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乒乓变奏曲》
教案《乒乓变奏曲》
教学内容:聆听《乒乓球变奏曲》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乒乓变奏曲》,初步了解“变奏曲”这一音乐体裁。
2、学生能够哼唱音乐主题旋律,感受打乒乓球时愉快的心情,从而深刻体会到了乒乓的快乐。
3、通过对变奏曲的学习与聆听,尝试音乐要素对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主题旋律进行变化。
教学重点:了解变奏曲的体裁以及音乐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音乐要素对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的主题旋律进行创编。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
老师引领学生随《哦,十分钟》表演律动。
师:伴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同学们结束了高兴快乐的课间十分钟,走进了愉快的音乐四十分钟。现在让我们互相问声好吧!
二、导入
1、谈话
师:去年奥运会,各国的运动健儿都聚集在北京,展开激烈的比赛。想必在暑假间同学们一定也不会错过这次体育盛会。请你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奥运会中的哪个比赛项目?(引导学生自由谈论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师:是的,我国的运动健儿们用他们顽强拼搏团结友爱的精神为国家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大家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向他们学习,争取成为一名国家的栋梁之才
2、听辨音乐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面出现的是几幅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请大家听音乐,它表现得是哪一项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辨表现的是打乒乓球的场景)
师: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就能从音乐中听出这是表现乒乓球的形象。你们平时都喜欢打乒乓球吗? 生答。
3、在音乐中律动 师:再来欣赏一遍音乐,就请同学们跟着音乐一起跟着音乐模仿打乒乓球的动作进行律动吧!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模仿打乒乓球动作进行表演。)师:“打球”的感觉怎么样? 生:开心愉快等。
三、听辨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主题旋律
1、乒乓球传友谊
师:大家都知道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乒乓健儿们为我国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它不仅能够愉悦身心还能够在国际外交中发挥作用呢!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乒乓外交”的故事。故事起源于1971年3-4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当比赛开始第一天,中国队乘巴士从住地去体育馆时,美国运动员科恩上来搭车,于是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和他握手、寒喧,并送他一块中国杭州织锦留作纪念。这个细节被在场记者抓住,成为爆炸性新闻。4月3日中国外交部以及国家体委就是否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问题向中央请示。1979年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14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乒乓球队时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从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这就是毛主席的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师:有一首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就是表现这种乒乓球精神的。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遍。
2、学生听辨歌曲主题旋律。师:这首歌曲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首儿歌,歌唱了乒乓球儿虽小但作用又不同寻常的合作精神,表现了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遍歌曲,你认为歌曲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教师引导说出一二句,并教学生视唱。
生:3 3 1 1 | 2 2 5 | 1 5 1 3 | 2 1 2 | 3 3 1 1 | 2 2 5 | 1 5 1 3 | 2 3 2 | 师:请同学们用“乒乒乓乓乒乒乓”模唱这一乐句。(生用声音模唱打乒乓。)
3、学唱歌曲中的主题旋律
(1)师: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划划乐句的旋律线
(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划旋律线感受乒乓球上下跳跃的形象)
(2)师:在请同学们一起学唱歌曲旋律乐句的歌词 生:3 3 1 1 | 2 2 5 | 1 5 1 3 | 2 1 2 | 乒乒乓乓乒乒乓长方桌上摆战场 3 1 1 | 2 2 5 | 1 5 1 3 | 2 3 2 | 你抽杀呀我推挡小小球儿闪银光。
四、聆听《乒乒变奏曲》
1、完整地初听《乒乓变奏曲》全曲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乐曲,告诉老师你是否听到过这首乐曲?
