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科学活动豆子宝宝真有趣
小班科学活动:豆宝宝真有趣(熟悉豆子)
活动目标
1.通过看、闻、比、剥等方法,帮助幼儿积累对各种豆子的感性认识,并在品尝豆子做成的食物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喜爱吃豆子的情感。
2.与父母共同种植豆子,做好观察记录,了解豆子的发芽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准备黄豆、赤豆、绿豆、黑豆、蚕豆等各种豆子。
2.新鲜未剥壳的蚕豆、豌豆;豆类食物:煮毛豆,赤豆粥,豆浆,炒蚕豆等。3.种子和花盆。
活动过程
一、展示豆子
1.展示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来的各种豆子。(黄豆、赤豆、绿豆、黑豆、蚕豆等各种豆子)2.介绍各种豆子的名称。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豆子吗?
二、观察比较各种豆子 1.比较豆子的颜色。
(1)你们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豆子?(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黑色的)(2)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吗?(黄豆、赤豆、绿豆、黑豆……)
(3)小结:豆子有不同的颜色和名字:黄色的豆子叫黄豆,红色的豆子叫赤豆,绿色的豆子叫绿豆,黑色的豆子叫黑豆。2.比较豆子的大小。(1)这些豆子一样大吗?(2)摸一摸、比一比,哪种豆子最大,哪种豆子最小?(3)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用手摸了摸,又把这些豆子放在一起比了比,大家都发现这些豆子中黑豆最大,绿豆最小。
三、认识新鲜的蚕豆和豌豆
1.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2.教师出示刚剥出来的蚕豆和豌豆。3.你们知道豆子藏在哪里吗?(里面)4.谁来试试把豆子找出来? 5.请个别幼儿尝试剥豆。
6.大家一起来试试,把蚕豆和豌豆的“房子”剥开来,豆子就出来了。7.全体幼儿剥豆子。
8.两个房子里面的豆子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幼:不一样。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一个圆圆的,一个扁扁的。师:大大的、扁扁的叫蚕豆,小小的、圆圆的叫豌豆。9.闻闻这些豆子有没有味道啊? 幼:刚剥出来的豆子香香的。
师:对呀,刚剥出来的豆子有股清香味,新鲜的豆子也很有营养呢。
四、介绍和品尝豆子做成的食物 1.请幼儿说说自己吃过哪些豆子。师:你们吃过豆子吗?吃过哪些豆子? 2.介绍豆子做成的食物。(展示用豆子做成的食物)(1)我们来看看,这些你们都吃过吗?你吃过哪些?(毛豆、赤豆粥、黄豆汤、绿豆汤……)
(2)这杯白白的,像饮料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呀?(豆浆)(3)你们知道豆浆是用什么做的吗? 师:豆浆也是用豆子做成的,黄豆、黑豆等都可以做豆浆。3.幼儿品尝好吃的豆类食物。
(炒蚕豆、煮豌豆、爆黄豆、青豆蛋糕、豌豆泥、豆瓣酥……)一边品尝一边鼓励幼儿说出吃到了什么豆子。
第二篇: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海绵宝宝
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海绵”宝宝
设计意图:
生活中的海绵制品也越来越多,比如海绵抱枕、海绵玩具、海绵拖把等等,孩子们对海绵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十分了解。结合“水”的主题活动,我将海绵的吸水特性和水联系起来,一方面让孩子们了解海绵的特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海绵的特性来玩水。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于是就产生了本次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海绵具有柔软、弹性、吸水的特性。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柔软、弹性、吸水的特性。
2、对海绵的特性感到好奇,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3、能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发现。活动重点:感知海绵柔软、弹性、吸水的特性。活动难点:能用简短而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
1.海绵每人1块;
2.分别装有水的小盒子10个、大盒子六个; 3.装有小鱼的小盒子6个。活动过程:
一、出示海绵,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海绵”宝宝,我们每人抱起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揉一揉、捶一捶、掂一掂,大家一起和“海绵”宝宝玩一玩吧。
2.谁来告诉大家,你的“海绵”宝宝像什么?
3.原来“海绵”宝宝可以做成这么多不同的形状和图案,它们不仅好看,而且还很好玩呢。
二、动手操作,感知海绵的弹性。
1.比大小:用我们的手与“海绵”宝宝比一比,是“海绵”宝宝大还是我们的手大?
