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脚印的造型特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动物的脚印,能够认识几种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能够利用动物的脚印创造出新的形象,并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动物的脚印,想象出各种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促使学生感受参与艺术活动的乐趣,从中体验创作的美感和成就感。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播放课件【小熊找宠物】视频:通过(小熊找宠物)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
指导学生观察视频中小熊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自己的宠物的?在小熊找宠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哪几种动物?这些动物的脚印都有什么特点?
【教学设计意图】:老师创设问题,营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回答,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让学生直观感受动物漂亮的脚印外形,并了解不同动物脚印的差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出课题:《动物脚印的造型特点》。【各位老师设计导入环节时请注意】:由于微课堂时间短,尽量不要在导入环节花费过多时间,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导入,都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关联,并力求做到新颖独到、引人注目。
(二)、分析各种动物脚印的造型特点:
环节
1、播放课件【脚印想一想】:【2分钟】
出示三个前边视频中出现过的动物脚印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思考这分别是什么动物的脚印?它们的外形像什么?你的答案依据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后,老师出示课件中的动物图片答案,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回答不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创设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脚印造型与生活中的形象产生联系,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和想象,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环节
2、播放课件【脚印画一画】:【3分钟】
出示三个动物图片,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这些动物的了解,随意选择其中的 ― 第1页
共3页 ―
一种动物,简略画一画它们的脚印造型。
学生画完后,老师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所画脚印造型的依据。然后让学生交流他们所知道的动物的脚印,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也可以用造型语言来表达。随后老师出示课件中正确的脚印图片,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引导学生用语言概括常见动物脚印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清至少五种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脚印画一画环节,引导学生简略画出动物脚印造型,使学生逐渐了解动物脚印造型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更多动物脚印造型的好奇心,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
3、播放课件【脚印猜一猜】:【3分钟】
出示六个动物脚印图片,引导学生猜一猜并回答,这分别是什么动物的脚印?你的答案依据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脚印,它们的造型又有怎样的特点,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如果将不同脚印组合起来,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造型?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自由想象脚印灵活多变的形象。
学生思考回答后,老师出示课件中的动物图片答案,并总结马的脚印象果核,象马桶圈;龟的脚印象团火、象把伞、象蛋壳、象条鱼;牛的脚印象字母、象嘴唇。然后老师及时给予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表扬,并鼓励学生要踊跃回答问题。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创设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动物与脚印造型特点之间的关联,掌握多种常见动物脚印的造型特点并能说明它们的特征。比比看谁说的多,由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和发表独特见解的愿望。环节
4、播放课件【脚印变变变】:【3分钟】
播放课件出示马的脚印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张图片是什么动物的脚印?要使之成为另一种形象,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合理的添画与组合?学生回答后,老师给予总结与表扬。然后播放课件出示作品完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小组分析讨论:这副作品运用了哪些动物的脚印进行组合?是如何表现这些动物脚印的特征的?他们是怎样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添加,使之成为完整的形象的?(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后老师出示课件,并进行归纳与总结,同时对全体同学进行鼓励与表扬。)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动画和问题创设,来拓展学生眼界,引导学生掌握单个脚印的添画与脚印的组合造型方法。最后的小组讨论则更好地使学 ― 第2页
共3页 ―
生感受到小组协作分析思考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拓展小结:【1分钟】
播放课件出示图片,以小鸭子脚印为例,引导学生欣赏、对比,单个脚印变幻方向与多个脚印组合添画形成画面的异同,然后小结:
同学们,“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造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如果我们能仔细观察自然,观察生活,那么一定会有更大的惊喜。!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多数的学生能通过教师创设的视频欣赏、脚印想一想、脚印画一画、脚印变变变等环节,感受到动物脚印的丰富造型,利用脚印特有的自然形状展示自己的想象,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表现美的能力。(检测目标1)
