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21:2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第一篇: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赵国平苏毅超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

摘 要:各成人高校的立体构成教育,大多数情况下兼具有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性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未必适用于成人高校的立体构成教学。本文在分析成人高校的学生特点和立体构成的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适合各成人高校特点的、复合式的“一课两制”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互动式教学,以满足各成人高校立体构成教学的特殊需要。关键词:成人高等学校、立体构成、一课两制、互动式教学

一、《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立体构成,源于20世纪初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设计基础教学实践,它“通过一系列数学化结构的几何形态,并施以标准化色彩,按照各种不同的组合构成方法,创造出各种非自然的形态造型,这些造型有的可直接用于设计中,有的可启发产生其他新的造型”。在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系)的课程体系内,《立体构成》属于设计基础课程,是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大多数成人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也将其列为必修课程,通过《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立体方面的造型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为将来从事设计实践打下造型基础。

在普通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系)内,《立体构成》课大多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相对的独立性。任课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基础课程要为专业设计教学服务这一出发点来看,这种模式的指导思想无疑是符合设计教学规律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名优秀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力)。

以本科四年制的各大艺术设计院校(系)为例:其在读学生大多具有艺术和设计基础。早在其中学时代,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经验,对形式美各因素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大多已经接触过三大构成(即平面、色彩和立体构成),树立了比较牢固的构成观念。进入大学后又经过了比较系统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教育,为学好《立体构成》课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在艺术设计院校(系)整体艺术、设计氛围的熏陶下,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通过自学、专业实践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等手段来获取的。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强,也比较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但这种模式,未必适用于成人高校的立体构成教学。笔者也曾经在最初的几年立体构成教学中尝试过这种模式,效果差强人意。成人学生结构的复杂性及其专业基础和文化素质方面存在的差距,使得单一模式的教学极难有效开展。因此,必须建立适合各成人高校特点的《立体构成》课程新教学模式,才能满足各成人高校立体构成教学的特殊需要。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笔者提出建立复合式的《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模式——“一课两制”教学模式,并将之应用于艺术设计各专业的《立体构成》课的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一课两制”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所谓“一课两制”,是指同一班级、同一课程内,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大课” 与“小课”相结合,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立足于成人学生特点和《立体构成》的课程特点,实施“一课两制”的复合式教学;积极开展多种媒体、多种手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一)在教学模式上,实行“一课两制”,大、小课相结合。

各成人高校的立体构成教育,大多数情况下兼具有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性质,而不能简单

①地将它列入高等教育的范畴,最多只能作为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高等教育属于专业教育,其对象是具有一定专业基础(这里主要是指艺术基础和设计基础)的学生。而各成人高校的学生显然并不在此列。除了极少数毕业于美术或工艺美术中学的学生以外,大多缺乏艺术天赋,没有艺术和设计基础。在进入大学之前,也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立体构成教育,甚至连更基础的平面构成及色彩构成也没有接触过,构成知识极为欠缺(只有少数本科层次的成人高校的学生情况稍好)。在这种情况下,专业教育根本无从谈起。另外,各成人高校的学生结构比较复杂,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甚至同一班级内部,其专业基础和文化素质都会有较大的不同,根本无法实施单一模式的教学。

“一课两制”的教学模式,便是基于以上诸因素提出的。

在授课之前,任课教师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做初步的调查摸底。根据其专业基础的不同,将该班分成两部分。将少数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组织为一个相对独立于所在班的“小班”。

正常授课面对全班同学,即上“大课”。主要讲解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法。从最基础入手,内容的讲解与辅导,要特别注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基础相对比较差的同学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原属非艺术类生源的各专业学生,授课时应尽量从最基本的形体入手,多进行基础造形技法的传授。对于有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对其较为熟悉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原理在形式美学中的反映,要重点讲解,并尽量安排能够发挥其逻辑思维优势的作业练习。讲解尽可能地详细、具体、直观。课程前期注重知识量的积累,注重培养学生对立体构成概念的感性认识。而到了课程后期,在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功和审美意识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其专业基础的不同,“小班”同学可有选择地放弃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

而“小班”的同学,基本功比较扎实,可在“大课”之余进行小集体授课,即上“小课”。由于人数较少,可灵活选择授课时间和授课地点。在教学方式上,以自主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教学手段上,多种媒体、多种手段相结合,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互动式教学。

