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蛋宝宝浮起来教案
篇一:蛋宝宝浮起来了——观摩课教案
幼儿园观摩课教案
教学时间:2016.2.18 教学科目:科学
教学名称:《蛋宝宝浮起来了》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感知盐放到水里能使蛋浮起来的现象。
2.愿意探索尝试,通过自己的操作使蛋宝宝浮起来。教学准备:鹌鹑鸟图片、玻璃杯、盘子、鹌鹑蛋、搅棒、勺子、盐若干。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好!昨天胡老师去了一个小动物家做客,临走的时候动物妈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特殊的礼物,小朋友猜一猜会是什么呢?(小朋友猜的都不对,让老师把它变出来)——师:咦!这是什么呀?(鹌鹑蛋)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鹌鹑蛋的妈妈长什么样子吗?(原来鹌鹑妈妈是一只鸟啊)
——每天呀,鹌鹑妈妈都会带着自己的宝宝出去玩,可是有一天它们的小主人把鹌鹑妈妈的蛋宝宝丢到了杯子里还把外衣给脱掉,鹌鹑妈妈可着急了,每天都哭的很伤心,我们想想办法帮助它好不好呢? ——师:鹌鹑妈妈的蛋宝宝掉进杯子了,要请我们救上来,小朋友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蛋宝宝救上来呢!
——幼儿自由回答。(如:用勺子舀上来,用手抓出来,筷子夹出来,把水倒掉)
——师:小朋友的办法都很好,老师呀也有个好办法,能让蛋宝宝自
己浮起来。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呀!(想)
但是老师要请一样东西帮忙,你们看看这白白的东西是什么呢?师出示盐,幼儿自由回答.——师:那老师就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尝一尝,看这白白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幼:咸咸的。(大声告诉小朋友咸咸的是什么东西啊!)是盐!——对,这是盐,盐可以让蛋宝宝自己浮起来。
(二).教师实验:
——现在请小朋友注意看老师怎么样才能让蛋宝宝自己浮起来呢,老师把盐放进有宝宝的杯子里,用搅棒搅一搅,看蛋宝宝浮起来了没有呢。(没有)
——那老师在加点盐,看蛋宝宝浮起来了吗?(没有)
——这次老师多加点盐,小朋友看这下蛋宝宝浮起来了没有。或问幼儿怎么样蛋宝宝可以浮起来。(多加盐)
——幼:浮起来了,原来盐可以帮助沉下去的蛋宝宝浮起来啊!——现在只救上来了一个蛋宝宝,还有更多的蛋宝宝还没救上来呢,小朋友想不想帮帮忙呢?
(三)幼儿实验:
——现在请小朋友轻轻的找个位子坐好,小朋友每个桌子上呢有一个杯子,一个盘子,杯子里面就是鹌鹑妈妈的蛋宝宝,盘子里是盐,还有一个搅棒,一个勺子。
——师巡回,要是小朋友不小心把水撒到桌子上就用桌布擦一擦。
师:你的蛋宝宝浮起来了吗?(没有)
那我们再多加点盐搅一搅看他浮起来了吗?(浮起来了)
(四)教学结束:
——小朋友今天真棒!
——为什么蛋宝宝在水里加盐后可以飘起来呢?因为盐可以使沉淀的东西漂浮。
鹌鹑妈妈:我请你们到我家去做客,听着音乐带着小朋友走出教室。
篇二: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蛋宝宝浮起来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蛋宝宝浮起来了 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鸡蛋沉浮状态的变化,初步感知浮力的存在。
2.引导幼儿在实验操作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3.有求知欲望,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分别有三个烧杯(分别装等量的淡水),鸡蛋一个,放大的记录纸一张,实物:鸡蛋、盐、糖、味精、碗、盆、勺子、烧杯、抹布,每组若干记录表、水彩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出示鸡蛋。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啊?”
二、变魔术“鸡蛋浮起来” 1.鸡蛋在清水中的沉浮。
师:“鸡蛋放在水中会怎么样啊?是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呢?”
引导幼儿猜测并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示沉浮结果:站表示浮,坐表示沉。2.变魔术“鸡蛋浮起来了”。
教师出示一杯水,放入鸡蛋,鸡蛋浮起来了。
师:“猜猜为什么鸡蛋放入这杯水中会浮起来呢?”
