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学实录

时间:2019-05-13 21:4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剪梅》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剪梅》教学实录》。

第一篇:《一剪梅》教学实录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一剪梅》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知人论世”的欣赏

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李清照生平简历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赏析。

【教学难点】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来初步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吟诵,讨论、讲析结合,问题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诗画导入

展示一副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

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那首词? 生:李清照的《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师: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师:这是一首叙事抒情的词,词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心情愉悦?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误入”一句,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师:像这种通过诗歌当中的语言文辞,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揣测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诗歌鉴赏方法,叫什么呢? 生:以意逆志

师: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什么事以意逆志?

生: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师:很好,不错。不过同学们要注意的这几个词的意思: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揣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师小结:从《如梦令》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是充满了色彩,充满欢乐的。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回顾一下我们上半年学过的作者的另一首名篇《醉花阴》。生集体背诵。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师: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 生:愁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词人的丈夫赵明诚外出求学,作者思念丈夫,所以愁。

师:回答得非常好。那么,通过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来鉴赏诗歌的方法叫什么呢? 生:知人论世

师:对,那么什么事知人论世?

生: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看来同学们预习的不错。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呢?

生1: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生2:其次,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生3:另外,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师:非常好。既然了解一位作者的生平这么重要,那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李清照的生平。请大家看屏幕。

屏幕展示: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师: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所学到的知识来鉴赏《一剪梅》这首词,这是女词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做官的丈夫赵明诚而写。

首先,请同学们来齐读一下这首词,初步体会这首词的情感。生齐读。

师:读出了什么情感? 生:愁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愁绪? 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像这种将自己的情感直接讲出来的抒情方法叫什么? 生:直抒胸臆

师:那么这里除了通过直接表达这种愁绪外,还通过什么来表达了情感呢? 生:通过意象表达。

师:请同学们将这些意象找出来? 生:红藕、兰舟、锦书、雁、月、西楼、落花、流水

师:那么,现在请小组讨论,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些意象,分别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注意:赏析意象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时,首先抓住意象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尤其是修饰意象的词语,有突出事物特征的作用,综合意象的共同特点,再分析寄托在意象上的情感。

生1:我分析“红藕香残”,此意象透露秋的冷落、萧条。

玉簟秋:其实就是指玉席已凉了,秋意渐来,秋凉渐浓。中国的文人自古就悲秋,更何况是独守空闺的女词人呢?于是让她倍感孤独寂寥,思念远行的丈夫。

生2:我分析“独上兰舟”,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透露出一种“孤独感”。

生3:我喜欢“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一句,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雁字空回,锦书没有,月亮的光辉洒满西楼,有种失落,清冷的感觉。

生4:我分析“花漂水流”,借景抒情,我觉得有种韶光易逝,青春难再 师:同学们分析得都非常的好。以上都是属于借景抒情。请同学再思考下,还有直接抒情的吗?

生1: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就属直抒胸臆,合写夫妻双方此刻望月思人的心情。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生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是属于直接抒情。对丈夫的思念挥之不去,越来越浓,越来越重。

师:《一剪梅》是写愁名篇,我们必修4也学过李清照的一首《声声慢》也是首写愁的名篇,但两者“愁”的内涵是不同的。问:《一剪梅》的愁是一种什么愁?

生:离愁别绪,生离之愁,是一种甜蜜的相思之愁。因为当时词人锦衣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师:分析得非常精到。《声声慢》的愁还是来得轻来得慢吗? 生: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

师:为什么?这就要结合作者的生平,词人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词人创作这首词,都经历了人生当中的哪些苦难。

生:国破家亡,夫死,金石丟散,飘零之苦。所以声声慢的愁显得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

师:由此可以看出,由于词人生活经历的不同,李清照前后的词风也大不相同。这节课,我们主要运用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一剪梅》。今天的作业是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赏析本单元另一首诗歌:杜甫《蜀相》

小结:《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三首词从三个不同的时期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晚年寡居,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在作者笔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现,由此可见,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第二篇:《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李清照)教学设计

一、执教者、专业、课时

1、执教者:赵县职教中心:

2、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3、时间:一课时

二、设计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文学常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材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清新典雅,温婉细腻。鉴赏时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作为拓展材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李清照的诗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喜爱。

四、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做出过多的讲解说明,让学生讨论发言更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诗词鉴赏的积极性。

五、授课类型

新授课六、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过程目标:在诵读过程中品味诗歌意象、意境,把握易安词婉约的风格

3.情感目标: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七、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解读诗句,分析诗歌意象

学习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八、教学方法

运用直观教学法激情引趣;歌曲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朗读法感知文本;读写结合,发散学生思维。

九、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

教师: 搜集李清照和《一剪梅》相关资料,制作幻灯片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歌曲导入)(3分钟)

播放邓丽君演唱的《一剪梅》,引起学生对于学习这首诗词的兴趣。

展示一张与梅花相关的图画

师:邓丽君演唱的这首歌曲动听吗?

生:好听。

师:其实这首歌曲是根据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诗词改编的,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李清照的名篇《一剪梅》(屏幕显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7分钟)

1、简单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先由学生回答,然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补充,最后幻灯片展示)

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丈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富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1127年,靖康之乱,金兵入侵后,李清照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之词,以南渡为界.南渡之前,多写少女少妇的悠闲生活,明快清新,感情真挚;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改,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悲叹身世,哀婉动人。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长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2、学生自由朗读1~2分钟

3、感知: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愁

背景插入: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4、朗读指导: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近

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要领: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促。

诵读节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请全班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节奏。)

情感:语速缓慢,音调低沉,语气绵延悠长,把握轻重缓急。

5、示范朗读:播放录音

6、个别朗读:请1位学生演读,另一位学生点评,并试读。

(三)深入品析(25分钟)

1、词人是如何表达这种相思之愁的?

(学生自由理解诗歌,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拓展想象)

(1)“红藕香残玉簟秋”

《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字,明确: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明确: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雁传书信,故可暂得安慰,但不可能消除的是一份什么情感呢?是词人的相思之情啊,“月满西楼”不正是“西楼望月几回圆”吗?

(4)“花自飘零水自流”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词人百无聊赖地划着小船,一阵微凉的风吹过,水边的花瓣随风飘零,又随着流水消逝了。此时,她在想着什么呢?一个“自”字道出了花开烂漫而无人欣赏,只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香消玉殒的失意怅然。

眼前之景:花落水流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

无可奈何花落去

水流无限似侬愁

(5)“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明确: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名句赏析)(“无计”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明确:此一句统摄全诗,又将相思之愁推向了高潮。“无计”意为“没有办法”,可见词人白日的泛舟游湖,夜晚的登楼望月,都是遣怀之计,可依旧无法消除这种情怀,它时时刻刻萦绕在词人心头。可见情之深,情之重。而人在愁苦中总是皱着眉头,愁眉苦脸的,词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体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才„„,却„„”句式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李清照将这句化得出奇了: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以平实的语言捕捉转瞬即逝的情绪波动,更见得心思之细腻敏感。达到了平字见奇的艺术效果。

2、教师小结:

作为一个有着文学艺术修养的大家闺秀,李清照抒写相思之愁自是不同。它叙相思之愁而不带一丝闺怨,含蓄典雅,婉约而又真切。体现了词人前期的创作风格。

3、比较鉴赏:

我们以前学过李清照的另外一首词《如梦令》(PPT展示),试比较《如梦令》和《一剪梅》有什么不同?

景物时令——前写夏景 后写秋景

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

后为少妇时期

感情基调——前首愉快开朗

后首哀婉动人(幻灯片展示)

4、通过分析李清照的著名诗篇,请总结婉约词的风格。

语言: 清新典雅

浅易自然

感情:真挚细腻

婉转缠绵

题材:较为狭窄

多写男女欢恋之事

5、作业布置:课堂作业(幻灯片展示)

十、教学评价方案

根据学生现场表现,随机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分学生平时表现,主要以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和主动回答两个方面。

提醒不认真的学生应该加强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

十二、教学反思

本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使用的艺术手法和情感的表达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多读,有感情地朗读,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这是诗歌鉴赏的重要一部分。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能够较为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课堂氛围良好。不足之处:部分同学的诗歌鉴赏能力仍有待提高,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上课时间有限,不能让每一位同学充分表现自己,应利用课下时间关注那些上课表现不够积极活跃的同学。