2、学生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对比观察,总结分析,正确理解老师的教学意图,体会动物脚印造型变化的趣味性。(检测目标2)
3、学生通过对动物脚印特点的理解,能用添画和组合的方式形成一副有趣的作品,进而活跃自己的美术思维,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情感。(检测目标3)
4、通过观看欣赏动物的各种脚印,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感受,能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并激发出对各种动物脚印在生活中应用的关注,多数学生能体验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检测目标4)
― 第3页
共3页 ―
第二篇:脚印教学设计
《脚印》教案设计
作者王鼎钧 主讲马红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和典故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的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那浪漫略近颓废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本文的表现手法 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思乡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所偏爱的题材,而那些传诵千古的美文,无一不是匠心独具,令人拍案。下面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正是这样一篇视角独特,构思巧妙,联想新奇,同时又充满浪漫情怀的佳作。
板书:脚印 王鼎钧
一、找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注解的作者简介,复习一下余光中的《乡愁》
余光中和王鼎钧有着同样的命运都是有家不能回,充满了对家乡的深刻思念。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中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对比一下余光中和王鼎钧写作风格的不同。
要求:
1、把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序号标好
2、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字词:扛鼎 颓废 坍塌 攒动 不愠不火
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回答我第一个问题,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Q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鬼魂?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中国著名女作家蒋子丹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没题目是《浪漫的鬼魂》,这是她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所写的读后感,我给大家读一下。“这是一个辛劳的鬼魂,它也许来自北极光照耀的寒冷地带,穿越中原密实的青纱帐和江南水泊桅帆织出的网,从都市的霓虹灯影里夺路而来,走过了太多的路,拣回了太多的脚印,也负载了太多的眷恋和愁思。在天涯海角的椰树梢上,它踌躇不前,生前的路或许已经到了尽头,末日之旅也到了尽头。这是一个富有的鬼魂,它的路也长,脚印也多,所以眷恋多多愁也多多。我又想,它将要离去了,去喝孟婆的茶,用这满筐满篓的脚印作茶钱,买来忘却的轻松。”
二、根据文章描写的对象,划分文章的层次
提示:讲述鬼魂拣脚印的故事是哪些自然段2-7 第一部分:1 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第二部分:2-7 捡脚印的传说引发我借时光倒流,重返往昔岁月的期盼
第三部分:8-10 高楼的故事触动我对于故乡的思念,引发我重返故乡的幻梦。
三、研读课文,思考回答问题
Q:中心是抒发思乡之情,为什么题目定为“脚.的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课文中有一段围绕两者进行了陈述,你找到了吗?)
课文第6段,“也许捡脚印的故事只是提醒游子在垂暮之年做一次回顾式的旅行”与“若把平生行程再走一遍,这旅程的终站,当然就是故乡”等句,巧妙地将捡拾脚印同思乡联系起来。
对于一个远离家乡,又难以重返故土的游子来说,归乡的愿望只有像传说的那样,借助捡拾脚印来完成。因此,以“脚印”为题来写思乡之情,不仅新颖别致,而且饱含作者对于生还故乡无望的哀痛。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美的文章需要反复朗读,反复玩味,才能品出真滋味。下边就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去朗读。1.如何理解“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一句的含义?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利益,而乡愁是“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是无利益可言的,因此它不是经济学。作者运用这一奇特的比喻,表明了自己对于乡愁的理解。(美学的定义: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你认为“像感冒一样的温柔”是怎样的温柔? 以“像感冒一样”这个出人意料的描摹,强调了自己的乡愁的“浪漫而略近颓废”的状态——不强烈但是时间较长,发自全身心。
3.从全文的内容与结构看,本段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部分直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在全文中起到总领的作用。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1.捡脚印的传说引发我哪些回忆、疑惑与联想? 作者回顾自己色彩绚丽的青春岁月;而这个传说跟别的传说的矛盾冲突又使他产生了疑惑;进而又展开大胆的想象,除了捡拾自己的脚印,还可以捡拾他人的脚印,甚至是其他旧迹。2.除了要捡拾脚印,作者还要捡回哪些东西?为什么? 除了要捡拾脚印,作者还要捡回当年的歌声与泪水,因为它们记录了自己的过去,更因为它们与故乡紧密相连。
3.文章第7段对于捡脚印过程的叙述, 与前两次的过程有哪些不同? 前面的“捡脚印旅行”围绕捡拾的地点、内容谈,这一次则从“旅行”的方式来谈,并以自己为例,突出它“使人再年轻一次 ”的可能性。
第2课时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王鼎钧的《脚印》,先复习一下上一堂课的内容。阅读第三部分,思考:
一、1.第8段中“我感觉我是一个字……希望是一盘好菜”怎么理解?
这三个比喻,照应前面的“但是人有时追求感觉,忘记事实”,即忘记自己真实的年龄,忘记人生原本是不可逆转的这些事实,却任由感觉去进行捡拾脚印的逆向旅行。将一个年老游子,对于发现这一传说的惊喜,以及对于通过凭借这种旅行回到故乡,回到从前时光的期盼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2.第8段中“愿你还记得这个故事”至段尾的内容,是否应该与第9段调换一下? 不应该。第8段中“愿你还记得这个故事”至段尾的内容是对于人们一系列忘本行为的反思并批评,第9段的内容是那个乡间父老讲的故事的后半部分。从表现上看,将二者调换似乎文脉更清晰。但从行文效果看,那样会使得第10段中“落地变成了老翁”的想象显得突兀,而依其所引发的所有感慨也会显得生硬。
3.第10段“这不是大解脱,大轻松,这是大割大舍大离大弃,也是大结束大开始”一句中,“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为什么说它既是“大结束”也是“大开始”?
