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库仑定律教案

时间:2019-05-15 04:0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节库仑定律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节库仑定律教案》。

第一篇:第二节库仑定律教案

优质课评选

《库仑定律》教案

第2节 库仑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演示实验,定性了解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量的多少及电荷之间距离大小的关系。

2.明确点电荷是个理想模型。知道带电体简化为点电荷的条件,感悟科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

3.知道库仑定律的文字表述及其公式表达。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4.了解库仑扭秤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归纳、自主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库仑定律探究过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二)难点

对库仑定律发现过程的探讨。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谈谈现在你对电荷的认识。

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摩擦起电、接触带电、感应起电,无论哪种使物体带电的方式都不是创造电荷,总电荷量是守恒的;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那么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什么有关系呢?

第2节库仑定律

一、定性探究

【演示实验】带正电的物体和带正电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同学通过观察分析出结论(参见课本图1.2-1). 点电荷的概念:(学生自学并类比质点)

①点电荷同质点一样也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带电的几何点。②若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尺寸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库仑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

【转化思想】对带电小球受力分析,寻找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与悬线倾角α的关系 F=mg tanα

可见,可以从悬线倾角的大小反应力的大小。【结论】

○1将带电金属球靠近静电摆,观察静电摆与铅垂线的偏角,当增大金属球与静电摆的距离,观察摆角的变化。

○2用不带电的金属球与原来带电金属球接触,原来静电摆带电荷量减少,在观察静电摆与铅垂线的偏角大小如何变化。

【学生总结】电荷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力的大小与电量的大小、电荷间距离的大小有关,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提出问题】电荷间的作用力与电荷量和距离之间的定量关系是怎样的呢?

早在我国东汉时期人们就掌握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定性规律,定量讨论电荷间相互作用则是两千年后的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库仑做了大量实验,于1785年得出了库仑定律.【历史回顾,定量探究】学生自学人类对静电力的探究过程:根据类比由万有引力与静电力的相似之处推测这两种力的其它特性也可能相似,由此猜测静电力数学表达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板书:】

二、定量探究:库仑的实验

库仑扭秤实验的验证过程(课件展示加解说)【教师活动】

(1)结构简介(课件展示)。(2)如何解决力的准确测量?

①操作方法,力矩平衡:静电力力矩=金属细丝扭转力矩,②思想方法:放大、转化

(3)F与r2关系的验证。

①设计思想:控制变量法——控制Q不变

②结果:库仑精确地用他的扭称实验测量了两个带电小球在不同距离下的静电力,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基本上验证了F与r之间的平方反比关系。

(4)当时没用电荷量的概念,库仑是如何解决电量测量问题,验证F与Q的关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库仑的实验部分回答学案问题。

①库仑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两者相互接触后电量被两球等分,各自带有原有总电量的一半。这样库仑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顺利的验证得出电荷间的作用力与电荷量的关:力F与q1和q2的乘积成正比。②思想方法:守恒、对称。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内容完成学案

【教师活动:】巡视后提问归纳库仑定律。

三、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 , 跟它们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电荷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力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

FKQ1Q2r22.公式: :

k叫静电力常量,k=9×109 N·m2/C2。3.适用条件:真空,静止的点电荷

四、典型例题

【例题1】: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1=9.10×10-31kg,质子的质量m2=1.67×10-27kg.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10-19C.

分析:这个问题不用分别计算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简之后,再求解.

解: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是

F1FF1=k=Q1Q2r29,F2=Gm1m2r219,F1F2=kQ1Q2Gm1·m219279.0×10×1.60×106.67×1011×1.60×102

处理方法:由于这个题计算量太大,让学生自己做会占有课堂上太多时间,所

×9.10×1031×1.67×10=2.3×1039以让学生直接观察课本计算结果从而得出:

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在表面上很相似,表述的都是力,这是相同之处;它们的实质区别是:首先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其次,由计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很多,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主要考虑静电力,万有引力虽然存在,但相比之下非常小,所以可忽略不计.

