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日快乐变奏曲教案
生日快乐变奏曲教案
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各项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音乐课。由于刚刚接手四年级的音乐教学,我对学生还不是很了解,因此上课纪律还不是很好,但是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应该会有所进步。
总体来说,女生对音乐中的音准与节奏及动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学生们的唱歌习惯不是很好,喊唱的现象还比较多。他们的识谱能力很差,一首比较简单的曲谱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而且我发现学生的节奏感不是很好,唱歌时还不是很明显,特别是跟音乐做动作时就算经过老师的反复提醒、强调、练习还是会有很多的学生跟不上节奏。
三、教材分析
本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共有九课,分别是《歌唱祖国》、《家乡美》、《快乐的校园》、《甜梦》、《童心》、《谁上的歌》、《祝你快乐》、《龙里格龙》、《学农》。其中歌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杨柳青》、《大雁湖》、《愉快的梦》、《哦,十分钟》、《大家来唱》、《摇篮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幸福拍手歌》、《童心是小鸟》、《小螺号》、《荡秋千》、《刨地瓜》让学生接触并了解中国的几首优秀的儿童节歌曲和外国出色的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合唱等。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欣赏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牧歌》、《小夜曲》、《节日舞》、《梦幻曲》、《划龙船》、《生日快乐变奏曲》、《甘洒热血写春秋》。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另外本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
四、教 学目标
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能听辨不同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不同类型其音色。
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
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区别齐唱和合唱、齐奏和合奏。
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 4首。
4、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表现
1、演唱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每学年能够被唱歌曲4—6首。、演奏
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综合性艺术表演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识读乐谱
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能够识读简单乐谱。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即兴创造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3、创作实践
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奏。能够创作2——4小节的旋律。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等传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并能与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音乐与姊妹艺术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五、教学重点
1、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2、进一步加强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音符的认识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学生的歌唱习惯,减少喊唱现象、能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创编活动
六、教学措施
本学期我将针对四年级各班级学生学习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强调以音乐为本、注重情感体验,在注重审美体验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提倡民主教学,使学生的心情愉快、想象力丰富,使学生以充满自信的态度迎接每一次的学习。
七、教学进度
四年级音乐教案
单 位:
姓 名:
第二篇:星星变奏曲教案
星星变奏曲
一、导语: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在野外,仰望天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谁写的什么诗?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齐背这首诗: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首诗作者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用天上的幸福自由来反衬现实生活黑暗。从而表达了作者憧憬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写也是星星的诗——江河的《星星变奏曲》。而这首诗中作者又借助星星来表达怎样的思想呢?
二、简介作者和朦胧诗
1、江河:“朦胧诗”运动的主将。原名江友泽,北京人。主要作品有《纪念碑》《祖国啊,祖国》,诗集《从这里开始》。诗歌多蕴含着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现实的思考,创作中多强调主观直觉的感受,是“朦胧诗”。
2、《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是他的首篇诗作,诗人经历了噩梦般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毁灭,因此诗人对文革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寄托自己美好的梦想,也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迷惘。表现了经历文化大革命的一代年轻人对历史的沉思。
3、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江河、于坚等一批在“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
三、朗读课文
1、节奏划分、语气、语速等进行指导
2、学生自由读诗歌。
3、齐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
1、导入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提示: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寒冷残酷的现实的厌弃和憎恶。
2、分别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并想一想这两节诗在形式有什么关系?
光明与美好的意境 对比 寒冷和残酷的意境
追求和憧憬
厌弃和憎恶
注:像这样两节诗所表达的内容相反或相近,形式相近,两节诗形成对偶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我们把它叫做“变奏曲”。(再举例来说明,如音乐。)所以,标题中的“星星”揭示了诗歌的主题;而“变奏曲”揭示了诗歌的结构。
五、局部品味探讨:
1、分组:分别找出每一节诗所描绘的意象是哪些并说说这些意象的特点?从其特点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 提示:
(1)、星星、湖、萤火虫、春天、诗、蜜蜂、睡莲、鸟、白丁香、火、旗子弹 ——温情浪漫自由——光明的象征。
(2)、夜、寒冷、冰雪、苦难的诗、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可怕残酷——黑暗残酷的象征。
2、重点品味以下诗句的含义:
(1)、为什么说“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提示: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的美,每一个人都希望每天把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谱写下来,这种愿望就像星星一样的明亮,像像蜜蜂一样酿造出来蜜一样的甜。
(2)、“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荧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验该句的含义)
提示:
晚上
湖
黑暗(残酷)和平(自由、舒畅)
睡莲——象征着人的安闲自在。
把夜晚的宁静、平静、温馨和自由自在,给人以温柔和梦的美好感觉。
(3)、“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这个比喻揭示了怎样的深刻含义?
