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星星变奏曲》教案2
《星星变奏曲》
《星星变奏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
(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2.情感目标:
(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2.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教学准备:
1教材配套录音带,或者莫扎特的《星星变奏曲》音乐带。2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文章片断、歌诗乐曲等。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在野外,仰望天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谁写的什么诗?——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齐背这首诗: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首诗作者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用天上的幸福自由来反衬现实生活黑暗。从而表达了作者憧憬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写也是星星的诗——江河的《星星变奏曲》。而这首诗中作者又借助星星来表达怎样的思想呢?
二、整体感知:
1、导入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提示: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寒冷残酷的现实的厌弃和憎恶。
2、分别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并想一想这两节诗在形式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一):
光明与美好的意境 对比 寒冷和残酷的意境
追求和憧憬 厌弃和憎恶
注:像这样两节诗所表达的内容相反或相近,形式相近,两节诗形成对偶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我们把它叫做“变奏曲”。(再举例来说明,如音乐。)所以,标题中的“星星”揭示了诗歌的主题;而“变奏曲”揭示了诗歌的结构。
三、局部品味探讨:
1、分组:分别找出每一节诗所描绘的意象是哪些并说说这些意象的特点?从其特点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
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颗星。——江河
《星星变奏曲》
提示:
星星、湖、萤火虫、春天、诗、蜜蜂、睡莲、鸟、白丁香、火、旗子弹 ——温情浪漫自由——光明的象征。
夜、寒冷、冰雪、苦难的诗、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 ——可怕残酷——黑暗残酷的象征。
2、重点品味以下诗句的含义:
(1)、为什么说“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提示: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的美,每一个人都希望每天把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谱写下来,这种愿望就像星星一样的明亮,像像蜜蜂一样酿造出来蜜一样的甜。
(2)、“谁不愿一,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荧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验该句的含义)
提示:讨论板书:
晚上 湖
黑暗(残酷)和平(自由、舒畅)
睡莲——象征着人的安闲自在。把夜晚的宁静、平静、温馨和自由自在,给人以温柔和梦的美好感觉。
(3)、“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这个比喻揭示了怎样的深刻含义?
提示:“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环境一定是无人打搅,十分宁静。“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一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在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从而反衬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把“鸟落满枝头”比作“星星落满天空”,形象的揭示了“光明”的美好。
(4)、“闪闪烁烁”是用来描写什么的?为什么作者却用来描写声音呢?
提示:——痛感手法。
A、视觉的;
B、“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和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的“闪闪烁烁”相通。而“朦朦胧胧”的白丁香就像声音一样时断时续,隐隐约约之感。所以,这种用描写听觉的词来写视觉的方法叫做“痛感”。
(5)、分析:“寒冷中寂寞的燃烧”、“苦难的诗”、“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夜晚冻僵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粒瘦小的星”、等词句的含义?
提示:(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历来讲解。)
A、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牺牲。(在残酷、黑暗中失去幸福、美满的生活。)
B、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谱写自己的悲惨的人生。
C、将要坠落,使人害怕的情景。令人忧心忡忡的感觉。
D、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
E、残酷的社会无情的摧残着地上的生命。使这些小生命像星星一样的陨落。
四、布置作业:
⒈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⒉“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⒊按照例句形式仿写句子:
如:春之生机勃勃;夏之————-——;秋之————-——;冬之————————。
⒋每当仰望夏夜灿烂的星空,你一定有不少遐想。请仿照“如果„„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诗句抒发你的感受。
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颗星。——江河
《星星变奏曲》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⒈了解什么是意象、意境。⒉了解常见物的寓义
一、导入新课: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二、引入新知:意象与意境
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
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颗星。——江河
《星星变奏曲》
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三、探究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花草树木类】
①花开:希望 青春人生的灿烂
②花落:凋零 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③菊:隐逸 高洁脱俗④梅:傲雪 坚强不屈不挠 ⑤兰:高洁 ⑥牡丹:富贵 美好 ⑦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⑧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⑨绿叶:生命力希望 活力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⑾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⑿竹:气节积极向上⒀梧桐:凄苦⒁柳:送别 伤感春天的美好
【飞禽走兽类】
① 子规:悲惨凄恻②猿猴:哀伤凄厉③鸿鸽:理想追求④鱼:自由惬意⑤(孤)雁:孤独思乡消息 ⑦鹰:刚劲自由事业的成功⑧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⑨(瘦)马:奔腾追求漂泊⑩乌鸦:小人俗客庸夫⑾沙鸥:飘零伤感
【风霜雨雪类】①海:辽阔力量气势②海浪:人生的起伏③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④江水:时光的流逝⑤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⑥小雨:春景希望生机⑦暴雨:残酷热情⑧春风:旷达欢愉希望⑨东风:春天美好⑩西风:落寞,惆怅衰败⑾狂风:作乱⑿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⒀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⒁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⒂云:游子飘泊石灰⒃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⒄晴:欢愉光明
【颜色器物类】①白:纯洁无瑕丧事②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③绿:希望活力和平④蓝:高雅忧郁⑤黄:温暖平和⑥紫:高贵神秘⑦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⑧玉:高洁脱俗⑨珍珠:美丽无瑕⑩簪缨(冠):官位名望
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颗星。——江河
《星星变奏曲》
【其它类】①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②英雄:追慕自愧自叹③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④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⑤破晓:初现希望⑥深夜:愁思怀旧⑦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⑧草原:辽阔人的胸襟⑨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⑩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⑾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⑿朝阳:希望 朝气活力⒀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⒁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⒂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四、拓展小练
思考:
帆
在淡蓝色的的大海上
有一片帆儿在闪着白光
它寻找什么,在遥远的异乡?