【例题2】真空中有三个点电荷,它们固定在边长50cm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点电荷都是+2×10-6C,求其中一个电荷受到的库仑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首先定性的探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电荷量q和电荷间距离r的关系,然后通过库仑的实验了解定量探究的过程,最后得出了电学的一个基本定律—库仑定律。库仑定律使电学进入了定量化的科学阶段。所以物理学家们把库仑的名字命名为电荷量的单位。【当堂达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真正的点电荷是不存在的. B.点电荷就是体积和带电量都很小的带电体

FKQ1Q2r2C.根据 可知,当r趋近于0 时,F趋近于∞

D.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的尺寸大小,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2.真空中保持一定距离的两个点电荷,若其中一个点电荷增加了1/2,但仍然保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变,则另一点电荷的电量一定减少了()

A.1/5

B.1/4

C.1/3

D.1/2 3.已知点电荷A的电量是B点电荷的2倍,则A对B作用力大小跟B对A作用力大小的比值为()

A.2:1

B.1:2

C.1:1

D.不一定

4.如下图所示,有三个点电荷A、B、C位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已知A,B都带正电荷,A所受B、C两个电荷的静电力的合力如图中FA所示,那么可以判定点电荷C所带电荷的电性为()A.一定是正电

B.一定是负电

C.可能是正电,也可能是负电 D.无法判断

5.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和c,原来c不带电,而a和b带等量异种电荷,相隔一定距离放置,a、b之间的静电力为F。现将c球分别与a、b接触后拿开,则a、b之间的静电力将变为()。

A.F/2 B.F/4 C.F/8 D.3F/8 6.如图14-1所示,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各点都有一个点电荷,它们所带电量相等.A、B两处为正电荷,C处为负电荷,且BC=2AB.那么A、B、C三个点电荷所受库仑力的大小之比为________. 【布置作业】完成学案

板书设计

一、定性探究

点电荷

二、定量探究:库仑的实验

三、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 , 跟它们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FKQ1Q2r22.公式: :

2k叫静电力常量,k=9×10 N·m/C。3.适用条件:真空,静止的点电荷 教后札记:

第二篇:库仑定律教案

库仑定律

教学目标:掌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学会用库仑定理解题,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重点:定性与定量的描述力与距离和电量的关系,库伦定理的内容及适用条件。

教学难点:库仑定理的适用条件,探究力与电量和距离关系的实验。教师:上一节课,我们探究一种新的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并对这一条件进行了认识,就是物体必须带有电荷。电荷的种类有哪些?起电方式?它们有什么样的相互作用规律?请同学们一起回顾以上所涉及到的知识。学生:回答

1、探究库仑定理

老师:我们研究一种性质的力,除了研究产生的条件,有时更关心的是它的大小,那么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复习了相关知识,我们看几张图片更直观的了解带电体相互作用的性质。看到第一张图片我们可以想到语文中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呀?怒发冲冠对不对?只不过这里冲冠的原因是因为受到静电的作用,由于人与带电体都带上了同种电荷,在斥力的作用下,使人的头发竖起来了!我们再来看下一张图片,这是带电的塑料勺子,当靠近细流时,因为同种电荷相吸,使水流的方向发生偏转。我们看一下视频。……神奇吧,静电居然有这样的魔力。那想想,改变水流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力

老师:嗯,非常正确。看了以上两张图,结合你们现有的知识,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两带电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同学:猜想电量、大小、形状,两电荷间的距离……探究实验好像就只针对电荷量与距离,没有考虑其他因素若他们猜想与质量有关 老师:同学们的猜想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其实实验已经以证明,当两个点电荷相距较远时,改变它的质量或体积都不会改变他们之间作用力的大小。那与距离以及电荷量对他们的作用力有何关系呢?

我们看一个动画(FLASH)。注意课本将这个内容的目的大家要认真观察,注意老师是怎么演示的!这是带电的固定小球A,金属小球通过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先后悬挂于P1、P2、P3位置,为了方便我们比较不同位置的偏转角度的大小关系,我们将小球在不同位置的三种状态呈现在同一张图上。同学们观察,此时三个位置的偏转角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依次变小。

老师:嗯,对!那我们现在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以知道,F= 说明了偏转角度越大,它受到的力越(大)。那造成这个小球在不同位置受力大小不同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因为他们距带电体的距离不同。

老师:嗯,那是不是说明距离越小,力就越大。现在当老师将带电体靠近金属小球时,大家注意,偏转角度如何变化?学生:越来越小 老师:嗯,对,根据这个式子,说明力也是越来越(小)的!现在我们有一次说明了距离越小力越大,距离越大力越小!

