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 找规律 一一间隔 教案

时间:2019-05-13 21:3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 找规律 一一间隔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 找规律 一一间隔 教案》。

第一篇:四年级 找规律 一一间隔 教案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以及符号化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游戏激趣,学生观察、猜测、动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比排在中间的另一种物体多1个。”这一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及规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0个小圆片、10个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引出规律。

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这两个动画片明星认识吗?

1、游戏猜一猜,出示灰太狼和喜洋洋、灰太狼、喜洋洋………。

师:要求学生猜下一个是什么,观察是怎样排列的。

老师揭示:把一个隔一个的排列情况叫一一间隔排列。

2、练习:判断一一间隔

师:原来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就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其实,这种数学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想不想继续探索、找出它的规律?

师:先板书(找规律),然后说:“咱们就一起到兔子乐园瞧一瞧!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一)认识物体排列规律。

1.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初步观察。

师:瞧!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夹子、兔子、桩子、帕子、蘑菇、篱笆......我们把图放大,具体来看看他们排列的情况:

3.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找出排列规律。

(1)初步认识。

师:把手帕图单独抽取出来后说:”这里的手帕和夹子是怎样排列的?

(生:一个夹子、一块帕子、一个夹子、一块帕子......)

师:“夹子都排在哪儿呢?”(生:最前面和最后面......),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两端物体”。

(板书)

师:“手帕都排在哪儿呢?”(生:夹子的中间......)我们通常把夹子叫做“中间物体”。(板书)

(2)消化认识。

师:分别抽取第二组图、第三组图后说:“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两组图,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生:一只兔子、一朵蘑菇、一只兔子、一朵蘑菇、一个桩子、一个篱笆、一个木......)

师:“能说一说这两组图中分别谁是两端物体?谁是中间物体?”(生:第一组两端事物是兔子,中间是蘑菇;第二组两端事物是桩子,中间是篱笆......)

(二)探究物体个数规律

1.观察填表。

师:“请认真观察填写的数据,再想一想,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两端事物多1,中间比两端少1

2.组织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引导揭示。

师:“通过认识这三组图,你们发现了什么?谁能概括地说一说?”(生:两端多1中间少1......)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规律的三要素)(1)间隔排列;(2)两端相同;(3)两端比中间多1。“(板书:多1 少1)

(三)验证规律。

1.质疑。

师:”是不是两种物体只要间隔排列,都具备这样规律呢?(生:不是......)

师:“想不想证明一下”(生:想......)

2.操作。

师:(课件出示要求)“请同学们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任意拿出几根小棒,在桌子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一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填写作业表2,看看有什么关系,并把你们小组的结论写下来。”

3.交流。

师:指名3人汇报后,再组织在小组内交流。

师:(1)“如果两端都摆小棒,摆了20根,圆片应摆几个?”

生:19个

(2)“如果两端都摆小棒,摆了60各圆片,应摆多少根小棒?”

生:61根

5.揭示。

师:“刚才同学们动手摆的时候,虽然用的小棒根数和圆片个数各不相同,但每人用的小棒都是代表两端物体,圆片都是代表中间物体,得到的规律都是: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6.完善认知。

师:”小棒和圆片不仅要间隔排列,而且两端要完全相同,小棒的根数才能比圆片多1"。现在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排列符合这个规律吗?还有这么办才符合?

三、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是我们今天认识的规律排列现象? 生说一说,课件展示一些例子。2.5个8相加

电线杆

广告牌

3.变式练习。

把一根木头锯几次

4.拓展练习--圆周问题。

羊村原来有一个长篱笆,请你数一数,有几根木桩,几个篱笆?

为了防止灰太狼来偷袭,喜洋洋决定用这7个篱笆在羊村四周围一圈,请你们想想,7个篱笆围成一个圆形,需要几根木桩?

四人小组讨论,动画显示,头尾相连,比原来减少一根木桩。为什么会减少一个柱子呢?

那么如果有20个篱笆呢?

灰太狼看到坚固的圆形篱笆,灰溜溜的走了。

5.对比练习--P49第3题和第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规律我们可以干什么?

生活中许多事物之间是有联系、有规律的。规律的存在使物体的排列显得更加有秩序,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以发现生活中更多的规律,体现我们学习数学的价值,并反过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拓展:56根民族团结柱。

第二篇:找规律间隔排列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思维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初步认识一一间隔

1、今天谢老师发现我们班同学很有礼貌,奖励你们一个笑脸,有秩序,奖励一个红花,听说大家的听课习惯特别好,奖励你们一个笑脸,同学们坐的很端正,奖励你们一个红花,你知道接下来老师要对大家的优秀表现奖励什么吗?为什么?

2、揭示:两种物体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排列,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二、深刻理解“一一间隔排列”

1、任选两种图形,使它们一一间隔排列(同学们在下面操作,师请同学上来电脑操作。)

2、说一说什么图形和什么图形一一间隔排列?

三、引起思维冲突,找出隐藏规律

1、看两组一一间隔排列现象,说说什么和什么一一间隔排列。

2、再看第一组:大树有几棵?小树有几棵?(也就是大树和小树的棵树?)

