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节现金管理教案
第二章
第二节
现金管理
教学目的:掌握现金结算范围,现金使用限额,现金收支基本要求以及熟悉建立健全现金核算与内部控制的要求 教学重点:现金结算范围,使用限额
教学难点:现金收支基本要求,现金核算与内部控制的要求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教学导入:
< 二 >、新授:
一、现金结算的范围(★★)
7.结算起点下的零星支出;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注意】除5、6两项外,开户单位支付给个人的款项,使用现金也不能超过结算起点(1000元)。
【例题·多选题】下列事项中,开户单位可以使用现金的有()。
A.发给公司甲某的800元奖金
B.支付给公司临时工王某的2000元劳务报酬
C.向农民收购农产品的1万元收购款
D.出差人员出差必须随身携带的2000元差旅费
二、现金使用的限额(★★)
【大纲要求】掌握
现金使用的限额是指为保证各单位“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允许单位留存现金的最高数额。
1.库存现金限额由“开户银行”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来核定。
2.限额一般不超过“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量。
3.离银行较远,交通不便的单位,可以放宽限额,但最多“不得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
【注意1】对没有在银行单独开立账户的附属单位也要实行现金管理,必须保留的现金,也要核定限额,其限额“包括”在开户单位的库存限额之内。
【注意2】商业和服务行业的找零备用现金也要根据营业额核定定额,但“不包括”在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之内。
三、现金收支的基本要求(★★)
【大纲要求】掌握
1.开户单位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银行;如当日送存确有困难 ,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
2.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不准“坐支”
现金)(相对禁止)
3.从银行提取现金,应当如实写明用途,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4.因采购地点不确定等,必须使用现金的,开户单位应当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5.现金管理八不准。开户单位不准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不准单位之间相互借用现金,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不准利用银行账户代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不准保留账外公款(即小金库);不准未经批准坐支或者未按开户银行核定坐支额度和使用范围坐支现金;禁止发行变相货币,不准以任何票券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
四、建立健全现金核算与内部控制(★★)
【大纲要求】熟悉
1.单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2.单位应当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审批人应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对审批人越权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3.单位应当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4.审批人应当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
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5.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1)支付申请(2)支付审批(3)支付复核(4)办理支付
6.单位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等行为 7.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作业布置:练习册P43-44
课堂小结:现金结算范围,现金使用限额,现金收支基本要求以及建立健全现金核算与内部控制的要求 板书设计:
标
题 一、二、三、1、1、1、1)2、2、2)教学后记:
第二篇:财务管理教案第二节现金管理
第二节
现金管理
二、现金的持有动机
(一)交易动机——取决于企业销售水平
即为保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下的支付能力而
持有的现金。如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缴纳税款、偿还到期债务、派发现金股利等。
(二)预防动机
即企业为应付紧急情况(或意外事件)而需要保 持的现金支付能力。
三、现金的成本
(一)持有成本——投资成本(机会成本)
是指企业因保留一定现金余额而丧失的再投资收益,可通过资本成本率、证券投资收益率等指标确定。
持有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同向变化。
(二)转换成本——管理费用
这部分费用与现金持有量的多少没有关系。
(三)短缺成本
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 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
四、现金的日常管理
(一)现金的收款管理——加速账款的收回