老师:现在我们控制距离不变而去改变带电体的电量,看看会有什么现象?(改变小球电量)同学们,小球是不是在原来的偏转角下变得更(大)了。

老师:同学们,我们同样可以得到随着电荷量的增大力也会变得更大!

老师:我们定性地得出了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是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以及它们的电量。但是怎样得到他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刚开始也不是很快明白的。其实对于任何一个物理规律探索的过程中,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很多物理学家不断地做实验,然后总结归纳,最后才走到成功的!同样库仑定理的发现亦如此!对库仑定理有贡献的首先是富兰克林。他做了一个空罐实验,有一个带电的金属桶,当以用细线悬挂的金属软木球靠近在金属外表面,会受到引力作用。但若将软木球放在桶内,不管软木球置于何处,都不受到电的吸引作用。当时,富兰克林百思不得其解。大约过了十年,富兰克林写信告诉他英国的朋友普利斯特里。普利斯特里核实了富兰克林的实验,并以非凡的洞察力领悟到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到电力反平方定律,因为当软木球放在很深的带电金属桶内时,没有电力作用在这个球上,这个事实是与没有万有引力作用于物质球壳内部的质点上这个事实相类似的。由于万有引力服从反平方定律,也许电力也服从反平方定律。

在上述实验事实和推测的启发下,库仑通过实验定量的测出电荷间作用力与距离、电荷量的关系,并最终得到库仑定律。

从库仑定律的发现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类比推理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如果不是先有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并利用类比推理进行合理猜想,单靠具体实验数据的积累,不知何年才能得到严格的库仑定律表达式。那同学们此时应该会问:库仑当年是如何定量的得出力与距离和电荷量的关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当年库仑做实验的装置——库仑扭秤。这个装置与当年卡文迪许测量引力常量的装置十分类似。

2、库仑的实验(学生自学,观看相关实验教学视频)

老师:首先我们来介绍库仑扭秤装置。纽秤的结构如图。在细银丝下悬挂一根绝缘棒,棒的一端是一个带电的小球A,另一端是一个不带电的球B,B与A所受的重力平衡,现在从容器正上方放入一固定小球C。为了研究带电体之间的作用力,先使A、C各带同种电荷,这时秤杆会因A端受力而偏转。此时银丝就会产生一个扭转力矩。那么悬丝的扭力矩等于施于小球A上电力的力矩。根据力矩平衡原理,可以知道在此距离下A、C之间的作用力。这就是扭秤装置的原理。那现在如果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设计一个实验,你们又该如何得出力与距离以及电荷量的关系呢?设计实验,首先要确定的是用什么研究方法!那有多个变量影响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是不是与我们之前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所用的方法是一样的,是(控制变量法)。现在给大家两分钟思考一下。大家应该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只要合理就是可以的。现在我们给出一种方案,大家在看在看这个视频的时候,与自己的设计进行对比。如果有更好的,下课后和老师同学分享。这个视频中的实验在库困扭秤的基础上,对装置进行了改进,用杠杆平衡的方法,最终也定量的测出了力与距离、半径的关系。(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实验装置。这是微量天平,这是滑道,滑道的右侧有一标尺,有两个完全相等的带电小球,一个装在微量天平的右侧,另一个装在滑道上,他可以在滑道上上下移动来改变两球的距离,距离的大小从标尺上读出。微量天平的左侧有一游码,可以左右移动,来维持衡量的水平。这个实验员操作是相当规范的,他将绝缘小球通过与人体接触,是之不带电。再让它和与它相同的小球相碰,从而使带电小球的电量减半。)看了这个视频,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先保持电量不变,改变两球之间的距离r,得出力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然后控制距离不变,改变两球的带电量,得出力与电量的乘积成反比。而库仑当年也得到了这样的结论。

3、分析库仑定律内容 老师:阅读教材,库仑定律的内容是怎样叙述的。大家一起来阅读一遍。根据库仑定理内容,我们得出了其表达式。我们要明确每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意义。K值是静电力常量,大小为……请问K常量有没有单位?如果有,又给如何得出它的单位?通过表达式得出。我们来看一下应用库仑定律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同学们都知道电荷具有正负,但在计算力的大小时,为了避免出错,我们一般只带电荷的绝对值进行计算。至于力的方向,就直接通过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来判断。

