿
张雪萍
一、说教材。
《荷塘旧事》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11 册第5 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同时,还回忆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事;通过美景、旧事,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赞美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从课题和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从易到难的安排,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把知识、技能、情感的培养综合了起来,关注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对“生活即课堂,处处是语文”的深切感受,让学生能结合观察、讨论、交流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意义和作用。
二,说学情。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语文学科学习中,学生对荷塘的美景和同年龄的小伙伴们的性格特征已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同时,我班的学生大多数体验过农村生活的美好和单纯。为此,在进行课题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2、学习方法和技巧。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班约定俗成了一些常用的学习方法:读,找(段落,句子,词语),议,说,演,写,问等。在合适的情境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学习方式。形成了同桌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不同的学习形式。
3、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学习过程中,需要尤其注意那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在教学环节中注意在知识上为他们搭桥铺路,在心理上为他们创造增加自信的机会。对于其他学生,要注意引导他们展开思维,发展个性,使各类学生通过本次探究课活动,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字词积累。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多角度培养和渗透学生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感悟能力,理解分析能力,总结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想象能力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学习课文“溺水被救”部分,体会小伙伴们的淳朴善良,感受人类那淳朴的爱。难点是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尤其是他们救人之后的哈哈大笑,是一种救人之后的轻松的宣泄,是一种善意的嘲笑,这也是善意淳朴的表现。2 如何从荷塘延伸到大自然,从小伙伴们的情如何上升到人类淳朴的爱。真正升华到“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
五、说教法学法。
1、根据学生和教材的情况,我不断总结尽量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在教育学
理论的指导下,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思,在同桌和小组的合作中,在师生的共同学习中培养综合能力,让学习困难的孩子能在集体学习中得到照顾和鼓励,让优秀的能干的孩子在集体学习中能锻炼组织协调等更高一层面的能力。
2、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欣赏等教学模式,构建师生之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通过师生共读回味荷塘的美景(课文第3,4自然段)导如入到荷塘趣事的版块。扣住本文的文眼“怀念”,提出探究的主要问题“在这美丽的荷塘中有哪些事情让作者深深怀念?” 2探究“狗刨比赛”部分。老师指导学生在多层次的读书中体会感情,在联系生活实际中体会和想象狗刨比赛的乐趣。并在乐趣中回归到语文课堂的读本位。3探究“打水仗”部分。这一版块主要采用同桌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渎自悟和同桌探讨中体会打水仗的轻松和快乐。4探究“溺水被救”部分,这是本课时的重点探讨部分,采用全班共同探讨的方法。这部分要和孩子们一起去抓住关键的语句体会小伙伴们的性格 a“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孩子们能找到这句话,也能谈出自己对小伙伴们的看法,体会小伙伴们团结,淳朴,勇敢,关爱,聪明,象铁链一样牢固的小伙伴们的手,让作者远离了危险和恐惧,是他生命的保障。b“围着我哈哈大笑”这是一种怎样的笑,孩子们可能会出现一种争议,是“嘲笑”“善意的笑”“安慰的笑”“轻松的笑”甚至有同学可能说这是“没有什么目的笑”,老师可以简单小结“是一种善意的嘲笑,轻松的笑,嘲笑作者的狼狈样子,也是一种为救出小伙伴而轻松的笑”。5升华过渡,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所以作者忘不了童年那片美丽的荷塘,因为那里的不但景色非常美丽,那里人们的心灵更加美丽。“景美人更美”)七,课堂(课后)练笔(相信我们的童年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请你选一件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写一写,可以学着课文的样子用上各种修辞方法。
第二篇:《拾穗》说课稿
《拾穗》说课稿
杨家圈教学点 孙银萍
一、说教材与学情
《拾穗》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收获》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在收获的季节,田野上三位农家妇女拾穗的情景。表现了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在收获的季节,劳动人民的辛劳。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总―分、远―近)进行描绘,同时把三位拾穗的妇女描写得栩栩如生,传达出看图作文基本特点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看图作文做好铺垫。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语文积累,基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独立完成识字学习的任务,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能学会按要求查找课外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也能通过自读自悟等学法,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6个,写字6个,学习多音字“落”。
3、欣赏油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6个,写字6个,学习多音字“落”。
3、欣赏油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因此为了让学生通过文本学习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文情怀,所以我采用“读—思—议—悟”的教学方法以及创设情境,结合课外资源,力求凸显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创设的情境,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因此我采用的学法是:①课前预习,搜集资料②读思结合法③课堂交流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 板书(拾穗)
2、问:“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
3、课件出示学习目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字词,教学多音字。
3.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小组内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请读课后资料,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这部分是根据金钥匙要求,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现成资料介绍作者,共同了解课文背景。
4.回忆油画,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
5.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1段:收获后的田野情景。2~5段:三位妇女捡拾麦穗的情景。6~7段:简介作者,评价画特点】
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6.说说你画的句子并进行板书:
