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数教案(倒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倒数》教学设计
三、分 数 除 法 倒
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探索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掌握整数求倒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概念,那就是倒数(板书课题——倒数),什么是倒数,先请大家做一做黑板上的这些计算题。计算下列各题
1/2×
23/5×5/3
7/4×4/7
1×1
7/8×8/7
5×1/8/9×9/8
11/3×3/11
87×1/87
12/7×7/12
1/19×19
二、新课学习
1、倒数的概念
(1)6人为一小组,观察、交流、探索上面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2)全班交流汇报
(都是两个数相乘,而且乘积都是1„)(3)师点拨,揭示“倒数”的概念。
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
(特别强调,不能单独说某一个数是倒数,必须说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比如说:1/2和2,只能说不得1/2是2的倒数,或2是1/2的倒数,而不能说1/2是倒数,或2是倒数。)
2、求一个数的倒数。
(1)各小组根据倒数的意义,继续观察黑板上的算式,讨论知道一个数如何求这个数的倒数。
(2)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一般的分数,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3)师重点强调整数(1和0除外)、1、和0的倒数。a、整数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假分数。b、因为0不可以做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c、1的倒数是1。
三、巩固练习
1、请同学上黑板把板书补充完整。
2、老师随便说一个数,请个别同学说出他的倒数,比比看谁的反应快。
3、同桌之间,你说我答。
4、完成书上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四、板书设计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a/b(a、b≠0)的倒数是(b/a)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a是一个不为0的整数,a的倒数是(1/a)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倒数》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0册第3单元第1课时《倒数》
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倒数的认识属于新课标教材中数与代数部分数的认识范畴,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整数、小数、分数,会计算分数乘法,具有一定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本课的教学为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作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倒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主动通过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倒数,探索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辨证思想,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五、教法学法:
1、指导思想: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以内容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
2、学法:指导学生会观察、会思考、会交流。
3、教法:发现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
六、教学流程:
1、直接入题,提出倒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先请同学完成黑板上的计算题,为学生探索倒数做好准备。
2、倒数的概念
(1)6人为一小组,观察、交流、探索上面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2)全班交流汇报
使学生发现这些算式都是两个数相乘,而且乘积都是1,有些算式中两个因数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刚好相反等共同点。(3)师点拨,揭示“倒数”的概念。
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不能单独说某一个数是倒数,必须说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比如说:1/2和2,只能说不得1/2是2的倒数,或2是1/2的倒数,而不能说1/2是倒数,或2是倒数。
3、求一个数的倒数。
(1)各小组根据倒数的意义,继续观察黑板上的算式,讨论知道一个数如何求这个数的倒数。
(2)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使学生发现一般的情况下,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可以了。(3)师重点强调整数(1和0除外)、1、和0的倒数。a、整数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假分数。b、因为0不可以做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c、1的倒数是1。
4、巩固练习
1、请同学上黑板把板书补充完整,归纳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
2、老师随便说一个数,请个别同学说出他的倒数,比比看谁的反应快,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好胜心,一方面巩本节课所学知识。
3、同桌之间,你说我答。
4、完成书上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七、板书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a/b(a、b≠0)的倒数是(b/a)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a是一个不为0的整数,a的倒数是(1/a)
第二篇:五数暑期教案
第1讲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性质
(1)两个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所得的商一定是互质数。(2)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因数,都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3)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教学过程:
例1:有三根铁丝,一根长18米,一根长24米,一根长30米。现在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每段最长可以有几米?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 思路点拨:
截成的小段一定是18、24、30的最大公因数。先求这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再求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
解:(18、24、30)=6(18+24+30)÷6=12段
例2:一张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36厘米,要把它截成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并使它们的面积尽可能大,截完后又正好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厘米?能截多少个正方形? 思路点拨:
要使截成的正方形面积尽可能大,也就是说,正方形的边长要尽可能大,截完后又正好没有剩余,这样正方形边长一定是60和36的最大公因数。解:(36、60)=12(60÷12)×(36÷12)=15个
例3:用96朵红玫瑰花和72朵白玫瑰花做花束。若每个花束里的红玫瑰花的朵数相同,白玫瑰花的朵数也相同,最多可以做多少个花束?每个花束里至少要有几朵花? 思路点拨:
要把96朵红玫瑰花和72朵白玫瑰花做成花束,每束花里的红白花朵数同样多,那么做成花束的个数一定是96和72的公因数,又要求花束的个数要最多,所以花束的个数应是96和72的最大公因数。
(1)最多可以做多少个花束?(96、72)=24(2)每个花束里有几朵红玫瑰花? 96÷24=4(朵)(3)每个花束里有几朵白玫瑰花? 72÷24=3(朵)(4)每个花束里最少有几朵花? 4+3=7(朵)练一练:
1、有一堆西瓜与一堆木瓜,分别为24个与36个,将其各分成若干小堆,各小堆的个数要相等,则每小堆最多几个?这时候西瓜分成多少小堆?木瓜分成多少小堆 ?
