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数的改写》教案[范文]
《数的改写》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读数、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小数的过程。
2、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小数,能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数的改写。
3、了解生活中许多世纪数据都是以万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的广泛性。
教学重点
把整数改写的方法迁移到用“万”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中来,能把不是整万德大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小数。
教学难点
以“万”为单位的小数表示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和学生聊天,谈到现在的汽车越来越多,然后就出示教材中的信息图,你从信息图中了解到那些信息?
2010年的产量1826.47万辆,销量是1806.19万辆。都是以万辆为单位的;乘用车比商用车的产量多;
二、数的改写
1、为了读写方便,人们经常把一些大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汽车的价格是96200元,你能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吗?
学生交流想法,鼓励学生试着改写,然后教师把板书。96200=9.62万
在生活中,汽车的价格数字较多,为了让顾客更准确的了解汽车的价格,把大数要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2、在改写的时候有什么规律呢?
在万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行。
3、大数的近似数
汽车的价格还可以说是大约9.6万。即96200≈9.6万。
三、试一试
把下面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8050000=805万
163000=16.3万
4206000=420.6万
四、巩固练习
练一练
1、让学生读报道文章,然后完成大数的改写,在改写的时候,注意不到一万的数怎样改。改后应该怎样读呢?
104457≈10.45万
8258≈0.83万
55285≈5.53万
9124≈0.91万 读:2010年我国新建公路大约10.45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约0.83万。2011年我国新建公路大约5.53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约0.91万。
练一练
2、让学生说一说这几种交通工具速度是多少,讨论一下改写成“千米/分”为单位的意思是什么。
举例:13300米/分=13.3千米/分
把米为单位的数改写成以千米为单位的数是,在千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把末尾的0去掉就行。
练一练
3、自主完成。
五、搜集资料
让学生课下去搜集。
课堂总结:今天你收获了多少?
第二篇:整万数的改写教案
《整万数的改写》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58、59页的内容、68页的第3题及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
学会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够正确的对整万数进行改写
教学重、难点:
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通过提问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自然而然的导入香港、澳门的人口问题,从而导入本节课题“整万数的改写”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2、能够正确的对整万数进行改写
三、自学指导
1、自学探究
认真看课本58页的内容,重点看改写的过程,思考: 1)把整万的数进行改写时应去掉后面的几个0? 2)去掉0后后面应该怎么办?
2、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探究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
3、汇报展示
讨论完的小组请举手,每个小组分别展示自学情况。
4、小结归纳
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是:去掉万位后面的4个“0”,同时加“万”字。
四、展示提升
1、课本59页的第2题.2、判断
(1)把960000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96万。
()(2)把400000改写成用“万”为单位的数是4万。
()
3、先写出横线上的数,再把它们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1)我国领土面积约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
----------(2)人类大约产生于四百万年前。
----------(3)2004年某地居民手机拥有量达到三百七十二万户。--------
五、总结归纳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六、当堂训练
1、读出下面各题中的数.嫦娥一号卫星离地面380000千米.读作:---------------
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能容纳910000人.读作:--------------
2000年有28500000人参加了“手拉手”活动.读作:--------------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60000=--------
1020000=----------
120000=-----------
540000=--------
8600000=----------
10200000=--------
七、练习反馈
作业:课本59页第1题和68页的第3题
(看谁做的既对又快,字体又工整。)
八、九、板书设计
整万数的改写
改写的方法:去掉万位后面的4个“0”,同时加“万”字。
第三篇: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课题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认识和改写及求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了前面的知识作为基础,对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掌握起来难度不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尝试完成,轻松地掌握了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和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学习目标
1.会将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会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2.使学生经历改写和求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
1.会将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会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学习难点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自主学习。
学习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出示一组人口数据信息。
(1)世界平均每年新增人口800000000人。
世界平均每年新增人口80000万人。
(2)我国的人口大约是1300000000人。
我国的人口大约是13亿人。
师:每组中的数的两种记录形式有什么异同?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2.揭示新课。
1.(1)学生看课件,读信息。
(2)学生交流得出:每组中的第二种表达形式简单、好读、省时。
2.明确本课所学内容。
1.填空。
(1)170000=()万
(2)70350≈()万
(3)6080000=()万
(4)3076400≈()万
答案:(1)17
(2)7
(3)608(4)308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800000000
(2)27000000000
(3)4800000000
(4)10500000000
答案:(1)8亿
(2)270
为了读、写、算时更方便,我们常常会把这样的大数改写成以“亿”位单位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
亿(3)48亿
(4)105亿
3.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写出近似数。
(1)548000000≈()亿
(2)3795000000≈()亿
(3)690000000≈()亿
(4)3058000000≈()亿
答案:(1)5
(2)38(3)7
(4)31
4.延伸练习。
(1)29970000000≈()亿
(2)9988520000≈()亿
答案:(1)300
(2)100
5.里最大能填几?最小能填几?