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系)的《立体构成》课,大多安排在《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课之后。通过对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知识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对形式美学的造形法则有了些许的认识,但仍很不足。立体及空间概念的存在,使得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相比,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要考虑的因素也更复杂。从二维平面观念过渡到三维立体观念,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对于部分立体空间观念差的同学,甚至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适应。

所以,立体构成教学应首先从立体与空间观念的培养入手,让同学们首先对立体的形态特征、空间的虚实、动静感、平衡感、量感等有一定的感受和理解。前期的作业,应注意基本形体和基本空间关系的把握,使其树立牢固的立体、空间观念。

立体构成中的立体、空间概念,大多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和把握。对于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的同学来说,仅仅靠对文字和图片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们不能够提供更为直观的立体形象。照片只能提供单一观察角度下的立体效果,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件作品,其效果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观察同一件物品,对物品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的判断也不尽相同(对于规则的、简单的几何形体来说,效果可能会稍好),所以要有大量真实的作品来进行演示。对于《立体构成》课的教学效果而言,实物直观远远优于模象直观,模象直观又远远优于言语直观。如果在实物直观的基础上再加上图片的绘制,结合模象直观以此来突出其本质要素,则更为有效。当然,照片也必不可少,通过图书、资料和网上下载等手段,各种照片所能够提供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现实中的三维立体作品(由于立体构成作品往往需要占有一定的空间,在教学中不可能一次性展示太多的实物)。而且,平面二维的图片在携带和陈列、展示方面的方便程度,远非三维的立体构成作品可比。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多媒体形式的电脑辅助教学方式能更充分、更直观展示授课内容”,已经成为“当今教学模式的主要趋势”。同时,积极开发网络课程,开展网上教学,可以突破一定的③时空界限,以弥补因成人学生到课率低而造成的课堂交流不足的缺陷。

即便如此,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际操作,以及多方面的互动,也仍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立体构成的实操性很强,所有的空间以及立体关系必须通过材料来表现。因此,要安排专门的时间对各种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加工方法,进行较为细致的讲解,使学生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为了培养学生对各种材料的认知,甚至可以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集中在一起,使同学们对着材料找灵感,籍此培养他们对材料的感受,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只有亲自动手制作,才能对材料的成型特点和制作工艺有亲身的感受。在作品构思和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对作品进行不断地修改,学生有了更加直接的、更加真实的感受。所以多做作业,以此来不断地加深对专业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十分必要。

在这里,互动式教学不仅仅指的是师生互动,还包括同学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大”、“小”班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尤为重要。因此,在作品的构思与创作阶段,应该两课合一,以充分发挥“小班”同学的优势,使其带动“大班”的同学。《立体构成》作为一门研究视觉美学规律的课程,感性思维占极大分量,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其知识点的非线形的特征,决定了单靠集体授课是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只有通过个别辅导与充分交流,才有可能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立体构成的造形法则。而且,不同的学生所理解的方式不同,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相同。只有通过互动交流,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需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效果分析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 在“一课两制”的模式下,“小班”是依据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以及学生自己的意愿组成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比较强。在灵活的教学方式下,在作品的构思与制作阶段,“小班”学生在创造性方面得到了充分发挥,作品的质量水平比较高。

“小班”所取得的成绩,对“大班”有一定的激励和促进作用。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对“大班”同学成绩的提高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大课”的教学充分考虑到了大部分同学的专业基础水平的缘故,“大班”同学也比较容易适应这一模式。

通过多种媒体、多种手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同学们掌握立体构成知识的难度有明显降低,理解、消化的周期缩短。在作业安排时,以二、三个人为一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来构思作业,使同学们做到了优势互补。同学们普遍反映,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问题。对于专业基础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较差的同学,这一做法意义更为重大。事实上,两个同学合做十个作业,比之每个同学做五个作业,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的立体构成作品,参加广州市学校科幻美术创作大赛,获得了大学组的一、二等奖各一名。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为以后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造形基础。学生所学的立体构成知识,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展示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设计实践中。其中的产品设计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参加省、市级高校大学生设计比赛,共获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优秀奖若干。

四、讨论与建议

从设计基础课程要为专业设计教学服务的角度出发,立体构成的教学,除了讲解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法以外 还要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各专业不同的教学要求。

中国的设计教育起步较晚,除了部分美术和工艺美术中学以外,基本上没有三大构成教育。而且各大艺术设计院校(系)的设计教育观念大多比较片面,往往将美术等同于艺术,忽视文学、诗歌、音乐、戏剧、建筑、雕塑、书法等学科门类对设计教学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视觉美学现象的专

