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少年闰土
二、学生质疑,以学定教
师:今天我们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是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节选下来的。当时的“我”是一位富家少爷,闰土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我和闰土却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时隔三十年,“我”再回故乡,遇到闰土,感慨万千,于是记起往事,写下了《少年闰土》。自读课题,我想知道你是怎么读课题的?
生1:少年闰土。我是带着回忆的口吻去读的。
生2:少年闰土。我是带着怀念的心情去读的。
师:想想,“我”会回忆些什么?又怀念闰土什么呢?
生3:我是带着疑惑的心情去读的。我搞不明白三十年过后,作者为什么还要去写少年闰土?
生4:我也想知道少年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也带着疑惑的心情在读。
生5:我也不明白闰土是一个穷孩子,“我”是富家一位富家少爷,为什么他们能够成为好朋友。我会带着怀疑的心情去读。
三、自读课文,初步解疑
1、师: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能不能解决你的疑问。并且边读边画出含义深刻的语句和不懂的问题。
2、师:先说说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或画出了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提出了诸如“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希奇”等词语,在此告诉学
生:因为那个暑期刚刚开始使用白话文,所以鲁迅的作品中有许多这样半文半白的词语。并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字词。
学生问题学生解决。
对于学生提出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句子,要求学生在书上做好记号,暂不解决。
四、自读课文,初识闰土
师:请大家再读课文,想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让学生初步来谈,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五、学习外貌,体会人物
师:“我”刚见到闰土时,闰土是什么样儿呢?
生:“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师:从这句你们可以感觉到什么呢?
生:我从“紫色的圆脸”看出闰土很健康,他经常在海边劳动,被海风吹,被太阳晒,所以脸变成紫色的了。
生:我从“头戴一顶小毡帽”感觉闰土很土,是个土老帽。
师:这是闰土的穿着,你的话换作另一种说法该怎么说呢?
生:闰土的穿着很朴素。
生:闰土很朴实。
生:我从“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体会到闰土的样子一定很可爱。现在的爸爸妈妈都喜欢在孩子身上戴个手饰什么的,那是为了让孩子更可爱。
师:不错啊!你能联系实际生活去理解文中人物,这是一种读书的好办法。祝贺你找到了这把金钥匙。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去体会体会闰土的样子,在头脑中要想象一幅人物画。
第二课时
一、深入读书,走进闰土
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学生积极地与学生对话,教师积极地与学生对话,在多重对话的过程中,闰土的形象渐渐清晰。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使这一形象进一步凸现、丰满,使之呼之欲出。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手段是感情朗读,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即可解决。
师:同学们,你们好!生:老师好!师:上节课我们从外貌描写知道了闰土是一个健康朴素的小男孩,那么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
生:还可以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去写人。
师:那么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
生: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语言。
生:还有动作。
师:不错。闰土所说的这些话是闰土以前做过的一些事。就请你们细细地去品味6~16自然段,联系上节课开头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想。
师:闰土给我们讲述了几件事?
从学生的回答中板书: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潮汛看跳鱼
师:闰土向鲁迅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像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
生:很高兴。
生:很兴奋。
师:能用一些成语描述闰土当时的动作、神态吗?
生:津津有味。
生:手舞足蹈。
生:眉飞色舞。
生:神采飞扬。
生:得意洋洋。
师:也对啊,他知道对方没有经历过这些事,就有些炫耀的口吻吧!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词语,用你们所说的那种感受去读这几段话,相信会读得更好。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一评,看看是否读出了闰土的心情。
学生练习朗读的过程,不知不觉已经实现了角色的转换,由读者而成了闰土。于是,在学生练读之后,教师指名读,师生评后再读,在读中与人物的感情渐渐贴近、交融。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的基本手段,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本方式。但怎样朗读,需要教师要言不繁的点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从其内容看,不是告诉,不是给予,而是启发学生思考、发现;从其方式看,要亲切、平等;从其时机看,或在于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平衡,或在于激发学生新的探究欲望,或在于实现不同学习阶段的转换等。)
师:请闰土来给大家讲一讲,注意要想法让大家身临其境哦!有信心吗?
生:(略)
师:我来当鲁迅,我想听你再给我讲讲西瓜地刺猹的故事。
生: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师:管贼吗?
生: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儿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轻轻地走去„„
师:它不咬人吗?
生:有胡*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改变原有的老师高高在上的身份,使学生信任老师,学习积极性倍增,而且教师的活动对学生还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实现了师生角色转换和互动的效果。“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发生转变的过程。”“课程实施是参与者的对话和反思的过程。”)
(学生朗读时,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惊叹词,也对学生的朗读起到指导和示范作用,就像乐队的指挥。如在读“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一句时,我不时发出“呵”的惊叹声,学生就读得更起劲了。当听到刺猹时,我做出惊疑害怕的表情,问道:“它不咬人吗?”学生就自然地用自豪的口气读:“有胡*呢!”)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在学生主动积极的阅读与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二、想象画面,加深体会
师:看来,月亮地下,闰土一个人看瓜刺猹在作者眼里是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啊。所以,三十年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什么一幅画面呢?