2、甲、乙两队学生,甲队有121人,乙队有143人,各分成若干组,各组人数要相等,则每组最多有几人 ?这时候甲队可分成多少组? 乙队可分成多少组?
3、今有梨320个,糖果240个,饼干200个,将这些东西分成相同的礼品包送给儿童,但包数要最多,则每包有多少个梨? 有多少个糖果? 有多少个饼干?
4、有一种长51厘米,宽39厘米的水泥板,用这种水泥板铺成一块正方形地,至少需要多少块水泥板?
例4: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80,最大公因数是12,并且小数不能整除大数,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思路点拨:
假设这两个自然数是A、B(A>B),由题意得知A=12×a,B=12×b,(a、b互质),那么[A、B]=12×a×b,则12×a×b=180,a×b=15。(两种可能:①a=
15、b=1不符合题意“小数不能整除大数”的条件。②a=
5、b=3符合题意)
解:180÷12=15 15=5×3 5×12=60 3×12=36 练一练:
5、已知A、B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72,A=36,B=?
例5:加工一种零件有3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每个工人每小时可完成48个零件,第二道工序每个工人每小时可完成32个,第三道工序每个工人每小时可完成28个。在每道工序中至少要安排多少工人,才能搭配合适,使每道工序不产生积压或停工等料? 思路点拨:
要满足“在每道工序中至少要安排多少工人”就是要求每小时内各道工序加工出的零件数十48、32、28的最小公倍数。
解:[48,32,28]=672 第一道工序安排:672÷48=14(人)第二道工序安排:672÷32=21(人)第三道工序安排:672÷28=24(人)
例6:有一批机器零件。每12个放一盒,就多出11个;每18个放一盒,就少1个;每15个放一盒,就有7盒各多2个。这些零件总数在300至400之间。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思路点拨:
每12个放一盒,就多出11个,就是说,这批零件的个数被12除少1个;每18个放一盒,就少1个,就是说,这批零件的个数被18除少1;每15个放一盒,就有7盒各多2个,多了2×7=14个,应是少1个。也就是说,这批零件的个数被15除也少1个。如果这批零件的个数增加1,恰好是12、18和15的公倍数。
① 刚好能12个、18个或15个放一盒的零件最少是多少个? [12、18、15]=180 ② 在300至400之间的180的倍数是多少? 180×2=360 ③ 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360-1=359(个)练一练:
6、一所学校的同学排队做操,排成14行、16行、18行都正好能成长方形,这所学校至少有多少人?
7、有一批乒乓球,总数在1000个以内。4个装一袋、5个装一袋或6个、7个、8个装一袋最后都剩下一个。这批乒乓球到底有多少个?
例7: 一盒围棋子,4颗4颗数多3颗,6颗6颗数多5颗,15颗15颗数多14颗,这盒棋子在150至200颗之间,问共有多少颗? 思路点拨:
由已知条件可知:这盒棋子只要增加1颗,就正好是4、6、15的公倍数。换句话说,这盒棋子比4、6、15的最小公倍数少1。我们可以先求4、6、15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再根据“这盒棋子在150至200颗之间”这一条件找出这盒棋子数。4、6、15的最小公倍数是60。解:[4,6,15]=60 60×3-1=179(颗)练一连:
8、有一批树苗,9棵一捆多7棵,10棵一捆多8棵,12棵一捆多10棵。这批树苗数在150至200之间,求共有多少棵树苗?