提示:“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环境一定是无人打搅,十分宁静。“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一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在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从而反衬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把“鸟落满枝头”比作“星星落满天空”,形象的揭示了“光明”的美好。
(4)、“闪闪烁烁”是用来描写什么的?为什么作者却用来描写声音呢?
提示:痛感手法。
A、视觉的;
B、“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和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的“闪闪烁烁”相通。而“朦朦胧胧”的白丁香就像声音一样时断时续,隐隐约约之感。所以,这种用描写听觉的词来写视觉的方法叫做“痛感”。
(5)、分析:“寒冷中寂寞的燃烧”、“苦难的诗”、“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夜晚冻僵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粒瘦小的星”等词句的含义?
提示:(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历来讲解。)
A、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牺牲。(在残酷、黑暗中失去幸福、美满的生活。)
B、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谱写自己的悲惨的人生。
C、将要坠落,使人害怕的情景。令人忧心忡忡的感觉。
D、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
E、残酷的社会无情的摧残着地上的生命。使这些小生命像星星一样的陨落。
六、小结
这首诗歌含蓄朦胧,意境优美。诗人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 现经验,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第三篇:小星星变奏曲教案
【活动名称】小星星变奏曲 【授课教师】王艺 【活动准备】 激光笔人手一个。【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旋律,初步感知4/4拍的音乐节奏,巩固幼儿节拍的稳定性。
2、尝试根据音乐的旋律创编肢体动作,并将身体动作转换成用道具操作动作来演绎音乐节奏、句子和情绪。
3、在音乐游戏中大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活动过程】
1、熟悉环境,问好。1 5 5 1 6 6 5-1 4 4 3 3 1 2 2 1-11 客人老师 你好啊~ 小朋友呀 你好啊~
2、观看“星星”表演一一完整欣赏音乐
(1)故事:小星星特别想变成流星,星星妈妈说:要有本领才行呀,第一天,要会眨眼睛,第二天,跳4个圈圈舞哟,第三天,流了好多的汗要洗洗澡,变得香香的,第四天变成流星,我们一起看看星星妈妈是怎样变成流星的。
(2)教师随着音乐用手电筒往墙壁打光,幼儿整体欣赏音乐。提问:星星妈妈是怎样变成流星的?
3、幼儿肢体演绎故事一一熟悉故事情节,分段感受音乐(音乐声音小点一一背景音乐)。
导语:来,我们一起帮帮小星星学本领。A、眨眼睛:
导语:首先我们要教给小星星眨眼睛,你的小手能变成大眼睛吗?你会怎样眨? B、跳圈圈舞:
导语:哇,小眼睛变亮了,我们来圈圈舞,你会怎样跳圈圈舞?(音乐圈圈舞)C、洗澡:
哦一一流汗了,我们洗洗澡。(音乐洗澡)D流星:听(音乐流星)一一流星。
4、幼儿和教师律动表演《小星星》一一完整演绎音乐。导语:小朋友们好棒哟,学会了小星星的本领,小星星邀请我们一起舞蹈来。
放音乐《小星星》教师随着音乐用魔法棒在图谱上演示,幼儿整体欣赏音乐。
5、星星游戏之舞一一幼儿操作魔法棒分段熟悉旋律。(1)导语:刚才,你们都变成了好美的流星,我许了个愿望,给每人一个神奇的礼物。(出示魔法棒)
(2)教师给每名幼儿发一个魔法棒,幼儿操作魔法棒表演星星之舞。①学习使用魔法棒。你会变出小星星吗?
②随音乐《小星星变奏曲》,教师幼儿用魔法棒演绎星星之舞。③流星宝宝离开活动室。
第四篇:小星星变奏曲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音乐:《小星星变奏曲》教案 【教学内容】
1、歌曲复习《闪烁的小星》
2、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3、拓展欣赏及表演《小星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用断、连的方法复习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同时让学生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所表达夜晚优美、安静的意境。
2、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的片段,在游戏、模仿、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体会乐曲不同的情绪。
3、欣赏不同版本的“小星星”,在感受乐曲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为其配上不同的表演动作,结合歌唱,做到以情感为主线,以动作为中心,达到唱听一体化。
【教学重、难点】
1、用断、连的方法唱好歌曲《闪烁的小星》。
2、欣赏几种版本的“小星星”音乐,体会、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并能根据情绪即兴配上合适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歌曲复习
(一)复习演唱《闪烁的小星》
(二)教师指导学生演唱《闪烁的小星》,并进行歌曲处理
(三)创设情景
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夜晚的情景,一起动手营造安静、祥和的氛围。
(四)歌表演
要求:学生手拿荧光棒,即兴摆造型并边唱边表演,表达对歌曲的体验。同时教师用铃鼓为学生伴奏。
二、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一)初听
要求: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主旋律以及音乐的变化,并了解其演奏形式是钢琴演奏。
(二)复听:游戏“变变变”
1、教师介绍游戏要求
师:请你在音乐一开始就做一个造型,当听到音乐有明显的变化时,再变一个造型,等音乐结束的时候,请告诉大家你变了几次造型?
