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的土地》教学反思(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21:2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情的土地》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情的土地》教学反思》。

第一篇:《多情的土地》教学反思

歌曲欣赏《爱我中华》《走向复兴》《多情的土地》

教学反思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现阶段的初中音乐课,大部分学生反映没兴趣、听不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聆听了两首爱国主义歌曲,并且深切体会到合唱的意义。另外,爱国主义的熏陶,让学生对爱国有了更新的理解。但是,在教学设计方面,学生的欣赏课应该从浅显的节奏入手,应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在本课不仅体会了音乐的力度带来的乐趣,而且通过对演唱形式的了解探究,更形象体会到音乐带来的欢乐。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培养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为方向,结合多媒体设备丰富音乐欣赏的课堂,注重对本土音乐的掌握以及运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学生所反映的“听不懂”、“没兴趣”等情况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第二篇:范良民《多情的土地》教案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

欣赏《多 情 的 土 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曲家施光南;会哼唱部分

句子。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了解独唱,齐唱,轮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常见几种演唱形式的了解和体验。

难点:对作品情感的体会。几种不同演唱形式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风景秀丽的国家,作为中国人,我们十分骄傲,也十分自豪,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热爱我们的祖国。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画家,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作家,用优美的诗文,倾吐对祖国的热爱,那么音乐家呢?(对,他们就用优美的动听的歌曲或乐曲,表达他们的爱意)。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关于祖国、家乡的歌曲《多情的土地》。

二、授新课:

1、《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是一首独唱歌曲。除了独唱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演唱形式?

2、学习常见的五种演唱形式。独唱:由一人独立演唱。

齐唱: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先后模仿演唱统一旋律。合唱:两个以上声部的歌曲,每个声部由两人或更多的人演唱。领唱:由一人或数人引领众人齐唱或合唱的部分。

3、互动音乐游戏,让学生感受这五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并能正确分辩它们。

4、初听,师范唱《多情的土地》。学生思考歌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歌曲的节奏是激烈的还是平缓的?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问题,师总结。(节奏排列比较疏散,给人以自由、舒展的感觉;慢速、弱、深情的)

优美深情;

节奏平缓;

歌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乡土深切的热爱之情。

5、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多情的土地》这首歌词,诞生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一个十年里,而这期间有着特定的社会思潮和音乐思潮。1982年正值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出国热潮,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很多人因为看不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如何.因此很多人都想到国外去有的人甚至觉得只要到国外就是扫大街也比在国内呆着强。

当时词作者任志萍家里的亲戚也多次写信劝他出国深造,任志萍心里却憋着一股劲,坚信中国今后一定会好起来的。有感于这种情况,他觉得一肚子的话要说,有种一吐为快的冲动,于是拿起笔来写下了这首《多情的土地》。完稿后任志萍直接把歌词寄给了施光南由他作曲。不久歌曲获奖消息传来,《多情的土地》在获奖歌曲中获得第三名。

6、介绍歌曲的曲作者

施光南:1940年出生于重庆,他是新中国培养出的新一代作曲家。他勤奋进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上百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其中,《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多情的土地》等深受群众喜爱。可是,施光南先生英年早世,48岁就离开了我们。

6、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情感。

7、完整的聆听《多情的土地》,学生小声跟唱。

师:从情绪上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你是怎么划分的?(小组讨论,生交流)

师总结:乐曲开始到“这河叉山脊”是歌曲的第一部分,它主要用叙述的口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剩下是第二部分,这部分的音乐情绪要比第一乐段要强烈,每个乐句都有力度对比。

8、欣赏由不同歌唱家演唱《多情的土地》的音乐视频。

三、拓展实践:

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片多情的土地,那就是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我们美丽的六安。下面请同学们一边欣赏美丽的六安风光一边拿出纸和笔,请你们用一副画或者写一段文字来描绘你心中的那片多情的土地吧!

课堂小结:

如今我们生活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之中,我们当然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感谢为今天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的人,热爱这片多情的土地!

