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政治课应追求美的教学过程
思想政治课应追求美的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36-02
我曾经读过的一则小故事: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很远的一座名山去游览。据说,那座山风景如画,美丽醉人。许多年后,他们相遇了,他们发现那座山太遥远了,他们就是走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竭尽全力向那座山奔跑,结果什么都没看到,太叫人失望了!” 苏格拉底却说:“这一路不是有很多美妙的风景吗?难道你都没注意到” 拉克苏一脸尴尬:“,我只朝目标靠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风景啊?”“那就太遗憾了!” 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美景。”
苏格拉底的话寓意深刻,对过程的忽略是人生易犯的一大错误。没有旅游过程的美景哪有旅游美好的结果。过程和结果是唯物辨证法的一对重要范畴,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教学要关注教学过程,关注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一堂优质课的感语与收获
1.1富有时代气息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美。教学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教材的重点、难点,都将在这里由师生共同探讨、解决。教学过程的结构美,在于教师创造性地把教学过程整体化,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紧紧相扣、相得益彰。
比如对于《世界文化多样性》这节课,某位教师上课时他巧妙构思,有创意把整个教学过程创设成:第1集畅游上海世博,你言我语,感受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第2集欣赏上海世博各国民族舞蹈大比拼,你言我语,评辩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第3集展示上海世博中国国家馆设计创意方案,你言我语,说说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意义、原则。这种课堂结构形式,象连续剧般,始终牵动着学生好奇、探究的心理,问题层层递进,思维逐渐深入;既有整体感,又环环相扣,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文化生活》课的思想美、人性美、文化美、艺术的美。这种视角独特、新颖的情境选择、设计及在课堂上的恰当运用,产生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2挖掘教材的素材美,激活学生的智慧之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善于挖掘教材中美的内容,以学生熟悉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形式展现出来,努力将抽象的理论进行形象化,使学生的思维在生动、形象的基础上进行。从而达到理性思维和形象美的统一。
例如第1集畅游上海世博,“你言我语:感受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采取学生导游的方式,全班分成五个小组,每一小组推一名“导游”带队旅游一个大洲的一个国家馆,在“导游”借助多媒体、进入情境生动表演。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的民族节日和世界文化遗产尽显课堂之中。我们坐在课堂就可以领略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韵味。
旅游期间不时有同学向导游发问,由于有的问题比较难导游出现语塞,老师就当亲友团成员给予温馨提示或客串一把。学生收集的资料十分丰富,他们的表现十分活跃,及具智慧,也开阔教师的视野,师生共同成长。
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生命自身的体验,学生经历了探求的过程,走过了寻求答案之路,体验和追求本身就孕育一种成功。因此,课堂教学不只是一门“文化知识课程”,更是一门“生命体验课程”。
1.3创造教学语言艺术,展示思想政治课内容的真之美、善之美。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凸显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第2集“欣赏上海世博各国民族舞蹈大比拼,你言我语,评辩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老师情趣盎然的表述民族舞蹈多样性和差异性,入木三分的分析民族舞蹈世界性和民族性,睿智严谨的概括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教学语言难道不是一道课堂上充满想象迷人的流动风景。
1.4生成美的思想,突显思想政治课学习主体的探究美。课堂应是产生思想的地方,是一条流动的思想之河。
评辩: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灭佛”行动,为何会遭到全世界的反对?这一问题探求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热爱劳动人民,重视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培养。培育学生的道德智慧,成为“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
1.5多彩的创意比拼,体现思想政治课学习主体合作美。第3集 “展示上海世博中国国家馆设计创意方案” 你言我语,说说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意义、原则。
向学生征集“上海世博中国国家馆内展示设计创意方案”的活动,教育不在于能告诉学生一个真理,而是善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真理。在学生动脑动手的设计中,他们认识到在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6点睛之笔的小结为教学添彩。本课小结短小精悍,不失智慧。如:人类原始,祖宗各别;文化多元,势在必然。最后用孔子生动的语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上海世博远道而来的千姿万态,精彩纷呈世界文化作结束。令人回味、遐想。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就一个字“美”,美在那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观,美在那课堂有灵魂,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师生互动的教学风格、科学创新的教学结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它们一起构成一幅幅课堂教学亮丽的风景,处处闪烁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光芒。
2.美化教学过程的策略
2.1转变教学观念,这是美化教学过程的前提。教学观念是教学实践的先导,美化教学过程要先转变教学观念,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积极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树立师生皆有收获的教学效果观,并在教学相长,互动交流中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2.2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这是美化教学过程关键。
2.2.1用心思考,精心设计。首选,新课程呼唤教师对原创的提升,教学设计要体现“一种革新”,备“课”要依据课程标准,要心中有教材,跳出教材,要对教材进行改编、选编、选用、活用,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备“人”要目中有人,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学习需求、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个体差异等,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的教学设计。
其次,教学设计要体现“四种价值”,即德育价值、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创造价值。
最后,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挑战性、个性化、生成性的特点。
2.2.2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法原则,采用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例如,采用课堂内外结合,时事热点和国际国内大事追踪、讨论、评述,运用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模式,来高质量实现教学任务,高品位的实现教学宗旨。
3.要让教学成为艺术,这是美化教学过程亮点
这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融入一点生活味,添加一点兴趣味,渗透一点思辩味,突出一点创新味,点缀一点艺术味,充实一点人文味”,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去询问、去发现、去追求。
3.1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利用多媒体来精心创设生活情境、兴趣情境,创设一个让学生“激动”的课堂气氛围。