“这”指回到故乡。“结束”的是背负诸多苦难的昨日之我,“开始”的是离弃所有苦难的今日之我,因此,回到故乡既是“大结束”,又是“大开始”。
4.结尾处“我想躺在地上打个滚儿恐怕也不能够,空气会把我浮起来”强调的是什么? 它突出了当所有幻梦实现时,作者那轻松、畅快的心情。
二、文章最后一部分关于高楼的故事与思乡、与脚印有何关系?结合文句,说说你的理解。
关于高楼的故事就是围绕旅客互相夸耀自己的家乡展开,表现了游子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它与捡脚印的传说相连,为捡脚印旅行指明了目的地——故乡,最终揭示了主旨。
从文章结构看,关于高楼的故事既是捡脚印的传说的递进,又与文首“思乡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 ”相呼应。
三、写作特点
1.精心选取神话传说与乡间故事。
2.运用的联想与想象,采取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
3.大量新奇的比喻与恰到好处的诗词、典故的运用,为本文增添了奇幻色彩与文化内涵。
第三篇:线条造型教学设计
《线材造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可弯、折、卷的线材进行造型设计,体验线材人物、动物等设计要素和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计练习,发现和感知生活中的艺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线材造型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善于发现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
二、教学重点:
学习线材造型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
三、教学难点:
能设计形象概括简练、有趣的线材造型作品。
一、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阶段:
展示意大利动画 “线条先生”小片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线条先生”有什么明显的造型特点,或者说主要用什么来造型?
【教学设计意图】:老师创设问题,营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回答,让学生直观感受“线条”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出课题:《线材造型》。
(二)、发展阶段:
1、线条形状
展示图片【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线条】:
出示生活中的各种图片建筑、公路、立交桥、舞蹈彩带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图中的线条以什么形状为主,同时引导学生感受各种不同形状的线条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师生总结:线条有直线、曲线、弧线、波浪线、折线等多种形状。
2、线条节奏
展示视频【线条的声音】: 让学生感受到线条不仅是有形状的,还是有声音的,加强对线条趣味性的感受。
播放音乐【听声音用不同的线条表现相应的节奏】:
不同的声音可以用不同节奏感的线条来体现:如密集的折线、舒缓的曲线、大小不同的圆等等。
展示图片、播放音乐【听音乐找节奏相符的线条】:
播放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找到与其相符的线条图片,进一步体会不同的线条节奏,从而在下阶段更好的运用线条进行表现。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创设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线条的不同节奏特点,让学生在“听音乐”“画线条”“找线条”的多种探索中,体验和感受线条的节奏美,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深入阶段
1、展示图片【线条的造型规律——具象】:
展示具象的线条造型为主的各种设计作品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其风格特点的不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中找到线条的具象造型规律。
师生总结:夸张变形、简练概括 演示示范【简练概括的造型规律】:
教师现场演示用软电线制作“仙鹤”的造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 简练概括的造型规律特点。
【教学设计意图】:直观生动的范例演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2、展示图片【线条的造型规律——抽象】:
出示以线条造型为主的各种设计作品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风格不同的设计,看看能否从中找到线条的造型规律。师生总结:同一形而大小不同的组合
大小相同而形不同的组合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逐渐了解线条的造型规律特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实践创新: 1、展示图片【了解线材造型的不同材料】
请同学欣赏不同材料的线结构作品设计,感受每个艺术设计的新颖别致。
2、播放视频【线条画世界】
3、学生实践【用金属丝材料来进行造型设计】
学生讨论:
1、小组讨论设计内容、思路
2、小组讨论以哪种造型规律为主
3、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际设计。
【教学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线材造型可参考“一笔画”的思路,一条线绕成个简洁概括的形象,人、建筑、动物等均可,并能通过一种思路探索挖掘出其它多种思路和方法。通过此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创新能力。
(五)课后延伸
教师总结评价金属线材造型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造型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课后用多种材料如毛线、玉米皮、丝绳、吸管、木棒进行实践练习。制作一件较高质量的线材造型在家做案头小摆设,给自己的小屋增一份活泼,添一份情趣!
