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时间:2019-05-13 21:2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彩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彩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篇:《彩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随文识字、字理识字、形声字特点识字等方法认识“虹、座”等12个生字和衣字旁;会写“那、到、着、力”2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能读出问句的语气。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引出课文 1.彩虹简笔画。

引导学生用词语、词组或句子描述彩虹。比如“彩虹、一道彩虹、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一道美丽的彩虹”。

2.出示第1自然段。(1)引读。

(2)识记生字“座”,平舌音。词语“一座房子”“一座桥”,掌握“座”的量词用法。(3)引导学生理解“这座美丽的桥”就是彩虹。让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不出现“彩虹”同样可以把事物说清楚,说具体。(4)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雨停“了”,轻声。“美丽的桥”,词语连读。

二、揭示课题,认读生字 1.板题、读题。2.指导生字“虹”。(1)读准字音。“虹”,后鼻音,第二声。

(2)记住字形。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猜一猜:“虹”为什么是虫字旁?(3)讲述“虹”的字理,从虫从工,用小故事帮助学生记忆虫字旁: “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古人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大虫”,在雨后下来喝水。古文中就有“虹饮于河”的说法,意思是说:一条大虫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插图,文中的小姑娘“我”。

“我”看到这座美丽的彩虹桥,小脑袋里冒出了很多奇妙的想法,请小朋友们自己看一看,读一读。

2.提出初读要求。

(1)把字读正确,不会读的请拼音帮助你。

(2)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长长的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标好自然段的序号。3.整体感知。

“我”把这些奇妙的想法都跟谁说了? 4.创设情境,朗读课文。

(1)教师追问:谁愿意当“我”来问一问呢?抽三个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第2、3、4自然段,第1自然段集体朗读。

(2)朗读时,指导学生把字词读正确,句子读通顺。5.发现难点,复习回顾。(1)我们发现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特别长又难读的句子,其实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不少长句子。请学生朗读《端午粽》中学过的长句子。(2)出示长句子,学生朗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四、精读课文,突破难点

(一)练长句,读通读懂 1.出示一个问句。“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1)引读短语: “浇花用的水壶” “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让学生明白“我”想要的是爸爸那把浇花用的水壶。(2)读出问的语气。

2.出示长句子。“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去,把水洒下来,那不是我在下雨吗?”(1)想一想,每一部分写“我”在干什么?(2)自己练读,圈一圈“我”的动作。

(3)同桌共同学习,一个读词语,一个读分句。

(4)反馈交流,发现这是三个连续的动作,并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子。(5)“我”真的提着那把爸爸的水壶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指导学生关注“如果”,表明这是“我”的想法,只是一种假设,不是真的在做。(6)“不是我在下雨吗?”读出问句的语气。(7)情境中朗读。

设计意图:用“小步子”的方法,先读准生字和词语,再读通每一个部分,最后把各个部分连起来,长句也就不难了。3.出示第二个长句子。“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1)标出难读的词语:挑水、高兴。

(2)同桌合作学习,一个读,一个听,是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3)反馈交流,抽几对同桌一个读,一个评价。

(4)情境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在评价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体会“我”体贴懂事,关心家人。

4.出示第2自然段。

把三个问句连起来读,读通句子,读出分句间的停顿,读好问句。5.小结发现。

“我”的想法多奇妙,提着浇花用的水壶,走到桥上去,把水洒下来,这样爸爸就不用挑水去浇了。

引导学生关注“提、洒、挑、浇”几个动词很有特点:(1)左右结构。

(2)都可以跟“水”组成词语:提水、洒水、挑水、浇水。

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词语,指导识记生字和词语,可以按照一定规律分类记忆。

五、观察生字,书写指导

(一)出示生字“到、那”,都是左右结构的字。1.指导学生先从三方面观察“到”。

(1)观察生字结构,偏旁在右边,左窄右宽。(2)关键笔画标成红色,教师示范书写。指导学生关注“撇折在横中线转弯”“点朝着交叉的方向”“提比横长一点”“短竖靠近竖中线”“长竖比左边部分高一点”。(3)观察整个字是否在田字格的中间,写得是否端正,2.学生练习书写,描红一个,书写一个。

3.反馈书写,让学生按照上述三个方面进行评价。4.再写一个,发现自己哪些地方有进步。

(二)观察“那”