它留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风声急急,浪涛汹涌
桅杆弯着腰发出吱吱的喘息
啊,--它既不是寻找什么幸福
也不是把幸福逃避!
帆下,水流比蓝天清亮
帆上,一线金色的阳光
诗中的“帆、风暴、阳光、碧波”让你联想起什么?
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颗星。——江河
第二篇:《星星变奏曲》教案2
《星星变奏曲》教案2
学习目标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珍惜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具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导入回忆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朦胧诗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二、读诗歌,整体感知
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三、问题研究
1、诗人用“柔软得象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四、拓展延伸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期盼。自读课文朗读课文,自学理解分组讨论,集中归纳思考、理解学生写诗 10分钟5分钟10分钟10分钟
板书设计
星星变奏曲 江河 对理想的向往,对黑暗的否定
练习处理
1.熟读成诵。在理解诗的思路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第三篇:星星变奏曲教案
星星变奏曲
一、导语: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在野外,仰望天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谁写的什么诗?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齐背这首诗: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首诗作者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用天上的幸福自由来反衬现实生活黑暗。从而表达了作者憧憬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写也是星星的诗——江河的《星星变奏曲》。而这首诗中作者又借助星星来表达怎样的思想呢?
二、简介作者和朦胧诗
1、江河:“朦胧诗”运动的主将。原名江友泽,北京人。主要作品有《纪念碑》《祖国啊,祖国》,诗集《从这里开始》。诗歌多蕴含着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现实的思考,创作中多强调主观直觉的感受,是“朦胧诗”。
2、《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是他的首篇诗作,诗人经历了噩梦般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毁灭,因此诗人对文革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寄托自己美好的梦想,也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迷惘。表现了经历文化大革命的一代年轻人对历史的沉思。
3、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江河、于坚等一批在“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
三、朗读课文
1、节奏划分、语气、语速等进行指导
2、学生自由读诗歌。
3、齐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
1、导入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提示: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寒冷残酷的现实的厌弃和憎恶。
2、分别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并想一想这两节诗在形式有什么关系?
光明与美好的意境 对比 寒冷和残酷的意境
追求和憧憬
厌弃和憎恶
注:像这样两节诗所表达的内容相反或相近,形式相近,两节诗形成对偶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我们把它叫做“变奏曲”。(再举例来说明,如音乐。)所以,标题中的“星星”揭示了诗歌的主题;而“变奏曲”揭示了诗歌的结构。
五、局部品味探讨:
1、分组:分别找出每一节诗所描绘的意象是哪些并说说这些意象的特点?从其特点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 提示:
(1)、星星、湖、萤火虫、春天、诗、蜜蜂、睡莲、鸟、白丁香、火、旗子弹 ——温情浪漫自由——光明的象征。
(2)、夜、寒冷、冰雪、苦难的诗、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可怕残酷——黑暗残酷的象征。
2、重点品味以下诗句的含义:
(1)、为什么说“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提示: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的美,每一个人都希望每天把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谱写下来,这种愿望就像星星一样的明亮,像像蜜蜂一样酿造出来蜜一样的甜。
(2)、“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荧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验该句的含义)
提示:
晚上
湖
黑暗(残酷)和平(自由、舒畅)
睡莲——象征着人的安闲自在。
把夜晚的宁静、平静、温馨和自由自在,给人以温柔和梦的美好感觉。
(3)、“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这个比喻揭示了怎样的深刻含义?
提示:“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环境一定是无人打搅,十分宁静。“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一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在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从而反衬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把“鸟落满枝头”比作“星星落满天空”,形象的揭示了“光明”的美好。
(4)、“闪闪烁烁”是用来描写什么的?为什么作者却用来描写声音呢?
提示:痛感手法。
A、视觉的;
B、“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和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的“闪闪烁烁”相通。而“朦朦胧胧”的白丁香就像声音一样时断时续,隐隐约约之感。所以,这种用描写听觉的词来写视觉的方法叫做“痛感”。
(5)、分析:“寒冷中寂寞的燃烧”、“苦难的诗”、“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夜晚冻僵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粒瘦小的星”等词句的含义?
