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现在我们初中物理学习的是人教版教材,而且教材又刚刚进行了调整,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了空间,具体表现为:
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相当于将力学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 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
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每一维度的目标有不同的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与技能部分相当于以前《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与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可以称作“知识技能点”。有四种知识技能点,其中“基础知识点”三种:了解、认识、理解,“基本技能点”一种:独立操作。另外,在基础知识点中,还有比上述的三种要求较低的要求:初步了解、初步认识、初步理解。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特别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探究一般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实验探究教学应该尽可能地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角落。在《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必须进行的“探究活动点”,它们是探究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每一个探究活动点,在《课程标准》中用“经历(探究)”来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了一些这样的“情感点”,这些点是我们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重点内容。这些情感点在外在的形式上也是一种探究活动,这种探究不同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经历”的探究,而是一种查阅资料式探究或者物理综合实践活
动。通过这样一种活动,让学生在对社会、生活、物理问题上做出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出来。情感点在要求上都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反应、第二层次——领悟。
现在我就结合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物理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向大家介绍一下,希望能对各位老师进一步熟悉初中物理教材有所帮助。
一、需要举例、记忆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要求:掌握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机械运动; 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及其换算,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速度公式;知道时间和长度的单位、单位换算、测量工具、误差概念;粗略估测时间、长度;会测量时间、长度、平均速度。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3节 声的利用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要求:掌握声音由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形成声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不同介质的声速比较的情况;乐音,音调,响度,音色;噪声,噪声的控制途径;声音强弱的单位——分贝;声的利用:传递信息、传递能量;声能也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第三章 物变态化 第1节 温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要求:掌握温度的单位——℃及其规定,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0℃、37℃、100℃等);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体温计;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三种物态、物态变化,熔化,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常见的晶体、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熔点,凝固点;水的熔点值;汽化、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的方式、液化的方法;沸腾,沸腾的过程;沸点;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蒸发,蒸发快慢的因素;升华、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雾、露、霜等自然水现象的成因。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 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 光的折射
第5节 光的色散
要求: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的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反射面、入射点;反射定律(三条);镜面反射、漫反射,光路可逆,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物体的原因;平面镜成像特点(四条);光的折射;折射光线、折射角;折射规律(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的两角关系);色散,白光的组成;色光、颜料的三原色(两个三环图);这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的内容,透明、不透明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要求:掌握透镜、凸透镜、凹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的定义;平行于主光轴或经过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透过透镜的光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它们成的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2f>u>f、u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要求:掌握质量及单位,质量不随温度、位置、状态、形状变化,质量的测量工具;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知道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及换算,水的密度值;密度是物质一种属性;密度定义式;用量筒测固体、液体体积;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第2节 弹力 第3节 重力 要求:掌握力,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性,弹性限度,弹性形变,弹力,弹力的方向、作用点;弹力在日常的称谓(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及实例;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及位置确定;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公式。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 二力平衡 第3节 摩擦力 要求: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惯性的利用和危害;几个力平衡,物体的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运动和力的关系;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测量方法,增减摩擦的各种方法,两种 摩擦的比较。第九章 压强 第1节 压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3节 大气压强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要求:掌握压力,压强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增减压强的方法;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连通器及其原理;液体压强规律及公式;大气压强及实例,大气压的变化及影响因素(高度、天气); 标准大气压;大气压的测量方法,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流体(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 浮力 第1节 浮力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要求:掌握浮力,浮力的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方法;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表述(F浮=G排=ρ液gV排)、使用范围;物体浮沉的条件(上浮、下沉、悬浮、漂浮)及实例。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第2节 功率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要求:掌握功的定义、单位;用功的定义式进行计算;功的二要素;功的原理;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功率定义式;能量,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动能及大小决定因素,重力势能及大小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及有关决定因素;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第2节 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要求:掌握杠杆的定义,杠杆中的几个名词,三种杠杆及其特点;杠杆平衡及其条件;杠杆示意图;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斜面;滑轮组的特点及公式;斜面越长越省力;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定义、大小范围、表示方法、影响因素;机械效率定义式,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关系式。