账款的收回包括:客户开出支票、企业收到支票、支票交付银行、银行收妥款项。现金回笼时间包括:支票邮寄时间、支票在企业 停留时间、支票结算时间。措 施:邮政信箱法、银行业务集中法、电汇、大额款项专人处理、企业内部往来多边 结算、集中扎抵、减少不必要银行账户等。现金管理总成本=平均持有机会成本+ 交易成本 QT)K()F TC(2Q
TC:现金管理总成本Q:最佳现金持有量K:有价证券利息率(机会成本)F:有价证券每次交易成本T:一个周期内现金总需求量
三)现金周转模式
根据现金的周转速度来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
前 提 条 件:
(1)企业的生产经营持续稳定进行,现金支出均匀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少,未来的现金总需求可以根据
产销计划比较准确地预计;
(2)根据往年的历史资料,可以较为准确地测算出现金
周转次数,并且未来和历史的周转效率基
本一致或者变化率可以预计。
1.计算现金周转期——买材料到售产品之间的时间
现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 2.计算现金周转率——一年中现金的周转次数
现金周转率=360/现金周转天数 3.计算目标现金持有量
目标现金持有量=年现金需求额/现金周转率
现金的周转期
第三节 应收账项管理
一、应收账项的内容及产生原因
应收账项及预付款,指企业在经营业务中发生的应收回而尚未收回的,被购货单位、供货单位以及其
他单位和职工暂时占用的资金。
(一)应收账项的内容: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二)应收账项产生原因: 1.销售与收款的时间差距 2.商业竞争引起
二、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
1.促进销售,扩大市场份额 2.减少存货,加速资金周转
二)应收账款的成本
1.机会成本——是资金投放在应收账款上而丧失的其他收入
取决于应收账款数额、有价证券的利率和持有时间。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本成本率 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资金的数量,分以下步骤确定: 第一,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360/应收账款周转期 第二,计算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周转率 第三,计算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2.管理成本——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而耗费的开支
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应收账款账簿
记录费用,应收账款的催账费用等。
3.坏账成本——应收账款因故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
坏账一般与应收账款数量成正比,与应收账款距
到期的时间成反比。
(三)应收账款管理目标: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
利和这种政策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
三、企业信用政策分析
信用政策——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是指企业
为对应收账款投资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
则,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等。
(一)信用标准——客户获得企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
1.信用标准的定性分析
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1)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2)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3)客户的资信程度——“5C”系统
第一,品德——客户的商业信誉,即其愿意履行偿
(Character)债义务的可能性。
第二,能力——客户的偿债能力,即具有速动资产
(Capacity)
数量、质量以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第三,资本——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根据
(Capital)
客户的负债比率及流动比率分析。第四,抵押品——客户提供的可作为资信安全保证的资产。
(Collateral)
且应具有较高的市场性,即变现能力。第五,经济状况——不利经济环境对客户偿付能力的影响,(Conditions)
及客户是否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二)信用条件分析
信用条件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时,所提出的付款
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现金折扣等。
信用条件分析,就是将信用策略提供的优惠条件所
增加的收益,同由此带来的成本增加进行比较,只有前
者大于后者,才可实施赊销。
1.信用期限——企业允许客户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
信用期限优化的要点是:延长信用期限增加的销售利
润是否超过增加的成本费用。2.现金折扣——企业给予客户在规定的时间里提前付款,可按销售额的一定比率享受折扣的优惠政策。
在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信用条件优化的要点是:
降低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之和是否
