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1.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2、会简单的判读晨昏线。过程与方法:
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2、认识到同一个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 难点:晨昏线的判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动态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引导学生根据经验回顾自然界有昼夜交替现象。
师: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就有白天和黑夜。当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时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昼夜”。昼夜为什么在有规律的交替(板书昼夜交替)。地球和太阳怎样的运动可能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
二、推测假设 昼夜交替的假说
1、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说说并且画一画我们的观点。提醒学生注意在描述的时候:标出地球、太阳的名称,用箭头表示运行的方向。
2.收集学生的假设: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课件出示相应的假设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地球自转;
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3、师:有好几种观点,到底哪种情况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我们来模拟实验研究。(设计理念: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并且运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对出现的科学现象做一个大胆的猜测。课件的运用使得学生的前期概念最大程度的呈现。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促进作用。)
三、模拟实验 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地球仪演示:
1、昼夜现象。
2、太阳照射地球的情景,请学生观察。这时地球表面的明暗有什么变化?——这地球表面上一半是亮的,就是白天,一半是暗的,就是黑夜。(设计理念:结合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日常现象,进入研究状态。)
四、汇报交流
请小组同学上台交流示意图并解释。教师引导发现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学生上台实物投影展示、交流
(设计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小组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五、小结
1、师:经过前面各小组的交流。我们一起来有根据的再次分析一下: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有多少种可能?
2、在没有新证据前,前面有哪些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暂时是正确的?
3、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在这些能够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中,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四组模拟实验 教师出示四种模拟地日运行效果示意图:。(设计理念:四组模拟实验的课件有层次的出示,从手电、地球仪等材料的实物模拟过度到地日运行模拟,从学生的认知层次出发,两级模拟和学生的认知有了整体的衔接,帮助学生整合已有的概念或正在逐步形成的概念,开始形成有阶梯结构的认知。)
六、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有什么收获?
2、师:请把我们所有的假释都用图画出来,贴在墙上,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合理的只有一种,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当我们获得的证据越多,我们就越可能对我们看到的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我们也就越接近真理。本单元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不断完善和修正我们的认识。
(设计理念:把学生的假释图贴在交流墙上,可以引导学生持续化学习,在后期学习中不断寻找答案,修正并提升自己的认知,作为起始课,也有利教师把握学生概念的生成,作出合理的评价.)
教师在学校网站建立网络平台,开通“地球运动”主题贴,信息共享.(设计理念:网络教学真正实现科学探究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构件了一个新的学习机构,激发促进学生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板书设计:
1、昼夜交替现象
学生画的示意图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地球自转 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第二篇:昼夜交替现象完整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过程与方法
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3.能运用示意图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解释。4.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5.体验到科学发展的,是一个提出假说、寻找证据、不断修正的过程。教学重点:小组能用模拟实验验证每一种猜测。
教学难点:体验日地的不同转法,会初步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课前准备:
每组蜡烛、地球仪各一个、1张记录单
行知小学
魏芳晓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大家想不想猜一猜? 出示课件《猜谜语》 生:太阳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能猜出来,那我还要看看同学们的眼力怎么样?出示课件《找不同》请找出图片中最明显的一处不同。
生: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
(设计意图:用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是的,一张是白天拍的,另一张是夜晚拍的。
2、初知“昼夜交替”,揭示课题
师:白天过了就是黑夜,黑夜过了又是白天,不停的换来换去。
我们把白天用一个字来表示叫做“昼”,把黑夜用一个字来表示叫做“夜”,白天和黑夜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叫做昼夜交替现象(出示课件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朴实的语言让学生对“昼夜交替”有个初浅的概念,简单明了揭示课题)
2、谈话讨论:
地球上的昼夜现象为什么会交替出现呢?
二、假设与实验:
1、假设
师:首先,我们思考一下地球上的明暗变化,是由天上哪一个星体引起的?生: 是太阳。
师:是由太阳引起的,非常棒!假如说没有太阳只有地球的话,能有昼夜交替吗?
生:不能。师:对,一定要有太阳。如果有了太阳,就像这两个拳头一样固定在那里,能有昼夜交替现象吗?