再看第二组:苹果有几个?草莓有几个?(也就是说苹果比草莓?)看来,在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量有可能?有可能?

出示第三组铅笔和钢笔的一一间隔排列,你能一下子看出是铅笔多还是钢笔多吗?

讨论一下是什么道理?(把一支铅笔和一支钢笔看作一组,一支?一支?到最后一支?没有?)所以铅笔多,多几支? 师小结:在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端物体相同的时候,哪种物体多?多几?(板书:两端相同,多1)

再回头看苹果和草莓,哪个多?多几个?为什么? 再看大树和小树,哪个多?为什么?(板书:两端不同,相等)

四:尝试应用规律并深刻理解

我们再来做一次设计师:这一次设计有要求了,数量相同,数量不同(生操作,并相互交流)

五:体会生活中的一一间隔现象,并进一步理解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

1、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一一间隔现象,我们到小兔子乐园去看一看 出示书上情境图:你找到一一间隔现象了吗?什么和什么一一间隔?哪个多?多几个?为什么?

2、为了加工木桩,木匠师傅开始锯木头,锯了几次?锯成几段?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3、我们再到马路上去看一看(想想做做第1题)

六、游戏引入一一间隔排列成封闭图形的规律

1、请三名男生、两名女生排成一一间隔排列

2、老师想请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合作完成一个游戏,有问题吗?

3、由于今天听课的有很多老师,估计女生有点紧张,还是要一一间隔排列,但是每个女生的左右两边都是男生

提问:是一一间隔排列吗?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小结板书:封闭式 相等 七:巩固深化

1、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照片,介绍:

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没在于西湖的美,前人在苏堤的岸边栽了一行柳树,再在每两个柳树中间栽了一棵桃树,也就是一株柳树一株桃,也就有了“桃柳夹岸,桃红柳绿”的美景,其实啊,这么美丽的景色来源于人们的智慧,引出想想做做第3题,有位同学也想让一个圆形的池塘周围能有这样的美景,引出想想做做第4题。

2、拓展提升 抢答题

3,小结时提出封面图中的一一间隔排列现象

八、总结:

原来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学好数学,让数学更好地为生活服务,谢谢大家。

第三篇:四年级《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

执教人:淮安市新渡中心小学 刘文中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间隔排列的规律以及灵活运用这一规律。【教具、学具】:手帕和夹子,小棒和圆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规律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好吗?

2、在游戏中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今天,我们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究研讨

1、出示课件。

兔子乐园里的兔子正在跳舞呢,仔细看这幅图上有什么?(兔子,磨菇,夹子,手帕,木桩,篱笆,大树,绳子)

2、根据回答板书。

3、仔细观察每一组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1)兔子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每两只兔子中间有一个蘑菇)

2)像这样每两个同样的物体间排一个别种物体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3)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还有什么?

4)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每组的两种物体,它们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4、数一数这些物体的个数,比一比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它们都相差1)兔子为什么比蘑菇多1?

5、讲述:排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两端物体”。板书:两端物体。还有哪些物体是两端物体?每一排的两端物体相同吗?

6、通过刚才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个。反过来怎么说?(排在中间的物体比排在两端的物体少1)

三、动手操作,感受规律

1、像兔子乐园里这样间隔排列的物体是不是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2、动手试一试,四人一组,每人任意拿几根小棒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一个圆,数一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3、学生动手试一试

4、出示投影,交流小结:小棒的根数比圆的个数多1,这与前面发现的规律一致吗?

5、问:仍然按上面的摆法,如果摆11根小棒,应该摆几个圆?怎么想的?如果摆6个圆,应该摆几根小棒?为什么?

四、联系实际,寻找规律

1、谈话: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生活中到处都有,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能找到这样有规律的事物吗?

2、学生举例。

3、出示国旗,从上面找到我们学习的规律?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问:你看到了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怎么列式?为什么广告排的个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不1?

2、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独立思考第一小题,指名回答,怎么想的?回答第二小题,问:锯的段数与次数有什么关系?口答:1)一根木料锯5段,需要锯几次?2)一根木料锯8次,锯成多少段?

3、游戏活动

1)请5位女生站成一排,在每两个女生中间站一个男生,应该请几位男生呢?谁来排? 2)再请5位女生,还是男女生一一间隔排列,要求男生比女生多1人。谁来排? 3)男女生都是6人,还要求一一间隔排列,怎么排? 4)比较两种排法,你发现了什么?

