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时间:2019-05-13 21:4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昼夜交替现象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第一篇: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教材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是整个单元的基础。大多数五年级学生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渠道,都已经了解地球在自传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而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根据所看见的昼夜交替出现的现象提出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这些猜想,从而体验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进行验证。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说并利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学习有理据的解释假说,并善于质疑和采纳其他意见 【教学准备】

1、学生6人一个小组,每组有组长一名,小组活动过程中组长根据轮换原则将材料员、记录员、操作员和保洁员等工作分配下去。

2、每组发放一支手电筒(或聚光灯),一个小地球仪(无地轴),六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感知昼夜交替现象——聚焦现象,着眼发现

谈话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它是一个球体。地球的一半受到阳光照射时,是白天,称之为“昼”,地球的另一半没有受到阳光照射,是黑夜,称之为“夜”。像这样白天过后是黑夜,黑夜过后又是白天,白天黑夜交替出现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昼夜交替现象

学生思考:怎样的运动才会产生昼夜的交替现象呢?

二、昼夜交替现象假说——说议画演,发散思维

1.说一说: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2.画一画:学生分组讨论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可能性并画出假说示意图

要求:学生画图表示(用记号笔)示范:一大一小两个圆表示太阳与地球,线条表示运动轨迹 3.演一演:小组演示各组假说

板书: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围绕太阳转 太阳围绕地球转

4.思考:怎样才能知道那种观点是正确的呢?

三、昼夜交替模拟实验——分工明确,细致观察

1.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提出实验要求,强调注意事项(1)找到武汉作为观测点

(2)观察:武汉在什么时间被照亮,什么时间没有被照亮(3)控制地球仪的转动不要太快

(4)用记号笔更正假说示意图(标记被照亮和没背照亮的时间点,学会使用阴影)(5)安全事项

A不触碰聚光灯金属部分,避免烫伤

B不用眼睛长时间注视聚光灯,不用聚光灯直射入同学的眼睛

2. 小组演示模拟实验: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一下他们的假说。一号操作员模拟地球,二号操作员模拟太阳,汇报员讲解假说过程,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由记录员将观察到昼夜交替现象的具体细节画在示意图上,组员补充修改,形成组内最终假说图。3. 学生分小组模拟实验

四、学生解释昼夜交替——思维交锋,迸发精彩

1、学生汇报: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2、聚焦质疑:在模拟实验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3、课下探究: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通过观察,猜测,讨论,验证对昼夜交替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在没有新证据的前提下,这些假说暂时成立,在找到新证据后我们可以对假说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排除和修正,请同学们下课后将你们的示意图张贴在黑板上,后期找出更多的证据验证假说,直到形成最终的解释。

【板书设计】

示意图总结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围绕太阳转圆周运动 太阳围绕地球转 ……

第二篇: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孔滩镇万家小学

古莉

教学目的:

1、对昼夜交替现象能做出的假说。

2、小组合作设计模拟实验,研究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3、能够运用示意图对昼夜现象的形成进行记录。教学重点: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教学难点: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教学准备:记录纸、乒乓球、蜡烛、地球仪、笔。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从睡觉引出夜晚(夜),从学习引出白天(昼),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昼夜交替现象。

2、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昼夜为什么交替出现?关于昼夜,你知道哪些?

二、提出问题:

1、交流: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现象为什么交替出现?

2、解释的假说:哪些情况可能出现昼夜交替?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④地球自转。

3、讨论: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

三、实验探究:

1、演示实验:

(1)如果让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呢?(黑夜)。

(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2、学生分组实验。

(1)对以上四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看这四种假设能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模拟实验。

3、交流汇报。

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

4、拓展:小游戏

四、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很多情况都会使地球上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把你们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第三篇: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铁厂镇小学:杨叶

教学内容: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目的:

1、学生能够结合生活体验,对昼夜交替现象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2、能对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可能性进行猜想,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并尝试利用已有知识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质疑。

3、让学生体验、感悟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教学难点:

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因。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天空中有什么?(生:太阳,月亮,地球),大自然中有许多自然现象,你知道哪些自然现象和这些有关?(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此时我们的太阳落下时是掉

到某个地方躲起来了吗?(生:不是)那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二天早上白天又出现了,经过一个白天又是黑夜,就这样白天和黑夜交替的出现着,我们就称这种现象为昼夜交替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昼夜交替现象

2、昼夜交替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亮和暗的不同现象,是谁在起作用?根据你已有的知识,你们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学生交流: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现象为什么交替出现?关于昼夜,你知道哪些?