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
师:“其实,这杯水有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里面放了一样东西,你们
猜放了什么啊?”
三、教师提供三种颜色、形状相似的物质(糖、盐、昧精),幼儿猜测什么物质能让鸡蛋浮起来。教师将幼儿的猜测记录在黑板上
四、幼儿自由操作,探究、解释鸡蛋沉浮的秘密 1.教师演示实验过程。(1)水中放人物质,慢慢加。
(2)进行搅拌(让物质溶入水中后才能增加浮力,使鸡蛋浮起来)。(3)放入鸡蛋,观察鸡蛋的沉浮。2.幼儿自主探索鸡蛋的沉浮。
幼儿根据指示,自主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学会操作。3.幼儿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
4.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鸡蛋宝宝浮起来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味精、糖、盐三种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的缘由:鸡蛋装在味精水、糖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在实验操作中,有的幼儿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自已动稿做出了大胆尝试一一通过嘴去品尝发现第二杯是盐水。教师对于幼儿大胆尝试的做法绐予了肯定。)5.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6.进一步深化问题。
师:加了几勺盐后鸡蛋浮起来了,少加或多加行不行?我们再一起猜猜看,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幼儿猜测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猜想的位置一一实验验证一一观察结果一一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这个环节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在猜猜、想想、动动、玩玩中,充分调动幼儿运用感官直接认识和感受悬浮带来的有趣现象,让幼儿的探索更深入,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也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实验结论:盐溶入水中后,水变得越来越浓,就增加了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了
五、展示幼儿记录表,交流实验情况和同伴分享实验结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重庆渝中区区级枧关幼儿园)
篇三:教学活动设计小班科学《蛋宝宝浮起来了》
教学活动设计小班科学《蛋宝宝浮起来了》
活动名称:科学《蛋宝宝浮起来了》
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感知盐放到水里能使蛋浮起来的现象。
2.愿意探索尝试,通过自己的操作使蛋宝宝浮起来。活动准备:玻璃杯10个,盘子10个,鹌鹑蛋10个,搅棒10个,勺子10个,2块毛巾,盐若干,鹌鹑鸟的图片。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好!昨天王老师去了一个小动物家做客,临走的时候动物妈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特殊的礼物,小朋友猜一猜会是什么呢?(小朋友猜的都不对,让老师把它变出来)——师:咦!这是什么呀?(鹌鹑蛋)
——师:那小朋友看带皮的鹌鹑蛋能吃吗?(不能)
老师轻轻地把皮剥了。吆!是蛋宝宝出来了,那蛋宝宝出来了,他妈妈在哪里呢!
——师:小朋友想不想知道鹌鹑妈妈长什么样子呀!(想)
咕噜咕噜,看!这就是鹌鹑宝宝的妈妈叫鹌鹑,我们给鹌鹑妈妈打招呼!
——师:小朋友听听是谁的声音啊!
请一位老师扮演鹌鹑妈妈,哭着出来了。小朋友问一下鹌鹑妈妈怎么了啊!
——鹌鹑妈妈一边指着杯子一边说:“我的蛋宝宝掉进水杯子了,怎么也上不来,谁能帮我把蛋宝宝救上来啊!”
——师:刚才啊鹌鹑妈妈的蛋宝宝掉进杯子了,要请我们救上来,小朋友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蛋宝宝救上来呢!
