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永远的歌声 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3.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感受“歌声”里所包含的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童年是美好的,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带给我们的是美好的回忆,这回忆里有诗,有歌,有画,有童年的小伙伴,当然也有启蒙老师。
二.快速浏览课文,感受老师形象【设计意图】整体入手,抓住重点句展开教学。
1、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最能概括老师的一句话。在学生的回答中出示: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里看出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
3、指名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后齐读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问: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对老师怎样的感情?(尊敬、热爱、骄傲、自豪)这些感情都是学生对老师诚挚的热爱。朗读并板书诚挚的热爱。【设计意图】抓课文情感主线,串起全文的教学。
三.细读课文,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情感。
1、(过渡语)正是因为有了对老师诚挚的热爱,才发生了我们为老师挖草药、捉鱼的事。
2、关于这件事,作者为我们呈现了四个优美的画面,也就是文章的七至十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这四个自然段,并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认真欣赏欣赏这几段话吧。【设计意图】优美的课文,以美的角度切入课文。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交流可以以读句子,说体会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同学参加全班交流时的发言。【设计意图】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4、小结小组交流情况。
5、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七至十自然段。1)学习第七自然段。
a、在这个画面中,你最受感动的是哪个地方?在学生的回答中出示句子: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b、找出句中的一对近义词。马上说明了什么?立即又说明了什么?
C、是什么使我们明知东山有狼,仍要去采药的?引读: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设计意图】不断地重温老师的形象,激发情感。d、小结: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使我们变得勇敢。板书变得勇敢。2)学习第八自然段。
a、这个画面你喜欢吗?为什么? b、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孩子们的快乐,请大家在老师的引导下读书:这小溪好多鱼呀,小伙伴急忙下水(摸呀),摸到小鱼赶紧(捉呀),小鱼太滑了,逃走了赶快(追哇),追不到,二牛,你在前面(堵哇),就这样(一条条小鱼),就这样(一条条小鱼),就这样(一条条小鱼),被我们甩上岸边。【设计意图】使朗读充满趣味,让学生爱上读书。
c、你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了吗?老师再把这段话变一变,让我们更容易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读。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 摸呀,捉呀,追呀,堵哇,摸呀,捉呀,追呀,堵哇,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一条条小鱼,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穿起来。【设计意图】改变使课文更具音乐性,更突出课文美,使学生喜欢朗读。
d、小结:你看,水声、笑声、孩子们的叫声交织在一起,这难道不是一首童年的欢歌?在这首歌中,我们都充满了活力。板书充满活力。引读: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3)学习第九自然段。a、你怎么看这个画面? b、是什么让我们忘记了身后的危险?指导读: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
c、小结:这个稍显“幽默”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纯真,正是由于他们一心想着老师,而忘记了随时可能发生的险情,这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使孩子们忘记了危险。板书忘记危险。引读: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4)学习第十自然段。
a、这个画面使你感动吗?为什么?请你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课文吧。
b、小结:我们不顾危险地行为感动了老师,为了能治好老师的病,我们就算受点委屈又如何呢?是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使我们忽略了委屈。板书忽略委屈。引读: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设计意图】不断地重温老师的形象,激发情感。
四.总结课文,深化主题。
1、看板书,读板书。【设计意图】梳理文章脉络,感受文章写法。
2、正是因为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所以走出童年真的很久了,引读十一自然段。所以她那歌声成为了永远的歌声。板书永远的歌声。这种写法叫什么呢?
3、也正是因为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所以我们所发生的一切成为了永恒的记忆。板书永恒的记忆。所以,当迎着引读十二自然段。【设计意图】自然而然学习课文后两段,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含义。
4、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都是因为引读: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五.概括写法,延伸拓展【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落实写的训练。
1、文中这位老师你喜欢吗?作者又是怎样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呢?