从库仑定律内容的表述中,我们看到该定理成立是有条件的。请你们画出库仑定理的条件。学生:阅读并画关键词。

老师:你们画出的关键词汇有哪些?***,你起来回答一下。学生:真空、静止、点电荷。

老师:嗯,也善于把握定理的条件。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真空: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在真空,为什么其他介质不行呢?因为放在任何一个介质,在电荷的作用下都会被极化,产生的极化电荷会对我们带电物质的作用力产生影响。同学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不同的介质具有不同的k值,前面K的大小是在真空中的大小,对于其他介质,比如玻璃,K值就已经不是那么大了。所以不能用真空中的库仑定律公式来求其他介质中的静电力。现在观察库仑扭秤装置,他将带电体放在圆柱体的容器中,我们应该发现,库仑已经注意到减小空气方面的影响。前面看的那个视频,实验是在空气中做的。所以在空气中,高中阶段我们依然使用库仑定律的近似处理。

静止:当同学们深入学习就会明白,如果带电体具有相对运动,那运动的电荷会产生磁场,那他不仅会受到电场力,还会受到磁场力,所以库仑定律不再使用。

点电荷:这个请同学们自己来分析,怎样的带电体可以看做点电荷?点电荷类似力学中的质点,那怎样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呢? 学生:当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是就可以看成质点。

老师:同样的道理,通过类比,我们知道在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时,如果带电体自身的大小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以至带电体自身的大小、形状及电荷分布状况对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影响甚小,相对来说可把带电体看作一带电的点,叫做点电荷。也就是说,点电荷和质点一样也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分析了库伦定理的的适用条件,应该对该定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其实任何规律的成立,都有其成立的特定条件。所以,在以后使用这些规律分析问题时,千万要注意:所研究问题是否与所使用规律的条件相符。同学们,如果有两个带点的小球不断靠近,力会不会变得无穷大呢?若学生说不会,那我应该问为什么呢?因为此时已经不能再看做点电荷了……对,也就是说不满足库伦定理的适用条件,所以不能再用表达式计算库仑力的大小。问题提问方式,不要自己不断解释(当他们的大小与两者间的距离相比不能忽略时,是不是此时就不满足库伦定理的适用条件了,因为此时在力的作用下改变了带点球体上的电荷分布,电荷不再均匀分布在带电体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电荷就不能看成是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所以不能用公式计算力的大小。)删掉这段内容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题,检验同学们掌握的情况……()通过这道例题,同学们在应用库仑定律时应该会小心很多。同学们,普利斯特利从空罐实验的现象,受到了万有引力平方反 比定理的启发,进而猜想到库仑力的影响因素。物理学家们在探究的过程就一直认为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有相似之处。而自然规律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统一性,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它们两者的不同点与相同点。你们觉得有哪些地方不同点呢?

学生:回答(公式、适用范围、影响力大小的因素、不同点)我们一起比较了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及对比。这样我们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们知道任何有质量的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那想想电荷间是不是既受到万有引力也受到静电力呢?那在研究微观带点力的相互作用力时,是否两者都要算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题。左边的一组同学算万有引力,右边的同学算库仑力。告诉老师你们计算的结果。万有引力的大小?库仑力的大小?那我们将这两个力比一下,得出了库仑力比万有引力大得多!所以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电子、质子、离子、原子核等等)的相互作用时,由于微观粒子间的万有引力远小于库仑力,通常可以忽略微观粒子间的万有引力。

库仑定律内容中描述的是两个点电荷,那如果换成三个及三个以上的点电荷,库仑定律是否还适用?那又如何求力的大小呢?我们知道,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不因第三个点电荷的存在而有所改变。因此三个或三个以上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可以先分别求出各个点电荷的作用力大小,利用平行四边行法则进行矢量合成,就可以所受到的合力了。那我们来看书本上的一个例题。

第三篇:《库仑定律》教案分析

《库仑定律》教案分析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

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及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

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

.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

2.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

<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二节《库仑定律》的学习。

<库仑定律的发现>

活动一:思考与猜想

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来了麻烦。

早在300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

大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在静电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带电体是球体。

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定性探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实验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电荷量q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

(提示)我们的研究到这里是否可以结束了?为什么?