生:是本课的第一幅图。
师:请看着这幅图,自己说一说。
师:谁能用书上的段落来说一说。
生: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师:自己再细细地读一读,试着把它背下来。
三、深入朗读,走进鲁迅
师:少年闰土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于三十年后还记忆犹新。那么当闰土讲话时,“我”的心情、表情又是什么呢?
生:很羡慕。
生:很惊讶。
生:感到很新奇。
生:听得津津有味。
生:鲁迅会觉得自叹不如。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因为他从来没有听过这么有趣的事。
生:因为闰土介绍的事情太稀奇了,是鲁迅从来没有看过和听过的。
师:那请同学们用笔勾划出鲁迅心情的句子,试着去读一读,体会体会。
师:闰土只给鲁迅讲了四件事吗?
生:是。
生:不是。我从“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这句话体会到闰土应该给鲁迅讲了很多有趣的事。
师:你读书很细心。我们就要这样,做阅读的有心人,做生活的有心人。大家读一读16自然段,读后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觉得鲁迅和他以前的朋友见识很狭窄。
生:我觉得鲁迅很佩服闰土,闰土是一个知识很丰富的孩子。
生:我觉得鲁迅这样想的时候,既有对闰土的钦佩,也有对自己以前生活的不满。
师:那鲁迅和他的朋友是不是成天都被关在院子里呢?
(经过讨论,最终得出“不是”。)
师:那么关住他们的那堵墙究竟是什么?
生:是父母的管教。
生:是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生活让他们不能做更多有趣的事。
师:是啊,是那种封建礼教束缚了他们,让他们不能畅快地接触大自然,体验新生活。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闰土的到来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所以课文前面写当“我”听说闰土要来时,“我”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很高兴,因为我听说闰土能装弶捉小鸟雀。
生: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
生: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我便飞跑去看。
师:你们读出了鲁迅兴奋而又急迫的心情,你们已经走进鲁迅的心里了。祝贺你们。
四、观看插图,想象场景
师:现在知道了吧?一个是富家少爷,一个是穷苦子弟,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
生:因为闰土知识丰富,给鲁迅讲了许多新鲜的事。
生:因为闰土见识很广,让鲁迅明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生:刚才邓老师说闰土给鲁迅打开了一扇窗,我觉得鲁迅肯定从这扇窗闻到了新鲜的空气。
师:那么当闰土要离开时,他们会怎么对话呢?可以读最后一自然段,也可以看文中的第二幅图,自己试着说一说。
五、紧抓人物,积淀感情
师:读了这篇文章,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闰土和鲁迅吗?
闰土: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健康活泼、见识广博。
鲁迅:见识狭窄、孤陋寡闻、笼中之鸟、井底之蛙。
六、推荐读物,拓展阅读
三十年过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是什么情景呢?请看大屏幕。
附: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母亲问他,知道他的家里事务忙,明天便得回去;又没有吃过午饭,便叫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去。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
七、前后照应,理解课题
学了《少年闰土》一文,又听了刚才写“中年闰土”这篇文章,你再读课题,会怎么去读呢?
