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拾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词,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继续练习通过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欣赏《拾穗》|了解19世纪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提升审美能力。
3、理解:“弥散、埋头苦干、搜寻、描绘、联想、欣赏、逼真、切身”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在深入阅读、与同学交流后,对嗦摘录的重点词句进行补充。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图,欣赏,师介绍油画。
2、学生观察,自己介绍画面,师强调观察的顺序。
3、说说画面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4、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学习“穗”字,同时介绍作者。
二、初读识字
1、自读自己勾画的词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3、请同学提醒大家,哪个字的哪些笔画容易错,共同记忆。学习多音字“落”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分组分段读课文,其他组认真听,看图,想想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描述的。
2、引导学生概括每个段的内容,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总结写作和观察图画都应该有顺序)
3、自读课文,提问,师引导学生怎么分类自己的问题,怎样处理分类后的问题。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看图,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什么?(人物还是景物?)
3、透过人物作者要表达什么?请默读全文,用——勾出全文的中心句。
4、齐读,理解“逼真”,过渡,作者是怎样通过画面和描述来表达这种情感的?我们来学习1——5段
二、细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
1、师:拾穗是在一个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是收获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人们的心情会怎样?这里的监工是干什么的?说明了什么?
过渡:监工为下文的三个妇女的描述打下了伏笔,这三个妇女是怎么样拾穗的呢?让我们走进下文
2、自读2-4段,用-----勾出画面上看到的内容,用﹏勾出作者通过画面推想的?
3、学生回报自学情况。师板书学生的回报内容。
4、知道学生体会。
(1)、看第一位妇女,你觉得哪些词是重点?用⊿勾出来,说说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2)、你还能想象到什么?(师总结:又看到的事物或人想到的相应的人或事物,这种想象叫联想。师板书:联想。)
5、总结2、3、4自然段的学习。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读着这样的语言,你会想到哪首诗?《悯农》齐背。
6、引读:这就是19世纪——(学生读相应的句子(1)、为什么作者画得如此逼真?(联系上下文)(2)、齐读米勒的资料。(结合资料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所以我们学习课文就是需要一些背景资料来辅助我们学习。)
(3)、师:正因为米勒对农民的生活有着切身的体会,所以——(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7、师引读:这幅画有——(学生读句子),画面本身是——(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8、看板书总结。(优秀的绘画作品总是能引发作者的联想与思考,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应认真观察,用心思考,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受美的熏陶,在描述美术作品时-描写任何一个场景,首先要有顺序,比如这篇文,先介绍画面背景,再刻画人物,其次,要在记叙时加入推测和想象,实际是对作品的理解。)并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积累句式
由于——————因此————————
第二篇:拾穗教学设计
《拾穗》
4.3班
李艺
教学目标:
1、能以第二段领学的方式,运用比较感知的学法,通过人物外貌和动作抓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辛。
2、读写结合,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动作,再加入作者的推想的写作方法来描写一幅画。教学过程:
一、检查反馈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著名画家米勒的油画----齐读《拾穗》。这篇文章作者是抓住了画中主要人物来写的。板书:写画中人物。课前我布置大家在2---4自然段中分别找出描写人物外貌、动作以及作者的推想的句子。请分享一下。
全班读(中间妇女)同桌互读(右边,左边妇女)
师梳理:通过表格我们发现作者在写三位妇女时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推想来描写的。板书:观察、推想。
2、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和推想的。
二、领学第二段,比较感知,体会“艰辛”
1、齐读第二段。这一段重点描写了画中哪个人物?
2、PPT出示图片,单幅图片,学生观察中间的人物外貌。师:你觉得中间妇女有什么外貌特点?
3、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她的外貌的?抽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板书:外貌描写。抽生读作者的推想。
4、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推想?
重点指导“结实”“宽宽”“戴着套袖”,体会农民的艰辛。
5、作者为什么没写戴着什么颜色的帽子,围着什么样的围裙呢?为什么会抓住它的身材特点来描写?
6、师:对,她是农民,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才会有这样的身材,所以,我们在进行外貌描写的时候要抓住人物身份的特点来写。板书:突出特点
7、抽生读描写动作的句子,板书:动作描写。抽生读作者的推想。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推想?
重点指导“弯腰”“攥”“捡拾”,体会农民的艰辛。
8、比较感知:“攥”能不能换成“拿”“握”,为什么?
9、师:因此我们在对人物动作进行推想时应该联系生活背景。板书:联系背景
10、齐读,在读中体会农民的艰辛。
三、指导学法,读写结合
1、回顾今天的学习,作者是怎样写画中人物的?(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进行描写)
2、在抓住外貌、动作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板书:仔细观察)
3、作者除了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进行描写,还有运用了什么方法?(推想)在对人物动作进行推想时应该联系生活背景,才能使推想变得合理。(板书:合理)
四、创设情景、指导练笔:
1、出示图片:今天,我们就要运用新学到的写作方法来写画中人物。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五、交流、评议: 1.小组交流。
2.指名读,说说好在哪? 3.从文章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板书:
写画中人物
仔细观察 合理推想(突出特点)外貌描写(联系背景)
动作描写
第三篇:拾穗教学设计
《拾穗》教学设计
《拾穗》教学设计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课前准备
了解课文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字词
弥散晚餐监督遵循搜寻逼真偷窃 欣赏充满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板书(收获)读一读。(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4.说说你画的句子
板书: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5.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 7 指名读第6、7段 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四.情感升华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
板书设计
收获
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拾穗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 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还记得这幅画吗?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著名画家米勒的这幅油画作品,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也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写描绘了画面内容,使我们也学会了欣赏名画,课文的题目是《拾穗》。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
二、回顾课文,指导写作方法: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
2、指名学生说。板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
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仔细观察)板书。
3、小结: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板书)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
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
5、这句话中描写的内容能够从画面上全部观察的到吗?(不是)这是作者的(联想、想象)还有哪些句子是作者的联想?