第三篇:《一剪梅》教学案例

吟诵之中悟真情

——听吴含荃老师《一剪梅》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题旨】

我一直认为朗读对于感悟古诗词是最有效、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作为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的朗读,让学生根据理解去朗读,这样才是行之有效的朗读,而不能是漫无目的的。通过这样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体验、感情,达到共鸣。那么怎样才能通过吟诵了解作品表达的形象、传达的情感、描绘的意境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许多老师,指引着老师去解决。温州市中职新课程培训中吴含荃老师上的公开课《一剪梅》,无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其中的很多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如:

1、教师在学生学习感悟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2、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诗词教学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如何得到? 【案例背景】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文言文诵读,包括古诗词诵读和古代散文诵读,古诗词诵读首先要掌握诵读技巧、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触摸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词的意境美。本课学习目标则定为:

1、通过教师的朗读指导学会欣赏诗词的音韵美。

2、通过教师的指导赏析,学会从诗词的意象入手赏析诗词的意境美。诗歌词曲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结晶。诗词的欣赏活动是欣赏主客体相互呼唤、适应、契合的结果,要想两者之间达到完美的结合,必须要指导学生诵读。另外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基本知识掌握不全,但学生又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容易对内容的粗知略解产生满足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保持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对文本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不断探究并发现文本的魅力。

据此,本案例设计以学生的自我鉴赏为起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以诵读为主,充分感受李清照词的优美境界。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文本意义,建构知识,最终实现提高鉴赏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欣赏之门。【案例描述】

通过名句填空导入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李清照的词风特点。史上写情愁

师:答的非常正确,看来你们掌握的比较好。朗读时要注意,四字句应读的缓慢些,七字句应读的轻快些。生:个别朗读

片段二:

师:诗词除了要了解节拍以外,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即朗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时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生:自由朗读,并划出情感有所改变的地方。生:个别朗读

师生共同点评:节奏读的很好,情感酝酿的不够。

师:读出词的情感和抑扬顿挫必定要走进词人的情感世界。师:播放名家配乐朗诵。问,你认为她读的好在哪里?仿读几句。

片段三:

师:本文的朗读你是怎样处理的?应以怎样的感情来朗读?你认为词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生:相思之愁 生:凄清 生:惆怅 生:女生朗读 „„

师:李清照把这种相思写的很唯美,但并不哀怨,所以朗读时要注意把握好语调和情感。本词的情感把握还体现在读音上,整首词围绕着一种音----ou韵。请大家找出词的韵脚。生:愁 舟 楼 流 头

师:ou韵经常在古诗词中表达相思之情,也表现了女词人细腻的内心情感。请大家仔细品味,并用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生:自由朗读;推荐朗读;齐读。师:(板书)

(唯美的)审美愁思{精微的审美体验 精妙的审美表达} 【案例后记】

诗词的诵读方法是说不尽的,尽管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学生领略了诵读艺术的技巧,但认识的只是冰山一角。教师的指导只是起着领路人的作用,而其中的滋味

眼前好象出现一幅山川雄伟、月明水静、云彩变幻的大写意画,又好像看到“杖剑去国、辞亲远游”,胸怀大志、积极进取的青年李白的形象。”这里谈的显然是在欣赏高潮阶段,对学生主体来说,一下子难以达到如此的境界。但他们强调朗诵这一点却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只有通过不断反复的朗读,才能诱导学生产生同步联想,激发审美情感,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领悟,从而使学生在体验情感方面能很快领悟。最后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学生能不假思索的回答出来,其实是在前面朗读的基础积累起来的,是理性领悟的自然流露。

其四,教师的指导只是抛砖引玉,目的在于要求学生能从中进行举一反三的学习迁移,使学生能从知识性的理解上升到实践性的感悟,尽可能地实现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能做到由此及彼,学以致用,促使学生自发地去感受、领略美妙无比的古诗词。