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2节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要求:掌握纳米技术应用;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固、液、气态分子特性及外在特征,原子的核式模型;分子动理论;分子热运动,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及种类;扩散现象及范围;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热传递,热量及其单位;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比热 容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水的比热容及其特点;热量计算公式;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第1节 热机 第2节 热机效率 第3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要求:掌握热机,热机的能量转化,热机的种类,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热机的效率;燃料的燃烧及能量转化,热值及其单位;能量守恒定律。第十五 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第4节 电流的测量 第5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要求:掌握带电、两种电荷、摩擦起电、电荷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单位、自由电子;验电器的作用;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规定;电路及其组成,通路、短路、断路,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电路图;常见的电源——电池、发电机;物质的导电性,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结构、特点、作用、区别;两个用电器的串、并联电路、电路图;电流(强度)的意义,单位,测量工具;使用电流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及公式(仅限于两个用电器)。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1节 电压 第2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3节 电阻 第4节 变阻器 要求:掌握电压的概念、单位、测量工具,常见的(36V、220V、1.5V)电压值,电源的作用,电池串联后的电压值;用电压表测电压值;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规律及公式(仅限于两个用电器);半导体,超导现象,超导体;导电性,电阻的概念、单位,电阻器及其符号;电阻大小与长度横截面、材料的定性关系;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符号、作用、使用方法(4个接线柱);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规律及公式(仅限于两个用电器);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2节 欧姆定律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要求: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第十八章 电功率 第1节 电能 电功 第2节 电功率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 焦耳定律 要求:掌握电能及单位,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电功及其单位,电流做功的 过程就是电能转化的过程;电功定义式;电功率的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及公式;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流的热效应及能量转化;焦耳定律。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1节 家庭电路 第2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3节 安全用电 要求: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输电线:火线、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保险丝,空气开关,两孔插座,三孔插座,漏电保护器等),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家庭电路中的电流与用电器的总功率的关系及公式;两种类型的触电;试电笔的使用,几种容易触电现象,触电急救措施;保险丝材料的选择,安全用电常识。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第2节 电生磁 第3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第4节 电动机 第5节 磁生电 要求:掌握磁性,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磁场的方向,磁感线,条形、蹄形磁体的磁感线,磁化,日常中的磁现象;磁极相互作用、磁场形状;奥斯特实验及其意义,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磁场及方向,电磁铁,铁心的作用;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形状、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继电器读图;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能量的转化; 电动机的原理、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法拉第实验,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谁有关,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发电机的原理、能量转化。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要求:掌握电磁波及应用,电磁波可以传播信息、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及速度,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 能源 第2节 核能 第3节 太阳能 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要求:掌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核力,核能,裂变,聚变; 核能的优劣,核污染;太阳能的利用方法(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能量的转化与转移的方向性,不可逆过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能源危机,可持续发展。 二、需要解释、说明的知识点 透明、不透明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熔点,凝固点;沸点;蒸发,蒸发快慢的因素。 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定性关系;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规律(仅限于两个用电器);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焦耳定律;家庭电路中的电流与用电器的总功率的关系及公式;电磁继电器读图。密度是物质一种属性;惯性,惯性的利用和危害;杠杆平衡及其条件;滑轮组的特点及公式;斜面越长越省力;压强公式;功的二要素;功率定义式;动能及大小决定因素,重力势能及大小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及有关决定因素;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分子热运动,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及种类;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水的比热容及其特点;能量守恒定律等。 三、需要计算的知识点 根据计算的综合程度,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一级计算:单一公式的计算,包括原型、变型。 速度公式(包括“桥”):v= ;浮力测量公式:F浮=G1—G2;热量计算公式:Q=cmΔt;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2.二级计算:两个公式的组合计算。压强公式:p= ;密度公式:ρ=。3.三级计算:多个公式的组合计算。 ⑴电学综合题:仅限于两个用电器的电路。 欧姆定律:I=U/R ;电功:W=UIt;电功率:P=W/t,P=UI;焦耳定律:Q=I2Rt;家庭电路总电流与总电功率的关系:I=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关系:R=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关系式。 ⑵力学综合题:机械效率:η=,W总=W有+W额;功的定义式:W=Fs;功率:P= ;滑轮组绳端拉力:F=。 4.四级计算:下列两个关系,可以参与上述所有的计算中。重力公式:G=mg;效率:η=。 四、人文的知识点 要记住下面这些科学家的名字和他们做出的与初中物理相关的科学贡献: 欧姆、焦耳、奥斯特、法拉第、安培、伽利略、牛顿、阿基米德、格里克、托里拆利。 五、作图的知识点 1.一般作图: ⑴光的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会做一条光线的光路作图。⑵平面镜成像:点、线的成像;能通过两条光路确定像。 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从焦点(虚焦点)发出或对准焦点(虚焦点)的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光路。 ⑷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限于两个用电器(包括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可以外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要求会运用4个接线柱;节点用加粗黑点表示。⑸安培定则、磁场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画出磁感线方向(箭头);磁体N、S极;小磁针N、S极;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电源的正、负极。 ⑹力的示意图(受力分析):用黑点、箭头、线段长短、字母表示力,进行物体受力分析,最终达到难度为:一个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两个静止物体接触的情况;对于成一定角度的力,不要求写出度数,只按该方向画出带箭头 的线段即可;各力的大小用线段的长度大致表示出来;不区分静摩擦和滑动摩擦;不必在重心标注O点。 ⑺杠杆的示意图:在已知支点O的情况下,做出F1、l1、F2、l2。力臂的画法:双箭头实线或垂直符号加虚线均可。2.特殊作图: 光学黑箱、光路设计(一条光线的光路:光的反射、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综合);电学黑箱、电路设计(范围同上述电路图相同)。 六、实验、探究的知识点 声现象:声音由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三条);平面镜成像特点(四条);折射规律(从空气斜射到水等物质、从水等物质斜射到空气时的两角关系)。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2f>u>f、u 物态变化: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影响蒸发,蒸发快慢因素;沸腾,沸腾的过程。 电流和电路:两个用电器的串、并联电路;电流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仅限于两个用电器)。 