——幼儿自由回答。(如:用勺子舀上来,用手抓出来,筷子夹出来,把水倒掉)
——师:小朋友的办法都很好,老师呀也有个好办法,能让蛋宝宝自己浮起来。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呀!(想)
但是老师要请一样东西帮忙,你们看看这白白的东西是什么呢?师出示盐,幼儿自由回答.——师:那老师来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尝一尝,看这白白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幼:咸咸的。(大声告诉小朋友咸咸的是什么东西啊!)是盐!——对,这是盐,盐可以让蛋宝宝自己浮起来。
(二)教师实验:
——现在请小朋友注意看老师怎么样才能让蛋宝宝自己浮起来呢,老师把盐放进有宝宝的杯子里,用搅棒搅一搅,看蛋宝宝浮起来了没有呢。(没有)
——那老师再加点盐,看蛋宝宝浮起来了吗?(没有)
——这次老师多加点盐,小朋友看这下蛋宝宝浮起来了没有。或问幼儿怎么样蛋宝宝可以浮起来。(多加盐)
——幼:浮起来了,原来盐可以帮助沉下去的蛋宝宝浮起来啊!——嘘,有人给我打电话,听听看是谁?喂,是鹌鹑蛋妈妈呀!哦!你的宝宝都掉进水里了,那小朋友跟王老师一起去救她的宝宝们。
(三)幼儿实验:
——现在请小朋友轻轻的找个位子坐好,小朋友每个桌子上呢有一个玻璃杯,一个盘子,杯子里面就是鹌鹑妈妈的蛋宝宝,盘子里是盐,还有一个搅棒,一个勺子。
——教师巡回,要是小朋友不小心把水撒到桌子上就用桌布擦一擦。师:你的蛋宝宝浮起来了吗?(没有)
那我们再多加点盐搅一搅看他浮起来了吗?(浮起来了)
(四)教学结束:
——那我们一起叫鹌鹑妈妈快来看它的蛋宝宝都浮起来了,鹌鹑妈妈,鹌鹑妈妈快来看啊,你的蛋宝宝浮起来了。
——鹌鹑妈妈:谢谢你们帮我把我的蛋宝宝们救了上来。
幼:不客气。
鹌鹑妈妈:我请你们到我家去做客,听着音乐带着小朋友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本节课的效果还不错,课堂秩序比较好,孩子们很投入,教师准备充分,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回答问题,教师通过实验,让幼儿感知盐放到水里能使蛋浮起来的现象。幼儿也愿意探索尝试,通过自己的操作使蛋宝宝浮起来。还需改进的地方是:语言要精练,一句话不重复说,还要在幼儿中树立榜样。鹌鹑妈妈角色扮演的不错,能使环节自然衔接,流畅,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下次继续努力!
篇四:鸡蛋宝宝在水里会浮起来吗教案
科学活动说课:《吹泡泡》
一、说设计意图
科学教育活动内容应选择源于生活,缘于兴趣大班科学活动《吹泡泡》就是我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和建构的新主题。在一次游戏中许多幼儿兴趣都集中在吹泡泡游戏中,幼儿你一言我一句的说为什么有些东西可以吹出泡泡,有些不可以?什么样的可以吹出来呢„„等等,由于幼儿受到无意注意和表象性思维等特点的左右,对泡泡的探索缺乏深度。所以,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我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借助你们发现吹的泡泡有什么秘密这个开放性的问题,与幼儿有效地互动自然生成了这个主题。目的在于保持幼儿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从而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让幼儿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达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如下三条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只有是镂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3、体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知识和本领的愉悦情感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此次活动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幼儿更深层的探究只要是镂空吹出泡泡,欲望。因此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确定为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将尝试的运用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确定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的各种的吹泡泡工具:吸管、花片、勺子、肥皂水„„(每组若干)。
2、每桌一支盒水彩笔、若干张记录纸。
3、音乐、录音机
五、说活动方法
为了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体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我有意识运用了以下三种教育方法:一顺,二引,三助。
顺即顺应幼儿的活动,为他们提供有关主题的资料及活动所需的材料、时间、场地等等,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顺应幼儿的探索活动,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和潜力都能得到真正发挥,为建构新知做铺垫。
引即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和建构新的主题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思考和设置开放性问题的策略,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借助开放性的问题,与幼儿有效地互动。让幼儿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建构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以此解决重点难点。
助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助幼儿一臂之力,对幼儿进行点拔,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题,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在此过程教师捕捉随机教育的契机,并把教师的主题转换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要求的方向,以此突破重点难点。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共分四个环节:设疑激趣-感知探究-体验验证-经验拓展
第一环节:设疑激趣。
在本环节中,我通过顺应幼儿活动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吹泡泡所需工具、时间、场地等等,让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工具能做什么?,以问题引出课题 吹泡泡游戏。设疑激趣,激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为建构新知做铺垫。
第二环节:感知探究。
在本环节中通过为幼儿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教师则巧妙地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借助开放性的问题: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什么秘密了?看谁发现的多?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用引的方法,启发引导幼儿在玩中体验泡泡的特性。让幼儿在喜欢的玩中,自然而然地调动自己全部的智慧,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以此解决活动的重点。第三环节:体验验证。