生:不能。
师:是呀,他们必须运动起来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提出假设:太阳与地球怎样运动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师:小组讨论,然后用一句话描述你们的猜想,填在我们的实验记录单里。(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积极合作学习的科学研究精神)
2、收集归纳学生的假设,并设疑
师: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老师黑板上罗列、归纳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一人当“太阳”,一人当“地球”上台演示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师:我们班的同学思维很丰富,大胆猜想提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想法,科学研究就需要这种大胆猜想的精神,到底能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接下来,我们就用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更真实的了解到学生的理解状态,再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3、模拟实验
师:
1、用什么来模拟太阳?用什么来模拟地球?
2、在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3、分工合作,开始实验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团体,以学情为基础,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把重难点交给学生小组自主学习,充分给学生质疑、表达、交流、展示的机会,以学促教,以教导学,促进学生知识生成过程的激情体验;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科学研究精神)
4、互动交流,总结实验成果
学生上台演示,汇报实验成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能力)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所有的猜想都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师:从这些解释中,我们又能发现什么呢?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昼夜交替现象,只要太阳绕着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圆周转动就可以产生。
师:这句话非常重要,大家画出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巩固新知)
三、总结收获,激发探索兴趣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可能性有: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2、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我们发现这几种猜想都有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到底哪种猜想更合理呢?请保存好我们的记录单,去查阅有关地球运动的新证据,再对这些猜想进行排除或修正,直到形成最终的解释。
(设计意图:课结束了,但学生的探索活动不应该结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努力去解决,他们的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将逐步的提高)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圆周运动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第三篇: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邱)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区别;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认真参与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
认识到同一种现象可能有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证据加以判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提出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不同解释,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三、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和证据补充排除某些假说的可能性;能发现和概括太阳和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学生用地球仪、手电筒(圆形灯泡、蜡烛)、5张白纸、水彩笔、地球图片
五、教学过程:
(1)了解自然现象,确定建模系统
老师:请大家看这两张照片,这是哪里?(ppt图片,八一广场)学生:八一广场
老师:这两张图片最大得区别在哪里? 学生: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
老师:白天和黑夜,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拿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呢?
老师:请大家再来观察这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ppt图片,地球)学生:地球的一半是亮的,一半是暗的。
老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哪面是白天,哪面是黑夜? 学生:被阳光照亮的一面是白天,没有被照亮的一面是黑夜。老师:亮光是从哪来的? 学生:太阳
老师:所以太阳的照射是产生白天和黑夜的重要因素。
老师:如果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地球上会出现一面是白天,一面是黑夜吗?
学生:不会,因为如果是透明的话,太阳会穿过去。
老师:你真棒!所以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也是产生白天黑夜的重要因素。(2)分析原型特征,确定基本变量
老师:你们知道白天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来表示吗? 学生:昼 老师:夜晚呢? 学生:夜
老师:我们现在是处于昼,再过几个小时后就是夜,再过一段时间又是昼,昼之后又是夜,昼和夜就这样不停地交换出现着,这种现象就叫做昼夜交替现象。(板书 昼夜交替现象)
老师:那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呢?如果太阳和地球像这张图片一样都静止不动,那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地球的一半永远是白天,另一半永远是黑夜。老师:那你们想想昼夜交替现象还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有关。