板书: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7.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直接点名本课学习的重点――欣赏油画,了解画家,指明下文的学习方向】
四.回顾课文,总结写法。
【设计意图:几次通过“图文对照”,既是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对习作(看图作文)方法的渗透,体现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念,重视读写结合,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形成。】
五、欣赏米勒其他作品。课后自己选择一幅喜欢的名画,仔细欣赏,并根据今天学习的欣赏油画的方法,进行合理的想像,写一篇看图作文。
六、总结: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同学们刚才也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看吧。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第三篇:拾穗说课稿
《拾穗》说课稿
刘文林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拾穗》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主题单元——收获之《拾穗》。
二、教材分析
《拾穗》是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本文以同名做了一篇精彩的赏析。课文《拾穗》的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米勒的这幅画的内容:在收获的季节,三位农家妇女在田野上拾穗的情景。作品表现了19世纪的法国,在收获的季节,劳动人民的辛劳。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总―分、远―近)进行描绘,同时把三位拾穗的妇女描写得栩栩如生,传达出看图作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看图作文做好铺垫。
三、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良好的自主识字、写字能力,通过自主预习,绝大多数同学已经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大多参加过农事活动,对收获场景的理解较容易,但体会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较困难。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7个,写字6个,学习多音字“落”。
(二)能力目标
1、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积累自己喜欢的重要词句。
2、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培养学生积极了解农民生活的意识行为和对美好的动作情态的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绘画作品等艺术魅力的兴趣爱好,懂得发现美、欣赏美并追求美。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2、欣赏油画,结合课后的小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理念
1.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看图环节,让学生充分看图之后,说出看到的内容,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力。2.突出了“图文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看图谈谈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接下来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图画的句子,对照图画,进行品读,同时了解作者联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来进行感情朗读,再读后,让学生再来看图自己介绍一下画中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又教给了学生习作的方法,同时也突出了课文的学习重点。
六、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学习法、朗读感悟法。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展示,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引入:上节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学习,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2、检测识字情况:
(1)把下面词语填在句子的括号里,读一读。
(2)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看图导入,明确目标。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收获”单元的《拾穗》,请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欣赏这幅名画。这幅画是谁画的?(请参看课后资料)远处你看到了什么?近处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看着这幅图你什么疑问吗?让我们更近一步地走进油画,走进课文去品味。
(三)出示提纲,赏析油画,学习写法。
1、引入: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三位妇女的呢?
2、出示导学提示:
(1)用心默读2—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画中人物的句子,用“~~”画出作者推想的句子。
(2)思考后填写表格:
(3)每个小组选一个人物进行讨论,准备展示。
(四)展示交流预设:
一个组代表说,其他学生都可以补充。可以有评价的方法。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同学们,捧起课本,让我们怀着深深的同情读读对三位妇女拾穗的描写段落(2、3、4)。
2、小结:读到这里,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农民生活的艰辛,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离不开作者仔细地观察和透过画面合理的想象,所以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并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这样你的文章会更加真实感人。
(五)回顾画面,体会感情。
1、我们跟着作者欣赏了这幅《拾穗》,我们用心这幅画(读最后一段话。)
2、拓展练习:这是()世纪法国画家()的作品,作品反映的是在()的季节,三个()在拾麦穗,体现了作者对农民的()和()。
(六)学以致用,指导练笔(作业)。
1、画家米勒和作者用手中的笔把现实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人事物景变成了不朽的艺术,打动并震撼了每一个人。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让我们用这堂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欣赏,选择你在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幅,把它写下来。
2、通过反复阅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后,你对有些词句一定又有了新的感受,丁丁和冬冬为大家带来了一把金钥匙呢,请你现在补充完善自己的摘录笔记。
(七)板书
拾穗
老年妇女
中年妇女
(收获)拾穗
生活辛苦 年轻女子
第四篇:拾穗教案
《拾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图文对照欣赏《拾穗》,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引导学生感悟“写实―---联想”的表达特点。3.获得审美能力,感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使学生领悟看图学文、写文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悟“写实―联想”的表达特点。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出示《拾穗》图,请同学们按照由远到近、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指导学生表达图画内容)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呈现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对照欣赏《拾穗》,了解农民生活的辛苦。2.感悟“写实——联想”的表达特点。(三)理脉,整体感知。
1、找一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写的是画面内容,哪些段落介绍的是作者和对这幅画的评价?