第三篇: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多情的土地》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典型的抒情歌曲,要演唱好这首歌,除了要掌握并很好的运用演唱技巧外,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才是演唱好这首歌的关键。

在演唱中总体要求演唱者要用圆润醇厚的音色和饱满真实的情感去演唱。不同的情感产生不同的声音色彩。

在呈式段中,歌者是在描绘他所热爱的那片故土,如倾诉般的,深情柔美,感情真挚,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情感在前4个乐句的不断积累和层层推进之后,由“啊„„”引入的歌曲高潮,是情感积累的宣泄,情绪上应该激动~点,而两句“啊”是有强烈对比的。由于有了前面的情绪积累,第一句的“啊”是在强音上唱出的,这是情感爆发最直接的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强音也不是要声嘶力竭的高喊,在情感表达上应该是饱含内敛的高呼,也就是说要理智的投情。

俗话说:深情并不一定是激烈的。紧接着第二句“啊”则应用弱声来呼应,通过力度的对比来表现作曲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概而言之,无论怎样唱,都要在歌曲规定的情境中,以歌曲为依据来进行艺术表现,仔细分析理解歌谱,把握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通过正确的演唱技能去挖掘和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在伴奏的提示和铺垫下调动丰富的内心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歌曲所表达的真实情感传递给观众,唤起观众的共鸣,表现出完整的音乐形象,增加其艺术表现,实现歌唱品格的升华和艺术上的再创造。

第四篇:走向复兴 爱我中华 多情的土地

第三课《乐曲赏析》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主题性歌曲的多种体验互化,深化我们对不同作品内在情感体验和理解,并通过歌曲的演唱,体会作曲家融汇在作品中的真挚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希望通过本课学习,大家在体验音乐的同时,能够唤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2、【 知识与技能】 感受三首作品的风格特征,注重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的变化。能够想像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出现的先后顺序。

3、【过程与方法】为细致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及表现方法,可在聆听中结合歌唱进行,也可以结合分析讨论进行。

二、【教学重点】

词曲作者的介绍,三首作品分析,加深对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作品强弱关系处理,高音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类比法、分析、讨论与实践法。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用具。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三首作品,每次播放一个片段请同学们来分析他们的演唱形式有何不同

教师依次播放《爱我中华》《走向复兴》《多情的土地》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领唱合唱、合唱、独唱,那么国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呢,学生 教师:国歌的演唱形式只有两种一种是齐唱一种是独唱,为什么只有这两种,是因为这首歌曲是我们的国歌带有严肃性,使我们民俗组国家的象征,所以,齐唱是最好听的也是最能表现歌曲内容的一种演唱形式,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事独唱、齐唱合唱。

(二)讲授新课

1、知识介绍

教师:什么是独唱、齐唱、合唱,谁来概括一下? 学生

教师:独唱:是由一人独立演唱。

齐唱: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先后模仿演唱统一旋律。合唱:两个声部以上的歌曲,每个声部由两人或更多人的演唱。领唱:有一人或数人引领众人齐唱或合唱的部分。

2、欣赏《爱我中华》 教师:首先我们来欣赏《爱我中华》,并请同学们从音乐要素入手,他的速度、音乐情绪、分为几段、几拍子的重音在哪里?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欣赏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爱我中华》是一首4/4拍, 强拍在第一拍上,B调式。曲式结构为两段体,其中,A段(领唱部分)是全曲的主题段,B段(齐唱部分)是与A段构成对比的段落。整段音乐既跳荡又平稳,表现出一种载歌载舞的喜悦之情。C段是一个具有较强对比性质的音乐段落,此段音乐的节奏型既表现出“呼口号”的气势,又表现出集体舞的欢快和热烈。整首作品有张有弛,一气呵成。

教师:下面我们来学唱一两句,体会一下歌曲的风格,(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休止符和装饰音的运用。

(3)、控制整体音量。高音时不要喊叫,注意声音强弱对比。教师:我们在尝试一下 学生演唱

(4)作者简介

徐沛东(1954~),著名词曲作者,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美声、民族、通俗歌曲及文艺晚会主题曲近千首,出版了100多盘个人作品专辑。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三部曲,《风雨丽人》、《东周列国》、《和平年代》、《雍正王朝》、《走向共和》、《我这一辈子》、《五月槐花香》等60多部音乐作品。代表作品有:《我热恋的故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亚洲雄风》、《不能这样活》、《命运不是辘轳》、《乡音乡情》、《辣妹子》、《红月亮》、《种太阳》、《久别的人》、《爱我中华》、《我像雪花天上来》、《大地飞歌》、《踏歌起舞》、《阳光乐章》、《天地喜洋洋》、《风景这边独好》、《中国永远收获着希望》等。除以上作品均多次获得全国各类比赛的金、银、铜奖外,还有60多首的作品获全国各类大奖。

乔羽(1927.11.16—)山东济宁人。歌词:《我的祖国》、《牡丹之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思念》、《说聊斋》、《巫山神女》、《夕阳红》、《爱我中华》、《祖国颂》等歌词表达了新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因而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成为人们传唱的经典之作。《爱我中华》已载入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播种希望》已成为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校歌。《一方沃土》已成为国立华侨大学校歌。

3、《走向复兴》赏析 教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走向复兴》,同样请同学们从音乐要素入手,他的速度、音乐情绪、风格、分为几段、几拍子的重音在哪里?