1.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三个方面说说该如何书写。2.教师在评价中肯定学生的发现,示范书写。3.学生描红一个,书写一个。4.同桌相互评价。

5.根据评价,自己再写一个。

六、课堂小结 “我”是个很会想象的小姑娘。“我”想,有一天可以提着爸爸浇花用的水壶,走到桥上去,把水洒下来,不是在下雨了吗?她的奇思妙想还有很多,咱们下节课接着看。

第二篇:第三课时彩虹

第三课时 彩虹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2页。

教学目标: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会使彩虹再现。了解太阳光的分解。

教学用具:三棱镜、喷雾器玻璃杯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说说彩虹的样子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彩虹。

二、新课讲授

1、实验(活动1):彩虹再现 在阳光下用喷雾器喷雾,在雾中可以看到彩虹。

2、彩虹的形成:雨过天晴时,空气中含有大量小水珠,太阳光经这些小水珠的反射,就形成了彩虹。

3、在有雾珠的地方,雾珠遇阳光照射,就会出现彩虹,例如瀑布附近出现的彩虹,使得瀑布更加壮观。

4、阳光的分解

(1)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告诉学生方法,让学生亲手做)。

(2)玻璃杯盛满水,放在阳光下的窗台上,让水杯折射的太阳光投到一张白纸上,让学生观察白纸上有什么。

5、在阳光下的水盆中放一面镜子,把阳光经水中镜子反射到墙壁上,观察墙壁上的光斑。

三、小结 使彩虹再现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做彩虹,我们做的彩虹是自然界中的彩虹的缩影,但形成彩虹的原理是一样的:阳光是彩色的,所以说“七彩阳光”。

作业:用各种方法使彩虹再现。

第三篇:备课时如何写教学目标

备课时如何写教学目标

我们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就如何写教学目标感到有些茫然,不知究竟如何去写。有时写出的教学目标存在着目标不明、目标过大、目标过高、目标过偏等问题。要想写好教学目标必须先搞清一下问题:

一、什么是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相同之处表现在:

第一,二者提出或制定的依据相同。无论是“教学目的”的提出还是“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总目标。

第二,二者对教学所起的作用相同。无论教学目的还是教学目标,都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不同之处表现在:

第一,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依据看,教学目的的提出仅仅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除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之外,还要依据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提供的参照系和本地教学的实际水平。

第二,从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所着眼的主体看,教学目的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的,是对教师的活动的一种期望,但其结果是否符合这种愿望,却难以预料和检测。教学目标则着眼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是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它不仅对教师实用,对学生也是必要的、适用的。

第三,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时所使用的动词看,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一般采用“了解、领会、体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或“掌握、应用”等词语,因而比较抽象、笼统、模糊;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不易测量。而教学目标的描述则多采用“说出、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可用课堂上的随机检测、配套的达标自测题、形成性练习题和单元检测题等,通过测试,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第四,从二者所直接作用的对象看,教学目的只对教师的教有直接指向作用,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有直接的指向作用,能使教和学目标一致,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较好地统一起来。

第五,从二者组合的结构层次性看,教学目的往往是孤立的、单一的结构,缺乏明确的层次与序列,因而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的确定,只能取决于教师本人的业务素质,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教学目标则将较为复杂的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分明的几个部分,它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最终结果,而且提出了达到这一最终结果的一般教学活动的程序,即通过对简单行为的逐个实现达到对复杂行为的最终实现,因而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目标分哪几部分

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统一的有机体。

三维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目标放在首位,相对而言,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

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论与过程的关系,与这一关系有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掌握与感悟、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

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必然对应着什么样的探究结论或结果,概念原理体系的获得依赖于特定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也即重学会,重过程也即重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也是教学中一对至关重要的关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乐学与学会、会学的关系;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教书与育人(教知识与教做人)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认识与情感的关系。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总之,关注人的教学才能使学科教学同时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发展。