(生回答。师总结,这首乐曲就是我们刚才唱过的《小小球儿闪银光》。)
2、复听全曲
师:对,作曲家就是选用了《小小球儿闪银光》中的主题旋律,把它谱写成了现在的这首乐曲。你能听出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吗?(学生仔细聆听)
3、再次复听
师:主题反复了几遍?用你的手指表示出来。生:发现主题共变化了5次。
4、分别细听乐曲中不同的变奏形式。
师:听老师分别弹奏不同的段落。说说音乐有什么变化? 生在聆听教师分段弹奏各段落时发现—— 变奏一:旋律在高音区
变奏二:左手在低音部弹奏主旋律。
师:变奏三的主旋律镶嵌在高音部的强位上;变奏四五在和弦的衬托下,主题变化由下行旋律及上行琶音构成的旋律。生:(听教师分辨弹奏不同的段落并讲解后三种变奏形式的不断变化。)
5、学生再次完整欣赏感受乐曲。
6、总结、讲解变奏曲体裁、揭示乐曲标题。师:像刚才我们欣赏的这种音乐的主题没变,但主题乐句的每一次出现都发生了变化。这种音乐结构形式我们称它为“变奏”。当一首曲子由主题和若干次的变奏组成,我们就称它为变奏曲。你们说这首乐曲应该叫什么名字? 生:(学生领悟变奏的形式,自由的为乐曲起名最后出示《乒乓变奏曲》。)
五、实践与拓展
师:变奏曲的形式很多,它可以在音乐的速度、力度以及音色上进行变化。
1、在音乐的速度、力度上对乐曲进行变化
师:请同学们随音乐模拟打乒乓球的动作和用“乒乒乓乓乒乒乓”模唱乐曲主题旋律,根据老师的指挥在速度和力度上对音乐进行变化并感受一下你是如何挥拍打球的?
生:由教师指挥对乐曲进行变化。谈论:觉得速度快时,犹如球儿飞来飞去;唱得强时,好像在急速挥拍;唱得慢时,好像在慢慢的拉长球;唱得轻时,仿佛在中场休息。
2、在音色上对乐曲进行变化
3、师:真好!同学们通过速度和力度上的变化对乐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请同学们拿出口风琴与老师进行合作,这样我们在音色方面对乐曲又一次进行变化。(生用口风琴与教师弹奏乐曲的主题旋律,体验创作的快乐。)
师:同学们表演的真不错,与老师配合的真好。我们又在一次在音色上对乐曲再一次进行了变化,4、总结拓展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变奏曲”,并欣赏了一首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知道了什么是变奏曲,也自己实践了变化音乐。《闪烁的小星》这首歌相信大家一定也很熟悉,如果有兴趣自己回去欣赏《小星星变奏曲》也可以尝试变化。只要你用心,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音乐家。
生:听音乐《乒乓变奏曲》走出教室。
第二篇:《乒乓变奏曲》教案1
《乒乓变奏曲》教案
【教材分析】
钢琴独奏《乒乓变奏曲》的音乐主题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乐曲为2/4拍子,全曲活泼欢快,音乐主题简洁,包含有五个变奏,表现了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钢琴独奏《乒乓变奏曲》,指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并延伸到热爱运动、把运动的拼搏精神运用到学习上的思品教育中。
二、过程与办法:创设情境,通过听、唱、演等音乐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感受“乒乓球”的音乐形象、感性了解“变奏”和“变奏曲”。
三、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从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音区、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判断乐曲中出现的五次“变奏”。
【教学重点】
乐曲的分析与欣赏、音乐形象的感受、曲式结构的了解。
【教学难点】
“乒乓球”音乐形象的感受、“变奏曲”曲式结构的了解。
【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生通过讨论乒乓球的特性及打乒乓球的规定,分析、判断用音乐表现乒乓球时所采用的拍号、演奏形式等。
二、分段欣赏、突破难点:分析、听辨各乐段,感受“乒乓球”的音乐形象、感性了解“变奏”与“变奏曲”。
三、拓展延伸、思品教育:通过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了解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