2、仿照文中写法,写写你的老师,注意要把老师的特点表现出来。
第二篇:歌声教案
《歌声》教案
蔡佳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歌声》。(学生齐读课题)请孩子们迅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1920年的一个夜晚
海上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关于海的图片和大海的声音,请同学们看后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感受?(出示图片、播放声音)害怕、恐惧。如果是在晚上你身处这样的海上,你又会有什么感觉?更害怕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就让我们也回到1920年的那个海上的夜晚,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出示文字,生齐读并指生说)马金纳乘坐的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所有人都落水并拼命挣扎。
船沉了,所有人都拼命挣扎,马金纳也不例外,但为什么这一自然段的最后却说他没有力气继续游了呢?(指生说)他这时已经筋疲力尽了。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所有力气都用完了。除了身体上已经没有力气外,精神上呢?绝望了。可以说,此时的马金纳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已经没有力气继续坚持了,想想,我们怎样才能读出来?慢、轻一些。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指生读,男生齐读。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来你们已经完全体会到了马金纳的绝望,想想,这个时候的他最需要什么?力量和信心
2、是啊,这个时候,不仅是马金纳,所有的人都是多么需要力量和信心啊,请孩子们自读2-3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A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勾下文中描写小姑娘的句子B、找出描写小姑娘动作的词语并用横线勾下来。(指生说并出示句子)结合小姑娘的这几个动作,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小姑娘很勇敢、坚强。谁能把这勇敢和坚强读出来?指生读,女生齐读
3、这勇敢的小姑娘所唱出的歌声又是怎样的呢?请孩子们找出文中两处描写小姑娘歌声的句子。齐读。A、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为什么歌声会隐隐约约、断断续续?因为距离很远,所以声音才会隐隐约约,小姑娘唱歌时不时会被浪花淹没,所以会断断续续。B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老师这儿有一句和它不一样的句子,孩子们读一读、比一比,看看那句话更好?(出示句子)海风把她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生说。在这个时候的人们需要的是鼓励,清脆、激昂两个词语正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4、如果你是马金纳,在已经要绝望的时候,突然听到这样清脆、激昂的歌声,你会有什么感觉?充满力量、兴奋。让我们一起来将马金纳这种既兴奋又充满力量的心情读出来。生齐读。这歌声也使得远处的人们像马金纳一样聚拢过去。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
歌声吸引所有落水的人向小姑娘聚拢过去,请孩子们自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大家都得救了。为什么大家最后都得救了?因为歌声,为什么这么说?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信心。请你们也怀着感谢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那面对这样一位用歌声救人的小姑娘,你想对她说点什么?生自由说(围绕感谢和学习)
三、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年龄虽小,但是却勇敢坚强的小英雄,希望孩子们以后在遇到困境的时候也学习这位小姑娘沉着冷静、遇事不慌张的品质,做生活的强者、英雄。
第三篇:《歌声》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读懂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随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3、知道为什么小姑娘可以救大家,正确理解“英雄”的概念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读懂课文。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知道为什么小姑娘可以救大家,正确理解“英雄”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上节课生词 我们先来和上节课学习的词语打打招呼,看看孩子们有没有把他们忘了呢?开火车朗读 指导正音
3、现在我们来回忆课文内容,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语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在轮船沉没后,__________ 用__________拯救了大家的事。
(谁)(什么)
课文讲述了在轮船沉没后,__________ 用__________拯救了大家的事。课文讲述了————————————————————————的事。
4、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你最想知道什么?
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
二、理解课文,体会小姑娘镇定勇敢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一)体验沉船后绝望的环境
1、教师语:故事发生在1920年,马金纳乘坐着一艘轮船准备回到自己的家乡。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遇到一场灾难。轮船在一个夜晚碰到了一块大礁石。(课件播放视频)
2、这时,船上的人们的表现是什么样的?翻开书,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3、是呀,船沉了,人们都有求生的欲望,他们多么想活下去呀。落水的人们是怎么做的呢?