教师播放音乐、http:// 学生

教师补充: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特别创作的这部《走向复兴》,歌曲曲调昂扬向上,歌词振奋人心。它被选为天安门国庆大阅兵播放的第18首歌,同时也成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压轴曲目。《走向复兴》既有进行曲的特征,又有较强烈的抒情对比,容易引起大家的共情心理。歌曲《走向复兴》正是深刻地反映了今天中国崛起过程中的时代精神,响亮地传递着民族开拓进取、激情豪迈的自信。

歌曲第一段从60年以来我们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变化,去反映60年的变化历程,娓娓写实;第二段通过抽象的方法去描述中华民族艰难的发展过程,及其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悄然转虚。在副歌部分,《走向复兴》以反复的“前进,前进,向前进”这样简洁有力同时昂扬奋发的歌词直抒自信之情,展示了国家和人民走向复兴的豪情壮志。词作者李维福希望通过两百多字去描述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历的沧桑巨变以及中华民族走过的艰辛历程。

印青 《走向复兴》曲作者印青,著名作曲家,原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委员。1971年入伍.大校军衔。从事专业创作20多年来,先后创作了1000多首讴歌党的领导、讴歌时代精神、讴歌当代军人的主旋律作品。曾创作歌曲、器乐曲、舞蹈剧、歌曲《班长》、《潇洒女兵》、《中华大家园》、《走进新时代》(深圳)、《在灿烂阳光下》(深圳)、《大江之歌》(深圳)、《凝聚》、《世纪春雨》、《江山》、《西部放歌》、《祖国,永远祝福你》、《永远跟你走》、《天路》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并多次获得文华奖、金钟奖和解放军文艺大奖。

4、欣赏《多情的土地》

教师:接下来我们欣赏一首男中音独唱曲《多情的土地》同样请同学们从音乐要素入手,他的速度、音乐情绪、风格、分为几段、几拍子的重音在哪里?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欣赏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单从歌词的字面,我们很容易判断歌曲的情感基调。要想找出最合理、最真实的情感点,需要我们深刻了解歌曲、理解歌词、分析歌词。笔者在对这首作品的分析中,将歌词第一段中“我拥抱村口的百岁洋槐,仿佛拥抱妈妈的身躯”这一句,作为情感宣泄的最直接突破口。在教学中,笔者在布置这首作品时,常常将一个思考题留给学生。即在此句的比喻中,老洋槐与妈妈的身躯有何联系,词作者为什么做如此的比喻。我们知道,老槐树的树干干裂僵硬,而妈妈的身体在孩子的内心里永远是最温暖亲切的。要想对此比喻做出合理的分析,需要我们对此句歌词做出合理生动的情境设置。

说起来这歌词的出炉还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1982年正值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出国热潮.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很多人因为看不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如何.因此很多人都想到国外去有的人甚至觉得只要到国外就是扫大街也比在国内呆着强..到底出国还是不出国任志萍也反复琢磨了一阵但最终他决定不出国了自己生长在中国尽管这里并不是很富裕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如果要自己离开这片土地的话心里会觉得非常难过.有感于这种情况他觉得一肚子的话要说有种一吐为快的冲动于是拿起笔来写下了这首《多情的土地》.完稿后任志萍直接把歌词寄给了施光南不久歌曲获奖消息传来《多情的土地》在获奖歌曲中排在第三名.在他创作的近千首的歌词中《多情的土地》《心愿》《远方书信乘风来》《驼铃》等作品有着广泛的影响.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并欣赏了三叔个去,题材各不相同演唱形式个不想同,希望通过本节课同学们对于演唱形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不同曲目的欣赏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演唱形式,学生收获很大,但是教师在时间上的安排还需要有所调控。

第五篇:多情柳永

多情柳永

关键词:

柳永

多情

离情别苦

婉约词

中文摘要:柳永是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一生之中创作的很多词都体现出了离情别愁的感情,将一个个离别的画面生动灵活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仕途的坎坷、生活的潦倒,使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进而沉溺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从此以后他不断地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找寻寄托,这也成就了今天如此多情的柳永。

