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银杯说课稿

时间:2019-05-13 21:4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歌曲银杯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歌曲银杯说课稿》。

第一篇:歌曲银杯说课稿

《银杯》说课稿

陇西县乔门乔门学校

刘荣栋

一、说教材

歌曲《银杯》是一首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一首短调民歌。歌曲为C大调,四四拍。曲调婉转、流畅、动听。歌中渗透了蒙古族的朴实豪爽又透射出蒙古人开阔的胸襟。每当节日聚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把握,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的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难点:把短调的含义贯穿教学过程中,从而了解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唱出蒙古歌曲的风格特点。

二、说教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以激趣诱导、体验学习、情境练习等方法,体验蒙古的民族音乐、舞蹈及有关风土人情,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学习和继承蒙古族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拓宽学习的视野。并能进行一些创新,培养学生即兴创造的能力。养成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让学生感受“美”,上课一开始,就演奏了《牧民新歌》的引子和慢板,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些蒙古族风土人情的图片,介绍马头琴的相关知识以及声音片段,让学生在观看中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与本课学习有关的文化,同时也建立起学生与我的人际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漫谈蒙古族,然后播放多媒体,是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民族,拓展学生的知识。

(二)聆听歌曲

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学会听。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逐步拥有音乐的耳朵,是我们音乐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为学习歌曲设计了聆听歌曲、体验感受的环节,分为:

1、初听全曲,整体感知。使学生从歌词和音调两方面来感受歌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视唱简谱

3、深入聆听,体会情感。

(三)学唱歌曲

节奏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节奏,我用合唱指挥图示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加强学生对节奏的掌控。视唱歌谱,为了能唱准旋律,我特意用音节韵律操来练习学生对音准的把握。解读歌词,把歌词带入歌谱中试着演唱模唱歌曲,最后完整的演唱歌曲《银杯》。

(三)课堂拓展,欣赏不同版本的《银杯》。使学生再次获得审美体验,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

四、说教学效果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在上课伊始,我带着学生一起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和陌生感,在欢快、轻松的音乐中自然而然的溶入到蒙古族音乐的氛围中来,在“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结尾用视频、分组合唱、不同版本的欣赏,在初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通过影片、感知的方式再现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欢迎客人的热闹场面,增强音乐表现力,激起对其音乐文化的喜爱之情,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总之,通过这一节课,我希望学生带走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还有美的感受和潜移默化中获得的终身学习音乐所必须的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当然,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不足,本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及同仁们批评指正。

第二篇:歌曲《银杯》教案

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 歌唱《银杯》、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白庙乡中心校 郭峰亮

(第一课时)

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的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重点:

1、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课部分:

营造氛围 课件播放: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视频,老师与学生一起欣赏。欣赏后问:演唱者是谁?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回答:德德玛 蒙古族

1、介绍《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曲作者:阿拉腾奥勒,内蒙古通辽市人,1968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原一级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原理事,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主席,内蒙古音乐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

演唱者:德德玛,内蒙古额济纳旗人,中国著名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现为中国国家一级演员,内蒙古德德玛音乐艺术专修学院院长。被誉为“草原上的夜莺”。1979年,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使她红遍大江南北。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诗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草原美景:绿草如海、鲜花烂漫、碧水清波、晚霞夕照、彩蝶纷飞、百鸟歌唱、毡包犹如白莲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犹如珍珠撒„„这就是蒙古族人民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更是牧民双手托起的幸福大厦。

2、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的特点,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

3、聆听德德玛的音色,感受女中音歌唱家的演唱风格。

师:同学们好,刚才我们欣赏了古草原的祝酒歌曲,现在让我们一起和草原的牧民一起共同来欢庆节日,请听歌曲《银杯》。

二、《银杯》歌曲教学

1、完整地聆听范唱,观看歌曲录像《银杯》。

2、复听,跟音乐按节奏读歌词。

3、在感受、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注意控制歌曲的节奏、速度及旋律中的大跳。

4、随琴轻声演唱旋律。

5、随琴轻声演唱歌曲。

6、有感情演唱歌曲,表现出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情感。

7、模拟蒙古族同胞唱酒歌时,要注意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如:敬酒、唱酒歌时,要把酒杯举至头顶;客人要恭敬地接过酒杯并把酒喝干。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银杯》,还欣赏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族舞蹈-小骑士》。在音乐中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热情奔放性格与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六、结束课堂