3.2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去面对学习中的疑问,提供一种让学生思维“心动”的机会,要记住,留有思考空间。思想一定要在自己学习的“阵痛”中产生出来的,这样才有价值,才能真正体会到受教育的快乐,才能对其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3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艺术地运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营造积极民主课堂气氛,搭建一座让学生用知识“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动”起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共享和谐教学。
3.4要艺术地人文地运用课堂点拨和课堂评价机制,形成师生双边心智对流,其乐融融,共享教学发展。
3.5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美化教学过程保证。
老师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达到了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感赢得情感、以思想影响思想、以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效果,课堂里都流淌着激情的诗韵和激昂的歌律。
任何事物或任务的完成都有其本身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规律,任务是通过过程而实现的。教学任务也同样如此。
第二篇: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追求美的教学过程(本站推荐)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追求美的过程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教研室
张志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政治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考试看分数的功利观仍未改变。许多教师骨子里还是更侧重于学生对知识、题型的熟练掌握情况,很少关心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悟,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还严重存在。
一、关注教学过程就是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的能力发展、素质提高是需要过程的。这使我想起了曾读过的一则小故事: 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分头到很远很远的一座名山去游览。据说,那座山风景如画,美丽醉人。许多年后,他们相遇了。他们发现,那座山太遥远太遥远了,他们就是走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竭尽全力向那座山奔跑,结果什么都没有看到,太叫人失望了!”苏格拉底却说:“这一路不是有很多美妙的风景吗,难道你就没有注意到?”拉克苏一脸尴尬:“我只朝目标靠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美景!”
苏格拉底的话寓意深刻,让我回味不已。是啊,对过程的忽略是人生易犯的一大错误。一桌丰盛的菜肴,有谁去了解它的来历?一首优美的曲子,有谁知道作曲家背后的付出?一声婴儿落地的哭声,有谁懂得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没有长久的过程,就不会有可口的菜肴,就不会有动听的曲子,就不会有人生第一个美妙的音符。
过程体现结果,过程为结果服务,过程为结果生存。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统一的过程。教师关注教学过程,才会创造出美丽的课堂风景,才会有学生的奇思妙想,才会使学生流连往返;关注教学过程,才会想方设法是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欣赏教学过程,才会有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才会有智慧的火花产生;关注教学过程,才会让学生获得探索知识的经历和体验。
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又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经历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所以,我们要重视教学过程,要追求美的教学过程。
二、美化教学过程的策略
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听一堂好课就像欣赏一幅名画,心旷神怡;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教学过程美在哪里呢?那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师生互动的教学风格、行云流水的教学结构、春风化雨的教学方法、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课堂风景线,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如何使教学过程如诗如画呢?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用心去思考
运筹帷幄,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只有用心去思考,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才会处处有风景、处处有智慧。因此,教师必须:
1、精心设计。这是创造美的教学过程的前提。首先要心中有“书”。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深刻领会课改理念和教材编写意图,既要准确把握 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其次要目中有“人”。教师要关注学生,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和能力状态;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与问题,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学习需求,分析学生的个别差异。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次,美化教学过程。在吃透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精心选择教学素材、设计有思维梯度的问题,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并注意给不确定因素留下足够的空间,使教学过程富有条理性、生活性、时代性、生成性。重点考虑可以怎样教,应当怎样教,还可以怎样教,反复权衡利弊得失最后确定出最佳方案。最后,还要反复推敲课堂用语,使自己的讲话富有美感、动听、令人入耳入心,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处变不惊。
2、勤于反思。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梳理自己教学的成败得失,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用心思考是教学过程产生美的前期条件。
用爱去点燃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的爱像冬天的阳光,温暖着学生,像春天的细雨,滋润着学生,教师的爱能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智慧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心中有爱”是教师的最高境界,教育的全部真谛就是爱。爱是教师最神圣的品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爱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首先要敬畏学生。教师走下神坛,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处处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其次要艺术沟通,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读懂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再次发掘精彩。教师要练就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发扬广大,使学生常有愉悦的学习体验,从而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用情去感染
没有感情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用情去感染学生,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上,教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课堂氛围充满民主、平等与和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春风满面,激情四射,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引领学生享受思想品德课的神韵之美。
例如,有位老师上《换个眼光看老师》,课堂小结时,他充满深情地说:这堂课上,我们讨论了身边的老师。其实从古到今,普天之下,有许许多多的教师,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人类文明的火炬。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到斯霞的“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他们抱有希望,学生就会像所希望的那样进步”;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韩愈的《师说》,从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教师都发挥着无可代替的作用。他们有的为学生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有的为学生奉献了毕生的智慧,有的甚至为学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无论他们是名满天下,还是默默无闻,教师,应该得到全社会去理解和尊重!充满深情的教学语言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更深入理解了“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尊重和理解我们的老师”的内涵。