4、出示词卡:挣扎 指名读,分析,这两个字中都带有提手旁,你能猜出这个词的意思吗?带着体会再读。人们都在拼命的想获得生的希望,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放入句中读。
5、可是,等了很长时间,救生船还是没有来,此时的人们,包括马金纳在内都已经:出示词卡:筋疲力尽 人们拼命挣扎了很长时间,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带着体会再读
6、人们都已经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救生船还是没有来,马金纳怎样了?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句话。
7、已经绝望的马金纳这时会想些什么呀?
8、带着你的感受,我们一起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二)、体会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
我们真替这些落水的人们担心呀,然而,正在这时候,你们听,远处隐隐约约的传来:
1、课件播放一段歌声
2、就在你绝望的时候,听到这样的歌声,你想到了什么?
3、课件出示课文第二段话,指导读句子:马金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
4、这样让人充满希望的歌声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歌声是,出示词卡:隐隐约约 歌声还是,出示词卡:断断续续
5、什么是隐隐约约?再读读轻一些
6、把这两个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
7、老师现在特别想知道为什么歌声会是断断续续的?你能告诉我吗?
8、课文中也有一句话是在描写歌声为什么是断断续续的,默读,找出来。
9、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句子: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齐读
10、读词语:一次又一次、又
11、你从一次又一次,又,体会到什么?把你的体会和同桌说说
12、全班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勇敢 坚持 镇静
13、带着你的体会读好这句话
14、多么了不起的小姑娘,多么了不起的歌声啊,让我们再次充满敬佩的读 齐读
(三)、理解小姑娘的歌声是救命的歌声。
1、小姑娘深深的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她的歌声(课件播放一段歌声)
2、教师泛读: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的更远的地方,远处的人们像马金纳一样聚拢过来了。
3、抽读
4、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歌声传得远一些,更远一些
5、在小姑娘歌声的指引下,最终怎么样了呢?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自然段。
6、获救后的人们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7、老师也有话想对小姑娘说,你能根据提示语帮老师把话补充完整吗?
课件出示:
小姑娘,如果没有你的歌声,救生船就——————————————。(怎们样)
小姑娘,如果没有你的歌声,人们就——————————————。
(怎么样)
这就是小姑娘能够救大家的原因,老师觉得她真了不起。
四、升华主题
1、我们本单元的主题是小英雄。今天这位用歌声救了大家的小姑娘,你们认为她也是一位英雄吗?
2、联系地震的实例,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英雄。
3、教师总结
五、课堂作业: 听写本课词语
板书设计:
歌声 挣扎 勇敢 筋疲力尽 坚持 绝望 镇静
第四篇:歌声教案
歌声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
3.通过学文,体会小姑娘在困境中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勇气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念。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易错字,培养识字能力。
2.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启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画外音)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乘坐的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挣扎,等待救生船。过了很长时间,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救生船却还没有来。此时的马金纳绝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马金纳最终脱离危险了吗?其他遇难的人获救了吗?《歌声》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再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向小组的其他的同学请教。
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3.小组分段练读。注意纠正生字读音的错误,把句子读流利。
4.指名分段读,全班正音。
(二)识字、写字
1.小老师领读词语。
2.抢答读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书写。
(三)交流(学习第一小节)
1.读第一小节,想象:夜时在,海上,落难在茫茫大海中的情景。
2.理解“挣扎”“筋疲力尽”的意思,感受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连马金纳这样的大男人也“绝望”了,而这种困境,对于10岁的小姑娘更加困难。
3.朗读。学习第四小节。齐读。读出人们遇难被救的欣喜及对小姑娘深深的谢意。
小结:航船遇险不是偶发事件,不是人人能遇到的,对于一个成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一个仅10岁的小姑娘用自己的歌声鼓舞着人们,她的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小姑娘的歌声人人们以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让我们再读课文,看看在困境中小姑娘是怎么样做的。
三、课文讲解
(一)交流(学习课文二、三小节。)
1.读文。
2.小组学习。加入自己的体会,复述或朗读有关的句子。
3.相机引导。
从马金纳的亲身体体验中想象:人们在听到歌后的感受,从而理解词语“激昂”“聚拢”的含义。
(二)诵读
从表示小姑娘动作的词语中,体会到她的乐观、镇定和勇气。
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是冒出头来,用手抹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三)交流
如果你就是马金纳,你从这次历险中感受到什么呢?