9、五(1)班的五十多位同学去大扫除,平均分成4组多2人,平均分成5组多3人。请你算一算,五(1)班有多少位同学?
10、有一批水果,每箱放30个则多20个,每箱放35个则少10个。这批水果至少有多少个?
例8:公路上一排电线杆,共25根。每相邻两根间的距离原来都是45米,现在要改成60米,可以有几根不需要移动? 思路点拨:
不需要移动的电线杆,一定既是45的倍数又是60的倍数。要先求45和60的最小公倍数和这条公路的全长,再求可以有几根不需要移动。
① 从第一根起至少相隔多少米的一根电线杆不需移动? [
45、60]=180(米)② 公路全长多少米? 45×(25-1)=1080(米)③ 可以有几根不需要移动? 1080÷180+1=7(根)
例9: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这段公路上,一共有37根电线杆,原来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相距50米,现在要改成每两根之间相距60米,除两端两根不需移动外,中途还有多少根不必移动? 思路点拨: 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这段路长50×(37-1)=1800米,从路的一端开始,是50和60的公倍数处的那一根就不必移动。因为50和60的最小公倍数是300,所以,从第一根开始,每隔300米就有一根不必移动。1800÷300=6,就是6根不必移动。去掉最后一根,中途共有5根不必移动。练一连:
11、插一排红旗共26面。原来每两面之间的距离是4米,现在改为5米。如果起点一面不移动,还可以有几面不移动?
12、一行小树苗,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是90米。原来每隔2米植一棵树,由于小树长大了,必须改为每隔5米植一棵。如果两端不算,中间有几棵不必移动?
13、学校开运动会,在400米环形跑道边每隔16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了25面。后来增加了一些彩旗,就把彩旗间隔缩短了,起点彩旗不动,重新插完后发现一共有5面彩旗没动。问:现在彩旗的间隔是多少米?
例10:甲、乙、丙三人是朋友,他们每隔不同天数到图书馆去一次。甲3天去一次,乙4天去一次,丙5天去一次。有一天,他们三人恰好在图书馆相会,问至少再过多少天他们三人又在图书馆相会? 思路点拨:
从第一次三人在图书馆相会到下一次再次相会,相隔的天数应该是3、4、5的最小公倍数。因为3、4、5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至少再过60天他们三人又在图书馆相会。练一练:
14、1路、2路和5路车都从东站发车,1路车每隔10分钟发一辆,2路车每隔15分钟发一辆,而5路车每隔20分钟发一辆。当这三种路线的车同时发车后,至少要过多少分钟又这三种路线的车同时发车?
15、甲、乙、丙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在圆形跑道上跑步,甲跑一圈用120秒,乙跑一圈用80秒,丙跑一圈用100秒。问:再过多少时间三人第二次同时从起点出发?
16、五年级一班的同学每周一都要去看军属张爷爷,二班的同学每6天去看一次,三班的同学每两周去看一次。如果“六一”儿童节三个班的同学同一天去看张爷爷,那么,再过多少天他们三个班的同学再次同一天去张爷爷家?
例11:甲每秒跑3米,乙每秒跑4米,丙每秒跑2米,三人沿600米的环形跑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方向跑步,经过多少时间三人又同时从出发点出发? 思路点拨:
甲跑一圈需要600÷3=200秒,乙跑一圈需要600÷4=150秒,丙跑一圈需要600÷2=300秒。要使三人再次从出发点一齐出发,经过的时间一定是200、150和300的最小公倍数。200、150和300的最小公倍数是600,所以,经过600秒后三人又同时从出发点出发。练一练:
17、有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甲、乙二人同时同地出发,反向而行,1分钟后第一次相遇;若二人同时同地出发,同向而行,则10分钟后第一次相遇。已知甲比乙快,求二人的速度。
18、一环形跑道长240米,甲、乙、丙从同一处同方向骑车而行,甲每秒行8米,乙每秒行6米,丙每秒行5米。至少经过几分钟,三人再次从原出发点同时出发?