(1)986523140≈99亿
(2)2314600000≈231亿
答案:(1)最大填9,最小填5
(2)最大填4,最小填0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
(1)多媒体课件出示:
30000000
3000万
1500000000
15亿
5000000000
50亿
仔细观察,说说每组数据相等吗,是如何改写的?
(2)出示例3,引导学生尝试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3)引导学生归纳改写步骤。
1.(1)学生观察得出:每组数据数值是相等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
相机引导学生回忆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探索亿以上数的改写。
(2)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小组长汇报。
1000000000=
10亿
530500000000=5305亿
(3)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先分级,找到亿位,再改写。
2.学习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1)课件出示:四(2)班有学生45人;
全球总人口数约是70亿人。
上面这句话中的两个数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例4。
1034500000≈()亿
9876540000≈()亿
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学习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3)尝试改写,交流汇报。
(4)师生共同总结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2.(1)学生交流:45是准确数,不多也不少;70亿是一个近似数,可以是70亿多,也可以不到70亿。
(2)明确题意:回忆亿以内的数求近似数的方法;讨论交流亿以上的数该如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3)学生独立改写,汇报改写结果。
1034500000≈(10)亿
9876540000≈(99)亿
(4)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用规范的语言总结。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要用“四舍五入”法,是四舍还是五入要看千万位上的数,也就是省略部分最高位上的数。五入时不要忘记进1,有时还会遇到连续进位的情况。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3题,第21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相关作业,全班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和同学们说一说。
2.布置作业。
1.谈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对于亿以上数的改写,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用“万”作单位的数,仿照前面的学习,学生很快就投入其中,然后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强调“先分级,再改写”,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就可以。
对于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充分利用教材和多媒体课件通过情景环节的引入,引导学生得出:要用“四舍五入”法,是四舍还是五入关键要看千万位上的数,也就是省略部分最高位上的数。五入时不要忘记进1,有时还会遇到连续进位的情况。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四篇:教案改写
§3.2 乐音的三个特征
教学目标:
1、知道乐音由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征。
2、常识性的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及音色的概念及决定因素。
教学难点:
1、音调及响度的区分。
2、音色。
教具选择:刻度尺,齿轮,音叉,书,人,示波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声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比较声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人耳的听声频率范围。
(改革:原来只是随机提问,没有竞争,现在全部学生从中间一分为二,北面的是“北大”,南面的是“清华”,基础分为100分,问题采用抢答式,答对一题的一分,打错不得分,下课前进行总结,分数多的胜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且更有意思,使学生更感兴趣。)
二、新课教学
1、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⑴ 播放两段声音的片段,其中两段为音乐歌曲,一段为机械噪音。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是哪一些,由此提出乐音和噪音的概念。(有规律的,好听的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的声音叫做噪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污染环境,也都属于噪音。)
⑵提出问题:其中两端音乐都属于乐音,那他们同样是乐音,又有什么区别?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声音又大小,高低之分。同时,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的声音各有什么区别。
⑶总结乐音的三个特征,并提出问题:这些特征又与声源振动情况分别又什么样的关系?
2、过程展开
⑴音调:声音的高低。
提出问题: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又是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一:将一把直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伸出四分之一,伸出四分之三)
注意观察:
1、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
2、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提示学生自己总结,顺带复习频率的概念,以及单位。(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振动得快则频率高。单位:赫兹(Hz)人的听音频率范围 20Hz~20000Hz)
在学生的自己得出的结论的基础上,系统总结:音调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一般说,儿童的音调比成人的高,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的高。)(改革:原来是用电子设备播放音乐,现在可以让老师直接唱出音调不同的歌曲。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感兴趣,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书上一些声音的频率:由于声源的形状、尺寸和所用材料等因素的不同,而振动频率范围不同。也就是物体的振动频率范围与本身有关。
自我探究:探究吉他弦线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弹拨时发出的音调高?(粗、细)(松、紧)(长、短)
让学生自己下去用橡皮筋模拟吉他弦。
结论:越细、越短、越紧的声源发出的音调更高。
⑵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叫做响度,也叫音量。
提问:如果你想要听到更响的声音,你会怎么办?那你觉得响度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活动二:把直尺的一部分伸出桌子,保持伸出桌子的部分长度不变,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拨动直尺。
注意观察:
1、刻度尺的振动幅度有什么不同?
