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教案
美术学科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6课 让剪影动起来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体会皮影艺术的特点。
2.学习怎样制作剪影,怎样让剪影动起来,体验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3.通过对剪影知识的了解和制作剪影,增强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剪影人物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了解皮影活动的原理。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皮影、黑卡纸、铅笔、针线、剪刀、木条。学生:卡纸、剪刀、针线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播放视频《我和奶奶跳皮影》。
教师:同学们知道视频中舞蹈的奇怪动作来自什么艺术形式吗? 学生:皮影。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动起来的吗?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剪影是怎样动起来的。(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看皮影
1.简单介绍皮影知识。(自学教材“小知识”部分)
皮影戏是操纵以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演奏,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展示相关皮影的图片
2.教师拿出一件真的皮影给学生看。
美术学科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让学生观察这件真皮影,亲手摸摸它的质地,看一看它的造型,再观察一下它们各关节的连接处是怎样连接的。教师试着像民间艺人一样,让这个皮影动一动。画剪影
3.教师讲授制作剪影的过程。
教师:“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让剪影动起来好不好?”(1)讨论:分配形象。
因为做完后我们要按角色表演故事,所以现在先分好小组和角色,以便于制作每个人的角色形象。我们以身边的同学形象为故事中的人物,来编故事。(2)画草图。(教师讲解示范)
首先从头部开始,了解侧像外轮廓的大体形象,仔细描绘侧影的五官、前额、发型的特征;然后再分别画出身体的各部件,可适当夸张人物特征。(形象可稍大些)(3)将草图形象拓在黑色卡纸上。
(4)将人物形态的各部位按关节分开剪。(胳膊、腿)做剪影
4.学生开始绘草图、拓形象、剪关节。5.连接。
用针线将剪好的手臂、腿按关节点缝合好。(教育学生,使用针线要注意安全)6.在相应的部位装上木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将知识点进行梳理,逐条进行强调复习。
二、作业展示
挑选学生尚未完成的作业进行展示。
请学生相互评价,请作者自我评价,目前作业中体现出的优缺点。教师进行讲评。
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对于出现较多的共性问题,通过示范展示的方法进行纠正。
三、学生作业
美术学科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价
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对于已经完成的作业及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对作业进行自评与互评。
五、作业展评
展示学生的作业,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六、拓展总结
总结本次作业全班同学普遍存在的优缺点,提出今后注意事项。展示与本次作业相关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大胆的拓展尝试。【课后反思】
第二篇:【精品】人教版小学美术六上《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wrod教案
第6课
让剪影动起来
教学目标:
⒈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体会皮影艺术的特点。
⒉学习怎样去制作剪影,最后怎样让剪影动起来,体验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⒊通过对剪影知识的了解和制作剪影,增强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学重点:剪影人物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皮影活动的原理,并能学习让剪影人物动起来。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剪刀、胶水、记号笔、针线、木条等。学生:卡纸、剪刀、针线。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⒈同学们,你会剪纸吗?平时都剪些什么?(课件出示传统剪纸作品)⒉老师也喜欢剪纸,看老师剪的是什么?(教师示范)观察一下,画面中的人物在做什么?⒊对比老师的剪纸作品和同学们的有什么区别?(看不到人物的五官等细节,只能看到一个影子)
教师小结:对,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影子,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剪影。剪影是一门艺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皮影戏就可以成为会动的剪影,今天我们也来研究一下如何让剪影动起来。(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⒈看皮影
①介绍皮影戏知识。(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小知识”。)
皮影戏是是操纵以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演奏,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展示皮影图片。②欣赏皮影戏表演视频。③研究皮影人物的制作方法。
出示真的皮影人物,分小组欣赏和研究皮影人物的质地,造型,再观察一下它们各关节的连接处是怎样连接的?同学们动动手让皮影人物动一动。⒉做剪影
①教师讲授制作剪影的过程。
在制作之前,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表演故事,分工制作。讲授制作剪影的过程和方法。②学生制作
画草图→将草图形象拓在黑色卡纸上→将人物形态的各部位按关节分开剪→连接→在相应的部位装上木棍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根据构思表演自己制作的剪影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将制作好的剪影轮流展示并表演。
师生互动,说一说制作剪影和表演剪影的感受,交流一下。
四、教师总结
从传承民间艺术的角度教育学生热爱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面对正在迅速失传、断代的民间艺术,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恢复它繁荣时的原貌,而是要如何拯救、保护和传承。
第三篇:第6课 让幻灯片动起来教案
第6课
让幻灯片动起来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添加动画效果、调整动画顺序的方法。
2.在制作、展示的过程中,根据需要选择、调整动画效果与顺序。3.在介绍展示的过程中,锻炼口头表达等多种能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添加动画效果、调整动画顺序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需要选择、调整动画效果与顺序。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讲授,讨论合作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课件“”2017动漫界达人秀”,学生欣赏。2.出示课题:让幻灯片动起来。
二、新课探究
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在哪里添加呢?(自定义动画)参考书本18页 牛刀小试:为主持人格鲁添加登场动画。如何添加动画效果?生上台演示。有哪些动画效果? 大展身手:
任务一:在幻灯片第二页为参赛选手设置合适的登场方式(添加动画效果)。
可以相互交流讨论。
学生进行尝试操作,探究动画效果,教师巡视辅导。
反馈:你认为这些选手怎么登场合适?(尝试交流各种动画方式)任务二:调整动画顺序,参考书本19页(生自学,师讲解)。1.选手对出场顺序有意见。2根据组委会的最后决定调整顺序
3.如何来调整动画的顺序呢?不妨试一试,看谁方法多?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4.反馈与演示。
5.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顺序的调整。
三、巩固练习(评选达人)
任务三:选出自己心中前三名达人,并在第三页对他们设置合理的自定义动画效果。
四、成果展示,交流评价 学生上交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五、课堂小结
第四篇: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 第六课 《让剪影动起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
第六课 让剪影动起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重点难点:
1、如何用剪切拼贴等技法进行皮影人物的制作。
2、如何进行简单的皮影戏表演。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作业布置)。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三、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剪影表演 课前准备:布置环境
一、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教学反思:
第五篇:2014最新小学美术六年级第6课秦陵兵马俑
第6课 秦陵兵马俑
共2课时 第1课时 总第1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教学过程: 1.师生对话
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 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2.导入课题
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
(板书课题)观察分析 研究讨论
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
(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
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 ?(3)课件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 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 么特点?(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3.观察陶俑
(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
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图片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教学札记:
第6课 秦陵兵马俑 共2课时 第2课时 总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制作兵马俑。2.了解兵马俑的制作过程。教学重、难点:
泥塑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和一些技术特点。教学过程:
3.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4.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5.教师示范。(1)团泥。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
(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
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课件播放古典音乐. 课件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作品反馈 课堂总结
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
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课件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