④门研究,更为欠缺。

因此,要学好立体构成课,就必须鼓励学生翻阅大量优秀的图书资料,多参加高水平的专业展览和专业讲座,从书法、舞蹈、建筑、美术、音乐、诗歌等诸多艺术领域找灵感,并“从生活中学会观察,科学地认知各种物象形态”,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采取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手段,能够全方位地、较逼真地地模拟现实中的立体构成作品,使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各种立体、空间关系;省却了材料的购买、加工等麻烦,节约了时间;摆脱了材料加工与制作的限制因素,使同学们可以集中精力于形体的创造上来,对于开拓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建立适合各成人高校特色的立体构成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应立足于学生情况的复杂性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据立体构成课的课程特点来组织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作者简介:赵国平(1969—),男,汉族,河南郑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形式美学和环境艺术设计。

苏毅超(1960—),男,汉族,广东番禺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

⑤参考文献:

[1][2][4]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3] 张柏盟.电脑辅助立体构成教学研究[J].装饰,2000,(5).

[5] 蒋纯利,曹屹.论“立体构成”教学中构成观念的培养[J].镇江高专学报,2006,(2).

第二篇:立体构成课程总结

《立体构成》课程总结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教学老师:徐光达 教学班级:16广告3班

立体构成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即:三大构成之一,具有理论知识与抽象想象空间、且作业量大等特点,加上课程改革进行贯穿,使整个课程综合运用能力非常强,一学期的教学时间里,由浅入深的进行项目化教学,在其中贯穿知识目标,项目中又分大项目和小练习,小练习是由一个或少数知识目标支撑的,运用一次课时间完成,大项目则由多个知识目标进行支撑,并从四次不同的作业中展示设计构成。

但也有些问题值得注意:

1、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自主学习动力不足,研究项目的深入性不够,常常使得成品有眼高手低的局限性。

2、学生调研、选择材料不够重视,对材料挖掘不足使的作品过于陈旧,材质过于简单。

3、学生在学习有点避重就轻,忽略上课的自主主观意识,而太依赖老师的硬质布置相应的作业,做完也草草了事。

4、大项目中分组以后应该调整为2-4人一组,这样组中浑水摸鱼的现象会少发生,学生投入调研学习的人数会增加,团队意识薄弱,而且经常相互抱怨。

这些问题都必须在以后的课程中间重点针对,以提高教学质量。

至于设计的理念:有很多人在设计时不知道运用自己的所学,原因也不外乎没有把知识做为一个系统体系来研究和学习,另外就是缺乏有效的方法。拿着一大堆药材,却不知如何去炼制丹药。我个人的方法是在每做一个课题前,都把可能要用到的所有知识做一个罗列,以书面的方式让自己可以时时看到,提醒自己。这样一段时间,也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做课题时,会把每一个设计元素都在大脑中展开来,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坐标,从而为得到一个最优解而形成有效作证。实践证明,它在设计中是十分有效的。还有就是在脑中的积累过少,这就需要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多观察多思考,必要的时候多记录,才能使有用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对本学期《立体构成》课程进行总结,希望学生的立体空间形态学习可以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做个良好的铺垫。

第三篇:立体构成课程小结

立体构成课程小结:

姓名:黎旭辉

班级:10级艺术设计(2)班

学号:1008022013

通过几周的立体构成的学习,让我更全面了解了一些关于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总体上来讲立体构成这门课程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空间立体形态造型的构成形态及其审美。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课堂上,老师通过灌输我们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让我们轻松的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研究内容及方向。通过课后给我们布置课后练习和作业让我们自己动手更加通彻理解立体构成这门学科,老师授予我们方法是让我们从理论上了解立构从而过度到实践上,让我们由浅入深的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

立体构成的基本研究内容方面主要有: 1)视觉和构成感觉方面; 2)形态要素的学习研究方面; 3)综合表现功能、人文、社会、技术方面;

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构成之一。立体构成的特征: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我们的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

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

在立体构成学习中虽然有点枯燥和乏味,但是学好立体构成这门学科能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加得心应手,正如书上所说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存在着立体构成这一实例。只是需要我们发现的眼睛和探索的心。