电压 电阻:用电压表测电压值;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规律(仅限于两个用电器);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定性关系;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4个接线柱);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 电功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焦耳定律。 电与磁:磁极相互作用、磁场形状;奥斯特实验,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磁场及方向,电磁铁,铁心的作用;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形状、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能量的转化;电动机;法拉第实验,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谁有关,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发电机。 质量和密度: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固体、液体体积;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运动和力 :粗略估测时间、长度;测量时间、长度、平均速度。 力和机械: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弹力;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及位置确定;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摩擦力大小因素,摩擦力测量,增减摩擦的各种方法,两种摩擦的比较;杠杆平衡及其条件;滑轮组的特点。 压强和浮力: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液体压强规律;大气压强;大气压的测量方法,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流体(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功和机械能:机械效率概念及影响因素。 热和能:动能及大小决定因素,重力势能及大小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及有关决定因素;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及种类;扩散现象;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比热容的概念。 七、情感点 情感点在要求上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 ——价值判断、第二层次——价值取向。1.价值判断:它是较低的层次要求。是“价值取向”的基础。 ⑴要求: 能对某问题或事件表达感受,做出反应。具体地说:能够通过搜集有关的信息、通过阅读有关材料等途径,根据自己的感受,判断、选择有关问题的对错。⑵举例: 对:“能简单描述声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的要求: 能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声能和我们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⑶价值判断点: 声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电磁波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探索历程将不断深入,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将不断深入,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机械使用的历史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机械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内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太阳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核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2.价值取向: 它是较高的层次要求。⑴要求: 在“价值判断”基础上,潜移默化,通过多次 “判断”逐渐形成较稳定的意识或价值取向。具体地说:能够通过搜集有关的信息、通过阅读有关材料等途径,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对提出的问题找到可行性的解决办法。⑵举例: 对“有节约用水的意识”的要求:能够通过搜集信息、阅读材料,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判断有关说法的对错,提出自己的节约用水的观点和可行性建议。⑶价值取向点: 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八、需要记住的常数 15℃时空气中的声速;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水的密度、比热、沸点、凝固点;冰的熔点、密度;照明电路电压、安全电压、干电池电压值;重力加速度g;标准大气压值。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很多学生不懂得学习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没有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多投入、低产出、负担重、效果差。怎样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我就结合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情况谈一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及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因此,他们对演示实验大多数呈现较强烈的直接兴趣,特别对课堂教学中成功而有趣味的实验表现出较自觉的注意,能有意识的将注意力聚焦在演示实验上。他们对动手操作有浓厚的兴趣,愿意进行物理实验,但这种兴趣的特点是只对操作对象本身感兴趣,却忽视了事物 本质的认识。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学生的物理思维基本上还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存在思维片面性、肤浅性和动摇性。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在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转变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之一。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物理概念、定律和原理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根据物理学的学科特点,探究、合作、自主等学习方式更适合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要挫伤他们处于萌芽状态的物理学习兴趣;要注意形象思维的特点,特别要注重准确而鲜明的物理表象的建立以及物理表象的丰富和储藏,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要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训练他们对演示实验的观察陈述,物理语言的使用力争准确而规范,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实验的口头和书面描述能力;还要注意控制学生的情绪,保持课堂气氛活跃而不紊乱。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一切学习成果归根到底都源于社会需要。物理学科有其本身内在的发展规律,但是都受制约于社会需要。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利用物理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是前人知识经验的总结。这对于前人来说,或许他们也有与之相关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种知识的传递。如果学生只是学习了这些知识,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去使用这些知识,或者永远都没有使用到所学的知识,那么,学生自己也不会产生一种学习的成就感。但是,如果学生能够主动或被动地使用这些知识,让他们自己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仅使理论知识真正变成学生的知识,而且使他们觉得物理知识有用、好用,是值得好好学习的,从而对学习物理产生了强大的动力。比如,在讲解了“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节之后,在临下课前让学生每两人一组,提供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学生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观察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前后对调又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开展这一活动,学生都感到十分新奇,都应用到了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问题:如果把两个凹透镜组合,通过透镜看前面的物体,会不会也出现像被放大的现象?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实验并提供凹透镜,这时学生的反应更加热烈。这样做提高了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够做到灵活运用,这个结果当然要归功于能够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认识得到不断满足,将促进兴趣水平不断提高,并使物理学习兴趣日益浓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物理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好物理。 (三)重视观察和实验 绝大多数同学对物理实验感兴趣。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有效措施,通过实验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确立,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强调学生重视观察,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投影仪成像原理,老师讲到投影仪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看露天电影,会观察到放映机中射出的光投到白色的屏幕上时看到影视画面。这个生动的实例使学生对投影仪成像有了形象的认识。强调学生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更全面。 (四)学习方法与态度 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总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地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同时指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学习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自我矫正,从而改进学法。例如,许多初中学生都有作笔记的良好习惯,但没有找到合适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应把认真听课放在第一位,听课的同时要善于跳过障碍,不钻牛角尖,不陷入卡壳状态,可以先不多想,暂时把问题记下先顺着教师讲授的思路继续听下去。