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美术》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
《线材造型》
乳山市府前路学校
李怡
第四篇:食品造型教学设计
美术教学设计《食品造型》
邢台市平乡县第三中学
——封文霞
课题:第7课《食品造型》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版)15册 授课年级:八年级 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审美、造型和设计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很强,本课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可操作性,如能引导得当,学生能很好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材料的选择组合、创意设计、立体造型、色彩配置等方面都可以充分发挥才智。
教材分析: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各种形式和内涵的饮食文化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尤其在我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名扬天下。中国的饮食文化讲求色香味俱佳。把“色”排在首位,正是因为食品的造型决定着它给人的第一印象。讲求食品造型的艺术性,并赋予丰富的内涵,使我们的饮食行为增添了审美情趣,传递出深厚的寓意和情感因素,也提高了饮食行为的品位和质量。本课的美术学习活动,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合适且大有裨益的。
本课教材中提供了饮食文化的简单文字介绍,以及水果拼盘、面塑两个种类的八幅作品,图片代表性和引导性都很强,但如果想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和现代的饮食文化,教师还需准备更多的欣赏图片,涵盖不同形式的食品造型,如冷拼、热菜拼盘、冷饮等。
教材中的学习活动建议要求学生用水果、蔬菜、面粉或者泥巴等进行有趣的食品造型活动,因为进行食品造型的材料需要少量花费,教师也可考虑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扩大学生的选材范围,除了食品,树叶、海绵、毛线等很多废旧物品也可用来造型。
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饮食文化,初步感知食品造型的主要特点;
(2)在食品造型的设计练习中,积累立体造型的表现经验,提高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艺术化、情趣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创意设计、材料的选择组合、立体造型、色彩配置。教学难点:创意设计、材料的选择组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桌布、鸡蛋、香菜、盘子、工具刀等。
学具准备:工具刀、剪刀、双面胶、彩笔、颜料、橡皮泥、大小纸盘等工具材料;水果、蔬菜、面等食品;海绵、泡沫、纸巾、毛线、树叶、花瓣等各种废旧材料。
教学媒体设计:
课件内容包括:
1、传统食品造型与现代食品造型图片;
2、课本中作品图片欣赏; 教学过程设计:
一、猜谜导入
师:老师手中有一棵菜花,我稍加变化,请大家猜猜会变成什么。教师将菜花掰成小块,借助于小竹签把它们串在一起,变成形状独特的小绵羊。
简简单单的食品进行了一下黏摆造型,就把我们带到了这么美好的意境中。民以食为天,食以美为乐,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食品造型!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制作食品造型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传授新知
1、初步感知,探索发现
学习欣赏美食的制作方法
(播放课件——快速播放蔬菜雕和水果雕、拼盘等食品造型图片)
提问1:老师看到大家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虽然这些美食我们闻不着尝不到,但单从造型和色泽上就已令人垂涎三尺了!这些食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小结:这些食物造型美观、色泽鲜明,寓意丰富。其中传统的造型艺术比较贴近民间美术的特征,造型概括、夸张,色彩浓鲜,常常伴随着祈愿寓意;而现代的食品造型,更多地注重情趣性、审美特征和对食材本身的自然质地和色彩的利用,给饮食行为提供更多的情调和浪漫气氛。
提问2:通过欣赏,你能找出食品造型的关键要素么?
小结:(1)创意(新颖、有寓意)(2)造型(几何造型、象形造型)
(3)色彩(协调、鲜明)(4)摆盘(盘子的形状选择、摆放与点缀)【设计意图】了解饮食文化的发展变化,感受不同食品造型的审美特征,探究食品造型的关键要素。
2、深入探究,总结方法
(播放课件——课本中插图:水果拼盘、面塑)
提问:食品造型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小结:视频造型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利用各类食品本身的质地和色彩,进行雕刻、累加、分割和重组,完成造型,如蔬果雕刻和拼盘。用这种手法造型,要注意切削、翻折、插接、拼摆的角度和位置;另一种是在捏塑造型后,点燃颜色,并辅以其他材料的装饰,如面塑、蛋糕,这种造型变化自如,能塑造出细节丰富、生动逼真的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作品,探索食品造型的方法,着重解决材料的选择组合这一难点。
三、创作体验
1、创作引导
(1)选择哪种制作方法?(2)创作意图是什么?(3)选取哪些材料或工具?(4)如何进行造型或拼摆?(5)独立完成还是与人合作?
2、学生创作
师:那我们今天所准备的材料能做出怎样的美食造型呢?大家都有什么创意?动手做一做吧!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大胆地进行食品造型创作,提高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四、展示评价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创意美食大比拼”,将教室中间的桌子铺上桌布,请做完的学生“上菜”!