【教学方法】
听辨法、教唱法、视唱法、比较法、提问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用光碟、PPT课件、钢琴、乒乓球。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互相问候。
2、老师自我介绍。
二、导入新课。
1、用提问法师生共同分析乒乓球的音乐形象从而导入本课的欣赏。(板书)
2、出示课题。
三、分析、欣赏钢琴独奏《乒乓变奏曲》,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主题与变奏。
(一)初听乐曲。
(二)、分析乐曲。
1、听辨、分析音乐主题为单旋律、简洁、灵巧、轻快。采用教唱法、视唱法分别在高音区和中音区视唱音乐主题。
1=C2/42、指导学生分析、欣赏、比较、听辨变奏一和变奏二,指导学生感性了解什么是“变奏”。(板书)
变奏一: 1=C2/4变奏二: 1=C2/4
主题出现在高音区主题出现在中音区
3、指导学生分析、欣赏变奏三:音乐主题隐藏在高音区。
变奏三: 1=C2/44、老师分析、讲解变奏四和变奏五:在和弦的衬托下,主题变化为下行和上行旋律,并指导学生听辨。
5、总结归纳全曲,指导学生感性了解什么是“变奏曲”。(板书)
(三)听辨与活动。
1、欣赏《乒乓变奏曲》,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主题与变奏。
2、老师用钢琴随意弹奏《乒乓变奏曲》的音乐片段,学生听辨。
四、拓展延伸。
1、欣赏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并指导学生听辨出《乒乓变奏曲》的主题,了解《乒乓变奏曲》的创作背景。
2、了解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情况(主要介绍邓亚萍。)
五、思品教育。
教育学生要热爱运动,锻炼好身体;在学习上要向运动员学习,要有不服输、争第一的精神。
六、课堂小结。
第三篇:《乒乓变奏曲》教案3
《乒乓变奏曲》教案
教学目标:
1、在音乐学习中感受音乐的趣味,感受打乒乓球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对音乐学习的热爱。
2、能在听、唱、演等音乐学习活动中,锻炼听觉记忆能力。
3、通过聆听、分析《乒乓变奏曲》,初步感受、理解变奏曲式的结构。
教学重点:
感受变奏曲式呈现音乐情绪时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感受变奏曲式呈现音乐情绪时的表现力。
教学方法:
听唱法; 讲授法;启发法; 讨论法; 欣赏法
教材分析:
钢琴曲《乒乓变奏曲》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乐曲由1个主题和5个变奏组成。
教学准备:
钢琴、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发声练习(柯尔文手势)。
2、出示大屏幕,聆听《小小球儿闪银光》。仔细听歌曲中你听到的是什么运动项目?(乒乓球)
3、学习乒乓歌(练习节奏)。
4、揭示课题。
二、新授课。
1、第一遍欣赏《乒乓变奏曲》。
要求:①你听到乐曲中有乒乓歌的旋律吗?
②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交流反馈。
3、理解变奏曲。
变奏曲是由主题和它的一系列变体构成的曲式叫变奏曲。
4、学习主旋律。①师讲解两条旋律线(课件出示)②聆听主旋律。
③示范唱 ④跟琴唱 ⑤配乐唱
5、第二遍欣赏曲子。
要求:乐曲中主旋律反复出现了几次?(6次)
6、第三遍欣赏曲子。
要求:乐曲中主旋律变化了几次,也就是说有几个变奏?
7、分段欣赏曲子。
①、探究活动一 ——变奏1:
让我们来听听第一次主题重复出现时,有没有发生变化? 根据你了解的乒乓球运动,主题像几个人打? 重复1又像几个人在打?这时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表现了什么样的场面?
你能用怎样的动作来演示表现1个运动员在找球性的音乐主题。那么表现两个运动员在热身用什么动作呢?
②、探究活动二 ——变奏2:
让我们来听听主题的第二次重复,音乐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音区、快慢、强弱)这时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样的场面?