第三篇:银杯_说课稿

《银杯》说课稿

说教材

歌曲《银杯》是一首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一首短调民歌。歌曲为C大调,四四拍。曲调婉转、流畅、动听有浓郁的蒙古族民歌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等特点。歌中渗透了蒙古族的朴实豪爽又透射出蒙古人开阔的胸襟。每当节日聚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教学目标:

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把握,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唱《银杯》这首歌,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和热情好客的嚎爽之情。

2、音乐素养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学会听辨乐段,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蒙古民歌及了解相关文化,使学生喜爱蒙古民歌,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点:感受、欣赏歌曲《银杯》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及特点,听辨乐段。说学法

根据音乐新课标,我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得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自悟探究、自主练习、自信表演等学习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它所蕴涵的内容本身很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

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说教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以激趣诱导、体验学习、情境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参观那达慕盛会——游玩草原——篝火晚会”等一系列图片展示中,体验蒙古的民族音乐、舞蹈及有关风土人情,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学习和继承蒙古族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拓宽学习的视野。并能进行一些创新,培养学生即兴创造的能力。养成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说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让学生感受“美”,上课一开始,我会跳一段蒙古族舞蹈,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再引入蒙古族的音乐与舞蹈相结合,让学生领略蒙古族文化的美。一堂好课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些蒙古族风土人情的图片,介绍马头琴的相关知识以及声音片段,让学生在观看中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与本课学习有关的文化,同时也建立起学生与我的人际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漫谈蒙古族,然后播放多媒体,是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民族,拓展学生的知识。

(二)逐层聆听

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学会听。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逐步拥有音乐的耳朵,是我们音乐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为学习歌曲设计了聆听歌曲、体验感受的环节,分为:

1、初听全曲,整体感知。使学生从歌词和音调两方面来感受歌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听辨乐段。引导学生从速度、音区、力度、节奏上听辨并感受歌曲两个部分的内涵及情绪。

3、深入聆听,体会情感。通过介绍蒙古人民与草原的密切关系,深入聆听,启发学生体会情感在歌曲中的表现。

4、感受风格,作曲练习。感受风格,学习致用,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三)学唱歌曲

节奏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演唱歌曲,我拿出歌曲中出现的较难的节奏让学生进行练习

试唱歌谱 随教师伴奏或多媒体课件以视唱为主,难点乐句可用跟唱法 完整的演唱歌谱 自由的朗读歌词 把歌词带入歌谱中试着演唱

模唱歌曲 当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后,引导学生轻声跟唱歌曲,使学生再次获得审美体验,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

老师给与纠错和指导 完整的演唱

(四)丰富体验 学习蒙古族问候语

创设情境,随着音乐进行与蒙古族有关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分成小组,请学生模拟并展开想象。模拟在蒙古包中宴请亲朋好友,按照蒙古人民的风俗和礼节,相互问候并演唱酒歌——《银杯》一起跳起蒙古舞蹈。营造全员参与的气氛,注重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音乐舞蹈所表现的奔放情绪。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最后完整的演唱歌曲《银杯》

五、说板书设计 银杯

一、说教材

二、说学法

三、说教法

四、说教学过程 蒙古族的问候语 节奏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教师总结的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蒙古族歌曲《银杯》大家都唱得特别好,我们也一起了解了一些蒙古族风情的特点,一起唱起他们的酒歌,跳起好看的蒙古舞,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我们生活在一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里,悠久的民族文化使我们每个民族都拥有独特的一面,比如说每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服饰,比如说我们哈尼族的牛皮大鼓,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才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老师想在座的同学们也一定有少数民族吧!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去发现就一定能看到他们的美。下课以后同学们一定要去了解一下自己民族的特色特长,然后很好的传承下去。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所以我们每个民族都一定要团结在一起,共同进步,一起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同学们要认真的学习好文化知识,钻研科学技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四篇:银杯《说课稿》