新课标理念下,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对每一次学生的朗读,都应有一种理性的思考,既不盲目跟风,又不固步自封,而是以老老实实的教学态度和踏踏实实的教学作风,丢掉朗读花架式,练好引读真功夫,努力追求既创新又有效的朗读境界,使激情和智慧在吟诵朗读中飞扬。

第四篇:《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

综合部 明惠杰

教学目的:

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请大家听一首歌(《月满西楼》),请注意倾听里面的歌词。

2、这首歌大家熟悉吗?歌名是什么?里面的歌词来自宋代一位著名女词人的词《一剪梅》。

二、作者简介

同学们对于李清照了解有多少呢?让学生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

明确: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初中时候我们学过她的《如梦令》,大家还记得吗?(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当年她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三、吟诵诗文,品味音韵

吟诵是我们学习古诗文的第一步,到底李清照在这首词当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呢?下面就让我们先一起来齐读。

1、师生齐读词文。

正字音:簟、裳

2、这首词当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相思之愁。

3、应该用怎样的一种语气语调来朗读呢?缓慢、悠长。我们来试读。

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

4、教师范读,希望同学们随着老师一起读。

5、同学们已经慢慢进入情感了,下面请大家声情并茂地自由读一遍。体味词中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6、指名朗读:

四、细读品味,重点赏析

经过多次地朗读,我们的脑海中是否浮现出一位清丽端庄、多愁善感女词人的形象。

1、背景介绍:

李清照的相思之愁从何而来?她在思谁?

明确:写于她新婚不久,属于是少妇时代。新婚不久的李清照,丈夫赵明诚经常要外出游学、为官,这就给多情的李清照带来极大的悲愁和苦闷。思恋之中,作为一个聪慧颖悟、才华过人的女性,她自然不免抒写她思念丈夫的愁情。

2、她的词和人一样,也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让我们一起体味这位千年美丽女子的愁情。本词一定有打动你的地方。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谈谈你欣赏的词句。明确: “红藕香残,通过景物的描写,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这是一种以点带面的写法,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第一句描绘了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明确:古代有“鸿足传书”的传说,所以在诗中,大雁往往承担着传递音讯的作用,表示盼望、惦今外出在外之人的音讯,传达思人之情。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雁传书信,故可暂得安慰,但不可能消除的是一份什么情感呢?是词人的相思之情啊,“月满西楼”不正是“西楼望月几回圆”吗?

“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飘零,流水自去。由盼望书信的到来,到眼前的抒写流水落花,词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写词人自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爱的基础上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五、带情入词,深情朗读

下面就请大家带着对这首词的理解,再一次深情地朗读。

六、披文入情,以情写文

大家有感情的朗读声仍然余音绕梁,久久还在耳边回响吧?请大家把你的理解、你的情感融进你的笔端,将全词改写成情景连贯、意境优美的抒情散文。(可适当添加词语)

示例:改写的散文诗(大屏幕显示、音乐背景)—— 粉红的荷花已经凋谢,铺着的竹席也生秋凉,轻轻解下丝绸帔(pèi,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独自登上木兰船。天边飞来队队鸿雁,是谁捎来了远方的佳音? 西楼洒满月光,思念的人儿啊该早日归来。

花儿自管飘落,水儿自管流淌,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却只能独自愁闷各天一方。这样的相思愁苦,哪儿有办法可以消除,皱着的眉头方才展开,心里头却又想念起来。

六、总结:

思念之情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它“剪不断,理还乱”,一旦萌发,难于消失;它刻骨铭心,像游丝一般萦绕于心。它可以从外在情态的“眉头”上消失,却又不自禁地钻入“心头”。我们再来齐背。师生齐背《一剪梅》)

七、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李清照的另一首词《声声慢》,体会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异同。

金人南侵后,女词人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写出了许多反映个 人不幸遭遇的动人词篇。《声声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词所表达的是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以一个“愁”字收束全篇,却用反问形式,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愁”之深重。

小结:《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三首词从三个不同的时期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晚年寡居,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在作者笔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现,由此可见,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探讨婉约词风格:

(提示)刚才复习和学习的三首词在风格上有一个共性,即都是婉约词。试说说婉约词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大胆发言,凡是能挨边的说法都予以肯定,然后由教师小结)

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题材较为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等)