用趣去激发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乐之”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作为教师的重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 2 容将鲜活的时政热点、学生的生活情景、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影视作品、故事、散文、诗歌、小品等教学资源引入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中求知,在求知中得趣,就能使自己的教学进入“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最高境界。
例如,还是上文的那位老师在执教《换个眼光看老师》时,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他走进教师后对同学们说:上课之前,程老师给我们班同学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请大家看电子相册。他还起了个和亲切、温馨的名字“我们和我们的老师、我们是幸福一家人”,一下子就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学生看到了自己、同学、老师的生活趣事,笑得合不笼嘴。程老师顺水推舟问:大家笑得很开心啊,看来今天的这份礼物还真是带对啦。看了这段电子相册,大家为什么会笑的那么开心啊!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他然后说: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我们的老师开始。这位教师的精妙的导语设计,使学生情趣盎然,对所学内容充满了期待。
用疑去诱导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心存疑惑,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引导学生步入“心求通而未得意,口欲言而未能之”的境界,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动下,产生积极探究的行动,获得成功的快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课堂上,教师若能把握好展示问题的时间,创设诱人深思的问题情境,形成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质量大有益处。
例如:在讲“跨越代沟”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人说:“世上有种结难以解开,它叫心结;世上有扇门难以打开,它叫心扉;世上有条沟难以逾越,它是代沟。”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体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却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亲密无间。可能许多同学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与父母的隔阂?又是怎样来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跨越代沟,学会与父母沟通”。设置这样的问题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带着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就是一个过程,同样是一节课,不同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差别。所以,我们政治教师应该追求美的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才富有生命力。
第三篇: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本人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回顾几年来的工作经历,感受颇深。下面是我对中学政治教学的认识和看法。
1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特殊位置,决定了他不仅仅是对学生“授业”,更重要的是“传道”。要想成为学生亲与信的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个人的人格魅力。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大量背景材料的基础上,精通教材,熟知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教学新手段,运用教学新方法,研究思维训练新形式。并且要注意营造一个充满情感的教学环境,以达到政治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最佳效果。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能以昂扬的精神风貌、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动作把学生的心固定在课堂上。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从思想上要相信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所以,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
当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使学生乐学。
3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与政治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将可以提高政治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以影视显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对象,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政治课教学,使政治课的德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三政治常识有关“一国两制”的内容时,我截取了“中英政权交接仪式”和“中葡政权交接仪式”的片断,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了当时香港、澳门回归时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作为结束来教育学生: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未最终完成,每个学生现在都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大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
4紧扣时代潮流,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是听得津津有味,而当政治教师照本宣科,内容陈旧时,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在思想政治课中应有所体现,但教材本身不能“朝令夕改”,应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那些具有时代气息又极其典型的热点材料补充到课堂中,以丰富教学内容。比如,我在讲到“爱国情操”这一问题时,就把奥运健儿取得的成绩引入课堂,特别提出了女排和刘翔的拼搏精神。这样可使学生感到事例真实可信,又富有时代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既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又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了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创新的课程,是在教育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综合实践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成长,在参与和合作过程中溶入社会,在认识自我和重塑自我中发展并成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任务要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高中政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只要遵从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四篇: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
献县教师进修学校李明兰
[摘要]: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使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形成的“副课”意识使得政治教学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搞好政治教学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政治教学 观念 方法
本人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中,有自豪成功之外,亦有遗憾失败之笔。幸好酸甜苦辣都有营养,使我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也形成了对政治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和看法。
