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科学活动测量
大班科学活动:《一寸虫》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2、能够沿边测量并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
2、包装盒1个,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两寸虫卡片1张,记录表1张,彩笔1支,包装盒1个。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二、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巡回观察。
三、师幼共同交流,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2、请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沿着边测量)
3、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4、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5、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再次测量并记录。
四、尝试用两寸虫卡片测量,感知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1、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测量结果。
2、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记录。
3、分享测量结果,教师小结。
4、教师进行小结。
延伸活动:
1、请孩子在家用筷子、尺子等多种工具测量家中的电视机、桌子等。
2013年11月8日
第二篇:大班科学活动:测量温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测量温度》是一节科学活动课,选自大班上学期第八个主题《冬天的故事》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温度计被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工作中,幼儿虽然见过温度计,但缺乏具体的观察和较深入的了解,也没有亲自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经验。在这次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自身的观察、操作,从而获得有关温度计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记录温度的方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知识性目标:初步认识常见的温度计,知道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2、能力和技能目标: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经验,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情感和社会性:初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对测量温度感兴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到快乐。
三、活动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预设为:认识温度计,学习认读、记录温度。
把学习使用温度计进行简单测量、记录温度的方法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做了如下准备:
教具:
1、几种常见的温度计:水温计、气温计、体温计若干;
2、电脑课件:flash温度计。
学具:
1、幼儿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
2、每组提供冷水、热水人手一份。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观察指导法、讲解演示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另外我打算向幼儿采用:操作法、记录法、体验交流法、游戏法等学习方法,让幼儿在做一做、说一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六、说活动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活动过程:
环节
一、导入活动:请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比较两杯水的温度。
1、第一次比较: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
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从而发现热水杯和冷水杯摸上去能明显感觉到冷热不同,且热水杯口冒有热气;
2、第二次比较:两杯温水。
教师在两个杯中分别交错加入冷、热水,使其水温接近,再请幼儿比较。引导幼儿发现,两杯温水无法通过观察和触摸准确比较出它们温度的不同。
自然引出温度计这一课题,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环节
二、引导幼儿认识水温计,观察它的结构,并学习认读、记录温度。(重点)
1、讨论: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出两杯水的确切温度?通过讨论,引出水温计,并知道它可以测量水的温度。
2、请幼儿仔细观察水温计,说出它的结构特征:玻璃管子、红柱子、数字。
3、操作flash温度计课件,帮助幼儿学习认读、记录温度。
反复操作课件,使温度计的红柱子上下移动,指导幼儿练习认读、记录温度。可先由教师示范记录,再由幼儿练习认读和记录。
环节
三、幼儿操作活动:测量并记录水温。(难点)
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和测量,掌握测量和记录的方法。
1、教师用水温计示范测量,并记录水温,比较出两杯水的温度。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水温表红色的一端放进水中,观察红色液柱的变化,当液柱不再上升时,才可以读出温度数。注意,读数时眼睛的视线要与液柱持平,也不能把水温计拿出来读数,这样做都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2、指导幼儿第一次操作,测量泠水温度并记录。
(1)在测量前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温度计是用玻璃制作的,特别容易碎,请小心使用。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孩子碰到的是什么困难?是否想到解决办法。(3)组织幼儿交流:你是怎么使用温度计的?怎样观察的?怎样记录的?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3、指导幼儿第二次操作,测量热水温度并记录。
4、比较两次测量结果,体会水温计热胀冷缩的工作原理。
提问:刚才我们分别测量了冷水和热水的温度,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交流:温度计中的红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
进一步讨论:是怎么变化的呢?从冷水到热水怎么变?从热水到冷水又会怎么变呢?
老师小结:这就是热胀冷缩现象,温度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发明的。
环节
四、游戏:热胀冷缩。进一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学习的快乐。
师:我们来玩个热胀冷缩的游戏,好吗?师幼一起设计热胀、冷缩的有趣动作,做一做、玩一玩。
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感知热胀冷缩,并自己设计有趣的游戏动作,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情感,使科学探索活动充满了轻松和趣味。
环节
五、知识拓展,认识其他几种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1、请幼儿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是测量什么温度的?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温度计(体温计、气温计、水温计)。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
2、请幼儿比较三种温度计相同的地方。(玻璃管、液柱、数字刻度)
以水温计为例,引导幼儿认识其它常见的温度计,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各自的用途,将知识进一步拓展到更丰富的层面。
活动延伸:
1、在日常活动中,练习测量天气温度,开展小小天气预报员等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
第三篇:大班数学活动:测量
大班数学活动《测量》(王雪雪)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测量工具量某种物体的长度,方法正确,并且能够记录。
2、比较不同的测量工具去测量同一种物体,明白工具长测量的次数少,工具短测量的次数多。
3、乐意用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验测量在生活的应用。活动准备:积木、小吸管、大吸管、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白雪公主》故事场景,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测量兴趣。
引入:春天到了,白雪公主想把小矮人的家打扮一新,但是她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二、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地砖,探索正确测量的方法。
引导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家里铺上地砖,可是她不知道这块地砖有多长,小朋友可以帮助她吗?