老师:你那如何运动才会有昼夜交替的出现呢?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许多科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学生,有的甚至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牺牲了生命。科学的不断进步与许多科学家的专研和付出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像那些科学家一样,对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说,并且进行实验验证。学生:好
老师:老师经过思考,提出一个假说“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并且画了简图,(ppt图片展示)。现在请各小组积极思考,在4分钟内至少拿出4种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来。并在纸上画出简图。组交流汇报,并板书。(4种书上的假说图片贴在黑板上)
老师:同学们过自己的努力,不仅提出了书本上有的四种假设,还产生了新的假设,看来我们同学的实力是非常雄厚的。(3)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各种假说
老师:我们如何来证明这些假设的正确性呢?不可能把太阳和地球搬到教室来给大家做实验,那我们可以用身边一些类似的物品代替它们来做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我们学习宇宙和地球知识的常用方法。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代替阳光?用什么材料代替地球? 学生:手电筒当做太阳,地球仪当做地球。
师:我们的光线该如何照射呢?能从上或从下照射吗? 学生:光线最要保持水平,从侧面照射到地球仪上。
师:为了方便研究,我们选择了一个观测点——南昌,在每个地球仪上的南昌位置处都贴上星星,什么情况下南昌是昼呢?什么情况下南昌是夜呢? 学生:被手电筒的光照亮了就是昼,没被照亮就是夜。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强调实验的要求。
1、调节手电筒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照亮半个地球仪。
2、地球仪不要转动的太快,手电筒不要乱动。
3、仔细观察标签处的昼夜变化。
4、及时做好记录。
学生模拟实验6分钟,交流实验结果,统计可能的假说。(4)分析实验结果,找出模型共性
老师:谢谢这几位同学的精彩发言,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没有拿出足够的证据之前,我们还不能断然否定任何一种假设。这些不同的假说里地球和太阳处于不同的运动之中,那么这些看似毫不相同的运动到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谁能发现这一点,谁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最大功臣。
学生:地球自转或太阳围绕地球转或地球围绕太阳转都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老师:你真是太厉害了!真像个伟大的科学家。那到底哪一种假说才能真正得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呢?以后我们还会进一步得深入研究,直到得出正确的答案。请同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的相关资料,下节课进行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1、提出假说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2、模拟实验
3、提出质疑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第四篇:《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学案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崇文镇
城南友谊小学王鑫丽
【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P72-74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2、认真参与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加以解释。
3、培养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积极合作的科学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说。
【教学难点】:认识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教学准备】:小纸人、大、小地球仪、蜡烛、小组记录表等;课件。课
型:科学探究课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阅读故事并体会观察与思考的重要性
(2)课件展示同一景物白天与黑夜的不同图片
观察图片寻找不同点,认识昼、夜及昼夜交替现象,知道这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明确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是----“昼夜交替现象”,并说一说关于“昼夜交替现象”,自己想了解些什么。
二、智慧碰撞,提出多种假说
1、提出问题
(1)了解昼和夜最大的区别,思考地球上有昼夜出现,必须要有什么的存在?
(2)观看大屏幕,了解太阳的体积远比地球大,太阳是一个光源,光向四面八方照射,地球上被它照射到的地方就是昼,不能被它照射到的地方就是夜。
(3)思考:如果太阳与地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能产生昼夜吗?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
(4)明确认识:地球与太阳必须要运动起来才有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并提出问题:地球与太阳怎样运动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提出假说
(1)明确要求同桌讨论:大胆地猜测,地球与太阳怎样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同桌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写在记录单上。(2)汇报交流自己的猜想与假说
(3)质疑:提出了许多种猜想、假说,到底能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呢?哪种是能产生?我们想什么办法来验证我们的观点呢?
三、模拟实验,验证假说
1、展示实验器材,了解地球、太阳与被模拟物之间的相似性。
2、小组讨论:有了这些实验材料,我们小组准备怎么做?小组讨论。(个别小组汇报)
3、默读实验温馨提示
①选择要验证的假说,先讨论、分工后再进行实验。②确定小地球仪上的一点来观察昼夜交替现象,贴上小红星。③调节手电筒和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照亮半个地球仪。④实验过程中,地球仪不要转动太快手电筒不能上下晃动。⑤观察要仔细,实验完毕,完成实验记录表,作出解释。
4、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教室的门窗关闭,拉上窗帘,造成一个黑暗环境)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
四、互动交流,展示并总结实验成果
1、台前展示,汇报成果:(课件出示汇报要求:请先说明你们演示的是哪种情况,能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再边介绍边操作,说明你们的实验过程?)
2、评价、质疑、并补充实验成果。
3、观看视频并结合自己的实验过程,思考:(1)从这些现象中,我发现了什么?