作为政治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本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政治被认为是“副课”而得不到重视。如果说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只是教材上的原理和知识以应付考试,那政治确实是“副课”。我们常说:先成人后成才。政治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政治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国内外形势等,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习政治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学好各科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哲学为其他学科提供方法论指导,没有一定方法论指导的实践都是盲目的实践。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本学科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否则,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不是一个教育者。
二是备课。细致和充分的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备课一般都按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三个环节来进行。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备大纲(课程标准)能使教师了解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掌握好这些教学的层次和要求,并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落实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备教材主要是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教学内容、重点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备学生这是备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怎样的教法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能力,教师要尽可能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上的差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备课时,教师要注意扩充教材。政治课实践性较强,时代性鲜明,但教材中的事例材料往往滞后。因此,备课时选取最新的一些时事政治找学生们关心的热点、爱听的话题、离他们感觉较近的事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还能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书本知识的结合、迁移、拓宽和加深的能力。当学生发现社会需要与所学知识的直接联系,让他们自然感受到今天在学校的学习就是为未来服务社会的准备时,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三、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充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早以明日黄花。因为这种“我讲你听”的“告诉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
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个人认为:
首先,从思想上要相信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过去“填鸭式”、“注放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导致现在,当新课程改革扑面而来时,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往往是“讨而不论”、“启而不发”,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又回到了“我讲你听”的“填鸭式”。听过一位优秀教师的两节课,第一节是高一时,课堂采用的是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有一部分学生也表现出了“讨而不论”、“启而不发”的现象。一年之后,同一批学生却明显的感受到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大大增强了,学生真正“动”起来了。这个成果的取得在于这位老师长期准备,以高一时就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有专门的预习得到效果。要让学生动起来,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已思考的果实。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严格要求。
其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析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使学生乐学。如我在讲《货币的职能》这一课时要求全体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对全部内容设计问题,然后找出五个学生分别扮演货币的五种职能。作为嘉宾。(教师要对其提供
培训)上课后,先由“第一嘉宾”“价值尺度”做自己我介绍,然后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提问。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后四种职能依次类推,这个过程基本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是从旁补充、指导和做最后的总结,一切课下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再次,要多对学生进行下面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是学生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重要参照物。成长需要激励,学生需要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景,力争创造更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的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如课前认真预习,工整漂亮的作业,课堂上大胆发言,有创意的问题,成绩的进步,有独到见解的回答,丰富的课外知识等等,都会给予及时而诚恳的表扬。
最后,对每一个教师来讲,作好教学反思是提高业务素质的主要条件。每个教师的业务素质都是在教学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通过教学反思,及时回过头来检查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积累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五篇: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古人说“不破不立”,“学贵质疑”,只有在不断的怀疑、反思、总结的基础上,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这张试卷是有许多高考真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代表性,对于试卷的评讲能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积极引导学生的高效思维,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解题能力的提升。对这堂课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前认真批改,详细分析——提高政治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前提。
2、创设民主宽松、思维碰撞的课堂情境——提高政治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重点。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人格,正视学生差异,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如把学生的试卷中出现的好的解题思路、方法介绍给大家,也可以由学生上台讲解;试题难度相对不大的试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回答,让他们体会成就感,增加其自信心,消除压抑感,激发其内在兴趣;对学生的不同看法不要武断地否定,而是要耐心地听取,积极地引导,在教学中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要,请学生献计献策。
3、完善行之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政治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关键。
通过建立完善行之高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乐学,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使试卷讲评课取得最大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