生:我会用佩服的语气去读,少年闰土见多识广,让我佩服。
生:我会用追忆的口气去读,三十年后的闰土已经变样了,想想还是少年闰土让人怀念。
生:我会用愤怒的语气去读,是旧社会让闰土变成了那样,中年闰土已经不是少年时候那样可爱了。
生:我还是会用疑惑的语气读,因为《故乡》这篇文章老师没给我们读完,我想自己去全部看完,这样才对闰土真正了解。
师:我也很佩服你,不唯书,不唯师,事事靠自己,这才是我们读书读好的诀窍。
下课。
第二篇:语文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小学语文教学第一课时的一般步骤:
1、导入板书课题。
上课开始,教师简洁的语言,以课件、谜语、激情语言或制造悬念等方式导入新课(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最佳导入方式),板书课题。注意事项:低年级或者带有生字的课题教师写,学生书空,教师边写边提醒生字及易错笔画的写法。课题写在黑板中上方,字要写漂亮,笔画、笔顺不能错,字的大小要适宜。
2、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通过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要具体、准确、简明扼要,既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如低年级:(1)会读课文中的10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中高年级:(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正确书写本课8个生字,并能当堂听写;(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注意事项:因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教师要口述教学目标;课件屏幕上的字要一律楷体,不要太小,不要配鲜艳的装饰花边或图案。
3、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第一次读课文:学生借助课后生字表或者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事项:教师此时要巡视,关注学困生,提醒读书姿势不正确或不认真读书的同学。
(2)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次听读课文:让学生坐姿端正,认真听录音,快速给自己读得有错误的字注音。
注意事项:一二年级学生因识字量有限,应先听录音,再自己练读课文。
(3)检测字词认读。
教师出示本节课重点或易错的生字词,让学生快速自己读一遍,然后指名读,此时关注学困生,有错误时“兵教兵”,如果出现普遍性错误,教师要领读、强调。此时可以理解出示的个别重点词语的意思,重点关注学习方法的引导,如: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等。)
(4)指名比赛读课文。
逐段读课文(高年级长篇课文可以挑选重点段),读书方式可以灵活一些。根据难易程度,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此时要关注后进生的读书,出错必纠错。在比赛读书的过程中,让其他学生参与读书评价,教师适时给予激励性语言。(5)感知课文内容。
低年级是简单的口头表达感知,中年级可以半填空式补白方法感知课文内容,高年级可抓住体裁及写作特点进行内容的概括。
(4)学习生字
田字格中出示本节课需要会写的生字,生观察,(低年级要引导学生分析间架结构,抓关键笔画)交流如何写规范、写美观,教师从书法的角度范写难写、易错或有代表性的生字(低年级要多范写),学生描红、临写、对照、修正,教师根据自己的巡视及学生提出的难点强调需要注意的细节,学生可以相互欣赏评价进而自我修正。最后学生快速识记,教师当堂听写。
第三篇: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思考(定稿)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思考
四川教师招聘网为广大考生提供最新四川教师招聘信息,包括历年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有些地区会强调课时,比如第一课时的教学。很多考生在碰见“第一课时”就会有一种“无力”感,感觉自己空有一身分析文本的“特长”却无处施展。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如果让一位老师去写一份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或第二课时,那么这位老师会选择去写第一课时;如果让一位老师去讲解一次示范课,那么这位老师会在班里先把第一课时上完,一定要让学生满怀期待地来上第二课时,以展示自己的文本分析能力。从这样的现象当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课时似乎真的就没什么内容,无非是导入课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最后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并概括出段意。那么第一课时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呢? 要讨论这个问题就必须先明确新课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理念。
首先,以读为本。读是学生走进文本的最好最快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渗透阅读指导的方法,重视朗读、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培养学生掌握不同的读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来进行具体的调整,那么这也就与我们的第一课时有所暗合,更应在教学安排上突出对于读的掌握的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课,如将对比阅读作为第一课时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
其次,珍视感悟。这里的“珍视”二字,我个人认为用得特别好。学生的读是需要教师引导的,那么最为有效的引导就是教师的评价,珍视学生的感悟这一核心原则就是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让阅读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融入到作品中,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样看似“玄幻”的话语中其实就蕴含着方法。作为教师,首先,要在学生之前与作者心灵相通;其次不主观地臆断所有学生的看法和体会,珍视学生的感悟,给以恰当的引导而不是给出对错的判断。在评价时注意到这些原则,就是将第二个重要的元素——对学生读的一个珍视的过程,即评价的过程,融入到第一课时中。整个过程中也可以引入自评和他评,但是一定要突出教师的鼓励性评价。
再次,不强分段。这里的段就是许多教师特别喜欢做的划分段落,似乎不划分段落就不会讲课了,现在又碰到了第一课时,不概括段意,不划分段落,那么第一课时到底要讲什么?这样的疑问是普遍的。在我看来课标中的不必课课分段的提出是怕教师在课上将文本四分五裂,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整体的把握,那么关键的问题就来了,谈到整体的感受不就是第一课时的要义吗?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一整条线索和思路。
比如《观潮》当中的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爱如茉莉》中的茉莉花般的平实、朴素、芳香、无私的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围绕着童年时作者与骆驼发生的几件趣事来追忆童年,从以上三个例子我们可以明白不强分段,不是对于文章的内容毫无把握,而是理出文章的一条线索和脉络,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文本,这与第一课时的整体把握文章又是重合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从文章当中找出线索,通过一些恰当的教学活动来呈现,比如在刻画人物的一些文章上,人物的核心形象特征和刻画人物的核心角度就成了线索;记事类文章中事件发展的过程就是脉络;写景的文章中,作者的描写顺序就是脉络。