在本环节中,教师捕捉随机教育的契机,借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吹泡泡工具,边观察边记录想象结果时,对幼儿感觉疑惑的问题不同工具吹出泡泡的形状应该是怎样的?,利用开放式问题:你用的是什么形状的工具?你发现吹泡泡都有什么秘密?进行适时点拔,把教育活动的难点转换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要求的方向,将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同时抓住幼儿互相交流、表现、分享展示板上自主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契机,设置开放式问题每个人吹泡泡的工具和吹泡泡的结果,有什么秘密?,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概括,让幼儿对探究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结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幼儿在自主解决问题的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从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以此突破难点。在这个环节我还将增进幼儿表达与交流能力这个隐性目标有机整合在科学活动之中,适时的创设让幼儿用记录表和语言交流的方式表达幼儿自己想法的空间,幼儿通过思考和交流梳理头脑中的信息,明晰所发现的事物特征和关系,以及自己的探究过程,再通过与同伴的讨论,观点的相互碰撞,明晰和构建科学知识与经验,以此发展幼儿准确的表达方式,培养了幼儿科学的探究精神、科学的行为习惯。使幼儿轻松、愉快地完成本次科学探索活动。
整个科学探索活动我将坚持以疑激趣,以趣激学,用顺、引、助等探究体验新方法,始终以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角色,让幼儿在喜欢的玩中,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去辨别,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成果,并在与教师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中,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一种合作、一种友爱。整个活动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幼儿在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中主体地位和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幼儿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建构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实现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
篇五: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宝宝》
有趣的蛋宝宝
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存在。2.幼儿能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两只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等量的淡水和盐水)、鸡蛋、盐、勺子、碗,水彩笔,记录表,抹布等,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杯水,你们仔细看看,这两杯水一样多吗?(出示装有等量淡水、盐水的杯子,引导幼儿比较。)
2.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一个鸡蛋,教师以蛋宝宝的口吻讲话)。大家好,我是蛋宝宝,今天我想和水做个游戏。你们猜猜看,我到了两个水杯里会怎么样?
3.教师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淡水)会怎么样呢?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请你们把猜想的结果写到记录表上。(↓表示下沉,↑表示上浮。)等会我们再来比比看,你们猜的和操作结果是否一样。(幼儿猜测鸡蛋在淡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接着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现象。教师给予指导。)4.教师继续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二杯水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再次猜测鸡蛋在盐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二、引导幼儿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找鸡蛋宝宝悬浮的秘密。
1.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记在了记录表一上。那么,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通过刚才的实验,把你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好吗?(幼儿针对自己观察的现象自主提问。)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为什么鸡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到了第二个杯子里却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3.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鸡蛋宝宝悬浮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的缘由: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
把问题引向深入,探索悬浮秘密:是不是鸡蛋宝宝只要在盐水里都会浮上来呢?加了多少盐后才会浮上来呢?我们再一起猜猜看,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幼儿猜测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实验验证――观察结果――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三、讨论与交流实验情况,说说鸡蛋宝宝悬浮的规律。
1.提出实验要求:两两分工合作,明确怎样加盐、搅拌、记录注意点等等。2.展示幼儿记录纸,幼儿实验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实验并根据具体
情况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
3.交流实验情况。师:为什么鸡蛋宝宝在加入1勺、2勺盐的水中没有浮起来,在加入第3勺、第4勺盐后会浮起来呢?(幼儿根据记录表二中讲述自己的实验感受,发现鸡蛋的悬浮规律。)4.师:鸡蛋宝宝除了在盐水里能浮起来,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宝宝浮起来?(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第二篇:大班教案《让硬币浮起来》
大班《让硬币浮起来》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2.学习记录实验结果,探索哪些物体更容易使硬币浮在水面上。3.体验交流、分享经验与合作的乐趣。活动准备:
一元硬币、泡沫盘子、积木、薄纸板、塑料瓶盖、大树叶、记号笔(以上物品人手一份);装有清水的大盆4个,干抹布8块;记录表(与幼儿人数相同)。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操作兴趣师:(出示一元硬币)这是什么?