这只是定性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得到更准确的定量关系。

(问题3)静电力F与r,q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定量关系?

你觉得哪种可能更大?为什么?(引导学生与万有引力类比)

活动二:设计与验证

<实验方法>

(问题4)研究F与r、q的定量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控制变量法——(1)保持q不变,验证F与r2的反比关系;

(2)保持r不变,验证F与q的正比关系。

<实验可行性讨论>.困难一:F的测量(在这里F是一个很小的力,不能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对F大小的间接测量吗?)

困难二:q的测量(我们现在并不知道准确测定带电小球所带的电量的方法,要研究F与q的定量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思维启发)有这样一个事实: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互相接触后,它们对相隔同样距离的第三个带电小球的作用力相等。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球接触后等分了电荷)

(追问)现在,你有什么想法了吗?

<实验具体操作>定量验证

实验结论: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得出库仑定律>同学们,我们一起用了大约20分钟得到的这个结论,其实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数位伟大的科学家用了近30年的时间得到的并以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的名字来命名的库仑定律。

启示一:类比猜想的价值

读过牛顿著作的人都可能推想到:凡是表现这种特性的相互作用都应服从平方反比定律。这似乎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就可以得到电荷间作用力的规律。正是这样的类比,让电磁学少走了许多弯路,形成了严密的定量规律。马克·吐温曾说“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添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的收获!”。科学家以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洞察力为基础进行的猜想,才是最具有创造力的思维活动。

然而,英国物理史学家丹皮尔也说“自然如不能被目证那就不能被征服!”

启示二:实验的精妙

1785年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用自己设计的扭称精确验证得到了库仑定律。(库仑扭称实验的介绍:这个实验的设计相当巧妙。把微小力放大为力矩,将直接测量转换为间接测量,从而得到静电力的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讲解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数学表达式:

(说明),叫做静电力常量。

3.适用条件:(1)真空中;

(2)静止的;(3)点电荷。

(强调)库仑定律的公式与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尽管很相似,但仍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我们来看下面的题目:

<达标训练>

例题1:

(过渡)两个点电荷的静电力我们会求解了,可如果存在三个电荷呢?

(承前启后)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不因第三个点电荷的存在而有所改变。因此,多个点电荷对同一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对这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例题2:

(拓展说明)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之一。虽然给出的是点电荷间的静电力,但是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所以,如果知道了带电体的电荷分布,就可以根据库仑定律和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带电体间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而这正是库仑定律的普遍意义。

<本堂小结>(略)

<课外拓展>

1.课本第8页的“科学漫步”栏目,介绍的是静电力的应用。你还能了解更多的应用吗?

2.万有引力与库仑定律有相似的数学表达式,这似乎在预示着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课后请同学查阅资料,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及统一场理论。

第四篇:库仑定律电子教案

库仑定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两种电荷,知道正负电荷的规定,知道电荷以及单位;

2、定性了解两种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

3、掌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概括出两种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

2、知道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认识的历史过程,理解电荷的物理模型.(三)情感目标

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模型的研究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点电荷,研究真空中静止点电荷互相作用力问题.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

1.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二)难点

1.对电荷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2.对库仑定律发现过程的探讨。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讲清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说明库仑力符合力的特征,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2.为定性演示库仑定律,应使带电小球表面光滑,防止尖端放电,支架应选绝缘性能好的,空气要干燥。

3.说清K的单位由公式中各量单位确定,其数值则由实验确定。

三、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分组探究实验、老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实验、讨论、多媒体辅助。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并且知道电荷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那么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创设类科学物理情景,结合物理学史,探究库仑定律,培养学生猜测与假设、制订计划的能力,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库仑扭称实验)与物理思想(均分思想)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1、通过实验,定性研究电荷间作用力的决定因素 〖情 景〗 电荷间有作用力已经被实验所证实,如:验电器上同种电荷排斥使箔片张开,正电荷靠近导体吸引自由电子而使导体感应起电等等。

〖问 题〗 这种电力能使箔片张开,能使自由电子移动,那么这种力到底是强还是弱呢?首先让我们来感知这种力的强弱。

〖实 验〗 学生拿一个带绝缘柄的金属球去接触起电机的金属球,学生没感觉。

〖分 析〗 说明这种力很小或很弱。

〖问 题〗 怎样设计实验来“感知”这种弱力呢?