在搞清以上三点以后,再来谈谈怎样设计教学目标的

以往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总是分成学习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渗透什么思想?通过这两次刘教授的指点我对目标的确定有了深刻的认识。首先认识到了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的目标决定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来设定,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2)过程目标(3)情感态度目标。而这些目标的确定要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内容来确定,切不可大而空。要具体到每个环节中来确定。要有具体的内容来体现这些目标。以往我们制定的目标如:培养空间观念,如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渗透模型化思想,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等等,并没有错,但是这些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不是一节课就能达成的。那么我们在制定一节课的目标时,就要更加具体化,如空间想象能力,你在哪些地方,怎样培养的。是不是想像一下就是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了,还是需要经历哪些过程才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是教学目标设计的方式与方法的组合,是连接教学目标设计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因此,它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笔者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概括出了几点目标设计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一、全面与简洁相结合

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要反映全面发展的要求,注重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前两者是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思想启迪、精神感悟、人格塑造等人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目标都考虑到。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目标设计也不可能将所有目标面面俱到。因此,如何设计全面而又简洁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就成为很多人研究的对象。有人认为,设计上位目标如学科目标和单元目标要全面,而课时教学目标只要关注知识和能力目标就可以了;也有人提出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只要描述双基目标就可以了”,认为“情感目标其实是附皮之毛”,渗透于其他目标之中的,“无需言传只要意会即可”(刘家宏,2005)。这些意见虽然片面偏激,但是有两点意见是可取的:第一,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该确定基本目标,突出重点目标;第二,关注知识目标。知识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引领着学生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知识技能目标是基础和前提,方法能力目标是工具和武器,情感态度目标是内驱力和政治立场”(白月桥,2004)。因此,双基目标是最基础的目标。

正因为如此,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建议首先设计双基目标,再设计其他范畴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主要目标,形成课堂教学目标。以四年级上册《简单数据整理》为例,首先设计它的知识技能目标,如知道原始数据与数据整理的含义、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组成、会看简单的统计图表、明确条形图的意义、会填写统计表、能根据条形图回答问题等,其中课堂的主要目标是会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与双基目标相对应的其他范畴的目标,如初步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养成仔细观察和分析的习惯、体验统计图的简洁明了和条形图的形象直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信息意识、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等,其中基本目标为初步认识数据的整理方法,体验统计表的简洁明了和条形图的形象直观;最后将选定的目标整合在一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就可以得出完整的课堂教学目标,如“初步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初步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体验统计表的简洁明了和条形图的形象直观”。

这种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线制定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前后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整体,在表述上有取有舍,充分体现了目标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的要求。

二、过程目标与终极目标相结合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预期的结果,因此,教学目标一般描述的是知识和能力发展的终端结果,没有把学生获得知识和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纳入目标内容。在目标描述上基本都采用了“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例,过去制定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的教学目标,对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没有多大的意义,形同虚设。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认识到这一弊端带来的危害,突出强调学习过程的价值,认识到经历过程不单单是为了获得知识技能方法这些结果,它还会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比具体的结果更重要。但是这并不是说结果不重要,实际上新课程还提出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等结果的描述,更要重视这些结果形成过程的描述,使用形成、养成、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仍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目标设计为例,根据过程目标与终结目标相结合的策略,可以将目标制定为“经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使目标从结果走向过程与结果的整合,从单一片面走向多层面立体的整合,由静态走向动态与静态的整合,不仅体现了过程目标与终极目标相结合的要求,而且赋予了教学目标以“生命”的活力和意义。

三、心理描述与行为描述相结合

教学目标既是教师在教学中调控教学和进行评价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必须具体、准确,目标的描述一般也要采用行为描述,并使用能够观察与测量的行为动词,如写出、说出、指出、比较等。但是,在研制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目标的行为描述并非十全十美,它存在以下不足:(1)有些范畴(如情感、态度、审美、人格)的目标,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是很困难的;(2)行为目标也很难准确地反映隐性目标。如“掌握分数的意义”“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等目标,改为行为描述不是一两句话能表述清楚的。因此,人们又开始关注目标的心理描述。心理描述通常使用一些能愿感官动词,如愿意、乐于、欣赏、了解等,它的优点是概括性和完备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把握教与学总方向的作用;它的不足也很明显,即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较差。为了使目标的完备性与可操作性都得以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描述上,应采用心理描述和行为描述相结合的思路。