但在学习过程中不宜过分突出笔记的作用。有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默笔记,结果考完全忘记 ”导致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但是课堂笔记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它是构建知识大厦的原材料,也是学习的备忘录和里程碑,即使有课本也不能代替笔记,要指导学生合理地去记录和使用笔记。适合学生的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应该在这方面多作努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看书看得懂、上课能听明白,但是物理题做不好。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理解不透,没有真正掌握。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鼓励学生制作章节知识结构图,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使所学的 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就说这些吧,不妥之处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附:旧人教版教材目录: 第一章声现象 第二章光现象: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四章物态变化: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六章电压 电阻: 第七章欧姆定律 第八章电功率: 第九章 电与磁: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青云二中 刘建芳 2013、8、30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现在我们初中物理学习的是人教版教材,而且教材又刚刚进行了调整,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了空间,具体表现为: 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相当于将力学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 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 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每一维度的目标有不同的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与技能部分相当于以前《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与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可以称作“知识技能点”。有四种知识技能点,其中“基础知识点”三种:了解、认识、理解,“基本技能点”一种:独立操作。另外,在基础知识点中,还有比上述的三种要求较低的要求:初步了解、初步认识、初步理解。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特别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探究一般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实验探究教学应该尽可能地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角落。在《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必须进行的“探究活动点”,它们是探究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每一个探究活动点,在《课程标准》中用“经历(探究)”来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了一些这样的“情感点”,这些点是我们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重点内容。这些情感点在外在的形式上也是一种探究活动,这种探究不同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经历”的探究,而是一种查阅资料式探究或者物理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样一种活动,让学生在对社会、生活、物理问题上做出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出来。情感点在要求上都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反应、第二层次——领悟。现在我就结合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物理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向大家介绍一下,希望能对各位老师进一步熟悉初中物理教材有所帮助。 一、需要举例、记忆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要求:掌握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机械运动; 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及其换算,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速度公式;知道时间和长度的单位、单位换算、测量工具、误差概念;粗略估测时间、长度;会测量时间、长度、平均速度。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3节 声的利用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要求:掌握声音由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形成声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不同介质的声速比较的情况;乐音,音调,响度,音色;噪声,噪声的控制途径;声音强弱的单位——分贝;声的利用:传递信息、传递能量;声能也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第三章 物变态化 第1节 温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要求:掌握温度的单位——℃及其规定,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0℃、37℃、100℃等);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体温计;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三种物态、物态变化,熔化,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常见的晶体、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熔点,凝固点;水的熔点值;汽化、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的方式、液化的方法;沸腾,沸腾的过程;沸点;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蒸发,蒸发快慢的因素;升华、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雾、露、霜等自然水现象的成因。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 光的反射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4节 光的折射 第5节 光的色散 要求: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的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反射面、入射点;反射定律(三条);镜面反射、漫反射,光路可逆,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物体的原因;平面镜成像特点(四条);光的折射;折射光线、折射角;折射规律(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的两角关系);色散,白光的组成;色光、颜料的三原色(两个三环图);这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的内容,透明、不透明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要求:掌握透镜、凸透镜、凹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的定义;平行于主光轴或经过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透过透镜的光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它们成的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2f>u>f、u)(像的大小、虚实、倒正)。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 第2节 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要求:掌握质量及单位,质量不随温度、位置、状态、形状变化,质量的测量工具;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知道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及换算,水的密度值;密度是物质一种属性;密度定义式;用量筒测固体、液体体积;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第2节 弹力 第3节 重力 要求:掌握力,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性,弹性限度,弹性形变,弹力,弹力的方向、作用点;弹力在日常的称谓(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及实例;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及位置确定;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公式。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 二力平衡 第3节 摩擦力 要求: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惯性的利用和危害;几个力平衡,物体的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运动和力的关系;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测量方法,增减摩擦的各种方法,两种摩擦的比较。 第九章 压强 第1节 压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3节 大气压强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要求:掌握压力,压强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增减压强的方法;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连通器及其原理;液体压强规律及公式;大气压强及实例,大气压的变化及影响因素(高度、天气); 标准大气压;大气压的测量方法,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流体(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 浮力 第1节 浮力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要求:掌握浮力,浮力的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方法;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表述(F浮=G排=ρ液gV排)、使用范围;物体浮沉的条件(上浮、下沉、悬浮、漂浮)及实例。