〖材 料〗

1、直接用弹簧秤来测量;

2、单摆做小角度摆动时,回复力很小F=mgsinθ,可以通过观察角度来判断回复力的大小。

〖分 析〗 能使弹簧形变的力,人一般都可以感觉,因此1不可行。可以用2的装置,但当力F水平时,F=mgtgθ,mg不变时,可以通过感知θ角度来感知F。

〖设 计〗 细线吊一个小球A(带电),另一个带同种电的小球B靠近A,A球受力平衡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一个角度θ,如果B对A的力是水平的,则

F电=mgtgθ,如果θ越大,则F电越大,这样可以通过θ的变化来判断F电的变化。

〖问 题〗 这种电力的大小由哪些因素来决定呢? 〖材 料〗 特殊化分析:

1、两个物体带电才有电力作用,不带电就无从谈电力;

2、带电体靠近导体时,会出现静电感应现象,远离时现象不明显或没有静电感应现象。〖猜 想〗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电荷电量的多少有关(电量越大,力越大);还与电荷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力越大)。

〖实 验〗 控制变量方法进行探索:

1、Q1、Q2不变,改变r:r越小F越大;

2、Q1、r不变,改变Q2:Q2越大,F越大;

3、Q2、r不变,改变Q1:Q1越大,F越大(根据对称性,2或3做一次即可)。〖分 析〗

1、Q越大,F越大:把Q1看成n个元电荷,每一元电荷都要受到Q2的作用,n个元电荷受力的合力既为Q1受到的力。Q1越大,元电荷越多,合力会越大。

2、倍数关系:假设Q1集中在一个点上,则每个元电荷受力完全相同,Q1受力既为任意元电荷受力的整数倍:F正比与Q1,若Q2也集中与一点,同理可得F正比与Q2。

3、点电荷:我们把集中在一个点的电荷叫点电荷,它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的点电荷不存在,但是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力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近似为点电荷。

2、结合物理学史,定量得出库仑定律

〖问 题〗 点电荷间的作用力会与距离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猜 想〗 不成正比关系,而成反比关系?

〖实 验〗 实验思想:

1、放大思想:力很小,但力矩可以较大(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翘起地球);

2、转化思想:电力力矩与扭转力矩相等,扭转力矩正比于金属丝扭转角,则力也正比于角度,通过测定角度倍数关系即可得到力的倍数关系(避其锋芒,巧妙迂回);

3、均分思想:带电为Q的金属小球与完全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相碰分开,每小球带电Q/2,同理可得Q/

4、Q/

8、Q/16等等电量的倍数关系(完全相同的小球具有对称性)。

实验结果:

1、Q/2—Q/2:F;Q/2—Q/4:F/2,则F与Q成正比;

2、两电荷相距为r时:F;两电荷相距2r时:F/4,则F与r2成反比。

〖归 纳〗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在艰苦的条件下(1、电荷间的力很小;

2、不清楚物体带电量多少等),利用巧妙的装置和方法,在1785年发现了下述规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两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电荷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个规律叫做库仑定律。电荷间这种相互作用的电力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

〖统 一〗

1、单位统一:力(N)、电量(C)、距离(m),则在真空中测得F与Q1Q2/r2的比例系数为k=9.0×109N〃m2/C2,这个常量叫做静电力常量。

2、条件统一:(1)真空(在干燥的空气中近似成立);(2)点电荷(当带电体间距离远大于它们的大小,以至于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对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近似成立)。

3、应用统一:(1)先用电量的绝对值代入计算,在确定力的方向(排斥或吸引);

(2)任意带电体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所以,知道带电体上的电荷分布,根据库仑定律和力的合成法则就可以求出带电体间的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及研究方法。

知识方面:

1、点电荷是理想模型.2、库仑定律的应用:(1)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点电荷(2)用公式计算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再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来确定方向(3)注意统一单位

3、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与力的合成。

科学实验研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

2、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移为易为测量的物理量。

3、将测量的物理量放大的方法。学生自主总结 自主提升

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a: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具体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

b: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c: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

d:库仑定律给出的虽是点电荷间的静电力,但是任一带电体都可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据库仑定律和力的合成法则就可以求出带电物体之间的库仑力。

(四)课堂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

A.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真正的点电荷是 不存在的.