指导学生设计动作。③、探究活动三 ——变奏3:
让我们来听听第二次主题重复出现时,音乐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提示:音区、快慢、强弱)区分变奏1与3。这时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样的场面?指导学生设计动作。
④、探究活动四 ——变奏4:
表面上听起来好像这时的旋律远离了主题。现在请看大屏幕,老师把主要的音用彩笔描了除了,你试着看能不能听出音乐的主题?这时的音乐变得更加流畅。音乐家想表现什么? 指导学生设计动作。
⑤、探究活动五 ——变奏5:
让我们听这次重复5,比较它和重复4 有什么区别?作曲家又想表现什么场景? 指导学生设计动作。⑥用图示完整表示音乐形象。
三、总结结束。
第四篇:人音版第四课《乒乓变奏曲》说课稿(模版)
我所执教的内容选自人音版教材第七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之中的欣赏曲《乒乓变奏曲》、以及学唱歌曲《哦,十分钟》。《乒乓变奏曲》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灵巧轻快,好像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第一段节奏紧凑,曲调反复出现这一音型,鲜明地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第二段音调转为舒展,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四度、三度的跳进。“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的由衷欢迎。
本课《快乐的课间》,我努力贯彻学习优势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主体发展为本,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与创新体验,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和实践能力,力图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合作意识从而展现主体地位。本课教材的主题是“课间活动”,教学设计分点面两条线进行。“课间”它是一个“点”通过让孩子们说一说,做一做平时喜欢玩的活动,让孩子在音乐课堂上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作为“面”上的一个扩展,更易于体现“贴近生活”,“适于学生”的理念,激发了孩子们内心的快乐,从而也增强了对“快乐”的体验。
我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他们认知规律,突出课堂的艺术性、趣味性,注重过程,所以在课堂中创设许多快乐情境让孩子去模仿、律动、体验。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体验中激发情感、触动情趣,从而体验到音乐所传递的快乐。
我希望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乒乓变奏曲》以及学唱《哦,十分钟》,感受和体验在紧张的学习后由课间和音乐带来的欢快的情绪。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来表现两乐段不同的情绪,并且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的情绪。
3、把音乐知识的学习穿插在歌曲欣赏中,初步体验变奏曲的体裁。
本课的重点:
1、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用歌声表现出快乐的心情。
2、能正确听出《兵乓变奏曲》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并哼唱主题旋律。
本课的难点:
1、歌曲《哦,十分钟!》旋律中的切分音节奏、带圆滑线的旋律和后十六分音符的正确演唱。
2、唱准歌曲中的两个不同的结尾部分。
一、创设情境 触动情趣。这个环节为导入,我创设奥运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奥运福娃入手导入欣赏曲《乒乓变奏曲》,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去选一选、听一听。这都是为让孩子带着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来到课堂,好的开始会给学生带来好的状态,使学生产生对音乐学习渴望探究的情绪。也创造了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当然这样设计也是为了很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利用他们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所以这个环节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二、以趣感听 激发想像。这个环节是欣赏教学。而这首欣赏曲最大的难点就是我想让学生能体验变奏曲的概念还有能数出这首乐曲变奏了几次。其实这个知识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也是我对教材分析后给学生一个提高性的理论知识。所以为了增加其趣味性我首先和学生来了一次乒乓赛,用我们的手掌变身乒乓球拍依据不同音乐要素的变化给每个变奏加入不同动作,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1、随后是主题旋律的欣赏,变奏曲最为重要的就是主题的辨析度,变奏都是在这个主题的基础上加以音乐要素变化而成。所以在这个环节里我给《乒乓变奏曲》的主题旋律填上歌词请学生来唱一唱,并巧妙的运用乒乓球串连成的图形谱帮助学生学习主题旋律,可谓是自创了一首《乒乓曲》,在引导学生在看、听、动、唱等多项活动中,鼓励人人参与,积极表演,引起情感升华,为创造打下重要基础。
2、接下来是体验变奏,这是欣赏环节最难的一个地方,所以本环节我通过师生合作(感受变奏)、小组探究(画出变奏次数)等合作模式,发挥学生合作优势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丰富想象力创造力,在音乐中表达快乐!合作中还制定了一个图表让学生分小组创作,让学生数一数“除了主题《乒乓曲》以外一共出现了几次变奏呢?每次变奏可以用不同图形表示吗?”。但是这个环节上我存在了一些问题要好好思考,首先我觉得这个环节我上的有点操之过急,没有让学生个体先来好好感受音乐聆听一遍音乐就让学生小组之间开始合作,这样势必会让学生听不清楚教师的要求。应该在小组合作之前先让学生个体来听一遍数一遍,在进行小组合作。其次就是一个成果的展示,我运用的小组介绍并博览的状态,其实A4纸在黑板上显示是非常小的,这里运用博览是毫无功效的,只要小组代表进行口头展示即可。不过在活动合作中还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想像,锻炼思维,并感受到探究的快乐。
三、唱动一体 乐(lè)在乐(yue)中,这个环节是歌曲《哦十分钟》的学唱部分,音乐教学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灵感,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悟到音乐的艺术和情感。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指导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对音乐作品进行“重新构建”,展开丰富想象,积极进行审美再创造。
