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数学活动分水果
大班数学活动《分水果》
活动目标:
1、学习二等分、四等分,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合起来是整体。
2、能运用等分知识,合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图片;手偶架、小熊手偶2个;2个苹果及盘子;长方形等分卡。
2、幼儿操作材料: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花形、八角星形、梯形、三角形纸卡若干张;毛线每人一根;玩具若干。
3、记录卡。活动过程:
一、帮小熊分苹果,学习二等分。
1、帮两只小熊把1个苹果二等分。
演示讲解:把一个苹果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其中的一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或一半。
2、提问讲解:整体大于部分。
3、用苹果演示,部分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整体。
引导幼儿说出:1个苹果可以分成相等的两份,两份合起来还是原来的1个。
4、两个苹果平均分成1 个1个,也叫二等分。
二、操作练习:把圆形纸进行二等分。
1、两名幼儿合作将一张圆形纸二等分,每人能得到其中的二分之一。
2、提问:谁知道用什么方法证明二等分后的两部分一样大?二等分的一份是原来物体的多少?(二分之一或一半。)
3、请幼儿数一数8个半圆合起来之后是几个圆形。
三、在操作中探索:将长方形四等分的多种方法。
1、请幼儿动脑筋,讲一讲什么是四等分。
玩折纸游戏:请幼儿尝试用横折、竖折、斜折等多种方法将长方形四等分。比一比,看谁分得快,看谁的方法与别人的不一样。
2、请幼儿讲一讲自己四等分的方法,有没有什么小窍门。方法:先二等分,再四等分。
3、观看、总结长方形四等分的方法。找出错误的四等分。
四、找一找、试一试还有哪些图形可以四等分,哪些不能四等分,并记录。
第二篇:中班数学活动《分水果》
中班数学活动《分水果》
中班数学活动《分水果》
教学目标:
1.复习7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学习7以内数的加减。
2.认识加减等于符号,理解其意义,愿意运用到生活之中。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1.自编故事《大熊买水果》。
2.故事相关图片若干(活动苹果7只,数和=、+和=号)。
一、情境导入,复习7的分合。
1.师:今天小熊妈妈和它的两个宝贝去了趟超市,一共买了7只苹果,熊妈妈叫熊哥哥和熊弟弟一起来拿苹果回家。你们觉得两个熊兄弟会怎么分这拿?
2.根据幼儿的回答书写相应的分合式。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会怎么帮小熊兄弟分苹果。
3.集体念读分合式,巩固7的分合。
师:原来7可以有这么多种分法,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
二、情境延续,学习7的加减。
1.认识 +、-和=。
师:大熊妈妈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拿出了三个奇怪的符号,小熊兄弟都不认识这些符号,你们认识吗?(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这是什么符号,这个符号代表什么意思)让熊兄弟两个认:这个是加号,这个减号,这个是等于号。
2.知道各符号的用途和意义。
师:熊弟弟说,这么奇怪的符号有什么用呢?熊妈妈:他们可有用了,能帮助我们计算。还是学一学这些符号的本领吧。
(1)演示加号的运用。
加号的意思就是要把两边的数字合起来,4和3合起来就是……7就是4+3等于7(书写)等于号就表示两边一样大。(引导幼儿念读计算式)还能怎么计算?(请幼儿尝试说出2+5=7和5+2=7)
(2)演示减号的运用。
加号是把两边的数字合起来,那减号怎么用呢?别急,熊妈妈要考考你们呢,看你们能不能用减号完成它的问题。
我一共买了7只苹果,给熊哥哥吃6只,拿还剩几只呢?(幼儿尝试计算和讲述)。
小结:对了,减号就从把前面的数中减去后面的数量。
引导幼儿继续跟着情境运用减法:
熊妈妈给熊哥哥X只苹果,还有几个可以给熊弟弟?