1、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帮助白雪公主知道地砖的长度呢?(引出测量的方法)
用什么进行测量呢?(尺子)可是老师没有尺子,只有一根吸管,你能什么好办法测量吗?
2、请幼儿自己到桌子上进行测量地砖。
3、请幼儿讲一讲自己的测量方法(用手按着、用指甲划一下,用笔画一下做个标记),教师边请他们讲边用正确的方法记录。
总结测量的方法:用铅笔的一头对齐黑板的一段,在尾部做好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从记号开始量,数好自己量了几下。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
(如果是多出来一点,引导幼儿用+号表示多,-号表示少)
三、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桌子。
1、我们已经帮白雪公主训好了地砖,现在还需要一批新的家具。她想帮小矮人们买一张桌子,可是不知道桌子的长度,我们一起帮帮她吧!
2、这次她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测量工具,我们分别用这两种不同长度的吸管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并且记录在操作纸上吧。
3、幼儿到位子上分别用两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桌子的长度。
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4、引导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并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积累测量经验。
讨论:你们用两种物品量出的桌子长度的次数一样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四、活动延伸
1、请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在教室里随便的选择物品进行测量,但是要记住所测物品有几个所用的测量工具这么长。
2、出示带有刻度的尺子,引导幼儿探索尺子的用处。在数学区放置尺子,在区域活动中可以继续探索。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测量物品教案
活动目标
1.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等。
2.记录表:标明测量物体、测量工具与数据。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自己的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于工具。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自己多高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重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要想知道身高、体重(要想测量)就得借助工具。
2.请幼儿以组为单位测量桌子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
(1)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如;小棍、绳子、手掌、脚步、书本等。(可为幼儿提供幼儿学习资源开拓幼儿思路)
师:要是想要知道桌子有多长?咱们可以怎么办?(尺子量)
师:除了用尺子,还可以用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用绳、小棒、铅笔等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师:孩子们,我在每一组投放了一份测量工具,请你们商量一下,一名幼儿记录,其他的孩子选择工具进行测量桌子。
教师提醒幼儿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都要记录好,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3)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方法,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师:哪位小朋友想来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你们觉得哪位小朋友的的测量结果准确?
3.教师示范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
(1)重点请(运用首尾相接的)幼儿演示测量过程,讨论:为什么量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个点,然后移动小棒从这个点开始继续测量?
(2)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强调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如:用小棒测量时,小棒的首和尾要相接,不能有空,沿直线测量,记住总数。
用绳子测量时,要将绳子拉直,做上标记。
4.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运用正确方法进行二次测量。
对运用不同测量工具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分布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越小)分步测量的次数越多。
第五篇:大班科学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学看温度计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经验,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培养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
2:每组提供热水,冷水各一杯,气温计、体温计若干。
3:温度计模型,词卡。
4:录音机,磁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帮助幼儿认识温度计。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逐一认识体温计,气温计,水温计。
(1)一位幼儿身体不舒服,有什么办法知道他是不是在发烧?
(2)我们什么知道今天的温度有几度?
(3)怎么知道杯子里的水是几度?
2:小结:这些东西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出示温度计)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找出相同之处。
4:小结:这些温度计是一根玻璃管子,中间有一根红柱子,管子上还有许多数字。
5:观察温度计的结构,认读记录温度。出示温度计模型,问“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有什么用?告诉幼儿:红柱子指的数字就是温度,我们可以用滠氏几度来表示。
(二)指导幼儿测量水温。
1:提出操作的要求:现在请小朋友用水温计测量绿杯子里的冷水的温度,把它记录下来,和好朋友讲一讲,你是怎么测量的。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正确使用温度计。
2:幼儿交流
3:继续指导幼儿测量热水的温度并记录。第二次操作。提问:我们刚才测了冷水和热水的的温度,你发现了什么?是什么变化的?从热水到冷水又会什么变?幼儿第三次操作。并交流。
4:教师小结:热长冷缩。
(三)游戏:热胀冷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
(四)了解温度计的用途。
1:提问:温度计有什么用。
2:组织幼儿看课件,知道温度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