19、甲、乙、丙三人在一条长240米的跑道上来回跑步,甲每秒跑4米,乙每秒跑5米,丙每秒跑3米。若三人同时从一端出发,再经过多少时间三人又从此处同时出发?
例12:在一根长木棍上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做标记,分别将木棍平均分成了10等份、12等份和15等份。如果沿这三种标记把木棍锯断,木棍总共被锯成多少段? 思路点拨:
因为10、12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设这根木棍长60厘米。三种颜色的标记分别把木棍分成的小段长是60÷10=厘米,60÷12=5厘米,60÷15=4厘米。因为5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30,所以红黄两种标记重复的地方有60÷30-1=1处,另两种情况分别有2处和4处。因此,木棍总共被锯成(10+12+15-2)-1-2-4=28段。练一练:
20、用红笔在一根木棍上做了三次记号,第一次把木棍分成12等份,第二次把棍分成15等份,第三次把木棍分成20等份,然后沿着这些红记号把木棍锯开,一共锯成多少小段?
21、大雪后的一天,亮亮和爸爸从同一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分别步测一个圆形花圃的周长。亮亮每步长54厘米,爸爸每步长72厘米,由于两个人的脚印有重合,所以雪地上只留下60个脚印。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
第2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些稍复杂的或逆向思维的应用题,用算术方法解答有一定的困难,列方程解答比较简单。如盈亏问题、行程问题、数字问题等,列方程解答就比较容易了。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为:
⑴审题设元。理解题意,弄清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找出要求的未知数,并用x表示。⑵根据题中关键的句子,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并用已知数、未知数x或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出相关数量,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⑶解方程。
⑷检验,写出答句。
列方程解应用题实质上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来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有些实际问题,直接设所求的未知数为x,列方程解答非常复杂,这时可以设一个与之相关的未知量为x先求出来,再求出所求的未知数。如果一道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可以设其中的一个未知量为x,其它未知量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来求解。这两类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
例1 一中学生参加申奥植树活动,六年级共植树252棵,比五年级植树总数的2倍少8棵,五年级植树多少棵? 思路点拨:
六年级比五年级植树总数的2倍少8棵,就是五年级的2倍少8棵,等于六年级植树的总数。等量关系是:五年级的2倍-8=六年级的植树总数。解:设五年级植树的棵树是x棵 2x—8=252
例2 两袋米同样重,第一袋吃去18千克,第二袋吃去25千克,剩下的第一袋刚好是第二袋的2倍,两袋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思路点拨:
题中告诉我们原来两袋大米同样重,解答时可以设两袋大米原来各重x千克,第一袋剩下的则是x—18千克,第二袋剩下的则是x—25千克。根据题意,第一袋剩下的大米是第二袋剩下的2倍,也就是说,如果把第二袋剩下的千克数扩大2倍就和第一袋剩下的相等。解:设两袋大米原来各重x千克 2(x—25)= x—18 例3 商店有胶鞋、布鞋共46双,胶鞋每双7.5元,布鞋每双5.9元,全部卖出后,胶鞋比布鞋多收入10元。问:胶鞋有多少双? 思路点拨:
此题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不容易看出来,用方程法却能清楚地把它们的关系表达出来。设胶鞋有x双,则布鞋有(46-x)双。胶鞋销售收入为7.5x元,布鞋销售收入为5.9(46-x)元,根据胶鞋比布鞋多收入10元可列出方程。解:设有胶鞋x双,则有布鞋(46-x)双
7.5x-5.9(46-x)=10