1、教师律动学生猜活动,首先我在歌曲学唱之前伴随乐曲进行有目的得体态律动,并不是直接让学生去听歌曲学唱,我通过打篮球以及转呼啦圈的不同动作,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变化,体验乐曲音乐要素的变化。在这里我还设计了一个很小环节就是在律动介绍后“请一个不举手的同学回答。”因为我思考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可以照顾到后30%的学生,虽然这位学生并没有回答对,但是我觉得她会认为老师关注到自己,在接下来的课堂里肯定会更积极认真。
2、歌曲学唱,这个环节通过聆听歌曲,教师范唱等,使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为歌曲演唱学习作铺垫。通过师生接唱(跳格子)方式,有易到难,层层推进。表现了融洽的师生合作意识。接下来就难点教学,乐曲中有休止符和切分节奏,这些要准确的让学生唱好都要教师下功夫去教。在难点教学中我并不是单纯的把理论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融入到创设的情境之中,比如我才用情境元素加入一个听的动作来解决切分音休止的难点,用旋律线用肢体动作来解决音高难点等,学生易于接受。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的情境之中,体验情境之美,给学生以美的体验、美的享受、美的启迪,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愉悦感,这正是创设情境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创设这种有趣味性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走进音乐,在教学意境中充分体验音乐。在教师生动的语言和情景的引导下,由浅入深,歌曲的难点个个击破。
四、鼓励创造、活跃思维。这个环节是拓展创编环节,新课程强调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所以在歌曲拓展中学生需通过合作探究,获得新知,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篮球赛入手,给学生一些引导的素材。并根据男女生不同的学习优势,让男孩子来表现打篮球的场景,女孩子来做小歌手演唱歌曲,这是一个很完美的合作。接下来我就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主分小组创编,这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身优势(如演唱、表演等)。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快乐的课间”创编活动,有唱有动、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并使他们在此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及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及协调能力,发掘学生的表演才能,保护和激励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积极体验及成就感。但是教师在这个环节必须有很好的掌控能力,学生一创编就容易兴奋必须给学生一定的要求和激励性质,所以我在这个创编的环节上也给学生制定了创编要求,最后成效还算达到,但是也给我思考以后的课堂是不是更应该规范创编要求,让学生文明有序的进行创编活动。
五、课堂小结(播放自己学校学生课间活动视频配上哦十分钟音乐)
这是课堂的总结阶段,首先我对学生的创编进行了评价。因为及时点评,能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创作表现,能激发学生的创作表现热情,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体会成功的乐趣。但是在评价中由于时间的问题,我没有很好的进行小组点评也没有及时对优胜小组进行奖励,这样势必会使学生失去对小组竞争的兴趣。这一点需要我好好改进。因为激励性评价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效的。最后我播放了一个本校学生课间活动的视频,并配上音乐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课间活动的美好。用这样的形式取代以往教师用语言总结,甚至是呆板的问学生今天我们这一课你都学到了什么?我觉得这样的总结不有趣且拖沓无效。学生被视频吸引,马上融入到真正到来的十分钟,课堂就在高涨气氛中结束。
本节课学生在一种熟悉快乐的意境中感受音乐。不是为“学”而“学”,把学生的认知和感情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生动的音乐活动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从而用歌声、表演、动作等把它表现出来。
而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课中我舍弃了以往为“教”而“教”的音乐教学模式。运用了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他们感兴趣的素材内容去刺激学生。引导、启发学生在聆听音乐、表现音乐时对音乐作品进行“重新构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保持持之以恒的、较稳定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为本”的原则,并发挥学生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整体学习的学习优势,将知识的学习融入音乐活动之中。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学生入情、入景、动情、想象,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发现探索的乐趣,表达他们的创造性,丰富他们的经验,促进想象力,发展思维,激发创造力和创造热情从而感悟音乐课堂所带来的快乐。
第五篇:星星变奏曲教案
星星变奏曲
一、导语: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在野外,仰望天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谁写的什么诗?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齐背这首诗: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首诗作者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用天上的幸福自由来反衬现实生活黑暗。从而表达了作者憧憬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写也是星星的诗——江河的《星星变奏曲》。而这首诗中作者又借助星星来表达怎样的思想呢?