关于目标的描述技术,近二十年来,我国学者在借鉴布卢姆、克拉斯霍等外国专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很多成果(如行为目标的ABcD表示法),这里就不赘述。但有两点应该注意:第一,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要改变采用“使学生„„”“培养学生„„”等目标陈述模式,采用“学生能„„”“学生具有„„”等表述方法,清楚地表明学生是目标实施的行为主体;当行为主体省略不写出时,从上下文要能看出行为主体是学生。第二,描述目标时使用的行为动词要准确。例如,《标准》将知识技能目标划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四个等级层次,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正确领会各层次目标的意义和要求,设计偏高或偏低层次的目标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四、多维分析与综合设计相结合

所谓多维分析,就是依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和目标分类理论的要求,从多个维度(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能力、情感态度)来分析课堂教学目标。所谓综合设计,是指对教学目标的不同层面(如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和学生发展状况的不同层次进行通盘思考,并对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多维分析与综合设计是制定教学目标两个很重要的方面,缺一不可。多维分析保证了教学目标多元性与均衡性,综合设计保证了目标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保证了不同层面的教学目标与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前后连贯、动态整合、形成合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既要进行多维分析,又要进行综合设计。

依据多维分析与综合设计相结合的策略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简便易行,教师只要做到“从宏观上把握,从微观上分析”的要领即可。例如,制定“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从宏观上了解它所属的内容(空间与图形),知道上位目标(单元目标或课标中的具体目标),了解学生的特点等,然后从微观上进行分析:从知识技能维度上分析,它的主要目标是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从过程方法能力维度上分析,主要目标是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形成初步空间观念和操作能力;从情感态度维度上分析,主要目标是获得探究经验和成功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综合,就可以得出教学目标:“经历长方体特征的探究过程,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获得数学探究的经验和成功体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操作实践能力。”这种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设计思想,符合人的认识规律。设计出的教学目标,维度全面,叙述简洁,前后连贯,有效解决了目标片面冗长、前后脱节等问题。

第四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单元例1、2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

设计人:岳志芳

学校:东营区一中

使用人: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例1、2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合作交流、语言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渗透数学应用意识。

3、进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积极、愉快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点教学重点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掌握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过程:

一、体验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晶莹、美丽的雪花吗?(生:喜欢)提到雪花你能联系到什么?(鼓励学生尽情地表述心中对“雪”的感受。)是啊!神奇的大自然造就美丽的雪花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美丽的享受和快乐。师:(出示 “冰天雪地”情境图)看的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你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决吗?(学生观察图后教师指名口答,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明确图中有3个活动区及每个活动区的人数,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合理教师都可予以鼓励,有创意的发现教师可给予表扬。)

师:刚才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你们是爱学习的好学生,现在我们把目光集中的在滑冰场上。

[设计意图]采用这种方式导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新课作了较好的铺垫。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根据情境,探究新知。教学例1。

师(出示放大的滑冰场区情境图,同时出示例1。)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滑冰场上的数学问题(指名读题,再说说题中告诉什么,求什么)。师:请同学们试一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把你是怎样列式解答的,为什么这样解答的理由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再把学生的不同解法写在黑板上。重点让学生指出解题思路和每步算式的意义,估计学生会出现分步列式和列综合算式两种情况)师:(指着综合算式)先让学生读题,再根据这道算式,同学们想一想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教学例2。

师:根据“冰天雪地”活动中心的统计,三天能接待987人,请同学们帮助解决下面一个问题。

(教师随机出示例2,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重点说明“照这样计算”的意义。)师:同学们能用线段图表示出这道题的意思吗?试一试,可以和同桌合作。

(学生试画,然后指名在黑板上演示,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明确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度应该是表示3天接待人数的线段长度的2倍。)

师:请同学们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把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同小组内同学交流,比一比哪组同学能想出不同的解法。

(学生独立做后小组内交流,要求学生把不同的解法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针对黑板上出现的不同解法在组内交流评析,最后集体订正,评析时让学生

说出解题思路,重点引导学生理解6÷3×987的解题思路。如果学生没有想出这种解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6天里有几个3天?接待人数还应该是几个987人?)师:(指着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像这样只有乘除法的算式,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呢?

(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每个综合算式有什么特点?(生:算式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它们的运算顺序怎样呢?(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师: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加减法混合运算和乘除法混合运算。)教师出示第5页方框内的总结语,学生自由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问题情景学习四则运算,并且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及时进行总结,在自己总结作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交流感受,从而加深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巩固新知,反馈练习。练习一第1、4题。

第1题学生独立将结果写在书上,集体订正,最后让学生说说这些题目的运算顺序是是什么?