例4 教室里有若干学生,走了10个女生后,男生是女生人数的2倍,又走了9个男生后,女生是男生人数的5倍。问:最初有多少个女生? 思路点拨:
设最初有x个女生,则男生最初有(x-10)×2个。根据走了10个女生、9个男生后,女生是男生人数的5倍
解:设最初有x个女生,则男生最初有(x-10)×2个
x-10=[(x-10)×2-9]×例5 7年前爸爸的岁数是小华的3倍,7年后是小华的2倍,小华今年多少岁? 思路点拨:
本题直接设小华今年的年龄为x岁,列方程、解方程都比较困难,可以设小华7年前是x岁,则爸爸7年前为3x岁。
题中的等量关系比较隐蔽,就是:7年前爸爸的年龄+7+7=7年后爸爸的年龄
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出爸爸7年前、7年后的年龄,根据上面的等量关系,可以列出方程。然后再求出小华今年的年龄。
解:设小华7年前是x岁,则爸爸7年前为3x岁
3x+7+7=2(x+7+7)
例6 甲、乙两人原来身上钱分别是丙身上钱的6倍和5倍。后来甲又收入180元,乙又收入30元,甲身上的钱就是乙的1.5倍。原来甲、乙、丙三人钱数之和是多少? 思路点拨:
要求出三人钱数之和,需要先求出三人原来身上各有多少钱这三个未知量,显然应该设单倍量丙身上的钱数为x元,则甲、乙两人原来身上的钱分别是6x元、5x元。
根据题中关键句“后来甲又收入180元,乙又收入30元,甲身上的钱就是乙的1.5倍。”,找出等量关系:
甲原来身上钱数+180元=1.5(乙原来身上钱数+30元)
解:设单倍量丙身上的钱数为x元,则甲、乙两人原来身上的钱分别是6x元、5x元
6x+180=1.5(5x+30)
例7 今年爷爷78岁,三个孙子的年龄分别是27岁、23岁、16岁,经过几年后,爷爷的年龄等于三个孙子的年龄和? 思路点拨:
这一题可以之间设经过x年后,爷爷的年龄是三个孙子的年龄和。根据等量关系“x年后爷爷的年龄=x年后三个孙子的年龄和”。
解:设经过x年后,爷爷的年龄是三个孙子的年龄和 78+x=27+23+16+3x
例8 被除数和除数的和是8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减去13,那么被除数除以除数的商是5,求原来的被除数和除数。思路点拨:
题中有两个未知数,可以设其中的一个未知数被除数为x,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未知数除数为(80-x)。
根据题中关键句“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减去13,那么被除数除以除数的商是5” 解:设其中的一个未知数被除数为x(x-13)÷(80-x-13)﹦5
例9 王华从家到少年宫参加活动,如果每分钟走50米,就会比计划迟到3分钟;如果每分钟走60米,就会比计划提前2分钟到达,王华家距离少年宫多少米? 思路点拨:
这一题如果直接设王华家距离少年宫多少米,列方程解方程都比较麻烦。可以设一个间接未知数,王华从家到少年宫计划行走时间为x分钟,根据王华家到少年宫的距离是一定,列出方程。
解:设王华从家到少年宫计划行走时间为x分钟
50(x+3)﹦60(x-2)
练一练:
1、运送29.5吨煤,先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运3次,剩下的用一辆载重为2.5吨的货车运。还要运几次才能运完?
2、某车间计划四月份生产零件5480个。已生产了9天,再生产908个就能完成生产计划,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3、甲乙两车从相距27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还相隔17千米。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上学期级数学平均成绩是85分。已知六(1)班40人,平均成绩为87.1分;六(2)班有42人,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行走,3.5小时后两人相距38.5千米。甲每小时行走5千米,乙每小时行走多少千米?
6、少先队员在果园,上午摘了18筐苹果,比下午少摘了100千克,下午摘了22筐,平均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7、今年10月份李明家用电131度,王强家用电120度,王强家少缴电费5.5元。平均每度电多少元?
8、公共汽车上原有一些人,又上来25人,然后再下去了8人,这时还剩34 人。公共汽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9、三、四年级共植树360棵,其中四年级植的棵数比三年级的2倍还多30棵。三年级植树多少棵?
10、电机厂计划生产1980台电动机,已经生产了4天,每天生产45台,由于改进了技术,以后每天比原来增产15台,实际完成任务需几天?