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枚硬币放进水盆里,它会沉下去还是会浮起来?(幼儿讨论。)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会浮起来,有的说会沉下去。到底会怎样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2.讨论我们大家都看到了,硬币一放入水中就怎么样了?(沉下去了。)那么现在请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呢?
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回答。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
3.动手操作,大胆尝试(1)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几种材料,让我们来看看是些什么?(一一出示材料并让幼儿了解其名称。)(2)猜一猜,在这些材料中,哪些材料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在你觉得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的材料下面打“√”。(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3)动手操作。下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试试吧,看谁能使硬币浮起来。
提醒幼儿注意几点要求:a.每组一个大脸盆,玩的时候,不能挤,更不能抢,要互相谦让,遵守纪律,因为我们马上要成为小学生了。b.注意别把水洒到桌上或地上。c.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将用过的材料和未用的材料分开摆放,同时看看成功了没有?等所有的材料都试过后,在记录表“结果”一栏后面记录,在成功了的材料下面打“√”。
(4)幼儿进行尝试,动手操作。
4.交流,分享请1—2名猜想与实际操作结果都一致的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表(同时展示记录表),让他们说说,是用什么材料,想了什么办法让硬币浮在水面上的?
b.合作探索(1)只使用一种材料(泡沫盘子)。把你们这一组的硬币一个一个依次叠起来放在盘子中间,看这次硬币会怎样?学习记录:几枚硬币放上去会使盘子跟硬币都沉下去,就在记录表上泡沫盘子下面的空格里写上数字几。大家商量好,谁来操作,谁来记录。
(2)幼儿探索。
(3)交流、分享各组的新发现。
6.教学延伸:
硬币放进水中会沉下去,但我们借助一些会浮的材料来帮助它,就让它又浮起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如不会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面上。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如铁块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但造成了船以后,船会浮在水面上……)(用绘画形式表现《观察记录表》)活动总结:这是一节有趣的科学课,利用幼儿喜欢观察,乐于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开设的这节课。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沉浮现象很感兴趣。所以,我选择小小硬币作为操作材料和工具,通过让幼儿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即贴近生活,又简单、方便。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探究是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幼儿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趣感和自信心,同时探究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第三篇:鸡蛋宝宝在水里会浮起来吗教案范文
科学活动说课:《吹泡泡》
一、说设计意图
科学教育活动内容应选择“源于生活,缘于兴趣”大班科学活动《吹泡泡》就是我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和建构的新主题。在一次游戏中许多幼儿兴趣都集中在“吹泡泡”游戏中,幼儿你一言我一句的说“为什么有些东西可以吹出泡泡,有些不可以?什么样的可以吹出来呢……”等等,由于幼儿受到无意注意和表象性思维等特点的左右,对泡泡的探索缺乏深度。所以,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我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借助“你们发现吹的泡泡有什么秘密”这个开放性的问题,与幼儿有效地互动自然生成了这个主题。目的在于保持幼儿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从而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让幼儿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达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如下三条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只有是镂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3、体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知识和本领的愉悦情感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此次活动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幼儿更深层的探究“只要是镂空吹出泡泡,”欲望。因此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确定为“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将“尝试的运用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确定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的各种的吹泡泡工具:吸管、花片、勺子、肥皂水……(每组若干)。
2、每桌一支盒水彩笔、若干张记录纸。
3、音乐、录音机
五、说活动方法
为了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体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我有意识运用了以下三种教育方法:一“顺”,二“引”,三“助”。
“顺”即顺应幼儿的活动,为他们提供有关主题的资料及活动所需的材料、时间、场地等等,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顺”应幼儿的探索活动,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和潜力都能得到真正发挥,为建构新知做铺垫。
