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天》教案4
《秋天》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并尝试运用“栖息、清冽、梦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审美情操。
3、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的能力,联想及想象的能力。
4、激发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呢?请说明理由。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其实每一个季节都是美丽的。每一个季节,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都会来。就像现在,秋天已经在不经意间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你感受到了吗?如果你的感受还不够深切,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何其芳的《秋天》,来看看他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一种景致呢?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让学生先说,师补充】
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曾在北大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毕业后担任过乡村师范教师,任中国艺术界联合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文学研究所所长。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诗歌的特点是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后来的诗,面对现实,诗的风格走向朴实明朗。这首诗选自他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写于20岁左右的大学时代。
/ 3
2、检查预习,积累字词,并尝试运用。
丁丁 幽谷 肥硕 栖息 鳊鱼 乌桕 廖阔 枯涸 清冽 梦寐
2、师讲解诗歌的朗读。
要带着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要注意停顿、重音,快慢和语气。结合第一节师指导朗读。之后让学生练习朗读,再组内交流,选出代表,进行朗读。
3、找学生朗读,师以鼓励为主,纠正不足。
4、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再齐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三、研讨释疑,探究诗意。
1、研读全诗,说出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说出理由。师指导赏析诗歌的方法:
举例:如“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这句的意思是用镰刀来收割了很多的稻子,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这个词用的也好,读来好像吃到了大米,满口生香。
学生可能喜欢这些句子: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首诗语言的特点:优美 隽永
作者选取的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清丽 这是这些清丽的意象,经过作者心的雕琢,成为笔下的一首小诗,眼前的一幅幅画,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清淡、悠远、诗意的秋天。
3、好的诗就是一幅画,这首诗同样给我们三个乡村秋景图。请同学们为诗中的三幅画面各起一个整齐漂亮的名字。再分析每一个画面表现出的情感。
/ 3
农家丰收图 霜晨归渔图 少女思恋图 丰收在望的喜悦 淡远宁静的悠闲 若有若无的思念
4、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力争背会。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将课后的《秋景》与课文比较,从语言、意象、情感、艺术特色几个方面进行比较鉴赏。
六、总结:秋天在不同人的眼里感受也是不同的。亡国之君李煜道:“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风流才子柳永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鉴湖女侠秋瑾临终绝笔: “秋风秋雨愁煞人”。而诗豪刘禹锡却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那么你眼中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
七、布置作业:
请以“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描绘一下你眼中的秋天,可以选取你喜欢的意象写一首小诗,也可以写一篇散文,抒发情感。假期可以走进自然,拍摄秋景,为你的文字配上喜欢的图片或者适合的音乐。
/ 3
第二篇:4 秋天教案
秋 天
课前:欣赏秋天美景图
一、“一叶知秋”
1、师导入:夕阳西下,我披着夕阳的余辉,迎着清凉的晚风,踏着凋零的树叶,漫步在校园,不经意间拣到了它---黄叶,看到了它,你想到了什么?生:秋天来了、秋天丰收景象„„引到“一叶知秋”上。跟随诗人王宜振的脚步走进《秋天》。(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秋
1、翻开书本,看看诗人向我们描绘了秋天怎样的景象?生自由读诗:(1)标出小节序号(2)生字词语不理解的做记号(3)读通顺长句子。
2、检查:第一块词组 稻穗 玉米 高粱 苹果 葡萄
桂子 向日葵 野菊花(1)朗读,正音
(2)理解词语:稻穗看图、桂子即桂花,读读文中描写它的句子
(3)分组读,找出每组词语的特点,用上一、二个词语向大家描绘你心目中的秋景。第二块词组:红袄 紫袍 红缨(1)指名读,正音
(2)理解:袄袍都是衣字旁,红缨(指图认)(3)发现特点,并拓展说几个
(4)在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苹果穿着(),葡萄披着()玉米举着()第三块词组:蝉声 羊肠小道 肥膘 烦恼 酒歌 酿造 柔韧 梳子
同上,重点理解:酒歌 柔韧
你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如“蓬蓬勃勃”
3、自由读诗,第一遍带着刚才对词语的理解读诗,第二遍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4、展示读诗:(1)个别读,评价字音准、句子顺(2)喜欢的段落读读,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4)师生表现读,师读首尾,生读2、3、4、5、6节,习习秋风吹来了;漫步踏在秋天的乡间;漫步走进秋天的果园;田野;习习秋风又吹来了„„ 5.诗歌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硕果累累和景色迷人)
三、总结和作业
1、写几个秋天果实的词语,如;红彤彤的苹果
2、写几个带颜色的词语如:红袄
3、回忆背诵有关秋天的课文,如《秋游》《北大荒的秋天》等。
第三篇:4秋天教案
走进秋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教学重难点]
1、图文对照,指导学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诗歌中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描绘文章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1、秋天景物的图片若干,做成风光播放片。
2、指导学生收集秋天的果实,并想想怎么来介绍。[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总第 10 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诗歌,疏通字词,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诗句。
2、初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教学重点]
1、初读诗歌,疏通字词,了解诗歌大意。[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多媒体素材。
2、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热闹的季节。她曾经赢得古今中外众多诗人的吟唱礼赞。今天,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教师范读全诗。
3、引导交流: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引:诗人王宜振走进秋天,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吧。
2、自读诗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① 出示生字新词。
明丽
照耀
酿造
珍藏
烦恼
柔韧
羊肠小路
井井有条
高粱酿酒歌
蓬蓬勃勃
稻穗儿熟
蝉声儿消
低头弯腰
牛羊长肥膘
苹果穿红袄
葡萄披紫袍
玉米举红缨 ② 指名读词语,相机正音:稻穗儿
蝉声儿(读准儿化音)③ 理解生字新词。
柔韧——柔软,结实,不易断。
羊肠小路——非常窄的小路,像羊的肠。
井井有条——形容很有条理。
默默无言
津津有味
津津乐道
闷闷不乐
高高在上
蓬蓬勃勃——形容很有活力,很有生命力。
明明白白
浩浩荡荡
清清白白
红红火火
④ 学生质疑问难。
4、指名轮读诗歌,想一想:每一节写了什么?