小于现金折扣成本。
(三)收账政策
收账政策是指企业对不同过期账款的催收方式,包括准备为此付出的代价。
制定收账政策就是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
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权衡,若前者小于后者,该收账政策可取。
(四)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确认坏账损失的条件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终了,对应收款项、其他应收款等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
没有把握收回的账款,应当计提坏账准备金。
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进行坏账准备的核算,并选用余
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估计坏账损失。
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三篇:第二节教案纸
第四章 中国肴馔文化 第二节 中国肴馔的美化
【复习旧知】
1、选材时关注从养生和健康的角度:天人相应的饮食观念,尽可能做到“四季不同食、四方不同食”,保证食材的新鲜;
2、刀工技艺的运用将原料加成一定规格形状,不仅便于烹制和调味、美化和造型、更利用食用和消化吸收
3、美食搅动味蕾,人类通过舌尖品尝各种滋味,但美食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扑面而来的怡人香气、一次全身心的愉悦之旅。【引入新课】
烹饪是艺术,是人类对食物选择、烹调、供应和享受的艺术。肴馔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重要内容。中国肴馔的烹调过程是烹饪艺术的创作过程,它主要塑造的是味的开锅、也塑造辅助的色、香、滋、形和味外之味的形象,表达着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一道佳肴就是一个美妙绝伦的艺术品,更是一道倾注作者情感的回味无穷的篇章。【讲解新知】
一、美食与美名配合
面对美食,人们往往是“阅读”与品尝并重:在进食前,谈论它、想象它、观赏它,产生强烈的餐饮审美感受。中国美食历来注重“味外之美”,菜肴的命名是重视文学美的表现。菜名之于菜肴,有时就如文艺作品的标题一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菜肴平添魅力。
1、祝贺型
2、典故型
3、趣味型
4、数字型
5、质朴型
给菜肴取美名是一门学问,名称太实则可能乏味而缺失想象空间,太虚又令人茫然,必须做到虚实的和谐统一,做到名实相符。
二、美食与美器配合
俗话说,好马须好鞍配,红花须有绿叶配。
只有美食与美器相互呼应、完美地结合,才能各显其美,相得益彰。
袁枚在《随园食单》一书中提出,在食与器的搭配时,“宜碗者碗,宜盘者盘,宜 1
大者大,宜小者小,参错其间,方觉生色。
中国饮食器具之美,美在质,美在形,美在装饰,美在与馔品的谐和。从最早的陶钵、陶盆、陶豆、陶碗,到商周时期专门盛饭用的簋,盛肉用的豆,盛放整羊、整牛用的俎,吃肉挟菜用的匕、箸,均用金属、玉石、牙骨、漆木等制成。可见,中国古代食具之美,主要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玻璃器几个大的类别。中国最早出现的彩陶是在红色器皿的口沿部绘一周带状红彩,或是在敞口器物的内表点缀一些简单的几何纹饰。这些彩绘标志着人类追求美器的传统,首先表现在饮食上。它同时标志着人类的饮食早在远古时代已不仅仅是解渴充饥,它又是愉悦精神的重要仪式。生活在江汉地区的屈家岭文化居民,更以高超的陶艺创造了薄胎彩绘食具,称为旦壳彩陶,看到这类精巧的饮食器具,可以想像史前先民的饮食活动已进入到相对高雅的艺术境界。制器不俗,用器一定文雅。彩陶的粗犷之美,瓷器的清雅之美,铜器的庄重之美,漆器的秀逸之美,金银器的辉煌之美,玻璃器的亮丽之美,是配合美食的另类美的享受。美器与美食的谐和,是饮食美食的最高境界。
综观今日饮食之器皿,一是不讲究艺术之精美,要么追求质地的昂贵,如用器皿材质命名的“金银厅”、“玉瓷阁”。要么追求时尚的返璞归真,如大盘(大盘菜)、大桶(农家鸡)、大锅(百鸟归巢)均作为器皿。大而不雅,精而不美,不但不美观,也很不实用。三文鱼刺身用大木盘上,除了造噱头外,有多少西餐文化的优雅可言?袁枚在《随园食单》一书中提出,在食与器的搭配时,“宜碗者碗,宜盘者盘,宜大者大,宜小者小,参错其间,方觉生色。”“大抵物贵者器宜大,物贱者器宜小;煎炒宜盘,汤羹宜碗;煎炒宜铁铜,煨煮宜砂罐。”也就是说,美器之美还不仅限于器物本身的质、形、饰,而且表现在它的组合之美,它与菜肴的匹配之美。广州的餐饮器皿,不管以古朴为美,新奇为美,还是以珍贵为美,简素为美,都不应该陷入“唯美”的怪圈,一定要信守“美器配美食,美食不如美器”的原则,立足美食“选”美器,美器一定要“配”美食。
1、根据菜肴的造型选择配搭器具
2、根据菜肴的用料选择配搭器具
3、根据菜肴的色彩选择配搭器具
4、根据菜肴的风味选择配搭器具
5、根据筵宴的主题选择配搭器具
三、美食与美境的配合
就餐环境与美食的配合 就餐情景与美食的配合 就餐者心境与美食的配合 【课堂训练】
饭店的经营管理者在美食与美境的配合中具体可以控制的因素是哪些?为什么? 【小结】
美食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口味和欣赏美食,除了给人视觉上的美、味觉上的美之外,还能给人的身心带来愉悦的美感。面对美食,人们往往是“阅读”“欣赏”“品味”并重:在用舌尖触及佳肴前有若干个与顾客碰撞的接触点,也许是佳肴的品牌形象的每个层面(广告、销售渠道、餐厅建筑与装修、餐厅服务人员的举手投足等),这些既能形成“首因形象”,引导顾客的消费心理,更能在全过程中给顾客带来深刻的美好的体验。因此,肴馔的美化应该是从每个“吃货们”的接触去设计和把控,一个名实相符而优雅的名称从听觉上给顾客以想象、精致器皿烘托完美造型的佳肴魅惑视觉、餐厅中人的点睛之笔令顾客心理倍感美好而回味无穷从而流连忘返。【布置作业】无
第四篇:第二节东南亚教案
0909第二节东南亚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了解东南亚地区农业生产与热带气候的关系;对中南半岛山脉河流与城市分布关系的了解