2、说一说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这幅画的画面内容的?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远景、近景。
(四)赏析,引导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那么画面上的远景都有什么内容呢?
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它学生看图。
师:麦香混合在晨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金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可是,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让我们更近一步地走近油画,走进课文来看看。
2、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课文的近景画了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2)那三位妇女,文章是怎么描述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4自然段,用直线画出直接描写画面的句子,用曲线画出作者根据画面联想的句子。
(3)同学四人小组互相交流所画的句子,然后分段指名进行汇报,并且朗读所画的句子。教师相机板书:观察、描写、联想。
(4)让我们再读对三位妇女的描述,用小三角符号画出你觉得重要的词句,说说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中年妇女:埋头苦干;老年妇女:直不起身;青年妇女:手脚麻利。
(5)指着图画,看这三位劳作的妇女,师总结:农妇们就是如此往复地劳动着,为了全家的温饱,怀着对每一颗粮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辞辛劳地劳动着,多么辛劳呀!这正是米勒想要通过画面想要对我们表达的思想。板书:辛劳
(6)指导学生选一段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3、学习第7自然段
(让我们再回看画面,看看课文对这幅画是如何评价的。)4.学习第6自然段
1.这幅画为什么会画得如此逼真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6段和结合课后资料回答问题。(学生回答)
师:米勒不光这幅画画得逼真,其它的画也很逼真,让我们一起欣赏米勒的其他美术作品。(欣赏画作)
师:欣赏完后我们会发现,米勒的作品几乎都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的生活画面。结合课后资料,我们看到米勒自己本身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后来又一直生活在偏僻的农村,穷苦地一边劳作一边作画,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使他对劳动人民的生活非常了解,对他们充满了深深的同情,所以他笔下的农民才那样栩栩如生,他也因此被称为“农民画家”。
(五)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拾穗》,真正地了解了《拾穗》画作所描绘的内容,知道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含义。同学们,优秀的绘画作品总能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思考,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应认真观察,用心思考,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在描述美术作品时,描写任何一个场景,首先要有顺序,比如这篇课文,先介绍画面背景,再刻画人物,其次要在记叙时加入推测和想象,实际是对作品的理解。
(六)练习: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画,试着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并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附:板书设计
拾穗
观察
描写
联想
远景
中年妇女:埋头苦干
一看就知道
近景
老年妇女:直不起身
也许
辛劳
青年妇女:手脚麻利
可能
第五篇:拾穗教案(范文)
拾穗教案
备课人:张素霞
成颖
教材分析:
《拾穗》是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本文以同名做了一篇精彩的赏析。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米勒的这幅画的内容:在收获的季节,三位农家妇女在田野上拾穗的情景。作品表现了19世纪的法国,在收获的季节,劳动人民的辛劳。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总―分、远―近)进行描绘,同时把三位拾穗的妇女描写得栩栩如生,传达出看图作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看图作文做好铺垫。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整体感知文本,初读课文,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
3、通过观察图画,读课文初步感受农民的辛苦。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读文中描写拾穗的句子,欣赏油画,感受农民的辛苦。课前准备
课文的背景资料 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诵读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弥散
晚餐
监督
遵循
搜寻
逼真
偷窃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
板书(收获)读一读。(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4.说说你画的句子
板书: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5.再读课文2-5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 7.指名读第6、7段
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四.情感升华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
五、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收获
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拾穗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着重阅读理解第2--5自然段,特别是描写三妇女拾捡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结合课后的小资料,鼓励学生谈自己在欣赏画作和课文后的感受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2、欣赏油画,结合课后的小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品词品句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还记得这幅画吗?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
二、回顾课文,指导写作方法: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
2、指名学生说。板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仔细观察)板书。
3、小结: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板书)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
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
5、这句话中描写的内容能够从画面上全部观察的到吗?(不是)这是作者的(联想、想象)还有哪些句子是作者的联想?
6、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所以,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会使你的文章真实感人。
7、今天,我们就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个小练笔的练习。
三、创设情景、指导练笔:
1、请两位学生将地面的纸花扫干净,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2、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3、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
四、交流、评议:
1、小组交流。
2、指名读,说说好在哪?
3、从文章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
1、是呀,农民一年四季都是辛苦的,请欣赏图片《锄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仿照《拾穗》中描写三个妇女的方法,先仔细观察,然后抓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指名读,评议。
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锄禾》这首诗,表达对所有农民伯伯的敬意。
六、总结。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希望所有勤劳的人都能享受到收获的快乐,让这份快乐温暖他们历经艰辛的心。
七、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 动作
具体生动
仔细观察
神态
形象逼真
联想
真实感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