5、讨论交流。
第一段: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空气更甜更好。
第二段:秋风吹香了桂子,送走了夏天。
第三段:秋风吹得田野里的一切都成熟了。
第四段:秋风吹得苹果、葡萄都熟了。
第五段:秋风吹来,玉米、高粱都成熟了。
第六段:秋风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田野里一切都成熟了。
第七段:秋天,阳光明丽,一切都在向我们微笑。
6、交流:诗歌写了什么?
——这首诗写了秋天,一切都成熟了,景色很美。
三、再读诗歌,把握结构。
1、再读全诗,试着把诗歌分为三部分。① 引导:同学们,有很多文章都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你试着读一读,看看这首诗歌是不是这样?如果是,每一部分写什么? ② 交流讨论。③ 小结。
第一段(1)
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空气更甜更好。
第二段(2-6)
秋天,景色迷人,万物丰收。
第三段(7)
秋天,在明丽的秋阳下,捡一片秋叶珍藏。
2、自读全诗,把文章中写得美的诗句多读几遍,试着读出韵味。
四、课堂练习,课后拓展。
1、读通读熟全诗。
2、走进秋天的田野,看看秋天的美景,丰收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秋天的特点。
3、收集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板书设计]
4、走进秋天
一、更红更娇,更甜更好。
二、景色美丽,万物丰收。
三、秋阳明丽,珍藏秋叶。[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总第 11 课时 [教学要求]
1、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韵律美。[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导入。
1、板书、齐读课次课题——
4、走进秋天。
2、引: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今天我们继续跟随着秋天的脚步,走进秋天,感受秋天。首先请同学们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3、小组轮读课文。
二、合作感悟,深入探究。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①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② 学生自由读课文。
③ 自由交流,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2、再读课文,思考:秋天令人欣喜的景象很多,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读一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内容划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喜欢。
3、品读交流。① 品读“秋风”。
A 交流:你为什么喜欢秋风?(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B 交流:秋风,把桂子香吹来了,但诗人又说,秋风,“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这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C 引:文章第二小节说秋风在田野里打滚,秋风在小路上奔跑,这两句诗你觉得好吗?好在哪里?
D 交流小结:奔跑、打滚,这是人才有的动作,诗人把这两个动作赋予到秋风的身上,让我们感觉到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你喜欢吗? E 指导朗读:你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 F 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② 品读“秋实”。A 交流: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B 文章是怎么描写这些果实的?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C 交流:在这么多的果实中间,你最喜欢哪一种?你觉得诗人笔下的这些果实好吗?为什么?