B.点电荷就是体积和带电量都很小的带电体 C.根据 可知,当r趋近于0 时,F趋近于∞

D.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的尺寸大小,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

究的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2、两个半径为0.3m的金属球,球心相距1.0m放置,当他们都带1.5×10−5 C的正电时,相互作用力为F1,当它们分别带+1.5×10−5 C和−1.5×10−5 C的电量时,相互作用力为F2 , 则()

A.F1 = F2 B.F1 <F2 C.F1 > F2 D.无法判断

3、已知电子的质量m1=9.10×10-31kg,质子的质量m2=1.67×10-27kg,它们之间的距离为5.3×10-11m(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值)

(1)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

(2)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质子给电子的的引力为多少?(3)电子给质子的库仑力?

(4)电子绕质子运动的向心力由谁提供?

(5)在电子、质子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放一电子,与质子、电子构成等边三角形,求此时质子受到的合力? 答案:F引=3.6×10-47N F电=8.2×10-8N F电=8.2×10-8N F合=14.2×10-8N

五、课后反思

〘课余思考〙

⒈ 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⒉ 要使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变为原来的,可有哪些办法。

〘同步练习〙

⒈真空中保持一定距离的两个点电荷,若其中一个点电荷增加了1/2,但仍然保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变,则另一点电荷的电量一定减少了()

A.1/5 B.1/4 C.1/3 D.1/2

⒉已知点电荷A的电量是B点电荷的2倍,则A对B作用力大小跟B对A作用力大小的比值为()

A.2:1 B.1:2 C.1:1 D.不一定

图7

⒊如图7所示,用两根绝缘细线挂着两个质量相同的不带电的小球A和B,此时,上、下细线受的力分别为TA、TB,如果使A带正电,B带负电,上、下细线受力分别为T¢A,T¢B,则()

A.TA< T¢AB.TB>T¢BC.TA=T¢AD.TB¢B

⒋真空中有两个大小相等的带电球体,带电量分别为4×10-8C和-8×10-8C,相距为r(r远大于球半径)时,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为F,若将两个带电体接触后再分开,仍相距r,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为_________力(吸引或排斥),静电力大小为F¢=______F。

⒌两个质量都是m的小球,都用细线拴在同一点,两细线长度相等,两球都带上正电荷,但甲球电量比乙球多,平衡时两细线分别与竖直方向夹角为Q1和Q2,则二者相比,Q1_____Q2。

⒍两个点电荷,它们带有同种性质的电荷,所带电量之比为2:5,质量之比为1:2,置于真空中,相距为L,同时释放后,它们加速度之比为________,经过t秒后,它们动量之比为________,它们动能之比为________。显示答案 隐藏答案

[参照答案]

⒈ C⒉ C⒊ BC

⒋ 排斥、、5⒌ =⒍;1:1;2:1

2:1

第五篇:电荷_库仑定律教案

电荷 库仑定律教案

云南民族大学 庞京京

点:1.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使正负电荷分开。2.电荷守恒定律。

3.知道元电荷、点电荷、静电力常量,掌握库仑定律含义、公式表达。

4.能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设计:本教时作为电学知识的引入和准备,在章节教学活动中有着一定的重要性。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在初中都已经讲过,本节重点是讲述静电感应现象以及库仑定律。

解决难点:在摩擦起电现象和讲述静电感应现象的基础上,说明起电的过程是使物体中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进而说明电荷守恒定律。对库仑定律式的应用时,可先介绍规则:用电荷量的绝对值代入进行计算,根据是同种还是异种电荷来判断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

授课思路:让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实验来理解本节所涉及的知识,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最后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进行知识的巩固。

教学方法:直观讲授、小组讨论、练习巩固。培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理解推理能力 教学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备

注:“电荷”改称“电荷量”,“荷质比”改称“电子比荷”。

一、引入

【演示】用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再用橡胶棒去靠近纸屑,发现纸屑被吸引

分析:其实际上大家都是很熟悉的摩擦起电的现象,大家肯定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冬天在很黑的房间里把毛衣脱掉时,会有一刹那的亮光,这也是摩擦起电的现象。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关于电场的一系列知识。

二、电荷

电荷守恒

学生阅读《电荷》部分,总结

【问】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电荷?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的?什么是电荷量?摩擦起电的实质?