第四篇:《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范文模版)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立体构成》是广播电视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造型艺术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立体构成》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造型训练,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2.教学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立体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练习,掌握立体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体分解为点、线、面等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组成新的立体。《立体构成》是现代造型设计教学训练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平面构成不同,侧重于对学生空间意识或空间直觉的培养,要求能通过抽象的立体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在美术类专业开设的诸多美术课程中,《立体构成》应在学生学习了《平面构成》课程之后开设。这两门构成课程都是对学生进行造型训练的课程,它们是现代造型设计教学训练的基础,这些构成的基本法则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立体构成设计主要从抽象的点、线、面、体形态入手,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感觉,以及在立体构成形态方面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立体构成作品范例,要通过这些范例作品,讲解有一定抽象性的立体构成形式要素等内容。必要时还要用教师自己制作的立体构成作品辅助讲解,以帮助学员理解抽象的内容。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制作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设计规律。在制作立体构成作品所用的材料方面,可以尽量使用简便易寻的材料,如硬纸、塑料吸管等等,使学员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多的立体构成设计练习,掌握规律。达到增强学员空间意识和空间感觉,提高学员立体构成创作意识的目的。

第二部分 大纲本文

第一章 立体构成之理念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立体构成学科产生的沿革,了解学习立体构成课程的意义。

第二章 构成要素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点、线、面、体是构成的基本元素

2.了解立体构成中的点、线、面、体与几何学中的点、线、面、体的差异,以及它们与平面构成中点、线、面、体的差异。

3.了解色彩是立体构成中十分重要的要素,了解构成中物体本色的应用及人为处理色的应用。

4.了解肌理的概念和肌理的运用。

5.了解立体构成中空间的概念,了解空间与形体的联系。Ⅱ·教学内容

1.关于点、线、面、体 2.关于色彩 3.关于肌理 4.关于空间

第三章 第三章 形式要素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单纯化与经济化是立体构成的一个基本原则。

2.理解对比与调和的概念,了解立体构成中主要的对比与调和关系。3.理解对称与均衡的概念,理解二者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

4.理解稳定与轻巧的概念,了解在立体构成中影响稳定与轻巧的主要因素。5.了解比例的概念和比例的法则,着重了解黄金分割比的概念和应用。6.了解节奏与韵律的概念,了解韵律的主要表现形式。7.了解立体构成能够通过人们的联想产生某种意境的作用,8.了解立体构成中多样与统一的应用。Ⅱ·教学内容 1.单纯与经济 2.对比与调和 3.对称与均衡 4.稳定与轻巧 5.比例与习惯 6.节奏与韵律 7.联想与意境 8.多样与统一

第四章 材料要素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材料的分类。

2.材料的力学特性的有关内容不作为本课程要求的内容。3.了解新材料的作用,了解新材料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了解立体构成练习中使用最多的材料。

Ⅱ·教学内容 1.材料分类法 2.材料的力学特性 3.寻找新材料

4.不要忘记最简便、基本的材料

第五章 技术要素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立体构成技术制作的主要步骤。Ⅱ·教学内容 1.创意 2.计划 3.图样 4.选材

5.测量和放样 6.初加工 7.精加工 8.成型 9.组接 10.抛光 11.上色

第六章 练习程序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二点五维立体构成的制作,特别是纸质二点五维立体构成的制作.2.了解线立体构成的制作。

3.理解面立体构成的概念,掌握纸质面立体构成的制作。4.了解块立体构成,线、面、块综合构成及其它立体构成。Ⅱ·教学内容 1.二点五维构成 2.线立体构成 3.面立体构成 4.块立体构成

5.线、面、块综合构成 6.其它立体构成

第五篇:《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第一单元(理论4学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三章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的定义、内容以及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了解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掌握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2.教学重点:掌握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3.教学难点:将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合理运用到具体的构成制作之中。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空间中的各种形态

1、自然形态

2、人为形态

3、偶发形态

4、抽象形态

第二节 什么是立体构成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内容

1、形态要素

2、材料要素

3、形式美法则

4、“重力”和“移动”问题

第四节 立体构成的意义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

1、立体构成中的点

2、立体构成中的线

3、立体构成中的面

4、立体构成中的体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空间、色彩、肌理

1、空间

2、色彩

3、肌理

第三章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第一节 对称与均衡 第二节 对比与调和

第三节 节奏与韵律 第四节 比例与尺度

第五节 联想与意境

第六节 多样与统一

第七节 动感与量感

第二单元(理论2学时): 第四章 二点五维的构成

1.教学目的:在平面材料(尤其是纸张)上进行立体造型的加工,使之具有立体感、秩序感、美感。

2.教学重点:纸的二点五维形态制作。

3.教学难点:二点五维各种形态的制作。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四章 二点五维的构成 第一节 材料运用和加工方法