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第2节 功率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要求:掌握功的定义、单位;用功的定义式进行计算;功的二要素;功的原理;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功率定义式;能量,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动能及大小决定因素,重力势能及大小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及有关决定因素;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第2节 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要求:掌握杠杆的定义,杠杆中的几个名词,三种杠杆及其特点;杠杆平衡及其条件;杠杆示意图;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斜面;滑轮组的特点及公式;斜面越长越省力;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定义、大小范围、表示方法、影响因素;机械效率定义式,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关系式。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2节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要求:掌握纳米技术应用;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固、液、气态分子特性及外在特征,原子的核式模型;分子动理论;分子热运动,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及种类;扩散现象及范围;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热传递,热量及其单位;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水的比热容及其特点;热量计算公式;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第1节 热机 第2节 热机效率 第3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要求:掌握热机,热机的能量转化,热机的种类,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热机的效率;燃料的燃烧及能量转化,热值及其单位;能量守恒定律。第十五 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第4节 电流的测量 第5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要求:掌握带电、两种电荷、摩擦起电、电荷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单位、自由电子;验电器的作用;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规定;电路及其组成,通路、短路、断路,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电路图;常见的电源——电池、发电机;物质的导电性,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结构、特点、作用、区别;两个用电器的串、并联电路、电路图;电流(强度)的意义,单位,测量工具;使用电流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及公式(仅限于两个用电器)。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1节 电压 第2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3节 电阻 第4节 变阻器 要求:掌握电压的概念、单位、测量工具,常见的(36V、220V、1.5V)电压值,电源的作用,电池串联后的电压值;用电压表测电压值;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规律及公式(仅限于两个用电器);半导体,超导现象,超导体;导电性,电阻的概念、单位,电阻器及其符号;电阻大小与长度横截面、材料的定性关系;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符号、作用、使用方法(4个接线柱);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规律及公式(仅限于两个用电器);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2节 欧姆定律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要求: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第十八章 电功率 第1节 电能 电功 第2节 电功率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 焦耳定律 要求:掌握电能及单位,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电功及其单位,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的过程;电功定义式;电功率的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及公式;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流的热效应及能量转化;焦耳定律。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1节 家庭电路 第2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3节 安全用电 要求: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输电线:火线、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保险丝,空气开关,两孔插座,三孔插座,漏电保护器等),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家庭电路中的电流与用电器的总功率的关系及公式;两种类型的触电;试电笔的使用,几种容易触电现象,触电急救措施;保险丝材料的选择,安全用电常识。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第2节 电生磁 第3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第4节 电动机 第5节 磁生电 要求:掌握磁性,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磁场的方向,磁感线,条形、蹄形磁体的磁感线,磁化,日常中的磁现象;磁极相互作用、磁场形状;奥斯特实验及其意义,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磁场及方向,电磁铁,铁心的作用;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形状、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继电器读图;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能量的转化; 电动机的原理、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法拉第实验,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谁有关,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发电机的原理、能量转化。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要求:掌握电磁波及应用,电磁波可以传播信息、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及速度,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 能源 第2节 核能 第3节 太阳能 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要求:掌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核力,核能,裂变,聚变; 核能的优劣,核污染;太阳能的利用方法(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能量的转化与转移的方向性,不可逆过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能源危机,可持续发展。 二、需要解释、说明的知识点 透明、不透明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熔点,凝固点;沸点;蒸发,蒸发快慢的因素。 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定性关系;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规律(仅限于两个用电器);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焦耳定律;家庭电路中的电流与用电器的总功率的关系及公式;电磁继电器读图。密度是物质一种属性;惯性,惯性的利用和危害;杠杆平衡及其条件;滑轮组的特点及公式;斜面越长越省力;压强公式;功的二要素;功率定义式;动能及大小决定因素,重力势能及大小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及有关决定因素;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分子热运动,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及种类;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水的比热容及其特点;能量守恒定律等。 三、需要计算的知识点 根据计算的综合程度,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一级计算:单一公式的计算,包括原型、变型。 速度公式(包括“桥”):v= ;浮力测量公式:F浮=G1—G2;热量计算公式:Q=cmΔt;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2.二级计算:两个公式的组合计算。压强公式:p= ;密度公式:ρ=。3.三级计算:多个公式的组合计算。 ⑴电学综合题:仅限于两个用电器的电路。 欧姆定律:I=U/R ;电功:W=UIt;电功率:P=W/t,P=UI;焦耳定律:Q=I2Rt;家庭电路总电流与总电功率的关系:I=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关系:R=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关系式。 ⑵力学综合题:机械效率:η=,W总=W有+W额;功的定义式:W=Fs;功率:P= ;滑轮组绳端拉力:F=。 4.四级计算:下列两个关系,可以参与上述所有的计算中。重力公式:G=mg;效率:η=。 四、人文的知识点 要记住下面这些科学家的名字和他们做出的与初中物理相关的科学贡献: 欧姆、焦耳、奥斯特、法拉第、安培、伽利略、牛顿、阿基米德、格里克、托里拆利。 五、作图的知识点 1.一般作图: ⑴光的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会做一条光线的光路作图。⑵平面镜成像:点、线的成像;能通过两条光路确定像。 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从焦点(虚焦点)发出或对准焦点(虚焦点)的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光路。 ⑷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限于两个用电器(包括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可以外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要求会运用4个接线柱;节点用加粗黑点表示。⑸安培定则、磁场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画出磁感线方向(箭头);磁体N、S极;小磁针N、S极;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电源的正、负极。 ⑹力的示意图(受力分析):用黑点、箭头、线段长短、字母表示力,进行物体受力分析,最终达到难度为:一个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两个静止物体接触的情况;对于成一定角度的力,不要求写出度数,只按该方向画出带箭头的线段即可;各力的大小用线段的长度大致表示出来;不区分静摩擦和滑动摩擦;不必在重心标注O点。 ⑺杠杆的示意图:在已知支点O的情况下,做出F1、l1、F2、l2。力臂的画法:双箭头实线或垂直符号加虚线均可。2.特殊作图: 光学黑箱、光路设计(一条光线的光路:光的反射、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综合);电学黑箱、电路设计(范围同上述电路图相同)。 六、实验、探究的知识点 声现象:声音由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三条);平面镜成像特点(四条);折射规律(从空气斜射到水等物质、从水等物质斜射到空气时的两角关系)。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2f>u>f、u)(像的大小、虚实、倒正)。 物态变化: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影响蒸发,蒸发快慢因素;沸腾,沸腾的过程。 电流和电路:两个用电器的串、并联电路;电流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仅限于两个用电器)。 电压 电阻:用电压表测电压值;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规律(仅限于两个用电器);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定性关系;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4个接线柱);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 电功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焦耳定律。 电与磁:磁极相互作用、磁场形状;奥斯特实验,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磁场及方向,电磁铁,铁心的作用;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形状、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能量的转化;电动机;法拉第实验,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谁有关,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发电机。 质量和密度: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固体、液体体积;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运动和力 :粗略估测时间、长度;测量时间、长度、平均速度。 力和机械: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弹力;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及位置确定;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摩擦力大小因素,摩擦力测量,增减摩擦的各种方法,两种摩擦的比较;杠杆平衡及其条件;滑轮组的特点。 压强和浮力: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液体压强规律;大气压强;大气压的测量方法,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流体(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功和机械能:机械效率概念及影响因素。 热和能:动能及大小决定因素,重力势能及大小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及有关决定因素;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及种类;扩散现象;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比热容的概念。 七、情感点 情感点在要求上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 ——价值判断、第二层次——价值取向。1.价值判断:它是较低的层次要求。是“价值取向”的基础。⑴要求: 能对某问题或事件表达感受,做出反应。具体地说:能够通过搜集有关的信息、通过阅读有关材料等途径,根据自己的感受,判断、选择有关问题的对错。⑵举例: 对:“能简单描述声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的要求: 能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声能和我们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⑶价值判断点: 声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电磁波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探索历程将不断深入,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将不断深入,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机械使用的历史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机械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内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太阳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核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2.价值取向: 它是较高的层次要求。⑴要求: 在“价值判断”基础上,潜移默化,通过多次 “判断”逐渐形成较稳定的意识或价值取向。具体地说:能够通过搜集有关的信息、通过阅读有关材料等途径,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对提出的问题找到可行性的解决办法。⑵举例: 对“有节约用水的意识”的要求:能够通过搜集信息、阅读材料,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判断有关说法的对错,提出自己的节约用水的观点和可行性建议。⑶价值取向点: 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八、需要记住的常数 15℃时空气中的声速;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水的密度、比热、沸点、凝固点;冰的熔点、密度;照明电路电压、安全电压、干电池电压值;重力加速度g;标准大气压值。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很多学生不懂得学习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没有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多投入、低产出、负担重、效果差。怎样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我就结合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情况谈一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及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因此,他们对演示实验大多数呈现较强烈的直接兴趣,特别对课堂教学中成功而有趣味的实验表现出较自觉的注意,能有意识的将注意力聚焦在演示实验上。他们对动手操作有浓厚的兴趣,愿意进行物理实验,但这种兴趣的特点是只对操作对象本身感兴趣,却忽视了事物本质的认识。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学生的物理思维基本上还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存在思维片面性、肤浅性和动摇性。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在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转变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之一。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物理概念、定律和原理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根据物理学的学科特点,探究、合作、自主等学习方式更适合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要挫伤他们处于萌芽状态的物理学习兴趣;要注意形象思维的特点,特别要注重准确而鲜明的物理表象的建立以及物理表象的丰富和储藏,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要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训练他们对演示实验的观察陈述,物理语言的使用力争准确而规范,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实验的口头和书面描述能力;还要注意控制学生的情绪,保持课堂气氛活跃而不紊乱。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一切学习成果归根到底都源于社会需要。物理学科有其本身内在的发展规律,但是都受制约于社会需要。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利用物理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是前人知识经验的总结。这对于前人来说,或许他们也有与之相关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种知识的传递。如果学生只是学习了这些知识,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去使用这些知识,或者永远都没有使用到所学的知识,那么,学生自己也不会产生一种学习的成就感。但是,如果学生能够主动或被动地使用这些知识,让他们自己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仅使理论知识真正变成学生的知识,而且使他们觉得物理知识有用、好用,是值得好好学习的,从而对学习物理产生了强大的动力。比如,在讲解了“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节之后,在临下课前让学生每两人一组,提供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学生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观察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前后对调又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开展这一活动,学生都感到十分新奇,都应用到了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问题:如果把两个凹透镜组合,通过透镜看前面的物体,会不会也出现像被放大的现象?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实验并提供凹透镜,这时学生的反应更加热烈。