第五篇:一剪梅教学设计

般愁字别样情

鸿雁锦书寄相思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词作,词中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读懂大意和背诵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词人的愁思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古人相思之情的表达方式或许难以想象,本节最好是创设意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女词人这种委婉含蓄的相思之情。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听读诗词,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能用恰当的语调和语气读出诗词的情感,并准确无误地背诵本首词。

2.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交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人因何而愁。3.突破课本局限,通过资料补充,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由词及人,体悟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能够分清词人前后期的作品。学习重点:

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交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人因何而愁。学习方法:

诵读品悟、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联想想象、对比阅读。学习课时:1课时

四、教学环节设置:

导入、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重点研讨、巩固训练、拓展延伸、达标检测、自我小结。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导入(3分钟)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涵养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性生命。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迈。她就是宋朝婉约宗主李清照。在那个唯男子独尊的年代,她无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的词自成一家。语言清丽而不萎靡,情调感伤而不空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品读《一剪梅》。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词中的别样的愁情。

第二环节: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通过诵读、听读诗词,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能用恰当的语调和语气读出诗词的情感,并准确无误地背诵本首词。

2.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交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人因何而愁。3.突破课本局限,通过资料补充,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由词及人,体悟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能够分清词人前后期的作品。第三环节:自主学习(6分钟)1.初步认识李清照:

① 学生查阅资料书,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② 教师提问,检测预习情况,并做相关的知识补充。设计意图:知人论世,以便更好的解读诗词。2.诵读诗词,品味音韵美。

①学生自由诵读这首词。找2-3位学生范读,其他学生正因。②《一剪梅》应该注意的字音。玉簟()秋

轻解罗裳()③教师做诵读指导。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近;

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要领: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促,借助意象和韵脚(秋、舟、楼、流、愁、头)帮 助记忆。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④听诗词录音。听后,学生仿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三分文章七分读,在诵读品,在诵读中悟。3.借助课下注释,疏通大意。

①上片主要写 女词人的独居生活(舟中所想),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女词人由想象 回到现实。全词主要抒发词人的寂寞相思 之情。

②在这首词中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是愁。如果在这个字前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相思(闲)的 愁。设计意图:初步解读诗词。第四环节:重点研讨(20分钟)赏析意境美:

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衬托作用,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玉簟秋”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这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词意境角度赏析词人的愁思。2.“花自飘零水自流” 蕴含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赏析词人的愁思。

3.你是如何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的?

明确:人居两地,情发一心。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曲笔赏析词人的愁思。

4.“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历来被大家所称颂,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用的好,为什么?

明确:“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字词,明确本词的主旨,赏析词人的愁思。第五环节:巩固训练(3分钟)内容见导学案。

设计意图:名篇名句熟读成诵,准确理解词作内容,并积累相关的古诗词。第六环节:拓展延伸(3分钟)内容见导学案。

设计意图:补充李清照前期、后期不同的作品及其词风,以便更好的理解不同时期的词作。

第七环节:达标检测:(3分钟)内容见导学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意象入手,联系词人的生平,分清楚不同时期的词作风格。第八环节:自我小结(1分钟)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不足之处自我反思。附:板书设计:

一般愁字别样情

鸿雁锦书寄相思

——《一剪梅》李清照

音韵美

藕残簟秋

花飘水流 意境美

兰舟 鸿雁

锦书

望团圆

情感美

下眉头 上心头

寂寞、相思、闲愁

下载《一剪梅》教学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剪梅》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课间播放音乐《月满西楼》。 2.各位同学,在你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人特别让你牵挂?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的确,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个他。当这个他......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

    一剪梅 李清照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案 一、导入。以“愁”导入,以歌生情。 在古代的诗词中,愁绪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比如: 1、(PPT)词中的“愁”: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

    《一剪梅》教案(精选合集)

    精选《一剪梅》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 过程与方法 赏读结合,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难以排遣的相思愁源自于深深的爱恋......

    一剪梅教案

    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红藕香残”,虽然是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

    《一剪梅》说课稿

    《一 剪 梅》说课稿 马文娟 【教材依据】《一剪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的推荐篇目。该诗的作......

    一剪梅 李清照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李清照 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