“引”即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和建构新的主题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思考和设置开放性问题的策略,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借助开放性的问题,与幼儿有效地互动。让幼儿“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建构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以此解决重点难点。
“助”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助”幼儿一臂之力,对幼儿进行点拔,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题,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在此过程教师捕捉随机教育的契机,并把教师的主题转换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要求的方向,以此突破重点难点。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共分四个环节:设疑激趣-感知探究-体验验证-经验拓展
第一环节:设疑激趣。
在本环节中,我通过“顺”应幼儿活动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吹泡泡”所需工具、时间、场地等等,让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工具能做什么?”,以问题引出课题 “吹泡泡”游戏。设疑激趣,激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为建构新知做铺垫。
第二环节:感知探究。
在本环节中通过为幼儿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教师则巧妙地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借助开放性的问题:“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什么秘密了?看谁发现的多?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用“引”的方法,启发引导幼儿在“玩”中体验泡泡的特性。让幼儿在喜欢的“玩”中,自然而然地调动自己全部的智慧,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以此解决活动的重点。
第三环节:体验验证。
在本环节中,教师捕捉随机教育的契机,借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吹泡泡工具,边观察边记录想象结果时,对幼儿感觉疑惑的问题“不同工具吹出泡泡的形状应该是怎样的?”,利用开放式问题:“你用的是什么形状的工具?你发现吹泡泡都有什么秘密?”进行适时点拔,把教育活动的难点转换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要求的方向,将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同时抓住幼儿互相交流、表现、分享展示板上自主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契机,设置开放式问题“每个人吹泡泡的工具和吹泡泡的结果,有什么秘密?”,“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概括,让幼儿对探究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结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幼儿在自主解决问题的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从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以此突破难点。在这个环节我还将“增进幼儿表达与交流能力”这个隐性目标有机整合在科学活动之中,适时的创设让幼儿用“记录表”和语言交流的方式表达幼儿自己想法的空间,幼儿通过思考和交流梳理头脑中的信息,明晰所发现的事物特征和关系,以及自己的探究过程,再通过与同伴的讨论,观点的相互碰撞,明晰和构建科学知识与经验,以此发展幼儿准确的表达方式,培养了幼儿科学的探究精神、科学的行为习惯。使幼儿轻松、愉快地完成本次科学探索活动。
整个科学探索活动我将坚持以疑激趣,以趣激学,用“顺”、“引”、“助”等探究体验新方法,始终以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角色,让幼儿在喜欢的“玩”中,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去辨别,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成果,并在与教师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中,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一种合作、一种友爱。整个活动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幼儿在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中主体地位和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幼儿“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建构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实现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
第四篇:大班科学教案 《让硬币浮起来 》
大班科学活动:让硬币浮起来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2、学习分组记录实验结果,探索哪些物体可以使硬币浮在水面上。
3、体验交流、分享经验与合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一元硬币(人手一个)、泡沫盘子、积木、薄纸板、塑料瓶盖、大树叶、记号笔(以上物品每组一份);装有清水的大盆,干抹布;记录表(每组一份)、背景音乐。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操作兴趣
师:(出示一元硬币)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来看看它是谁呀?
这位新朋友想去旅行,但是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小朋友想一想,它一个人能过去吗?(幼儿猜测)
我们来看一看吧(把硬币放入水中,沉了!“快把它就上来!”)师小结:硬币一个人过不了河,它沉入水底了。
2、讨论、猜测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方法可以让它浮在水面上安全过河?(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回答。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硬币自己想了一个好办法,它造了好多小船,你看看它造了哪些船