第4题先估算,在笔算,集体订正,评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梳理、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堂检测 见课件。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2、3题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一)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第五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给予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会认10个生字,正确认读给予、宽裕、立即、仁爱、糖果、圣诞、逛街、分享、援助、沉默不语、兴高采、烈如愿以偿等词语。能用钢笔正确美观书写“裕”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采用找出文章时间、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形式理解词语“如愿以偿、沉默不语”。

4.抓住“沉默不语,什么都没有,”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大胆想象,体会金吉娅的内心活动,进而感受她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大胆想象,体会金吉娅的内心活动,进而感受她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关于圣诞节的资料。

教师准备:前置学习单,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说说过春节的快乐。(压岁钱,新衣服,放鞭炮……)2.在西方有一个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是什么?(圣诞节)。出示西方圣诞节图片(配乐)欣赏,看完你有什么感想?

3.生交流对圣诞节的了解。(补充资料:接助中心、给予树)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故事,板题(强调“给予”的读音,“予”的书写)指名读,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检测词语:宽裕,立即,仁爱,糖果,圣诞,逛街,分享,援助,沉默不语,兴高采烈,如愿以偿。(1)出示带拼音词语,同桌互读,纠正字音。(2)出示去拼音词语,开火车读。(3)齐读词语。

(4)理解“如愿以偿”:愿望实现,找近义词(梦想成真)(5)出示“裕”的大篆和小篆体,师讲解:左衣右食,丰衣足食(会意字)。指导书写。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思考:故事里写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交流,板书: 圣诞 棒棒糖(家人)金吉娅

前夕 洋娃娃(陌生女孩)

请学生看着板书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三.精读感悟,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

1.师:圣诞节前夕,妈妈给每个孩子发了20美元后,孩子们买完礼物,回家途中有什么表现?默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2.出示句子“回家途中……沉默不语”。(1)理解“沉默不语”。

(2)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难过,自责,害怕……)(3)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4)对比着读一读,读出其他孩子的兴高采烈,金吉娅沉默不语时的复杂心情。

3.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而给那个陌生小女孩买洋娃娃呢?请大家从第4自然段,找找原因。4.出示句子:“可是妈妈……什么都没有。”(1)“什么都”说明什么?

(2)想想她没有什么?(想象说话)(3)指导朗读:读出那个小女孩的可怜。5.孩子们,这就是给予树上那个小女孩的卡片。(出示卡片内容,师配乐读)

你就是金吉娅,站在给予树旁读着这张卡片,你心里想什么?(想象说话)

师:金吉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她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有爱心、同情、善良、体贴……)板书:同情,善良,体贴…… 6.升华情感,引读最后一段话。

师:面对金吉娅的做法,如果我是金吉娅的妈妈,我担心过,生气过,可现在,我会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范读)

你们是金吉亚的哥哥姐姐,你们会(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读)

四.总结:这个小女孩收到礼物是多么开心呀!下节课我们来替她写写感谢的话。

板书:

31给予树

时间 人物 事件 圣诞 棒棒糖(家人)金吉娅

前夕(善良,同情,体贴)洋娃娃(陌生女孩)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思路

一、复习导入: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小练笔:替那个陌生女孩写感谢的话。

三、寻找文中几处不易发现的爱,如母子之爱、手足之爱,引导学生发现母亲心情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进一步体会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的难能可贵。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易错字:糖、即

稀土高新区黄河路小学

贾妍

下载《彩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彩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团电力希望小学 罗蔚萍 【教学背景】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3《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城厢中心小学 林金环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3、通过学习使学生有关爱他人的......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范文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Recycle 2 教学重点: 听懂、会说Let’s act 部分的故事。 复习4—6 单元所学的会话。 教学难点:Let’s act 部分的故事情节的理解。 教具准备: 1 教师......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7、麋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重点掌握“沛”的写法。 3、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真真实实地感知麋鹿的特点习性和传......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以下句型进行口头交际: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I study by working with a group. 2.对目标语言的听力训练,提高听力技能。 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参观果园前的准备 教学目标 1、 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2、 了解关于水果的知识,学会做好参观前的准备工作。 重点难点 了解关于水果的知识,学会做好参观前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学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 读题质疑、激趣导入: 1、 同学......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莞、姹、嫣”等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