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海啸的了解,增强一定的防灾减灾意识。教学重点: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热带气候与农业的关系。教学难点:
中南半岛山河与城市分布的关系;两种热带气候的主要区别 导入新课:
到新马泰旅游去,成为我国公民近年来出国旅游的一大热点。你知道新马泰在哪吗?让我们共同走进东南亚(板书第二节东南亚)。新授过程:
教师:看看东南亚大致的位置和范围(板书一范围位置)学生:看课本22页图:“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
教师:指挂图: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从整体上看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
学生:看课本22页图“东南亚地形”图找出: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板书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
教师:看挂图说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濒临的海洋
学生:在教材22页在“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图上填注太平洋、印度洋、亚洲、大洋州,描述东南亚的海陆位置(板书位置)
教师: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上(板书 十字路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地处东南亚十字路口中心的就是大家刚刚找过的马六甲海峡,有十字路口咽喉之称。为什么称它为咽喉?
学生:看23图说出马六甲海峡两侧半岛和岛屿,沟通海洋。
教师: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捷径,有日本海上生命线之称。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称其为海上生命线? 教师:东南亚有许多国家(板书国家)。
教师:东帝汶是东南亚最年轻的国家,2002年5月20日独立。东南亚国家为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成立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该组织和我国的经贸联系非常密切。
学生:在22“东南亚地形图”上找出赤道、北回归线、南纬10,看看它们穿过东南亚的哪一部位?
教师过渡:北回归线穿过中南半岛的北部,赤道穿过马来群岛,东南亚大部分位于南纬10和北纬25之间的热带(板书热带气候),因此东南亚以热带气候为主
学生:看课本7页“亚洲的气候类型”,东南亚地区分布有哪几种气候类型?(板书:气候)对照东南亚地形图,说说两种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师: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23,描述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两种气候特征。教师:通过看图分析可知这两种气候的共同特征是:终年高温,年降水量大,可以为东南亚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热资源(板书农业)。
学生:思考,适合高温多雨的气候,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阅读教材24第一段和图“东南亚居民喜食米饭”“东南亚的梯田”。(板书水稻)
教师:除了水稻东南亚还适宜种植哪些作物?
学生:观察“东南亚的梯田”思考,梯田边上长的是什么树?,看35“东南亚的橡胶种植圆”“东南亚的油棕种植圆”思考,除了椰子,还能种植什么?
教师:椰子、橡胶、油棕等属于热带经济作物(板书热带经济作物)教师: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在东南亚是怎样分布的?指导学生熟悉东南亚五种主要作物的图例。
学生;参考地图册“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看图说出说出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国家:
1、稻米出口国
2、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3、最大的棕油生产国
4、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5、最大的椰子出口国
6、最大的蕉麻生产国。
教师:因此受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东南亚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和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
教师过渡:请大家欣赏陈毅元帅的一首诗,并思考(小黑板:赠缅甸友人)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彼此为近邻,友谊长积累。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反帝得自由,和平同一轨。彼此是胞波,语言多同汇。团结而互助,和平力量伟。临水叹浩森,登山歌石磊。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
思考:诗歌暗含的是东南亚哪一部分的地理信息(提示:中南半岛、马来群岛)?找出最能体现该区域山脉河流走向流向地理特征的一句诗。
教师:从诗中我们了解了中南半岛和我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关系,让我们对照中南半岛地形图看看它是否具有这个地理特点。看中南半岛的地形,说出地势高低起伏变化的总趋势是?