讨论怎么分最公平。
(3)引导幼儿发现加减法与分合式的关联。
三、自由操作练习。
1.交代要求,完成《幼儿画册》。
2.展示个别幼儿作品,检查。
第三篇:大班数学教案分水果
大班数学教案:分水果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数量为“2、3、4、5”的各种水果分成两份,并探索不同的答案。
2.学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分合水果的过程与结果,学习分合式的记录方法。活动准备:
教具:苹果、梨子、桃子水果卡片若干。幼儿用书。活动过程:
一、小组活动
(1)观察活动材料,引发活动兴趣。
“请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盘子里都有些什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呢?”“那我们就来玩一个分水果的游戏吧。”
(2)交待活动规则要求
A、每次拿3个水果在黑板上摆成一排,然后把3个水果分成两份。
B、每排的3个水果分成两份的答案都要不一样。
C、分好后说一说3个水果分给谁几个?分给谁几个?几个和几个和起来就是3个。
(3)幼儿操作活动,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提醒幼儿每次取3个水果放在横线上数一数,然后再分成两份。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每次拿取的是不是3个,再分成2份的答案有无重复和遗漏,鼓励幼儿分好后用语言表述。
二、集体活动
(1)整理记录,学习4的组成。
“谁愿意把自己怎样分水果的事讲给大家听,老师把它记在黑板上。”
(2)集体按指示检查4的分合结果。
“大家看看每排是不是4个水果,每次分成两份的答案有没有重复或遗漏?”
(3)学习分合式结果。
“谁能动脑筋想一想:可不可以用数学和符号来表示分水果的事? 4个苹果用几来表示?(4)分用什么符号?(分合号)爷爷分得1个苹果用几表示?奶奶分得的3个苹果用几表示?教师边引导边记录,请幼儿继续往下记录。
(5)幼儿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教师不断地提醒幼儿每一次记的都要和分的一样。(6)5的分解同上。
三、出示幼儿用书完成练习幼儿练习,教师巡查指导。
第四篇:大班数学活动:水果拼盘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拼图统计法简单、粗略地进行比例分配,复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水果拼盘的创意活动,学会协商与分工。
活动准备:
实物:番茄、黄瓜、桔子若干;饼图式的配料单2张(1张为半成品),视频转换仪、评比表1张;幼儿人手一份配料单(半成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蔬果拼盘,引导幼儿观察其制作原料,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2.讨论:这里面用了哪些原料?(番茄、黄瓜、香瓜)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配料单,引导幼儿观察探索配料单与水果拼盘的关系。
(1)提问:从这张配料单上,你能看懂些什么?又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导幼儿从数量上观察、比较:从这张配料单上可以看出,什么原料用得最多,什么原料用得最少?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各块面所占的面积,如番茄占的面积最大,桔子占的面积最小。问如果我们不看数量(去掉数据,出示单一的饼图),你能看出谁多谁少吗?为什么?
(4)引导幼儿从等分中发现番茄的数量等于黄瓜加桔子的数量。问:番茄、黄瓜、桔子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幼儿制作配料单。
教师为幼儿提供人手一份半成品配料单,请幼儿根据上面提供的数据制作配料单,重点让幼儿尝试粗略地进行比例分配,即从配料单上能大致看出什么用得最多,什么用得最少。
3.游戏:找朋友。
(1)出示两份数量相同的配料单,例如:“番茄2十8=
10、黄瓜3十3=
6、桔子8-4= 4” 和“番茄5+5=
10、黄瓜7-i=
6、桔子2+2= 4”,引导幼儿观察其相同之处。
(2)每人找一个与自己配料单相同的小朋友做朋友。
4.在找朋友的基础上,幼儿两两合作,按照配料单的要求制作蔬果拼盘。
5.幼儿介绍作品,并互相检查验证。
6.评比“最佳创意奖”:教师将幼儿制作的蔬果拼盘编号,摆放在周围,请幼儿互相欣赏,并选一喜欢的作品,在相应的格子栏内贴上五角星。
三、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分享、品尝。
第五篇:大班数学活动:分一分
大班数学活动:分一分 活动名称:分一分 年龄班:大班 活动目标:
1、尝试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进行二等分,初步理解二等分的含义。
2、在操作中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3、能用二等分的知识,合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尝试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进行二等分,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活动难点:能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二等分。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两只笨狗熊》的故事
物质准备:
1、各种图形的纸若干
2、工具:剪刀
3、课件
4、实物:糖(每两个人10块),毛线、彩带、吸管、尺、剪刀。
硬币、蚕豆、雪花片等。西红柿、豆腐干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勤劳的牛伯伯在正在做香喷喷的奶酪饼,牛伯伯都做了哪些形状的饼?(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她的客人要求把奶酪饼分成相同大小的两份,瞧!这回可把牛伯伯难倒了,饼这么多,形状各不相同,该怎么分呢?