这样做提高了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够做到灵活运用,这个结果当然要归功于能够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认识得到不断满足,将促进兴趣水平不断提高,并使物理学习兴趣日益浓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物理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好物理。 (三)重视观察和实验 绝大多数同学对物理实验感兴趣。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有效措施,通过实验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确立,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强调学生重视观察,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投影仪成像原理,老师讲到投影仪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看露天电影,会观察到放映机中射出的光投到白色的屏幕上时看到影视画面。这个生动的实例使学生对投影仪成像有了形象的认识。强调学生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更全面。 (四)学习方法与态度 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总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地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同时指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学习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自我矫正,从而改进学法。例如,许多初中学生都有作笔记的良好习惯,但没有找到合适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应把认真听课放在第一位,听课的同时要善于跳过障碍,不钻牛角尖,不陷入卡壳状态,可以先不多想,暂时把问题记下先顺着教师讲授的思路继续听下去。但在学习过程中不宜过分突出笔记的作用。有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默笔记,结果考完全忘记 ”导致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但是课堂笔记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它是构建知识大厦的原材料,也是学习的备忘录和里程碑,即使有课本也不能代替笔记,要指导学生合理地去记录和使用笔记。适合学生的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应该在这方面多作努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看书看得懂、上课能听明白,但是物理题做不好。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理解不透,没有真正掌握。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鼓励学生制作章节知识结构图,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一直引领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应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方面的作用。3.物理学课程性质: ①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 ②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③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④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4.物理学课程基本理念: ①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③注重科学渗透,关心科技发展;④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⑤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5.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6.物理学课程内容: ①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②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物质: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2°物质的属性;3°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尺度;4°新材料及其应用。运动和相互作用: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机械运动和力;3°声和光;4°电和磁。 能量:1°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2°机械能;3°内能;4°电磁能;5°能量守恒; 6°能量与可持续发展; 7.物理学教学建议: ①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1°争取认识科学探究式教学;2°合理设计科学探究活动; 3°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 ②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③在科学内容教学中应注重落实三位课程目标;1°依据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设计;2°让学生学会用物理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④加强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1°注重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实例;2°加强课外实践活动; 8.物理学评价建议 (1)评价指导思想:①重视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③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2)评价方法:①作业评价;②测试;③作品评价;④成长记录 (3)评价注意问题: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②重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③注意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④实施有效的评价反馈。9.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①重视文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②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开发;③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④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理学核心、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是物理学本身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新大纲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教育部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①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③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⑷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运动和力 一、知识点概括: 1.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 小明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运动,这时一辆汽车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则小明是向_______运动的。 分析:参照物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我们以它为标准来判断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小明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在不断改变(距离增大)答案:向南 典例: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导航定位卫星是一种地球同步卫星,地球上的人觉得它在空中是静止的,这时人们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球 B.太阳 C.行星 D.月球 分析:地球同步卫星,理解“同步”,结合日常生活中“并肩”行走等现象,不难找出判断静止的“参照物” 答案:A 2.长度的测量(包括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例:裁缝师要给王强做衣服,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择哪种测量工具来测量尺寸最合适:()A.最小刻度是1mm,长度是20cm的学生用尺 B.最小刻度是1cm,长度是1.5m的皮卷尺 C.最小刻度是1mm,长度是2m的钢卷尺 D.游标卡尺 分析:在实际测量中测量结果需要达到的要求不同,因此,应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不是测量工具越精密越好,做衣服时只要准确到1cm即可。答案:B 典例:一名粗心的中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数据单位应该为米的是()A.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3 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B.一支新钢笔的长度为0.175 D.一枚壹圆硬币的厚度为0.19 分析:日常生活中有些长度我们可以估测,同时应知道同一长度使用的单位记录结果数值不同,解答此类问题,最好通过换算单位变为比较熟悉的数值进行判断。答案:B 3.速度及计算 例:三位同学参加百米赛跑的成绩记录如下:甲同学所用的时间为14.3s,乙同学所用时间为13.6s,丙同学所用时间为14.0s,其中______同学的平均速度最大,判定的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有:(1)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运动的路程长;(2)通过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短;(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多谁少。答案:乙;相同路程用时最少。 典例:“五·一”假期,李丽乘车外出旅游,经过某交通标志时,她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1-1,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30m/s,并仍以此速度向前开行,这辆车_____(填“是”或“不是”)违反了交通法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交通法规,这辆车从标志牌到苏州最快用___________min的时间。 