1、二点五维构成的材料运用

2、纸张常用的工具和加工方法

(1)折屈

(2)压屈

(3)弯曲

(4)切割

(5)随意加工

第二节 纸的二点五维形态制作

1、切折构成(1)一切多折

(2)多切多折

2、板式折叠构成3、概括夸张造型

4、创造肌理效果

第三单元(理论2学时):

第五章 线材的立体构成

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中线材的分类,了解硬质线材和软质线材的加工方法,掌握线材不同的构成形式。

2.教学重点:通过具体实践掌握线材的构成形式。

3.教学难点:如何将形式美的法则运用到线材构成之中。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五章 线材的立体构成第一节 线材的分类与加工方法

(一)线材的形态分析

1、直线

2、曲线

(二)线材的分类

(三)线材的加工方法

第二节? 线材的构成形式

(一)硬质线材的构成1、单线构造

2、框架构造

3、垒积构造

(二)软质线材的构成

1、线群构造

2、编结构造

3、线织面构造

第四单元(理论2学时):

第六章 面材的立体构成

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中面材的分类与制作方法,掌握面材不同的构成形式。

2.教学重点:通过具体实践掌握面材的构成形式,尤其是透空柱体和多面体的构成形式。

3.教学难点:如何将形式美的法则运用到面材构成之中。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六章 面材的立体构成第一节 面材的分类与制作方法

(一)面材的形态分析

(二)面材的分类

(三)面材的制作方法

1、纸的加工:

2、木板的加工:

3、塑料板材的加工:

4、金属板材的加工:

5、玻璃纤维的加工: 第二节 面材的构成形式

(一)直面结构

1、层面排列

2、切割折叠

(二)插接结构

(三)曲面结构

1、带状构造

2、切割翻转

(四)柱体结构

1、柱体的变化形式

2、柱体结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五)多面体

1、几种正多面体的特点及加工方法:

2、几种常用的几何形绘制方法:

3、多面体变异结构

第五单元(理论2学时):

第七章 块材的立体构成第八章 综合材料构成第九章 立体构成的现实应用

1.教学目的:掌握立体构成中块材的加工方法与构成方式,掌握线、面、块材综合构成的特点,了解立体构成的现实应用价值。

2.教学重点:通过具体实践掌握线、面、块材综合的构成形式。3.教学难点:如何将形式美的法则运用到综合构成之中,充分认识立体构成的现实应用价值。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七章 块材的立体构成第一节 块材的加工方法

第二节 块材的构成形式

第八章 综合材料构成 第一节 线材和面材的综合构成第二节 线材和块材的综合构成第三节 面材和块材的综合构成第四节 线、面、块材综合构成第九章 立体构成的现实应用

第一节 立体构成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节 立体构成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第三节 立体构成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节 立体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第六节 立体构成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第五节 立体构成在建筑和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下载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工业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育论文(★)

    关键词:立体构成 问题分析 改革措施摘要:本文从适应专业教育的角度出发,审视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过程,该课程教学存在与基础课衔接不合理、与专业设计教育脱节和教材不适应教学需......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平面构成是造型设计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是设计专业至关重要的基础课。它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创意造型活动,也是一种科学认识和创造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视觉美的认......

    立体构成课程小结3篇(范文)

    学校每个月都有学生对老师的评教,但是只能知道分值,却不知学生真实的对我的课程的想法。所以现在课程中期或结束时,让学生写总结,当然有些学生会写些奉承的话,我说了,对我提出好的......

    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精选]

    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 摘要]电子商务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对整个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对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并对教......

    立体构成教学计划范文

    《立体构成》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solid structure 课程性质:是一门重要的工业设计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是从平面过度到立体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学 分:4 总 学 时:64 适......

    立体构成 教案(精选合集)

    立体构成 教师:杜晓坤 第一课 概述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立体造型课程的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的立体意识,为后几课学习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作品......

    构成教案(立体)

    【教学目标】 立体构成是艺术领域中研究三维造型活动的共同基础学科。通过本章的学习,利用抽象的材料和模拟构造,创造纯粹的形态造型,从而引导学生从形态要素的立场出发,熟练掌......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目的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及绘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造型能力过程中必备的重要课程。立体构成,从属于空间造型研究的艺术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