二、实践操作,探索给图形二等分的方法,了解图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桌子上,每人都有几块饼,想一想,剪一剪,把分好的饼放在盘子里,看谁分的又快又好!
A、为幼儿提供各种图形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 B、操作验证材料的二等分。教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分了什么形状的饼?你是怎样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的。怎样证明这两份是一样大的?
我们来看看牛伯伯分的奶酪饼吧!(课件展示图形不同分法)(2)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师:“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把饼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份。请小朋友看看分出来的一半和原来的饼比,(课件演示)哪个大?哪个小?分出来的一份是原来饼的多少? 小结“要想知道分成两份后是不是一样大,可以通过边对边、角对角、上下左右对称、重叠等方法进行比较。二等分后,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三、用获得的经验进行生活实物图片的判断:找出二等分的食物
1、交代任务。(出示PPT)
2、幼儿人手一份的操作并找出二等分的食物。请你看图形说说它是不是二等份?比一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四、拓展二等分的经验,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验合作的愉快。
你们今天分的奶酪饼顾客非常满意,牛伯伯为了答谢你们,买来了糖果感谢你们!请你们自己找好朋友两人一组分一分,要求:同一组好朋友中每个人得到的糖果必须一样多。
五、活动延伸:介绍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帮忙把里面的东西进行二等份。出示实物:
1、毛线、彩带、吸管、尺、剪刀。(感知长度等分的方法)
2、硬币、蚕豆、雪花片等。(感知数量等分的方法)
3、西红柿、豆腐干等(感知目测等分的方法)
4、饮料一瓶(感知水的等分方法)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观摩的宗旨就是《贴近生活动,回归自然》。数学的学习就是为了更好的运用于生活中。数学教学如果把“身边数学”引入教学,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从而促使孩子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发展。因此,我选择《分一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由简到难把抽象的二等分的概念与具体实物产生联系,这样幼儿学得活,易掌握,不仅将一般的认识迁移到具体的事物上,扩大认识面,而且对开拓幼儿思维,培养思维准确性,并激发幼儿数学兴趣。
因为前期的活动《两只笨狗熊》已经让孩子理解了二等分的定义,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直接让幼儿在帮助牛伯伯的情境中,感知图形的二等分的操作方法,通过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平面图形的操作,帮助孩子建立起目测、对边折、对角折和重叠的二等分图形的方法。在此环节中,通过对图形的二等分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完成了活动目标,解决了活动的重点(在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学习二等分的方法,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多数孩子能运用对折的方法,个别孩子是以目测来分图形,导致分的不一样大。影响了他们不同分法的探索。我及时抓住孩子的不同探究方法,让孩子在不同的操作中感知图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虽然突破了重难点,但对这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好,用时较多。
为体现数学活动回归生活,继而利用此方法对生活中常接触的实物的二等分进行判断,巩固了幼儿已有经验的同时,在幼儿获得奖励中让孩子去感知等分除了目测、对边折、对角折、重叠的方法以外,还有数量的等分,这是孩子通过牛伯伯送的糖果的操作就能理解与感知到的一种等分的方法,同时了充分利用孩子浓厚的探究兴趣,将延伸活动做足,通过提供的不同种类的操作材料,激发孩子的摊就兴趣,在操作和已有经验结合,去感知生活中更多的等分的方法。整个活动中,教师注重了让幼儿运用体验、观察、实验等手段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我相信只要在活动中本着“回归生活,体现数学活动还原于生活”的思想,幼儿一定会在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的提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