二、简介作者和朦胧诗
1、江河:“朦胧诗”运动的主将。原名江友泽,北京人。主要作品有《纪念碑》《祖国啊,祖国》,诗集《从这里开始》。诗歌多蕴含着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现实的思考,创作中多强调主观直觉的感受,是“朦胧诗”。
2、《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是他的首篇诗作,诗人经历了噩梦般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毁灭,因此诗人对文革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寄托自己美好的梦想,也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迷惘。表现了经历文化大革命的一代年轻人对历史的沉思。
3、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江河、于坚等一批在“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
三、朗读课文
1、节奏划分、语气、语速等进行指导
2、学生自由读诗歌。
3、齐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
1、导入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提示: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寒冷残酷的现实的厌弃和憎恶。
2、分别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并想一想这两节诗在形式有什么关系?
光明与美好的意境 对比 寒冷和残酷的意境
追求和憧憬
厌弃和憎恶
注:像这样两节诗所表达的内容相反或相近,形式相近,两节诗形成对偶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我们把它叫做“变奏曲”。(再举例来说明,如音乐。)所以,标题中的“星星”揭示了诗歌的主题;而“变奏曲”揭示了诗歌的结构。
五、局部品味探讨:
1、分组:分别找出每一节诗所描绘的意象是哪些并说说这些意象的特点?从其特点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 提示:
(1)、星星、湖、萤火虫、春天、诗、蜜蜂、睡莲、鸟、白丁香、火、旗子弹 ——温情浪漫自由——光明的象征。
(2)、夜、寒冷、冰雪、苦难的诗、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可怕残酷——黑暗残酷的象征。
2、重点品味以下诗句的含义:
(1)、为什么说“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提示: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的美,每一个人都希望每天把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谱写下来,这种愿望就像星星一样的明亮,像像蜜蜂一样酿造出来蜜一样的甜。
(2)、“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荧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验该句的含义)
提示:
晚上
湖
黑暗(残酷)和平(自由、舒畅)
睡莲——象征着人的安闲自在。
把夜晚的宁静、平静、温馨和自由自在,给人以温柔和梦的美好感觉。
(3)、“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这个比喻揭示了怎样的深刻含义?
提示:“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环境一定是无人打搅,十分宁静。“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一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在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从而反衬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把“鸟落满枝头”比作“星星落满天空”,形象的揭示了“光明”的美好。
(4)、“闪闪烁烁”是用来描写什么的?为什么作者却用来描写声音呢?
提示:痛感手法。
A、视觉的;
B、“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和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的“闪闪烁烁”相通。而“朦朦胧胧”的白丁香就像声音一样时断时续,隐隐约约之感。所以,这种用描写听觉的词来写视觉的方法叫做“痛感”。
(5)、分析:“寒冷中寂寞的燃烧”、“苦难的诗”、“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夜晚冻僵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粒瘦小的星”等词句的含义?
提示:(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历来讲解。)
A、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牺牲。(在残酷、黑暗中失去幸福、美满的生活。)
B、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谱写自己的悲惨的人生。
C、将要坠落,使人害怕的情景。令人忧心忡忡的感觉。
D、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
E、残酷的社会无情的摧残着地上的生命。使这些小生命像星星一样的陨落。
六、小结
这首诗歌含蓄朦胧,意境优美。诗人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 现经验,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