柳永是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一生之中创作的很多词都体现出了离情别愁的感情,将一个个离别的画面生动灵活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词达人意,意现于词。这种感情主要体现在柳永最著名的词《雨霖铃》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在这一句中采用铺叙衍情法,将整个送别的场景、过程,以及别前、别时、别后的环境氛围和人物的动作、情态、心绪,都细致的描绘和刻画出来。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即景言情,情由景生,抒情中含有叙事情和隐约的情节性,这种特点在他的很多词中都有具体的体现。

这首词的下片中讲到:“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深刻的道出了柳永对于离别的苦涩之情。自古多情的人便多愁善感,离别更搅动他们心中的哀伤,更何况恰恰又正值冷落索然的清秋时节,自始就敏感多情的柳永怎么能够承受的了心中的这般痛苦折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与歌妓的深切的朋友情谊,将离别的场面刻画的更加淋漓尽致。词人此时满心的伤怀,唯有借酒消愁,可是自古李白就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体会,今天的柳永又怎么会不了解这样的事实呢?尽管酒醒以后还是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一丝杨柳,更能够看出柳永是多么的不舍,而此时天上的月亮就像地下的人一样,不能两全,岂不更令人满心悲伤?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知己永远都是知己,尤其是红颜知己,甚至是富含了很浓的感情的知己,柳永与这位歌妓之间的感情,已经很深了,所以柳永一直想如果到了远方,如果没有这样一位知己在自己的身边,那么又有谁能够了解自己心中的喜怒情感呢?可见,此去实在是令柳永一时无法接受。

《雨霖铃》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柳永这种落魄文人的痛苦,非常的真实感人,他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和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从表面上来看,柳永对于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叛逆精神。其实这只是他失望之后的牢骚话,其实他的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鱼如水》中,一方面说“浮名利”;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

但是再度的失败,使得柳永真的有些愤怒了,于是他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中。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本身就是婉约派的柳永,似乎更加不断的运用自己的专长,屡屡创作出婉约派的经典之作。柳永是婉约派的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可见柳永在词坛的多情已经是很有名的了,之后又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当时柳永的词就像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

虽然柳永的词凄婉缠绵,常常描写儿女情长,但是却不靡靡。他的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以至于“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虽然有花间词派遗风,却更加的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柳永扩大了词境,佳作很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在《蝶恋花》中写道:“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危楼上的柳永,由近及远,本身多情的他,在感受着春风的那一刹那,突然生出一缕难言的春愁,凄然之感顿时涌上心头。“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孤独的远眺,默默的等待,无人理会的无奈。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这一句和《蝶恋花》中的愁苦解脱的方法是相同的,古人爱好借酒消愁,似乎只有酒精才能够使得眼前的失意暂时隐藏,他们也宁愿得到这暂时的解脱,先不去理会酒醒以后的状况如何。

最后柳永用这首诗的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词郑重的点出了这首词的重点,也是柳永写这首词的目的“为伊消得人憔悴”,原来还是只为“伊人”,所以自己内心才会有无限的感伤,但是虽然明知希望不大,但是还是坚持不懈。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众多诗人词人中唯一一位肯为妓女歌姬写词的人,也正是有了和这些女歌妓的深厚的感情,于是才有现在的多情词人。

诗词文坛的作者都各有千秋。柳永的多情在宋词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多情的柳永,将婉约诗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文学》郭兴良,周建忠主编;

《宋词的美丽读法》徐磊著;

《宋词赏析》沈祖棻著;

柳永词赏读作者:(宋)柳永 著;谢桃坊 导读,柳永赵长征 编著

下载《多情的土地》教学反思(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情的土地》教学反思(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走向复兴》

    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走向复兴》 教学内容: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和《走向复兴》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和《走向复......

    《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走向复兴》(大全5篇)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和《走向复兴》 教具准备:钢琴、电脑、投影仪、MP3音乐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爱我中华》、《......

    多情的秋天教学设计

    《多情的秋天》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热爱继承古文化遗产,热爱生活 知识目标:欣赏诗词文化中蕴涵的秋天的美;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读书方法的学......

    神圣的土地教学反思

    神圣的土地教学反思 神圣的土地教学反思1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

    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

    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1 端木蕻良是东北流亡作家群的重要成员。这个创作群体包括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者,除了端木外,还有萧红、萧军、......

    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

    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作者借回忆自己的故乡的景物,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抒发要收复故土的愿望。那些形式都只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情感而已。我顿悟只要能感受了作者的喷......

    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

    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 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1 端木蕻良是东北流亡作家群的重要成员。这个创作群体包括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者,除了端木......

    《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

    《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 《土地的誓言》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 对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