评价标准:
(1)创意独特,寓意深刻;(2)选材得当,制作精细;(3)造型生动,色泽鲜明。
要求给自己的创意美食取名并说出推荐享用的理由,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教师总结点评,最后将作品拍照,课后在学习栏展示。
【设计意图】 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标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拓展延伸
师:出色的“厨师们”,我们的课到这要结束了,大家是不是还意犹未尽呢,回家展示下你的厨艺吧,在父母帮助下,尝试制作造型独特、漂亮又好吃的美食!【设计意图】从课堂的手工制作延伸到家庭真实的劳动,让学生将艺术的成功与喜悦感延伸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感受美创造美。
第五篇:蔬果造型教学设计
蔬果造型
一、教材分析
《蔬果造型》一课是岭南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 “厨房交响曲”,围绕“厨房”的主题,运用形、色和肌理等美术语言进行主题创作,帮助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和美术表现的多样性。本课通过利用我们最熟悉的蔬果,制作出精美的蔬果造型,激发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造型表现能力,使他们在创作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二、学习目标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运用多种材料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学习夸张装饰的方法,运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2.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表现生活中的美。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用收集到的蔬果创作出有趣的蔬果形象,体验设计、运用的乐趣。难点: 让学生针对性地联想,尝试用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
三、教法学法
我们都知道美术是一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教学法: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启发引导教学法:区别于传统“讲授”教学模式,在本课教学当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让学生在欣赏、讨论、思考、归纳中自主探究学习,体现“教为引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3、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制作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评价激励教学法:用各样具体、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思维与创作,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感受成功喜悦,进而以最大的积极性投入到学习中去,达成教学目标。
经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学习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讲授技法时,我让学生自主欣赏、讨论、思考、归纳,鼓励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合作探究学习法:在小组中鼓励学生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目标,进而提升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等。在本课设计合作探究、拓展反馈等环节中,都注意了提供给学生较多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让他们从中学习合作方法,并在合作中体会学习快乐,发展学生美术素养。
3、体验探究学习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本课教学设计之最大特点为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验造型的乐趣提高造型表现和动手能力,进行有效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课堂的关注度)
2、教师展示自己已经制作好的果蔬造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
1、教师展示艺术家果蔬造型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
2、学生小组讨论用词语形容带给自己的感受(如:新奇、逼真、可爱、巧妙、精致)总结蔬果造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出示有趣的蔬果造型让学生讨论自己喜欢的造型,说一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作?(猫头鹰、画等等)让学生认真观察不同造型的特点。教师总结蔬果造型的制作方法。
4、生活中普通的蔬果,经过我们的奇妙设计制作,变得创意无限。让我们一起来制作。教师讲解制作手法:切、拼、接、插、挖、刻、等。同时一边讲解制作时的注意事项。(用直观的演示法进行示范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制作技法)
5、选材构思:形状、颜色、肌理特点。制作方法:串、切、拼、接、插、挖、刻、组合。
6、欣赏优秀作品,并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创作。
(三)、拓展反馈
1、用收集的蔬果制作有趣的造型。
2、制作一个有创意的蔬果拼盘或是一组有创意的作品。(提高难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四)、课堂小结
1、学生自评: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2、学生互评: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3、教师总结,并给予优秀者适当的奖励。
五、课后反思
《蔬果造型》这一课的特点比较明显,课程新颖,学具生动且贴近我们的生活。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蔬菜和水果本身的造型特点展开想象进行拟人化生动的造型活动。所以在上课之前我便预想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充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带的蔬果造型展开小组讨论,做好一个成功的引导者、启发者。课前我自己也亲手制作了几个蔬果的造型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制作方法以及如何巧妙的利用蔬果本身的材料。尽管我准备充足,但还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发现很多不足之处。
课堂中,我过分的注重了学生想象思维的引导而忽略了学生对制作过程的思考。学生往往能够根据其本身的造型想象出一些新奇的造型形象,但是实际制作出来的造型却和之前描述的相差甚远。发现到这一不足,我在第2个班级及时的调整教学流程,让学生自己发现到本身材料的巧妙运用,对于几个较复杂的制作方法进行直观的演示,化难为易,对于个别学生再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经过调整,我发现学生制作出来的作品明显比前一个班级漂亮。
学生的作品也是一个侧面的反应了我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于我的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经过《蔬果造型》这一综合性的美术课程,我更深入的 发现美术课并不只是培养的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观察、欣赏、体验、探究、制作和游戏中学习,通过设计与制作的练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唤醒他们想象的欲望。学生通过对身边的寻常事物仔细的观察,积极思考,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总之,我认为《蔬果造型》的设计意图就是通过美术为载体想学生展示一个神奇的天地,学生经过这一课更能以一种趣味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独特眼光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