2、学生听音乐,变造型
3、学生反馈
(三)完整欣赏音乐并看多媒体画面,自找音乐“变几次”答案
要求:通过观看媒体,让原本比较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情绪变化,并为下面的表演做铺垫。
(四)即兴表演
三、拓展欣赏
(一)欣赏两个不同版本的“小星星”(迪斯科节奏版本,3/4拍节奏版本)
(二)分组,为乐曲起名字
要求: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结合分成两组,并请他们讨论并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两个名字。教师把学生起的名字即兴打在媒体课件上。
(三)即兴模仿
1、学生跟音乐模仿教师动作
2、师生评价,(可以个别表演)
(四)汇总表演
要求:教师在汇总表演之前一定要交代清楚表演的顺序。
唱〈闪烁的小星〉——表演迪斯科节奏版本〈闪烁的小星〉——唱〈闪烁的小星〉——表演3/4拍节奏版本〈闪烁的小星〉——唱〈闪烁的小星〉,同时打击乐器伴奏。
四、小结
师:在今天的课中,我们不但和小星星成为了好朋友,还和小星星一起唱了歌曲、欣赏了音乐,感受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以后,我们还会通过学习认识更多的音乐朋友。
【教学反思】
整节的教学安排是三段式的结构,第一段歌曲演唱、第二段主题钢琴变奏欣赏、第三段其他体裁器乐曲拓展欣赏。
第一段从轻声演唱歌曲开始,进而用断和连的方法对歌曲进行演唱处理,然后在由学生创设的情景中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这种歌唱教学是非常有效的。第二段欣赏部分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一点难度,但由于有了演唱的铺垫,同一主题在乐曲演奏中的变化发展反而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变奏曲的“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总要的是,这一环节强调对学生“聆听”能力的培养,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而媒体的使用在此处起到了“辅助”和“提升”的作用。当学生有了相当的感性体验和一定的思考以后。第三段“拓展欣赏”自然而然就成了巩固学习内容,激发创造性思维,推动课堂气氛到达高潮的必然结果。
第五篇:星星变奏曲教案
3、星星变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
(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 法。(3)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追求,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重点字词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学过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1)生初读课文,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凝望(ning)颤动(chan)萤火虫(ying)安慰(wei)闪烁(shuo)朦胧(menglong)疲倦(juan)冻僵(jiang)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明确: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概括这两节诗的大意。
第一节诗:黑暗笼罩大地,向往光明世界 第二节诗:否定现实世界,决心追求光明
三、学生再读全诗,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思考其含义:
第一节:诗——像蜜蜂在心头颤动;夏夜——柔软得像一片湖;鸟——像星星一样,落满枝头。理解这些意象的含义:
(1)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馨如梦的美好感觉。}(2)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在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景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得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和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的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总结:以一系列美好的意象,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那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一个像夏夜般柔美的世界,一个像春天般温馨迷人的世界。第二节:苦难的诗;冻僵的夜晚;被风吹落的星星
理解:A、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寂寞。星星的颤抖,是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B、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星” 也被一颗又一颗的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深沉,猖獗肆虐的冷酷无情。C、“寂寞地燃烧”又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孤独,燃烧代表牺牲。
四、介绍朦胧诗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作者江河,是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朦胧诗”运动的主将之一。
五、解题
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两节异同:都表达了现实中挣扎而向往光明、温暖和自由的愿望。所不同的是第一节正面表达这种企盼,第二节是从反面表达这种希望。
六、总结:
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明确:诗中的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他对光明的渴望。
七、板书设计:
星星变奏曲
温情 浪漫 ———————————————寒冷、残酷
(对比)附课后练习二:
1、“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这是将“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形成类比联想,以想像中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景象与缀满繁星的景象类比,使人意会到令人向往的诗一般的生活境界。
3、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