(2)根据地球和太阳的运动轨迹,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五、总结收获,激发探索兴趣
1、明白“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科学合理的只有一种,思考:到底哪一种才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
2、观看课件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进一步思考:究竟哪一种才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
3、课后看书、上网查阅资料,搜集更多的信息与证据,继续研究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假说
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1、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
2、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
3、地球自转
√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 【教学反思】
《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科学课五下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是整个单元的基础。学生掌握地球与宇宙的相关知识,如果仅仅靠说教的方式来实现,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通过一系列有思维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所以本堂课通过提出昼夜交替的假说——模拟实验检验假说——交流能否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三个层次的活动来构建科学概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并及时组织学生交流研讨,让学生自觉地对实践过程回顾、反思、听取、比较,最后让学生课后搜集新证据解释自己的猜想,这符合“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这一观点。
这节课的主要问题有:
1、我课前直接要求学生准备地球仪和蜡烛,课后反思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删选材料,从而了解地球、太阳与被模拟物之间的相似性;
2、在这节课上,学生提出了7种猜想,在学生展示交流环节,我组织学生一一进行交流,试想如果学生提出更多的猜想,我也采取同样的策略的话,那又怎么行得通?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灵活处理预设以外生成的能力!
第五篇:《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闫 蕾
【教材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一课。本课旨在通过大胆猜测、科学探究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看法,为学生本单元后继探究学习做铺垫,而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教材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学生自由发表他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二是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三是根据模拟现象提出有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对周围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望,乐于动手操作。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但五年级学生思维方式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原因是抽象的。抽象思维的展开是以具体形象为基础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将宏观的物象直观化,不易观察的物体可视化,变难为易,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日地之间的相对圆周运动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加以解释。(3)培养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积极合作的态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目标的制定,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提出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假说;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假说并尝试解释。
【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操作模拟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修正自己的假设。【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自制的太阳、地球彩色 图片、圆形黄色即时贴
2、学生准备:小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实验记录单、彩色水笔、圆 形黄色即时贴
【课时安排】一课时 【前置性预习作业】 思考:
1、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可能与什么有关?
2、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模拟太阳?哪些物体可以模拟地球?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出示课件,一张从宇宙中拍摄到的地球的图片。
2、猜一猜:这个颗美丽的星球是?
3、喜欢它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入地球运动单元,尽情探索地球奥秘吧!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欣赏校园美景,激趣生疑。
课件播放学校同一地点白天、夜晚交替出现的一段视频。
2、初知“昼夜交替”,揭示课题。
(1)观看完这段视频中,说说自己的发现?(从而引出“昼”和“夜”)(2)闭上眼睛回想:白天过了是?黑夜过了又是?昼和夜是怎样出现的?(从而引出课题:昼夜交替现象。)
二、思维碰撞,提出多种假说
1、引导思考,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与太阳和地球运动有关。(1)想一想: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什么有关?
A.假如只有地球,没有太阳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引出: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地球、太阳都有关。)
B.假如太阳和地球,它俩都静止不动,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为什么?(2)由此:归纳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与太阳和地球运动有关。
2、鼓励猜测,明确提出假说要求。
(1)提出问题:那地球与太阳怎样运动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2)学生大胆猜测,提出假说。
(3)学生把自己的假说在科学记录本上写一写、画一画,(4)教师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假说把自己的小组讨论,并快速做好记录。3.学生思考、演示,组内讨论、记录,教师巡视指导。4.小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补充指导。
(2)汇报后,请将自己小组的假说示意图贴在黑板上。
三、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1.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下一步做什么?(用实验验证)
2、可太阳太大,离我们太遥远,地球也太大,搬不动,怎么办呢?(引出:可以用模拟实验代替。)
3、确定模拟实验的材料,使学生明白寻找具有相似特征的材料来代替地球和太阳,以能保证实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小组讨论、演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5、(播放停止音乐)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6、小组合作进行模拟实验,并认真观察,用示意图、文字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四、互动交流,总结实验成果
1、学生台前展示记录单,汇报实验过程及发现。
2、汇报结束,将记录单贴在黑板相应的假说示意图下。
3、评价小结
刚才你们像小科学家一样成功地完成模拟实验,不但验证了自己的假说,还有了重大的发现!真棒!
五、总结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检测】
1.太阳东升,来到;太阳西落,的降临。2.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3.地球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背着太阳的一面是。4.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用手电筒的光模拟了,用乒乓球模拟了。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学生推测的昼夜交替假说示意图 相对应的实验记录汇报单
【教学反思】