(四)讲故事
记住这个故事吧,在困境中乐观的态度、镇定的行为,不屈不挠的勇气也是令我们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再交流你们的体会。
(五)练习
1.画出课文中带有下面词语的句子,再抄下来。
挣扎
筋疲力尽
隐隐约约
激昂
聚拢
增添
2.照样子写词语。
断断续续
抹一抹
3.填空。
()歌声
()海面
4.用“激昂”造句。
(六)实践
班级举行歌咏比赛,在歌声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第五篇:歌声教案
《歌声》教案 ——龙泉九小
黄敏
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自主探究识字。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人们为什么感激这个小姑娘”。3.理解并积累成语“筋疲力尽”“隐隐约约”,练习口头或书面造句。
教学重点:感受小姑娘临危不惧、遇难不慌、能冷静、冷静、急中生智求生的乐观精神、不屈勇气。教学难点:
懂得遇到困难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要勇敢的面对。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
师:《歌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1920年的一个夜晚,一艘行驶在海上的轮船倒霉与礁石相碰,海水迅速涌进船内,船沉了。许许多多的人在巨浪翻滚的海面上苦苦挣扎,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不到10岁的小姑娘,她正大张着嘴,猜一猜,她在做什么?”
2.师:听到这,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同学质疑)在歌声后面加上 “?”
3.过渡:是啊!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还敢唱歌?为什么要唱?这“歌声”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惑,去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假如有不会的词语可以问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 2.检查生词
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清脆、激昂 倒霉、挣扎、筋疲力尽、绝望、聚拢、妇女 触礁、雾气笼罩、继续、突然、追寻、一根
(带拼音开火车——不带拼音开火车——男女生赛读)师: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加横线的词,可借助图片理解)
3.检查读文:
(1)每人读一节,老师正音。(4人朗读,其他做“小老师”和时正音)
(2)教师范读,同学考虑。
师:谢谢为我们朗读的同学,更谢谢乐于助人的“小老师”们,下面唐老师朗读,你们来做“小老师”,也来帮帮我,行吗?
(3)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 过渡:(略)
三、熟读课第二课时
好听吗?谁愿意给我们唱唱这首歌?唱得怎么样啊?(婉转动听、清脆悦耳、甜美、响亮)
歌声不只让唱的人心情愉快,听的人也会受到感染,变得快乐起来,谢谢你。
2.在生活中,你们还听到过怎样的歌声? 3.用我们最动听的歌声来齐唱一首歌,好吗? 师:清脆悦耳的歌声让我听了还想听。不过上课时间到了,还是让我们走进课堂,继续去聆听文中的——《歌声》吧!(课前板书)
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读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指名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目睹这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吧!(《泰坦尼克号》影片剪辑)2.观看海难录像
师:看完短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惨、恐惧、害怕)
三、品读课文
(一)马金纳听到歌声前后的不同表示
1.面对突如其来的海难,人们的表示是怎样的?请你为大家读一读。
2. 重点写了谁?(一指读)读得怎么样?
师:读了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了。
什么情况下会筋疲力尽?而马金纳为什么会筋疲力尽?从这里可以看出马金纳在海水中与死亡作较量啊!师:马金纳不只筋疲力尽,更是怎样?(绝望)什么是“绝望”?(断绝希望)马金纳想死吗?
(可是,已经时间过了很长,假如救生船还不来,他一定会——坚持不住,一定会——死,他看不到获救的希望,所以——绝望了。)师:他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
师:你能把马金纳此时的感受通过朗读让大家感觉到吗?(二指读——范读对比——三指读)(一个同学读三次,突出指导效果:用心读就能读好书,带着自身的感受来读会读得更棒!)