2、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力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学生活动三:老师敲击音叉,前面和后面的同学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差别。
结论:响度与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总结: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距声源的距离等有关。
响度的单位:分贝,dB。
提出问题:比较牛与蚊子叫声区别?(由课件让同学们听一下两个叫声,直观感受)音调和响度不是一回事,音调高的声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也不一定音调高
⑶音色:又叫音品,反应声音的品质。
由课件给同学们放几种不同的乐器的音频,并给出图片,让同学们一一对应。判断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含有钢琴,二胡,笛子,萨克斯)
总结:①、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不同乐器材料和形状不同)
②、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音色与发声材料和结构有关。
根据上面的知识,带领学生总结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定义,决定因素,听感表现。
⑷波形图:用示波器来研究声音,讲声音信号转为电信号,显示出与声波相应的图形。波形图介绍:波峰、波谷。
频率:图形曲线中,波峰(波谷)出现的个数多少,表示频率的高低。(疏密程度)
振幅:距离平衡位置的最远距离。
给几个例子让学生自己练习有关频率,振幅的波形图。不同声源发出的不同的声音,示波器显示不同的波形图。
(改革:用示波器会使学生对声波、音调的频率、响度的振幅有更加直观地认识。)
三、小结
第五篇:数独教案
第一课:数独的元素
教学目的:
1.认识‚数独‛游戏的规则,掌握玩‚数独‛的方法; 2.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3.培养学生全局观念和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让学生懂得应用解‚数独‛的思想指导生活。教学设计:
一、整体认识‚数独‛ 谈话导入,介绍‚数独‛
师:大家知道‚数独‛吗?(玩过‚数独‛游戏的同学能和大家介绍吗?)老师边播放课件边介绍‚数独‛的价值和对人们的影响。
师:‚数独‛是一种数字魔方游戏。去年开始,‚数独‛游戏在西方国家受到几亿人狂热的追求,许多地方都在开展‚数独‛比赛,英国还把‚数独‛引进课堂作为锻炼学生脑力的课程。现在世界上‚数独‛游戏的书有上万种,也有上千种‚数独‛游戏软件。玩‘数独’能让我们更加的聪明。师:这就是‚数独‛。
二、具体认识数独
(一)分别介绍行、列、宫以及格的坐标
数独的元素主要包括行、列和宫。这三者划分出数独有三种不同形态的区域。
行:数独盘面内横向一组九格的区域,用字母表示其位置;
列:数独盘面内纵向一组九格的区域,用字母表示其位置;
宫:数独盘面内3乘3格线被划分的区域,用字母表示其位置;
格的坐标:利用表示行位置的字母和表示列位置的数字定位数独盘面内每个格子的具体位置,如A3格,F8各等。
(二)数独的游戏规则
每一行、每一列、每个小九宫格都由1—9数字组成,不重不漏。
三、课堂练习:
熟悉数独的游戏规则和数独的元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宫内排除法
教学目的:
1、认识什么是宫内排除法。
2、熟悉宫内排除法。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我们上节课了解了什么是数独,以及数独的游戏规则,每种游戏都会有一定的技巧,大家想不想学习数独游戏的技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简单的数独技巧宫内排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回顾数独游戏规则:每一行、每一列、每个小九宫格都由1—9数字组成,不重不漏。我们今天就运用数独的游戏规则学习简单的技巧:宫内排除法。
2、宫内排除法就是利用数独中行、列和宫内不能填入相同数字的规则,利用已出现的数字对同行、同列和宫内其他格进行排斥相同数字的方法。
3、宫内排除法就是将一个宫作为目标,用某个数字对它进行排除,最终得到这个宫内只有一格出现该数字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熟悉宫内排除法。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