2.游戏设想:“海绵”宝宝想藏进我们的手心里,谁能有办法? 3.幼儿操作验证:想一想,试一试,看一看。用什么办法把海绵宝宝藏进我们的手心里。
4.师幼一起操作验证:大家看,“海绵”宝宝真的藏进我们的手心里了,为什么“海绵”宝宝可以藏进我们的手心里呢?小结:海绵是软软的。幼儿反复操作,感知海绵的柔软性。
5.操作经验回顾:“海绵”宝宝和我们做躲迷藏的游戏时,藏进手心里变得怎样?当我们把小手松开后“海绵”宝宝又变成什么样呢? “海绵”宝宝藏进手心里就小啦,当我们把小手松开后“海绵”宝宝又还原成原来的样子啦。
操作经验巩固: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再试一试,看,“海绵”宝宝真的既能变小,又能还原成原来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小结:海绵有弹性。
三、再次操作,感知海绵的吸水性
1.“海绵”宝宝和我们玩了半天,有些口渴了,怎么办?它会喝水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2.自主探索:每个小朋友面前一盆水,让幼儿自由地把“海绵”宝宝放在水里玩。我们把“海绵”宝宝拿起来,看看它们的小肚子喝饱了没有? 操作比较:我们把喝饱水的“海绵”宝宝放在手上掂一掂,喝饱水的“海绵”宝宝与没有喝水的“海绵”宝宝有什么不同?
小结:原来“海绵”宝宝还有吸水的本领啊!喝了水的“海绵”宝宝变得重了。
3.“海绵”宝宝在水里喝了很多水,它到底喝了多少水呢,我们能看得到吗?怎样才能看到呢?
小结:原来“海绵”宝宝会吸水,还能把水挤出来呀!
四、用海绵来运水
外面有一群小鱼,它们池子里的水被太阳晒干了,小鱼们没有了水会很危险的,我们怎样来帮助它们呢?我们可以请“海绵”宝宝来帮助我们运水吗?
幼儿自由用“海绵”宝宝运水。
五、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探索海绵的用途,如:可以使用海绵帮娃娃洗澡、洗碗、洗脸,擦黑板,海面印画,填充沙发,玩具等等。
第三篇: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蛋宝宝"
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蛋宝宝"
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蛋宝宝"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蛋宝宝"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蛋宝宝"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蛋宝宝"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蛋宝宝"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蛋宝宝"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蛋宝宝"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蛋宝宝"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蛋宝宝"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蛋宝宝"
有趣的蛋宝宝》系列活动之—— 科学活动:捏不碎的蛋宝宝 无锡市侨谊幼儿园 朱国谊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发现无缝的蛋宝宝是捏不碎的科学道理。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蛋宝宝易碎却捏不碎”的秘密。
3、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活动准备:
1、蛋若干,小碗人手一个(碗里有缝和无缝的蛋人手一个,且种类相同,如均为鸡蛋或鸭蛋)
2、木头积木、不锈钢小勺等工具 活动过程:
1、玩一玩,想一想
1)提供各种工具(木头积木、不锈钢小勺等),请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把蛋弄碎。2)说说自己是怎样把鸡蛋弄碎的?你觉得把鸡蛋敲碎容易吗?
2、找不同
找找碗里的蛋有什么不一样?
3、和蛋宝宝比力气
1)分别用力捏有缝和没缝的蛋[1][2]下一页
2)想想哪个蛋破了?为什么会破?
4、经验分享:
幼儿陈述实验结果:无缝的蛋宝宝捏不碎。活动反思:
教师在选择敲蛋的工具时,选择了比较结实的木头积木,不锈钢的勺子因为有一条扁平的边,所以幼儿不需要用很多力气就能用这些工具把蛋宝宝敲碎。这为幼儿得出“蛋宝宝很容易碎”的结论提供了前提,接下来,如果碗里放的蛋大小形状不一,会在引导幼儿观察时不能及时抓住观察重点在与是否有缝,会影响下一环节的进行,并误导幼儿的观察小结。所以,科学活动的顺利展开,环节中各项物品的准备、取用都是很有讲究的。
第四篇: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海绵宝宝
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海绵宝宝
活动目标:
1.通过用看看、摸摸、捏捏等方式进行探索操作,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的主要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使用过海绵制品,幼儿有看过海绵宝宝。2.物质准备:海绵人手一块;大1个、小盒子每桌1个、音乐 活动过程:
1.回顾动画片《海绵宝宝》,激发活动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个大礼物,猜猜里面有什么?上来摸摸看?感觉一下是怎样的?(个别幼儿)倒底是什么呢?我们把它拿出来看一看!哇!是海绵宝宝!小朋友,你们有看过动画片《海绵宝宝》吗?海绵宝宝有什么样的本领?