《银杯》说课稿

一、说教材 : 歌曲《银杯》是一首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一首短调民歌。歌曲为C大调,四四拍。曲调婉转、流畅、动听,有浓郁的蒙古族民歌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等特点,歌曲内容展现了每当节日聚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旋律渗透出蒙古族的朴实豪爽,又透射出蒙古人开阔的胸襟。

二、教学目标:

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把握,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唱《银杯》这首歌,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和热情好客的豪爽之情。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学会听辨乐段,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学会用模仿的唱法表现歌曲中蒙古族韵味的旋律曲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蒙古民歌及了解相关文化,使学生喜爱蒙古民歌,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三、教 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欣赏歌曲《银杯》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指导学生进行歌词创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及特点,听辨乐段。会唱且理解前倚音、后倚音,下滑音等相关乐理理论知识,并能理解掌握,从而在歌曲的演唱环节上表现和运用。

四、说学法

我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得过程,音乐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相互合作为基础,营造轻松愉悦的坏境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环境中学会歌唱全曲,并能理解歌曲要表达的内在涵义。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自悟探究、自主练习、自信表演等学习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它所蕴涵的内容本身很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掌握音乐审美能力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尽量的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五、说教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以激趣诱导、体验学习、情境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参观游玩草原——欢迎宾客——聆听歌曲感受氛围——理解歌词含义——设身处地想象身处蒙古草原——敬献客人哈达”等一系列环节中,体验蒙古的民族音乐、及有关风土人情,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继而采用模仿的方法,演唱学习蒙古族民歌,表现蒙古族有别于汉族的乐曲特色。最终使学生理解、学习和继承蒙古族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拓宽学习的视野。明白蒙古族歌曲与伙我国少数民族歌曲在我国文化底蕴中重要的作用以及强有力的社会地位。最后,在拓展环节上,指导学生对歌词进行一些创新,培养学生即兴创造的能力,养成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让学生感受“美”,上课一开始,我演唱一段蒙古族民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再引入学生对蒙古族的印象,从而导出今天的课题,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介绍蒙古族的生活习俗和特色,让学生领略蒙古族文化的美。

2.一堂好课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些蒙古族风土人情的图片,介绍马头琴、蒙古包、大草原、烤全羊等蒙古族典型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观看中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与本课学习有关的文化,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漫谈蒙古族,然后播放多媒体,是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民族,与此同时也建立起学生与我的人际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逐层聆听

均衡发展强调,各科内容要安排合理,均衡发挥其作用。并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学会听。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逐步拥有音乐的耳朵,是我们音乐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然后再去引导学生学唱,继而表达,最终理解掌握。因此,我为学习歌曲设计了聆听歌曲、体验感受、学唱表达的环节,分为:

1.初听全曲,整体感知。使学生从歌词和曲调两方面来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情绪特点。

2.再次聆听,听辨乐段。引导学生从速度、音域、力度、节奏上听辨并感受歌曲两个部分的内涵及情绪。

3.深入聆听,体会情感。通过介绍蒙古人民与草原的密切关系,深入聆听,启发学生体会情感在歌曲中的表现。学生可以在此环节小声跟唱,熟悉旋律,为下面学唱环节做准备。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的演唱,并使用标准音“la”进行歌曲模唱,这一环节的作用是使学生能尽快的进入到歌唱状态,开喉是教学常规环节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七年级学生处于变声期的时候,对于喉咙,教师要有意识的保护。

2.倚音及下滑音的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演唱歌曲,我拿出歌曲中出现的较难的节奏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重点讲解以及示范,指导学生跟随教师自主练习、反复练习,从而解决歌曲难点。

3.试唱歌谱,随教师伴奏或多媒体课件以视唱为主,难点乐句可用跟唱法完整的演唱歌谱,自由的朗读歌词,把歌词带入歌谱中试着演唱

4.模唱歌曲当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后,引导学生轻声跟唱歌曲,使学生再次获得审美体验,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老师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给与纠错和指导 完整的演唱

5.解释歌词中不熟悉的语句,讲解相关涵义,便于学生更准确的掌握和理解歌词要表达的含义,并配合多媒体音频的使用,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歌唱表演中,理解歌曲的情绪内涵。

6.指导学生进行歌词创编,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掌握歌曲的旋律,在歌词的理解上也加深了了解与巩固。