活动:探讨日常消费行为与东南亚热带雨林的保护(见课本25页)教师小结:(对照板书)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学习了东南亚气候、地形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拓展延伸: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东盟。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六个位于河流沿岸的城市名称
第五篇:第二节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电解质电离的含义,能识别并记住常见电解质和电离方程式的写法,认识离子反应的实质。教学难点:
电解质的判断及电离方程式的写法。教学过程: 引言:(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 离子反应
我们初中时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当时我们把可以导电的溶液放在一个容器里,用石墨电极与灯泡还有低压直流电源连接,灯泡能够发光,说明溶液可以导电。事实上,把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加热至熔化,它们也可以导电。它们能够导电的原因是物质内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也就是阴阳离子。我们把这种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电解质能够导电,指的是当通入电流时能够导电;但电解质的电离不需要电流的作用,我们不是要通入电流它才能电离。它电离了也不是有了电流,只是有了能导电的阴阳离子。
既然我们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换而言之,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我们就叫做非电解质。例如,酸、碱、盐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有个相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化合物。提问讨论:(幻灯)
下面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铜、硝酸钾溶液、二氧化碳、碳酸、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分析:(1)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溶于水或熔化; .(2)电解质属于化合物。〔单质(如铜)、混合物(如硝酸钾溶液)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不能是发生反应的生成物的物质导电。(二氧化碳溶于水导电实际上是碳酸的导电,而不是二氧化碳的导电,故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而碳酸是电解质)
(4)酸、碱、盐和水是电解质。答案: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做书上习题2,3。
设问:为什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呢?
我们看书上的图来解答这一个问题。我们以氯化钠溶液为例子。氯化
+-钠晶体是由带正电荷的Na和带负电荷的Cl,通过静电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体中的离子(Na+ 和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当NaCl溶于水时,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Na+与 Cl-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使Na+ 和Cl-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并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我们把这种在溶液中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板书: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做电解方程式。板书:电解方程式
在黑板左边示范写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
注意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第二条方程式)
+HCl,H2SO4,HNO3都是酸,都可以电离出H,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又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的时候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设问:NaHSO4 电离方程式怎么写?它是酸么?(酸式盐)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出NaOH,KOH,Ba(OH)2,Na2SO4,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分开碱与盐两边写,请同学们把阳离子写在一边,阴离子写在一边)
检查同学答案正确与否,总结:
碱:圈出OH-,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小结: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电解质能导电,非电解质不能导电,它们的显著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单质(铜,铝,石墨),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黑板)酸,碱,盐的本质含义(电离)
提出问题:电解质溶于水后都电离成为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里的反应应该是离子之间的反应,那么离子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验2-1。(同学描述现象)
1、第一支试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出)(因为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反应,说明了Na+、Cl-、SO42-、Cu2+离子之间不相互反应。)
2、第二支试管有白色沉淀说明了什么?(白色是BaSO4,说明了Ba2+与SO42-离子发生了反应。)
3、两根试管的溶液都是蓝色,说明了什么?(说明了Cu2+不参与反应)
4、如何证明中Cl-离子没有参与反应。(给第二个试管过滤,取滤液加入用硝酸酸化了的AgNO3溶液)
(增加实验)
5、如何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是Ba2+与SO42-发生了反应?(实验2-2第一个实验)
总结: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Ba2+与SO42-离子之间的反应,而Cu2+和Cl-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也说是这个反应的实质是:
Ba2++SO42-=BaSO4↓
同样地,Na2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的实质也是:
2+2- Ba+SO4=BaSO4↓
设问:为什么这两个不同反应物的反应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呢? 讲述: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硫酸钠、硫酸铜在溶液中均电离出SO42-,跟Ba(OH)
2、BaCl2电离出的Ba2+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内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补充板书:离子方程式
演示实验2-2第2,3个实验,黑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小结:从上面的三个反应的实质可以看出,它们都是溶液中的某些离子之间发生了反应,使这些离子的浓度减小。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反应都是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只要有离子参加的反应都称为离子反应。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的复分解反应都可以写成离子方程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者生成水,我们方程一是生成沉淀,方程二是放出气体,方程三是生成水。这些也就是离子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下一节课里我们将详细学习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请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这一节课的内容。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