师:课文中还有一句话也是写马金纳的。齐读——。△ 马金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师:能把顿时换个词吗?
师:刚才还筋疲力尽,却顿时——,刚才还绝望,却转眼间——;这勇气和力量是从哪来的?(是小姑娘用歌声,给他增添了勇气和力量。)
(一)这歌声的特点 1.师:这歌声到底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呢?谁给我们读读第二小节。
马金纳听到的歌声是怎样的呢? 2.交流:
△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1)这歌声是怎样的?
(2)理解:隐隐约约、断断续续
A、师:什么是隐隐约约?(板书)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同学联系生活实际说话——隐隐约约往往都是因为离得比较——远;小姑娘的歌声隐隐约约也是这个原因。——指导读词(谁来读读这个词,把这种模模糊糊,听不清楚的感觉读出来)
B、师:断断续续又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好它吗?)(3)理解读:
师: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指名先前同学)
(4)小姑娘的歌声为什么会是断断续续的呢?(幻灯)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理解:浪花来了,她被海水盖住了,无法——歌唱;浪花退了,她就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又”字和“一次又一次”说明什么?记得去年唐老师去青岛玩,因为不会游泳就扶着救生圈学,谁知道一个浪头打来,救生圈从我手中划出去,人一下沉入海底,非常恐惧,想呼救却一下子呛了好几口水,幸亏在浅海,挣扎中碰到海底的沙滩,连忙站了起来。就这一次,可把我难受了好半天。而小姑娘却是——一次又一次,不只如此她还坚定地唱起歌。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姑娘?指导读:能把小姑娘的坚定勇敢读出来吗?
过渡:多勇敢的小姑娘啊!难怪她的歌声又是那样断断续续。这歌声还有什么特点呢? 3.交流
△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达到更远的地方。师:让我们来听一段好听的歌声。(《tell me why?》)假如你就是落水的人,听到这样的歌声,你会想些什么?
要读好这句话,要注意什么呢?谁来试试?(指读——让我们把这歌声传达得更远一些,齐读)
过渡:这清脆、激昂的歌声,唱响在黑夜的海上,传达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传到了马金纳和大家的耳朵里。在歌声的召唤下,人们像马金纳一样——聚拢过来了。最终他们获救了吗?
(三)在歌声中获救
1.师: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终于,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
师:在这黑沉沉的夜里,在这冰冷刺骨的海水里,人们居然能够支撑这么久,可真是一个奇迹啊!
终于得救了,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谁来读读这句话,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喜悦。
师:假如没有小姑娘的歌声,马金纳很可能就会?(绝望地死去)假如没有小姑娘的歌声,人们很可能就?(不会聚拢过来)没有小姑娘的歌声,救生船很可能就?(无法追寻着歌声找来)2.想象说话:
师:终于死里逃生,被救的人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呢3.难怪课文最后说(出示齐读):大家从内心感谢这位小姑娘,是她,用自身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板书:勇气、力量、得救)小结:多了不起的歌声,(板书:!)多了不起的小姑娘啊!
师:让我们记住这——歌声,记住这给人以勇气和力量的——歌声!
四、拓展延伸 说地震
师:由小姑娘的歌声,我想到了这个黑色的五月。5月12日,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瞬间夺走了几万人的生命。他们中间还有许许多多是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天真可爱的小朋友们。面对着一幕幕惨痛的画面,亲人们的心都要碎了。然而,也有许许多多的小朋友面对灾难表示出异乎寻常的勇敢和坚强,让人们不由不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小朋友,小小年纪就知道感恩,一只胳膊骨折,脸上沾满了血,虽然躺在担架上,却用受伤的右臂向救了他的军人叔叔们,端端正正行了一个队礼。师:假如此刻,你就站在这些小朋友面前,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总结:是啊!为了那些逝去的生命,我们一定要勇敢坚强,一定要幸福地生活下去。最后送给大家一首歌《幸福》!生命可贵,愿平安随同一生,愿幸
福相伴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