师:老师这边有一张记录表,能帮助硬币浮在水面上的,我们就在水的上面画横线,如果它沉入水中了,我们就在下面画横线。我们来猜一猜。
(出示材料,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3、验证猜测
那它们究竟能不能帮它浮在水面上呢,我们来试一试(师示范,个别幼儿示范,记录)
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来自己动手试一试了。
在操作前老师要提几个要求:
(1)每组一个大盆,玩的时候不能挤,更不能抢,要互相谦让,遵守纪律,因为我们马上要成为小学生了
(2)注意别把水洒到桌上或地上
(3)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将用过的材料和没用过的材料分开摆放,同时看看成功了没有,并做好记录。
4、幼儿操作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注重个体差异。播放背景音乐
5、展示操作表
幼儿把操作表贴在展示区
6、师总结
教师表扬和鼓励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
7、活动延伸
硬币放进水中会沉下去,但我们借助一些会浮的材料来帮助它,就让它又浮起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现象还有很多,例如不会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面上。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如铁块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但造成了船以后,船会浮在水面上„„)
第五篇:大班科学:让它浮起来
大班科学:让它浮起来
大班科学:让它浮起来
【内容与要求】
1、愿意玩沉浮的材料,能和同伴合作,大胆尝试探索使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体验生活中的沉浮现象。
【活动重点】
尝试探索使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活动难点】
理解记录表的内容,能够用适合的方式进行记录,两人能够合作实验并进行记录。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各种沉浮材料(塑料小碟盘、硬币、橡皮泥、瓶盖、弹珠、吸铁石、塑料勺子、乒乓球),标有“ 沉 ”、“浮 ”标志的篮筐若干,水槽若干,大碟盘、毛巾若干。
2、记录表(幼儿和教师用),记录笔,教学展示板。
【活动流程】
激趣导入——实验探索——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故事引入。T:“小朋友,你们都看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吗?,今天李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有一天啊,在森林里,灰太狼正追赶着喜洋洋,它们跑啊跑啊,跑到了一条小河边。前面已经没有路了,可是喜洋洋一点儿都不怕,它灵机一动,抓起旁边的一块大木头就跳进了河里,慢慢地游向了河对面。灰太狼也紧追不舍,来到了河边,它对喜洋洋大声喊道:‘我这就追上你!’于是,它抱起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河里,你们猜结果会怎么样呢?”
2、引出沉浮话题。T:“喜洋洋可聪明了,它知道木头在水中是可以浮起来的,而灰太狼却不知道石头在水中是会沉下去的。”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在水中是会浮起来的,哪些东西在水中是会沉下去的呢?”
3、幼儿交流表达,教师视幼儿的回答情况做相应的小结、归纳。
二、实验探索
(一)第一次实验
1、介绍操作材料。T:“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材料,它们分别是塑料小碟子、硬币、橡皮泥、瓶盖、玻璃弹珠,还有小铁块。这些材料,有的会在水中浮起来,有的会在水中沉下去,待会你们可以去试一试。”
2、理解记录表。T:“在玩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张记录表”,教师讲解记录表,幼儿观察。
3、提出实验要求。T:“每个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组成一组,两个人合作去试一试,看看哪些材料在水中是会浮起来的,哪些材料会沉下去?然后把你们的发现记在记录表上。做完之后,把水槽里的材料按照在水中会沉下去的和会浮上来的物体分别放在有沉浮标志的两个篮筐中。”
4、幼儿实验操作,教师个别化指导。重点关注:幼儿能否与同伴合作进行实验和记录以及在实验过程中能否具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5、交流讨论。重点提问:“你们发现哪些材料在水中是会沉下去的,哪些材料会浮起来?”
6、小结。硬币、橡皮泥、弹珠、铁块在水中会沉下去;塑料小碟盘、瓶盖、乒乓球和积木在水中会浮起来。
(二)第二次实验
1、过渡环节。T:“刚刚你们都发现了在水中会沉下去和会浮上来的物体,接下来,我们要把一种会沉下去的物体让它浮起来,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你们有信心去尝试吗?”
2、、介绍实验规则。重点讲解:“每个小组从在水中会沉下去的物体中选择一种材料,然后想办法让它浮上来。做完实验后,也要记得把你们的探索发现记下来。”
3、再次认识记录表。教师将折叠部分的记录表翻开进行介绍。
4、幼儿实验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重点关注:幼儿能否大胆尝试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以及与同伴合作实验。
5、交流表达。重点提问:“你们组选择了哪种会沉的材料?用什么方法让它浮起来的?”
6、小结。借助其他会浮起来的物体可以帮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改变沉下去物体的形状,把它捏成中间是空心的或做成小船的模样,也可以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视幼儿现场操作情况,教师可做补充示范)
三、活动延伸
1、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利用沉浮的现象可以帮助人们做很多事情呢,比如,小朋友想去游泳,可是自己不会游,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他呢?人们还可以借助一些能漂浮在水中的物体在水上游玩。把会沉的铁块做成很大的轮船,它也会浮在水面上,运载客人或货物。这是潜水艇,它能浮在水面上,还能沉到水里下,这是怎么回事?
2、原来,沉浮有这么多的秘密,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便利和美好。那就让我们之后再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好朋友一起再去探索发现沉浮的更多有趣的秘密,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