分析: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并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1.静电感应

用静电感应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学生阅读实验。【问】实验前A、B金属箔是张开的还是闭上的?当C靠近A时,金属箔又处在什么状态?当把A、B分开再把C移走后,金属箔有没有发生变化?

分析:金属箔的作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如果是带电,金属箔将张开(同种相互排斥)。通过金属箔的闭合到张开,以致到移开后,金属波都没有闭合,说明A、B带上了电。【问】那么A、B分别带什么电呢? 分析: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我们也可以知道A带正电,B带负电,实验发现A、B所带电量相等。因为重新接触后,A、B又不带电了。

结论: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问】比较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的区别?

分析:不同点:摩擦起电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感应起电是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共同点:都使物体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结论:电荷守恒定律(可转移但电量不变)上述起电的中和过程;物质(电子)不灭。2.元电荷

学生阅读元电荷部分,总结有关知识点:

①元电荷是电荷量最小的单位,即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量; ②元电荷量: e=1.6×10-19C;

③任何一个物体所带电量只能是它的整数倍;

e1.61019111.7610C/kg ④电子的电荷量和电子质量m的比叫荷质比:

me0.911030

三、库仑定律

两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那么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有关系?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一下。

学生阅读课本《实验》,分析实验中小球的排斥现象

分析:小球相互之间的作用力与两电荷间的距离和电荷量有关

首先定量研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地是法国的科学家库仑,阅读材料中介绍他用精确(扭秤)实验发现了这种规律。阅读库仑定律

F=kQ1Q2/r明确定律条件:真空,点电荷

1.静电力:两个带电体之间的作用力通常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2.什么是点电荷?

只关心电荷的电量,不考虑带电体的体积大小——类似质点(理想模型)

引入原因:把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但仍具有足够的准确性

理想化处理的优点:忽略次要因素,简化思考过程 3.静电力恒量k=9×109牛·米2/库2

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都遵从二次方反比规律,人们至今还不能说明这两个定律为什么如此相似。它们有没有内在的联系,会不会是某一种力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呢?物理学家还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位:国际单位制

电荷量:计算时取绝对值,+、-用来判断方向

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适用性:真空中、点电荷、静止电荷间、静止和运动电荷间 例:课本例,比较电子质子间的静电力和万有引力

F1kQq9.0109(1.61019)239 2.310113127F2GMm6.67109.1101.6710【问】这个巨大的数值说明什么?

在计算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时,万有引力时可以不计的。【问】为什么地月之间计算万有引力而不计算静电力呢?

地球、月球几乎为中性的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了解了以下几个方面:

1.使物体带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的正、负电荷分开 2.电荷守恒定律

3.库仑定律:a.使用条件:真空,点电荷 b.大小:F=kQ1Q2/r2

c.方向:同种相斥,异种相吸 巩固练习:课本练习一P120,题1 作业:课本练习一P120,题2.3.4.5

下载第二节库仑定律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节库仑定律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库仑定律教案、练习题

    静电场 第二节 库仑定律 第一部分知识精讲 1、点电荷: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的带电体。(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

    《库仑定律》教案(5篇材料)

    《静电力库仑定律》教案 莆田十中吴珍发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 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定律......

    电荷、库仑定律、电场强度 教案

    电荷、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的基本概念(第一次课) 2学时 主要内容为电荷的基本概念、静电场的基本规律——库仑定律以及电场的描述。 静电学是整个电磁学的基础,而本次课的内容涉......

    1.2 库仑定律教案(共5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 2.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 (二......

    教案1.2 库仑定律1(含答案)

    第二节 库仑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 2.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

    第8单元:库仑定律 教案

    第8单:库仑定律 【教学结构】 本章教材的特点: ⒈ 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接受、理解比较困难。 ⒉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多,关系复杂,学生很难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⒊......

    库仑定律练习题

    ⒈ 真空中保持一定距离的两个点电荷,若其中一个点电荷增加了1/2,但仍然保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变,则另一点电荷的电量一定减少了 A.1/5 B.1/4 C.1/3 D.1/2 ⒉ 已知点......

    库仑定律说课稿

    《库仑定律》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说课内容:高中物理第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库仑定律 2、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教材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既是电荷间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