其实这样的理念就是将以前的分段式教学进行了一个综合,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和思路,在这个基础上进而领悟文本当中含意丰富的句子,推敲传神的字眼,咀嚼富有个性的对话,品评优美的句式;那么问题又来了,第一课时要不要对于句子进行赏析呢? 最后,我要说明第一课时需要对句子进行分析,第一课时往往不会涉及到文本的后半部分,又因为大部分的文章主旨情感的升华都在文本的后半部分,那么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第一课时找出“亮点”,这个问题就应该承接上一点继续展开。
语文的教学重心转向整体把握下的局部词句赏析,那么亮点必然是词句赏析。在词句赏析的过程中第一个问题就是引导性的问题,对于一个句子的赏析也应该遵循着从整体到部分的原则,就是在赏析句子的第一步时要先让学生去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这句话的意思以及读完这句话的感受是怎样的,这第一步就称之为感性认识,在师生共同分析句子之后就来到了第二个环节,即手法技巧的教授。语文课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这一环节不可缺少,这样一个手法的分析一定是按照这样的两个步骤进行的,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概念,在句子分析的过程中也要渗透作者对整篇文章主旨的表达,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明确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将这三维变成三个思考的方面,不一定全部呈现但一定要全部思考。同时,在分析的时候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习惯,联系生活实际,这样亮点就全出了。
在第一课时的最后一定要留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好比说书时的“请听下回分解”,电视剧当中下一处的关键情节只能明天继续追起来,这样分析下来,“第一课时”变清晰了许多,当然还有一些关于第一课时的技巧我们下回再来详解。
中公讲师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第四篇:二上语文《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杭州市文龙巷小学
张冰
教学目标:
1.识记“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理解词语“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学写“观、喝、渴”3个字。
2.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3组对话,并分角色朗读,初步感知寓意。教学过程:
一、补写课题,引入新课 guān 1.教师出示课题《坐井 天》,让学生填空。
2.学生观察“观”字,发现左右部件笔画穿插,教师补写课题。小结:见字旁的“观”,就是看,观天就是看天。字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字义,识记生字。
3.教师简介寓言特点。学生齐读课题。
小结: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道理,也就是寓意。《坐井观天》会藏着什么道理呢?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教师讲故事,创设故事情境。(1)教师读第一自然段,走进故事。
(2)结合插图,观察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随文认读“井沿”。①描一描插图中的“井沿”。②识记“沿”。
③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还知道哪些“沿”。④观察插图,同桌说一说青蛙和小鸟的相遇。建议:一个站着,一个蹲着,手做圆圈状。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至七自然段,感知3组对话。
要求:课文读正确,读不准的字音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3.师生合作,串读课文。(1)教师读旁白,指名朗读全文和小鸟说的话。识记生字“答”;比较生字“渴”和“喝”的部首区别;读准多音字“哪”的轻声。
(2)同桌认领角色,进入情境。
三、分角色学习,读懂对话。
1.学习二、三自然段,对比: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1)同桌读对话,体验小鸟的生活环境。①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②想象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状况。
(2)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中标点的停顿。
2.学习四、五自然段,想一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1)出示两幅图,学生选出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2)读懂青蛙的观点。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②认读“弄错”,感受争论。(3)读懂小鸟的观点。
①结合构词规则,推测“无边无际”中“际”的意思;联系生活,运用词语。②想象拓展。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我曾飞过,飞过,大得很哪!”
(4)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①指导读好感叹句和反问句。②同桌讨论,加上提示语读。
青蛙(笑着、摇摇手、摇着头)说„„ 小鸟(也笑着、大声、拍拍翅膀)说„„
③根据提示语,加上神态、动作,同桌分角色朗读。
3.学习第六、七自然段,想一想,小鸟和青蛙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1)学生分角色朗读,说说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什么不同.(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寓意。
四、运用生字,指导书写 1.学以致用“渴、喝”。
出示第一组对话,隐去“渴、喝”两个字,让学生读一读,再在括号里填写这两个字。2.指导书写“渴、喝”。
(1)观察对比,书写“渴”和“喝”。教师范写,提示:右下部分是“人”加“竖折”。(2)学生练写。
(3)反馈指导,再练写。
五、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 小鸟
井里 井沿
井口那么大 无边无际
第五篇:《语文天地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天地包括十个部分,前五部分是基础知识部分,第六部分是古诗联系,后面是开放性的知识联系。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
3、掌握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本好书。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读一读本题的要求,指名分析生字的注意事项。
鲁迅 山野 辛勤 荒山 临时 刺骨 薄 异口同声
二、让学生写一写容易混淆的生字,并抄一抄本单元的重点生字。
三、同位互相读一读著名格言。指名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四、在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牵牛花由黑变紫了,女孩儿身上的新褂子也由黑变红了。
远远近近,脚步匆匆,初升的红日拥抱着他们。
五、读一读,背一背这首古诗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六、开卷有益:
自读《书本里的蚂蚁》然后小组讨论学习,最后汇报交流。
布置作业:
自学一下笔下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