2.动手操作,发现海绵特性。①感受海绵的轻软。
——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海绵宝宝,他们都要跟我们小朋友做游戏,让我们和它打个招呼、玩一玩吧!(音乐中亲亲、握握、抱抱、压压、捏捏)
——海绵宝宝好玩吗?你摸上去觉得海绵宝宝的身体是怎么样的?(软软的、轻轻的)
小结:原来海绵宝宝掂一掂它是轻轻的,抱一抱它是软软的、很舒服。②感知海绵的弹性。
海绵宝宝可顽皮了,要和我们小朋友玩变变变的游戏。你瞧,我的海绵朋友会卷一卷、扭一扭、弯一弯,变成什么啦?好,你们也来和你们的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看谁变得最有趣。
——你是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变一变的游戏?海绵变成什么了?让我们捏紧海绵宝宝,看看现在海绵宝宝怎么样啦?
——老师数到一二三一起放开手,看看海绵宝宝会怎么样?海绵宝宝从我们的手上弹出去啦。你们看,现在海绵宝宝是什么形状?(原来的形状)。
分组游戏: ——海绵宝宝玩累了,它很想休息一下!瞧,这么小的房子海绵宝宝能住得进去吗?幼儿自由尝试 交流分享:
——你们的盒子里面住了几个海绵宝宝?是用什么方法让它住进去的?看看住进去的海绵宝宝和原来的一样吗?海绵又柔软又有弹性所以通过挤压它能变得很小,就住进这么小的房子里!如果现在我让海绵宝宝出来,它还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吗?请你们把它们拿出来!
小结:原来海绵的身体软软的,只要用点力就能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不用力的时候还会还原,它是有弹性的。延伸活动:
1.感知海绵的吸水性。①导入
——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海绵宝宝,它的身上有什么呢?(小孔)
②自主探索。
——猜猜这些小孔有什么用呢?老师准备了一些颜料水,请你们把海绵宝宝放进水里,看看海绵宝宝有什么变化?
③交流分享。
——海绵宝宝放进水里后有什么变化呢?
④小结:原来海绵宝宝还有吸水的本领啊!2.寻找生活中的海绵制品。
第五篇:科学活动《海绵宝宝》(小班)
科学活动《海绵宝宝》(小班)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式了解海绵的特性。
2.喜欢参加探索活动,乐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大的面盆4个、塑料瓶海绵若干、抹布4块
活动过程:
一、播放动画片《海绵宝宝》,引起幼儿兴趣。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海绵宝宝”,今天老师就请来了“海绵宝宝”和我们起做游戏。
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幼儿每人一块海绵)
1.第一次探索(玩海绵)
教师请小朋友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看一看,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有孔的特性。
教师:来摸一摸海绵宝宝,告诉老师,摸上去什么感觉呢?
(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交流分享。
教师:刚才你是怎么和海绵宝宝玩的?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2.第二次探索。(海绵变形)
师:(1)海绵宝宝和我们玩了这么多的游戏有点累了,想休息一下。海绵宝宝想藏到瓶子里休息一下,瓶子在哪里呢?(老师预先将瓶子放在幼儿的椅子底下)请小朋友拿出瓶子。2)你有办法将“海绵宝宝”藏在瓶子里休息吗?(幼儿自由探索)
(3)交流分享
师:1)你是怎么将“海绵宝宝”藏进瓶子里的?(引导说出用按、捏、转等方法)瓶子里的“海绵宝宝”的样子(形状)和原来一样吗?(变形了)
2)“海绵宝宝”休息好了,想出来了,我们帮帮它好吗?(幼儿提供捏、拉等方法再次感受海绵的特性)
3)现在“海绵宝宝”和原来一样了吗?(形状又变回来了),原来“海绵宝宝”会变形的。
2.第三次探索(海绵吸水性)
1)师:老师在每张桌子上放了小盆,里面有些水,请你们将海绵宝宝放进去,会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分享:海绵会吸水、变重了,能挤出水。
延伸:“海绵宝宝”(吸水的特点)为花浇水,増加幼儿探索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