6、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所以,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会使你的文章真实感人。
7、今天,我们就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个小练笔的练习。
三、创设情景、指导练笔:
1、请两位学生将地面的纸花扫干净,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2、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3、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
四、交流、评议:
1、小组交流。
2、指名读,说说好在哪?
3、从文章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五、总结。
板书:
动作 具体生动 仔细观察 神态
合理联想 真实感人
第四篇:拾穗.教学设计doc
《拾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图文对照、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通过图文对照的实践学习,领悟看图学文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悟“写实―联想”的表达特点。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学习作者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从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增强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同情,唤醒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情;
2、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使学生领悟看图学文、写文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积累视窗:常规诵读(课前三分钟)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诗歌导入(师白:闭目聆听,想象画面)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提示:在一个怎样的季节有着怎样的一群人?)生:„„
师小结导入课题:收获的季节,刚收割过的田里,疲倦的母亲,沐浴着落日余晖,还在不知疲惫地艰辛地劳动着„„这怎不使我们联想到19世纪著名农民画家米勒的杰作来——
板书课题:拾穗(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次走近米勒,走进《拾穗》,一起来分享这幅画和课文的艺术魅力。
二、走近米勒,了解《拾穗》。
1、看图知画家:
出示灯片:走近米勒——拿着画笔当锄头的农民画家 师:米勒是一个怎样的画家?他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生:个别汇报
师(出示课件作补充):
2、赏画知作品: 师:同学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欣赏《拾穗》这幅名画吧!课件出示: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由此你又想到了些什么?(配备拾穗插图)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指导学生表达图画内容)师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仔细地观察了这幅油画,并说出了我们的所见所感及其联想。课文的作者也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写描绘了画面内容。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得具体生动、真实感人的?(巧用标点符号“?”明确本节课集中探究目标)(板书:?具体生动、真实感人)
三、走进《拾穗》,感悟写法。
(一)精读细品,小组合作。
幻灯片出示导学提示:
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其中的哪些内容是可以在画上看到的?一边读一边画下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
2、小组交流自己画出来的句子并讨论: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
3、小组代表汇报展示合作学习成果“2”。
(二)、集中探究,引导发现。师生互动学习——赏读发现
1、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以下课件之一集体探究性学习:
细读学生找出的这些句子,边读边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从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等方面写实的表达特点:
A、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的属于外貌描写还是动作描写。板书:外貌动作)
B、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仔细观察)板书。
2、引导学生发现“写实——联想”的表达方法。
A、这样的画面,这样的描写让你想到什么?平时她会做些什么呢?(学生交流)那么加上你的理解,把这些句子读出来。(指导朗读,学生挑战读)
B、作者和我们一样,描写完之后,也加上了自己的想象,谁来读一读?(启发学生脱离课本束缚,自己想象。)你能读出她的辛苦吗? C、师相机点拨:看图写文不仅要写清图画中的内容,还要发挥合理的想像或联想。(板书:联想)
(三)、举一反三,独立自学
1、请同学们读一读另外两个自然段,像刚才一样,图文对照,找一找哪些语言写的是画面的内容,那些语言是想象的,在书上做出标记。
2、交流自学收获。
(四)、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小结并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
(板书:仔细观察)
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板书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这样一来,你的文章会更加真实、感人。(板书:合理想象)
回顾板书,关注养成(擦去板书中的“?”,渗透“学贵有疑”的思想,教会学生养成“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升华情感,巧妙迁移
师:同学们,在这片神圣而广阔的大地上,正是这群勤劳多情的儿女用他们朴实顽强的生命播种着土地的希望!正是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养育这伟大的民族!正是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来缔造这美丽的国家。让我们全体起立,为这群可亲可敬的劳动者献诗一首吧:《悯农》
师: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那么是谁唤醒了我们对劳动人民无尽的敬重与赞美?是画家米勒和作者,是他们拿起手中的笔把现实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人事物景变成了了不起的艺术,打动并震撼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们,你们不想像他们一样吗?我手写我心,我口抒我情,让我们用这堂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马上行动起来吧!
四、学以致用,指导练笔。出示一幅清洁工人打扫卫生的画,引导学生仿照《拾穗》的写作顺序口头作文。出示灯片: 仿一仿:
先交代背景,再重点描述人物;先说明画面上人物的形象,再记叙自己从画面上引发的推测和联想。
五、读写结合,课外拓展:
妙笔生花
选一幅你喜欢的名画,仔细观察,试着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六、板书设计:(蓝色主体板书老师完成,红色副板书由学生完成)
拾穗
仔细观察 —————— 合理想象
外貌 一看就知道
神态 ? 因为
动作 显然
„„ 也许
生动具体 真实感人
第五篇:《拾穗》教学设计
《拾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欣赏油画,谈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自学指导:
1、欣赏油画,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画面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些?
2、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这幅画作的?
3、自由读2-5段,画出描写三个农妇的外貌及捡拾麦穗时动作、神态的句子,并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自学质疑
1、课前演讲
2、出示题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二、导入课题,明确目标
1、教师谈话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
三、出示提纲、合作探究
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⑴欣赏油画,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画面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些? ⑵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这幅画作的?
⑶自由读2-5段,画出描写三个农妇的外貌及捡拾麦穗时动作、神态的句子,并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四、展示交流,点评汇报
1、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
2、全班集体交流,教师总结
五、展开想象,总结写作手法。
1、出示图片,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展开联想,把这幅图画变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