提示:(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历来讲解。)
A、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牺牲。(在残酷、黑暗中失去幸福、美满的生活。)
B、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谱写自己的悲惨的人生。
C、将要坠落,使人害怕的情景。令人忧心忡忡的感觉。
D、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
E、残酷的社会无情的摧残着地上的生命。使这些小生命像星星一样的陨落。
六、小结
这首诗歌含蓄朦胧,意境优美。诗人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 现经验,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第四篇:星星变奏曲教案
3、星星变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
(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 法。(3)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追求,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重点字词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学过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1)生初读课文,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凝望(ning)颤动(chan)萤火虫(ying)安慰(wei)闪烁(shuo)朦胧(menglong)疲倦(juan)冻僵(jiang)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明确: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概括这两节诗的大意。
第一节诗:黑暗笼罩大地,向往光明世界 第二节诗:否定现实世界,决心追求光明
三、学生再读全诗,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思考其含义:
第一节:诗——像蜜蜂在心头颤动;夏夜——柔软得像一片湖;鸟——像星星一样,落满枝头。理解这些意象的含义:
(1)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馨如梦的美好感觉。}(2)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在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景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得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和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的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总结:以一系列美好的意象,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那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一个像夏夜般柔美的世界,一个像春天般温馨迷人的世界。第二节:苦难的诗;冻僵的夜晚;被风吹落的星星
理解:A、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寂寞。星星的颤抖,是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B、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星” 也被一颗又一颗的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深沉,猖獗肆虐的冷酷无情。C、“寂寞地燃烧”又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孤独,燃烧代表牺牲。
四、介绍朦胧诗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作者江河,是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朦胧诗”运动的主将之一。
五、解题
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两节异同:都表达了现实中挣扎而向往光明、温暖和自由的愿望。所不同的是第一节正面表达这种企盼,第二节是从反面表达这种希望。
六、总结:
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明确:诗中的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他对光明的渴望。
七、板书设计:
星星变奏曲
温情 浪漫 ———————————————寒冷、残酷
(对比)附课后练习二:
1、“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这是将“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形成类比联想,以想像中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景象与缀满繁星的景象类比,使人意会到令人向往的诗一般的生活境界。
3、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第五篇:星星变奏曲 教案
星星变奏曲
教案
邢文军
一、导语: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在野外,仰望天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谁写的什么诗?——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齐背这首诗: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首诗作者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用天上的幸福自由来反衬现实生活黑暗。从而表达了作者憧憬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写也是星星的诗——江河的《星星变奏曲》。而这首诗中作者又借助星星来表达怎样的思想呢?
二、整体感知:
1、导入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提示: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寒冷残酷的现实的厌弃和憎恶。
2、分别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并想一想这两节诗在形式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一):
光明与美好的意境对比寒冷和残酷的意境 追求和憧憬厌弃和憎恶
注:像这样两节诗所表达的内容相反或相近,形式相近,两节诗形成对偶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我们把它叫做“变奏曲”。(再举例来说明,如音乐。)所以,标题中的“星星”揭示了诗歌的主题;而“变奏曲”揭示了诗歌的结构。
三、局部品味探讨:
1、分组:分别找出每一节诗所描绘的意象是哪些并说说这些意象的特点?从其特点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 提示:
星星、湖、萤火虫、春天、诗、蜜蜂、睡莲、鸟、白丁香、火、旗子弹 ——温情浪漫自由——光明的象征。
夜、寒冷、冰雪、苦难的诗、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 ——可怕残酷——黑暗残酷的象征。
2、重点品味以下诗句的含义:(1)、为什么说“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提示: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的美,每一个人都希望每天把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谱写下来,这种愿望就像星星一样的明亮,像像蜜蜂一样酿造出来蜜一样的甜。(2)、“谁不愿一,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荧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验该句的含义)提示:讨论板书: 晚上湖
黑暗(残酷)和平(自由、舒畅)
睡莲——象征着人的安闲自在。把夜晚的宁静、平静、温馨和自由自在,给人以温柔和梦的美好感觉。(3)、“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这个比喻揭示了怎样的深刻含义? 提示:“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环境一定是无人打搅,十分宁静。“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一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在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从而反衬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把“鸟落满枝头”比作“星星落满天空”,形象的揭示了“光明”的美好。(4)、“闪闪烁烁”是用来描写什么的?为什么作者却用来描写声音呢? 提示:——痛感手法。A、视觉的; B、“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和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的“闪闪烁烁”相通。而“朦朦胧胧”的白丁香就像声音一样时断时续,隐隐约约之感。所以,这种用描写听觉的词来写视觉的方法叫做“痛感”。(5)、分析:“寒冷中寂寞的燃烧”、“苦难的诗”、“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夜晚冻僵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粒瘦小的星”、等词句的含义? 提示:(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历来讲解。)A、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牺牲。(在残酷、黑暗中失去幸福、美满的生活。)B、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谱写自己的悲惨的人生。
C、将要坠落,使人害怕的情景。令人忧心忡忡的感觉。D、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
E、残酷的社会无情的摧残着地上的生命。使这些小生命像星星一样的陨落。
四、布置作业:
(一)、阅读第一节诗完成:
1、字词略
2、这节诗写出了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它可以分为三层,请具体概括每一层中作者所抒发的美好意象世界。A、B、C、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答:
3、“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答:
4、按照例句形式仿写句子:
如:春之生机勃勃;夏之————-——;秋之————-——;冬之————————。
5、每当仰望夏夜灿烂的星空,你一定有不少遐想。请仿照“如果„„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诗句抒发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