二、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假说

1.地球与太阳如何运动才出现交替的现象?

生:自转、地球绕太阳转„„(板书出学生说出的假说)2.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交替呢?有多少种可能?小组之间交流一下,把小组的意见都记录下来。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④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3、讨论: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

三、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看来同学们都认真思考了老师的问题,那么哪一种解释更合理呢?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验证我们的观点?

看,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些教具(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地球仪的形状和我们的地球相符合,所以我们选择地球仪做为实验材料在做模拟实验时不仅更直观,还能在做实验时可以更好地找到起点,作为参照。而太阳有发光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手电筒来作为太阳的模拟物。

现在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相应的模拟物,让我们来模拟表现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检验我们的假说是否成立。

假说一: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交流讨论

教师解释:当“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时,地球上有昼夜交替,但是太阳要绕地球一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太阳绕地球一圈要花1046.6小时。也就是说约要43天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现象,那这与我们看到的24小时昼夜交替一次的现象相符吗?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可以得出假说一不成立。

假说二:请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演示实验,教师知道实验,台下同学辅助完成。同时学生观察现象,交流讨论

教师解释:“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但不自转”这种情况下,也会有昼夜交替现象,但要地球绕太阳一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现象,而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说需要一年的时间才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这显然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可以得出假说二不成立。

假说三:同样请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演示实验,教师知道实验,台下同学辅助完成。同时学生观察现象,交流讨论

教师解释:只有“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才会既有昼夜变化,又有四季变化,才符合真实的情况。可以得出假说三成立。

假说四:同样请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演示实验,教师知道实验,台下同学辅助完成。同时学生观察现象,交流讨论

教师解释:“地球自转,不公转”时,地球自转一周就会发生一次昼夜现象。如果是这样,地球上某地的昼夜长短、气温变化就天天一样,不会出现差异,也就不会发生四季变化。这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可以得出假说四不成立。

四、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很多情况都会使地球上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五、巩固拓展 昼夜交替的意义 :

① 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也制约着一些生物的生物钟。太阳日被人类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② 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不成立)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不成立)

③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成立)

④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成立)

第四篇:昼夜交替现象说课稿

《昼夜交替现象》说课稿

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

我是某某学校的科学老师,今天我展示的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教材简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这就要用到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安排在本单元的后几课。

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方法:

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情感体验:

认识到一种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态度。

3、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4、教学手段: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实物。根据教材实际情况,我没有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主要利用实物进行模拟实验。如:小皮球(乒乓球)、手电筒(蜡烛)、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五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

三、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过程“,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昼夜交替现象》这堂课,我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的现象进行观察、研讨、推测假设、验证,以进一步研究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四、说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假设法、模拟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假设——实验——得出结论”的途径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解释,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引入新课:

首先,通过老师谈话引入课题。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地球,就这样白天和黑夜不停的交替出现。白天可以叫做---(昼),晚上可以称为---(夜)。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昼夜交替现象”(板书课题)。然后老师提出问题:①白天跟晚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白天有阳光,晚上没有)

②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与什么有关?(地球和太阳)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回答自己知道的,从而老师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最后过渡:地球与太阳怎样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科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是提出很多的假设,然后再对自己做出的假设进行论证,最后发现规律。今天我们也来当科学家。

(教学伊始,为学生创设情境,并联系学生生活,引出昼夜,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想要探究、想要主动参与的欲望,为下一步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大部分推测假设:

1.学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作出假设,暴露学生的初始想法:画示意图(注意事项:标出地球、太阳的名称,用箭头表示运行的方向)

2.收集学生的假设: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猜测是科学课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也是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解决问题的模型。以前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肯定有些许了解,也就让学生有了探究、验证的需求,同时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想,进行科学预测的习惯。)

过渡:有好几种观点,到底哪种是正确的,或者说一种正确的都没有,怎样去判断呢?