5)根据刚才得出的规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六、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两端: 夹子 9 兔子 8 木桩 13 中间: 手帕 8 蘑菇 7 篱笆 12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成一行,两端相同,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个。

【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重点在于“找”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逐步积累感性认识,感悟其中的规律,再用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综合和归纳,发现规律进行交流。对于规律的表述,教材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自己归纳和表达。由此增强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自主找出这个规律,并应用这个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设计上我重点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一、激趣导入,引入规律。

在新课之前,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猜球游戏,让学生从简单的游戏中,初步体验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好奇心,从而引入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规律。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在新知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入有趣的童话情境,让学生观察分析手帕和夹子、兔子和蘑菇、篱笆和木桩之间的个数关系,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索活动,在丰富的现实问题的场景中,让学生探索规律,而不是直接将规律灌输给学生。继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所找到的规律,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加深“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规律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规律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许多实际问题又可以借助数学知识或方法来解决。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设计练习题,引导学生自发的解决问题,鼓励其想法多样化,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做到学中有用,用中促学,符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了突破最后的圆周问题,我让孩子们先排排队,引导学生来解决难题。最后,“我是小小设计师”的开放题的训练,更是将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本环节是对本节课教学活动的总结,有助于学生不断地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四篇:四年级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50页—51页。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感情。

一、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找规律,找到了什么规律,你能举例说一说吗?(指名回答)

这节课我们将运用间隔排列的物体数量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上节课找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

二、教学实例

1、课件出示例题及情景图。提问:从情景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景物? 阅读题目中的文字,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你怎样理解从一端到另一段共栽了7棵”,“相邻的两棵树相隔3米”。

2、课件出示第(1)个问题:林荫道长多少米?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题目中的哪些信息?

3、出示讨论题。

(1)计算林荫道的长度,应该把每段的长度与树的棵树相

乘,还是与林荫道被分成的段数相乘?

(2)在两头都栽树的情况下,林荫道被树分成的段数与树的棵树有什么关系?

(3)这道题应该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课件出示第(2)个问题,兔子做操的队伍长多少米?

5、提问:比较(1)(2)两个问题,在物体排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板书:物体个数—1=段数

每段长度×段数=总长度

三、教学“试一试”

1、“试一试”第1题。

2、“试一试“第2题。

(1)谈话:这道题中的林荫道指的是哪一条林荫道,全长知道了吗?

(2)观看图中放花盆的情景,自己思考这道题怎样解答,并尝试计算。

(3)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说出每步算出的是什么?(4)提问:这道题与例题的第(1)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小结:这两道题的不同点是(1)已知栽树的棵树,求林荫道的长度,这道题是已知林荫道的长度求放花的盆树,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是相反的;相同点是都要先求林荫道被分成的段数,而被分成的段数都是比物体(树或花盆)的个数少1.所以都还用到了我们上节课找到的规律。

四、P50的想想做做第一题。(1)、学生读题。

(2)、谈话:先想想走廊两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样吗?如果走廊两端都放花,是我们熟悉的问题。如果走廊两端不放花,比如在离走廊处一米处放第一盆花,或者在离走廊端点3米处放第一盆花,这两种方法放花的盆数与3米、3米的分走廊把走廊分成的段数有什么关系?你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3、学生独立计算。

4、展示不同情况的算法。

5、布置作业:51页想想做做第2题.五、全课总结

1、提问: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样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规律?你还有那些疑问?

2、谈话:我们今天解决的问题有的书上称为“植树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生活中很多,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发现这样的问题,并努力解决它。

板书:

找规律

物体个数—1=段数

每段长度×段数=总长度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上册 找规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感知规律

1、伸出手张开,问:有几个手指?有几个空档?如果每两个手指间夹一枝笔,能夹几枝笔?(板书:每两个手指间夹一枝笔)

2、请4名男生和4名女生排队,要求:每两个男生之间站一个女生。全都排着符合要求吗?怎么办?(排成4男3女)他们是怎么排的,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交流表示的方法。师:这样的排列方法叫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二、探索规律

1、出示教学挂图。

(1)在图上找一找,有没有像刚才男生和女生这样的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交流。能不能用一句话描述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2)这些一一间隔排列有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规律?同桌合作讨论、探究。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出示名称:两端物体 中间物体(4)归纳出“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

三、运用规律

1、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提问:“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相”可知什么? 各自解答。交流。

把上题改成:马路一边有25个广告牌,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根电线杆? 该怎样解决?

2、(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提示:一根木料锯1次,能锯成几段?画图理解。那锯3次能锯几段呢?为什么?(2)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四、拓展规律

1、把前面表演过的4男4女再次请上台。思考:有什么办法不多加一名男生或者不去掉一名女生,使每相邻两个男生之间站一名女生?(围成一圈)归纳:当围成一圈时,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同样多。

2、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5棵柳树,每相邻两棵柳树之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提问:为什么桃树也是75棵?

五、总结规律。

下载四年级 找规律 一一间隔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 找规律 一一间隔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 授课人:吴国胜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四年级数学(上)教科书第48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一想”,完成第49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

    《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教案 授课教师:边金蒲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二册教科书88页、8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规律的含义;能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确定未知的事物是什么。......

    《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教学设计 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 刘 霞 邮编: 22521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P59—60例1,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许昌市古槐街小学:李玉萍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的排列找到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是什么。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

    找规律教案

    课题:探索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执教者:陈琳 教学内容:教科书p59、60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

    《找规律》教案

    找 规 律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七册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和第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

    找规律.教案doc

    《找规律》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和89页,《找规律》的例1~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找规律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内容。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