11、A、B两个码头相距379.4千米,甲船比乙船每小时快3.6千米,两船同时在这两个码头相向而行,出发后经过三小时两船 还相距48.2千米,求两船的速度各是多少?
12、甲、乙、丙三人为灾区捐款共270元,甲捐的是乙捐的3倍,乙是丙的两倍,三人各捐多少元?
13、超市存有大米的袋数是面粉的3倍,大米买掉180袋,面粉买掉50袋后,大米、面粉剩下的袋数相等,大米、面粉原各多少袋?
14、甲乙两厂用同样的原料生产同样的产品,甲厂有720吨,乙厂有540吨,两厂同时生产并每天都用去20吨,多少天后甲厂所剩的原料是乙厂所剩原料的2倍?
第三篇:五数教案
课题:稍复杂的方程
(二)(P67页5—11题)课型:练习课 课时:1课时 共案复案续案补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答形如ax±b=c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用方程解答一个量比另一个量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用方程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引导法、合作法、探究法等
四、问题导入
1、解答下列方程。
6X+24=30? ?? ???4X-10=2? ?? ?? ?3.5×2+5X=37? ?? ?
2、列方程解答下列各题。一个数的3倍加12等于27。21比X的6倍少3。
五、互动合作
1、练习十二第7题。
出示第7题的主题图,问:“98.6度,没发烧”这么高的温度怎么还没发烧,你们知道吗? 学生试着回答后师述:中国用的是摄氏温度,还有一些国家用华氏温度。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
根据书上的提示,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核对。
2、练习十二第8、10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3、小结。
问:上面这几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如何解答类似的问题。学生回答后老师简要小结。
六、展示交流
出示练习十二第11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再在班上进行交流。
学生讲完后老师简要概括:(36—4a)÷8是一个除法算式,当它的结果是0时,说明被除数是0,即36—4a=0,当它的结果是1时,说明被除数与除数相等,即36—4a=8。解答这两个方程,可以利用加减法的关系,即减数=被减数—差,把4a先看作一个整体,先求出4a等于多少,再求a等于多少。
师生共同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并写答语。)
七、巩固拓展 实践运用。
(1)2004年亚洲人口约39亿,比欧洲人口总数的5倍还多4亿,欧洲人口大约有多少?(2)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队共获得32枚金牌,比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7倍少3枚,1988年中国队共获得多少枚金牌?
八、作业
练习十二第5、6、9题。
九、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方程
(二)师生共同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并写答语。)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教案 顺数与倒数 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顺数与倒数
来源:威海市二轻幼儿园 孙红晓
【活动目标】
1、学会顺数与倒数,学会顺接数、倒接数。
2、在游戏中感知倒数与顺数的规律,开拓幼儿的思维发展。
3、情感上: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
【活动难点】
学习倒数、倒接数
【活动准备】 1、1—10磁性数字卡2套、方向箭头1个
2、青蛙10个,荷叶若干个
3、相同火车头图片2个(区别:车牌号不同)
4、高楼模型1栋、1—10粘贴数字1套
5、《开火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教师自我介绍,表达认识新朋友的愉悦心情。
(二)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青蛙,及要去参观青蛙的新楼房的主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进行知识铺垫。
1.通过拍手游戏感知数量之间多1与少1的关系。
2.数字感知多1与少1的关系:如:比2多1的数是几?比9少1的数是几?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报数的方法,使幼儿初步感知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并进行小结:我们把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顺数。从大数到小数排列,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l,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倒数。
(二)教师引导幼儿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观察、感知由于方位的变化,数的顺序也会发生变化。
(三)复习巩固:
1.教师以神奇的口吻,导入青蛙,以寻找青蛙不同点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有的青蛙胸前没有数字,并启发幼儿进行按规律填数字。
2.以青蛙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从任意数起的顺数与倒数练习。
3.教师以乘坐小火车参观青蛙的新楼房的方法,导入小火车,引导幼儿对车牌号码变换方向进行观察,再次感知由于方位的变化,数的顺序也会发生变化,并引导幼儿根据车牌号的排列规律结合报数乘坐火车,以参与的形式体验、感知顺数与倒数。
4.以观察楼房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顺接数与倒接数的练习。如:住在5楼的**想到1楼的**家串门,要走哪几层楼?……
5.教师以祝福青蛙搬新家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再次进行顺接数与顺倒数的练习,如:“拍拍手,来数数,123,接着数……”(456),“拍拍手,来数数,987,接着数……”(654)。
三、结束部分
拓展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哪里有顺数与倒数,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同爸爸妈妈共同寻找、查阅资料,顺数与倒数还应用在哪些方面,下周一大家共同分享。
7的组成(数学)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文档仅供参考
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第五篇:倒数教案
倒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2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口算设疑,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口算”,并认真观察思考,看你有什么发现?