(四)丰富体验 学习蒙古族问候语

创设情境,先讲解蒙古哈达的作用与意义,然后指导学生随着音乐进行与蒙古族敬献哈达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学生模拟并展开想象,模拟在蒙古包中宴请亲朋好友,按照蒙古人民的风俗和礼节,营造全员参与的气氛,注重学生的体验,完整演唱歌曲《银杯》,巩固熟练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音乐所表现的奔放情绪。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兴趣和喜

六、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教师总结的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蒙古族歌曲《银杯》大家都唱得特别好,我们也一起了解了一些蒙古族风情的特点,一起唱起他们的酒歌,跳起好看的蒙古舞,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我们生活在一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里,悠久的民族文化使我们每个民族都拥有独特的一面,比如说每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服饰,比如说我们哈尼族的牛皮大鼓,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才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老师想在座的同学们也一定有少数民族吧!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去发现就一定能看到他们的美。下课以后同学们一定要去了解一下自己民族的特色特长,然后很好的传承下去。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所以我们每个民族都一定要团结在一起,共同进步,一起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同学们要认真的学习好文化知识,钻研科学技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五篇:歌曲银杯教学反思

歌曲银杯教学反思

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演唱歌曲,并感受到了蒙古族歌曲的韵味和旋律特点,教师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本单元是让学生知道蒙古族,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的音乐。在本节课的内容上,我选择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银杯》两首歌曲。

一、听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这首歌曲听了两遍,师生演唱一遍。第一遍听,让学生听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赞美草原的,学生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说一说,第二遍听,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情感,歌曲情绪悠扬、抒情,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第三遍,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带有视频画面的歌曲,让学生随着唱一唱。在几遍的听赏与学唱中,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学唱歌曲《银杯》

在学习歌曲环节中,通过多次的聆听——感受——表现,进而学会歌曲。第一遍聆听,让生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这是需要教师在学生聆听中用手势提示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起伏的特点,在引导学生演唱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呼吸,尤其是一字多音处的大跳音程,这也是歌曲的难点处,教师要用手势带唱,为了更好地体会蒙古族歌曲的特点,我再次范唱,让学生听一听,歌曲的哪些地方民族风味特别浓,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学生会说出如一音多字的运用,旋律中的大跳,及装饰音的加入等为歌曲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味。这也是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歌曲的教学中。

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演唱歌曲,并感受到了蒙古族歌曲的韵味和旋律特点,教师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本节课的不足:首先,教师对歌曲的难点处预设不够,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四句,但歌曲气息不容易把握,切分音及一字多音处的演唱还有部分同学唱不准。其次,教师的讲解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在教学环节中,有拽着学生学习的痕迹。相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主动性不强。教师个别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充分地备好课,做好预设。

下载歌曲银杯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歌曲银杯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歌曲《银杯》教学设计

    歌曲《银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地演唱。 3、体验蒙古族......

    歌曲银杯教学反思[共五篇]

    歌曲《银杯》教学反思 周高钧 本节课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演唱歌曲,并感受到了蒙古族歌曲的韵味和旋律特点,教师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本单元是让学生知......

    银杯教案

    《银杯》 一、教学目标: 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基于对教材的......

    《银杯.牧歌》

    七年级音乐《银杯》.《牧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完整演唱《银杯》及学唱《牧歌》大体旋律,了解民歌含义, 长调与短鲷区别,在演唱歌曲过程中,能够学习掌握长调......

    《银杯》教案

    《银杯》教案 学习目 标 通过体验、模唱、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学唱歌曲,用欢快、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银杯》,了解蒙古短调歌曲的调式......

    《拾豆豆》歌曲说课稿

    《拾豆豆》是小学音乐课本第五册第七课的歌曲,它是一首由山西名歌改编的儿童歌曲,它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歌曲活泼而富有情趣,以诙谐的音乐语言及民谣式的歌词,描绘了农村的......

    《歌曲拉拉钩》说课稿

    《歌曲拉拉钩》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班音乐:歌曲"拉拉钩"。这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生动的描写了两个小朋友之间因发生了矛盾,从生气到和好又高兴起......

    第三单元 银杯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 教学年级:七年级上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了解民歌特点及民族五声调式。 2、学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