(地球与宇宙的教学,难在学生空间观念建立。先让学生自己想象画图、到小组讨论,再到全班交流,为的让学生的思维有梯度的发展和完善。)

第三大部分模拟实验:

1.出示实验器材,明白用途。

(1)把乒乓球当作地球,用手电筒来代替太阳呢?地球上被太阳照亮部分是?(昼)没被太阳照亮的是?(夜)

(2)用彩色笔在乒乓球上画红星作标记,假设就是我们的家。

怎样才能让红星处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假设。

2、小黑板出示实验要求:

(1)作标记:在乒乓球上画红星。

(2)实验中乒乓球不要转动太快,手电筒不能随便乱动。

(3)认真观察:小红旗处昼夜会不会变化?

(4)完成实验记录表,作解释。

昼夜交替实验记录表

实验情况

能否解释昼夜交替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

3、材料员来领材料、实验记录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交流沟通。

过渡:各小组来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好吗?

(把课堂还给学生,本节课的内容较抽象,但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视化、易懂化、使学生可操作化,效果较好。)

4、学生上台展示、交流,给予评价。

5、实验小结:

提问:我们在做的几个模拟实验,地球或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只要太阳绕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科学探究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科学的思维过程。更是学生经历、体验和发现的过程。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检验自己提出的预测,能用语言描述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地球或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点。)

第四大部分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有什么收获?

(2)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合理的只有一种,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当我们获得的证据越多,我们就越可能对我们看到的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我们也就越接近真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把你得资料带来我们一起交流。

(联系生活,深化运用。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学生交流分享收集的信息资料,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课堂生态化。)

六、说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学生画的示意图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

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

④太阳不动,地球自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

(板书是微型的教科书,利用板书,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说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所以,我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在本节课我将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1、在“推测假设”环节中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

2、在“模拟实验”环节中采取小组评价。

3、在“汇报展示”环节中采取教师、学生对汇报者实验活动作出评价。

4、在“实验小结”环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谁先迎来黎明》说课稿

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

探究。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3、知道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4、体验领会相对运动,并能用相对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天体的运动。

5、体会到物体的运动要从多个角度来认识。

教学重点:认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教学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教学准备:两张小卡片,大地球仪;世界时区图,转椅。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呢?

2、思考: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二、模拟实验:

1、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关系: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

2、请一组同学面向外拉成一个圆圈,代表地球;请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再请一位同学当“太阳”;先按照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圈,看谁先看见太阳;然后再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看谁先看见太阳。

3、小结:如果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北京先看见太阳;如果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乌鲁木齐先看见太阳。

三、认识相对运动:

1、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

2、回忆:汽车向前运动时,车窗外的景物怎样运动?车窗内的景物呢?汽车后退时,车窗外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的车窗内呢?

3、体验:坐在转椅上,让转椅逆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怎样运动?转椅顺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

3、联想: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大转椅,我们会看见太阳等天体东升西落,那么转椅是怎样转的?

4、阅读教科书P80页。

5、解释:北京和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北京)

四、认识时区及时差:

1、问题: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个小时看见太阳呢?

2、出示世界时区图,找出北京和乌鲁木齐所在的时区。

3、阅读P81页资料,小组讨论:北京、巴黎和纽约谁先迎来黎明?相差多少小时?

五、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

自转证据:太阳、月亮东升西落;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24小时。

六、课外作业:观察北极星和北斗星的位置。

板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周期为24小时(一天)

一、说课标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科学》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科学》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在学生的低幼年段,儿童就从各种媒体接触到“地球”这个名词,科学课程有责任使小学生获得有关地球的更完整的印象,这包括了解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以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让小学生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地球物质的性质,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有关的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以使他们对习以为常的地球物质“刮目相看”,意识到地球物质的价值和保护它们的重要性。本节课所授内容为“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四”:地球运动与四季变化,教学目标在于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的关系。

二、说教材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7节内容。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

教材的设置是先由模拟实验引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一年四季中太阳高度的不同,继而结合地球的公转理解四季形成的原因。这样的安排意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难点和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三、说教法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所以就应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学习过程我安排在自己制作的“小号手学习资源网”中完成。网站通过呈现一年四季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年四季的美景,继而产生探究一年四季形成的兴趣,通过模拟实验、观看视频、完成实验单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理解四季产生的原因。教学完毕后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延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上网浏览有关四季的相关资源。这方面内容我准备了英语、音乐、图片、游戏、诗歌等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地进行学习,体现出新课程教学的课程整合性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说学法