分析: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标志牌,弄清牌上所表示的意义,是解答问题的关键。此题中“苏州40Km”是指此牌处距苏州40Km,“80”是指汽车通过此段路程时的最大行驶速度是80km/h。答案:是;30 4.声音的发生、传播及乐音的特征 例:元旦联欢会上,小王演奏了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小提琴发出的悠扬琴声是靠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演奏前,他对琴弦的松紧进行了调节,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_______________。 分析: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发出的,琴弦的松紧主要影响振动的快慢,即音调的高低。答案:琴弦;音调 典例: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A.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声音的音调变高 B.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响度增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 D.缩短医生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 苏州40Km 图1-1 分析:听诊器不能改变音调,它的作用是增加响度,是通过减少声音的分散而实现的。答案:C 5.重力及摩擦力 例:班内墙壁上挂几幅名人名言时,小张用自制的重锤来检查画是否挂正,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分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当画的边缘与重锤成平行时,画即挂正了。例:王华从电视上看到,棋类比赛现场附近的讲棋室内的棋盘是竖直放置的,棋子可以在棋盘上移动,但不会掉下来。原来,棋盘和棋子都是由磁性材料制成的。棋子不会掉 落的原因是因为棋子()A.受到的重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C.受到棋盘对它向上的摩擦力 B.和棋盘间存在很大的吸引力 D.受到空气的浮力等于重力 分析:棋子不掉下来是因为受平衡力;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答案:C 典例:下列现象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A.锁生锈了不好打开,向锁孔中滴入润滑油 B.自行车的车轴上安装了滚动轴承 C.夹克衫的拉链不能流畅地拉动时,在拉链上抹上一点石蜡 D.胶鞋的鞋底上做有花纹 分析:增大摩擦的方法有:(1)增大压力;(2)使接触面变粗糙;(3)变滚动为滑动。此题中A、C选项的作用都是润滑而减小摩擦,B项装上滚动轴承也是减小摩擦。答案:D 6.力与运动 例: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用跳板发生____________,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推运动员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________发生改变。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答案:形变;运动状态 (1)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惯性的大小只跟物体质量大小有关。 例: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属于利用惯性“有利”一面的是()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 C.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B.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人踩到西瓜皮上会滑例 分析:惯性即物体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A项由于惯性赛车滑出赛道是“不利”的;B项是防止汽车因惯性出现交通事故,不是利用惯性;D项因惯性而摔例,是“不利”的,答案:C 典例: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是()A.抖落伞上的雨滴 B.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D.小型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C.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 分析:审题时要注意“防止”“不利”,这是确定答案的依据,A、B、C项都是利用惯性“有利”的一面,因此是不可选的。答案:D(2)力的合成 例:将重为4N的足球竖直向上踢出,足球在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受到空气阻力 大小为1N,则足球受到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N。 分析:足球被踢出后,在竖直方向上只受两个力,即重力和阻力,但它们的方向相同。答案:5 典例: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F1=20N, F2=30N, 它们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其合力可能是()A.大小为50N,方向与F1的方向相反 B.大小为50N,方向与F2的方向相反 C.大小为10N,方向与F1的方向相同 D.大小为10N,方向与F2的方向相同 分析:若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和,则它们必定同方向,合力方向应与它们的方向相同,因此A-B项不正确,若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差,则合力方向必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因此C错误。答案:D(3)力的平衡 例:相同的木块A和B,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受水平拉力FA和FB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分别为VA和VB,且VA>VB,则拉力FA和FB的大小关系是()A.FA > FB B.FA = FB C.FA < FB D.无法确定 分析: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它们必定受平衡力作用,而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阻力的作用,即拉力等于摩擦力,因两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所以拉力相等。答案:B 典例: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若小明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分析:爬杆或爬绳上升时,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摩擦力作用,因为匀速上升,所以摩擦力的大小应等于各自的体重。答案:D 二、强化训练 图1-2 1、将细铜丝在铅笔上密绕50圈后,用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进行测量,如图1-2所示,则细铜丝的直 径是___________cm。 2、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控制噪声,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呜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4.在实验和生活实际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华估测的一些数据,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教室里的课桌高约是70cm B.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500N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D.物理课本上表面的面积约为200cm2 图1-3 5.图1-3为甲、乙两辆汽车运动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它们做________运动,_______车的速度大,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 6.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个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C.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7.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摩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火柴头与火柴盒之间的摩擦使火柴头燃烧 B.利用货物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把货物送到高处 C.机器上安装的滚动轴承,它可以使摩擦大大增加 D.气垫船通过船底向下喷气,在船底和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使航行时阻力减小。8.王芳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自行车上学,她在加速前进时关于车轮所受摩擦力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前后车轮所受摩擦力方向都向后 B.前后车轮所受摩擦力方向都向前 D.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前轮受摩擦力方向向前,后轮受摩擦力向后 D.前轮受摩擦力方向向后,后轮受摩擦力向前 9.请你设想一下:假如物体没有惯性,我们生活中的现象会有哪些改变? 请你写出两个:(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手握住酒瓶,使其口朝上底朝下竖直静止在手中,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 B.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酒瓶受到手对它摩擦力的作用 C.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到的摩擦力也随之增大 D.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大于酒瓶的重力 11.你留意过以下事实吗?划船时,浆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行驶;溜旱冰时,相对静止的两人,只要一人用力去推对方,两人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将吹足了气的气球的嘴松开并放手,球内气体从气球嘴泄出的同时,气球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请归纳出上述现象所共同遵循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只需写两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篇: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三篇:2012初中物理新课标
第四篇: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第五篇:物理九年级人教新课标运动和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