2、组织学生交流:
(1)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分子分母互相颠倒,乘积是1)
(2)乘积是1的这两个数是什么关系呢?
二、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一)自学探讨,理解意
1、谁来谈谈自己对倒数的理解。(预设:此处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2、师生共同小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3、倒数的概念中有哪些重要因素和重要词语?
(预设:此处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理解两个数、乘积是
1、互为。)
4、你是怎样理解“互为”一词的?
(预设:以两个好朋友为例让学生理解,使学生明白互为指互相成为,不能单独说×××是好朋友。也就不能说某个数是倒数。)
5、你是怎样理解“乘积是1”的?
6、互为倒数必须满足几个条件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必须是两个数,2、这两个数的乘积必须是1。)
小结: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必须是1,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7、你能说说黑板上的口算题中,谁和谁互为倒数吗?谁的倒数是谁?
生:因为()×()= 1,所以()的倒数是(),()的倒数是(),()和()互为倒数。
(此处引导学生说4句话,在进一步理解倒数意义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8、你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来吗?他说得对吗?你们怎么知道是对的?
(预设:用倒数的概念验证,把两个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1。)
9、请同桌同学互相说一些互为倒数的例子?你的同桌说得对吗?你怎么知道是对的?
(预设:如果学生在此处举出特殊数1、0,则顺着学生的想法,及时展开讨论。如果没有则在下一环节进行。)
(二)比较提问、弄清特例。
1、出示课件快速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遇到了特殊的两个数: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
2、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
3、学生汇报。
(预设: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板书:1的倒数是1。)(预设: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或者把0看作,调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后是,0做分母无意义。所以0没有倒数。)(板书: 0没有倒数。)
(同时请学生把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抄写在书上,因为新教材中没有完整的内容。)
现在,同学们对倒数的概念清楚了吗?那我可要考考大家。
(三)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快速抢答。(要求手势判断,说清理由。)和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4/5是倒数。()
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乘积是1的几个数互为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是倒数()
三、创设情境,激励求知。
1、自主探索,掌握方法。(1)想一想怎样求 的倒数?
(2)交流方法。板书: 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3)学生举例,其他同学说出该数的倒数。(4)想一想怎样求
4、、0.75、2.1的倒数。
①课件展示:怎样检验4和1/4 是不是互为倒数? 检查: 4×1/4 =1 ②用先变形,再换位的方法试着写出 0.75的倒数。
(5)同学们已经学会求一个数的倒数了,请你试着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6)请问:这个数种包含0吗?0有没有倒数呢?
所以,在同学们刚才总结的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中,要加上0除外。)
完成板书: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四、强化新知,延伸拓展
1、探究求小数的倒数的方法 你能求出0.75的倒数吗?(学生小组交流,分享成果)课件随着学生的思路展示。
总结:求小数的倒数,首先要先把小数化为分数,让后再讲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2、探究求带分数的倒数的方法。你能求出2又3/8的倒数吗?(学生小组交流,分享成果)课件随着学生的思路展示。
总结:求带分数的倒数,首先要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让后再讲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3、挑战练习
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16 1.25 0.03
五、课堂交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对同学还有没有提醒的地方?有什么好的建议与大家分享。
六、作业。
完成书24页练一练,书31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倒 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1的到数是1。0没有倒数。
《倒 数》 教 学 设 计
申 屯
左 中 心 校 玉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