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利用网络学习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在上网浏览网页中的图片、视频、flash动画等内容,完成模拟实验的记录,完成练习等方法,理解由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造成的一年四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学习所需的网站——小号手学习资源网,让学生初步浏览网站,了解网站的内容。进而学习新的内容“为什么一年有四季”。通过浏览图片,感受一年四季的美丽风景。再浏览古人对一年四季的观测发现,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地球在围绕着地球公转,了解四季形成的原因,通过看视频、记录实验单加深理解。然后是课堂的延伸:读诗句,判断季节。最后是整节课的总结:由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造成了一年四季。

教学是一门随机应变的艺术,对整节课的设计暂且如此,教学过程中如有新的情况或以外,再做应对处理。一句话,今天我所展示的是用网易博客进行教学。我想对大家的启发就是用博客也能进行教学,向大家展示这一条新路。

说课完毕,谢谢!

第五篇:昼夜交替现象完整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过程与方法

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3.能运用示意图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解释。4.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5.体验到科学发展的,是一个提出假说、寻找证据、不断修正的过程。教学重点:小组能用模拟实验验证每一种猜测。

教学难点:体验日地的不同转法,会初步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课前准备:

每组蜡烛、地球仪各一个、1张记录单

行知小学

魏芳晓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大家想不想猜一猜? 出示课件《猜谜语》 生:太阳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能猜出来,那我还要看看同学们的眼力怎么样?出示课件《找不同》请找出图片中最明显的一处不同。

生: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

(设计意图:用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是的,一张是白天拍的,另一张是夜晚拍的。

2、初知“昼夜交替”,揭示课题

师:白天过了就是黑夜,黑夜过了又是白天,不停的换来换去。

我们把白天用一个字来表示叫做“昼”,把黑夜用一个字来表示叫做“夜”,白天和黑夜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叫做昼夜交替现象(出示课件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朴实的语言让学生对“昼夜交替”有个初浅的概念,简单明了揭示课题)

2、谈话讨论:

地球上的昼夜现象为什么会交替出现呢?

二、假设与实验:

1、假设

师:首先,我们思考一下地球上的明暗变化,是由天上哪一个星体引起的?生: 是太阳。

师:是由太阳引起的,非常棒!假如说没有太阳只有地球的话,能有昼夜交替吗?

生:不能。师:对,一定要有太阳。如果有了太阳,就像这两个拳头一样固定在那里,能有昼夜交替现象吗?

生:不能。

师:是呀,他们必须运动起来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提出假设:太阳与地球怎样运动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师:小组讨论,然后用一句话描述你们的猜想,填在我们的实验记录单里。(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积极合作学习的科学研究精神)

2、收集归纳学生的假设,并设疑

师: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老师黑板上罗列、归纳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一人当“太阳”,一人当“地球”上台演示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师:我们班的同学思维很丰富,大胆猜想提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想法,科学研究就需要这种大胆猜想的精神,到底能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接下来,我们就用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更真实的了解到学生的理解状态,再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3、模拟实验

师:

1、用什么来模拟太阳?用什么来模拟地球?

2、在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3、分工合作,开始实验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团体,以学情为基础,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把重难点交给学生小组自主学习,充分给学生质疑、表达、交流、展示的机会,以学促教,以教导学,促进学生知识生成过程的激情体验;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科学研究精神)

4、互动交流,总结实验成果

学生上台演示,汇报实验成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能力)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所有的猜想都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师:从这些解释中,我们又能发现什么呢?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昼夜交替现象,只要太阳绕着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圆周转动就可以产生。

师:这句话非常重要,大家画出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巩固新知)

三、总结收获,激发探索兴趣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可能性有: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2、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我们发现这几种猜想都有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到底哪种猜想更合理呢?请保存好我们的记录单,去查阅有关地球运动的新证据,再对这些猜想进行排除或修正,直到形成最终的解释。

(设计意图:课结束了,但学生的探索活动不应该结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努力去解决,他们的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将逐步的提高)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圆周运动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下载昼夜交替现象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昼夜交替现象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昼夜交替现象学案(五篇模版)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阳城县第三小学 谢永军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提出地球产生......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邱)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区别;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学案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崇文镇 城南友谊小学王鑫丽 【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P72-74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闫 蕾 【教材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一课。本课旨在通过大胆猜测、科学探究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昼夜......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一、本课时所属单元教学内容概述: 《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单元。内容包括:1、昼夜交替现象2、......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1.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2、会简单的判读晨昏线。 过程与方法: 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110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崇文镇城南友谊小学王鑫丽 【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P72-74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马燕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提出地球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