消——贴切精妙。夏天蝉鸣不断,震耳烦心,而一到秋天,天气转凉,蝉儿的鸣叫声逐渐消失了。这个字透露出秋天到来的消息。
香——形容词,在诗中诗人把它用作了动词,写出了野菊花盛开后,芳香袭人,飘逸四方。
低头弯腰——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成熟的向日葵在秋风中摇摆点头的姿态。
嚷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天到来后,苹果、葡萄成熟了,要穿红袄、要披紫袍。是秋天,给苹果穿上了红袄,给葡萄披上了紫袍,是秋天,点缀了大自然绚丽的色彩。
举着红缨、红着脸儿——玉米、高粱成熟后的特征和标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写出,生动活泼。
乐了,笑了——玉米、高粱成熟后的开心和快乐,透露出的是诗人对秋天强烈的喜爱之情。
D 汇报朗读,教师指导。③ 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④ 品读“秋色”。
A 引: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 B 自读全诗,划出表示色彩的词儿。C 反馈:红、黄、紫„„
D 还有哪些颜色?书上没有的也可以说。
4、品读文章第六自然段。① 引:文章除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外,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读一读文章第六自然段,划出比喻句,想一想:这样的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觉得用得好吗? ② 自读课文,划比喻句。③ 讨论交流。
④ 小结:秋天,是一个成熟收获的季节。一块块水稻田、玉米地,一个个苹果园、葡萄园,或黄或白,或红或紫,错落有致,色彩绚丽,真如秋风这把柔韧的梳子梳理过一样,层次分明,井井有条。而庄稼一旦收割完毕,秋种之后,田野更是行列整齐,井井有条。秋天,又是一个忙碌的季节。在秋光的映照下,人们既忙收割,又忙种植,汗珠伴着挥动的臂膀飞舞,汗珠映着醉人的秋光闪耀,这是何等蓬蓬勃勃的兴旺景象呀!是人们劳动的汗水才使得秋天如此秋光绚烂,蓬蓬勃勃。⑤ 读读背背第六自然段。
5、品读文章第七自然段。
① 引导交流:秋天是黄色的,什么时候才可以看到树木落下的“黄叶”?这说明了什么? ② 交流:作者为什么要“捡一片黄叶悄悄珍藏”呢? ——“捡一片黄叶悄悄珍藏”,说明时令已近深秋,百花凋谢,树叶飘零,而诗人“悄悄珍藏”那一片黄叶,是因为诗人热爱秋天,留恋秋天。珍藏这一片黄叶,实际上是诗人对这个美好的秋天的深情纪念,而“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正是体现了诗人把美丽的金色秋天珍藏在心间,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喜爱、珍惜之情。
③ 交流:最后一节与开头一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样写好在哪里?
——这一节的第一句诗“走在秋天”与开头的诗句相同,首尾形成呼应之势。内容上则含季节变化、秋意深浓之意。如果说开头的“走在秋天”,更多的是抒写诗人在秋天来临时的喜悦之情,那么结尾的“走在秋天”,似乎更多的则是流露出诗人在秋天将尽时的一份留恋之情。
④ 读读背背第七自然段。
三、回归整体,感受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全诗实际上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描写金色秋天成熟、热闹、丰收、美好的兴旺景象,一条是抒发诗人对金色秋天的赞美、热爱、留恋的强烈情感。
4、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四、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可以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可以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也可以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4、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板书设计]
4、走进秋天
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喜爱、赞美、留恋 [教后反思]
第四篇:《秋天》教学设计4
秋天(何其芳)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时数:
1课时。10班:10月18日,星期二;9班:10月21日,星期五。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2)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一)农家丰收图
去掉第一节诗中的修饰语,比较阅读,体味修饰语的妙处: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肥硕”绘出了丰收之景。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二)霜晨归渔图
结合课本的配图理解这节诗的意境: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思考:渔夫到底捞起了什么?青鳊鱼?乌桕叶?还是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三)少女思恋图
如果让你来画这幅图,你要画上什么景物?——空旷的草野,鸣叫的蟋蟀,清澈而且量少的溪水,溪底的鹅卵石,羊群,牧羊女。在牛背上吹笛子的牧童要画进去吗?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四)小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整体板书:
农家丰收图:两个场景——幽谷伐木,背篓装瓜果(栖息)
乡村秋景 霜晨归渔图:渔夫活动——撒网,收渔,摇桨(游戏)清净、闲适
少女思恋图:心理活动——怀念笛声,思念牧童(梦寐)
四、堂上练笔
选取三幅图中你最喜欢的一副,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可以“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为题,也可另拟题目。字数不限,下课前交。
示例:
清晨朝露未散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五、课后作业
《每日五分钟》和《阅读积累》。
六、教学反思
第五篇:4、《秋天》教学设计
4、秋 天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诗境的美和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导入新课,范读全诗。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课件1】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课件2至课件9】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课件10至课件12】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说说这次读书有什么收获?(用笔在文中批批注注。)
交流:(1)读懂了开头一小节是总的写秋天的特点;2——6小节是具体写秋天的美丽和丰收景象;最后一小节是照应开头,写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2)文中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来写秋天。
(3)文中通过写果实成熟了来写秋天的丰收……(学生自由表达)
三、合作读书,表情达意。
(1)在小组里认真读书,找到你喜欢的句子或小节,读给同伴听,并交流为什么喜欢。(2)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四、作业设计: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感受美丽。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研读新课,体会美丽。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重点品读:
A、秋风:【课件14至课件15】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节,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课件16.1.2.3.4】(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我们的合作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三、回归整体,品味美丽。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欣赏秋景的多媒体课件。【课件17】
4、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四、拓展延伸,描绘美丽。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课件18】(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五、设计作业,深化美丽: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板书设计:
4、秋天 景色迷人
秋天
收获(希望)——热爱
赞美
景象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